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里草865963203
-
2 # 樹林170120128
孩子患積食之症,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言,積食,指的是飲食失節,停滯不化,造成脾胃功能運化失常,胃納減退,食物不化,噁心嘔吐,吐出不化的奶塊(乳幼兒)或不消化食物(幼兒,成年人),腹脹而硬,腹瀉大便不化,煩躁哭鬧,苔白厚膩,脈跳動滑而有力。
治法:化食消積,調中和胃;
中藥方劑:保和丸(中藥店有售)
西藥名:乳莓生(西藥店有售)
百姓土辦法:甜酒藥喂服;雞內金烤脆搗碎細溫開水喂服;
推拿:用大人之爭撐心,在孩子的肚腹部位,按順時針方向輕微按揉10~20次。
-
3 # 羊爸爸育兒
說到小兒的吃飯問題,有兩類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種是挑食不吃;一種是吃太多。媽媽之所以擔憂,無非是對於前者怕營養不夠,後者怕吃出問題。而往往諮詢醫生,可能會得到同一種解釋,孩子積食了。
如果是爆脾氣的我就受不了:
前一次不吃飯來看,你說積食,讓我回去喝稀飯;
這一次吃太多,你又說積食,還讓我回去喝稀飯。
羊爸爸說:聽我慢慢道來。
有一種“不吃飯”屬於積食
積食為中醫的一個病症,百科上解釋(也是代表了大多數解釋):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我傾向於將此解釋化為積食的狹義範疇。廣義的積食我理解為: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飲食停滯於中焦所引起的疾患。
再濃縮一下,一般的積食:即食不消。就是吃多了。
廣義的積食(食不消)就不止於消化不良了。
《醫學心悟》講食不消:“有風寒食不消者,病氣退而食自進;有積滯食不消者,祛其積而食自消;然有脾氣虛弱不能消化者;有命門火衰不能生脾土而食不消者。”
這裡便可總結出積食的四大主要原因:外感風寒、內傷飲食、脾虛、腎虛。外感風寒以及傷食引起的積食,通常對證治療後,病情恢復都比較快;小兒腎虛比較少見,這種也多是因先天不足,但這種也會常常合併其他臟腑功能的不足。
所以,最常見的也比較令人著急的是脾虛。
那積食的食物是積在了哪裡?.
我們講食物停滯於中焦,中焦是個什麼地方呢?
《難經》亦持此說,如三十一難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衰則不能食而瘦;大凡不能食而吞酸噯腐,胸膈滿悶,未必盡屬積食也,多有脾虛、腎弱而致此者。”
所以,積食是積在了中焦脾胃。
如果胃的功能正常,那麼就能吃而不至於傷食。
如果胃中元氣滿滿,那麼就不會感覺飢餓;
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那麼人體就能正常飲食,並且形體充實豐滿;
如果脾胃功能衰退,那麼就會出現無法正常飲食,吃的很少,或特別多,形體開始消瘦;
還有一種“不吃飯”是脾虛
(大便能拉)
大多數出現能吃,但同時伴隨口臭啊,放臭屁啊,肚子脹啊,未必全都是單純因為吃多了的積食,更多可能是因為脾虛、腎弱導致的。這就可以大概稱之為脾虛的消化不良。
又因積食積在脾胃而不是在大腸,所以,原則上來講,排洩也是可以正常的。只是排洩物是食物運化的終極階段,所以,其過程中收受到的“阻力”必將對其終極階段產生影響。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中醫講的脾,不是西醫解剖上的脾臟,功能也大有不同。如果非要將它在西醫上找到對應的話,我覺得更接近於消化系統、造血系統、運動系統。對,是系統,不是一個孤立的器官。
脾虛,不是指脾這個臟器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指脾這個系統的功能出現了問題(劃重點:是功能出現了問題,就是西醫上常說的功能性病變,不是器質性病變)。
那脾的功能有哪些呢?
中醫講:脾能運化水谷精微,運化水液;脾統血;脾主肌肉。
咱用大白話來講就是:脾這個系統的功能如果出現問題了,就會出現食物的消化吸收不良、水腫、出血或者貧血、肌肉鬆弛不紮實,痠痛等。
一般的積食和脾虛之間的差別
如何處理?
對於一般的積食:一般吃多了的積食是屬於一種區域性的積滯,一般吃多了的積食症狀表現就是有肚子脹,不喜歡按,嘴巴里面會出現口臭,就是有一種食物發酵的情況,大便臭,屁多。
往往身體正氣足的情況會出現自我修復的表現,比如不喜歡吃東西或者說想吐的情況,所以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想吃飯,不覺得餓,甚至拿兩頓不吃飯,或者一下子吐了他還舒服一些,然後所有的的症狀可能就會還消失了。所以吃多了的積食症狀消失的比較快也比較簡單。
這時候我們用的方法往往是用清下,消食化積的辦法,就像負荷太重,我們藉助藥物的外力幫助清理這些食物。
對於脾虛導致的積食:相對而言脾虛的積食就要麻煩一些,恢復起來也相對比較難一點,脾虛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
臉色偏黃有時有氣無力或者喜歡溫暖的不喜歡涼的,肚子多不脹或者軟的,你摸她的肚子他還很喜歡,喜歡有熱的東西貼著她的肚子,有些孩子不喜歡吃東西挑食,屬於胃口不佳,有些呢又吃不飽,吃下去又不消化,屬於胃強脾弱,這種脾虛情況調理的時間相對較長,嚴重的我們需要藉助藥物,但是如果輕微的我們還是建議多透過平時飲食調養,適當運動增加孩子陽氣來激發身體的各項功能。
屬於是脾胃動力不足引起的,所以我們除了藉助外力幫助清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為脾胃補足能量,讓脾胃自己去清理,所以方法多偏補。
對於腎虛型不消化,不嚴重的也是給與時間讓其自己強大,你能做的就是不去在它修復的這段時間搞破壞;如果症狀表現嚴重,就找醫生藥物調養。
-
4 # 藍弧營養師
解決孩子的積食問題,謹記十字:晚餐不吃肉,睡前奶取消!
孩子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消化能力弱,一旦餵養超過了寶寶的消化能力,就會表現為積食的各種症狀,如口氣重、便秘或者腹瀉、腹部脹滿、食慾下降等。
處理積食,飲食非常重要,記住不強喂,避免攝入難消化食物,禁夜奶,嚴重的禁肉蛋類三天,特別是晚飯那餐,所以大概總結起來十個字:晚餐不吃肉,睡前奶取消!(當然如果是6個月以內的孩子,還沒新增輔食就用不到了,這時候遵循“按需餵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也是改善積食很好的方法:
1、白蘿蔔煮水代水喝。
2、按摩腹部。
3、早晚做背部捏脊。
4、中藥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麥芽)煮水,早晚各一次,連喝3天。
-
5 # 眾康源傳統養生
孩子積食了這樣調,健脾和胃,消積導滯,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積食。
小兒按摩療法是專以手法對小兒疾病進行治療的方法,不需要複雜的裝置,不用服藥和打針,因而不會帶來藥物的副作用,也不會給小兒帶來打針服藥的恐懼感,易為小兒所接受,無論作為平時保健或生病了治療,按摩療法均有獨到的療效。
按摩手法:
1.分推腹陰陽: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像兩旁分推,分推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脹、積食、消化不良、嘔吐等。
2.摩腹:用手掌或四指按摩整個腹部稱摩腹。每次摩腹5分鐘。
主治:消胃脹、腹脹、食積、噁心等。
學會以上兩個手法,每天堅持為孩子做一做就可以強健脾胃,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從此告別積食、感冒等問題。
我從事按摩十幾年,接觸過很多孩子,這是自己的經驗,把這兩個按摩手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孩子越來越健康。
我家孩子從幼兒園一直到現在的中學從未缺過課,就得益於平時的按摩,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
6 #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絕大多數是家長給孩子猛吃、吃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家長們都愛孩子,希望把好東西給孩子吃,尤其家裡面的老人頓頓排骨,紅燒排骨,只要孩子想吃那就給做,結果孩子非常容易出現積食,只要把積食解決了,小孩身體就會好很多,所以古人講: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就是稍微餓一點,稍微別讓他太暖了,稍微凍一點沒事的,現在的家長太愛孩子了,很難做到讓孩子三分飢,稍微餓點那怎麼行呢,孩子吃飽才好呢,所以呢會給孩子多吃,那麼多吃以後會積食,積食以後脾胃裡面阻滯了,積食能化熱,化熱後火往上走,結果導致氣血執行不正常,這樣外邪就容易入侵,所以積食會引起防禦系統的低效率,因此外邪很容易入侵,看孩子的時候舌苔中間特別厚,這就是積食導致的。
-
7 # 鄭醫育兒說
積食每個嬰幼兒在成長髮育的過程幾乎都要經歷過的問題,佔孩子脾胃疾病80%左右,如何治療好孩子積食的問題,是孩子身體發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本人在臨床工作中,把孩子積食分為四個階段:
一.乳食停積階段乳食停積的階段是孩子積食的初期階段,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按壓腹部疼痛感加重,不愛吃飯,大便酸臭,或在大便中有不消化的物,舌苔厚膩。這其中腹脹痛和舌苔厚膩是這處階段的主要表現。治療可用“小兒健脾化積口服液”,請各個父母一定要記住,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健脾,而不是化積完事就結束的問題,否則,孩子會反覆犯積食的問題。
二.積食化熱階段積食化熱階段是嬰幼兒在積食的初期,沒有及時的調理好,而進入積食的第二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熱,手足心熱,下午或夜間面頰紅,有的孩子出現低熱的問題,夜間睡眠不安,睡覺時有出汗的現象。治療可用“兒童清熱導滯丸”或“健兒清解液”。
三.積熱傷津的階段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時,也就到了積食的第三個階段:手足心熱,喜歡喝水,睡覺時頭額汗多,舌苔厚膩,有舌苔剝脫的現象,或舌苔全無,舌苔上面佈滿紅點。治療方面可用“兒寶果糖”。
四.脾胃並傷階段積食到了這個階段,也就到了積食比較嚴重的階段。主要的表現有:面黃肌瘦,食少便多,容易白天出汗,晚上睡覺也出汗,舌苔少或無,容易反覆呼吸道疾病。治療方面可用“小兒疳積糖”。
-
8 # 愛拍照的迷谷
“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
生活中,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媽媽端著一碗飯追著孩子吃,總覺得孩子沒吃飽,“多吃一點,才能長身體,就一口”,於是孩子吃了一口又一口。
中國式餵養,就是總覺得孩子沒吃飽。“凡事皆有度”,過度餵養將導致孩子積食。
三種不良習慣,造成積食
1、追趕式餵飯,吃飯時間過長
孩子不吃飯,家長就追著孩子一圈圈跑著餵飯,認為多喂一口就是成功,但這樣的做法無疑將吃飯時間拉長,導致與下一餐的時間間隔變短,影響下一餐孩子的食慾。
2、食物過於油膩、寒涼
許多家長都把孩子看作整個家庭的中心,希望把很多好吃的給孩子,但是沒有注意營養的均衡,油膩的食物攝入過多,給孩子的脾胃造成了很大的消化負擔,極易造成積食。
3、鼓勵式吃飯,孩子進食過多
由於有些家長太過疼愛孩子,所以總擔心孩子吃不飽。尤其孩子白天從幼兒園回來之後,家長會做一些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孩子攝入食物過多,進食量超過脾胃承受範圍,就會造成孩子積食。
-
9 # 小兒推拿楊曉
1、清補脾
位置:在拇指橈側自指尖至指根處,來回推為清補脾經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清溼熱、消食積、化痰涎。
次數:100-500次
2、清板門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慾不振。
次數:約100—500次
3、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
4、清胃經
位置: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5、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6、掐揉四橫縫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掐3-5次,揉100-300次
7、順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掌或四指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化滯、降逆止嘔、健脾通便
次數:300-5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兩拇指自孩子中脘向兩旁斜下分推之。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100——300次
9、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50—100次
10、推下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洩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
10 # 小兒推拿大課堂
透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深入的研究小兒推拿總結出來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推拿方面
1.在寶寶的四個手指的根部橫紋處,有一個穴位叫“四橫紋”,這個穴位,對於腹脹,行氣,散結有很好的效果,操作方法來回搓之,頻率在每分鐘100-200次左右,需要介質:比如我們生活中可以做飯用的澱粉,蘸一點澱粉,然後進行推拿,時間在10分鐘左右,然後同時搭配清胃這個穴位,效果會很不錯。清胃的位置在拇指指根到腕橫紋處的橈側,操作方法也是需要離心推,每分鐘在150-200次左右。時間為10分鐘以上。
那麼以上是手穴的推拿,我們再來看一下身體上的穴位是如何進行按摩的。
2.身體上的穴位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神闕穴,也就是肚臍,這個地方可以用手心的內勞宮穴對準後,進行上下的震動,用肱三頭肌發力,或者是我們的手腕,上下均勻的震動,十分鐘左右,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呦,對於食積和氣積都有幫助。
3.也可以以神闕穴為中心,在四周按順時針的方式進行摩擦,可以隔著一層薄薄的衣服,減少直接摩擦孩子面板造成損傷,順時針進行不間斷的摩擦,頻率適中就好,10分鐘以上也會有效。
4.在寶寶後背部的下面,從腰部開始沿著脊柱向尾椎骨那裡進行推拿,從上到下,一次一次的,也需要透過介質,橄欖油或者澱粉,除了按摩中間的脊柱,還學要進行膀胱經的推拿,操作方法一樣,推拿十分鐘以上會有效果。這個方法稱之為:下推七節骨。
5.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萊菔子
萊菔子——其實它就是咱們的蘿蔔籽。
萊菔子的性味是,辛、甘,平的。歸經是歸肺、脾、胃經。功效是:消食積、除脹氣,降胃氣、化痰溼。主要用於飲食停滯,脘腹部的脹痛,大幹燥秘結,積滯引發的瀉痢,和痰涎壅滯的喘咳。
那麼我們怎麼用呢,我們知道了蘿蔔的籽具有了這樣的功能,那麼孩子可以透過白蘿蔔切成片,煮水半個小時左右給寶寶喝這個蘿蔔水,具有很好的消脹,化食的效果。而且安全無毒害。
6.還有一個方法在臨床和生活中非常好用的三大黃金組合藥食同源的原料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
焦山楂主要可以化解一些肉類的食物,那麼焦神曲和焦麥芽都可以化解一些長期在胃中積滯的食物。用這三種原料,每次的量是每種3-6g,煮水半個小時,用這個水給寶寶一天喝2-3次。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這三個材料,不僅可用於小兒積食,對於成人的積食一樣有效。 中秋節即將到來,吃喝的活動是少不了的,脾胃不好的人往往容易吃的過多的油膩、肥甘的肉食,而引起腹脹腹痛、打嗝、口氣、腹瀉、大便氣味如臭晦等情況。成人的量翻倍就可以。
7.炒雞內金
在集市上有很多殺雞的地方,可以去要幾個雞內金留在家裡備用,雞內金:其實就是雞胗的外皮,它具有很強的消食、健胃、解決腹脹的效果。
買回來後洗乾淨,晾乾後,放在鐵鍋裡,注意一定是鐵鍋,小火慢慢的烘焙乾,然後用搗蒜的或者其他的器具,將其研磨成粉,加入湯、粥、水裡面喝了就可以,自己做的這種沒有什麼邪味,一般藥店裡面買到的會有一股腥味,孩子不願意喝。每次的量在2-3g左右就可以,一天兩次。
以上的7中方法,在臨床中效果非常明顯,您不妨可以試試,我一直專注於兒童健康領域,希望可以透過小兒推拿這種中醫的外治療法,幫助孩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起到預防保健的效果,預防大於治療~!
回覆列表
教你三招對付小兒積食
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一旦飲食不節,就容易積食,引發嘔吐、肚子疼、發熱、厭食、咳嗽、腹瀉、便秘等不適反應。
如果孩子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膩、口唇乾紅或晚上睡覺手心、腳心、腹部灼熱等,或3歲以下小兒食指青筋變粗,很可能積食了。侯江紅建議,先飲食調節,再考慮用藥,若發燒超過38.5℃或病情不減,要求助兒科醫生。
-飲食調節如果孩子出現食慾下降、咳嗽等積食症狀,但還沒有外感症狀時,可採取飲食調節治療。
這時,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洩,不去公共場合,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藥物消食一旦患兒的症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要考慮用消食藥了。
1.大便幹者:適合肥兒丸等,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小兒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推拿消食“家長還可以給孩子進行積食推拿,幫助消食、清熱。”黃繰介紹了三種方法,前兩種有消食退積之功效,最後一法能清熱、安神,對於發熱的積食患兒可以三法聯用,每天每種方法分別推拿10分鐘。
●退六俯沿患兒左上肢尺側(即下方),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瀉大腸沿患兒的食指,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清水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除此以外,還可取白蘿蔔2斤、生薑2兩、大蔥4棵,剁碎後炒熱,放在患兒肚子上,用手搓至肚子發汗即可,也能消、退熱。
要想孩子腸胃好晚上不要吃太飽
“預防積食,要從飲食入手。”侯江紅說,首先,給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飢一頓飽一頓,這會打亂胃腸道生物鐘,影響消化功能正常運轉。
其次,葷素搭配要合理。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食、麵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最後,腸胃和人一樣,該休息時休息,該工作時工作,無度就會出問題。
“要想身體好,夜裡別吃飽。”這是黃繰經常對家長的告誡。孩子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
早上或中午孩子剛睡醒時,1小時內(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臟從低運轉恢復正常需要一點時間,否則,也無益於消化和吸收。
“對於處在吃奶期的嬰幼兒的媽媽來說,也要忌口,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媽媽飲食無度,嬰兒就可能“奶積”。
一旦孩子哪一頓飯吃太多,侯江紅建議家長給他吃一些助消化的藥物,比如乳酶素、嬰兒素等。“如果給孩子吃主要成分為山楂的消食片,一定要適量,因為山楂吃多了生內熱,反而會增加患感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