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宸宸媽咪哦

    對的!比如年輕的時候總想往外跑,往遠跑,一點也不想家,想爸媽!參加工作後,步入社會就深有感觸還是家好,家裡有爸媽,有依靠!結婚生子以後更是深有感觸,感恩父母,走哪裡都不如家好,家裡有爸媽,更希望多回家陪伴他們!

  • 2 # 深圳劉芳律師

    你好!

    是的,我的體會也是這樣的。

    隨著年齡的不同,對家的理解也會不同。如今我的感受是:故鄉是我永遠的家,其餘的地方都是寓。

    多少年來,我從遙遠的北國來到南方,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但是,我總覺得故鄉才是我心靈的家。那裡夏天有一望無際的青紗帳;那裡冬天有莽莽蒼蒼的白雪;那裡有我蒼涼但卻美好的童年;那裡有我風華正茂的青年;那裡有我激情燃燒的歲月;那裡有我長眠地下的父母雙親……

    每當明月升起的時候,我就深深地懷念我的故鄉,我永遠眷戀著那片土地,懷念著那些崢嶸的歲月,緬懷著逝去的親人……

    時光飛逝,永不回頭,人生苦短,生命可貴。讓我們珍惜當下,珍愛我們親人、珍愛我們家吧!

    (以下這些圖片就是我的故鄉)

  • 3 # 鑫凱爸爸

    感謝邀請,原來年輕的時候去外面幹活整年不回家,心裡也沒什麼念想,找工作的話離家越遠越好,現在不一樣了,就像找個離家近點的地方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回家的那種,就算不能回家也得隔三差五的影片一下,拉拉家常說說話,畢竟父母歲數大了彼此能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也越來越大不會再粘著自己己,

  • 4 # 小馬哥心靈慰籍

    漸入中年,確實有上述同感。

    孩提的時候,就非常戀家,出門在外,一天見不著父母就非常的想念,哭天抹淚。

    長大成人了,年輕的我們都奔向外地工作,有的置身於異國他鄉,平時回不了家,過年有時種種原因也回不去,那時對家的感覺似乎沒有兒時那種強烈的渴望。也許是年少輕狂的年紀,一高興就把家拋在了耳後,很少給家裡打電話,自己沒太多的感覺,“兒行千里母擔憂”,殊不知遠方的父母時刻都在記掛著自己的兒。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暮然感覺,不惑之年,自己的情感漸以豐富。

    時刻掛念著父母的身體,總想多一些陪伴,盡點孝心,時間總是匆匆。

    在外打拼,也不時的想念家中的妻子兒女。妻子的賢惠,女兒的可愛,兒子的淘氣,在腦中浮現,總惹得自己欣慰一陣,難過一陣,突然覺得,自己又那麼如此戀家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前的硬心腸怎麼變得軟了,事情想得也多了,看電視劇入迷了,隨著劇情流淚了,自己是逐漸變老了,還是經歷的多了,感情真的變豐富了呢!

    總之,感覺年齡越大越戀家了。

    “戀家”給人的感覺似乎不太爺們,其實是自己揹負了更多的責任。

    戀家好,對父母可以多一些陪伴,對愛人及孩子可以更多一份愛,對朋友多一份關懷,對社會也多了一份關愛。

  • 5 # 種參養娃

    這也是正常的,我個人認為戀家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一個表現,心智成熟了才會有擔當、有責任、有義務感。自然就會更懂得關心與思念。只有戀家的人才會有牽掛,有了牽掛才會有希望,如果一個人對世間了無牽掛,那活著就如同死了。

  • 6 # 曦子的食旅記

    我一個95後,自從出來工作後越來越念家,以前讀書時總是討厭爸爸媽媽每次打電話叫回家吃飯啥的,可是現在一放假巴不得馬上回去 。可能是工作讓我們明白了很多不容易才明白無論何時無論誰,只有家人才是最牽掛和包容你的人,他們可以把所有的愛給你。所以現在的我很喜歡陪著爸爸媽媽出門散步、陪著奶奶在家聊天,我多陪陪他們。

  • 7 # 洪兒說

    有沒有人覺得年紀越大越戀家?

    有,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年紀越大,越能看透世事,也越能看透自己。越來越戀家,是對家人的回饋,也是對自我的救贖!

    年少的時候,嚮往外面的世界。

    不是有句歌詞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嗎?

    還有很慫恿人的網路語: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每個人心中都有“詩和遠方”。年輕氣盛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開啟了一個又一個逐夢和飄泊的故事,只為“心中美麗的草原”……

    隨著年齡增長,經歷越多,滄桑感越濃。

    那麼“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那片“故鄉的雲”在思念裡日漸清晰,漸漸迭代了對“詩和遠方”的憧憬。

    不得不承認自己最終不是一匹“戰狼”!

    人生的旅途,隨著時光的流逝,從務虛趨於務實。當驀然回首,發現年輕時所謂的“尋尋覓覓”,虧欠最多的是含辛茹苦生養我們的父母,無怨無悔陪伴著我們的愛人,以及在“留守”中長大的孩子……

    年輕時生命的譟動,是人性使然,也是人類發展的規律;年紀大了,心理上的戀家,是理性迴歸更是人性迴歸,也是人類發展的根源。

    人是“群居動物”。這個“群”,大到社會,小到家庭。

    人又是“感情動物”。這些感情,有新鮮刺激的,也有綿遠流長的。而最不可替代的,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年紀越大,“子欲養親不待”的緊迫感越強,陪伴父母的心越急。

    年紀越大,“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的體會越深,父母愛人兒女,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需要有陪伴。

    年輕時總是習慣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外人”,打扮得體,講話有分寸,處事溫和而有涵養。

    卻習慣把糟糕的一面留給家裡人,不修邊幅,大喊大叫,沒有耐心簡單粗暴……

    似乎因為有“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鐵梗關係”而“有恃無恐”……

    年紀越大,越能看透世事,也越能看透自己。不僅越來越戀家,而且體現出前往未有的善意和溫情。迴歸了,是對家人的回饋,也是對自己的救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能說說自己父親母親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