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文海風雲

    眾所周知,《馬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紙喪權辱國條約,而因為《馬關條約》上中方的簽名為“李鴻章”3個字,導致李鴻章被後世唾罵至今。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興辦洋務,而李鴻章則代表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水師,歷經多年的建設,北洋水師已經成為了亞洲最強大的水師。

    直到1890年左右,日本企圖用“小艇快速”的方式攻破北洋水師的“大噸位”特點。而甲午戰爭也驗證了日本的想法,日本徹底擊潰了北洋水師。

    清政府兵敗,只能派出李鴻章去往日本談判,在日本,李鴻章受到日本人刺殺,捱了一顆子彈,才將3億兩白銀的賠款變成2億兩,而“背鍋俠”李鴻章則在《馬關條約》上顫顫巍巍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甲午戰爭已經過了一百多年,時至今日,沒有人有必要為某某翻案,我們只需要看到一個更真實、理性的歷史。

    即使沒有李鴻章,仍然會有《馬關條約》,因為清政府的落後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2 # 軍武最前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先提幾個問題:沒有監獄就沒有犯罪了嗎?沒有槍支就沒有謀殺了嗎?圖為《馬關條約》簽署現場

    《馬關條約》的存在直接的證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腐朽無能的晚清政府朝不保夕!面對侵略者的淫威只能卑躬屈膝、割地賠款!

    第二,倭寇亡我之心從未消滅!日本在經歷了明治維新後實力大增!隨即便加緊了侵略擴張的步伐,環顧四周唯有當時的清朝實力贏弱且地廣物博。圖為李鴻章(中間坐者)

    所以,日本製定了一個分為六步的擴張計劃:第一步佔領琉球、第二步吞併北韓半島、第三步攻下滿蒙、第四步侵佔清朝全境、第五步征服亞洲、第六步稱霸世界!

    此後的日本舉全國之力開始實施對滿清的擴張計劃,可謂是賭上了自己國家的命運!但隨著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大獲全勝,這更增長了日本侵略清朝的自信心!隨後簽訂的《馬關條約》更是堅定了日本的侵略計劃!圖為李鴻章

    所以說,《馬關條約》的簽訂是歷史的必然,並非一個李鴻章就可以左右的!即便是沒有李鴻章,也會出現張鴻章、劉鴻章……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是堅決不同意這個觀點。就好像說“如果日本沒有被原子彈炸日本就不會投降了”。因為當時敗局已定,而清政府又沒有那種抵抗的決心。所以割地賠款是清政府唯一的選擇。

    那麼問題是派誰去和日本人談?試問當時的清政府,除了李鴻章以外還有誰擁有足夠豐富的外交經驗以及強大的外交魄力?沒有人了,絕對沒有。李鴻章置辦洋務運動十幾年,為大清這個“破屋”修復補補。與外華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熟悉外華人的秉性,以及相關的國際法。之前看過有一人在朝廷上口口聲聲說李鴻章簽訂的條約是賣國賊,但是當他去和外華人談判的時候,氣場不能壓過外華人也不能和外華人達到統一談判水平,所以他卻亂了陣腳,不懂得國際法,足足被外華人坑了一大把。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賣國賊。(好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假如派其他人來和日本人談判。說不定談判的結果,會比李鴻章談判的結果更為糟糕。因為在氣勢上,日本一直咄咄逼人,連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都只能屈聲求和,而且當日本人,說要,割讓遼東半島時,李鴻章還特地將此訊息,透露給英美法俄等歐美國家。剛,在歐美國家得知日本要侵佔遼東半島時,他們也不願意日本人侵佔他們的利益所以說是干涉還遼。從這一點上可以知道李鴻章的國際外交能力。而且在回旅館的途中捱了一槍。而李鴻章也能從這一槍上面祈求日本人減輕了兩千萬兩賠款。日本馬關春帆樓上的談判。

    這一切並不怪李鴻章,因為他是一個完全的戰敗國身份去跟敵人談判。這全部的責任,那隻能怪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在日俄戰爭中,日本也將俄華人打得落花流水,當日本人要求俄國賠款割地時,俄國皇帝丟擲一句話,“要錢沒有,要打就繼續”。此時的日本也熊了,並沒有,要求俄國,賠款割地。要是當時清政府有這種魄力,李鴻章在談判桌上也不會那麼卑聲求和。

  • 4 # 慧音1968

    這個問題很好,大家可以看看近代史中國簽訂的賣國條約。李鴻章簽了多少?李鴻章死後其他人簽了多少?你會覺得李鴻章活著中國太弱了,李鴻章死後中國好像強大了。事實是中國當時並沒有強大,只是少了一個演技拿歐斯卡獎的大賣國賊。

  • 5 # 達凡阿1

    肯定的……沒有李鴻章,就不會存在那隻貪汙腐敗、高價低質採購的軍艦、鄉黨任人唯親組成的北洋水師了,更不會出現一隻大戰迫在眉睫的時候,主和的軍隊……如此,頂多就是甲午海戰或者因大清無力,而不開戰……結果,雖然大清難逃被欺辱是結局,蛋,慘狀不會比甲午之後的馬關條約更加殘酷……

  • 6 # 麻花兒脆

    馬關條約是歷史必然,在清朝晚期,就算沒有李鴻章,也會簽訂很多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只是一個歷史符號。

  • 7 # 碧血大俠

    中國的歷史課本從來只告訴你結果,可學生們並不去查證和找尋過程。近代的德意志鐵血宰相啤斯麥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都對李鴻章讚譽有加!可以說李鴻章乃清末後期真正的柱石,沒有李鴻章風雨飄搖中的大清會加速滅亡,封建社會的華人民會更加水深火熱。至於李鴻章簽署的賣國條約也是受制於慈禧,試想沒有慈禧太后的主意李鴻章有多大膽。李鴻章是代王受過!並且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以自己年邁之軀盡力避免我中華國土被割讓。弱國無外交!當今的敘利亞何嘗不是當年中國的影子!國內,李鴻章等人變法革新,興建實物,江南製造總局,北洋水師,南陽水師和福建水師等等。只求歷史給李鴻章一個公道!!!

  • 8 # 達摩說

    先亮結論:如果沒有李鴻章,《馬關條約》有沒有我不知道,但肯定會有比《馬關條約》更屈辱的條約。

    李鴻章絕對是晚清30年間當之無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他親力親為,推動洋務運動,主持建立了:中國最大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中國第一家近代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中國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總局、中國第一家近代煤礦開平礦務局、中國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北洋水師、中國第一所軍事院校天津武備學堂。

    洋務運動帶給清朝最大的成果就是邁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務運動前,中國沒有洋槍洋炮火輪船,洋務運動後有了;洋務運動前,中國沒有電報鐵路蒸汽機,洋務運動後有了;洋務運動前,中國沒有近代機器工業,洋務運動後有了;洋務運動前,中國沒有近代學堂,洋務運動後不僅有了,而且還培養出一批精通外語和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的人才。

    而這些近代化的成果,每一樁每一件都與李鴻章的努力息息相關。當然,有了李鴻章,我們甲午戰爭依然敗了,簽了《馬關條約》。但如果沒有李鴻章,或許在1894年時,我們還在用帆船和舢板去和日本的軍艦硬碰硬,我們還在用冷兵器去和日本的槍炮硬碰硬,我們只能敗得更慘,然後簽訂更屈辱的不平等條約。

  • 9 # 搞哥讀史

    不過實際上,根據《清史列傳》記載,李鴻章是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月被革職留任,摘取頂戴,而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開復革留處分,並被任命為全權大臣。

    其中原因,據《李鴻章年譜》記載,清廷最開始是想派張蔭桓、邵友濂前往日本談判的,但可能因為日方覺得這兩人品級過低,拒絕與清方談判,最後清廷才不得不重新起復李鴻章。

    也就是說,假如沒有李鴻章,已經下定決心求和的清廷,一樣會派使者到日本的馬關進行談判,並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是基於甲午戰爭中清方戰敗這一事實,與有沒有李鴻章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二、

    清朝的議和使者改為李鴻章,具體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李鴻章啟程之前,先與在京的各國公使進行了商議,其中“俄使喀希尼許以大力拒日,保全中國領土,轉要求軍防及交通上之便利,以為報酬。”此即為後來三國干涉還遼,以及李鴻章訪俄簽訂《中俄密約》埋下了伏筆。俄國插手中日談判事件,也是導致後來日俄戰爭爆發的一個原因。

    另外,李鴻章到馬關談判時,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一位名為小山豐太郎的日本浪人行刺李鴻章,子彈打入面頰,但未傷及性命。

    這起事件本來可以成為清方在談判桌上可以運用的一個重要籌碼,但因談判期間,李鴻章與北京溝通均用明文電報,清廷的底牌早已被日方摸透,所以最終簽訂合約時,日本答應減少中國一億兩白銀的賠款,但此外沒有再做讓步。

  • 10 # 笑看東籬

    1894年,日本為實現征服北韓、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出兵佔領北韓國都漢城,接著發動侵華戰爭。這一年為舊曆“甲午年”,因此,這次戰爭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黃海大戰後,清政府一味向敵人妥協,致使日軍無所顧忌。很快攻佔了遼東半島,接著夾擊北洋艦隊的基地——山東威海衛。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京師震動,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本議和。

    1895年4月,在日本的“馬關”,李鴻章與日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等。

    《馬關條約》的簽訂,完全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喪權辱國。《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留下了無窮的後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狗狗的尾巴會一直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