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道
-
2 # 心硯空間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應該二者結合比較好。主要原因有三:
1.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畢竟是經過了許多行業人士研究設計出來的,這種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步驟完整。適合剛走向工作崗位的教師,也適合那種教學中規中矩的教師。但是這種教學設計缺乏個性特點。也就是說教師不容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自由發揮的教學的好處是更容易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更容易發揮教師的教學水平。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自由發揮的教學方式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難掌握;其次,自由發揮的教學方式有時候不太容易把握教學目標。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太過自由,往往會加入許多自己的思想和內容,這樣就容易忽視教學目標,造成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情況。
3.個人發揮和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相結合是比較科學的教學設計。教師在備課時,先參考幾篇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把握其中的要點,牢記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做到把握大方向,剩下的教學過程可以憑藉自己的教學能力自由發揮。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
3 # 小智教育
一、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下功夫教學目標能否準確定位,決定著教學的效益和成敗。化學教學目標是一個系統,具有一定的體系。統攝這個系統的“靈魂”就是 “科學素養”,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都只是從不同側面、不同維度為“科學素養”這個“靈魂”服務的。有了這個“靈魂”,系統才是一個有機整體,才能發揮整體效應,才能更協調、更有效地導引化學教學。而這個“靈魂”它需要有一個載體-教材,因此,教師要首先要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透徹理解它所體現的總的課程目標和教育理念,明確透過整個初中教材這個載體,應該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內容背後所蘊含的哪些思想、觀點、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深層次的東西,透過學生去體驗去領悟,最終達成“三維目標”,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引導學生的終身學習。這就需要教師下苦功夫,在教材上做足文章,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通覽教材,整體把握。明確教科書編寫的指導思想,對教科書所選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知識呈現的次序、編寫的意圖,對相關內容在整個學段甚至更高層次的化學體系的構建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所要傳播的基本觀念,對引導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科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怎樣的學科素養等等都必須瞭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準確確定每個單元、每個章節、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使各章各節的教學始終圍繞這一“靈魂”併為其服務。理順了教材的線索及所承載的任務,那麼一節教學內容、一個教學範例擺在那裡,作為教師就會放眼大處,首先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方向去思考。對所教的內容,關注它究竟在學科裡面佔據怎樣的地位,是關於哪個層面上的,其中蘊含了哪些思想、方法,包含了怎樣的智慧、技能,其目的是什麼,學了以後對學生將來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等,這樣就不會與總目標脫節,然後再根據教學計劃,針對學生狀況、參照教參等資料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能促使學生在學科素養方面得到最大發展的課時教學目標。有了目標準確的定位,教師在課堂上就會張弛有度,遊刃有餘。心中裝著大目標,就會產生實現大目標的想法,教師就會調動所有的力量,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設計完備的教學環節、得當的教學策略、恰當的教學手段來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由此可見,教學目標定位的準確與否,不僅關係著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會促進教師的發展。二、 教師要在轉變教學觀念上下功夫學習過程是人的知、情、意、行有機統一的過程,要使這幾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需要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激勵的良好外部環境來支撐。在一個機械、沉悶、缺乏生命力的課堂上,大腦的興奮點、人的精神狀態是被壓抑的,思維的流暢性及發散性自然就會受到抑制,創造力的發揮也就無從談起。因此,要使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展,那麼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更新教學觀念,放下架子,不耍權威,樹立民主化、協商化的教學意識,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蹲下身來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賞識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重視學生的自尊,讚美學生的點滴進步,允許學生犯錯、質疑,使他們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更要想盡辦法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互教互學、教學相長、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樣不僅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滿足自己被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師生的友愛,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從而也創造了高層次的和諧課堂,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無形中起到了塑造學生高尚人格的的重大作用。三、教師要在運用教學的智慧上下功夫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智教”和“教智”的過程,就是教師利用自己教學的智慧向學生傳播化學的智慧,如何把最本質、最具遷移性的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既掌握書本知識從而取得好成績,又具備有利於未來發展的學科能力,這需要每一位教師付出艱苦卓絕的的勞動,因為這需要對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進行精緻的打造,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材的最大功效,也才能挖掘人的最大潛力,實現人的最大發展。1、教學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時刻把學生裝在心裡,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來設計。教師備課時一定要琢磨我們所教的東西學生在認知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什麼障礙,如何去克服這個障礙。課堂上要做到耳聰目明,既要聽到學生說了什麼,也要看到學生的表現是什麼。當學生對我們所問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要去琢磨問題是否設計難了,該搭怎樣的臺階幫學生走上來;當學生說出的問題與教師的教學設計、流程不同步的時候,教師要去琢磨學生的理解有無可取之處,為什麼會有認識上的差異,是否理解偏了,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學生順利理解。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及時抓住學生在課堂上臨時生髮的東西及教學內容的動態生成性東西,琢磨如何引導學生暢想、遷移、建立,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課後及時進行反思總結,琢磨教材所承載的目標實現了沒有,實現了多少,沒實現的部分如何彌補等等。2、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智慧就是考慮如何構建學科知識體系。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學科總的體系的高度上大手筆設計課堂,把整個教學流程設計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學生學完以後有一個深刻而清醒的整體認識,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知識體系,而不要把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互相孤立,讓學生死記硬背,等到下課或一段時間後頭腦裡一片散沙。因為一個沒有結構化的東西是不容易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只有結構化系統化的東西才能長久地在大腦裡儲存起來,提取的時候才能迅速、快捷、準確,牽一髮而動全身。教科書體系的構建包括教科書單元主題內容的確定及其編排順序兩個方面,往往不是按嚴密的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來安排的,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來安排,體現出“從生活走進學科,從學科走向社會”的思路以及“理論性知識與事實性知識穿插編排”的特點。教師對所教的內容處在這個體系的哪個面,該面上的哪條線,該線上的哪個點都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教授這些知識的時候做到瞻前顧後、前鉤後連,使知識不斷地得以重複、再現、識記、應用、提高,不出現脫節,達到熟中生巧、熟中得法、熟中生智的境界。3、“以學生髮展為本”,恰當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使用技術支援手段,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把學生由主體地位引向主動發展。(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誘發學習慾望的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生活出發,精心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並蘊含多種知識生長點的物質或現象作為“生活原型”, 從這一原型出發,不斷髮現和提出問題, 創設真實、生動、能引發學生思考和活動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將學科知識的學習融於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之中。切忌創設那種只有花裡胡哨的外形,而與學習主題無關的偽情景。(2)、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對於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師要處理好“控”與“放”的關係,該控的時候,要控制好;該放的時候,要放充分。譬如合作探究的問題,並不是任何學習都需合作,任何內容都需探究;象文字的精彩點、疑難點,思維碰撞的分歧點,解題的錯誤點等,該合作的就得合作,該探究的就得探究。凡是學生經過討論或實驗、調查能夠弄清楚的地方,就要放;凡是放開後學生無法探究(超出了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的地方,就要收。世界上沒有一本書能窮盡所有的知識,也沒有哪一位老師能教完所有的知識,學生的學習,最終要靠他們自己去完成。學生自己能學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新舊知識有聯絡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必要時,設定“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相互幫助學;合作學習解決不了的,老師講解——領著學生學。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如討論式、探究式、驅動式、情境式、競賽式等,並且多數情況下是多種教法的綜合。但不論選擇什麼樣的模式,一定要確確實實地把學生放於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活動中“激發興趣——教給方法——養成習慣——形成能力——體驗樂趣——培養品格”。切忌單純追求那種讀而不思、問而不啟、合而不作、探而不究的表面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回過頭去又轉過身來的假氛圍。教學手段的運用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現在的教學手段既現代化又多樣化。選準內容、選準時機,善用、巧用、實用實驗、模型、多媒體等豐富的教學手段,是增強知識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增大課堂容量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要防止手段的堆砌、濫用,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3)、根據教學內容適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 。因為聽懂不等於記住,記住不等於會做,唯有動手動腦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達到訓練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從角度、梯度、精度、效度等多個層面對題目進行挑選與設計。在訓練中鞏固知識、查詢漏洞、彌補缺陷、歸結思路、尋找方法、學會遷移、拓展延伸。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反思習慣,反思題目的意圖、解題的關鍵、各種解法的優劣、變換角度條件會引起結論怎樣的變化、暴露了哪些方面的弱點、如何防範和彌補等,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用類比法同中求異;多題歸一,用對比法異中求同的思維品質。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嚮導、是引路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無處不在的、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就必須很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
4 # 學霸捷徑
首先要“破題”咯。
所以被稱為“高質量”,是經過教學實踐考驗的,被學生普遍認可,對教師有借鑑作用、令教師心悅誠服的教學設計。
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可幫助教師快速形成教學思路,捋順思維,方便教師資料查詢,對青年教師的帶領作用,不可忽視。這是新老教師都需必備和重視的設計。教師備課、授課也有自身的“規矩”,也符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
但是,再好的東西,一旦成為模式和尺度,從而令人亦步亦趨,便會失去其應有的魅力,甚至成為束縛人思維的禁錮。
例如,思想政治課。昨天晚上播放的“焦點訪談”、發生的新聞事件或有趣案例,對今天的課題更具針對性,但是昨天或更早設計的備課內容未曾涉及。我們何不精選運用。
教師走進課堂:昨天的“焦點訪談”大家看到了嗎?既可開門見山輕鬆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又可引導學生形成觀看新聞的好習慣。
其次,還需繼續“破題”。
自由發揮,可無拘無束嗎?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
所謂“自由發揮”,一定是指在大原則不變的情況下,更富靈魂,更加靈活多樣、更符合受教者心理年齡、啟發其智慧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而非與教學內容不著邊際的“天馬行空”。自由,不是脫韁的Mustang,不可恣意而為。
說說我的體會。
90年代以後,我多次被學校推薦,到市、區參加優秀課評比。每次課程結束,評委會的老師
又會做出“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評析。這是令我們進步最快的時刻,因為,我們的同行,每個人所獨特的教學優勢,都可成為我們成長中寶貴財富。即便老教師,也需要成長。這是由我們的職業特徵決定的。所以我很珍惜。
然,也有些點評,受時代影響或個人認知的限制,還需聽者自身斟酌取捨。
例如,在一次這樣的講評中。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我要很嚴肅地問你,你提問學生似乎很隨意,拿出你的教案,讓我看看,你今天哪個問題設計提問哪個學生,教案上有明確寫到嗎?”
我認為這種束縛就沒有必要了。學生的生命和思維都是靈動的,在每時每刻。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具有一定的靈動性。一切一成不變的設計,都是缺乏生命力的。
如果上課時,教師不斷地翻看寫好的教案,再好的設計,也會失去課堂教學應有的效率。
我也聽說過這樣的課堂:教師講課隨心所欲,所講內容與應授課內容毫無關係。
如,“我昨天遇見一個碰瓷的,一開始……”
又如,“哎呀媽呀,我今天太累了。昨天下班回家,我先做飯,然後洗衣服,我那老婆……”
課堂允許這樣的自由發揮嗎?誰給了我們這樣的權利?
授課,與其他事物一樣,原則的堅定性與方法的靈活性相結合,才是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
-
5 # 百姓茶館
教學設計的好與差,不是以是否按統一的模式做出來為標準,而是看它是否適合自己教、是否能調動學生學、是否能把教材裡的有用資源最大化地開發出來。
題主先入為主地用”高質量“一詞修飾了形式統一的教學設計,請問你怎麼知道它一定就是高質量的呢?題主已經確定了統一的教學設計是“高質量”的,為什麼題目的後面還問哪個好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撇開題目本身的毛病,筆者回到兩種設計風格的比較上來。如果八股文式的、面面俱到的教學設計只是為了達到學校設定的標準,只是為了好看,為了應付檢查,而不具實用價值,那麼又何談高質量呢?不但不好,還累人,倒不如把力氣用在多多輔導學生上,和學生打打乒乓球也比伏案寫教條來得有意義。這種迎合權威學說的統一模式,還會助長教育上的形式主義。而自由發揮的教學設計,完全是為了實用,可簡可繁,可緊扣教材又可旁徵博引,可嚴謹有序亦可隨堂應變,可圈圈點點也可綱舉目張,甚至可以胸有成竹、彩排於心而無需留痕於紙上,一切以高效備課、從學生實際為出發點,這種自由發揮的設計,不受僵化的模式羈絆,更有個性、更有活力、更能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更能提高備課能力,更有利於教師在專業上快速成長,而且再累也會快樂著,不會有統一模式下的教條主義產生的職業倦怠感。
如果允許教師進行自由發揮的教學設計,不作“東施效顰”式的模仿或條條框框式的約束,那麼教師的備課乃至整個工作都將處於寬鬆的環境之中,教師也就享有了充分的教學自主權,教師才認為這是自己在工作,而不是按別人的旨意、失去自我地工作,教師也才能真正且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教育教學工作給自己帶來的的快樂和幸福感、成就感。
芬蘭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一流教育的楷模,他們的學校,一年到頭都幾乎看不到教育局工作人員的影子,他們認為,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事,跟教育局無關。學校出現什麼問題,由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協商不成,透過訴訟方式處理。筆者雖然不能完全贊成這種做法,但認為它多少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迪。
總之,教學設計的好壞,全在於是否實用,是否省時、高效,是否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下又能靈活機動,是否能調動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能否給課堂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至於是否統一模式,完全沒有必要。個人覺得,還是自由發揮的好。
-
6 # 人生如夢LLH
個人認為還是使用統一的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好。
我前幾天看了一個影片,是介紹日本的老師是如何上課的。
在日本,老師們沒有教研一類的工作的,全國老師都使用全國統一發的教案設計一類的書,然後嚴格按上面的流程教學。
一位中國的中學校長去日本學習,分別在兩個地方聽了同樣的一節課,發現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後來經過詢問了解到,日本所有的老師都是這麼上課的。不管是東京的老師還是偏遠的山區的老師在講這一節課時,都是這個流程。
日本專家介紹到,用統一的高標準的教學設計,至少有以下幾個好處。
第一:保證了教育的均衡性。
日本特別注意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這樣規定後,不管是東京的孩子還是鄉村的孩子他們享受到的是同等水準的課堂教學,教育的均衡性可以有效的保證。
第二:已經是最好的教學設計了,就要全部推廣。
他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部統一編制,統一發放給所有老師的,已經把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都取消了。這樣一種最好的設計就應該大家都用。
老師們不需要自己設計,你一個人考慮的肯定沒有集體的智慧厲害。
另外也可以節省大家備課的時間,只要嚴格按流程教學就行了。
第三:各地的教學質量都能得以保證。
只要老師們嚴格按教學流程走,學生基本的知識都可以學會,基本的教學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這樣全國各地的教學質量不至於相差太大。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公平的。
當然,這樣的一套教學模式在中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們就算教同一節課,領導也要求你同課異構,反正大家是不能上的一樣的,一樣就是沒水平,就是沒好好備課。
中國本來城鄉差異就巨大,如果真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使用同樣的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對於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絕對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家認為呢,聊聊吧!
-
7 # 大李老師說教育
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好,還是教師自由發揮的教學設計好?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吧。
首先說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這是一種集集體智慧為一體的教學設計,比較趨於完美,經過時間的考驗,按說是很好的,但是畢竟操作者知識水平,表達能力,課堂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同,所以即便是這樣的設計,每個人上出來未必一樣。如網上有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或者課例,下邊老師都跟著仿效,但收到的效果未必一樣,因為名師設計的時候是出自自己的創造,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而別人,只能學習其皮毛,平時淵博的知識,調動學生的能力以及課堂應變的能力這些事我們不能擁有的。所以高質量的教學設計雖好,但是如果沒有內化成自己的,沒有契合自己的風格,恐怕用起來未必得心應手。
另外,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的參差,接受能力的不同,課堂上生成的因素,也會造成效果不一樣。我們教學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同樣一節課在不同的班,結果上的效果大相徑庭。一個上得順利,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而另一個本子下課還沒講完,效果還不盡人意。所以這就要求作課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
自由發揮的教學設計,它的優點是由作課老師自己思考、整理而得的,按照自己的邏輯來的,所以自己上得心應手。學生也聽得不亦樂乎。我們學校就有這樣的老師,他一般從來不看不去開教研室的會,不去看什麼名師的課,更不用課件之類。都是自己隨心所欲的講,但卻吸引了孩子們,上出了自己的特色:比較幽默風趣,聯絡生活,縱橫捭闔。
這種設計不足就是(1)比較隨意,有時容易跑偏,離題萬里,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2)畢竟是自己單打獨鬥,難免有些地方會有疏漏,還是我們那位同事,我們聽他講課,發現有些知識點出現錯誤。不像上面那種教學設計,經過精雕細琢,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很少紕漏。
所以我覺得好的方法應當是,以高質量的教學設計為母本,在教學的過程中內化成自己的,不適合的地方,適當修改,畢竟我們教學需要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是隨時在變化,所以我們也要隨之而變化,而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是好多模式死亡的原因,曾經流行一時的杜郎口、洋思,還有三疑三探等都不復存在! -
8 # 王營評教育
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無論多麼好,也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教情和學情。如果可以的話,全國統一編寫一套教學設計供教師使用就可以了,但這不可能。
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參考優秀教師的設計,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學生學習實際進行修改完善。
當然,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立進行教學設計更值得肯定。
-
9 # 中小學教育達人
這個問題不能說的太絕對了,畢竟統一的教學設計前面有個修飾詞是“高質量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先應該從老師的角度來分析。
首先,如果是一名新入職的老師,作為菜鳥的身份,要寫一份教學設計還是摸不著頭腦的,所以新教師不斷的學習模仿高質量的統一的教學設計還是很有必要的,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新入職的教師很快的學會教學步驟,領悟到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怎樣設計的。總的來說,對新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具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對於一名工作五年或更久的老師,在學習了很多高質量的教學設計後,結合自身的教學過程,如果能夠自由的發揮,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學習到的技能應用其中加以發揮,會讓你的教學設計有質的飛躍,如果能在以前的高質量的教學設計里加入更有創意的思路,那將會是更完美!
最後,教師隊伍裡還有一些身經百戰的高階教師,他們經過實踐寫出來的教學設計那才是最值得學習的,他們最有資格去自由發揮寫教學設計,畢竟他們的腦海裡已經有無數個高質量的教學設計了。
綜上所述,並不是高質量的統一的教學設計就是不好的,壞的,限制思路的,自由發揮的教學設計就是好的,而是取決於寫的人自己的教學水平,該學習的時候還是得有量的積累,最終才有自由發揮質的飛躍!
-
10 # 強哥高中數學
首先如果能夠保證教學設計是高質量的,這個就很好。其次,每個學校都有層次不同的班級,如果在設計過程中能夠分層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合理的安排,讓基礎好的,基礎一般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穫就更好。當然,在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再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補充。
-
11 # 韓老師線上
我認為是後者。主要看教師本人,業務能力和知識面的寬窄。有的教師不看教案就能講的條條是道,而有的教師眼睛離不開教案,對教材熟悉的程度不夠。教師和醫生工作起來很像。名醫一看就手到病除,名師一講就通。這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了。反正病好了,學生考上了就好。
-
12 # 唐民德
因為當今教育就向戰爭一樣,都怕動手,要用問題來解決現代情況,怎樣讓每個孩子都專心投入到學習任務上去。讓老師安心,順心去監督到每個孩子的學習,進行學業計錄和存擋。
-
13 # 譚文祿
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沒有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因材施教,死板硬套,既束縛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束縛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萬萬不可取之。教師的自由發揮編寫教案,是根據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編寫的,當然符合實際而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教學。
-
14 # 高山大每
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是優質教師的經驗總結,因而值得學習和借監。
一、作為剛入門的新老師,應把優質教師的教案精心研究,認真模仿,能較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二、作為已有幾年教學經歷的老師,應在模仿中創新,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去組織教學內容,作出必要的增減,以求因材施教。學生基礎差的,教案設計多注意由淺入深,內容相對簡單一些,力求學生握基礎知識;而學生基礎好的,教案設計要注意知識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內容相對複雜一些,促進學生思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力求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作為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別人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只能作為自己教學的參考,面對不同的學生,要能設計出不同的教案,特別要根據自身特點,去設計教案,比如有善長分析的,有善長表演的,有善長語言表達的…適合自己的特點的教案和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才是最好的教學設計,還在一味地照搬別人的是沒有意義的,不利於自身成長為優秀教師的。
模仿、模仿中創新、逐漸成長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是優秀老師的成長必要過程,儘量縮短這一過程,使自己更快地成為一名出色的優秀教師?請記住,照搬別人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是教不出高質量的學生的,只有適合自己和自己的學生的教學設計才是最好的。創新,不斷創新是優秀教師不斷的追求!
-
15 # 擔當作為勇爭先
肯定是自己發揮的設計好啊,這樣最貼近實際。
-
16 # 晽崊
個人傾向於個人自己的發揮有自己的特點,更能吸引學生,統一的設計就顯得死板,沒有特色,學生學到的就是一個味的東西,沒有創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導致學生厭學。
-
17 # 紅光
難道專家都沒有一個平衡學生起點的好方法嗎?
-
18 # 老生實話
欄目形式可以統一,內容可以自己創新。
回覆列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質量統一的教學設計,該借鑑的,還是要借鑑。同時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思路,適當進行調整最佳化。如下圖小草與高樓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