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哥蛋蛋看世界
-
2 # 松46788361
朋友小說和歷史弄混了吧 好吧我們就算小說是歷史上真發生的事 那麼對之後的趙宋王朝也沒什麼改變 徽宗還那熊樣 金國還會入侵 梁山裡也沒有什麼能安定天下的良將賢相 徽宗還會北上 高宗還會南下 最後結果會一樣的
-
3 # CC哥無敵帥
如果宋江不選擇詔安,八百里水泊梁山,早晚將會被宋朝所滅!實力差距,後背力量供給,百姓支援才有兵員,沒兵打什麼
-
4 # 山野崔某人
第一,歷史和小說有區別;
歷史上北宋末年確實有宋江暴亂過,徽宗皇帝也確實想過招安,但沒同意,可能被朝廷收編了一部分,那是投降;
《水滸傳》裡雖然把反抗朝廷寫的很悲壯,寫的被逼迫造反,但本身大家想的就是升官發財,而且胳膊拗不過大腿,
所以他們沒有理由不被招安;
第二,沒有戰鬥力,招安不招安也活不下去;
南方方臘暴亂聲勢要比宋江聲勢大,宋江之亂僅三年就被瓦解;階級侷限無法掌控歷史馬車,永遠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宋江從暴亂至投降沒用超出山東境內,雖然"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但只能襯托宋末軍備的廢弛,想一想,靠捕魚、採藕、割蒲為生的農民,
臨時組建的部隊,能有什麼戰鬥力,如果不是課稅太重,沒辦法維持生活,誰願意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和正規軍掄刀子?
第三,暴亂就3年,多數時間在流竄;
之所以歷時3年,是因為朝廷根本也沒太在意,36個首腦,再加上梁山本來不大,沒多少人,圍剿吧躲山裡不好抓,還浪費兵餉,所以下了道招安;宋江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
開什麼玩笑,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機會我自己說的算,你倒是打一打我啊;於是大宋派了一個知州(歙州知州曾孝蘊率)來打了;宋江率人往南跑(北邊貧瘠);
正好第二年方臘也拉起了大旗,佔領了浙江、安徽、江蘇、江西的大部分,所以說宋江是好運,又黴運;
方臘打的厲害,殺得官兵多,肯定是重點關注物件啊,這回自己可以清閒一段時間了;沒想到的是但是正是因為南方鬧得厲害,所以北方必須先清理乾淨;
於是在方臘被困在杭州的時候,宋江先在江蘇北邊被伏擊了,五月時節,正是草長鶯飛的好時光,宋江投降了;時隔4個月,聲勢浩大的“永樂王朝”聖公方臘隨後敗亡;
第四,回到問題,不招安宋朝會有改變嗎?
明瞭了吧?不是宋江能選擇的,這和現在黑澀會一個道理,不是我治不了你,是你不夠資格啊,我招安你,你不答應,我就碾碎你;
但就《水滸傳》來說,我不否認這是一部經典的傳奇小說,但是所謂的英雄好漢在我小時候就深深的懷疑;
第五,水滸無好漢,梁山盡流氓;
山東古來多征戰之地,民不富裕,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這些都是哪裡來的?飯都不夠吃,哪來的糧食釀酒?一個字“搶”!
沒名聲的時候,搶名聲,下三濫手段,搶錢(生辰綱);
缺人手的時候,搶人,栽贓陷害,逼上梁山;
兄弟沒老婆,搶女人,把大姑娘嫁給矮騾子;
......
自己兄弟的命就是命,別人就是草芥?最討的就是李逵、宋江;
下班了,不說了......
-
5 # 雪天雪晴
歷史上真正的梁山宋江等,實際上有30多人,並沒有鬧出大的動靜。最後被東平府出動地方部隊,也就是一個地級市的官員和治安部隊,就給擺平了,連中央出動禁軍都沒有。
有記載,宋江是投降了,表現很低調,最後籍籍無名,也沒有什麼大的貢獻。
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梁山和宋江的影響都是有限的,遠遠比不上方臘和鐘相、楊么起義。
所以宋江招安,不招安,對北宋的歷史來講影響不大。
-
6 # Z58439493
首先,《水滸》只是一部小說,不是歷史。所以,一切也只能是戲說,當不了真的。個人理解,宋江如果不選擇詔安,那麼就不是宋江的個性了,更不會有所謂的108將。本是刀筆小吏的宋江,自命不凡,苦於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而梁山恰好為他提供了平臺,可梁山中多是莽漢,大都處在社會底層,所以宋江用招安這個指導方針,吸收了許多朝廷降將,甚至有柴進,盧俊義等一批高階知識分子。正是有了他們的協助,才使得宋江的招安計劃順利實施。所以,宋江的每一步都是在順從朝廷,就是為了朝廷詔安。他要是不詔安,就不會上梁山了!
-
7 # 優牧農場主
宋江領導下的水滸好漢是歷史題材的小說,誇大了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比起方臘起義軍,實力相差甚遠,方臘都被打敗,更別說宋江領導下的,他們對宋不構成實在危險
回覆列表
《水滸傳》和影視劇裡塑造的宋江造反規模過於宏大,但是宋徽宗這位藝術皇帝確實只顧自己喜好,寵信佞臣導致朝政腐敗,把好好的宋朝毀了,這些都是真的。只不過宋江起義只有兩年,規模也不大,朝廷有招安的想法,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一直沒有實際實施。宋江最後被招安,是因為宋江部隊攻打海州時,被海州知州張叔夜圍困,然後投降接受朝廷招安。
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朝政腐敗,苛捐雜稅嚴重。公元1119年朝廷對鄆城轄區在梁山泊打漁為採藕生的漁民,按照船隻的多少向朝廷納稅,私自捕採者一律按盜賊論處。漁民本來就沒什麼收入,這下就等於斷了漁民生路。宋江是山東鄆城人,平時樂於助人,性格豪爽,在當地有一定威望。他帶領三十六人以梁山為根據地起義,抵抗官府進攻,後來山下的漁民、農民紛紛加入宋江部隊。宋江部隊和官軍打了幾次戰鬥下來,官兵不但沒有剿滅宋江起義軍,宋江起義軍反而起初一路高歌,勢力越來越大,後來轉戰各地,在攻打海州時,陷入海州知州張叔夜重圍,被迫向張叔夜投降。張叔夜僅用了三個月,把起兵兩年多的宋江起義平息了。宋江投降接受朝廷的“招安”後,就此進入官軍的序列,並被朝廷派往各地征伐攻討,但是此後正史關於他的記載基本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