回覆列表
  • 1 # 趙凡丁201

    〇世界級強國標準是什麼?首先要確立標準,按不同的標準衡量會有不同的世界級強國。

    〇按印度人自己的標準,它已經是世界級強國了。①人口眾多,列世界第2,2024年將成為世界第1。②GDP總量位列世界第6。③為擁有核武大國。④進入航天大國行列。⑤綜合軍事勢力居全球第4(印度自認為)。⑥軟體業居世界前列。⑦成為世界經濟俱樂部20國集團成員國之1。⑧已具有世界影響力,美國、俄羅斯等大國爭相討好、拉攏印度。印度認為,它的唯1缺撼是沒有當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坐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寶座”,印度就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級強國。

    〇如果按經濟總量(GDP居世界前列)+政治(具有舉足輕重的國際影響力)+科技(全域科技、高階科技居全球領先水平)+金融(形成有全球金融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工農業(現代先進的工、農業全產業鏈)+軍事(居世界前列的軍事力量)+人均收入(在中等發達國家平均線以上)等構成的綜合國力的全方位指標體系看,印度距離世界級強國尚有較大差距,10年時間太短,還不足以扭轉這個差距。

    〇如果按綜合國力及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將世界級大國強國進行分類:美國目前是1流的大國強國。中國、俄羅斯為2流的大國強國。印度屬3流的大國強國。

  • 2 # 錦繡中源

    印度現在就可以稱為經濟大國了,因為它已經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量,2018年印度GDP達到2.72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但印度不是經濟強國,因為它仍然是一個經濟較為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印度GDP之所以能夠躋身世界前十,更多的是由它的體量支撐起來的。印度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高達13.5億,因此只要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印度GDP就達到2.7萬億美元,這就是目前印度的發展水平,2018年全球人均GDP約1.1萬美元,印度人均GDP連全球平均水平的1/5都達不到。

    當然,印度某些產業比較發達,比如它引以為豪的軟體產業、生物製藥等,但僅依靠這幾個產業就想成為經濟強國,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未來十年,如果以印度現在7%~8%的經濟增長速度計算,GDP也就翻一翻,達到6萬億美元上下,屆時印度GDP超過英法德應該沒問題,超過日本就有點懸,能夠成為世界前四大經濟體,也是經濟大國。

    但未來10年,印度經濟發展也未必能夠順風順水。印度經濟增長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今年以來,印度經濟放緩就比較嚴重,各項經濟資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投資、就業、消費處於下行態勢,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農業等主要經濟指標也持續低迷。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只有5.8%,二季度則又進一步放緩至5%,由此可見,未來10年,印度未必能夠保持7%的高速增長。

    當然,拋開經濟不談,如果我們不戴有色眼鏡來看印度,印度現在也已經是大國了。無論從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經濟發展、軍事能力還是國際戰略等,印度都能在全球10%的國家之內。或許印度現在還不是第一梯隊,但它的大國定位應該是沒問題的。

  • 3 # 鬼影問道化真身

    世界級強國必須擁有:

    1,世界秩序的制定權。

    2,世界經濟領域的定價權:

    3,世界輿論的主導權。

    4,人類文明的解釋權,人類歷史的解釋權。

    5,人類發展方向的引導權。

    從以上方面來看,美國也只能勉強算是世界級強國。俄羅斯也僅僅是捱了點邊。

    按印度目前的狀況,即便是經濟一直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十年之後,印度的GDP大約為7萬億美元左右。也許按GDP的國家排名,十年之後的印度GDP能排名世界第三,但是印度仍然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強國。因為:

    1,十年之內,美國不可能倒下。只有美國依然夠強大,印度就不會獲得世界秩序的主導權。

    2,只要美國不倒,美元在全球經濟領域中的定價權,就不可撼動。

    3,只要北約不解散,西方不整體衰落,世界輿論主導權就不可能讓印度染指。

    4,印度自古就沒有人類歷史解釋權,更談不上什麼人類文明解釋權。

    5,至於說人類發展方向的引導權,那也不是印度能掌控得了的。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十年之後的印度,會比今天要強盛得多,但是依然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強國。

  • 4 # 真實星球

    2018年印度的GDP不是全球第六而是全球第七,總規模高達2.73萬億美金,僅從經濟角度來看,印度確實有了一個“世界強國”的底子,但如果我們進行橫向對比,以2018年世界各國GDP排名第六的世界老牌強國法國作為印度的對比就可以發現,印度距離世界級強國還非常之遠,十年時間根本就不足以完成這樣的跨越。

    印度面積是法國本土的近六倍,人口越20倍,但雙方經濟規模差距約為500億美金,拋開人均GDP不談,只論人均購買力,印度也距離法國遙遠,由此可見印度經濟只有絕對數字上的規模,距離真正的“世界級強國”經濟還有很長的距離。

    而且印度經濟連年高漲的背後,則是貧富差距的懸殊,而貧富差距的背後又是印度經濟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一般來說,後發國家想要追趕高達國家,都是走工業化道路。

    亦步亦趨雖然不好聽也不好看,還會出現血汗工廠、勞資社會矛盾等問題,但由於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會進行產業轉移,不會和發達國家出現競爭,浪擲國力——如日本就利用雁型模式,帶動了亞洲四小龍的崛起。

    但印度卻早些年孤注一擲的發力軟體、生物科技等高精尖產業,雖然如今成效顯著,可這些產業吸收的勞力有限,有著很高的技術和學歷門檻,這就導致大量低端印度勞力無業可就,最終造成而今印度的貧富分化。

    同時,由於沒有走工業化道路,印度也缺乏了作為一個世界級大國的所必要的工業基礎,以至於“國之重器”諸如戰機、坦克等武備都只能大量進口——該國雖然也力推軍武中國產化,可由於缺少工業積累和相應的工業體系,不僅導致成本高昂,研發緩慢,問題層出,就算能夠出產成品,可許多零件也只能從國外進口,只是在徒有“中國產表面”,實際只是“印度組裝”。

    最後,工業、經濟、社會財富結構等問題,就算印度解決,不過充其量能夠成為“穩定的地區強國”,不會出現如巴西、阿根廷甚至土耳其那樣的“貧富迴圈”,但想要成為世界級強國,則必須要擁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資格,對國際事務有“一言九鼎”的權力——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和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同時深陷“阿拉伯之春”革命,但一則幾近復興,一則身死國亂,區別就在於背後有無常任理事國的力挺。

    而在世界格局不發生重大格局的變化的情況下,印度幾乎沒有入常的可能性,哪怕如美國這樣表面“不否決”的印度盟友,其實質也不過是篤定其他常任理事國會否決“印度入常”的申請,所做的表面功夫而已,畢竟多一國否決權,也是在變相分薄其他國家的影響。

    所以說,印度能在十年之後,能完善國內問題就已經不易,但想要成為世界級強國,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 5 # 清水空流

    印度的不斷的增長經濟和發展是個預估,而且不僅僅是在印度增長,其他國家也在增長,如果印度的增長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增長,這樣的增長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自己跟自己比沒有可比性,跟別的國家比才有實際意義,再就是僅僅依靠GDP,印度也無法成為一個世界級大國,就目前來看,印度不具備成為世界級強國的條件。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級強國。領土和人口是必須和先決條件。科技和國防是必要條件。有領土和人口不一定成為世界級強國,但沒有領土和人口一定成為不了世界級強國。科技和國防是“必須品”印度的宗主國曾經是世界級強國,蘇聯和美國也是世界級強國。目前也只有美國一家。現在GDP超過十萬億美金的就兩家(美國20萬億,中國13萬億)。而第三位的日本也不過是4萬億美金,工業體系最完備的也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個個國家而已。英法德日稍弱一些。印度的2.5萬億GDP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沒有進入核心地位。顯然印度欠缺太多。國防,文化,種族,國家體系的落後,更是印度的短板。

    印度顯然不具備成為一個世界級大國的潛質和底蘊。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作為一個國家出現過,印度僅僅是在1950年剛剛成立的新的國家。要想成為世界級強國的首要條件就是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軍事實力,這是兩個必然具備的能力而非條件。條件是先天所具備的,而能力則需要自己去創造和培養,也就是說能力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具有的。印度經濟實力只是他實力的一部分,但僅僅依靠經濟實力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第二就是要有大國情結和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雄心,印度顯然有這樣的雄心和情節。但這種雄心印度為何具備,實在是難以理解,是與生俱來的?還是是後天形成的?瑞典,西班牙等國都曾經位居世界第一,但他們這些國家現在已經沒有大國情結了。印度的情節來應該是來自他宗主國英國遺傳吧。

    印度領土和人口都居於世界前列。但印度成為世界級大國的可能性很低,世界級大國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不僅需要軍事和經濟的強大,更加需要的的是文化的輸出,國家意識形態的影響。印度顯然無法具備,他文化的輸出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力的很低。就目前來看,印度也沒有這方面潛質。

    要想成為世界級大國,人口和領土是先天條件,但更需要後天的創造和培養的要求,如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諸多因素外加一點運氣才能成為世界級大國。綜合分析,印度根本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國。

  • 6 # 聯合防務

    再如印度農業,最近幾年印度西部、中部以及南部呈現出長期乾旱的狀態,北部則是澇災,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印度的水利設施很糟糕,導致原本就脆弱的印度農業遭到重創。2017年,中國穀物產量是6.1億噸,而印度是3.1億噸,而兩華人口差不多,都是13億級別。但是,中國是世界有名的糧食進口國,而印度卻是糧食出口國,由此可見兩國的糧食消費情況根本不在一個層級。所以,印度要成為世界級強國,路還遠著,10年時間遠遠不夠。(S)

  • 7 # 月林6491

    謝邀!根據印度經濟發展勢頭顯示,現已排行在世界第六名,如此不斷地這樣發展下去,在過十年印度的經濟發展肯定比現在大大地增加,但絕不能達到世界級的強國。比如說他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在快,其它強國是不可能座下來睜眼看他印度的經濟快速地發展,而會以更快發展速度領先印度的前列,也就是你印度發展,我比印度更大加倍地發展。這就是本人對印度不能成為世界級強國的認定。

  • 8 # 三尺命看國際

    三尺命認為印度在十年後成為不了世界級強國,十年之後的印度經濟實力很難超過德國,在經濟質量上印度更是差之千里,印度製造業根本支撐不起印度的大國雄心。其次從國家組織能力來看,印度的國家組織能力存在不足,具體來說印度政府無法有效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沒有強大的組織能力,印度永遠無法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

    未來十年,印度經濟總量很難超過德國

    印度前兩年經濟取得了較快的增長,GDP增長速度達到了7%-8%,但是印度很難保持這一經濟增速,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印度的經濟增速均出現了下滑,在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更是跌倒了5%。印度這種經濟增長忽快忽慢的現象,並不是個例而是過去幾十年裡的普遍現象,印度的經濟增長一直難以維持在高速增長階段。這也造成了印度經濟總量被中國遠遠甩在身後的局面,要知道在1962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為472億美元,而那時的印度也約為422億美元,中國的經濟總量僅比印度多50億美元,反觀現在,中國經濟總量是印度的5倍。圖片來源:快易理財網

    三尺命認為: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未來十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能夠維持在5%-6%就算很不錯,但是如果按照這個經濟增速,未來十年裡,印度的經濟總量很難超過德國。如果和中國進行比較,未來十年,印度和中國經濟實力的差距不僅不會縮小還將進一步拉大。

    製造業是經濟的骨骼,一個國家成為強國的根本。從歷史上看,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先後成為世界一流強國都是因為抓住了工業革命,發展出了強大的製造業,反觀沒有發展出先進製造業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無一不是在快速的沒落。印度在軟體外包行業和製藥行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印度的製造業確是印度致命的短板。現在的印度軍事工業不行,戰鬥機、主戰坦克、軍艦、航母等主戰裝備全部依賴進口,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印度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印度花了30多年時間造出來的阿瓊主戰坦克

    在世界上從來還沒有一個國家軍事裝備全靠買而成為軍事強國的案例,而軍事強國是成為世界級強國的必要條件。

    國家組織能力不足,印度的大國夢註定坎坷

    西方媒體整天鼓吹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但是這對於印度來說或許不是一個好訊息。需要承認的是,印度實行聯邦制、多黨制等西方民主政治的標誌性政治體制給印度帶來了不少好處,意識形態上的近西方,使印度在和歐美各國打交道時獲得了不少優勢。

    但是負面影響更不可忽視,聯邦制使得印度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制約能力,更重要的是,印度民族成分複雜,聯邦制的存在,使得印度各邦可以用各邦的民族語言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孟加拉語就是西孟加拉邦的官方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印度各民族保持各自己的特點,這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印度不成熟的多黨制,進一步的分化了印度國內的各個利益團體,導致了國家行動能力的不足。印度的政治經濟改革舉步維艱就體現了印度國家行動能力弱的特點。沒有強大的改革能力,印度經濟也就喪失了持續發展的基礎。未來印度在國內的政治經濟改革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缺乏強有力的國家行動力,印度的改革能走多快多遠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不過三尺命認為印度很難走得快,大機率是步履蹣跚。

  • 9 # 可緩歸矣736

    印度2018年GDP是全球第七,總量為2.72多萬億美元,在有十年時間,印度按2818年的發展速度它絕對是達不到強國水平的。況且經濟增速此一時彼一時,從來都是不固定的,今年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速降到GDP的百分之五左右。在有十年,印度發展,只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需加勁努力,但印度是個大國這是事實。如諾,十年內印度捲入某場戰爭經過消耗可能連現在都不如。大家都看到印度不明智,大好的機會不韜光養晦,整治內部,發展自己,而是借任性彭脹想滿足不該有的慾望,這是很危險的。為什麼說,印度發展十年達不到強國的水平,有三個方面可以說明問題:

    一是印度沒具備自主的工業研發製造體系,縱觀世界崛起國家的歷史都走的是工業化興國道路,譬如:

    以前的英國,德國,日本,美國包括東北亞的南韓,前蘇聯都是重視了工業製造的研發創新,發展起來的。而印度對這些很缺失,包括軍工製造,一型號坦克製造三年還在爬窩,可見工業化發展水平,但不可負認印度有突出的一面,就是,軟體,生物醫藥製造,重點還發展了航天,搖感衛星,射程遠些的導彈,但這些支撐不起國家象強國發展的動力。二是莫迪政府可能認為自已對工業發展搞研發製造太費時間,投入大,還要引進培養人才,見的效果慢,不如有錢買起來簡單,還有好裝備。印度GDP雖然有2.7多萬億美元,但對國內牽涉到的整治改造,民生重視不夠,印度有13.5億人口,有多半屬於貧困線以下,每個地方有貧民搭建的成片棚區,飲用水質量差,到熱天民間傳染疾病發生是常見的。政府機構辦事主要突出三個字,懶,散,慢,社會發展及民眾生活是慢節奏。至於水利設施發展,整治環境衛生,改善民生哪就不用提了。印度大部分錢用在購買軍火裝備部隊上,有的被一忽悠容易當寃大頭出高價錢。對國內基礎建設等投入較少!三是印度不能正確衡量認識自己,雖說經濟總量GDP排名第7,看起來在前面,但人口多,底子薄按人均計算成啥樣?不要說十年,就按二十年來算,按發展最快GDP年增百分之六——百分之八區間來計算,內部全盤整體整治建設提升需要多少資金,再加上天災,人禍災害,龐大的人囗民生改善提升,可想而知!l總不能說,把資金絕大部分用來購買先進武器裝備部隊,對外強硬,甚至主動挑起戰爭,而內部人民生話窮苦,沒有形成自主的工業體系連一般的裝備都無法制造,包括基礎建設,交通,環境改造,民生改善等都很差的國家,能衡量為強國嗎?所謂強國的標準是什麼?是剛看到GDp排名靠前,對外有些軍事實力就認為是強國呢?還是一方面看GDP排名,一方面還要看國家內部整體實力的提升發展。

    印度有錢剛知道買買買弊端不說大家都知道,要使真正捲入一場中等戰爭,打完啥都沒了,不重視國內的基礎,完蛋了,誰都不如!

  • 10 # 星空偃

    不可能的,原因很多,這裡我只簡單說一點,就是印度的“民主”選舉制度,光是這點,印度也不可能成功。

    中國之所以能連續多年保證GDP穩定增長,靠的自然是華人的勤勞與智慧,而且是幾代人的接力努力的成果,其中也包括國家政府領導人的接力傳承。而所謂西方“民主”選舉制度的一個大弊端就是根本沒有接力傳承的能力,一般情況下在野黨和執政黨都是對立的,一旦在野黨上臺,會大量否定前面執政黨得功績,更很難延續前面政黨的政策。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朗普,他的前任奧巴馬最大的政績就是美國的醫療改革,而特朗普一上臺就全盤給取締了。印度也是如此,這些年如此飛速增長,莫迪功不可沒,一旦莫迪下臺,國家政策必然會改變,而印度就很難維持現在的發展速度了。

    這是“民主”選舉固有的弊端,無法避免。所以不要把任何國家都拿中國去對比,正如一些大家所說,中國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當然制度只是一方面,事實上,印度有太多的社會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解決之前,是不可能趕上中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牛奶和波羅兩種食品合在一起吃對人體會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