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F4908
-
2 # 素食的貓
如果孩子家長認為是體罰,那就是體罰,以後,如果這個孩子犯了錯,你只需要給這個孩子說:你是好樣的!這個孩子就會成為英雄,美國大片都是這樣的。
-
3 #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教師不得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就這個變相體罰並沒有明確的法律界限,我認為你體罰我家孩子了,搞到教育局,你就是體罰,我認為不是,沒有關係,那就談不上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
拿我自己來說,老師有懲戒權,對於犯錯的學生有批評教育的權利,在課堂上罰站15分鐘,不影響孩子上課,不影響學習就可以說的過去,如果這15分鐘是罰站到外邊,不允許聽課,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犯錯了懲罰是必須的,但是孩子學習的權利不能剝奪。
另外,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相互理解,哪個孩子都有調皮搗蛋的時候,都有犯錯的時候,是想讓犯錯的孩子繼續犯錯,還是犯了一次錯後就不再犯呢?答案肯定是後者。
有點還是需要明確的,孩子可以被教育,被批評,被懲罰,但是不能受到傷害。身心不能受損。老師可以懲戒,但是不能亂用懲戒,要對學生以疏導為主,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進行,懲罰可以有,但決不能是主要的。
-
4 # 火星星主
這種處罰方式雖是體罰,卻很有必要,過於限制老師處罰的手段,會讓老師更找不到管理學生的方法。當然,針扎、鞭笞、拳打腳踢等主動型的體罰就不太合適啦。
我家孩子沒被這樣罰過,但曾被多次連帶罰過,被連帶處罰的孩子很委屈,懂得"株連"是遺毒的家長也很氣憤,可是又很無奈。
一人不守紀律,全班受罰的事經歷的多了後,我感到:很多老師的舊腦袋很需要適當清理下垃圾,殺防毒。現在孩子是不太好管理,但也不能把問題都怨到孩子身上。
順便提及一下,有些老師在處理倆孩子矛盾糾紛時採取中庸方式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也不可取。正常處理辦法應該是,調查出誰是始作俑者,單罰。
-
5 # 鄉村微荷
算體罰,我的孩子也遇到過。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嗎?
孩子犯了錯誤,就應該接受必要的懲罰,只要不過量不過分,家長都能夠理解。如果任由孩子胡來,那還不把孩子呈上天去。學校老師不懲罰,走上社會後就得麻煩警察叔叔了。
現在對老師適度懲罰孩子有意見,有的家長甚至找到學校替孩子鳴不平,老師也只能忍氣吞聲;如果某一天孩子的能耐大得,驚動了警察叔叔,你家長敢大鬧公安局嗎?恐怕借給你倆膽也不敢吧!
現在有些人,看老師不是老師,是受氣包,依然是臭老九;看兒子不是兒子,是老祖宗,儼然是太上皇。態度迥異,冰火兩重天。在這樣家長的袒護之下,孩子的心智、觀念、認識都會發生異變。分不出美醜善惡,理不清是非曲直,辨不明輕重緩急……
除了極個別的、沒有師德的老師(當然,各個行業都有這樣的人),絕大多數老師還是有良知的,不會採取極端手段對待學生的。適當的懲罰還是必要的,它可以給學生一種警示,提醒學生銘記於心:這樣的事情是不正確的。
但是,教師職業管理行為規範明令禁止,任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沒有教育部門和家長的許可,誰也不敢輕易嘗試,哪怕是輕微的懲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對於如今這種“一抓就死,一放就飛”的極端現象,還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保證教育體制的正常運作。
對於教育行業出現的亂象,如學生傷老師,生生相欺凌、家長鬧學堂、老師不敢問等,都與老師失威嚴、地位被輕賤、施用權受限等因素息息相關。
所以,我要說,自家孩子犯了錯,老師給予適度的懲罰是可以接受的。被老師“體罰”這種事,別說是自家孩子了,就是我本人都經歷過:中學時代某自習課上,擦燃火柴戳向前排女生的頭髮,幸虧沒有釀成大禍,只是燒焦了一小撮,同學的驚呼和散發出的糊味,嚇哭了女生。我受到的懲罰是:在辦公室立正站好,面壁思過。
事後回想自己的魯莽行為,雖說僅僅是青春躁動一時興起,但是其後果是相當嚴重的。不受到應得的懲罰行嗎?不懲罰,日後還會為自己的魯莽犯下更大的錯誤,恐怕比這要嚴重百倍!
-
6 # 月兒彎彎2008
敢讓學生罰站的老師那是冒著丟飯碗的風險在幫家長教育孩子,我不建議做這樣違法的事情,叫他搬椅子單獨坐到後面或者監控下面就好了。
-
7 # 匯智坊
罰站是體罰, 我不敢苟同!
作為一名老師,學生犯錯誤,要求在教室內罰站。這是在很多同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懲戒行為。但是就是這樣的行為 這樣的行為被很多媒體和教育主管部門認定為體罰。我的認定不敢苟同。近幾年,讓學生在室內或者室外罰站的同行被教育主管部門處分的也不少,還有不少被媒體曝光而被引起社會熱議。
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一年前左右,一個小學生因為上課遲到,被老師在教室外罰站幾分鐘。孩子給在派出所當副所長的爸爸打了電話,家長以體罰學生為由,對老師進行拘留長達七個小時。在這七個小時裡面不給水喝,不給食物吃,也引起了社會輿論和媒體的熱議。一個罰站都被請進了派出所,那麼我們的老師到底該如何去管學生,讓很多同行們不知所措。因為現在的學生不敢管,容易給自己惹麻煩。你如果管,可能各類極端事件,爆發讓自己丟了飯碗事小,弄不好還要背上法律官司。
題主所說孩子因為犯錯誤被老師罰站15分鐘。我覺得首先應該從孩子方面去找原因,要告訴孩子。老師為什麼罰站?全班幾十名同學,為什麼偏偏讓你站15分鐘,其他人為什麼不站?不要遇事總覺得孩子受委屈,總想為孩子出口氣。那麼這樣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犯錯誤的能力。讓孩子覺得反正我天不怕地不怕,犯了錯,有父母來幫我擔責,更有甚者有父母幫我來報仇雪恨,讓我耀武揚威,揚眉吐氣。父母對孩子的一再縱容嬌慣,可能導致釀出大禍來。最後管教孩子的只有監獄,難道父母要去替孩子坐牢服刑嗎?我想每一位家長都會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也沒有人會眼睜睜的自己親手將子女送進監獄。
關於體罰近年來國家相關規定禁止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一些同行因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重代價的也不少,輕則被處分,重則被降低崗位等級,停發一年的績效工資,這樣的處罰,讓很多人對於 體罰學生這樣的行為找到深入人心。曾經有媒體報道過,一位校長在教職工會上高呼:孩子是家長的,飯碗是自己的。告誡老師們寧可學生成績平平,也不能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變相體罰。
我對於禁止體罰與變相體罰造成學生身心健康不易這樣的行為也表示贊同。但是另外一種呼聲也越來越高,那就是老師要對學生有一定的懲戒權,也有一些地方設立了地方性法規,可以允許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懲戒。因為不管大人小孩兒人都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不能膽大妄為, 無所畏懼。在膽大的人遇到自己畏懼的人,可能心裡都有幾分害怕。
有人曾經說過教育孩子地方只有三個場所家庭、學校、監獄。我們現在面臨的現實就是家庭管不,學校不敢管,那麼最後只有監獄。所以我覺得。在呼籲把懲戒權還給老師的同時,更多的是在制度上,社會輿論導向支援,進一步加強對懲戒權的管理和約束。讓老師們手舉戒尺,心無顧慮,光明正大的使用懲戒權。讓懲戒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關於尊師重教過去我們說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我覺得這樣的調子唱得有點兒高,作為一個家長,我覺得尊師重教就是 尊重的是家庭的未來。讓老師們在平時工作中不能唯唯諾諾錢,瞻前顧後,左右為難。
老師和家長 前世無仇,後世無怨。大家是為了一個共同的教育物件,應該是同一個戰壕裡合作的戰友。而不是反目成仇,對面而坐。我覺得尊師重教,應該我們的家長更多的是從教育自己子女改正錯誤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隻要孩子稍有不適,只要孩子再學校裡有吃虧的事情發生,就對老師的行為橫加指責,甚至者出現校鬧事件,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現在,更多的同行可能會選擇明哲保身的做法,而放棄了對學生的教育權。也有一部分家長更有這樣錯誤的認為,孩子在學校就是學習文化知識,教育孩子怎麼做人是家長自己的事兒,跟你沒關係。那麼我想說的是你這樣的行為是自私,極端不負責任,首先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孩子的上課小動作不斷,三心二意,走神等等行為如果不加制止,能有心思學好文化課嗎?其次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你上課搞得周圍同學不安寧,大家對你能沒有意見嗎?
-
8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犯錯了,老師除了口頭教育之外,讓孩子罰站也算是一種方法。罰站15分鐘很正常的,不要往體罰上面去想。
我的孩子在家如果犯錯,我也會讓ta到陽臺罰站的。罰站是有點難受,但是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罰站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讓孩子反省的過程。
遇到孩子被老師罰站,家長不要著急著心疼孩子。即便是孩子心理委屈,我們也要先弄清楚事情的起因是什麼。過多的保護孩子,孩子就會非常脆弱,打不得罵不得,最後變成說不得。這幾天北京一個14歲的男孩在書店大聲讀書被店員制止,這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糾錯的事情。結果男孩子對店員破口大罵,這明顯就是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即便是很正常的建議。
孩子被罰站了,內心可能有點情緒。家長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一定要給孩子分析原因:犯了什麼錯誤?這個錯誤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比如上課說話,是不是打擾到其他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想辦法解決。
只要不是老師隨意懲罰學生,那麼適當地運用罰站的方式,可以幫助糾正孩子的行為。包括我們在家庭中也是一樣,打孩子容易激發激烈的情緒對抗,罰站卻可以有效避免孩子起激烈的情緒。
當然,不是說什麼什麼情況都可以使用罰站來警告孩子。老師也要注意不要太傷害到孩子,比如我們不要因為孩子沒有考到90分就讓孩子罰站,也不要因為孩子一兩次沒帶作業就讓孩子罰站。
罰站雖然對孩子的身體不會有大的影響,但是心理影響還是很大的。畢竟在全班面前罰站對孩子內心的打擊是很大的!
我的觀點是:罰站不是體罰,但是也要謹慎使用。
-
9 # 花兒朵朵150183730
不算,比如孩子上課睡覺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站起來聽課就可以避免了。
我的孩子上課困了會報告老師主動站到教室後面聽課。
-
10 # 老豆腐豆腐豆芽
別什麼都慣著孩子,該誇得誇該罰得罰,狠心讓他吃點苦受點委屈也不是件壞事,也好過讓外人來“教育”是不是要好得多呢。
回覆列表
看錯誤大小,嚴重的話體罰也不為過,但老師要做到儘量公平,班上的娃不要區別對待,以免影響小孩心理,比如同樣的錯誤,一個被體罰,而另一個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