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854705871219
-
2 # 護林路
時代在進步 董大媽退場吧 讓新一代進場馳騁 董乙老思維己落後 反應遲鈍 看手機 汽車 等操作已知 別落下後悔 現在年輕人思維大不一樣了
-
3 # YA0086185
格力的內在素質非常好,在上市公司中是百裡挑一,目前仍處於非常有利的發展勢道,可長期看好,不必為大街上的說三道四分心。
-
4 # 萬事興和為貴
格力帳上有數量不少的現金,實業企業入駐企業,企業發展還可以有所期待,如美的那般。回看之前萬科,格力有不為普通人所知的基金試圖入駐企業大股東之事,如今往事己轉變為事實,不同之處只是主角也是不為普通人所知的另一個資本主體?
-
5 # 虎哥視窗
高瓴資本,2005年成立,由張磊先生創立,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公司,以創造可持續的長期增長為目標。十多年來已投資了一大批優秀公司,其中包括:騰訊、京東、美團點評、滴滴、蔚來汽車等,可見張磊及高領資本是有眼光和實力一家投資管理公司。這次高瓴與格力電器聯姻,緣起用400億的價碼從珠海國資系統手中接過15%的格力電器股份,成為實控人(目前本應簽訂受讓協議,因故延遲)。
-02-
格力電器本是珠海市政府的獨資企業,即所謂的地方國有企業,上市後至現在股權幾經稀釋,國有股僅佔18.22%。董明珠也有0.74%的股份,為前十大股東。按現在的市值,董小姐光在格力電器就擁有二十多億資產,十足的富婆。政府儘管還是格力第一大股東,但屬相對控股,現在公司的經營決策權全在以董明珠為首的管理層手裡,因此說現在的格力與那時的健力寶有本質上的區別,李經緯與董明珠更不可同日而語!
-03-
健力寶當時為地方政府全資公司,李經緯為首的管理層欲進行混改,即由管理層和員工出資從政府收購部分股權,共同持股。當時因種種原因改革未能成功,之後政府引入某資本參股並讓其控股、經營健力寶,才有了後來健力寶的“毀滅”,李經緯和健力寶合演了一出歷史的悲劇。
-04-
現在還有些網友將格力電器定性為國有企業,其實是不對了,名不符實了。珠海國資部門,近幾年一直想派高管“滲透”到格力,但均以失敗而告終,其中某位曾經的高管還被作了反面教材。從此以後,第一大股東在公司完全“失聲”了,這也許是國資受讓所持股權的一個可能的原因吧?
-05-
高瓴資本最終肯定能如願成為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按其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風格,也是不會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因此今後的管理大權還是在董明珠手裡。換言之,公司今後的興與衰還是取決於現有的管理層,事實上是幾乎取決於董明珠一人。
-06-
最近幾個月,董小姐打出三記拳:第一拳打向奧克斯,618前舉報奧克斯“造假”;第二拳“打自己”,傷及自己的臉。董小姐一直對電商不感冒,視開網店為危害實體經濟。前些日子卻要求公司全員開網店,另在前幾天用一億元註冊成立電商公司並親任董事長;第三拳打全行業,“雙11”高舉“打擊低質偽劣”之旗,降價大促銷。由此可見,格力電器純屬董氏風格--狠、霸道、任性,但有點亂。
-07-
董小姐在格力公司內部的權威與作用是獨一無二、至關重要的,的的確確為格力的發展作了巨大的成績。她已極為成功的與公司捆綁在一起,她就是格力,格力就是她。未來的格力的成與敗、興與衰,理所當然繫於“不會犯錯誤”的她。
-08-
當然也人說,其實格力實際情況沒有表面那麼光鮮,困難與挑戰也不少,擔憂高瓴“進坑”。例如公司對上下游的把控近乎“壓榨”,銷售模式有些老化、過時,多元化之路坎坷無比、幾無所成,空調業務有走下坡路的跡象等等。
-09-
格力這個巨無霸,坦白地講猶如“十隻杯子,九個蓋”,現在只有董小姐能操得動、蓋得住。但畢竟董小姐是65歲“高齡”,儘管她在主觀上非常非常努力,是人或會有犯錯誤的一刻,並且歲月不饒人,董小姐總有退休的那一天。唉……
-10-
-
6 # 鄉下老白菜
高瓴資本入股格力是董小姐管理層收購的安排或者是管理層收購的一個契機,爆發控制權爭奪的機率並不會很大。
高瓴資本目前還沒有出現投資知名企業爭奪控制權的事件,高瓴資本更多是一種財務投資者身份出現。但是高瓴資本會參與到企業中,資本的本質還是要求獲利。
未來高瓴資本對格力的投資退出途徑大機率會是管理層收購加二級市場減持,空調行業已經進入平穩增長時期。高瓴資本目前投資時點並不是抄底,最後董小姐管理層收購實現對格力的控制權會機率很大。不過由於格力未來股權的分散性,對格力未來會有比較大的挑戰。
高瓴資本會如何做,我們還是要去了解一下高瓴資本理念和曾經到底作過什麼?下面就請大家仔細看看。
高瓴資本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高瓴資本堅持創新驅動,透過專注的基礎研究,不斷髮現價值、創造價值,與企業家攜手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高瓴資本對投資企業有控制權慾望嗎?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說過,作為一名投資者,他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幫助中國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們充分挖掘併發揮他們的潛能。高瓴長期致力於為其投資的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化擴張,並協助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關係。
高瓴資本歷史投資企業和典型案例有哪些?
高瓴資本從創立之初起就定位於做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目前已在消費與零售、科技創新、生命健康,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及先進製造等領域內投資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其中包括:百度、騰訊、京東、攜程、去哪兒、Airbnb、Uber、百濟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蔚來汽車、孩子王、摩拜單車、 Grab、君實生物、信達生物、藥明康德、甘李藥業、美中宜和、惠每醫療等
-
7 # 紙老虎刀叨忉忉健力寶的故事
73年,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被“發配”到一家酒廠,83年開始創業,“健力寶”紅遍大江南北。但是由於健力寶大股東一直是三水政府,而那個時代對於國有和市場化的爭論尤為激烈。95年開始就有舉報人質疑內部人管理(也就是國有企業領導獨斷專行),到97年李經緯要去港股上市沒有被同意,到1999年,健力寶總部遷往廣州,由於三水市太小,一直指望著健力寶的招牌,所以就開始和企業形成隔閡。而員工持股的建議也被駁回。之後,健力寶被賣給了新加坡第一食品廠,從此經營每況愈下。
要關注一個事實,市場化和國有化依然是個爭論的話題。但是同時期的企業,我們看看椰樹牌椰汁,你會發現在95年員工持股之後,其業績一直在飛翔,同樣是飲料。而國資退出比如恆瑞醫藥,到現在也已經十分龐大。所以當時三水市政府的主要爭議是為什麼不賣給創業團隊而賣給外資?但是也要考慮那個時代的背景,2004年“郎顧大戰”,顧雛軍如今才沉冤得雪,那個時候整個社會氛圍並不希望國企市場化,或者股份制改革並不被接受。換句話說,當時三水市政府之所以賣給外資,是為了迴避內部人奪取資產這類話題,但這斷送了健力寶,傷害了積極性。
在當時,產權產生效率,但是貧富增加不安。
格力電器的比喻董明珠曾不止一次提及過,格力不能重蹈覆轍。潛臺詞其實也是理解的,格力應該是格力員工的格力。最終最好像華為一樣。工會持股,單個個人比如任正非只有1.01%的股份。但是深圳國資委對於格力股權的出售和那個時候的情況不一樣。也就是不是像三水市政府那種情況。深圳國資委面臨的問題不是隻有一個格力,而是旗下資產比較多,他要減持一些傳統資產,來增持一些新科技新產業。畢竟深圳如今是創新的視窗,有戲言:“深圳單挑美帝”。所以其實結構性切換。
結構性切換有什麼特點。其實無論國資委持有還是不持有,其都不干預格力經營。但是他需要賣出一個較高的價格,不能低。而如今格力15%股份價格要500億以上。如果要格力員工承受如此大的股份,一定是賣不出好價錢。你看,深圳國資委其實是先公開出售意願,然後等待市場機構報價。這個過程中,董明珠當然也可以出價,工會也可以提方案,可是500億。格力員工總數85000,每人58萬元,而大家都知道董明珠在銀隆上面,虧了錢,其不可能再拿太多錢來收購。
所以,兩件事不能完全類比,當然對於一家企業,的確最好股份掌握在幹事人的手上。
-
8 # 睿思天下
朋友們好!
格力和高瓴資本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格力也不會變成下一個健力寶的。畢竟董明珠在格力電器裡面也是有自己的股份的,而且董明珠也在掌控著格力的發展。
1高瓴資本高瓴資本集團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於2005年創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在高瓴資本已經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就是張磊,可以說在國內投資界是赫赫有名。曾近投資了京東,促成了騰訊和京東的合作,還投資了百度、攜程、去哪兒、Airbnb、Uber、百濟神州、美的
等公司。
2格力仍然是董明珠說了算高瓴資本投資格力電器以後,董明珠可以說仍然在格力說了算。這個是高瓴資本張磊一貫的投資策略,高瓴資本對於創始人或者是領導人的正常管理是不干預的。
現在的格力仍然是董明珠說了算。而且捋順了資本關係以後,董明珠可能暫時也不再擔心退休的事情了,這樣的董明珠可以說更能夠輕裝上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明珠繼續執掌格力電器,可以說現在是真的為自己幹了,肯定幹勁會更大。
因此,在董明珠說了算的情況下,格力電器可以說仍然會持續表現優異的。
3格力開始狂漲線上銷量格力電器現在開始狂漲線上銷售量。在這個雙十一,格力開始成立電商團隊,董明珠自己兼任董事長,已經開始主攻線上銷量。
原來格力電器還沒有爭取線上銷量的前提下,格力電器空調銷售量已經是位居全國第一名了。
現在格力電器開始主攻線上,基本上可以說一戰成名,格力電器拿出了價格殺手鐧,推出了讓人震驚的價格戰。
這樣的價格戰,可以說讓格力電器線上銷量狂漲。
4未來格力將發展良好現在的格力電器股份已經是非常清晰了,可以說解除了董明珠的後顧之憂。而董明珠一手抓線下,一手抓線上,這樣的發展思路,將會鞏固格力電器空調第一的位置,也能夠讓格力電器未來發展良好。
格力電器不僅將在空調方面繼續鞏固第一的位置,未來格力電器可能還會有一些新的舉措,將增強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讓格力電器實現較為穩健的增長。
5結論格力電器不會成為下一個健力寶的。高瓴資本投資格力電器後,張磊是不干涉日常經營的,現在仍然是董明珠說了算,而且董明珠也不再擔心退休的事情了。因此,董明珠必將帶領格力電器發展的更好。
感謝閱讀!
-
9 # 壹號股權
不會,健力寶的事情已經過去將近20年了,中國的企業治理水平、法制水平和產權制度改革都已經比當時要完善得多,格力更不會成為第二個健力寶。
1、健力寶事件的歷史因素健力寶是位於佛山三水區的飲料企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成為東方魔水,是當時的民族品牌,營收驚人,是當時飲料市場無可爭議的王者,可口可樂都得甘拜下風,但是最後因為企業產權的事情導致企業由盛致衰,實在令人惋惜。
這是中國企業產權改革的一個縮影,很多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產權的改革,比如聯想,比如海爾。但是也有沒有完成這一步的,比如健力寶、比如紅塔山。
這些企業當時都帶有國有的屬性,因為中國當時沒有民營經濟,所以,當時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和國有是有點關係的,或者是出錢、或者是出力,或者是出資源,而且幾乎都是經營不善,健力寶當時也是這樣的情況,李經緯無疑是健力寶的創始人,但是他們沒有產權,在產權改革的道路上,也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
90年年代的時候曾經健力寶上市的機會,但是李經緯拒絕了,時候據說很懊悔,但是等他再次想進行產權改革的時候,卻已經沒有機會了,這個事情是需要很多因素的,第一是政府和企業家的互信,第二個是宏觀環境,尤其是輿論環境。“國有資產流失”這六個字的嚴肅性和嚴重性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這六個字足以讓一個當事人被所有的榮譽甚至職業生涯都搭上,甚至還有牢獄之災,現在的企業家相比20年前要幸運得多。
在健力寶的改制過程中,在相同條件下,三水市政府更願意選擇給第三方,而不是李經緯的原因就是怕背上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管理層收購/MBO在當時往往意味著是管理層侵吞國有資產,這個罪名有多大?
李經緯最後沒能透過產權改革把健力寶的股權架構和治理結構理清楚,導致個人出局,企業落入一個完全不懂的人手裡,最後企業急轉直下,這是一個多輸的結局,健力寶的衰落,直接導致三水市失去了一家優秀的企業,其相關的就業、稅收影響很大。
這件事情,不僅讓山水市政府很惋惜,恐怕這個事情也另廣東省企業的類似企業也會警醒,也會引起珠海市政府的警醒。
2、董明珠要幸運得多董明珠在格力幹了二十多年,也只擁有0.74%的股份,這個和現代的企業治理是不相符的,方洪波作為美的集團的職業經理人也擁有美的將近2%的股份。
在公司治理當中,如果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如何把政府的位置擺正,以免作出以小股東侵犯大股東權益的事情,這在當今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
現在格力電器的治理結構是非常接近國外發達國家企業的治理結構的,股東極其分散,大股東珠海明駿也只持有15%的股份,沒有任何一家股東的股份表決權能控制公司,而在董事會層面,9個董事,大股東珠海明駿也不過擁有3個席位,僅佔三分之一的席位,這是一個沒有實際控制人的治理結構。公司的發展有賴於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經營,也需要所有股東的共同協作。這樣的結構對於一家非常成熟的企業而言,是比較有效的,相互制衡,只有對大多數股東有利的事項才會獲得大多數股東的支援,才能得以透過和實施。
管理層將獲得4%的股份激勵,這份大禮不算小了,對於董明珠而言,這是一份足以讓自己可以光榮退休的激勵,也許只有幾個字可以形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幹到自己退休就好了。高瓴資本可謂是給足了誠意,而珠海市政府也給予了足夠寬大的胸懷。
這個結果也許是最好的結果,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董明珠是幸運的!
-
10 # 開心胖胖貓
今年雙十一前夕的11月9日,格力突然發聲,旗下的空調產品補貼30億,這對於一直信誓旦旦的格力來說,可以說是破天荒的違背了一次“誓言”。緊接著,11月11日晚間,格力又發補貼公告,聲稱處於公平考慮,對今年1月1日以來購買“俊越”“T爽”系列空調的百萬使用者進行補貼。11月26日,格力三發公告,按照雙十一價格對“俊越”“T爽”再進行百億補貼。一連串的組合拳背後,格力意欲何為?真是其聲稱的打擊市場上的“低質偽劣”產品嗎?我們讓事實來說話。
“雙十一”當天,據格力電商及第三方電商平臺數據,格力電器全網全品類銷售額超41億元,銷售同比增長200%;空調品類第三方平臺銷售額突破36.4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78%,全網銷售額第一。看到上述資料,筆者懷疑,在格力全品類41億元的線上銷售額之下,空調佔比又是幾何?30億的空調單品補貼又是否花了出去?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至於這30億的補貼“水有多深”,一會咱們再來分析。現在繼續分析格力的三個補貼公告。
囿於“雙十一”補貼出臺後,原有消費者在各大投訴平臺的投訴申訴,迫於壓力,格力於11月11日晚間再發追溯補貼使用者的公告,聲稱“為了不讓之前購買相關型號產品的數百萬消費者“感到吃虧”,充分體現誠信經營和公平對待原則,格力決定針對從今年以來到“11.11”期間購買“俊越”“T爽”系列產品的消費者給予補貼,從而最大程度保障消費者權益,最大誠意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好了,這個補貼中有三個關鍵詞,首先當然是“補貼”二字了,再一個是“誠信”,還有一個是“公平”。
這究竟是格力聲稱的公平誠信,還是一時安撫消費者的“緩兵之計”,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各大網站的評論來看,“真金白銀”的補貼,確實為格力賺足了眼球。但是消費者等了近一個月後,終於姍姍來遲,據補貼原文稱,然後我們來看補貼的最終結果,以11月前夕的山東地區為例,1.5P定頻“俊越”空調價格,當時的售價,線上2299元,線下2300元。這款的最終補貼結果為贈送45000個積分(可抵扣450元),且必須在格力“董明珠的店”進行消費。
如果按照雙十一同款價格1599元來看,700元的真金白銀的差價,換取了價值450元的有條件限制的積分。我們打個比方,就像你花了700元人民幣買了價值450元的專用積分,可笑的一筆“交易”。
我們再來看格力聲稱的企業“誠信”與消費“公平”兩個詞,從補貼結果來看,顯然沒讓消費者感受到格力的公平和誠意,也應了筆者一開始就懷疑的所謂“緩兵之計”的猜想。其實這在格力補貼登記中就已顯現端倪。
我們來看一下申請補貼的登記內容,需要填寫“條形碼”“購機地址”“手機號”“購買人”,上傳條形碼實圖和空調內機整體照片,完全沒有提及“購買價格”“購買憑證”等內容,如果沒有要求上傳“購機價格”,哪來的“差價補貼”,此等敷衍的“追溯補貼”公告之下,“負責任的格力”贏得一眾好評的同時,卻在“補貼落地”的12月,變成了“一地雞毛”。只能說,不是消費者不精明,只是格力套路太深罷了。
按照第二個補貼公告的思路,我們在反過來看格力的第一個補貼公告,我們不得不懷疑擠幹“30億”的水分之後,實實在在的讓利還剩幾何!
至於11月26日的第三次補貼公告,尚待時間檢驗,100億,數字很大,按照上述邏輯,可能就是個“笑話”了,畢竟,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再一再二不再三,謊話說多了,還有幾個人能信呢?三套組合拳下來,本來指望的“三板斧”變成了“花拳繡腿”,在這個空調業的“寒冬”,格力的“誠信”還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們再來說這三個補貼公告裡頻繁提及的“俊越”“T爽”等空調機型。首先,無疑使用的“r32”製冷劑本身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一旦洩露,後果不堪設想。而且,該製冷劑的製冷效果也不不敢讓人恭維,所謂的“低質偽劣”,也許是格力的“現身說法”罷。
細心的消費者也能看出來,這兩款機型都是“三級能效”產品。據瞭解,空調能效新標準將於今年底正式頒佈,能效新標準將於2020年起實施。那麼,新標準一旦實施,那不僅意味著定頻空調將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就連變頻三級能效空調也將被列為非節能產品。從目前的可知資訊來看,距離新標準真正實行,也有半年有多時間,也就是說,中間將會留給相關空調企業清理不達標產品至少半年以上時間。
格力拿出即將“淘汰”的機型讓利,這又難免不讓人想到格力最後的銷售總額的“衝刺跑”,畢竟2020年已漸行漸近,相較2018年“2000億”的銷售額,留給格力的時間不多了。
而格力站在“道德制高點”提出的“公平”“誠信”“讓利”“補貼”“打擊低質偽劣”等一眾詞彙,褪去了光鮮的外衣之後,這個國內空調行業的“老大”,留給消費者的,除了一場場的連環騙局之外,究竟還剩什麼?一番猛如虎的操作,對格力來說,是福是禍,時間終究給出答案,讓我們大家一起拭目以待,來欣賞一個行業空調的興衰之路。
回覆列表
中國有比董更高的人管理格力嗎?都是吹牛逼,格力到別人手裡幾年就沒了,不信等著瞧,你以為所有的的人都有董的人格素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