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棲哈丶

    得一字盡顯風流,吟一句統領全篇。這看似容易的事情,往往不知融注了作者多少心血。"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所以,那些能夠傳世的佳作,我們在鑑賞的時候,就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解讀。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瞭解其創作背景,探究其心路歷程,用靈魂觸碰靈魂,你收穫的才是真正的心靈滋養。

    以一首家喻戶曉的李白的"靜夜思"為例簡單分析一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的意思明白如話,似乎就是隨口而出,接下來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這一舉頭,一低頭就特別有了講究。為什麼"舉頭"而不是"抬頭",在我看來,一個"舉"字,極好的表現了詩人明月之夜,人靜心不靜的狀態。窗外明月照進來,詩人不由得輕輕移步床前,慢慢抬起頭來仰望星空,遙念故鄉。這樣理解,就能感受詩意的浪漫和神韻。同樣,用"低頭"來表述的也是這樣一種心情。實際上,舉頭低頭之間,都是思念故鄉的情感縈繞於心。

    文學作品鑑賞,是用心感受的過程,也是努力學習的過程。

  • 2 # 文字雜談

    “春風又綠江南岸”傳說,王安石在寫這句詩句時,在原稿上曾經換過許多字,先用“到”,又改作“過”,後改作“入”,再改作“滿”,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後才選定了“綠”字。

    在該詩句中,綠字是最主要的一個字,一個綠顯現出春天到來的生意盎然,春分使江南岸綠,形容詞作了動詞。

    在詩詞欣賞中,要注意詩句的一些對比、比喻、擬人等等的修辭手法。

  • 3 # 秋楓金色陽光

    字斟句酌,煮字煉字。詩詞往往每一字句,花費詩人很多精力時間。用最準確的詞語表達最深刻的含義,用最簡單語句表達複雜心情。

  • 4 # 劉玲子candy

    古人做詩詞講究遣詞造句,對一個字的運用反覆推敲,一字值千金,直到形神兼備才可以。經典流傳千古,我們學習古詩詞的同時,更要學習古人一絲不苟嚴謹治學的精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原詩是這樣的: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其中“春風又綠江岸”的“綠"字是一個點睛之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詩眼”。這個綠字用的極其傳神,不但把春風寫活了,也把整首詩也都寫活了。“綠”本是個名詞,作者卻使動用法將其應用為動詞,“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美,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表達得入木三分。

    五代的馮延巳《南鄉子》詞裡有這樣一句:“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細雨灑在芳草之上,清風拂過,銀光流動,作者的觀察和形容著實到家。一個“溼”字,寫的靈動有神韻,春草青翠欲滴的樣子躍然紙上,寫出了春天的純粹和美好。這首詞雖是寫閨怨,但後人對於此詞,更欣賞的是這一句“細雨溼流光”,因為他寫出了春草的靈魂。

    這樣一字值千金的運用在古詩詞裡還有很多,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裡的這個“鬧"字有聲有色,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燕子回時,綠水人家繞”,這一個“繞”字把春水的靈動和頑皮寫的靈活靈現,給我們身臨其境的感覺,等等,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讀吧。

  • 5 # 楊曉豔

    在古典詩歌中,“一字千金”的案例很多。下面我來舉幾例子。

    案例一:關於“推”和“敲”的運用。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題目叫做《題李凝幽居 》。書寫的是作者去拜訪一位隱居友人而不遇的故事。“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詩歌的大意是:我的朋友李凝悠閒的住在這裡少有鄰居,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園子,鳥兒棲息在池邊的樹上,月光皎潔的晚上有僧人在敲門。橋把原野分成了兩部分,雲腳下的山石好像也在移動。我暫時會離開這裡,但是還會回來,不辜負隱居的承諾。詩中最有名的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因為這句詩有一個典故。據說賈島在路上反覆的吟誦這句詩,騎的毛驢不小心闖入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賈島於是向韓愈討教用“推”字還是用“敲”字好。韓愈說用敲字,一是顯得有禮貌,二是有聲響更可以襯托夜色的安靜。於是賈島採用了韓愈的說法,並且誕生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推敲”這個詞。

    案例二:關於“綠”和“過”的運用。宋朝王安石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也只隔著幾重山而已,溫暖的春風又把江南給吹綠了,天上的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家?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想要回歸故里的迫切心情。這首詩在詞語的運用上也有講究。傳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王安石做過好幾次的修改,她用過“過”字也用過“滿”字,但最終選擇了“綠”字。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也是這個“綠”字用得最為精彩。“綠”本來是一個形容詞,在這裡用作動詞,一下子寫出了春天萬物復甦,原野一片翠綠的景象,既有色彩也有動感。

    案例三:蘇東坡與蘇小妹填詩的故事。有一天蘇小妹出了一道題:清風細柳、淡月梅花,要求分別在4個字中間加一個字變成詩句。蘇東坡的是:清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黃庭堅的是清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的是:清風拂細柳,淡月失梅花。在我看來,我更喜歡黃庭堅的,不太喜歡蘇小妹的。悟空問答裡面也有網友提出同樣的題目,許多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清風斜細柳,淡月染梅花。清風搖細柳,淡月撫梅花。我也獻醜一下,給出一個答案:清風攜細柳,淡月吻梅花。到底哪一個好呢?這個其實沒有前兩個案例那麼絕對,而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您說呢?

  • 6 # 詩詞書院

    還真流傳著一個一字索要千金的故事。說的是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寫完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後,餘興未盡,又寫了一首《滕王閣詩》。詩的結句是“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__自流”。其把詩呈給都督閻伯輿後便告辭離去。都督發現結句空出一字便連忙將王勃請回,王勃卻說補上此字需要千金。

    故事多是小說家之言,其強調的無非詩詞用字的重要性,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賈島“推”還是“敲”的故事,估計大家已看過不下十次了。我之所以在這重述,是想借此反證一下,既然賈島如此糾結用“推”還是用“敲”,恰恰證明了其實用那個字相差並不是太大,或者說是各有各的妙處。

    所以我們在詩詞鑑賞中,沒有必要太著眼於一字的得失,因為大部分情況下,其作用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大。

    我們換個近義詞:“惜字如金”。古人寫詩詞講究凝練,就是指追求用最精簡的文字,表現最豐厚的內容。我覺得這才是詩詞鑑賞需著力之處。那詩詞是運用什麼方法,去表達更豐厚的內容呢?兩個字,意象!

    詩詞的意象和自由詩的意象有很大的不同,自由詩強調主觀感受,其意象具有主觀性,所以我們很多時會讀不懂。而詩詞的意象則具有客觀性,其大多是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大部分都是有出處、有特定含義。所以我們要讀懂詩詞,就得先讀懂意象,知其出處,知其含義。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柳永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句詞,人人都說好,那好在那裡呢?假若我們離開意象,那這句子則並不覺得很妙。但當我們知道“柳”在詩詞中是一個離別的意象,而“楊柳岸”則是分手之處的意象,那麼句子的內容便豐富了,意境也出來了。

    再說一個我自己做的句子:尋花浪蝶誤纏釵。尋花問柳,狂蜂浪蝶,這都是能讓我們很容易產生特定聯想的意象,而釵也是一個有特定指向的意象,因為在古代,此一頭飾為已婚女子所用,故又是已婚女子的意象。

    以上兩例的意象都是比較簡單常用的,在唐宋詩詞中,很講究“字字有出處,句句有來歷”。其應用也比上例要複雜得多。而在一些釋本中,我們經常可看見,把一些有出處的意象當作“詞”來解釋,那不僅會使詩詞變得乏味,也很容易出現誤讀。

    所以,要讀懂詩詞的深意,巧解詩詞的妙意。應先知其意象體系。

  • 7 # 石湖老土

    所謂一字千金,是指某首詩,詞,或其中一句中,一字換了其它一字則遜色多,這一字是詩人透過認真推敲,花費不少時間心血的詩眼。如:紅杏枝頭鬧,用個鬧字,把花(植物,非動物)賦予生命,靜止物變成有聲有色,充滿生氣。如:獨在異鄉為異客,重了一個異字,更體現遊子在他鄉之孤獨,思親情切。……古詩詞中,不少象這樣一字千金的詩句,多不勝舉。從而證明古人的認真創作態度,是今人學習的範例。

  • 8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在古詩詞鑑賞中,煉字題作為入門題,向來備受老師和學生們的關注。

    煉字題,顧名思義,就是古人在作詩詞時,對某字精斟細酌,熔鍊精警,以起到傳意之最佳效果。

    煉字,也叫煉詞,通常在“動詞、形容詞、疊詞、數詞、副詞、擬聲詞、表顏色”等詞上下功夫,以求達到“驚人”之神效。

    【精煉動詞效果】

    a.富有動態

    b.生動形象

    c.寫活畫面

    d.傳遞感情

    【精煉形容詞效果】

    a.突出特徵

    b.營造氛圍

    c.體現意境

    【精煉數詞效果】

    a.具體真實

    b.符合情境

    c.誇張渲染

    【精煉疊詞效果】

    a.增強韻律感

    b.起強調作用

    【精煉副詞效果】

    a.加強語氣

    b.表達情感

    c.突出形象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煉字題常見題型有哪些?穆老師為大家整理如下:

    ✨題型一:

    a.詩中的某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麼?

    b.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題型二:

    詩中的“詩眼” /“關鍵字”/“精煉傳神”是哪一個?為什麼?

    ✨題型三:

    a.詩中某字(詞)可否換成另一字(詞)?

    b.這個字(詞)與另一個字(詞)比較哪個更好?為什麼?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煉字題方法,如下:

    第一步:釋含義

    如有手法,需要明確

    第二步:描景象、析內容

    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生動形象地去描述景象/情境

    第三步:表感情、談效果

    【答題格式】解釋(手法)+內容+情感態度

    最後,穆老師為大家準備一道相關試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9 # 慕羽軒文社

    詩詞是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是濃縮的文學精華。而古人往往在文學上非常注重,古代讀書人無不以學文為榮,古 代科舉制度也非常注重講究詩詞文章。因此古人在寫詩詞時往往運筆嫻熟,用字精闢。運典恰當。下面著重舉例: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使全詩意境立即提升了幾重,綠字不僅妥帖地表現了春天江南的景色,,更將春風擬人化,增添了動態美。使讀者在讀此詩的時候彷彿有一幅美麗輪美奐的春景圖盡顯眼底。綠字在此處以形作動,確是巧妙無比。

    再比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在此處也用得恰到好處,也更符合詩人當時的情境,當時月色如洗,四周清寂,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一個敲字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達到了藝術效果。

    再有如杜甫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自”、“空”二字,使物與情融、神與景會,草自春色,鳥空好音,此寫祠廟荒涼,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這就是古人用字的學問。

    古人不廢煉字之法,如果沒有相當的文字錘鍊功底,我們今天便不會看到如此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佳作了。因此我們在作詩學文的時候也要注意多學習古人的文字錘鍊之法,這樣才能不斷在學習中有所進步。

  • 10 # 閱讀與思維

    詩詞是文字高度精煉的成果,是表達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短短數十字,卻包含著大量的情景和豐富的情感。

    古人寫詩詞,非常講究煉字,有的字能一字傳神,有些詩句往往因一字之異而決定一句之優劣,甚至決定整首詩的高下,可謂是一字一乾坤。杜甫有詩寫道:“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一字一千金”用在詩詞中很是恰當。下面為大家舉一個例子略作分析。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首詞中的這個“鬧”字用的妙,可謂是言有盡意無窮。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道:“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紅杏開花時間是每年的三、四月間,春天剛剛到來。這個“鬧”字寫出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令人回味無窮。

    我們欣賞詩詞既要對整首詩詞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同時對於詩詞中用的傳神的字眼可以做重點分析。為什麼這個字用的妙?它妙在何處?是把景寫的更傳神了暱?還是把情感表現的更加動人了暱?

    在詩詞的鑑賞中,一個字用的妙,主要可以從景與情兩個方面來分析。王安石的這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用的妙,主要在於更加傳神的體現了春風吹過所帶來的變化,更加生動的體現了江南春天的景色,使詩的意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家拳真的有內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