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弈懸疑
-
2 # 現實是場夢770
三國演義裡的木牛流馬太神奇,一千個兵拉二十萬石糧草,換算起來一個兵拉二百石,一頭木牛流馬跟中型拖拉機拉的差不多。
-
3 # 衣帶漸寬終不悔never
漢代還沒有木牛流馬一說,而且容積很小,漢朝學者應劭的《風俗通》介紹到“鹿車窄小,裁容一鹿也。”因而稱之為鹿車,這種車子需要外力驅動,主要運用的滑輪滾動,沒什麼技術含量,是一種獨輪推車。後來人們意識到單輪不易平衡,於是發明了簡單四輪車,既可以推,也可以拉,而且不會傾倒,容積也比之前要大很多,缺點就是費力。
再說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的設計就比上面說的兩種輪子車要複雜一些,他在車子的內部運用了連桿原理和齒輪原理,使用者可以不費力就拉動它,還可以上斜坡,實用性很強,諸葛亮在北伐時曾拿它來運糧。但是這些技術的使用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三國時期的魏國大臣韓暨利用水排的方式提高冶煉的效率,水排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杜詩,運用了機械推動的方式冶煉金屬。所以,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並非先驅者,而是推動者、發展者。
-
4 # 龍遊淺邸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山東琅琊人!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和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兼足智多謀!把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他更是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一生有孔明燈、諸葛連弩、八卦陣、還有木牛流馬。今天我們就說說木牛流馬的原理!
木牛流馬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據守渭河北岸,堅守不出。諸葛亮糧草吃緊!蜀道艱難,運輸不便。諸葛亮就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一為引誘司馬懿上當截糧!二為解決糧食轉運問題!此物,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而且不吃不飲!真是奇巧無比!那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其實就是機械原理!運用裡面的發條運轉!我們看三國演義裡士兵扳動裡面的舌頭就停止!原來一拍就走!而動了機關就一動不動!其實裡面是需要上勁的!就像我們原來的手錶!一段時間就得給它上大條,然後他就可以走好幾天!木牛流馬也是這個原理!透過不斷的上發條!使它過去動力!然後機械能變為動能!從而行走!
有人會說漢朝那時候有懂機械原理的嗎!諸葛亮豈不是天人!其實最要運用機械能的是西漢的杜冰!他成功發明了水車!運用水的流動推動木輪旋轉,從而帶走水源。
而諸葛亮恰恰是借鑑古人的創造!收到啟發!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時候就說閱讀很多古人書籍和創造終成此物!所以諸葛亮造此物非超越那個時代!只是啟發的產物!
但是卻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他成功把機械能發揮更大的運用!堪稱很了不起的傑作!
為什麼這個方式很好的創造現在不用了呢!因為我們看木牛流馬製造繁瑣!且很笨重!容易損壞!倒不如圓輪子小推車方便!何況現在還有汽車!
-
5 # 止戈軍是我
木牛流馬到底怎麼設計的,現在也沒有搞清楚。因為僅僅憑《三國演義》裡提供的有限資訊不足以復原。後人也進行過很多研究和嘗試,但都沒有達到書中描述的神奇效果。畢竟《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有誇張的成分,不能完全當真。
傳說中的木牛流馬
當時的製造水平應該不成問題。傳說中的魯班比三國時期早多了,什麼都能製造出來。秦始皇建造阿房宮時,什麼樣的工匠都有,幾乎沒有什麼是製造不出來的。
魯班
阿房宮
這個問題,說來說去,還是設計上的問題。
-
6 # 東方評史
其實所謂的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只是一種獨輪小車而已,不用說三國時期,就算是現在的科技水平如果脫離了內燃機或者是電動機的話,任誰也造不出能夠自行前進的木牛流馬來。
這種獨輪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國北方地區極為普遍,是當時的農民最主要的運輸工具。
獨輪車總的來說有兩種格式,一種是裝載貨物的地方在車輪的兩側,與軸平行。
另一種是裝載貨物的地方在車輪的頂端,不管哪一種推起來都非常的方便。
在一般情況之下,如果作長途運輸的話500斤是完全可以的,如果用它作工地上的勞動工具最多可以推1500斤。
現在的建築工地還有這種獨輪小車,一般是在北方地區的建築工地,而南方的建築工地使用的則是兩輪的。
但論推車與雙輪推車相比較而言各有優劣長短,一般來說在同等重量的情況之下,如果長距離執行的話,雙輪車要稍容易駕駛一點,因為獨輪車需要車手花出一部分力氣來保持它的平衡,雙輪車就不用這樣了,單手就能保持平衡。
但獨輪車也有它獨到的地方,非常的輕便靈活,在道路崎嶇的地方只要有五十公分寬的地方,它就能夠順利的通行。
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地區的道路異常的崎嶇難行,正恰好非常的適應獨輪車這種簡易的交通運輸工具。
應該說,獨輪車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的。
話再返回三國時代,如果按作者羅貫中所描述的那樣,能夠造出能夠自行前進的木牛流馬來的話,它能靠什麼動力來驅使?
這顯然是不可信的!
古人能辦的,現代人都能辦到,而現代人能辦的,古人幾乎一樣也做不到,所以這種傳說的木牛流馬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千萬當不得真。
也許會有眾多的網友說它運用了先進的機械原理、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和發條,即便是說得好像有些道理,但在三國時代如果在沒有機床加工的條件之下,這些複雜的機件是根本就作出來的。
其次是說的發條問題,更是無稽之談。
一是當時的技術還不能造出彈力極大的發條來,二是發條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驅動力。
當然為了增加它的神秘性,在它的車身上按裝一個牛頭或者馬面是可以的,而且就如《三國演義》說的那樣,在它的舌頭裡加裝一個制動機關還是可以做到的。
-
7 # 張細水
事先宣告!
軍糧、軍糧!拿著手中的告急文書,諸葛亮怒不可遏。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遇到這樣的雨天,道路就泥濘難行,無論運糧的民伕們如何努力,前線的兵糧始終吃緊難以為繼。
如果要是有一種運輸工具,可以不用休息,自動把軍糧送到前線就好了。
諸葛亮想著想著,覺得有點乏困,就伏案打了個盹。
隱約中諸葛亮彷彿見到一個年青木匠正在敲敲打打著一件木器。木匠的母親坐在一邊觀看。等木器完工,原來是架木車馬。木匠把母親扶上木車馬,輕輕一拔機簧,木車馬朝著門外走去。木車馬平穩舒適,老太太笑的合不攏嘴……
諸葛亮一睜眼,回想起夢裡的情景,這不就是魯班為其老母製作木車馬的事嗎?根據古書記載當時木車馬‘機關具備,一驅不還。’如果能把這個木車馬做出來,再加以改進,豈不是就可以解決運糧的問題了嗎?
說幹就幹,諸葛亮傳令下去在全國重金懸賞尋找《魯班書》。沒幾天功夫,就有成都百姓主動獻上家中藏書。
諸葛亮經過認真研究琢磨,並進行改良後,終於造出了木牛流馬。
從此以後,在崎嶇的蜀中通往漢中的山路上,經常可以見到三五個士兵驅趕著上百頭木牛流馬往前線運糧的事情。
-
8 # 素閒新說木牛流馬的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可見是先有木牛,後有流馬。
建興九年到建興十二年,四年間,魏蜀吳戰事不斷,因此諸葛亮對於木牛流馬的需求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因此從上可以推斷出,流馬是木牛的升級版或者說是改良版。
木牛流馬的設計根據《諸葛亮集》卷二之《作木牛流馬法》記載(部分):
“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頷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而關於流馬書中只記載了尺寸,沒有樣子(這裡就拿出來說了)。
在只有文字描述,沒有圖樣的情況下,想復原諸葛亮的木牛流馬是不可能的了,除非開啟諸葛亮的墓,找找有沒有當時的資料。(後者是更不發生的事情。)
歷代以至現在,很多根據文獻史料造出了很多木牛和流馬,但無一例外都加進了大量個人的理解和改造,所以造出來的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木牛流馬的復原根據歷代記載和古人相關專家學者的描述,及現代專家學者的科考,木牛流馬分為三種:
1、 根據真牛、真馬製作的模擬木牛馬,並在四蹄上面安裝輪子;
2、 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雙輪車;
3、 木牛是獨輪車,流馬是雙輪車(見上);
其實我認為無論哪種設計,都採用了槓桿和齒輪原理等自動機械技術。
根據現在的質量守恆定律,認為木牛流馬類似於永動機,這是不符合歷史規律的。
因此木牛流馬是需要人力驅動的。神奇之處只在於“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是模擬牛馬也好,還是掛木牛馬頭的車也好,只是為了利於隱藏迷惑敵軍,甚至達到裝神弄鬼的作用。
因此拋棄外形設計,木牛流馬只有兩種:“大勞”、“小勞”。
“小勞”:人在前面拉或者在後面推,帶動內部齒輪轉動,木牛馬前進。前進過程中人付出的力很少。
“大勞”:在木牛馬的尾部有搖臂或長長兩個扶手,只要持續搖動搖臂或者反覆按壓扶手,槓桿帶動齒輪前進,這個過程中力要持續輸出,時間長了手臂也是會累的。相對於“小勞”,“大勞”要付出的力更多。 但要比傳統車,還是省力的。
木牛流馬的製作水平無論是獨輪車,還是雙輪車在中國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從秦始皇“車同軌”,可見雙輪車的使用十分廣泛。一個廣泛應用的車,怎能引來世人的驚奇,還值得史書上大書一筆嗎?
木牛流馬的出現,歷朝歷代都會進行模仿和製作;現在專家學者反覆研究後卻不得之,還無法完全解釋它的原理,可見其發明在當時還是做到了“前無古人”,有一定的神奇性,也正說明木牛流馬在當時是超製作水平。但遠沒有《三國演義》裡所吹棒的那麼神奇。
另外,現在已經復原或製作出來的木牛流馬不被認可。我覺的其原因是,大家想要的是“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而不是“諸葛亮木牛流馬”。
-
9 # 歷史公元木牛流馬,非常的神秘,感覺諸葛亮特別厲害,真不愧是諸葛武侯。
結果到現在我才發現,原來所謂的“木牛流馬”就是“手推車”,真是太傷自尊了。
《三國志》裡面陳壽留下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所以我對諸葛亮非常的崇拜,結果現在你告訴我,“木牛流馬”就是“手推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人行軍打仗,糧草特別重要,甚至需要花費比行軍打仗更大的代價。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所在的四川地區,地形複雜,想要運送糧草代價更大,所以諸葛亮發明出來的“木牛流馬”,在當時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
當然,木牛流馬也不一定是諸葛亮造出來的,極有可能是諸葛亮的夫人,傳說中的“黃月英”發明的,蜀漢政權全靠諸葛亮支撐,如果還要發明“木牛流馬”,早就給累死了。
先有“木牛”,後又更加先進的“流馬”。“木牛”與“流馬”出現的時間間隔長達三年,可見諸諸葛亮也在不斷完善製作木牛流馬的工序,或者是更加輕便,或者是運載糧草更多。
但是以“木牛流馬”為名,並且加上牛、馬形狀的裝飾物,顯然是為了保持一定的神秘性。
木牛流馬,後世各朝各代都留下了很多記載,並且也曾嘗試複製,而現代複製出來的木牛流馬,雖然也比較先進,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大失所望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希望透過考古發現,能夠找到真正的傳說中的“木牛流馬”,揭露歷史真相。 -
10 # 古河洋橋
我們知道,三國當中,蜀國最小;可是,蜀國的抱負最大:克服中原,恢復漢室。我個人認為,蜀漢不僅僅佔據法統,更重要的是,蜀國有賢臣良將,更有諸葛亮智慧;蜀華人少地多,諸葛亮為了彌補人力不足,發明了翻水車,用機器代替人工。諸葛亮打仗,雖然兵少將寡,但是蜀軍總是收穫頗多,因為諸葛亮打仗靠智慧;特別是把火攻運用的爐火純青。蜀漢每一次北伐,運送糧草都是大麻煩,路途遙遠,人手不足,於是又發明了木牛流馬,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就談一談木牛流馬,我們現代人最困惑的是,木牛流馬的動力來自哪裡!?因為古代沒有燃油機,或者蒸氣機,或者電力車.....我在評論裡看到有人猜測是手推車,更有異想天開者,說是有發條。我個人看法,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和個人猜測,木牛流馬應該是手搖式槓槓加齒輪帶動木牛流馬的四條腿,這種方式比手推車省力多了。應該說諸葛亮的發明還是超前的。
回覆列表
感覺現在對“木牛流馬”這個詞太過神話。
“木牛流馬”其實是單輪木板車, 是一種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車。
如果刨除神話的部分,從普通的獨輪車上來看,也未必超越當時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