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遺失的樣子

    1隨著孩子的成長,青春期孩子會呈現出特有的心理狀態,出現獨立性增強,不願意聽父母的話,情緒兩極化、心理上“鎖”、心理向成熟過渡、行為易衝動,這些心理很容易產生叛逆、厭學、早戀等青春期問題。我朋友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就特別叛逆,情緒也不穩定,朋友想了很多方法來教育孩子,都沒有效果。後來,有人推薦她讓孩子學習弟子規音像教材,孩子學習之後懂事多了,也能很好的管理自己了。青少年出現的各種變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科學的知識、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不能總是說教

  • 2 # 別人家娃

    1. 青春期心理的變化

    孩子進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開始趨向成熟。這時他們會有很多自己的一些秘密,也越來越不想跟家長透露。家長也往往是這個時候發現孩子和自己沒有以前親密。

    早戀是最常見的現象。不過對於青春期來說,感情的萌芽是最正常的。這個時候不能明令禁止,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家長要及時做正確的引導。

    2. 學習狀態的變化

    隨著年級越高,學習壓力也日益漸增,有些孩子很明顯出現了厭學,考試焦慮的問題。目前常見的有孩子厭學、考試焦慮等問題。很多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轉學或休學的方式來解決,但實際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還有問題加重的表現。這也是青春期的一個轉變,孩子對自己的目標更清晰,對直觀的成績更在意,所以當實際達不到預期,便容易產生很大的壓力。越重要的考試就越焦慮。家長要及時給孩子鼓勵,讓孩子放鬆,只有陪伴才能讓孩子在這個青春過渡時期平穩度過。

    3. 人際問題

    進入青春期,這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和小時候所有事情家長都會幫你搞定不同,這個時候,孩子要開始獨自處理與父母的關係、與同學的關係和與老師的關係。和父母關係好,不代表就能自如的和他人相處,畢竟他人是不會什麼事都遷就你。學校裡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孩子有歸屬感,緩解學習壓力。在同學之中找到真正的夥伴,獲得老師的鼓勵與表揚,這樣的學習環境勢必能分攤孩子內心的壓力。

  • 3 # 昱穎的時間簡史

    一方面從眾和另一方面又特立獨行。推薦閱讀《青少年大腦使用說明書》一書,讀完能對讓家長苦惱的青春期問題豁然開朗。

  • 4 # 花匠人妙妙

    這個問題我也在研究,因為我家就有個馬上青春期的傢伙了。不知從啥時候開始,慢慢不再跟我親暱了,嫌我囉嗦了,自己有主見了,他拿定主意的事就得聽他的了。

    情緒目前還比較穩定,還沒有到中二病的時候。作為媽媽的我只能閉上嘴,有事情多讓爸爸去溝通,做好一切準備迎接青春期的暴風雨。爸爸媽媽們加油!陪孩子安穩渡過青春期這幾年。

  • 5 # 樂知中小學課堂

    家有青春期男娃的我,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

    在不經意的某個時間,我們忽然發現孩子長大了,長高了,以前需要低著頭跟孩子講話,現在需要平視甚至仰著頭了。身高上改變了,心理上也就有了改變。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注意自身形象了:以往媽媽買啥穿啥,現在需要他欽點之後才敢買,不然買了就放那裡不會碰一下。也會關注同學穿了什麼款式的鞋子。每天開始花時間在照鏡子上了,早上出門前剩兩分鐘還要跟頭頂的一簇微微翹起的頭髮做鬥爭。

    家長要怎麼做:給孩子一定選擇權和空間,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不要絞盡腦汁想給孩子買什麼,還能借機培養他的穿衣品味,何樂而不為呢?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變大了: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發完脾氣沒幾分鐘又若無其事了。這時作為媽媽的我只能暗暗翻個白眼,不跟這小子一般計較。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展迅速而心理還沒有跟上,我們家長要改變以往對孩子的態度,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孩子平等相處。只要孩子能夠聽得進父母的話,青春期的孩子就不難教育。

  • 6 # 使用者98633710215

    青少年的情緒和情感已趨向成熟和穩定,但與成人相比,又顯得動盪不穩。

           以下是青春期少年的情緒特點:

     1、熱情、容易激動

           青少年辦事積極、富於熱情,傷感易被激發,行動迅速,表現為奔放、果斷。但由於生    理和自我意識上的急劇變化,有時青年的情緒、情感容易過於激動。

    2、情感的內容越發豐富、深刻

           青少年的幾種基本情緒如憤怒、恐懼、歡樂、悲傷和愛的起因以及表現特點與兒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緒情感已經從不成熟發展到成熟。由於智力和社會需要的不斷增長,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如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永續性明顯提高。

    3、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漸穩定

    這一方面表現在青少年情感持續的時間延長,情感不再像兒童那樣容易轉換,受外部情境的影響減少。另一方面表現在青年的情感型別正從外傾型向內隱型過渡,他們能根據條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現出外部表情與內心體驗的不一致。

  • 7 # 一葉知秋9

    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太有自己的想法了。社會、學校、教師、父母又特別重視學生的教育,各方的重視,導至孩子的壓力也很大,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

    第一,容易煩燥。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拿不學、離家出走來恐嚇父母。

    第二,容易走極端。這幾年跳樓的中學生、高中生也屢見不鮮。

    第三,容易鑽牛角尖,不與人交流。有很大一部分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只會按自己的想法來處置,無論是對還是錯的,總之,不會聽取別人的建議,就是錯,也要一錯到底。

    其實,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她有自己的思想了,我們做家長的也得改變一下,把他們當做朋友一樣,和他們去交流。至於學習,我認為只要他們盡了全力就好。孩子青春期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他的品行這一塊。而不是一味的催促他們的學習,這樣也容易引起各種矛盾。

    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心態Sunny、積極向上的,“青春期”也就不是一個讓父母頭疼的代名詞了。

  • 8 # 家庭教育selena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煩躁和敏感,一點就炸。

    心情不好還會摔門,把自己關屋子裡誰都不理。

    青春期孩子也最煩家長管他,最煩父母嘮叨他。

    其他的話都說的對,有一句沒說對,如圖。

  • 9 # 玄緣雪蓮

    青春期,屬於叛逆時期,我現在接觸的孩子中多是這樣的,如果引導不正確他們會成為世界中最極端,反社會人格強大的群體,外加現在國內的教育太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時候孩子會感覺自己的心情任何人不能理解,父母老師多是注意學習效率而已,也就導致了現在的孩子跳樓自殺校園欺凌,我在俄國還有日本雖然也有這樣的事情,當時留學的時候國外的教育就是你要不就變強,不僅僅是身體的鍛鍊還有心理承受能力,這個世界根本不顧及你的感受你只能變強,但是要明白這個世界有法律存在,由於華人在國外死亡的事件和孩子因父母離異和達不到自己目的殺死全家的案子,真的希望國家的未成年犯罪法提前年齡,因為少年犯罪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達必須要注意的地步了,在俄國留學的時候老師會先告訴你怎麼防身和反擊,心理上國外老師反而不注重成績除了最後的考試直接來決勝負,和學分掛鉤,他們更注意讓學生不要有壓力,但是學習不過關你也無法畢業就是了。而且國內的孩子尤其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有很多已經是天生犯罪人了,而14到17歲左右是引導他們的關鍵,也因此叛逆期我感覺應該也是引導最好的時期,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0 # 朗達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的變化讓他們的情緒多變,容易因為一些事產生負面情緒。

    多年的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得“蠻不容易”。從小學階段相對輕鬆的學習生活過渡到緊張的中學生活,壓力徒增。思維能力的增強讓他們想把世界萬事思考個明白,困惑、不解隨即產生。

    青春期是“兒童已達,成人未滿”的過渡期,除了身體在急劇變化,自主性也逐漸增強,既不能像小孩那般依賴幼稚,又不具備大人的獨立成熟。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心理上容易受挫折,負向情緒就比較多:急躁、緊張、易怒、不安、焦慮、沮喪、孤單、厭煩,司空見慣。

    青少年光要適應身體的變化,就已經夠他緊張的,再加上學業的重擔、人際的負荷、親子關係的拉扯,就容易導致他急躁、易怒。

    之所以比較不安,是因為他開始很在意自己的表現,在意外人怎麼看自己,尤其異性。所以,有時候爸媽一句無心話語,他就覺得“你嫌我不好”;別人一個無意眼光,他就認定“他討厭我”。

    另外,無論是身體、兩性或課業等,青少年都容易感到焦慮、沮喪;他掛慮“髮型不夠潮”、“痘痘冒出來了”,也擔心“能不能吸引異性的注意”,還要煩惱“自己成績夠不夠好”、“考不考得上理想的學校”。

    孤單跟厭煩主要來自人際關係的變化。青少年渴望擁有超人氣。同學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他心情跌到谷底;同時他們又覺得自己獨一無二,小小的誤解也會變成“沒有人瞭解我,我好孤單”。

    這時期的青少年追求獨立,跟父母相處容易覺得“很煩很膩”,看弟弟妹妹尤其不順眼,認為他們幼稚、無聊。因為他有一種道德上的偽善,“高標準看別人,低標準看自己”,使得他對人容易感到不耐煩,也因此在人際關係上常需要調整適應。

    在這種時候,作為父母要善於體諒他們的情緒狀態,體諒他們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善於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建議孩子情緒不好時出去走走,分散一下精力也會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美國軍隊誤炸了俄羅斯駐敘利亞的軍事基地,俄羅斯會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