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理工男讀歷史

    如果說是清王朝最有成就的皇帝,毫無疑問是康熙——愛新覺羅玄燁。但問題既然是最成功的皇帝,不考慮民族感情問題,應該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1、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建立清王朝。難度四星。

    從一個關外野人,25歲起兵,先統一女真各部,又征服了蒙古喀爾喀部,對明王朝先是抵抗,再是反擊,從戰略劣勢變成戰略主動,遷都瀋陽建國後金,清王朝是努爾哈赤親手建立的。

    康熙、雍正、乾隆等滿清後世帝王,是在繼承了前人偌大基業之後才建立功業,與白手起家的難度差距太大,幹好了是正常,幹不好還要罵一句敗家子。也就是康熙特別優秀,才能算是清王朝最有成就的帝王。

    2、最優秀的軍事家,是清前期存活下來並發展的金手指。難度五星。

    無論是統一女真、還是起兵反抗明王朝,東北大地上此起彼伏一直有人在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而努爾哈赤的軍事指揮才能無人能夠否認,初期多次關鍵性戰役勝利應該說是奇蹟,任何一次失敗都會使努爾哈赤身死族滅,但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下都勝利了。而後世滿清帝王是藉助國力和氣運才實現開疆拓土,不算大本事。

    3、接班人和核心隊伍培養的好。難度四星。

    滿清前期領導層人才輩出,無論是皇太極、多鐸、多爾袞這些嫡系後代,還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幾大貝勒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對於一個僅有幾十萬人口的小族來說,能夠發掘並培養出這些人物,努爾哈赤也是不容易的。而滿清入關之後,八旗子弟越來越多,優秀人物卻越來越少,只有依仗漢人官吏、將領和士兵去打天下,康熙等後代子孫不肖。

    4、努爾哈赤沒那麼多宮鬥經歷,讓後人耳根清淨了許多。

    總之,努爾哈赤的成就難度都很大,獲得的滿足應該也最大,可以算是最為成功的滿清皇帝。

  • 2 # 酒歌說文

    如果單從史書蓋棺定論來說,清王朝最成功的皇帝,以其政績為衡量標準,毫無疑問是開創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但是。。。。。。

    從滾滾歷史洪流,大勢所趨來說,這三位皇帝最大的敗績在意“閉關鎖國,桎梏思想”,前後歷經百年的“文字獄”,徹底打斷了華人最後的一根脊樑骨。

    從社稷來說,這三位皇帝固步自封的思想讓中國喪失了學習工業革命大發展的機會(乾隆拒絕了英國使團提供的科技文明),徹底與世界文明脫軌,導致自1840年爆發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步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站在歷史角度評價,這幾位對於中國的發展不但無功勞,反而有過。是阻礙歷史程序的罪人。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君王的成功定義標準應該以國家經濟文化建設,社會風氣導向為判斷依據。

    眾所周知光緒帝一生悲催,明為皇帝,實際上傀儡木偶。實際政權由慈禧一人掌控。然而光緒的一生也是抗爭的一生,目睹中日甲午戰爭,他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卻終因手上無兵無權,無能為力。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沉淪,相反痛定思痛,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立刻招到了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光緒帝被袁世凱出賣,喪失了作為皇帝的最後一點尊嚴,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而那些變革派殺得殺,跑得跑。整個維新曆時只有103天,就偃旗息鼓。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緊隨著慈禧而暴亡,享年38歲。根據現代dna檢測,他死於中毒。作為皇帝,他的死是充滿悲劇的,一生徒勞的個人奮鬥,一事無成。然而他用死向世界發出了吶喊,讓那些有志之士對封建思想產生了根本的搖動。

    人們對“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試著睜開眼睛看世界了。光緒力圖探索新的統治妙方——學夷中用,對之後產生了深遠意義。中國從此走上了改革圖變的道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覺醒,人們的思想也從此打開了一扇視窗。

    總結,光緒作為皇帝,或許是清朝最悲催的,但他生前努力過改變這個沉睡的世界,又用死後喚醒了無數愛國志士,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光緒推動了社會革新,開啟一扇視窗,迎來了新鮮的空氣,推動了社會進步。他才是清朝最成功的皇帝。

  • 3 # 飛海

    慈禧太后作為清朝最後一個實際掌權的人,應該是無冕之王,把她歸結於清朝的皇帝,我感覺應該是可以的。

    慈禧太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少有的一個,女性統治者,她成功的把清朝敗完了,這也是一個,創造的前所未有的奇蹟。

    慈禧太后不光把大清國給敗完,甚至把中華民族都快敗沒有了,也是恆古未有的。

    慈禧太后那句,量中華之物力與,與外國之歡心的那句名言,可以說是振聾發聵。這句話真正的註解了慈禧太后那個輝煌燦爛的一生。

    慈禧太后用自己的奢靡生活和腐敗無能的一套東西徹底把中華民族打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從而讓中國,中華民族走向一個獨立自強的,重新走向人生巔峰的一個艱苦探索的道路。

    慈禧太后不光是清朝最成功的,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個敗家老孃們。沒有之一。

  • 4 # 8539團結就是力量

    雍正帝是最有能力的皇帝,康熙晚年官僚腐敗經濟下滑,各種弊端層出不窮,雍正帝繼位後,承前啟後,創新改革,勤政為民,每天僅睡三小時,是中國曆代皇帝中批閱奏摺最多的人。雖然在位十三年,但發揚光大了前朝精神,又為兒子乾隆帝奠定了以後成功的基業。後人總說康乾盛世,我認為如沒有雍正帝承前啟後,清朝歷史或許得改寫。總有人妖魔化雍正大帝繼位之事,本人認為一個不會武功,勤政的雍正皇帝,他的離世十有八九是累的,我十分欽佩雍正皇帝。

    清朝最有政治天賦,勤勉好學的康熙是最有能力的皇帝,也是他平定內亂,抗擊外患!造就康乾盛世!不過如果把大清分做關外和全國看!我認為皇太極是開創金進中原的皇帝,他由於從小對努爾哈赤的南征北戰耳濡目染,加上其在諸子中並不是有絕對優勢繼承皇權的皇子!所以論文韜武略,政治軍事!皇太極當得第一!清朝鼎盛與其制定入關政策絕對有關,可謂是康乾盛世的基石。

  • 5 # D之守護

    個人感覺應該是雍正,如果沒有雍正的承上啟下,滿清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康雍乾盛世,而且雍正執政的13年基本上奠定了後來清朝的制度格局。

  • 6 # 紅黑聖西羅

    清朝總共有12個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嘉慶);、綿寧,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和溥儀(宣統)。

    另外,著名的禍國殃民的女人:慈禧,也能算半個皇帝。

    從歷史貢獻度和名聲來看,第4位的康熙無疑是清朝最出色的皇帝了,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平三藩、收臺灣、破噶爾丹、驅逐沙俄,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為後來的“盛世”鋪了一個好底子,他的廟號是“聖祖”,還被後世一些人稱為“千古一帝”。

    但我覺得,有一個皇帝不能忘記,就是雍正。如果說康熙是開創者,那雍正就是優秀的守成者。雖然康熙在前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交到雍正手上的時期卻是問題多多,弊病纏身的國家。雍正登基時,國庫只有不足700萬兩白銀(相當一部分是借條,就是爛賬。)而雍正只用了13年,就將國庫擴充到6000萬交到了乾隆的手上。

    而且,重要的是,雍正將康熙晚期留下的很多弊政和毛病都改了,比如整頓吏治、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改土歸流等,相比國庫的存銀,吏治的重新整理洗滌才是最重要的。雍正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他在位13年中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 7 # 看遍山川

    謝邀 封建帝王的成功只是在其認知能力水平範疇之內狹義上的成功,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統極寰內,御宇八荒,上承祖宗基業,下馭群臣貼耳百姓俯首,保疆拓土四夷賓服是為成功帝王。而成功皇帝的另一面是他作為帝王做為統制者最高代表,所謂的成功對國家,對名族和文化是否真正有益還是值得商榷,至少瑕瑜參半。

    在滿清十二帝中康雍乾三代帝王都能稱得上是成功帝王,其中尤其是乾隆皇帝最符合上述條件,最具有代表性。

    對於他個人來講,封建王朝能威脅到皇權的因素在他當政的六十多年已然不見蹤影。朝中朋黨之爭,太監專權,權臣獨大,后妃干政,朝外軍閥割據,外戚弄權,農民起義都在乾隆朝實現了最大程度的銷聲匿跡。

    他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實際統制時間最長的帝王,也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帝王之一。自身天賦極高,讀書過目不忘,具有超一流政治家的敏感和洞察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素養最高的帝王,自登基後處理政務很快就駕輕就熟,舉重若輕。

    對於國家而言,乾隆朝自始至終都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是東亞納貢貿易體系的中心。能養活多少人口是考量古代政府施政成績的一個重要標杆,中國歷史上的歷次太平盛世無不帶來人口飆升。乾隆朝也不例外,從乾隆初期人口的一億多發展到乾隆六十年的近三億,翻一番只用了不到六十年,不能否認這是絕對需要長期保持國家社會穩定才能取得的成就。

    軍事上準確地掌握了平定準噶爾的戰機,之後平定大小和卓,兩次金川戰役和兩次抗擊廓爾喀,緬甸安南戰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這些大小戰事由乾隆親撰《十全武功記》,雖然其中不乏歌功頌德誇大其詞,但透過這些戰役為中國鞏固了作為一個多名族國家的版圖。之前中國曆代盛世王朝的邊疆地區,邊疆少數名族最多隻是名義上的服從,只有在乾隆時期才能對中國版圖上所有的地區做到實際的控制。

    而成功皇帝的另一面是封建社會到達頂峰背後的文化窒息和人格泯滅。最盛世的喧譁是最殘酷的文字獄,體現了滿清統制者專制的自私和心虛,抹滅人們腦海裡一切不利於自己統制的文字記憶,讓人人自危,處處風聲鶴唳。

    由低階階段的馴身到高階階段的訓心發展,乾隆喜歡乾剛獨斷,在他看來國家治理主要是靠他自己,所用功勞也是他自己的,臣子只是奴才而已,只是辦差事的人,沒有與皇帝分權的資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話在乾隆眼裡只是妄言。他不怕別人說他是獨夫民賊,也沒有人敢說他,臣民在他面前身體是跪倒的,更重要的是人心也必須是成匍匐狀態,這是他統制臣民的心理需要也是終極目標。

    作為帝王,乾隆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裡是成功著,可是對於國家民族長遠利益來看,他是最大的失敗者。陶醉於自己的盛世,錯過了十七世紀後半期到十八世紀前半期世界給予中國的最後一次機會。

    乾隆十三年(1748年)當他意識到靠儒家思想統制國家是紙上談兵,而集皇權於一人,獨攬朝綱視臣工同犬馬驅使,想方設法將臣民大眾關進專制統制的鐵籠。同年西方的孟德斯鳩發表了《論法的精神》,第一次提出分權和至衡理論,其目的是讓統制者受到法律的約束。

    當乾隆1789年忙於搜刮“議罪銀”準備八十大壽做他的“十全老人”時,大洋彼岸的喬治~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3年再度當選,1796年拒絕連任回鄉務農。

    成功的帝王,對於國民是禍是福自有定論。

  • 8 # 國史春秋

    都認為是康熙,可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確實,清朝最成功的皇帝非康熙莫屬,同時康熙也是名聲最好的皇帝,從他身上基本上挑不出什麼毛病。所以他的“千古一帝”的名號,含金量還是相當高的。

    為什麼說清朝的皇帝中,康熙是最成功的呢?

    一、登基年齡小,肩負的責任大。

    有人可能會說順治皇帝登基時的年齡不是更小嗎?是小,他比康熙登基時還小兩歲。但是,愛新覺羅.福臨並不適合當皇帝,說難聽點就是沒出息、沒擔當。女人死了經受不住打擊,國家社稷他又擔不起責任,三藩裂土分疆他又撐不起門面。整日裡愁容滿面,不是看破紅塵就是坐堂唸佛,莊嚴雄偉的皇宮,搞得比寺廟還香火繚繞。差一點就步了梁武帝蕭衍的後塵。

    其實,順治皇帝就是多爾袞的一個傀儡,同時也是豪格妥協後的政治擺設。就這麼一個形同虛設的皇位,還是母親孝莊皇后用身體換來的。對了,順治做了一件實事兒,就是開了文字獄的先河。因為一部《明史》而捕風捉影大作文章,致使數萬人頭落地血流成河。一個一心向善的佛道中人,為了防民之口,雙手沾滿了鮮血。也許最終良心發現,哭著喊著要皈依佛門,可能就是急著去向佛祖懺悔吧!

    反觀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他所面臨的考驗空前嚴峻。

    輔政大臣和稀泥相互扯皮,各懷鬼胎。權臣鰲拜大權獨攬,目無王法,結黨營私。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擁兵自重,並向朝廷索取無度。名義上為清朝守土安疆,實則全是裂土分疆、包藏禍心的土皇帝。臺灣鄭經離心離德,以海據守對抗朝廷,枉想獨立與祖國分離。沙俄厚顏無恥,貪得無厭,強佔雅克薩及大片國土。噶爾丹野心勃勃,興風作浪,草原上狼煙四起。

    康熙皇帝新政後,這些事情逐一解決,可以說是為了清朝的江山社稷,為了大清國的長治久安,殫精竭慮忙了一輩子。

    二、胸懷大志,遠見卓識,突顯文治。他採取德化四方人心向背的“懷柔政策”,特別強調“滿蒙一體”,團結拉攏蒙古、藏族等上層的王公貴胄。優給廩祿、減免徭賦、加封爵位,保證他們的世襲權利,而且規定他們輪流到京朝見。而且利用宗教信仰,以思想統治的方法代替浩大的軍事邊防工程。主動接受漢化,重用漢人為官,開啟滿漢通婚先例,融合漢民族。同時注重農業生產,數次南巡考察民情,體恤民間疾苦。兢兢業業,勤於政務為清朝的強盛奠定結實基礎。

    雍正皇帝的主要功績是肅清官場的貪汙腐敗之風,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其本人也不失為一代明君。但比起康熙皇帝還是遜色許多。

    乾隆皇帝就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整日裡只知道吃喝玩樂,外出巡遊。乾隆皇帝特點是喜歡聽奉承話,在眾人的一片喝彩聲中愈加志得意滿,光詩就洋洋灑灑寫了好幾萬首。書畫就更不用說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他的草稿紙都可以作威作福,升官發財。乾隆皇帝還喜歡在古代名人字畫上蓋戳子,好多千古名作都被他的大印蓋的烏七八糟。

    而清朝的皇帝從乾隆以後,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就連保證皇家血脈綿延不絕的生育都嚴重退化,可見大清王朝已經走上了不可逆轉的衰亡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有什麼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