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少妹
-
2 # 我們村的村草
漢服!為什麼,因為比較符合我們現代審美觀念,比較舒服和儒雅!唐朝的衣服因為當時胡人比較多,經過改制,多文化衝擊,比較不拘一格。明式服裝,比較豔麗,圖紋比較豐富。 個人偏向於漢服!
-
3 # 不學不知
什麼時代穿什麼意,我是現代人,姑現代人的生活,穿那些古裝還能做事情嗎?在喜歡也不合適。放到歷史博物館陳列吧。2019.12.14。
-
4 # 模秀
傻傻的分不清楚,唐服,漢服,明服了,對於現在流行的就是漢服,好多小姐姐小哥哥穿著漢服上街,也是一道靚麗風景。根據個人喜歡還是漢服,喜歡飄逸的感覺。漢服的歷史比唐服明服歷史悠久,唐朝,宋朝,明朝的服飾都有共同點,後續都是根據每個朝代稍加改良。
-
5 # 春風化雨180
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不僅漸漸為常人所知,而且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從諸多漢服的款式中,我比較喜歡明式漢服,其一,明式漢服是當今漢服中最火的,很多袍子們都以"大明少女"、"大明貴婦"自居。其二,明式漢服根正苗紅,充滿了漢民族本土特色。其三,不管你什麼身材什麼膚色,你都能在眾多的日常明式漢服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
-
6 # 海闊天空詩酒花
我知道廣義來說,清初強制剃髮易服之前,人們日常穿戴的服飾都可以稱為漢服。因應朝代的不同,漢服的樣式也一直在變化中。比如題目提到的漢、唐、 明,三個時期的主要服裝樣式就很明顯不一樣。不過我不知道現在漢服圈裡有沒有漢式、唐式、明式這樣的劃分法,就按我自己的理解,說說我所認為的漢式、唐式、明式漢服吧。
男裝的演變不大瞭解,就說女裝好了。
漢式:曲裾很美,完美詮釋了“窈窕淑女”。
漢代的服裝跟後世很大的不同,就在於日常穿著以深衣為主,也就是那種“長袍”型別、從上到下裹住全身的衣服。漢服主要形制有兩種,一是上衣下裳,也就是上身和下身穿的衣服分開,一是深衣,也就是上下一體,一件長袍子裹住全身。我們今天的印象中,深衣比較莊嚴,作為禮服的時候比較多。上衣下裳分開的,則是歷史中最常見的日常穿著,常服。
但在漢朝,常服就是深衣樣式。具體又分曲裾和直裾。直裾可以簡單理解為就是一件“直直的袍子”,穿上身後衣襟上的花邊就是垂直而下的,而曲裾很特別,它的製作方法要求“續衽”,也就是在衣襟末端再補上一塊布,拉開後是一個長長的三角形的“衣服尾巴”,這塊布在身上纏繞幾圈,形成的效果就是下身被一圈花紋旋轉環繞。我剛開始瞭解漢服時,就對這種款式的衣服有一種驚豔感。
後來我想清楚了,為什麼會喜歡曲裾?因為經過這樣的纏繞之後,女孩子窈窕的腰身格外突出,非常好看。曲裾分為長曲和短曲,短曲下面還會露出穿在曲裾裡面的裙子,緊裹的曲裾使得裙子更為膨脹,彷彿膝下生出一朵喇叭花,走動起來,“風擺楊柳”的姿態呼之欲出。
所以,我一直對曲裾情有獨鍾。這種服飾,我覺得最配得上“窈窕淑女”四個字。如果單純從個人喜好的角度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當然會選漢式,曲裾。
但實際上,現在流行的漢服中,曲裾並不是主流。究其原因,我想一是歷史上的曲裾在漢代以後就消亡了,畢竟漢代還沒有連襠內褲,所以才流行遮擋效果好的深衣。從日常活動的便利程度來說,一體制的深衣確實不如上衣下裳方便。所以隨著內衣發展的完善,曲裾深衣式微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既然歷史上早都不穿曲裾了,現在又重現穿起來的人自然不會多。二是曲裾對身材考驗太大。胖女孩如果穿曲裾,不但不能凸顯窈窕腰身,反而會將缺點放大,絕對是災難。
我自己唯一穿過的一件漢服就是曲裾,還是比我自己的碼數大了不止一號那種,所以上身之後就明白了,對廣大身材不夠優秀的女生來說,這衣服確實不夠友好。所以,儘管我個人很喜歡曲裾這種款式,從理性上也知道不適宜推薦給漢服愛好者。
唐式:寬袍大袖,又華美又舒適的繁盛氣象。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知名繁盛的朝代,風氣也是最為開明前衛的。這是一個對女性很友好的時代,從服裝上就能看出來。唐朝女子的服裝色彩豔麗、布料華貴、造型多樣,有一些唐代特有的款式,完全展現了那時女性的自信和驕傲。
比如著名的高腰襦裙或者說齊胸襦裙,裙子高高在胸以上的部分束起,大幅的裙子成為衣服主體。想象一下,那就不止是衣袂飄飄了,風吹過處,寬大的裙子飄飄蕩蕩,那簡直是神仙般的飄逸啊。這種裙子一般配對襟上衣比較多,而且很多女孩子喜歡配半透明的上衣,再加上一條長長的飄帶,真是風情萬種。
實際上這種服裝在唐代以後也消失了,為什麼現在穿漢服的人又特別喜歡它呢?我個人認為,也許跟曲裾沒那麼主流的原因是類似的,那就是齊胸襦裙對身材普通的女孩子比較友好。寬大的裙子一拉拉到胸以上,身材不管怎麼樣,全遮住了,視覺效果是一味的飄逸舒展。不但能夠掩蓋身材缺點,而且這種衣服估計穿起來也比較舒服,畢竟對身體的束縛很少啊。
不過呢,我個人恰恰不大喜歡這種型別的款式,所以也只是簡單欣賞就好了。
明式:典雅端莊,最方便聯結到現在的服飾。
看前面答主的回答,大多數人都選擇明式漢服。我想,這裡有個很強力的理由,那就是漢服的斷代恰恰是斷在明代之後。也就是說,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漢服,到明朝為止。如果非要恢復漢服的話,從理論上說,直接恢復成漢服消亡之前的最後形態,也就是明式漢服的形態,是比較合理的。
明式漢服我其實不大熟悉,只是有個總體印象,就是這個朝代的衣服比起以前的年代,氣質上老成了不少。好聽點說,叫成熟、典雅、端莊,不好聽地說呢,就是比較老氣橫秋了。
當然,這只是個人觀點,畢竟審美是一種個人主觀感受。
首先是色彩。印象中明朝的服裝色彩都不那麼鮮豔,至少和唐朝是兩種風格。
然後是款式。明朝也發展或者發揚了不少服裝新樣式,比如襖裙,比如褙子,還有圓領、霞帔、半臂、比甲、馬面裙,後期還出現了立領、紐扣等。但儘管款式眾多,對我個人而言卻沒有像漢代曲裾和唐代高腰襦裙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耀眼的形制。
以襖裙為例子,這是將襦裙中的上衣加長,放在裙子外面的結果。明朝服裝演變趨勢就是上衣加長,裙子露出來的部分縮短。現在很多穿漢服的女孩子也愛穿襖裙,穿得好的話確實有一種獨特的韻味,一種典雅端莊的小家碧玉感覺。
但我個人還是不怎麼喜歡襖裙,原因依然是這種款式比較難以駕馭。不像低腰襦裙那樣透過束腰突出腰身,也不像高腰襦裙那樣提高腰線,襖裙老老實實把衣服分成上下兩截,直接把視線焦點引向沒有線條的腰部,如果身材比較矮胖,這樣的穿著就將身材缺點展露無遺了。
儘管如此,如果一定要在漢式、唐式、明式中選一款作為今天漢服的傳承主體,理性上說,我還是覺得明式比較合適。因為明式服裝款式比較多,而且有不少元素都和現在的服裝元素比較接近,比如圓領、立領、紐扣等,甚至褙子就跟今天的大衣差不多,比甲就是背心,半臂就是短袖,這樣的服裝今天的人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近年來經常有人爭論該不該恢復漢服。我個人觀點是,漢服真的美,而今天的漢族沒有一款真正屬於本民族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帶有典型美感的民族服裝,確實是遺憾,所以我是贊成把漢服恢復成禮服。禮服適用於需要有儀式感的場合,這就跟所謂日常活動不方便不產生矛盾了。禮服也應該是讓大部分人穿起來好看的,旗袍一來跟歷史上真正流傳千年的漢服相去甚遠,二來對身材要求太苛刻,實在難以達到讓大部分人穿起來都好看的效果,所以還是算了。
但即便如此,漢服要恢復成禮服,在現實中也有很多難以逾越的障礙。其中一個障礙,就是漢服的形制問題。畢竟漢服已經斷了幾百年,誰也說不清如果漢服沒斷代,流傳到現在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形制。而禮服呢,照理是應該有一種統一規範的形制的。那光是這個形制問題,估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地就會有數不清的意見了。
(假領、立領、釦子、“馬甲”等明代服裝元素在今天也比較容易被接受)
我個人是覺得來來去去不外乎兩種基礎款式。一是上衣下裳,也就是女孩子穿的襦裙。畢竟這是流傳時間最長的漢服基本款,比較接地氣,日常穿著都不是很麻煩那種。如果要改成禮服,就不會覺得很誇張,最多是細節處做一些適合不同需要的改良即可。還有一種就是深衣,畢竟歷史上的禮服也是以深衣為主的,作為禮服,比起襦裙來,也比較容易找到成文的服飾規範,可以作為現成的參考。
在這個問題沒有結論之前,那就欣賞一下現在街上越來越多的漢服風景好了,還是很賞心悅目的。
-
7 # 不違和
其實無論是哪個朝代,漢服的主流都是交領右衽,其它都是支流,比如齊胸襦裙,甚至據說是明代的立領(我嚴重懷疑是後人編派的)。個人比較偏向漢代的直裾,是最能代表漢服的款式。
回覆列表
答:四千多年曆史中,漢服的風格,款式,色彩等有了明顯的變化,從樸實至華麗,從簡單到繁複。漢式款式風格是浪漫渾樸的效果,壯闊豪放的,是唯美華麗的藝術,腰勞配以玉的配飾作為身份的象徵;以長衣覆地不露足為多,服裝寬大,袖子端立或雙手攤開,漢服顏色較沉重,渾厚。唐式的風格可大致分為初唐的清新明麗,盛唐的自由開放,中唐的絢麗多姿和晚唐的細膩精緻。色彩崇尚紅色,喜用紅,綠兩種色彩來裝扮自己。總之色彩絢麗,大膽奔放。明式風格有著嚴格的規範,逐漸拉長上裝,縮短露裙的長度。衣領也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袍衫常能用紫色,綠色,桃紅等。依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明式漢服,因為我喜歡圓領,裙不要大長,我結婚的那套衣服就是明式的,也是粉色的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