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全村代表評論員王某人

    我們家鄉習俗比較亂沒有固定的,以前給長輩拜年,吃餃子,還有親戚家串門!現在隨著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了感覺活動越來越少了,隨著科技的發達,許多人也就在手機上面發發紅包拜拜年!親戚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

  • 2 # 帝都一帥137O128

    當然是吃餃子拜年等北方和全中國都差不多的風俗了!但北京有南方沒有的趕廟會,從大年三十到初六,北京的地壇龍潭湖等公園大大小小全市都有廟會,廟會里吃喝玩樂各種演出應有盡有,舞龍舞獅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熱鬧非凡!許多外省市同胞特地選擇春節晉京遊覽感受首都過年氣氛欣賞京味兒文化,人手一個風車或冰糖葫蘆那感覺美美噠!坦率的說北京的春節比南方許多城市熱鬧就是因為有廟會,每天有百八十萬的人數在逛廟會,也只有廣州的花市可以與之並論吧!多謝邀請!

  • 3 # 汪丫魚的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感覺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淡,也許是歲月滄桑了容顏,抑或是時代發展的變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孩子總是盼望著過年。貼對聯,祭祖,放鞭炮,當然,最愛的就是媽媽做的年夜飯,一年之中最好的飯菜。年夜飯後,小孩子就提著燈籠到叔叔伯伯爺爺奶奶家去納福,一般都能得到幾粒糖果,幸運的還能得到幾塊錢的紅包。自打有了電視之後,就都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大年初一,開門鞭炮響起來,從零點開始延續到10:00左右,鞭炮聲此起彼伏,煙霧繚繞,一個大家族都集中在一起,祭奠先祖,互㊗️新年,讓後一家一家走走,沒到一家,都拿出自己做的芝麻糖、紅薯幹、凍米、花生等招待客人。大人們則回憶過往,展望未來。小孩子們都會去撿拾那些沒有爆炸的鞭炮,一手拿鞭炮,一手拿菸頭,點燃後往遠處一扔,雙手捂住耳朵,只聽砰滴一聲,煙霧繚繞,開心快樂。過去的是童年,過不去的是記憶,是對童年那份感情的回味,至今仍在心中。

  • 4 # 鋼鐵9467搬運工

    小時候大年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有老的代著自己的孩子磕頭,相互祝福,長輩給花生,瓜子,大拉家長話,長輩滿代笑容,孩子吃的有滋味,臨走時送門好遠。

  • 5 # 藍藍小丫頭

    我們過年之前呢,必須蒸饅頭,做丸子,呼肉,過年的前一天,家裡人都要在家,才能貼對聯,福字,然後會提前把排骨和雞燉好,頭和腳洗乾淨,也可除夕這上午天洗,除夕這天過了午後就不能掃地了,要說吉利話,大年初一拜年,全屯子都要去,挨家挨戶走,初二祭財神要放鞭,我們這初四回孃家。

  • 6 # 華山喵雲解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上下舉國歡慶,到處洋溢著歡樂吉祥的氣氛。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春節習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家鄉在湖南的一個小縣城裡,春節有以下這些風俗:

    按照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春節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人們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裡裡外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大部分人會從這天起開始買年貨,買對聯、花炮、殺豬、炸豬肉、包圓子(雞蛋液裡面包個肉)(方塊豆腐裡包個肉)這些。到了除夕那就更加熱鬧了,在外地工作的一般都已經回來了。大家一起貼對聯,貼福字,貼在大門的福要正貼,貼在臥室或者衣櫃、水缸上就倒著貼,倒著是意味著“福到了”的寓意。然後小孩就開始洗澡換新衣服啦!換完新衣服大人就會包壓歲錢給小孩!之後就忙著做飯炒菜,在開飯前會放一竹鞭炮。桌上一定會有雞肉(敬愛尊長)、魚肉(年年有餘)、豬蹄(發財就手)這三樣菜。正月初一還是凌晨2-3點,家家戶戶就開門放鞭炮迎新年了,而且鞭炮聲持續的時間越長代表越會給新年帶來好運,就那樣鞭炮聲一直持續到清晨6多才會結束。近些年學聰明瞭,那天我會帶耳機一直聽音樂睡覺。放完鞭炮就是上茶果,那天會有很多小孩串門說新年快樂要糖果!大人們彼此看見都會說恭喜發財,讓後請對方到家裡來坐坐,喝喝茶。初二各家各戶都提著牛奶、大禮包,酒去孃家拜年了,出門之前會放一竹鞭炮,小孩們也準備就緒去領紅包啦!那些年拜年收紅包一般會有1000多。最後的節目就是元宵節了,大家一起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然後各自就又開始新的一年忙碌生活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的春節習俗,其實只要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開心!

  • 7 # 使用者秋冬老王

    在春節,你們家鄉都有什麼風俗?

    說到春節家鄉的風俗那就多了,我屬山區農村,過春節即(過年),從大年三十至初三,這三天裡講究是最大的,稱過春節是“大時大節”,連說話處處都要謹慎小心,講究吉利,祥和,不能有半點的馬虎和待慢。就從大年三十除夕之夜開始說吧,除夕的晚飯叫“團園飯”,在吃團園飯之前還有一項重大的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叫“老人家”,而且還要做好,當然我在這裡不是在宣揚封建迷信,只是談談農村的一點點風俗習俗罷了。首先點燃香燭,然後盛好齋飯,倒滿淨茶於神臺前,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叫老人家,叫老人家也就是請他吃飯。這個老人家是誰呢?就是死去的先人前輩,罷好碗筷,一般八至十碗菜,筷子十雙,碗也是十個,即不能拿多,也不可罷少,這是規定數,而且千萬不能出錯,否則來日將會大難臨頭,後果不堪設想。叫罷老人之後,方可正式開始吃團園飯了,一家人則按年齡輩分依次就坐,家裡最好的佳餚應有盡有,滿滿一桌,此刻就盡心的享受了,而且還要慢慢的吃,越慢越好,稱“吃年飯”。飯後在堂屋中燒燃堆火,全家人團團圍坐於火旁,不到晚上十二點不睡,這叫“守夜”,守夜的意思就是要守到新的一年,新的“財神”到來為止。大年初一至初三,家裡的大門不能全部開啟,只能開一點點縫隙,這是為什麼呢?意思就是“閉財”,不讓財源財神出戶,直到過了初三才能大開。初三清早家家大門必須全部開啟,有道是:“初三初四門大開,各路財源滾滾來”。初一早上就挨家挨戶進門作揖:恭賀新喜,如意幸福,四季平安。農村的一些舊風俗多之又多,數不勝數,實難一一列表。謝謝邀請!多多指教!

  • 8 # 任0懷0玉

    我是河南的!我們這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臘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爺上天彙報!

    臘月二十四,除塵,大掃除!

    臘月二十六,買年貨,殺年豬!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蒸大饃,蒸花饃!

    除夕,貼年畫,對聯,祭祖,吃年夜飯!晚上睡覺前放三個關門炮!

    初一,早上起來先放三個開門炮,然後點蠟燭,祭神,早上吃餃子之前放鞭炮,吃過飯去長輩家拜年!

    正月初二,去岳父岳母家拜年!

    正月初三往後幾天要去親戚家互相拜年!

    正月初五,大掃除,接財神!

    正月初六,做生意的開市!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過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

    然後過年結束!

  • 9 # 天天133350174

    湖北荊門已經與時俱進,沒有很多十分固定的習俗了!不過在農村,臘月24是掃堂渣灰的日子,一般家裡都會在這一天搞大掃除。據老人們說,若在這天掃了堂渣灰,蜘蛛網會一年都不會掉下來的,反之家裡的蜘蛛網會不時的掉下來,掛的到處都是,像沒住人的樣子!然後就陸續準備年貨,做美食準備過年。臘月三十吃團年飯,一般是吃午飯,左鄰右舍看誰家做的早,做的豐盛,看誰家的鞭炮放得響!基本上沒有傳說中的年夜飯!大年初一拜年,拜父母、家門,叫"拜跑年",不用帶禮物,初二回孃家拜岳父母,初三初四隨後按遠近逐一拜完,正月十五元宵節叫"過小年",闔家吃個團圓飯,年就算過完了!

  • 10 # 康康的隨緣生活

    在我們家鄉有很多的春節習俗,每年的春節,我們都在重複著這些習俗。

    吃餃子

    吃餃子可謂是全國,甚至是有華人的地方春節的時候必須要做,也是最深入人心的一個春節習俗了。“餃子”又名“交子”,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子,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在大年三十的前幾天,家裡會包好以後幾天要吃的餃子,在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家裡的丈夫是要親自煮餃子的。

    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

    放爆竹

    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每逢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會去縣城或者集市去買好多爆竹,二十九,三十,大年初一這三天每到吃飯之前,都是要放爆竹的。尤其是每年臘月三十的這一天,據說是因為上天會派通力天神“年”來人間降魔除鬼,而“年”在除夕的時候只有九成的功力,證明“夕”這個厲鬼很厲害,必須要由人來協助才能把“夕”除之。因此,人要在“除夕”的子時時分共燃爆竹,來協助“年”把貽害人間的厲鬼“夕”除掉。

    在我們家鄉有上墳一說,就是在二十九的早上,家裡的男丁要去祖墳上去燒紙,放鞭炮,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貼窗花

    貼窗花,春節或結婚等喜慶的日子在窗戶上貼各種剪紙“窗花”的一種活動,是中國傳統民俗的一種。在北方,只要是喜慶的日子都貼窗花。窗花的張貼,一般在掃塵之後進行……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普及藝術,千百年來深受喜愛,因為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為是中國民間藝術,所以大部內容是表現農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在我們家鄉,前些年貼窗花的人家還挺多的,但是最近幾年鐵窗花的人家越來越少了逛廟會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在廟的邊上會有好多的賣香的,來逛廟會的人們往往會買上一把香,去廟裡許個願或者是祈個福什麼的。也有一些人是專門來廟裡上香的,這些人一般都是信佛教的人。進了廟門,在院子的正中央有一個很大的著著火的香堆,人們會把買來的香扔在上面。

    廟會上的遊戲

    套圈。攤主在地面擺一些玩具,值錢的在遠處,價廉的在近處。顧客從攤主手中買下竹套圈,在規定地點把圈擲出,套中何物,何物就歸自己。

    打槍。置一立櫃,櫃上有若干小門,門內分別裝有玩具,門口都設有靶。顧客向攤主購買軟木子彈,用槍擊靶。如擊中,小門自動開啟,裡面的玩具便歸顧客。

    扔沙包

    顧客用沙包打距離自己一段距離的易拉罐,如果能夠打到,顧客就會得到一定的獎品。

    當然,在廟會上的遊戲一般是看起來容易玩起來難得。這也是商販們賺錢的一種手段。

    其實廟會也是一個大的市場,一個大的集市,在這裡賣的商品多種多樣,種類繁多。我們家鄉的廟會是在正月十五舉行的,到了廟會的那一天,十里八鄉的人回到這裡來趕廟會。

    回孃家

    在正月初二、初三、初四,每家的時間可能不太一樣,不過都是在這幾天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話呢,大家就要商量好哪一天會去,現在講究什麼的也少了,所以不一起回孃家也是可以的。

    其實,除了以上說的這些習俗以外,還有很多,比如說在在二十四,家家戶戶都會掃房,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等等。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有些習俗,人們已經開始不在去舉行或者遵守,以至於一些習俗漸漸的被人們所淡忘,甚至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富人寧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