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滴集中營

    有人說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怎麼看?儀式感真的重要嗎?

    有人說沒有錢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怎麼看?錢真的重要嗎?

    有人說沒有房子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怎麼看?房子真的重要嗎?

    …………

    以上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真正決定你孩子幸福不幸福的是愛和責任。

    你對老婆的愛和責任

    你對孩子的愛和責任

    你對父母的愛和責任

    儀式感,錢,房子,都不是幸福的決定性因素

  • 2 # 茜茜蛋糕甜點

    其實也不用太複雜,孩子生日買個蛋糕一家人吃個飯,也是儀式呀,孩子十八歲再辦個能力範圍之內的成人禮,給他成長賦於神聖的儀式!每年全家選個特別的日子拍個全家福,也是一種儀式!給孩子家庭的溫暖和正面的影響,過這些日子孩子會感覺比較1快樂幸福的!

  • 3 # 暖暖達娃

    我覺得現在很多理論有點誤導,儀式感怎麼理解呢?怎麼叫儀式感呢?我覺得有家有愛的地方就是有儀式感的地方,儀式感不是說一定要擺個鮮花拗個造型就叫儀式感,孩子就一定幸福了,只要讓孩子的內心充盈而柔軟,豐富而自信,就可以了。

    有的人喜歡擺擺啊,弄一弄啊,有些人就喜歡葛優躺四腳朝天的躺著,大家各自對各自的氣氛和要求都不一樣,只要能夠有一個舒適的,家庭的溫暖的環境就夠了,你覺得呢?

    這種流行理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一次,不要太放在心上。

  • 4 # 使用者97950345783蝸牛

    謝邀。有人說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我看不絕對。但是有時候儀式感還是蠻重要的,擁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的幸福感可能會更強烈一點,儀式感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說實話,像我們這些人生活都比較普通平淡,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比較新的方式,想辦法讓自己愉快地度過這些比較平淡的日子,讓平淡普通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點。說實話,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時候它的意義並不在於儀式感本身,而是這種儀式感給人帶來的潛在意義,比如說讓孩子給人打招呼,就是一種儀式感,也許別人並不在乎,但是這說明了孩子從小懂禮貌。比如說孩子給母親洗一次腳,這也能夠透過行動傳遞一種孝敬父母的資訊。逢年過節舉行一些特色活動,生日或者獲獎的日子搞個慶祝,特定的日子堅持拍些照片留作記念,這些都能引起孩子將來美好的回憶,增加人的幸福感,何樂而不為。有儀式感的家庭能讓孩子從平凡中發現快樂,好的儀式感讓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能讓孩子將來更有紳士風範,更加熱愛自己平凡的生活,更加具有幸福感。當然這立足於這種儀式感本身就是好的,比較正面的。習慣自然成,孩子將來的一切舉動都是這種好的習慣形成以後自然而然的結果。

  • 5 # 水瓶格格吉祥

    一看到題主的儀式感這個詞,不僅讓我想到小時候,想起我爸爸在世時的情景。每次只要我爸爸外出回來(當時的成都3508軍工廠,請我爸爸去做衣服,是每月定期的時間),總會帶回來好吃的湯圓,在家裡和我們一起吃。每年的過年過節時,爸爸總會提前做好很多好吃的食物:酥肉、糖果、花生瓜子(那時候的這些是父母在家裡自己做炒)、香腸、臘肉……一家人圍爐而坐其樂融融。

    小時候的我比知道這些是不是儀式感,長大後深知這就是。我的父母讀過書,但文化不高,他們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的勤勞、善良、傳統!所以,我就是成長在有著這樣凝聚力的家庭,我會把這個看著是家庭的儀式!所以,這種好的家風在我們家庭,在我們家族一直延續至今!

    就是這些小小的家庭儀式維繫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它們打破日常生活的忙忙碌碌,給予我們感受對方、感恩彼此的機會!

    所以,雖然爸爸因病去世,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我們仍然懷念他,懷念有爸爸在時的那種儀式感——提前就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提前就能以很喜慶很愉快的心情迎接節日的到來!

    我理解和認為的儀式感,其實就是:用心去對待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生日、各種節日、紀念日……

    其實儀式感說到底,從來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重要的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只是用金錢來堆積,而是能夠真正發現生活的美好,並且積極去感受它!

    然後,我們來說說“幸福”。幸福對於每個人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所以,人們對於幸福二字的含義和理解也不同,因此,在人們心中對於幸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我們不能去斷章取義說:沒有儀式感,或者儀式感不重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是不會幸福的。只能說:有了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會更加的幸福!

  • 6 # 春曉Lady

    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主要看人的性格和喜好吧。

    我們家就挺隨意的,生日啊,紀念日啊,什麼的,年紀輕的時候還會覺得有必要過過,也不是初心想過來著,也算是跟著流行走吧。但現在都老夫老妻了,日子也過得很有煙火味,所以自己怎麼舒服怎麼過吧,有那個情致過一下,沒有的話就不過了。由於我是個急性子,喜歡的東西等不到過節,馬上要買的,所以過節也就沒有禮物可買了。

    所以我的生活其實算很沒有儀式感的吧,但我感覺我挺喜歡這樣的生活的,幸福感也蠻強的。

    我有個朋友她是比較在意這些的,過節週年生日都要過的,我覺得也挺好的,但那絕對不適合我啊,我會覺得麻煩。

    至於孩子的幸福感,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的愛,還有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為主吧。爸爸媽媽感情好,爸爸媽媽愛孩子,這樣的孩子怎麼能沒有幸福感。

    當然,小孩子喜歡過生日啊,過節日,愛熱鬧,算是一種天性。所以大人無所謂,但孩子如果是真心喜歡,還是得給孩子過過,熱鬧熱鬧的。

    現在這個社會,都是人云亦云,很多人都在盲目追尋別人的生活,忘了最初自己的需求,搞得心累人累還不得幸福。人和人,個體差異性還是蠻大的,所以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生活並過著,才是最幸福的事,不必太在意流行和世俗。

  • 7 # 軒芯閣

    其實,這個主意是看自己心裡的想法,嚴謹的家庭對一些事情要求是很苛刻的,但是對於養孩子來說只是一種長時間的習慣。說孩子能不能幸福,家庭在他結婚前確實是一部分,但是佔一生的比例很小,主要還是看婚後如何處理家庭小事,有時幸福就是一些小事才能體現出來。

  • 8 # 4000塊

    為了孩子儀式感總是提前準備這個準備那個,對於沒人幫著帶孩子的我來說累的不行,太累了就根本沒有時間精力陪娃玩,脾氣還不好,所以去他的儀式感,我還是放輕鬆,平時好好的和孩子玩,聊天讀書,他們要什麼不過分要求都滿足,孩子反而和我的關係更好了。所以我個人建議就是有閒者可以用儀式感培養孩子的幸福感,沒多餘精力的還是做好每一天,累點還是多陪孩子,家裡不要多整潔但是一定弄得乾淨明亮,這樣的孩子心裡也很幸福

  • 9 # SherlingH

    儀式感對孩子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在中國很多的父母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不太會過分流露對孩子的愛,缺乏生活儀式感。

    張愛玲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讓我們更好、更認真的去過好屬於我們生命的每一天。什麼是儀式感,如何給寶寶合理的儀式感體驗?

    大家可有看過一本繪本童話書《小王子》,這本書主要描寫的是每天小王子過的日子都不同,每一時刻也不同,培養儀式感其實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我記得裡面使我印象最深的話是“它(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並不是讓家長們去追求所謂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更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事物,主要是其行動能讓人感受到內心富足。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做好的“富養”,說到這裡很多家長就覺得太難辦到了,便望而卻步。

    如何創造儀式感?

    之前有幸與一個相聲大師聊天,交談中能感受到他的人身觀,他說人之所以存活,總是要透過不斷的摔跤才能悟得人生方向。各位男士也可以設想一下,假設您有女兒,您的女兒結婚連一個像樣的婚禮也沒有,那您還會把女兒嫁給他嗎?黃磊老師也說過“我也經常幻想,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練那樣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很不對的”,而黃老師自己在結婚的時候也是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在2015年的時候,也就是結婚20週年,他帶著自己兩個女兒又辦了一次。婚禮對於女生來說就是一個幸福的儀式感,之後女生的幸福感也會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婚禮並不是流程,對於女孩子來說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對孩子的影響

    安全感。有了儀式感會使孩子注入安全感,爸爸媽媽在每天出門前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臨睡前一句晚安、一個故事,很多睡前故事能夠解決孩子不能按時睡覺的問題,家長們可以和孩子牽著手,念繪本故事給孩子,能使孩子更加安心並且有安全感,是親子關係更加融洽。把這個習慣養成以後,不用大人提醒,孩子也會形成慣性思維,故事聽完要睡覺了。

    目標清晰。家長要和孩子交朋友,有什麼事情一起商量,在尊重孩子的意願上,制定目標就可以實現目標,透過要求,完成目標的就可以獎勵孩子,也可以報些特長班,這個目標的達成就是孩子的儀式感,這個儀式感即給了他們目標也給了他們使命感,孩子就會有自信,以後不用家長催促,它們自己也會努力達成。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幸福感也會越來越低。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透過創造一些儀式感,獲取更多的幸福回憶,使孩子能從自己的身上學會感恩、熱愛生活、尊重生活的人。如今人們所需要的安全感、時間感、幸福感都會從大大小小的儀式感中汲取。所以儀式感對孩子的成長是相當重要的。

  • 10 # 愫說育兒

    儀式感是對孩子精神上的“富養”,儀式感真的很重要!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什麼是儀式感?

    《小王子》中有一段話,是對“儀式感”很具象的解釋——

    第二天,小王子又來了。

    “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狐狸說道,“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 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說,我的那些獵人就有一種儀式。他們每星期四都和村子裡的姑娘們跳舞。於是,星期四就是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園去。如果獵人們什麼時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樣,那麼我也就沒有假日了。”

    儀式感能讓孩子在多年以後,回憶往事時,有“跡”可循。

    孩子的成長,日子疊著日子,平凡、重複又瑣碎,歸根結底五個字:吃喝玩樂學。如果沒有儀式感,生命中很多特別的瞬間就會被忽略而過。

    沒有回憶的人生,是蒼白的。回憶起來,如同白開水一般平淡的人生,是遺憾的。

    我記憶中最深刻的儀式感,是新學期開學時,爸爸用舊報紙認認真真地幫我包書皮的時刻,我那個淳樸的農民父親對知識的尊重,他相信只有讀書才能改變我的命運,這樣一個簡單的儀式,深深感染了我,讓我對學習鄭重其事,不敢懈怠。

    開學時的豬尾巴、期末時香濃的雞湯,象徵著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始和結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那些香氣,陪伴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

    現在,我也會如法炮製給我的孩子,算是一種傳承吧!

    儀式感能讓孩子在多年以後,回憶往事時,有“跡”可循。那些小確幸,就像散落在歲月長河中,星星點點的光,當他回首往昔,會不自覺嘴角上揚,內心被幸福感包圍著。

    培養孩子的儀式感,教孩子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好看的皮囊全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人生中只有短短一程。教會孩子學習的能力,比傳授知識重要;同樣的,培養孩子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透過儀式感,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被無條件接納、被珍愛,滋生出安全感、信任,從而更加堅定的相信自己,珍愛自己。

    培養孩子的儀式感,能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之美,對幸福的感知更加敏銳,既而生出創造幸福的能力 。

    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自己在一起。

    孩子的儀式感如何培養?答案是:從小培養,從細節中培養。

    1.好好吃飯,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儀式感

    “民以食為天”,認真對待一日三餐,是對生活最基本的尊重。吃飯的儀式感,能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我會在晚餐時,向家人徵詢第二天想吃些什麼。次日早起買菜,精心準備,並在時間充裕時,透過趣味的擺盤、氣氛的營造,讓孩子從小深諳好好吃飯的重要性和儀式感。

    我家吃飯有規矩——

    所有家人到齊落座,才能開動。

    上了餐桌,不談工作,不批評孩子。餐桌上,除了認真享受食物的味道,聊聊這一天的見聞,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得到家人的關心、建議或幫助。

    負責煮飯的人,就不用洗碗。讓孩子明白,做家務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義務,從小學會合理分工、承擔責任。

    儘量不剩飯菜。第一,我們不吃隔頓的舊菜;第二,要讓孩子從小認識到食物來之不易,不容隨意浪費。

    2.生日的儀式感

    生日是最具有個人專屬性的特殊日子,這一天,生日蛋糕、太平面和禮物,是必備的儀式感。

    宸哥兒6週歲生日,我想賦予這個日子更加重要且深遠的意義:為0-6歲作一個圓滿的總結,開啟小學階段的新篇章。

    為此,我提前幾個月,將日記中關於他成長的記錄整理成書,作為生日禮物。這份禮物乃至在他今後的人生中都意義非凡,因為那是媽媽幫他保留的幼時記憶。

    與此同時,我學習烘焙,親自給他做生日蛋糕,並且我答應他,此後的每一年,我都會親自為他製作生日蛋糕。

    今天是小孩子的生日,

    做為家長我更多要去引導孩子,

    今天不僅是你的生日,

    同樣,今天也是你母親的受難日,

    你要在每年生日的時候,先感恩母親的養育之恩,

    在你有限的能力範圍內,

    哪怕就是一杯水,一張畫,一句話……

    都可以是送給母親最大的禮物。

    生日快樂,兒子。

    文字下方,是兒子向媽媽行跪拜禮,並向媽媽贈畫,贈送禮物的圖片。令人動容!

    今天是我34歲生日,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

    感恩您們的養育之恩,感恩家人。

    同時也感恩所有對我一路支援與鼓勵的朋友們。

    文字的配圖,正是這位五尺男兒,正在向一對老父母行跪拜禮。

    這是一位感恩的兒子,也是一位將感恩的種子根植入孩子心中的好父親。

    這是生日最好的儀式感, 將感恩的美德一代代傳承下去。

    3.把每個週末,設定為家庭日

    家庭日,我們可能去郊遊、野餐;也可能只是陪孩子逛逛書店、看場電影、順便給媽媽放一天假,一家人在外面享受聚餐的美好時光;有時候開車到近郊尋個民宿,享受兩天悠閒的時光……

    固定的家庭日,讓孩子一到週五就開始了滿心的期待,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他會自覺地在週五晚上把作業都完成,不拖延,因為他不想破壞家庭日的完整和美好。這不但能增強家庭的凝聚力,也幫助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4.其他日常的儀式感

    儀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質做基礎,它體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開學前的新書包;上課前,班長的一聲“起立”;春節的新衣服、門上的春聯......這一件件小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

    每天和孩子說“我愛你!”,並互道“早安”、“晚安”。

    每天送孩子出門時擁抱他,並給他愛的祝福:“祝你今天愉快!”

    每年寒暑假都安排長途旅行,陪伴孩子周遊全國,走向世界……

    儀式感,是對孩子精神上的富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變得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