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有被小朋友問到過這個問題麼?我家小寶4歲,在屢次要求買玩具被拒絕後,問了這樣的問題。我覺得這是開始對他進行錢商教育的一個好契機,用現在流行的育兒觀點來說,小朋友可能到了“財務敏感期”。 你會怎麼回答呢?
3
回覆列表
  • 1 # 嘰裡咕嚕楊媽咪

    這個問題我家孩子也有說過,就在昨天晚上她還在跟我說:當大人真好想幹嘛幹嘛!我說:那咱們明天換換,你來當媽媽!但是她不願意了,她說媽媽還得幹活還得做飯她不會,其實孩子心裡什麼都清楚,我覺得她說這些話的意義只是想單純達到她們想要買東西的慾望,孩子們都是想什麼說什麼的,或許她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我們大人的需要她也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或許你可以讓她與你互換角色,只有她體會其中的不易才會知道為什麼!

    媽媽買東西都是買給自己的嗎?不是的,媽媽要負責家裡的炒米油鹽、衣食住行,所以媽媽買的是大家需要的,你買的東西是不是我們家都可以用的呢,寶貝?”

  • 2 # 獨上西樓77

    恰巧我小孩也問過。我直接跟她說了,我又不像你經常買,買東西要有節制,等你成年了,想法工作了,賺錢了,想買什麼買什麼。

  • 3 # mom看世界

    這時,我會引入一個概念,就是“我需要”和“我想要”,幫他區分哪些是必需品,哪些不是。

    比如,開學了,你需要一個書包上學,只要你喜歡,價格能接受,媽媽就會給你買。但是,像玩具車,家裡已經有很多了,你並不需要它,只是想要,那就沒有必要浪費錢。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我會根據實際情況跟孩子分析這是需要,還是想要,身體力行地把這個觀念傳達給孩子,從而他也慢慢地把這個觀念內化成了自己的,買東西之前都會想想,是“我需要”,還是“我想要”。

    其次,我會告訴他,媽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是因為,媽媽在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如果你很想要,也可以和媽媽一樣,培養他的理財觀念。

    比如,如果條件允許,每天給孩子相應數額的零花錢,這筆錢可以由孩子自由支配,他想要什麼,可以從這筆錢裡進行支出,如果不夠,就攢錢。這樣,既能讓孩子有獨立的支配感,也能讓他從一些小額消費中對金錢有更真實的理解。

    如果孩子做足了戲碼,讓我們不得不滿足孩子的一些消費需求,怎麼辦呢?我們可以鼓勵他等待,讓他學會延遲滿足。

    比如,你想要,那就把這個加在生日願望單上,等到生日的時候買。這樣,既能讓孩子覺得被重視,也能夠接受現在不買的事實。

  • 4 # 真心爸媽

    兩孩媽媽來說下我的看法。

    如果孩子問我,“為什麼媽媽想買什麼就可以買,我想買什麼就不行”,我會回答:

    媽媽和你一樣,也不是想買什麼就可以買的。

    爸爸媽媽的收入是用來保證咱們全家人的生活,而且讓生活越過越好的,所以咱們花錢一是要有計劃,二是要量入為出,在負擔能力之內消費。

    每個月的錢,媽媽需要考慮房子的花費、車子的花費、咱們全家人要不要添衣服、要保證大家都能吃好,還有錢每週外出吃飯,所以要做好計劃;另外還需要規劃出一些特別的花費,比如假期咱們一家出門旅行,你們過生日、假期、節日什麼的想買一些比較貴的大型玩具。除了這些花費,咱還需要做一些儲蓄,用來應對不時之需,還需要安排好保險,降低生活中的風險。

    在這些之外,如果還有富餘的錢,咱們可以花在一些計劃外的專案上,但買東西的時候也需要想想:這件東西我是不是真的需要?適合不適合我?品質夠不夠好,會不會買來就不喜歡?

    這樣想清楚再買,才不會浪費錢,也不會讓家裡堆滿沒用的、不喜歡的東西。

    我覺得和孩子談論金錢和消費的過程,也是父母把自己的金錢和消費觀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的過程,父母怎麼說、說什麼、是不是敷衍孩子,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消費觀念。

    所以我個人比較不贊同“因為錢是媽媽掙的,所以媽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回答。我們傳遞給孩子這樣的觀念,孩子未來很可能成為消費上比較缺乏規劃、隨心所欲的人,另外也容易不知道日常生活更真實的一面,只為一時痛快而不停“買買買”。

  • 5 # 山東三姐美食

    謝謝邀請,我的孩子也問我過我同樣的問題我覺得在這一方面不能給孩子灌輸說你掙錢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以後看見東西喜歡的嗯他自己也會想我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啊我不買了,以後嗯時間長了會給孩子的思想有一個節約他自己不亂花錢,時間長了性格容易養成一個摳門的習慣,嗯在另一方面來說呀就是給孩子說什麼東西該買什麼東西不該買嗯也不能把她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總體來說給他說一個必須買的東西的價值觀

  • 6 # 優媽智慧育兒

    孩子看到媽媽的東西都是好奇的,有的孩子難免會想,憑什麼自己的東西這麼少,而媽媽的這麼多,家長就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告訴她,我是能賺錢的,買東西的錢都是自己掙來的,而你我只需要買你能用上的必需品,你想要買其他的,例如化妝品啥的,就得付出勞動,但鑑於你還小,所以只能滿足你一部分。

    記住,告訴孩子哪些是必需的,同時也告訴他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穫。

    更要告訴孩子,我有錢不代表她也有錢,她想要錢,得等到大了之後自己去掙,現在可以我來幫助她,但大了之後,得靠自己了。

  • 7 # 育兒小當家KING

    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媽媽也像你一樣,並不是想買什麼東西就買什麼東西的。

    除了臨場對孩子這樣說,媽媽還要注重對孩子平時的教育和引導,以及對自我的管理。

    首先,媽媽應該以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對孩子說明。當孩子對媽媽說出了這樣的話,就表明孩子內心對此有疑惑,並且心裡肯定不平衡。所以這個時候媽媽對孩子說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要恰如其分。當然對孩子最好的回答就是:“寶貝,媽媽也和你一樣,不是什麼東西能買就能買的,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自我控制。”媽媽要重視對孩子說話的方式,要尊重孩子,語氣要溫柔,這樣更能讓孩子接受。

    然後,父母要注重孩子平時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價值觀是引導一個人如何向前走,如何走向正確的道路。而正確價值觀的建立要從孩子抓起,多給孩子灌輸重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學會抵抗物質的誘惑。同時,父母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消費觀,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體會到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的不容易,培養孩子厲行節約的品行,從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最後,父母要管理好自己,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父母經常在孩子的面前大手大腳地進行消費,那麼孩子也會這樣。所以父母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弘揚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學會感恩生活,給孩子起到一個正向導向的作用。

    所以,要讓孩子建立良好的消費觀,父母首先應該做到厲行節約,有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從而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 8 # 熊娃大變身

    對於孩子說:“為什麼媽媽你想買什麼就可以買,我想買什麼就不行?”

    我覺得可以直接用三個思維步驟回覆孩子

    一、只買生活必須品,不是隨意亂買的

    媽媽不是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媽媽買的都是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必需品,是我們一家人一定會用得上的物品,媽媽才會買。

    二、有付出才有收穫,要努力工作賺錢才能用錢去買。

    媽媽可以隨時需要就去買了,也是因為媽媽努力賺了錢,有了錢才能去買的,你現在還小,還不能夠賺錢,所以你的衣服,你每天吃的東西,你學習的費用才讓爸爸媽媽幫你出。

    三、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沒有義務照顧自己一輩子,以後自己有錢也不是亂花的。

    以後你長大了,能夠賺錢了,你就要負責你自己的生活,買你自己的必須品。就算是你自己的錢也不能隨便想什麼就買什麼,要買就買我們在生活上一定需要用到的物品。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父母們對孩子提的要求也是儘可能都在滿足,不管是生活品還是玩樂品,尤其是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什麼就想要什麼的小思想上,作為父母是不是都應該滿足孩子呢?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公園玩,兒子看到公園很多小朋友都有溜冰鞋,兒子瀟瀟跟我說:爸爸,我的好多同學都有會發光溜冰鞋,他們可會玩了,你幫我買一雙吧。我說:家裡有溜冰鞋啊,而且你都不怎麼玩的,為什麼要羨慕別人呢?再說你有的很多玩具他們也沒有啊!兒子想了想說:哦,但是我聽同學說,他們爸爸媽媽說的,會發光的溜冰鞋更安全,如果是晚上在玩,你划過去的時候,別人就會先看到你,這樣更安全呢,他們都有,就我一個人沒有。等我長大點,原來的溜冰鞋穿不了的時候,你能給我重新買一雙嗎?

    兒子的話深深觸動了我,彷彿一瞬間自己身體充滿了洪荒之力,別人家兒子有的我家兒子怎麼可能沒有呢?而且兒子還這麼聽話懂事,我要是不滿足他,這也太讓兒子失望了吧,於是我火急火燎的帶著兒子衝向商場,讓兒子選擇他喜歡的溜冰鞋。

    當天晚上我陪兒子在公園裡玩了很久,回到家兒子把鞋子整理乾淨放起來,第二天去上學的時候就偷偷把鞋子放進書包裡,我裝著沒有看見。剛開始那兩天兒子都穿著新的溜冰鞋去玩,沒過幾天兒子就不再去溜冰了,我問兒子,怎麼不去溜冰了,兒子說,不想去了,我都玩過了兩種鞋子了,感覺沒有意思了。

    對於這件是,我妻子是非常不贊同的,她說既然兒子都有溜冰鞋了,而且兒子都說等他長大這雙穿不了的時候再買,那你就順著他等以後再說了,我知道這個事情我處理得有些急了,我內心深處只是不高興別人有的東西,我的兒子卻沒有。

    我跟妻子一直有協議,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在孩子們面前爭論,所以我也就沒有說什麼了,但是一想到兒子沒有好好珍惜我給他買的新溜冰鞋,而且還是隨著他年齡的增長鞋子就永遠不能穿的問題上,我心裡也暗自自責和失落。為此,我買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籍,重新研究起了兒童心理學(我自己原來是精神醫學專業的)。我越是學習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學越是膽戰心驚,猶如一盆盆冷水潑向我。不過我也暗自慶幸,幸虧醒悟得早。再此之前,一直自認為我和妻子都是很理智的人,卻沒有想到,在心愛的女兒面前,我們常常都在迷失自己!

    時隔數月,兒子突然要求我們給他買一個IPAD。我說:你要IPAD做什麼?家裡有的啊,你想玩就拿問爸爸媽媽拿好了。他說班裡幾個同學都有自己的IPAD,都是他們自己專用的,想玩什麼遊戲就下載什麼遊戲,不是爸爸媽媽的。

    我當時就沒有答應瀟瀟,當天晚上,妻子給我說,有的東西可以不買,但是IPAD這種電子裝置玩具,還是可以給孩子買的,因為我也經常因為工作要用到IPAD,總不能孩子要玩的時候我放下工作把IPAD給孩子吧,電子裝置能讓孩子學到很多東西,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成長髮育,而且你不是提倡別人有,咱也要有嗎,不就是個IPAD麼,給瀟瀟買一個吧。

    我深深的嘆了口氣對妻子說:以前我確實錯了,現在知道還算不晚,我們不能讓孩子想要什麼就不假思索的給孩子買什麼,要讓瀟瀟懂得思考,問問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要了能做什麼,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意義的事情,是不是必須用到的物品。現在瀟瀟和芊芊想要的我們還能承擔,但是將來有一天孩子長大了,給我們要超出我們能力範圍之外的東西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有個非常有錢的同學,有天突然打電話給我,讓我陪他去看車,我說你剛換的車,又要換嗎?而且你這車都能買我的那個三輛了, 我同學說:他太太每天送兒子上學,兒子都不讓她媽媽把車停在學校門口,嫌棄她媽媽的車不好,說丟人,我問朋友,你老婆什麼車呢?我還真沒有見過,同學說,2017款的KDLK,不到30萬的車。當時我覺得汗顏和羞愧,一起畢業,我們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們現在的條件是我們在努力十年都望塵莫及的。於是沒有在說什麼。

    這種教育方式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才上一年級的孩子,爸爸的車100多萬,媽媽的車20多萬,媽媽開個將近30萬的車送他上學還覺得丟人。如果以後要跑車,要遊艇,這還了得,家裡有這個能力還好,要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就算賣血也實現不了啊?

    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我們自己的家裡,還是在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間,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總愛和其別人攀比,看到別人有什麼,也想要有什麼。

    孩子小的時候的要求,我們作為父母的還勉強能滿足。比如:同學有個新書包,自己也要,同學有個IPAD自己也想要。

    看到很多現實的家庭教育問題後,我常常在想:到底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還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又或許是我們的教育本身出了問題?

    當我們再滿足孩子各種攀比要求時,我們嘴上說的是為了能讓孩子開心,但真是這樣嗎?我們的內心不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好勝心、虛榮心、攀比心?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朋友有了什麼自己也想要有什麼?或者心裡充滿著羨慕和不甘,總想著也要有的慾望呢?

    還有一種常常見到的情況,有很多家長,在我孩子的興趣班裡,我就至少遇到30個以上這樣的情況,家長看到別人送孩子去學音樂,就無視自己孩子五音不全或者年齡不到就送去學,看到別的孩子學鋼琴買鋼琴,就給自己明明不喜歡彈鋼琴的孩子也買了鋼琴和請了鋼琴老師。看到別人送孩子學跳舞,自己也要把孩子送去學跳舞……時時都唯恐不及別人。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凡人,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什麼,看到別人去了哪裡旅遊,也想去哪裡旅遊。這都是人人之常情的。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因此,當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也想要什麼而父母不能給予滿足,想想挺對不起孩子,尤其因為條件本身無法實現的父母,更會覺得虧欠孩子什麼。

    其實,在這裡我真誠的奉勸各位家長,大可不必滿足孩子的(別人有什麼,自己要什麼)的要求。因為這會讓孩子陷入惡性的攀比和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的聯絡。一旦這個聯絡建立了,也就是給孩子養成了一種不良的習慣,當孩子那一次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滿足時,就容易哭,情緒低落,當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而暫時無法滿足自己慾望是,更會感到失落和無助。

    一、 必須讓孩子知道,想要擁有什麼,就必須為此付出什麼。

    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爸爸媽媽努力工作換來的,現在他還小可以由爸爸媽媽照顧,滿足精神和物質的一些需求,但不是全部需求。如果自己想要什麼就必須得自己努力去勞動來換取,如果自己不努力,想要什麼都只能想想,永遠不會得到。所以從現在起鍛鍊孩子會付出的心理,我給我家兒子每天給孩子佈置些任務(每天出門把家裡的垃圾提出去換1元錢,用於自己喜歡的,而爸爸媽媽會反對購買的其他物品上),只有自己足夠的努力才能來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

    二、 如果孩子提出的是生活中的必須品,父母儘量滿足。

    不管怎麼說教養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愛和快樂。在生活必須的物質上給孩子滿足,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之一。

    比如:孩子幼兒園的時候,看到同學們都是新書包,也想要一個,而現在他的新書包已經用了一兩年了,那麼合理的價格內,可以讓孩子來決定選擇哪一款或者哪一種。

    三、 超越生理需求的其他要求要酌情滿足。

    比如:帶孩子去街上玩兒時,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吃零食,街邊小攤的特色小食,孩子沒有嘗試過,出於好奇也想要,這樣的情況也要酌情的滿足孩子,不能什麼都滿足,比如規定好一天內只允許花多少錢,超過數量就必須控制或反對。

    四、 給孩子講清楚基本的生活規則。

    比如: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不是全部都能得到,有很多是超越爸爸媽媽能力之外的,如果你想要超越爸爸媽媽能力之外的東西,那你現在就必須努力學習,長大後自己去爭取,現在爸爸媽媽能夠給你最好的就是讓你身心健康的成長。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所擁有的別人可能也沒有,別人所擁有的我們也不是全部都擁有,因此不要去羨慕別人有的,要珍惜我們自己有的,自己才會快樂。

    五、 給孩子最大的安慰,耐心的引導

    如果孩子看到別人擁有什麼,特別羨慕,自己卻無法擁有時,大部分孩子還是接受不了,父母就要耐心的跟孩子及時溝通,看看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東西來代替。但重要的是不能讓孩子有相互攀比的心理。

    如果發現孩子有發自內心喜歡的東西,父母應該儘量滿足。因為這可以判斷孩子並不是物質慾望與虛榮心的攀比。若孩子的眼睛總盯在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上,只是不想輸給別人的爭強好勝心理,而希望家長為此買單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的教養方式,可能讓自己越來越貪婪,越來越無法滿足,越來迷失自己。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分析和判斷,既不能打擊孩子的興趣,也不能助長孩子的不健康心理。

  • 9 # 嘻哈媽媽理想國

    我的寶寶也四歲多,之前正好經歷過一段時間每天想要買玩具的階段。只要一看到商店或者一到超市門口,各種撒潑耍賴,一定要我給他買一個玩具。

    我是採用延遲滿足的觀點來解決孩子必須買玩具的事情的。真好最近孩子喜歡上了一款大型的桌遊,我就跟他講,要在生日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買禮物。如果能夠剋制住平時不買玩具,等到過生日的時候,我就給他買那一款桌遊。

    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用的這個辦法,沒想要效果特別好。每次遇到商店的時候,他蠢蠢欲動想要買玩具,剛說完話,馬上就自己反駁自己,不對,我不買玩具,等生日的時候要買大玩具。

    一般情況下,遇到孩子硬要買東西的時候,有幾個關鍵點值得家長注意。

    家長要足夠堅定

    很多家長在公共場合一看到孩子耍賴皮,就害怕自己丟了面子,馬上想要把孩子哄好,因此很輕易就給孩子買了玩具。

    其實,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考驗家長的心理素質。這種時候,一旦父母不能堅定自己的立場,孩子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規律,類似的情況就會不斷地出現。

    家長一定要毫不動搖的,將自己的決定堅持到底。孩子才能知道家長的底線在哪裡!

    拒絕三次滿足一次

    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適當解決孩子的需求。

    我們提倡不能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也不能拿一刀切,把孩子買玩具的需求當做洪水猛獸,一味的拒絕。

    掌握一個原則,拒絕三次滿足一次。每次孩子想要買東西的時候,讓他用理由說服你,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用理智的思考學會正確的金錢觀念。

    家長學會傾聽孩子的表達,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在未來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才會主動徵求家長的意見。

    家庭會議,讓孩子自主決定玩具購買次數

    對於教育孩子,一個家裡最好保持意見一致。這個時候,家庭會議就體現了它的意義。

    一方面,孩子對家庭事務有參與感,能夠自己說出自己的的意見,感覺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讓孩子形成更好的自我表達習慣。另一方面,也透過儀式感,讓整個家庭能夠統一意見。

    一般來講,有了這個儀式,孩子更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

    其他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和孩子一起列購物清單、心願清單。

    三四歲的孩子跟他定原則,他們一般都能夠很好的執行。等 年齡在大一些,8歲左右起,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學會自主的分配自己的錢財,從小開始財商教育。

  • 10 # 且聽豐吟

    孩子對媽媽說“為什麼你想買什麼就可以買,我想買什麼就不行?”你怎麼回答?

    我想很多媽媽應該都有過類似被質疑的經歷吧!

    我也遇到過。大概是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閨女想買一件布娃娃,可是家裡類似的娃娃已經很多了,於是我果斷拒絕了她。後來孩子就向我發出了類似上面的詢問。

    當我聽到這樣的疑問的時候,並沒有很震驚。我知道孩子開始有了想要自由支配金錢的意識,這是一種成長的表現。當然這也是家長對孩子進行“金錢觀”教育的一個絕好的契機。

    當時我是這麼回答她的:

    首先,我告訴她:媽媽並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是有選擇有規劃的。

    我坦率地給她講了家裡的經濟情況,算了算一個月的需要支出的專案:吃飯、穿衣、房貸,生活用品、水電費,學習支出等等。並且告訴她,我們家裡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爸爸媽媽每月固定的收入。我們必須計劃好每一筆錢的開支,勤儉節約,才能積攢出一部分富餘的錢來應對其它的風險。

    其次,我告訴她:媽媽擁有對家裡金錢的使用權和分配權,是因為這些錢是媽媽勞動獲得的。

    只有勞動才會有收入,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我告訴她,爸爸媽媽現在願意為你花錢是因為你太小,還沒有勞動能力,不能像爸爸媽媽一樣透過自己的工作掙到錢;但是等你成人之後,你就必須透過勞動來獲取錢。所以在這之前,你必須好好學習獲取本領,將來才能有選擇從事什麼工作的權利。

    再次,我告訴她:爸爸媽媽願意為你花錢,但是得花在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你只是單純需要一件東西,價格又在爸爸媽媽的承受範圍內,是可以考慮購買的;如果你選擇的東西是出於同學間的炫耀,或是重複類似的東西,又或許超出爸爸媽媽的承受範圍,爸爸媽媽是有權利拒絕的。

    我的孩子還比較懂事,能夠聽懂媽媽的意思,所以聽我說完後她沒有再提出其他意見。

    但是我考慮到這樣只是讓孩子從道理上明白還不夠。經過思考,我又和孩子進行了兩項約定。

    和孩子商議,透過做家務的形式讓孩子獲取一定的報酬

    我和孩子簽訂勞動合同,規定一定數量的家務事讓孩子做,完成任務可以在父母手裡領取一定的報酬。比如洗碗、打掃衛生、疊被子等,但是報酬不多(大概就是一次一毛、兩毛的數額)。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獲得報酬的勞動行為,必須只能限於我們規定的有限的幾種行為。因為我覺得把所有的家務都變成“有償勞動”,就會讓孩子形成“有錢才做”的習慣,反而不能承擔家庭勞動的責任感。

    給孩子設立存錢罐,讓她在一定範圍內有自由支配的權利。

    我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存錢罐,讓她把掙來的零花錢存起來,用於安排自己的事情。

    只要合情合理,並且沒有特別不合適的地方,孩子都可以用零花錢安排自己的事情。

    有了前期的談話,孩子明白了金錢來之不易,應該有所計劃地使用;有了後面的兩項約定,她更是透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在使用自己的金錢上就更謹慎了。迄今為止她已經攢了50多塊錢,但是還沒有使用,總是說“這是我自己掙得,得省著點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曼聯主力後衛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