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特別是第三部《饑荒》散逸的後16章(段)。
17
回覆列表
  • 1 # 默默祈禱的短髮少女

    我是個高職生,正在看四世同堂,我覺得四世同堂充分說明了各個主人公的心態,那種想走走不掉的心情和其他太多東西,這本書實在太宏大了,就我個人而言,除了藍東陽我極度厭惡,對別的小說人物,(富善,曉荷,野求,亦陀,黔吟,桐芳,空山,仲石,孟石,瑞豐,……)我持人各有志的態度,不妄加評判。但這部小說寫得確實好。

  • 2 # 浩宇154768076

    太細膩了,老舍在寫這部鉅作的時候是畫了一個小羊圈衚衕的地圖的,對著地圖寫的小說,其細緻可見一斑。

    整部書沒有主線劇情,僅透過描寫那個時代下的人物的普通生活來體現時代下社會的特點、社會中人的心態,對於一些人物的刻畫簡直了....我都不好意思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老舍先生的作品,建議題主仔細閱讀文中對於北平一年四季的描寫,還有小順子吃桃,錢先生養花,青年男女約會等片段,那味兒正的....

  • 3 # 貓滿

    我們知道,文學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創造活動,優秀的作家都具有鮮明的個性,那麼老舍的獨特個性是什麼呢?

    第一,老舍是一個窮人作家。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民國時期的作家主要出自兩類家庭,一類是暴發戶子弟,一類是破落戶子弟,這是魯迅總結的。民國時期只有一個作家,是純粹窮人出身的,那就是老舍,他是唯一的一個例外。他家很窮,這使老舍和其他作家相比,得以更深刻地體驗底層百姓的生活。第二,老舍是一個滿族作家。現在中國文學史上大多數作家是漢族作家,老舍是滿族,地地道道的滿族,正紅旗。他身上有很多滿族作家的素質,但不能說他是一個滿族文學作家,因為真正的滿族文學應該是用滿語創作的,而他是用漢語創作的。第三,老舍是一個市民作家。他是在市民社會中長大的,他身上帶有強烈的、鮮明的市民性格。市民的優點,老舍身上都有。他待人熱情,重感情,心腸好,人緣兒好,而且救人從來不求回報。最後,老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一個京味兒作家。

    老舍是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可稱為世界級水平的作家,是離諾貝爾文學獎非常近的一個作家。那麼一個世界級的作家,需要什麼樣的稟賦呢?實際上作家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或者說不主要體現在深刻的思想上,而是體現在他對生活、對生命體驗的深度上,他對人性表現的深度和藝術水平的精湛程度上。

    世界級的文學作品首先應該是豐富而厚重的。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一部豐富而厚重的小說,集多重主題與寓意於一書,以此入手可以很好地認識老舍。

    作為二戰小說的《四世同堂》

    首先,《四世同堂》是一部抗戰小說,準確地說是一部二戰小說。為什麼用“二戰”不用“抗戰”呢?因為小說裡面大量內容是以二戰為背景的,二戰期間的幾場重大戰役都寫到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老舍在抗戰時期對於中日戰爭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人類戰爭與和平的高度來思考,小說《四世同堂》受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的影響比較大。

    從不同的層面,《四世同堂》把二戰主題一層一層展示開來。

    第一,是小說的表層,從表層看,小說是民族災難時期的民間史詩。老舍作為一個窮人作家,一個市民作家,始終關心的是民間,他關心的是普通百姓在八年抗戰中是怎麼過活的。小說開頭,寫的是盧溝橋事變,結尾寫的是抗日戰爭結束後的第七天,就是日寇投降的第七天。整部小說寫的是抗日戰爭,但是又沒有描寫戰爭,它主要寫的不是怎麼和日本人鬥,而是淪陷區北京人民是怎麼過日子的———這是老舍擅長寫的,但並不是老舍最熟悉的。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老舍在濟南,所以他對北京的抗日戰爭生活沒有直接體驗。他根據間接體驗、道聽途說,充分發揮想象力,把在二戰背景下的抗日戰爭和那時候北京市民的生活結合起來寫,他站得很高。這是表層。

    那麼第二層他寫什麼呢?寫北京市民,北京市民對這一場戰爭的態度,他們眼裡的戰爭,以及他們在這一場戰爭中的表現。結論非常可怕,小說裡面有一句原話,說“北平人倒有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抵抗的”。

    第三個層次,深層,老舍想寫什麼呢?小說裡出現非常多的一個字眼兒,是“亡國奴”。他寫的這個民間史詩,實際上是一部亡國奴的史詩。老舍的小說主要寫的是一群亡國奴,身上充滿奴性。為什麼這麼多人甘心做亡國奴啊?老舍對此的思考是,華人身上那種奴隸根性,奴性的反面是人性,人性太少,奴性太多,老舍的思考已經上升到民族性格的層次。

    作為家庭小說的《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家庭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對於家庭、家與人、家與家、家與國等問題都有所表現。走進這部小說,你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四世同堂的祁姓大家庭,接著是介紹他們住的小衚衕裡的其他家庭。表層是寫了北京市民裡各種各樣的家。中層寫家與家的關係,家與國的關係。家不是一個普通單位,在中國尤其如此。中國自古家和國是同構的,家是一個縮小的國,國是放大了的家。在中國,家、國一體,所以老舍對於家的問題,很快就與國聯絡在一起思考了。小說寫了三個家庭,三種不同的命運。抗日英雄的家庭雖然很慘,但是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敬仰,而且最後全都活著回來了,這是小說寫的因果報應。漢奸家庭最後完了,全都完了,也是因果報應。而既有漢奸又有英雄的家庭,英雄結果很好,漢奸下場很可悲。因果報應是老舍傳達的一個樸素理念。衡量一個作家,在思想是否深刻之外,更在於他對生活的體驗、生命的體驗。老舍寫的是中國的、北京的底層社會,相信因果報應,若是把它寫得非常現代,那就不是北京底層社會了。

    老舍對家庭的思考越來越深。他的思考,同時沿著兩條線索展開,一條線索是,四世同堂,四世做奴隸,這是一條批判的線索;另一條線索是,老舍對四世同堂家庭又充滿著理想化的表現。小說中對於四世同堂的描述,可以明顯地看出老舍自己對此是很嚮往的,他覺得四世同堂很好,中國式的大家庭很好,對此,他不光自己說,還讓外華人說。英國駐北京領事館的富善先生就問主人公瑞宣,說你這個家庭太奇怪了,封建王朝,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日本侵略者統治,生活在這四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的人,應該在文化上非常衝突才對,你們一家怎麼這麼和睦呢?百思不得其解,關鍵是瑞宣也回答不出來,他覺得四世同堂就應該這樣,大家庭就應該和睦。後來還是富善先生,一個局外人,看出來了,實際上是老舍所做的比喻:“這就像你們中藥的中藥丸子,中藥丸子是很多味藥放在一起,最後啊,它化合了,共同起作用。”

    作為京味小說的《四世同堂》最後一點是關於京味小說的《四世同堂》。小說是寫二戰的,寫家庭的,更是寫北京的。老舍是最會寫北京的人,他寫了什麼樣的北京呢?老舍把北京寫活了,個性鮮明,一看就是北京,和別的地方不一樣。那麼北京的特色是什麼?

    北京在老舍生活的那個時代,是有名的皇城帝都。這裡長期以來是中國封建官僚制度的一個濃縮版,豢養著三公九卿、王侯將相。北京的市民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樣,就算是底層的北京市民,對官也有種向心力。這是作為皇城帝都的北京城對北京市民的塑造。

    第二,北京城是一個大城,在封閉的空間裡完全自給自足,但這種自然空間的封閉性也會帶來心理上的封閉性。老舍小說中寫的這些北京市民,自我感覺很好,自己是北京人,可是他不知道北京之外的世界,同時這個封閉的古城帶著一種坐享太平、卻不想為太平出力的市民心態。

    第三個特點,北京是個什麼城?旗人社群,滿族人特別多,滿族人的生活方式在影響著北京市民。包括小說裡面的祁老太爺,他不是滿族,但是小說特別強調他受那些“滿族籍”的人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飲食和禮節特別講究。

    京味小說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京味語言。北京話最好聽,因為北京話最有音樂感,第一表現在四聲,即陰陽上去的均衡上。北京話還有兩個聲調比其他地方都豐富,一個是兒化音特別多,輕聲字特別多,這就有了六個調。所以北京話好聽,北京多出作家,北京話寫出來的作品好。北京方言特別生動、形象,抽象的意思都表達得很形象。老舍的語言有造型效果。一個北京出了很多作家,老舍最好,用老舍的話說就是“我就像燒菜一樣,我提煉語言。”

    偉大的作家,其偉大之處在於超越。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小說有四個最偉大的作家,這四個作家寫活了四個地方:一個是魯迅寫浙東,一個是沈從文寫湘西,一個是張愛玲寫上海,一個是老舍寫北京。魯迅讚美了浙東又批判了浙東,沈從文讚美了湘西又批判了湘西,張愛玲讚美了上海又批判了上海,老舍讚美了北京又批判了北京。這就是偉大作家的稟賦。

  • 4 # 正經的小屁顛

    你好:

    《四世同堂》反應了當時華人的素質以及當時的社會情況,像這樣的作品,我個人覺得無需評價,而是更應該去分析和總結華人的曾經,再好好考慮我們的未來,不斷的自我完善,並且繼承祖輩的偉大精神和文化。

  • 5 # 魚浪隨談

    這本書,在揭示了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讓我們引起了反思――為何泱泱大國會遭受外敵侵略呢?其實,作者把問題的根本和核心指向了中國千年的家族文化。在此堡壘中,有等級觀念,有宗法思想等諸多內容。難道祁老人和韻梅不是深受其害嗎?即便戰爭結束,很多人依然會很快遺忘苦難,所以,家族文化已經成了一種精神負累。本書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華人多子多福的安逸心態,不打破四世同堂的家庭思想,不管華人體格如何強健、人口眾多,最終依然是毫無意義的看客和示眾。

  • 6 # 人就得有信仰

    寫的真實,描寫平民,漢奸,官吏在國家遭到侵略者的踐踏所暴露表現出的行為,寫的貼近現實。喜歡老舍先生的小說。

  • 7 # 一眼千年58

    老舍先生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作品頗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世同堂》。它是繼《駱駝祥子》之後又一部表現北平市民生活的長篇鉅著。

    這部長篇小說自1979年首次出版以來,至今已有多個版本。完整版本由《惶惑》、《偷生》、《饑荒》三部,一百段(章)組成,八十餘萬字。

    這部長篇小說所寫內容的歷史跨度,是從“七七”盧溝橋事變、北平淪陷到日本投降的八年時間。

    它沒有寫八路軍、新四軍與侵華日軍英勇作戰的宏大場面,而是以北平淪陷區為背景,以西城小羊圈衚衕為縮影,以普通市民祁家祖孫四代的遭遇為中心,同時又以代表民族正氣的錢家與代表民族敗類的冠家作為對比,再以周圍幾十戶貧民家庭作為襯托,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國破城亡給他們在心靈上、肉體上造成的極大的痛苦和屈辱。

    這部長篇小說同時具有很強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它沒有把重點放在展示日本鬼子燒殺搶掠、姦淫放火的具體罪行上,而是放在揭示淪陷區市民的內心世界上,既寫出他們性格中的保守性,又寫出他們的覺醒和抗爭,在國破城亡的哀痛中看到了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希望和前景。以這樣的題材、這樣的情感抒寫而成的《四世同堂》,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可以說是第一部。

    這部長篇小說在藝術風格上,保持了老舍先生作品特有的北京地方色彩和內涵深沉的幽默。作品語言幾乎全是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語,“京味兒”十分濃郁。這是老舍先生“北京市民生活系列小說”中的一座豐碑。

    《四世同堂》是一部百讀不厭的長篇精品。

  • 8 # 蘆葦luwei

    不知是誰說過: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和老舍。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老舍先生自己比較看重的一部作品。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代同堂的生活為主線,生動形象的刻畫了小羊圈衚衕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與生死存亡。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滲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四世同堂》無疑也是屬於這樣一類作品,在這部書裡,也充分體現了老舍本人的文學思想,既不是那麼左派,又不是過分保守。就像老舍曾經說過的:“使人欣喜是藝術的目的”。“文學是認識生命的,解釋生命的”。而那一時期的作品,由於有不受外力干涉自由表達的基礎,所以更能透過作品去了解作者本人的世界觀。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電視劇《四世同堂》相對原著則稍稍有了一點拔高,想要真正的瞭解那個時代以及老舍本人,我覺得還是找到原著去讀一下比較好。

    《四世同堂》這部小說共分為三部分——《惶惑》《偷生》和《饑荒》,共計為100章。第一次連載時到了八十七章便戛然而止,雜誌突然標註全文完,至於最後的13章為什麼沒有刊載?作者老舍和當時的雜誌主編周而復生前從來都沒有提及過,現在當事人都已經故去,我等也不敢妄加猜測。

    後13章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毀,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最後十三章是從英文版回譯的,只是個故事梗概,單從語言風格上就非常的不老舍了,所以,我們就只當做是一種缺憾美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好的作品不是那些能夠簡單的提煉出中心思想的東西。1萬個人心中有1萬個哈姆萊特才是真正的藝術品。恰巧《四世同堂》就是類似的作品。

  • 9 # Longsuixinyuan

    看到這個題目,忍不住感慨萬千,《四世同堂》,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小學五年級,我記得到一個同學家,她姐姐買了一套書,還是大的那種厚書,我一開啟,就看的入了迷,趴在她家床上,整整看了一下午。

    再一次就是上班之後,我買了一套,放在家裡,經常翻閱,越看,越是特別敬佩老舍先生。

    四世同堂,是一本描述了抗戰時期,老北京人們如何艱難度日的大型史詩,它是華人民不能忘記的歷史,是文學經典,又是歷史題材的絕妙記憶

    首先,它是一本語言非常淺顯易懂的書籍。裡面的描述很容易讀懂。

    記得老舍先生曾說過,他的小說都是非常容易認識的字,小孩子和老人讀起來毫不費力。果然如此要不然,小學的孩子都能讀懂呢

    (如果孩子想讀書,四世同堂絕對是最值得推薦的)

    其次,裡面人物描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比如,同是漢奸,冠曉荷和祁瑞豐和藍東陽完全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

    比如,人物眾多,卻各有特點絕不雷同。大赤包描寫的簡直太生動!而人物的思想行為,則一直在推進。比如錢先生,他的思想在發展在變化,比如瑞宣,如何在這個獨特時期能獨善其身,並養家餬口,則描寫的特別細緻入微。

    再比如,四世同堂是瞭解老北京的最好版本。

    裡面各種節日的描寫,包括點心鋪,兔兒爺,領槓等,以及對各種季節詳細生動的描寫,都特別值得學習。如果小學生想了解北京,想學習如何進行描寫,摘一段就非常理想。

    最後,大家都能從中體會到強烈的愛國心,濃烈的保護國土的意識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任!

    再好好讀一讀吧!

    感謝老舍先生!

    附一首,蕩氣迴腸的京韻大鼓

    重整山河待後生 - 駱玉笙

    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

    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

    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後生

  • 10 # 心情不錯5085

    看《四世同堂》之前,多少有點祁老爺子的觀點:國難中,可以關起門躲起來,等到災難過去,繼續過自己的日子。隨著小說的展開,心一點一點被拖入絕望的深淵,衚衕居民們在北京城被日本人佔領後一步一步陷入絕境的遭遇,讓人深刻領會什麼叫“唇亡齒寒”。

    感謝老舍先生,用他的小說對我進行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其他人都被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