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出你的故事。
28
回覆列表
  • 1 # 清風趣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中的頭兩句對我的印像極深。是一個人在他鄉奮鬥的真實寫照 ,一個人的孤獨與寂寞,不可對人訴說的苦楚,對故鄉的思念真是難以名狀。

  • 2 # 濃眉小眼才可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上學的時候體會不到這首詩的意境,直到有一天,聽說初戀結婚,生子,過得幸福,突然之間想起了這句詩。當年,她陪我度過了漫長的新兵連,隔三差五給我寫信鼓勵我,讓我對下一次見面充滿期待,後來因為調動,準備給她驚喜,結果卻看見她在學校和別人走在一起,於是平靜的請她吃了飯,感激她陪我度過漫長而又難熬第一年。三年後,我軍校的暑假,她又聯絡到我,說碰到了渣男,想結婚,當時我把咖啡潑在地上,告訴她如果能收回我就和她和好。當天她家人出了車禍,去醫院之前讓我抱抱她,揹著她一路到醫院,然後緊緊擁抱,最後相忘於江湖。

  • 3 # 家長範兒

    你問的是上學期間印象深刻的古詩,那肯定就不包括後來讀的,或者曾經學過後來理解領悟更深刻的詩詞吧?

    如果是上學期間學的,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詠鵝》(《畫》也算一個)

    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第一首學的都是它啊,在我們還不認字甚至拼音還沒學全的時候,就會背了。就是死記硬背,脫口而出的那種,屬於第一反應,條件反射,相信好多人都是如此。

    等我們真正對詩詞有點領悟鑑賞能力的時候,我推薦主席的《沁園春雪》,我喜歡豪放派的詩詞,(所以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和岳飛的滿江紅也不錯),主席的幾首詞都是不錯的,但上學時印象深刻的還是這首。

    相信現在會背的人也不少。“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再後來,參加工作以後,我最喜歡的是李賀的一首詩。――以前對他了解不多,上學時只學過他的一首《馬詩》,感覺也沒什麼出奇的,怎麼就成“鬼才”了?

    直到讀了他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有些詩不能細品的,當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有些詩,有些事,有些人,都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來。

    而我讀這首詩,居然看哭了。

    尤其那句“東關酸風射眸子”,就好比別人問你為什麼哭,你推說迷了眼一個道理。這跟男兒有淚不輕彈,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 4 # 陳杰詩詞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這句古詩詞我最喜歡也最深刻。因為它穿越了時空,可以說是沒有時空的限制,時空在這句詩下應該說凝滯了。只要宇宙存在,人類存在,這句詩就有存在的價值,已經成為千古不變的定律。

  • 5 # 當代詩人李秋忠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因為這兩句詩是古代詩仙李白寫的,很有詩的氣勢與魅力!所以我非常喜歡這兩句好詩!

  • 6 # 啃書的小三七

    北宋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東坡居士在髮妻香消玉隕十年後所作,千古悼亡詩,恐是無人能敵。個人非常喜愛,反覆背誦體會。此詞,將現實與幻想完美結合。十年天人永隔,卻不曾忘卻,伊人一直在心底深處。欲與卿暢聊,奈何唯有那冷冷的孤墳在那裡。十載過去,愛妻可能早已轉世為人,即使再遇到又如何?“縱使相逢應不識”啊。嬌妻依舊那般貌美如花,可我已經一臉滄桑,鬢角染白。深夜做夢,又回到家鄉。那扇熟悉的小軒窗,妻子正在那裡梳妝打扮。(此句,是我喜愛的一句,全詞悲傷的基調,在此處出現一幅暖景,可這景於現實中,再也見不到。更襯出無限悲涼)我與妻子對視,已說出不來話,只能默默流淚。料想年年令我腸斷的地方,也只有那明月的夜晚,滿是短松的山岡。(“明月夜,短松岡”此句賞析有爭議,此處取一種。)

  • 7 # 使用者LK慕容世家

    男兒何不身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男兒壯志,身懷報國,功成明就,光宗耀祖…

  • 8 # 乾坤道

    我記憶最深的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因為這是我們上小學時從課本上學到的第一首古詩

  • 9 # 祁縣二中武榮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採用對比對偶形象比擬的手法。況古人一刀一酒,常在身邊,非常直白。

  • 10 # 每天讀宋詞

    上學期間印象深刻,應該是要結合情境來談談。相信很多人都是外地求學,而對家鄉的思念應該常常發生,今天就說一首入選課本的唐詩,印象深刻,短短四句話,感情真摯,最後10個字無人超越,雖然作者人品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故鄉,真是一個溫柔的字眼,一說起它,連聲音都變得輕了,生怕大聲了,便驚擾了它。故鄉原本不叫故鄉的,它叫家鄉,每當遠離它的時候,它就成為了我們的故鄉。身出於此時,不覺其苦,每當離開,才頓覺難受。難怪杜甫感慨:月是故鄉明,難怪李白舉頭看到月亮,“低頭思故鄉”,難怪王維獨自在外時,會“每逢佳節倍思親”,難怪席慕容說“故鄉是一支清遠的笛”,因為總在有月亮的時候響起。在同一片月光下的千年前,一位詩人叫宋之問的詩人思念起故鄉。他便做了一首詩,名為《渡漢江》,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聽過一句俗語,“近鄉情怯”,它便是由這首詩提煉而出的。

    讓我們再現當時的詩景,詩情,詩語。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詩的大意便是,如今我已經離開家鄉很久了,嶺南的山讓故鄉音訊全無。冬天過去春天又來,如今我離故鄉這麼近,卻反而開始膽怯,不敢向從家鄉來的人打聽,怕聽到什麼不好的訊息。

    這首詩是在宋之問被流放到嶺南所作,這一年,他做了參軍,不過在第二年就逃回了洛陽,躲在了朋友家。這時的他,身在大山之中,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古代,真的可以說是與外界“斷”了。有什麼訊息傳不過來,有什麼人也難以到達。所以他開始想念家鄉,離開家鄉的日子儘管只是從冬到春,但於詩人來說,這是多麼地漫長。

    當他越是靠近故鄉,越是膽怯起來,又不敢問“來人”。一方面可能是逃犯的身份,阻礙他的詢問,不過,更多的卻是害怕聽到不好的訊息。作者透過心情的變化,從期待到緊張,真實地反應了一位遊子內心的糾結情思,語言真摯動人。

    我們先不論宋之問的人品,單看他的生平貢獻,參與了五言詩的最終定型,他的文學造詣是很高的。從這首詩也可看出,詩句明明都是最普通的字眼,可是他卻能讓普通的文字活起來。特別是最後一句,讓我想起,那個與神仙暢遊了一小會兒的樵夫,當他再回到家鄉時,早已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其心情不大概也是如此吧,離得太久了,害怕面對曾經熟悉的一切,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也害怕“兒童相認不相識”,害怕故鄉終究還是故鄉。

    如今,我們多會遠離家鄉,也許是為了夢想,也許是為了家庭,儘管交通已經那麼發達,通訊這麼便捷。但是當故鄉迎面而來時,我們仍然會怯怯地,不敢問出那句“故鄉,你還好嗎?”

    最後說明下,為什麼宋之問人品差?個人以為,他是最會拍馬屁的詩人,也是最沒有人格底線的文學家。武后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溜鬚拍馬,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無所不用其極。朋黨爭立,先投靠太平公主,結果由於安樂公主勢力大,又轉向這邊,遭太平公主忌恨,後來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賜死宋之問。 關於他還有一個“因詩殺人”的故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某一天,宋之問見其外甥劉希夷作了一句詩,我們現代都聽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宋之問覺得寫得好,想佔為己有,結果劉希夷不從,他竟然用裝土的袋子將劉希夷壓死。看完這個故事,我驚呆了。 宋之問是當時有名的詩人,但人品拙劣,遭人唾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認為出門在外需不需要給狗牽繩?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