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吃西餐應該注意哪些禮儀要求
6
回覆列表
  • 1 # 國色天香不負好年華

    西餐文化傳承比較悠久,非常的注重禮儀禮節。

    西餐入座比較講究,不可隨意亂坐,由服務生帶領入座。女生一般由男生或者服務生拉開椅子入座,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從椅子的左側坐下。如果是長桌子,多人參加的宴會,離門口最遠端的位置是上位。

    餐具的擺放位置也有講究,正前方放裝飾盤,也就是餐具裡面最大的盤子,左邊放叉,右邊放刀,左上放麵包盤,右上方杯子,一般不會所有的餐具要用到,西餐的菜品不會像中國那樣,有些宴席菜的品種好幾十樣,一餐肉類分量足而品種少。

    餐具的用法,在歐式和美式有些不同,歐式的餐叉的握法是左手握住餐叉,叉齒向下。歐式的餐刀用法是,用右手拿起餐刀,食指沿著到鋒的上方伸出,貼著刀背。美式的餐叉用法很像握筆的姿勢,把叉柄用食指和中指稍用力夾著,拇指按在上方,其他的手指自然放好就行。美式餐刀用法是用左手握著餐刀的刀柄,藉助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力量握穩餐刀,三指放於齊放在刀柄的一邊。將食指置於刀鋒靠後的部位,拇指放於刀柄的另一邊。無論是美式還是歐式的餐具用法,都是需要左右手共同完成。

    還有西餐最喜歡吃牛排,在吃牛排的時候,服務員都會問需要幾分熟的,很多人叫的很隨便,像6分熟、8分熟,叫的很自然還特別理直氣壯,其實在西餐這些都沒有,只有單數的叫法和全熟的,1分熟只是外表看起來熟了,裡面的肉基本都是生的;3分熟外表熟了,裡面的肉還有很多的血絲,肉也是基本紅色的,血腥味比較重;5分熟的,裡面還有少量的血絲,吃起來會血腥味比較小;7分熟的肉基本都熟了,只是切開的時候裡面看起來會有一點票紅色,吃起來也沒有血腥味;全熟的外表有些焦了,裡面的肉是全熟了的,吃起來會有點苦味。

    吃西餐時的禮儀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1、用刀叉的方法

    刀叉的用法,是吃西餐的禮儀中最基本的一項。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2、吃肉時注意的細節

    牛排要吃一塊,切一塊。右手拿刀,左手握叉。切牛排應由外側向內側切。一次未切下,再切一次,不能向拉鋸子方式切,亦不要拉扯。切肉要大小適度,不要大塊塞進嘴裡。豬排、羊肉都要熟透,吃法與吃牛排相同。炸雞或烤雞,在正式場合用刀叉吃。食肉時,兩唇合攏,不要出聲。口中食物未吞下,不要再送入口中.肉類切忌先切成碎塊(此為英式,美式可以先切塊),不但不雅,而且肉汁流失,殊為可惜。

    3、喝粥的細節

    注意要用小勺,不要直接拿起來跟喝水一般的喝下去,那樣很沒有禮儀之風,粥喝到後期見底的時候,一隻手舉起拖著碟子一側,另一隻手依舊用勺子喝。記住,粥,必須用勺子喝。

    4、吃義大利麵的細節

    用叉子跟湯匙結合一下,叉子捲起幾根麵條,放到勺子上,然後吃進去,不要狼吞虎嚥的吃麵,更不要發出“出溜出溜”的響聲。

    5、吃水果沙拉甜點

    一般沙拉,小蛋糕之類的,用小勺吃就可以。注意水果的果殼,不要直接吐出來,要用手拿出來,放到盤子旁邊。

    6、酒的細節

    開酒之前,自己就不需要動了,服務員都會做的。喝酒的時候,用三根手指拿住酒杯,看圖片姿勢。喝酒不能跟啤酒似的,一下子幹了,這是不對的。輕晃杯子,讓酒慢慢進入嘴裡,緩緩喝下。注意吃東西時候不要喝酒,喝酒時候不要說話跟大笑。至於飲料之類的,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注意不要太過於隨意就好。

    以上這些吃西餐的禮儀大家都記住了嗎?尤其是刀叉的使用方法,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一定要記牢。在出席重要的宴會或場合時,西餐禮儀是不可忽視的,可能我們注意到的一個小細節,就會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因此大家於平時要多多注意,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哦!

  • 2 # 三個料理人

    如今的西餐禮儀是怎麼形成的?

    據考證,現代西餐的絕大部分禮儀和禮節,最早形成於中世紀的騎士時代,尤其是在當時的法國(有說法是起源於法國的梅羅文加王朝)。12世紀,義大利文化進入法國,餐桌禮儀和選單用語變得更為優雅精緻,在赴約、切割食物、喝湯、吃麵包、穿著服飾等禮儀上都做了約束,這種禮儀逐步在貴族圈中流傳開來[1]。

    禮儀最初是貴族們為了炫耀自己的權力、財富和地位,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禮儀是貴族的特權,“繁文縟節”成就貴族。PBS拍攝的紀錄片《“唐頓莊園”中的禮儀》揭示了禮儀的另一層含義——禮儀具有道德價值。無可挑剔的禮儀,恰恰反映了上流社會如何想方設法來實現一種近乎完美的,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

    比起貴族還留存的時代,如今的西餐禮儀已經簡化許多,但不少仍然作為基礎禮儀保留著。如今用西餐時的禮節禮儀總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老歐洲的規矩,另一類是北美的規矩。一般來說,歐洲大陸的規則守舊嚴格,北美則相對更靈活變通。禮節上的反差也反應了兩個地區人民的不同性格——美華人老是嘲諷英華人的古板生硬,英華人則認為美華人野蠻無理。

    西餐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此外,服飾裝扮得體也是基本要求。通常正式宴會的請柬上都注有dress code(著裝要求),比如“white tie”指最正式的晚禮服,男士的穿著由白領結、漿洗白襯衣、白色凸紋布的西裝背心、高腰黑褲子和燕尾服組成,女士則要穿著曳地式晚禮服,配白色長手套。現在除了在官方和外交場合以及少數私人正式舞會上,很少有人穿這麼正式的服裝。“black tie”則是指一般正式的晚禮服,包括無尾晚禮服,不上漿的襯衣和蝴蝶結或領帶。

    如果是在中高檔的西餐廳用餐,假如餐廳有著裝建議,跟著建議來。如果沒有,可以不那麼正式,但不要穿拖鞋、短褲、緊身牛仔褲,上身最好有外套。

    ▲英劇《唐頓莊園》第四季的一場晚宴

    如何入座?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採用圓桌。但在西餐中,一般使用長桌。正式宴會上,英國式座位的順序是:男女主人坐在長桌的兩頭,客人男女錯開坐在桌子兩側,由於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離主桌的位置遠近而定,所以男主賓和女主賓分別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邊。如果客人中沒有主賓,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齡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邊。

    通常,主人在客人出席宴會之前就已經安排好席次,只要根據座位卡就座即可。

    如果是非正式宴請,比如男女朋友或者夫妻去西餐廳就餐,入座需要遵循女士優先的原則,男士應該請女士坐在自己的右邊,如果只有一個靠牆的位置,應請女士就坐。如果是兩位同性進餐,靠牆的位置應該讓給其中的長者。

    坐姿要端正筆直,最好不要用手托腮或將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靠椅背。紀錄片《唐頓莊園的禮儀》中提到,椅背只起到裝飾作用,也是為了方便男僕拉椅子。貴族們熟知椅背是絕對不能靠的,奶媽會把刀子安在椅背的縫隙處,逼孩子們學會坐直。

    餐巾的用法

    餐巾通常會擺放在餐盤的正中間。一般主任拿餐巾並鋪在腿上,這是宴會開始的標誌,之後其他人再將餐巾摺疊放在腿上。如果沒有主人,等所有人落座後,便可把餐巾鋪在腿上。

    ▲在正式場合,將餐巾塞在領口內或插在褲袋上的古典做法已經不合時宜

    如果餐巾有套環,可套環放在餐具的左上角。一般說來,長方形餐巾要先對摺,對摺後,折口向外平鋪;正方形餐巾斜對摺,成等腰三角形,平鋪時直角方向向外。無論是開啟餐巾,還是折放餐巾等等動作,都不要將餐巾拿在手中憑空抖動,應在桌下輕緩進行。

    餐巾可以用來輕輕沾嘴,或者在打噴嚏、咳嗽時用來遮掩。不能用來擦拭鼻子、臉、手以及餐具、酒具。在與別人交談前,或是飲酒之前(以免將口紅沾在餐具),都可先用餐巾輕輕沾一下嘴。

    如果中途暫時離開餐桌,可將餐巾放在椅面上。如果將餐巾放在餐桌上則表示進餐結束,宴會中主人將餐巾放在桌子上則表示宴會結束。

    餐具怎麼用?

    狹義的餐具則專指刀、叉、匙三大件,廣義的西餐餐具則包括刀、叉、匙、盤、杯、餐巾等,而是其中盤又有菜盤、布丁盤、奶盤、白脫盤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舉行國宴宴請來英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動用了12個冰桶、118個鹽罐、140個餐盤、288個主餐盤、1104只玻璃酒杯(每位賓客6只),2000把鍍銀餐刀(每位客人6 件鍍銀刀具和黃油刀)。

    由於西餐桌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盤子和酒杯,所以熟知餐具很重要。餐具擺放的一般規則是墊盤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內,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

    以上圖為例,圖中左上角的小盤子和餐刀是麵包盤和黃油刀。右上角為酒具,由左至右依次為水杯、香檳杯、白酒杯、紅酒杯、雪利酒杯。

    正中較大的盤子(墊盤,underplate)在進餐過程中始終不撤走。墊盤左邊的三個叉子由左至右依次為沙拉叉、魚類叉,肉叉;右邊的餐具由左至右依次為切肉刀、魚刀、頭盤刀、茶匙、小咖啡勺、湯匙、海鮮叉。

    一般而言,為了避免雜亂,就餐者面前任何一種餐具的數量不能超過3個。但也有例外,比如酒杯可以超過3個,如果菜式包含海鮮,也會在刀的最右放置一個海鮮叉。

    餐具的取用應由外而內。食物的切法有兩種,一種是英式用法:保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一塊吃一塊;另一種是美式用法:將食物全部切好後,將刀放在碟子上,將左手的叉換到右手再叉東西吃。

    與人交談時,有肢體語言時或傳菜時,應將刀叉放下,不要刀叉指著別人,或在空中揮動。

    進餐中需要暫時放下刀叉時,或者用餐結束時,刀叉的擺法也有歐式和美式兩種。

    ▲“用餐還在進行中,用餐已完畢”的歐式刀叉擺法

    如何進餐?

    西餐種類繁多,風味各異,因此其上菜的順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規格而有所差異,但基本順序大體相同,正式的宴請菜式一般包括:開胃菜(飲料、水果或沙拉),目的是增進食慾;湯類(也即頭菜),需用湯匙,此時一般上有黃油、麵包;副菜(蔬菜、冷菜或魚)等;主菜(肉食或蔬菜);餐後食物(甜品、水果等)和飲料(咖啡或者紅茶等)。

    吃麵包的方法

    麵包有時候是每人一份,放在左上角的麵包盤裡,有時則是放在麵包籃,每人自取。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位置靠近麵包籃的人,有責任把麵包籃傳遞給右邊的賓客,然後右邊的賓客取用後依次傳遞下去。其他共用的調味品,諸如鹽和胡椒、沙拉汁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需要什調味品,而該調味品你又夠不到,不要站起來越過對方的頭頂自己動手拿,可以請別人遞給你。

    吃麵包時,不能用叉子將麵包叉起來送入口中,而應將麵包撕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塊,塗上黃油或者果醬再放入口中。

    如何食用沙拉?

    沙拉可以只用叉子吃,或者刀叉並用。用叉子吃時,需要用叉子的邊緣把大塊的蔬菜切碎,左右手均可。

    如何喝湯?

    喝湯,用英語來表達是“eat soup”,而不是“drink soup”,是一勺子一勺子的吃,而不是端起碗或盤來喝。喝湯時的姿勢是:用左手扶著盤沿,右手拿湯匙,由裡向外地舀湯喝。若湯所剩無幾,可用左手微托起湯盤,使其外傾,再用湯勺舀。喝湯時切忌發出聲音。

    用完湯時,不要將湯匙放入湯碗中,而應擱在墊盤上。應令其平躺在墊盤上,或放在湯碗下面的碟子裡。

    如何吃主菜?

    主菜的上菜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一是侍者端上托盤,個人自取;二是侍者舉著托盤逐一為每位賓客夾取;三是用餐碟盛放,每人一份。

    如果是侍者上餐,侍者通常由客人的左手邊上菜,但收拾刀、叉、盤子的時候,侍者會從客人的右手邊收取。賓客可以和侍者交流需要哪些食物。

    如何食用那些“有難度”的食物?

    吃意粉時,為了防止噴濺,可以左手拿勺,右手持叉,在湯勺的幫助下,把通心粉纏繞在餐叉上送入口中。電影《布魯克林》中,西爾莎·羅南飾演的艾莉絲在第一次去男朋友家吃飯時,她的女伴就告訴她這樣吃意麵才能保持淑女風範。但這隻用於正式場合,非正式場合沒有必要非得這樣做。

    進餐時遇到有骨頭、刺或核時,能用刀叉去掉的儘量使用刀叉。若吃到嘴裡要吐出來,則用刀叉或手接住放在盤邊,不要吐在桌布或地上。

    吃魚時,用魚刀沿著魚背割下魚肉,吃完上半面,用刀叉將魚骨去掉放在盤邊,再吃下層的肉,不要將魚翻面。 吃海鮮時,需要藉助海鮮叉。

    如何飲酒?

    在西餐中,酒也是主角,高檔的西餐廳,酒水單經常有一本書的厚度。酒的學問很深,這裡只能簡單講幾句。

    一般西餐宴會中的酒水分為以下三種:1.餐前酒(開胃酒),通常選用香檳酒、威末酒、雪利酒等。2.佐餐酒,指在正式用餐時飲用的酒,一般為葡萄酒。有種說法是“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即吃白肉(海鮮、雞肉等)用白葡萄酒搭配,吃紅肉,用紅葡萄酒搭配。但如果魚的味道過濃時,就應該用紅酒搭配。3.餐後酒,通常選用白蘭地或香檳酒等。

    ▲從左到右依次為波特杯、餐後甜酒杯、紅酒杯、白酒杯、香檳杯、勃根地酒杯、波爾多酒杯

    如果是在西餐廳吃飯時點了酒,侍酒師通常會請你“試酒”。透過搖晃、聞、品嚐之後,給侍酒師他反饋。不懂也不用裝懂,可以讓侍酒師幫你推薦合適的酒。

    正式宴會,會有祝酒的環節,一般是在熱菜之後,甜品之前。主人通常會先向貴賓(guest of honor)祝酒,然後貴賓再向男女主人及在場賓客祝酒。如果在他人祝酒時不舉杯,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不敬。

    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拿著酒杯邊說話邊喝酒、吃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為。如果口紅印在了酒杯上,不要用手指擦,用面巾紙擦較好。

    怎樣看待這些“繁文縟節”?

    不少人把西餐禮儀視為“繁文縟節”,認為學習西餐禮儀是“裝X”的表現。

    其實,禮儀不只是束縛。瞭解和學習其他民族、文化的禮儀,是平等有效交流的開始。而對待禮儀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在合適的場合遵循合適的禮儀。當你看到別人不合禮儀的舉動時,不要令他難堪。歸根到底,禮儀是對人的尊重,不是用來炫耀、彰顯優越感的籌碼。

    還有人認為,強調 “禮節”會減少進食的快感。但要注意,私下大家聚餐,或許吃得開心是最重要的。但在大多數正式宴會上,吃飯不是重頭,社交才是。三匠廚房這次沒有談餐桌上的交談禮儀,是因為說話的藝術,只能從生活中去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哺乳期的媽媽該如何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