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週歲,稱之襁褓。2至3歲,稱之孩提。10歲以下,稱之黃口。 女性:12歲,稱之金釵之年。13歲,稱之豆蔻之年。 16歲,稱之碧玉年華。20歲,稱之桃李年華。24歲,稱之花蓓年華。 男性:20歲,稱之弱冠之年。30歲,稱之而立之年。40歲,稱之不惑之年。50歲,稱之天命之年。 60歲,稱之花甲之年、杖鄉之年、耳順之年,也稱本命年。又為“耆”,即進入老年之境。“耳順”,源於《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70歲,稱之古稀之年、杖國之年,亦稱“有壽”。“古稀”源於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77歲,稱之“喜壽”。宋張即之的草書“喜”字,見《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歲,稱之杖朝之年。在日本,為慶賀80歲,稱之“傘壽祝”,傘的簡體字由“八”和“十”二字組成。慶祝81歲壽辰,稱之“半壽祝”,“八十一”三個字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壽”。 80~90歲,稱之耄耋之年。 88歲,稱之“米壽”。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故名。 90歲,稱之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背。 99歲,稱之“白壽”。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堤“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有此雅稱。 100歲,稱之期頤之年。意思是這時飲食起居期待子孫奉養照顧了。“耄耋”、“期頤”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百歲”又稱“上壽”,源於中國《莊子》一書中“人上壽百歲”,故名。 108歲,稱之“茶壽”。因“茶”字上頭為“廿”,下半部似“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故稱“茶壽”。 110歲,稱之“百十”大壽。指大草壽字,其上部為九十九,下部的“寸”字為“十一”,相加為“一百一十”。此壽字象義:人人能度“百十”歲。“百十”壽翁賦詩曰:“九九又十一,壽翁話今昔。昔賜斑鳩杖,七十古來稀。今願壽星多,盛世不為奇。” 120歲,稱之“上壽”。源出《後漢書》詩:“即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中壽百餘。”
不滿週歲,稱之襁褓。2至3歲,稱之孩提。10歲以下,稱之黃口。 女性:12歲,稱之金釵之年。13歲,稱之豆蔻之年。 16歲,稱之碧玉年華。20歲,稱之桃李年華。24歲,稱之花蓓年華。 男性:20歲,稱之弱冠之年。30歲,稱之而立之年。40歲,稱之不惑之年。50歲,稱之天命之年。 60歲,稱之花甲之年、杖鄉之年、耳順之年,也稱本命年。又為“耆”,即進入老年之境。“耳順”,源於《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70歲,稱之古稀之年、杖國之年,亦稱“有壽”。“古稀”源於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77歲,稱之“喜壽”。宋張即之的草書“喜”字,見《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歲,稱之杖朝之年。在日本,為慶賀80歲,稱之“傘壽祝”,傘的簡體字由“八”和“十”二字組成。慶祝81歲壽辰,稱之“半壽祝”,“八十一”三個字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壽”。 80~90歲,稱之耄耋之年。 88歲,稱之“米壽”。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故名。 90歲,稱之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背。 99歲,稱之“白壽”。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堤“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有此雅稱。 100歲,稱之期頤之年。意思是這時飲食起居期待子孫奉養照顧了。“耄耋”、“期頤”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百歲”又稱“上壽”,源於中國《莊子》一書中“人上壽百歲”,故名。 108歲,稱之“茶壽”。因“茶”字上頭為“廿”,下半部似“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故稱“茶壽”。 110歲,稱之“百十”大壽。指大草壽字,其上部為九十九,下部的“寸”字為“十一”,相加為“一百一十”。此壽字象義:人人能度“百十”歲。“百十”壽翁賦詩曰:“九九又十一,壽翁話今昔。昔賜斑鳩杖,七十古來稀。今願壽星多,盛世不為奇。” 120歲,稱之“上壽”。源出《後漢書》詩:“即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中壽百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