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58-1860年,太平軍還能殲滅李續賓、大破江北江南大營、東征大勝,似乎戰鬥力還在一般清軍之上,連洋槍隊都怕長毛三分。為啥之後從曾國荃圍攻安慶開始,西線就開始打不過了,以至於一路被打到了天京。結硬寨打呆仗真的這麼厲害嗎?此外,曾國藩軍事能力是不是被高估了?我看湘軍真正打得好的仗似乎大多都是曾國荃指揮的,景德鎮、安慶、雨花臺、天京等等
12
回覆列表
  • 1 # 李二柱

    不是太平軍戰力變低,而是戰略上輸給了毒辣的老狐狸曾國藩。

    戰術上的成功終究不能彌補戰略上的失敗。

    最後,洪秀全決定:東征!

    江南大營已摧毀,再無大的障礙,長江下游蘇州常州都是繁華富庶之地,此時不搶更待何時?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1860年5月15日,太平天國主力大舉東征,僅用一個半月,就席捲除上海外的長江下游城市。江南富庶地,不要太快樂。東征主帥李秀成攻佔蘇州後,建造了豪華府邸忠王府,把拙政園作為忠王府後院。

    但是,這時曾國藩那邊是個什麼情況呢?

    江北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後,整個江南地區已經沒有大清朝廷直接指揮的大規模主力軍了。

    正值太平軍大舉東征,搶劫江南富庶地之時,咸豐皇帝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要求曾剃頭立即率軍到增援蘇州抵擋太平軍。

    但是,曾國藩這次沒有搭理咸豐的命令,現在大清江山就靠他了,他不甩咸豐,咸豐也拿他沒辦法。

    曾國藩翻遍史書,也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戰略邏輯:

    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就是說,自古平定江南,必須佔據上游的戰略優勢,順流而下,才能成功。

    太平軍雖然東征西討到處打,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曾國藩的戰略,曾國藩就是“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悶頭沿著長江一線硬著頭皮往前推。

    1860年當時,湘軍已攻克武昌,下一步就是安慶。

    安慶是天京之西面屏障,安慶失守則天京無險可守。

    太平天國的命門就在安慶!

    安慶是命門

    對這一點的認識曾國藩無比清晰。陳玉成也意識到了,所以建議太平軍優先增援安徽。

    但是洪秀全,卻沒有想那麼深遠,作出了主力東征的決策。

    所以,趁著當時太平軍西線空虛之際,曾國藩率領湘軍大舉進攻安徽,連陷太湖、潛山,石牌,樅陽,拔掉拱衛安慶的四個屏障,幷包圍安慶。

    安慶,是拱衛天京的屏障和糧草供應地。經過多年經營,太平天國也已經將安慶打造成了一個巨型的軍事堡壘。攻克安慶並不容易。

    曾國藩的戰略就是,包圍安慶後,開始圍點打援。

    湘軍搞的這次圍點打援,充滿了“結硬寨,打呆仗”的特色。

    湘軍全體動員,在安慶城外瘋狂挖掘壕溝,圍著整個安慶挖了兩道深壕,內壕用來圍困安慶,外壕用來阻擋太平軍的援軍。同時湘軍水師在江面上封鎖安慶。

    曾國藩在戰術上是個渣渣,但在戰略上絕對是頂級的。

    面對這一危局,陳玉成實施了圍魏救趙的策略,繞路攻擊武昌,以解安慶之危。1861年初,陳玉成連下數城直逼武昌城,當時武昌兵力空虛,只有三千綠營兵。湖北巡撫胡林翼當時正在太湖作戰,甚至急的吐血,請求曾國藩從安慶回師救援武昌。

    但是,曾國藩絲毫不為所動,死死圍住安慶。寧願武昌失守,也不回頭救援。

    曾國藩判斷:即使武昌失守,也會很快收復,但是安慶一旦撤圍,機會就再難得到。曾國藩給曾國荃寫信說:

    “此次安慶之得失,關乎吾家之氣運,即關係天下之安危。”

    曾國藩老狐狸就是不上當。

    陳玉成沒能調動敵人,反而白跑一趟,實在沒辦法,他不得不再次緊急回師援救安慶。但是無論太平軍怎麼衝鋒,卻怎麼也衝不破曾國荃鐵桶一般的“硬寨”。

    全軍挖壕溝將安慶圍成鐵桶,圍點打援

    太平軍擅長運動戰,但是安慶周邊挖了無數壕溝,到處構築營壘。慘烈的壕溝攻防戰讓太平軍損失慘重。而安慶的外圍更有猛將多隆阿和鮑超,號稱“多龍鮑虎”,不斷打擊太平軍援軍。

    到1861年9月,安慶城終於被湘軍攻破,陳玉成只能無奈撤退。

    安慶不僅是太平天國的西部屏障,也是重要的糧草基地。安慶失守後,太平軍再也沒能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也從此註定了覆滅的命運。。

    也難怪大戰略家毛主席都對曾國藩的戰略表示了讚賞:“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 2 # 死宅胖子

    戰爭除了戰鬥力以外還有兵源和物資的補充,運動戰沒有大後方那行,一個南京孤城什麼也幹不了,曾有兩江四省源源不斷的補充,不怕打敗,有點像楚漢相爭,怎麼打也是劉邦贏

  • 3 # 薩沙

    其實並不是突然就打不過湘軍了。

    湘軍同太平軍作戰,開始基本就是弱雞,曾國藩都差點投水自盡了。

    湘軍逐步佔據上風,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1854年,湘軍練兵結束以後,開始和太平軍正式交手,結果連遭打擊。

    4月靖港水戰,初學乍練的湘軍被太平軍石祥貞部擊敗,很多官兵丟盔棄甲,直接逃走。

    曾國藩羞憤之下投水自殺,被幕僚章壽麟所救。

    由於此戰慘敗,曾國藩也被革職。

    不過,湘軍仍然是頗有實力的,尤其水師裝備遠遠強於太平軍。

    曾國藩倒黴以後,他的部下繼續進攻,順利佔領湘潭,曾國藩也得以恢復原職。

    到了7月,曾國藩終於親自打了大勝仗,攻陷了嶽州,擊敗了太平軍攻擊部隊,殺死將領曾天養。

    隨後,曾國藩趁勢追擊,佔領武漢,隨後又攻破軍事重鎮田家鎮,直逼九江。

    只要湘軍佔領九江,溯江東進,太平天國收復南京就岌岌可危。

    然而,太平軍之前一系列失敗,主要還是因為兵力分散,多頭出擊,北伐的北伐,南征的南征。

    在1855年,2月翼王石達開集中太平軍主力,在湘軍水師實力絕對佔優的情況下,巧妙使用戰術獲勝。此戰,湘軍戰船100餘艘被燒燬,曾國藩自己靠跳水才得以逃生,自己的私人物品都被太平軍繳獲。

    此戰,湘軍明明實力佔優,又是大敗特敗,湖口也被太平軍佔領,自己水師被切為兩段。曾國藩再次要自殺,還是被幕僚拼死攔住。

    此戰慘敗後,江西湖北的戰局扭轉,湘軍非常不利。

    到了1856年,石達開猛攻江西,南昌也危在旦夕,曾國藩在南昌城內無計可施,湘軍眼見又要被重創,甚至退回湖南。

    此時,9月洪秀全和楊秀清內訌,楊秀清、韋昌輝等重臣先後被殺,一同被殃及遇難的高達數萬人,這就是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期間,石達開靠自己聰明跳城逃走才倖免於難,但家屬和部下被殺了很多。

    由此,石達開再也不相信洪秀全,認為韋昌輝就是洪秀全指示後才殺人,隨後率領10萬大軍脫離了太平軍。

    由此,曾國藩在南昌的困局,奇蹟般的解除了。

    而太平軍由於內訌導致元氣大傷,從此開始轉為絕對劣勢。

    即便如此,湘軍的攻勢也不順利,花費長達2年之久才攻陷九江。

    此時太平軍幾乎必敗,而且內部陳玉成和李秀成不和,互相拆臺。

    從1859年開始,曾國藩開始攻打安慶。安慶是太平軍在長江上最後的防禦支點。

    一旦安慶丟失,湘軍就可以直逼南京城下,太平天國就完了。

    然而,從1859年11月開始攻打安慶外圍,面對已經戰鬥力低下的太平軍,直到1961年9月,湘軍才佔領安慶,花費了整整2年多時間。

    而隨後掃尾工作,又花費了2年,直到1864年才攻陷南京。

    可見,湘軍打太平軍毫不輕鬆,完全是靠實力緩慢碾壓獲勝。

    對於湘軍而言,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總花費大約4.5億兩白銀,其中大部分都給了湘軍(是總花費,不是清政府財政收入,特許湘軍利用各種手段自籌資金,也是軍費的一部分)。

    這是什麼概念?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滿清只有187萬兩銀子的庫存。

    可以說,滿清是傾全國之力來供養湘軍了。

    而湘軍的武器裝備也先進的多,他們可以合法向西洋人購買軍艦、洋槍、大炮。

    歷史上,湘軍水師多次被重創,然而很快就可以恢復。

    尤其湘軍水師裝備的眾多西洋大炮,是太平軍怎麼也無法搞到的。

    據不完全統計,自成豐四年至六年(1854-1856),先後購置的外國火炮有1800多門”,這些火炮主要是裝備湘軍水師。

    大家可以想想看,2年購買這麼多炮是什麼概念?

    就太平軍來說,初期戰鬥力是很強的,原因也不復雜。

    當時太平軍在廣西造反,按照法律都是誅九族的大罪,投降是死,拼命也是死,所以乾脆就拼命。

    北上這一路,太平軍以廣西客家人為骨幹,吸收了湖南、江西、湖北很多地方強悍的武裝力量,以及散兵遊勇。

    這些人敢打敢拼,戰鬥力遠遠強於綠營兵,更別說八旗兵了。

    曾經有7個太平軍戰時,竟然敢向滿清上千人的炮兵陣地衝鋒。

    在攻打武昌等重要戰役中,不要說太平軍的男人,就連半大孩子也參加戰鬥,婦女有時候都上前線助戰。

    在這一路上,蕭朝貴、馮雲山都是在前線作戰犧牲,可見太平軍高階將領也都是在一線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然而,定都南京以後,一方面老的骨幹戰士死傷很多,活著的廣西湖南士兵數量很少了,一方面則是新戰士不是自願參軍,多是被強行抓來的江蘇、安徽當地農民,一有機會就準備逃亡,數量再多也沒用。

    其實,定都南京以後,太平軍當時的作戰力量充其量不過四五萬人。其中約有2萬人北伐去了,老兵實力銳減了接近一半。

    剩下區區2萬多人,實力有限,這才能夠讓江北和江南答應就在眼皮下,也沒有好的辦法。

    有人胡說什麼湘軍12萬人,太平軍幾十萬,所以湘軍很牛逼。

    其實,太平軍北伐以後,真正的骨幹也就是這2萬多人而已。

    至於新兵,上面已經說了,大部分都是抓來的壯丁或者名義上歸順太平軍的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

    甚至還有這種情況,前線打仗了兵力不足,就臨時將在外做工的數千工人編組起來,發給武器送到前線。

    當時太平軍控制的城市,女人和男人分開居住,男人身體強壯又年輕的去當兵,其他的則做工。

    試問,這樣的工人倉促排到前線,能打仗嗎?連做炮灰都不夠格。

    這種部隊有幾十萬又有什麼用,1萬精兵就能打垮他們。

    看看當年劉備、曹操這些人,怎麼用區區幾千部隊擊潰數萬黃巾賊的。

    另外,太平軍的一些政策,也被老百姓厭惡。

    尤其是入城以後,太平軍頗有殺戮和搶劫行為,又強行將家庭拆散到不同軍營居住,導致老百姓連最基本的生存都保證不了,又如何支援他們。

    還有就是,太平軍的戰略有問題,自從楊秀清被殺後,太平軍失去了有遠見的指揮著,只剩下瘋瘋癲癲的神棍洪秀全。

    洪秀全的戰略就是沒有戰略,太平軍鮮有主動進攻的行為,基本就是坐以待斃,任由湘軍步步推進,最終攻陷南京。

  • 4 # 有一場雨和時光

    很簡單 結硬寨打呆仗 曾剃頭足夠狠 即使太平天國治下的百姓那麼多 他可以像割韭菜一樣 殺的人頭滾滾 安徽 江蘇 浙江人口銳減 和曾剃頭有極大關係 一個劊子手 真該刨墳鞭屍

  • 5 # 活在當下1991

    因為太平軍自廢武功了。

    太平軍強盛的時候,無論是江南大營、江北大營還是曾國藩,李鴻章拉起的地方團練都被太平軍按在地上瘋狂的摩擦。江南大營統帥向榮戰死,曾國藩也兩次被打的要自殺,李鴻章更是被揍得灰頭土臉,在老家都混不下去了,才去投奔的曾國藩。

    一切的轉折點都是天京事變開始的。

    天京事變其實也簡單,就是太平天國在政治領袖洪秀全和軍事領袖楊秀清的領導下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後天國老二楊秀清志得意滿,驕傲自大了,想要過一把老大的癮,但老大洪秀全不同意,然後老大,老二就掐起來了,下面的人紛紛選邊站隊,相互攻殺,最後死傷慘重,天國四大天王一下子死了三個。

    因為洪秀全是政治領袖,只會傳教,不會打仗,所以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一下子在軍事上變的群龍無首。雖然後期洪秀全也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但其能力不可和楊秀清同日而語,況且陳,李二人還不和,打仗都是各大各的,天國從此再也無力迴天。

    曾國藩,曾國荃面對這樣走下坡路的太平軍,再加上江南大營覆滅後,清朝國家財政對湘軍的全力支援,湘軍想不打勝都難。

  • 6 # 空空觀史

    並非突然打不過了,而是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導致實力逆轉。

    首先從太平天國方面來說,經過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的實力大大折扣。內耗將太平天國的精銳力量幾乎消耗殆盡。之後石達開又帶走大部分精銳單幹,致使洪秀全面臨朝中無人的局面,只能提拔後進新人。雖然二破江南江北大營,但是失去了楊秀清和石達開的太平天國,戰略眼光已不如從前。太平軍雖有名將,但是缺乏大局觀的統帥,戰術上勝利,戰略上失敗,最終導致安慶失守,威脅天京。

    太平軍的實力在天京之變後也急轉直下,再加上石達開出走,軍隊的精華幾乎耗盡。後期太平軍,幾乎全靠將領才華加持,才得以維持。雨花臺之戰,儘管兵力遠超湘軍,但是軍隊素質不行,導致始終不能突破湘軍防線。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太平軍在後期幾乎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所以很難打得過經過嚴加訓練的湘軍。

    其次,從湘軍方面來說,在組建初期人員士兵就經過嚴加挑選,兵員素質遠勝太平軍。儘管初期打了一些敗仗,但是湘軍遇挫越勇,在曾國藩的正確戰略指導下,一直和太平軍死磕。堅持到最後強弱相易,最終曾國荃才能以少量人馬戰勝太平軍。

    以上就是太平軍為何突然打不過曾國荃了,實際上不是突然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大家說呢

  • 7 # 勇戰王聊歷史

    沒有那麼“突然”。自1856年天京事變之後太平軍因為內亂就已經開始變弱了。

    雖然,新起的太平軍將領李秀成與陳玉成,在1857年又逐漸恢復了對清軍的攻勢,並取得了一破江北江南大營、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以及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太平軍無法改變內憂外患的危局。

    在內部,太平軍兄弟反目,黨派爭鬥形式嚴峻。再加上將領們貪圖享樂,脫離了群眾,使得人心渙散。

    更嚴峻的是,在外部,太平軍面對的敵人也更加狡猾了。曾家為首的湘軍和清軍,開始和太平軍拼消耗了。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就是一種消耗戰。湘軍背後有整個朝廷以及洋人的支援,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前線。而太平軍雖然處於南方富庶地區,但是,底盤有限,又連年戰火(洋人也開始抵制他),根本收不到多少糧稅。太平軍這麼打下去,肯定越打越弱。

    打仗打的就是錢,沒錢還打個毛。

    當然,太平軍也是有方法破湘軍戰法的,那就是李秀成所說的“讓城別走”。這也是我黨曾經打過的游擊戰和運動戰,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太平軍可以走到哪裡,“搶”到那裡,一直打到北京就勝利了。

    但是,洪秀全不同意,他就守著自己的天京不動。湘軍就開始針對天京搞“圍點打援”,太平軍就開始忙著“解京圍”。。。洪秀全要是有毛主席讓延安的魄力,太平軍可能就獲勝了。

  • 8 # 江湖郎鍾1972

    很簡單。起事之初,解決溫飽問題是目標。戰場上戰死,總好過活活餓死,所以,三軍將士齊心協力,戰無不勝。當大家吃飽飯了,口袋中掃括有百幾十金後,思想開始複雜了,戰場上不會拼命了,敗亡也就正常了。

  • 9 # 讀史小書童

    其實並不突然,太平軍後期的衰敗只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而已。

    後期太平軍打不過湘軍,主要是內耗過猛、腐敗滋生、湘軍與太平軍軍隊結構的變化。

    第一,太平軍領導層的內耗動搖了太平天國的根基。定都南京後,太平天國主要領導人矛盾日深,楊秀清、韋昌輝等各自結成自己的勢力集團,進行爭權奪利的鬥爭。最終楊秀清、韋昌輝被殺,大量軍事骨幹人才受牽連被誅殺。洪秀全不信任石達開,石達開帶精銳部隊出走敗亡。整個太平天國亂成了一鍋粥,出色的將領遭清洗,組織架構遭到毀滅性打擊,軍事能力和組織能力遭雙重打擊,此時的太平天國早已不復當年,反而像個空架子,要不是後來啟用了一批陳玉成、李秀成等年輕的將領,太平天國支撐不到1862年。根基一動,地動山搖,即使有年輕將領,也只能續命,沒法救命!

    第二,定都南京後,高層的創業熱情被消磨,沉溺於紙醉金迷的生活。定都天京後論腐敗奢靡程度,洪秀全不比苟延殘喘的晚清差多少,甚至是有過之無不及,光是洪秀全的嬪妃就有2000多人,天王尚且如此,上行下效,下面有多爛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天國內部開始離心離德。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各級官員想的已經不是如何推翻滿清,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如何升官發財。蛻化成烏合之眾如何打仗?

    第三,太平天國不同階段,太平軍和湘軍軍隊結構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運動早期,湘軍剛剛組建,新兵居多,架構不完整,戰鬥力不強。太平軍則多是礦工和農民,民風彪悍,經常參加土客械鬥,較早開展訓練,戰鬥力比較強,這也是朝廷鼓勵地方搞團練,組織地方軍的原因,八旗和綠營在太平軍眼裡都是菜雞。而到了運動後期,老兵在滿清的持續打擊下損耗嚴重,大量江浙新兵加入隊伍,兵員素質急劇下降。湘軍則在一次次戰鬥中積累經驗,發展壯大。

    所以,太平軍的衰落和湘軍的崛起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不是突然的變化,勝負在天京事變後已定,決戰只是對結果的再次確認。

  • 10 # 華來士1969

    花4.5億兩銀子鎮壓太平天國,這些錢如果拿出1/10用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也不至於會有太平天國的劇烈爆發,傾家蕩產,結果更是滿地的廢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11 # 一尊還靁江月

    太平軍為什麼突然就打不過曾國荃了?

    兵源不足

    太平軍打贏了曾國藩無數次,也多次大破江南江北大營,可是自己的野戰部隊也在這期間不斷消耗,贏著贏著,就敗了。

    而且太平軍由於地方上政策原因,分男女營,破壞了地方生產和經營力度,頒佈過《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兩個綱領性檔案,但是由於其絕對平均主義的方案註定了不可能實現,或者是由於其他主客現條件決定了無法實行。

    內鬥和腐敗,戰略規劃太差

    加上天下還沒定就開始自相殘殺,能贏就有鬼了。

    洪秀全把自己神化為上帝次子之後,楊秀清、蕭朝貴亦分別假託天父上帝與天兄耶穌附體傳言。

    這樣,在人間天上,太平天國內部便有兩套相互衝突的權力系統。

    於是,宗教上的父子兄弟與政治上的君臣上下,神權與君權之間,權力交叉,尊卑顛倒,形成了太平天國政教合一體制中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

    當皇權與神權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無法調和時,一場慘痛的天京內訌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到了後期,洪秀全全然不顧洶洶群情,給無功、無才、無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

    引起他人的強烈不滿,互相攀比,紛紛要求封王。

    結果,後來總共封了兩千七百多個“王”,形成了一個極其強大的特權階層,

    大大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負擔。

    這場戰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比拼的是實力

    並沒有什麼戰略戰術。

    初期

    太平天國聚集的百姓,是多年壓迫下的人民,就等著洪秀全一隻穿雲箭。可以說軍隊實力是很強的。

    而開始面對的清軍綠營,已經腐敗透頂,毫無作戰能力,取勝並沒有什麼難度。

    中期

    而曾國藩是什麼情況?

    一介文官,不懂官場,不懂軍事,只是憑著一腔熱血就組建湘軍。錢、糧、裝備、人際關係,要啥沒啥,打贏了才有,打不贏就要去自殺,再被人救回來。背靠著大清帝國,卻要白手起家,可以說實力是很弱小的。

    後期

    但是,曾國藩引入了激勵機制,將戰鬥勝利和錢財聯絡在一起,讓士兵有了鬥志,足以對抗太平軍的信仰。

    想想現在得人,為了掙錢,老實的加班加點累死在工作崗位,不安分的坑蒙拐騙,寧可冒著進監獄的風險。而曾國藩的湘軍,都是一窮二白的赤貧,看到錢眼珠子都紅了。

    所以在湘軍打了幾個勝仗後,看到同鄉帶著錢回來買房置地娶老婆,很快更多得農民加入了曾國藩的陣營,這樣一來,此消彼長,再加上高層內訌,很快軍隊實力就和湘軍持平了。

    最後

    到了勢均力敵的階段,又沒有戰術,就陣地戰,那麼面對天京,這個據說藏著無數金銀財寶的城池,就是窮人眼裡的肥肉啊,不會再有人為了信仰去加入太平軍了,所以太平軍是必敗的。

    不拉攏列強

    起初列強找過太平天國不止一次,都被太平天國拒絕,在二次鴉片戰爭後慈禧和恭親王總攬朝政。

    這兩人是絕對的務實派,所以他們開始極力拉攏列強。

    列強當時的軍隊可以碾壓任何一支中國軍隊,對於這麼強大的對手,你就算不主動拉攏,也不應該讓他去幫你的敵人,太平天國傻乎乎地完全回絕了列強的要求,最終列強成為了太平天國最堅定的敵人,這一切完全因為太平天國的短視。

    曾國藩戰略的正確。

    之前曾國藩重點建設水軍,雖然中間被石達開打敗,但是最後湘軍還是控制了長江航運。曾國藩看到了安慶的重要性(安慶是天京乃至長江下游的門戶,相當於函谷關之於關中),於是集中重兵攻打安慶,哪怕老巢被太平軍攻打也絕不動搖。而太平軍在天京事變後各自為戰,最終被各個擊破。

  • 12 # 黃羊山訥木

    你先學學歷史,太平天國和清王朝打了十幾年,消耗貽盡,石達開問題,內訌問題,腐敗問題,曾國荃是異軍突起,不是太平軍突然的問題

  • 13 # 橫笛文士

    這個問題要上升到戰略層面來分析。在太平天國全盛時期以及之前,都是擰成一股繩,非常團結,一致對外,這樣子太平天國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和廣大的凝聚力,普通老百姓很多因為飢寒交迫或者清朝的苛捐雜稅等逼得走投無路之際,太平天國運動讓他們看到了生存的一線希望,所以情感上十分支援太平天國,行動上也就表現出極大的戰鬥力來和清軍作戰,視死如歸,同仇敵愾。但是定都天京以後,統治集團上層就開始逐漸驕奢淫逸,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內訌,造成大量的無辜傷亡,普通百姓開始思考太平天國和清朝,哪一個更好,最終得出結論,太平天國實際上還不如清朝統治,所以很多士兵開始懈怠或者投降清朝。太平軍的戰鬥力直線式下滑是有很深的政治因素的。定都天京以前幾乎是所向無敵,幾次逼得曾國藩差點投水自盡,後來此消彼長,曾國藩結營寨打呆仗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遲滯了太平軍的攻勢,一方面贏得了援軍的到來,再者清政府加強了和洋人的勾結和串通,使用諸如洋槍隊,借師助剿,大量購買洋槍洋炮,從火力上開始逐漸超越太平軍,戰爭的天平逐漸向清朝傾斜,再加上太平軍逐漸士氣低落,不斷爆發內訌造成的人心渙散,人人自危,就算沒有清政府的持續進攻,太平天國也是逐漸衰敗最後滅亡。

  • 14 # 跑者趙文傑

    前期太平軍實力佔優,屬於上升期。

    但是發生一系列變故後,天京之亂後,很多軍事人才受到牽連而亡,東王楊秀清一大批人都沒了。石達開也帶走一批軍事人才,漸漸太平軍已經走上了下坡路,所以後來也打不過湘軍。

    另外,清政府一系列措施也起了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府臥撐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