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就像個小丑
-
2 # 老王日常
說真的,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劇都被一群仙俠劇,或者類似《都挺好》這樣的生活劇霸屏,都有點審美疲勞了,感覺看誰都一樣,突然有一點懷念追《奮鬥》的日子,覺得現在的青春劇怎麼突然變少了。所以這部有青春劇之父之稱的趙寶剛導演的《青春鬥》一出來我還一度興奮,而且是我喜歡的快節奏,雖然裡面的男演員形象不如人意,但好不容易出一部,也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看著看著突然覺得哪不對勁!裡面的人設都太作太任性,難道奮鬥就一定要北漂麼?你讓我們這些在三四線城市的人情何以堪!果斷的,又看不下去了。從我的角度分析,這部劇沒有達到類似《都挺好》這種熱議程度應該有以下幾點:
1.顏值沒有美出新高度!這幾位演員其實都是顏值線上的,除了于慧,其他人造型上都中學生樣子,特別是鄭爽的,簡直跌出新高度!無法引起現在對穿搭形象都很有一套的90後共鳴。想當年《奮鬥》一出,米萊的造型簡直是我們這群80後的範本啊,即使不是主演的其他人都沒有很大的詬病。你可以說我膚淺,但是你沒留意到麼,現而今小鮮肉小花火爆,哪個不是穿搭高手,他們可都是被90後捧起來的呀!
2.假如在上10年奮鬥意味著脫離原生地,奔往大城市,那麼這10年有很多的人也在自己出生的城市奮鬥著。裡面的北漂吃住也太好啦吧,雖然90後的家庭相對80後已經好太多,但是畢業後住那麼好的房子,男的嘛都是一畢業有車開,是不是太假了,不夠錢向父母要,還要得理所當然。而據我認識的90後其實也是很努力的一群,假如能真實演出其中有人一開始住地下室,努力不啃老這個角度設定劇情,我看才會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
3.情感線的設定上是不是太隨意啦?雖然現在網上對90後詬病很多,但我們80後也是這樣子過來的,好像隨隨便便,富二代就喜歡你了,或者,像丁蘭,因為你條件好,我跟你在一起了!我相信真實的90後不是這個樣子,另外富二代有那麼傻麼!想當年,米萊的作我們是那麼的喜歡和感動,可是向真的作,我怎麼看得這彆扭呢,她也有信念感,也許跟演技有關係,沒有引起大家共鳴
陋評,不喜勿噴
-
3 # 大橙看電影
看到這個題目我是真的要吐槽下了!我直接說下青春鬥一個五姐妹的北京就業生活之旅!這部劇太雷了!而且爽的人物定向真的是不忍直視,看了17集了,這五姐妹這男朋友換的是一個接一個.工作上也沒有讓我看到積極向上的那種感覺~對我來說這部劇給我的感覺是負面的,不是積極樂觀的。我覺得能在北京上班生活也好,是積極向上的青春。但是這部劇的青春表現出來的有點不太樂觀。我看了之後會有很壓抑的感覺。趙寶剛懂不懂年輕人不敢說,至少我沒懂!
但是又不得不說青春本就是很累的,可能以往的電視劇都是積極向上的,突然有了這麼一個現實的電視劇反而是舉得有些奇奇怪怪的~不過既然是電視劇還是希望看了之後能對生活多一些激情比較好~
-
4 # 娛樂影視爺之怪咖
趙寶剛是一個導演,我想說的是他什麼時候懂過年輕人,今天的年輕人有那個人敢站出來說自己懂年輕人,恐怕就他的父母也未必懂自己的兒女,趙寶剛怎麼可能懂呀,他懂的是市場,他知道現在的影視劇都是給年輕人看的,只有年輕人才最有發言權,所以他所拍的電視劇都是生活奮鬥類的題材,為的就是讓年輕人能夠認同,從而也可讓自己的票房增長,2007年的奮鬥讓生活在城市男男女女每天都在追劇的路上,因為年輕人在他的劇中好像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歸屬感,所以這部劇讓趙導知名度大大提高,先後又拍了幾部,這次的青春鬥追了幾集感覺大不如前了,而且這五個年輕女孩的創業有點牽強,顯的及不真實,都不能代表大眾百生的生活,所以趙導還是多多瞭解當下的年輕人
-
5 # 影視口碑榜
鄭爽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青春鬥》收官了,一部以鬧劇開始的青春劇,最終又以一場鬧劇迎來了它的大結局,這也算是善始善終吧!
先說說《青春鬥》的結局吧,劇中的五個姑娘,因為各自的選擇不同,她們也收穫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鄭爽飾演的向真,很隨性的一個姑娘,感覺從第1集到第38集,其她四位姑娘無論是從著裝、氣質還是性格,別人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只有向真,依然是原來隨性的樣子。向真的結局其實挺慘的,男朋友關山劈腿喬安安,向真選擇和關山分手,因為關山、喬安安和公司都有很深的關聯,為了不鬧心,向真半強迫關山買了自己的公司,除去投資人的利益,奮鬥兩年的向真創業算徹底失敗,從和關山分手到賣掉公司,向真遊戲人生的樣子,真的是挺無厘頭。
《青春鬥》這部劇從開播就備受關注,趙寶剛執導,鄭爽領銜主演,粉絲們都希望風馬不相及的兩個人可以撞擊出別樣的火花,結果,《青春鬥》還是讓粉絲大失所望,估計劇集還沒過半,很多人已經猜到,這部劇算是折了。
趙寶剛的噱頭,鄭爽的流量,也沒辦法彌補《青春鬥》的硬傷,的確是這樣。
亂套、鬧騰、隨意,這是看《青春鬥》這部青春劇最深刻的感受。不變的五位姑娘,流水的男人,劇中的主人公,尤其是向真,無論是對待愛情,還是對待生活,都給人很強烈的隨意感。
或許想標新立異,或許想刻意討巧,但觀眾對於這樣一部立意很不明確的青春劇,卻根本不買賬,豆瓣評分僅為4.4分,結局的收視率也是差強人意,這就是趙寶剛這部《青春鬥》交出的答卷。
其實這兩年,青春劇也不乏精品,純純甜愛的校園劇,像《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忽而今夏》;有個性、有張力的職場青春劇,比如《歡樂頌》;而這些青春劇之所以更受觀眾青睞,她們要麼是滿足了觀眾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要麼是能真正走觸及心靈的深度路線,或者是有類似於"暗戀"、"前任"這樣永恆不變的觸點,總之,能走進觀眾內心的,才是真正的好劇。
《青春鬥》最終以不太好看的姿勢迎來了它的結局,只能說,無論是趙寶剛還是鄭爽,他們這次真的沒能和觀眾走到一個頻道,觀眾不買賬,也算情有可原吧!
-
6 # 四月辣椒
本質的問題不是趙寶剛懂不懂年輕人,而是《青春鬥》這部電視劇究竟有沒有反應如今的社會現象?有沒有拍出大家喜聞樂見的東西。
《青春鬥》這部劇,真的滿缺少邏輯的,劇中的女主們似乎就是突然愛了,突然吵架了,感情線也是十分的混亂,除了香蔥CP的感情線比較合理之外,其他的線都缺少情感鋪墊,還真是應了那句廉頗老矣。
01.生活的確不是一帆風順我承認,劇中的五個人物,甚至是變態的前任男友也是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的。
向真這種毒舌卻又人緣好的人在生活中也不是沒有,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能夠靠自己犀利毒舌展現自己獨特魅力的人物,比如曲筱綃這個角色不也經歷了被質疑到接受的過程嗎,金星之前也不就是靠自己的吐槽與毒舌收穫了很大一批粉絲,甚至還有《吐槽大會》這樣受年輕人追捧的一種交流方式。
甚至向真住在錢貝貝家中一直白吃白喝的這種閨蜜情,也曾經發生在謝娜與李小冉之間,這兩人曾經在《快樂大本營》談過這件事,謝娜當初因為北漂沒有錢,住在地下室,因為經常接不到戲沒有錢就被房東趕出去了,實在無奈之下就去了李小冉家裡蹭吃蹭喝,後來連面試的衣服都是李小冉借給她的。
可為什麼明明有原型,但《青春鬥》卻沒有辦法成為如《都挺好》一樣引起觀眾共鳴的“現象級電視劇”呢?
這是因為《青春鬥》太脫離觀眾了,雖然取材於生活,但是卻脫離生活,雜糅了太多的社會現象,反而成了四不像,給人的感覺就是打著事業劇的幌子言情劇。隨便抽出三集的劇情簡介,哪一集是離開了男人的?
趙寶剛想打造“現象級電視劇”不是不可能,錯就錯在過於渙散,近年來比較成功的“現象級電視劇”有兩個典型,一個是《都挺好》描述的蘇家,一個是《歡樂頌》中的樊家,這兩個,一個是由面到點,一個是由點到面。
▲ 由面到點的典型——《都挺好》
這部劇圍繞的是傳統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重點描述的是蘇明玉所遭遇的一切,伴隨著啃老族和傳統優秀長子的矛盾。
劇中矛盾的最高點應該就是蘇明成打蘇明玉這個地方,看似不合邏輯,但是你卻能夠從蘇明成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做出這個行為之前的經歷找到邏輯推論點。《都挺好》之所以能夠戳中觀眾的心臟,在於一次又一次的矛盾之上,能夠給觀眾以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表達“重男輕女”觀念的危害性。
▲ 由面及點的典型——《歡樂頌》
矛盾人物“樊勝美”,這個人物和蘇明玉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當然這裡就不再贅述樊家奇葩的媽和哥哥了,而是說一說第三十六集討債人上樊家時的場景,有幾個邏輯點特別值得探討。
1.在討債人上門之前,曲筱綃特意囑託樊勝美要把父母房子的房產證握在手裡,以免她母親賣了房子補貼她哥哥。
2.樊勝美取出房產證,交到了安迪手裡,拜託安迪保管。
3.王柏川擔心樊勝美沒錢就想要把自己的信用卡給她用,而困窘的樊勝美卻沒有接受。
4.討債人上門之後,曲筱綃表示樊父已經被嚇得中風,而安迪則是冷靜指出討債人報銷單造假的事實。
5.討債人走後,曲筱綃拿出了自己剛剛準備用的防狼噴霧,安迪也拿出了口袋裡的尖刀,而一直默不吭聲的小關也從背後掉出了一把菜刀,
6.曲筱綃提出要找地頭蛇解決這個問題,而安迪就負責聯絡了包奕凡。
這裡的劇情之所以被我拿出來分析,就是要展示這五個女孩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是因為性格的迥異,曲筱綃因為江湖經驗豐富,所以才能夠想到讓樊勝美提防母親與找地頭蛇解決。安迪找包奕凡也是因為自己職業的原因才能夠認識這個“地頭蛇”,甚至連關關的刀掉下來這個動作也是揭示她雖然平時文靜,但是面對朋友的困境,還是會很堅強的。
我們看的的確是電視劇,但是同時我們希望看見的也是活靈活現的人物,不要求是從生活走進去的,但是也必須要符合常規邏輯。
02.年輕人的心思,你別亂猜《青春鬥》的背景是貼近如今的大學生的。的確,不少的大學生都會在面對“考研、創業、工作”中迷茫。向真也是在聽到了羅教授詢問自己“保研”意向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問題,迷茫這在大學的確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但是,私闖民宅、懟上司、懟警察這樣並不是常態,同時面對金錢的誘惑與男人的幫助,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堅持自己的內心的。當今社會上,“拜金主義”的確盛行,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更多的卻是抱著“我努力學習拼命考試賣力工作,只為了遇見未來的那個人,無論他是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能坦然的擁抱他。”想法的拼命三娘。
所有《青春鬥》女主形象給我的感覺,卻像是塑造“高等教育失敗者”。
向真,毒舌做作,缺少人格魅力,咋咋呼呼,拉室友下水還撮合室友與變態男,對感情不負責任。
晉小妮,對感情不負責任,追求情感多元化發展,愛佔小便宜,戀愛痴呆腦。
于慧,有野心但是跟自身能力不匹配,沒有自知之明,心比天高。
丁蘭,表面清高內心世俗,被原生家庭禁錮,卻不做出改變,自命不凡卻又甘於平凡。
錢貝貝,典型看臉戀愛,有眼無珠,拎不清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非“富二代”,只能算有錢人的女兒。
本來人設討厭並非是劇本原罪,就像最初的曲筱綃不也讓觀眾恨得牙癢癢,邱瑩瑩的戀愛腦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可她們最後卻得到了“洗白”,她們的人設最初也是十分的討人厭,但也有可愛的,即使曲筱綃毒舌惹人厭,但她也會打抱不平,也沒有表面那麼風光。
如果劇中人物擁有完完整整的人物弧光,不僅不會讓人討厭,反倒更能讓觀眾感受到從“討厭”到“討喜”的心理變化,使角色變得多面化。
03.廉頗老矣年過六旬的趙寶剛,是曾以“青春三部曲”躋身中國熒屏現象級人物的導演。
對比之前的青春題材劇,趙寶剛導演的確規避了常見的傷痕青春題材,諸如墮胎、出國、群毆這種帶有韓劇的風格,甚至連近些年的“甜寵”風格也沒有體現,但是這種不販賣都市焦慮,追求職場成長的嘗試,儼然並沒有成功,說實話,這裡的職場線還不如《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趙寶剛導演在劇中也借用了劇中的臺詞來表達自己對年輕人的態度,
“年輕人受到的是快樂教育,而不是苦難教育。你們把快樂當做了生活的標準,有人覺得你們是自私,但我覺得是自我,因為你們沒有主觀惡意,只是覺得年輕時應該保持激情和永不言敗的鬥志。你們已經做好了鬥爭的準備,要不然怎麼叫青春呢?”這句話是延續了他殘酷的浪漫生活化風格,但可惜廉頗老矣,尚不能飯否!
所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青春鬥,也得在天地人之中。
堆砌起現實的高樓,忘卻真善美的初衷,不是他不想懂,而是忘了初衷。
-
7 # 生活就像個小丑
關心完80後的青春,蟄伏已久的趙寶剛又開始關注90後的青春。從《奮鬥》開始,到《我的青春我做主》《北京青年》,每一部趙寶剛青春劇都能引發熱議。觀眾要麼特別喜歡,要麼直言批評,喜歡和批評的理由都是——其作品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喜歡的認為貼近大眾,直擊內心痛點;不喜歡的認為脫離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劇中的故事。新上線的《青春鬥》中,鄭爽飾演的向真,就成了箭垛式的人物。
下樓撞倒別人的熱水瓶,一句“回來賠你”就了事。敢情為了一個熱水瓶,就得傻傻地在樓梯間等你?和閨蜜合夥開了一家公司,找一堆學弟學妹寫書稿。最後沒能成功出版,被要債圍堵,反而耍起無賴“我男朋友不好惹,你們看著辦”。嗯,果然欠錢有理了。
這哪裡是啥“青春痘”啊,完全就是讓人心煩的“大閉口”。群毆、互罵、車禍、一起上,愛情、友情、親情一鍋燉。趙導的套路,永遠是一個老年人用一票大齡演員去演一群年輕人的故事。
首先,你得來幾個要好的閨蜜,相親相愛偶爾撕逼;接下來,她們會為了學業、工作、理想以及最重要的“男人”,分崩離析姐妹情斷;最後,當洗盡鉛華,稜角磨平後,幾個姐妹看清了愛情和生活的真諦,重歸於好,笑看風雲。
這就是屬於趙寶剛青春劇的理想主義。不論主角多落魄,總有一個富二代朋友為他的“理想”買單;不論愛情分合有多狗血,總有一份屬於他的愛情靜靜等待;不論親情的衝突有多激烈,總有一個和解最終實現。
只不過,《青春鬥》對90後的理解,似乎遠不如《奮鬥》對80後的理解深了。六十耳順的趙寶剛,尚能握住青春的脈搏否?
向真很“失真”
截至目前,《青春鬥》的觀眾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派認為這才是青春的活法,是我要的生活;質疑者則認為鄭爽飾演的向真很“失真”,在現實裡能不能活到20歲都是個大問題。
劇中,向真、錢貝貝、晉小妮、丁蘭、于慧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孩相識於大學,志趣相投,結為閨蜜。畢業後,她們留在北京,立志奮鬥。然而,年少激進的她們時常碰壁,幾個女孩的友情也經歷了無數的糾葛和考驗。
趙寶剛慣用的典型人設,在《青春鬥》裡可以對號入座:向真機靈活潑,以愛管閒事和情商低著稱。室友談戀愛要向她報備,不然就是偷雞摸狗。男友要對她事必躬親,不然就以分手威脅。為了找到男友下落,她甚至在派出所裡對片警大吼大叫。
丁蘭是個學霸,偶然考了第二就想自殺,和考第一的男生來了一場高智商戀愛;于慧是個勵志書作者,在本科畢業前已出版7本書,卻因為創業失敗,不得不重頭開始;晉小妮是個作女,愛好是監視男朋友的一舉一動,慣用技能是用維生素片冒充安眠藥,上演苦情大戲;錢貝貝是高冷女神,一邊暗戀校草,一邊拒絕他人的告白。
典型的人設,必然需要狗血的劇情配合食用。僅在前6集,硬糖君就經歷了:向真男朋友趙聰把衣服扣老師頭上逃走、向真推不會游泳的錢貝貝下水、男浴室裸體群架、趙聰誤會於慧朋友佔便宜私闖民宅、丁蘭男朋友高原上街買避孕套被車撞骨折、錢貝貝被男朋友程宇變態囚禁眾閨蜜營救、趙聰離奇失蹤向真翻牆進入別墅被拘留等大戲。
這些劇情任選一個,都可以改編成都市夜新聞放送:金蘭姐妹,為何推閨蜜下水?摯愛男友,怎將妙齡少女囚禁?畢業在即,男大學生何故放棄答辯?儘管存在拼貼雜燴的嫌疑,但不得不佩服他們都具有熱搜潛力。
但愛情作為趙式青春劇的拿手好戲,似乎在《青春鬥》裡開始黔驢技窮了。
向真和趙聰的愛情,沒有交代緣起,屬於典型的“女作男願”。無論向真做了什麼事,都由趙聰頂著。創業借6萬塊如是,醉酒沒回寢室如是,欠債被圍堵亦如是。我們當然可以理解成男孩子有擔當,但何嘗又不是向真“索取型”人格的體現。戀愛真這麼談,怕不是要母胎單身?
丁蘭和高原的學霸之戀,也有強點鴛鴦譜的意思。大概趙導意圖展示,90後“勢均力敵”的愛情。可當丁蘭得知高原成績是第一的時候,去質問對方,才注意到對方,似乎特別懸浮。你們班一直有一個考第二的,長得還不錯的男生,你居然到了大四才發現?
青春小時代
趙式青春劇主人公,常常會在內外交困的衝突與壓力中感到困惑,但最終結局則力求把問題象徵性地解決,或是巧妙地迴避掉,讓殘酷的現實環境成為理想實現的“青春烏托邦”。
普遍的呈現方式是:貌似反映了現實問題,又遠遠不如現實那麼沉重。比如《青春鬥》裡,向真借款6萬創業失敗,還沒找到工作的她,絲毫不擔心未來;《奮鬥》裡,一個拿不到學位證的同學,情急之下尋了死路,很沉重的一筆。但旋即就被追悼會上,陸濤痛苦裡夾雜調侃的悼詞給沖淡了。
趙寶剛鏡頭下的年輕人,多數是北京土著,操著一口京片子貧個沒完。雖然畢業後生活充滿不確定,但每人都有一個雖不大富大貴,但還溫聲美滿的家庭做後盾。
《青春鬥》裡,在於慧好友的幫助下,向真借到創業的6萬塊。在家庭條件同樣優越的男友趙聰知情後,吃醋又借給向真6萬,並在公司倒閉後,撕掉借條;《奮鬥》裡,在陸濤和米萊的幫助下,朋友們才能在辛苦謀生之餘,還充滿小資情調地生活,在“烏托邦”裡各自心碎,又各自逍遙。
趙寶剛不擅長描寫大學生活,因此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總是匆匆畢業,走入社會。(《奮鬥》一集畢業,《青春鬥》五集畢業)他更擅長營造一個過渡性的成長空間,這個空間沒有社會化的權力分佈,只有閨蜜友誼和哥們兒義氣。它是工作疲乏的休憩之地,是撫平傷痕繼續奮鬥的心靈港灣。
所以,趙氏青春劇就是在營建一個青春烏托邦,這裡自然映射了一些現實問題。但他的青春劇更多是不諳世事的理想主義,是改造了現實後編織的成人童話。既是青年“映象階段”的延續,獲得自我認同的途徑,也是在青年這個過渡期,從少年到成年,得以同社會溝通,實現社會化的載體。
趙寶剛習慣將花朵,移植到溫室中,再慢慢培養觀察。即便是有風吹雨打,那也是可控範圍內的實驗。誠如雅斯貝爾斯所說的,現在的人們“除了追求一些有實際效用的具體目標外,不想去發掘自己的能力;他沒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須立即使他滿意,即便是精神生活也必須服務於他短暫的快樂”。
奮鬥的無奈
在趙寶剛推出《奮鬥》之前,內地青春劇對“講述一代人的成長故事 ”這樣宏大而深刻的命題一貫採取迴避態度。
首先,群像式的人物關係,對編導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要建立起完備的社會關係網就要求生活經驗足夠豐富;其次,對時代性挖掘“度”的把握問題,過度強調深刻性會導致主題沉重,過度強調展示性則又流於形式,淪為庸常。
可以說,趙寶剛青春三部曲的成功(《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源於在敘事母題上觀照主流意識形態,迎合大眾審美趨向,融匯當下精英話語,同時協調了真實與藝術的關係。
而《青春鬥》的敗筆,也在於趙寶剛對90後的把握失準。儘管90後遠非垮掉的一代,但其口號式的奮鬥形態,仍然是對80後《奮鬥》的照搬複製。《青春鬥》的主角們說“只要我們一直奮鬥,說不定哪天理想就實現了”,這話放在《奮鬥》裡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
真正的偏差在於,趙寶剛沒能理解90後的“佛喪雙修”。2007年,他將上世紀50年代的“奮鬥”口號,安置在80後身上,灌注了主流意識形態,取得了《奮鬥》意想不到的成功;但這一套,繼續用在90後身上,已經顯得“不合身”。
為賦新詞強說愁,是一種矯揉。為談勵志硬奮鬥,也是一種造作。向真糊里糊塗的去創業,並非出於對事業的追求,只是不想依附男友;于慧寫了很多勵志圖書,卻看不到她對寫作的熱愛;而至於丁蘭和高原出國深造,更多也只能被解讀為“不得已而為之”。
早在2012年的《北京青年》裡,趙寶剛尤為拿手的愛情,就有點魔法失靈。為了突出愛情的忠貞,反覆強調“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該劇結尾,白雪皚皚的玉龍雪山上,四對新人,潔白的婚紗,鮮紅的玫瑰,璀璨的鑽石,向觀眾詮釋了“雞湯愛情”的可怕。
而現在的《青春鬥》則近乎妖魔化了90後的愛情:學霸談戀愛只看成績,女神談戀愛只看顏值。都9102年了,趙寶剛還把男生弄得像急色鬼一樣。買個避孕套高興得像中彩票,不看路況一路狂飆。
就連《奮鬥》裡的招牌京味兒幽默,也被含糊不清的鄭爽給消解了。相信我,不看字幕你根本聽不清她在說什麼。趙寶剛這次還誇海口“(鄭爽演技)可以用炸裂來形容,不服跟我辯”。演技炸裂沒有不清楚,反正臺詞是被爽姐給炸碎了。
趙寶剛曾說:“如果(作品)還只是真實地反映生活的本質,僅僅表現生活質感的東西,可能社會就不前進了,人的意識就會落後。我覺得應該是位於前面一點,有一點創造,而不能完全照搬生活原生態的那種東西”。
當我們指出趙寶剛的劇不“真實”時,或許早就忽略了他遠離真實的初心。如果12年前的《奮鬥》,80後還能聽到趙寶剛語重心長的呼喊。那麼,12年後的《青春鬥》,90後真的只看見他邁著沉重步伐呼哧帶喘了。
-
8 # 老王日常
說真的,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劇都被一群仙俠劇,或者類似《都挺好》這樣的生活劇霸屏,都有點審美疲勞了,感覺看誰都一樣,突然有一點懷念追《奮鬥》的日子,覺得現在的青春劇怎麼突然變少了。所以這部有青春劇之父之稱的趙寶剛導演的《青春鬥》一出來我還一度興奮,而且是我喜歡的快節奏,雖然裡面的男演員形象不如人意,但好不容易出一部,也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看著看著突然覺得哪不對勁!裡面的人設都太作太任性,難道奮鬥就一定要北漂麼?你讓我們這些在三四線城市的人情何以堪!果斷的,又看不下去了。從我的角度分析,這部劇沒有達到類似《都挺好》這種熱議程度應該有以下幾點:
1.顏值沒有美出新高度!這幾位演員其實都是顏值線上的,除了于慧,其他人造型上都中學生樣子,特別是鄭爽的,簡直跌出新高度!無法引起現在對穿搭形象都很有一套的90後共鳴。想當年《奮鬥》一出,米萊的造型簡直是我們這群80後的範本啊,即使不是主演的其他人都沒有很大的詬病。你可以說我膚淺,但是你沒留意到麼,現而今小鮮肉小花火爆,哪個不是穿搭高手,他們可都是被90後捧起來的呀!
2.假如在上10年奮鬥意味著脫離原生地,奔往大城市,那麼這10年有很多的人也在自己出生的城市奮鬥著。裡面的北漂吃住也太好啦吧,雖然90後的家庭相對80後已經好太多,但是畢業後住那麼好的房子,男的嘛都是一畢業有車開,是不是太假了,不夠錢向父母要,還要得理所當然。而據我認識的90後其實也是很努力的一群,假如能真實演出其中有人一開始住地下室,努力不啃老這個角度設定劇情,我看才會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
3.情感線的設定上是不是太隨意啦?雖然現在網上對90後詬病很多,但我們80後也是這樣子過來的,好像隨隨便便,富二代就喜歡你了,或者,像丁蘭,因為你條件好,我跟你在一起了!我相信真實的90後不是這個樣子,另外富二代有那麼傻麼!想當年,米萊的作我們是那麼的喜歡和感動,可是向真的作,我怎麼看得這彆扭呢,她也有信念感,也許跟演技有關係,沒有引起大家共鳴
陋評,不喜勿噴
-
9 # 大橙看電影
看到這個題目我是真的要吐槽下了!我直接說下青春鬥一個五姐妹的北京就業生活之旅!這部劇太雷了!而且爽的人物定向真的是不忍直視,看了17集了,這五姐妹這男朋友換的是一個接一個.工作上也沒有讓我看到積極向上的那種感覺~對我來說這部劇給我的感覺是負面的,不是積極樂觀的。我覺得能在北京上班生活也好,是積極向上的青春。但是這部劇的青春表現出來的有點不太樂觀。我看了之後會有很壓抑的感覺。趙寶剛懂不懂年輕人不敢說,至少我沒懂!
但是又不得不說青春本就是很累的,可能以往的電視劇都是積極向上的,突然有了這麼一個現實的電視劇反而是舉得有些奇奇怪怪的~不過既然是電視劇還是希望看了之後能對生活多一些激情比較好~
-
10 # 娛樂影視爺之怪咖
趙寶剛是一個導演,我想說的是他什麼時候懂過年輕人,今天的年輕人有那個人敢站出來說自己懂年輕人,恐怕就他的父母也未必懂自己的兒女,趙寶剛怎麼可能懂呀,他懂的是市場,他知道現在的影視劇都是給年輕人看的,只有年輕人才最有發言權,所以他所拍的電視劇都是生活奮鬥類的題材,為的就是讓年輕人能夠認同,從而也可讓自己的票房增長,2007年的奮鬥讓生活在城市男男女女每天都在追劇的路上,因為年輕人在他的劇中好像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歸屬感,所以這部劇讓趙導知名度大大提高,先後又拍了幾部,這次的青春鬥追了幾集感覺大不如前了,而且這五個年輕女孩的創業有點牽強,顯的及不真實,都不能代表大眾百生的生活,所以趙導還是多多瞭解當下的年輕人
-
11 # 影視口碑榜
鄭爽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青春鬥》收官了,一部以鬧劇開始的青春劇,最終又以一場鬧劇迎來了它的大結局,這也算是善始善終吧!
先說說《青春鬥》的結局吧,劇中的五個姑娘,因為各自的選擇不同,她們也收穫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鄭爽飾演的向真,很隨性的一個姑娘,感覺從第1集到第38集,其她四位姑娘無論是從著裝、氣質還是性格,別人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只有向真,依然是原來隨性的樣子。向真的結局其實挺慘的,男朋友關山劈腿喬安安,向真選擇和關山分手,因為關山、喬安安和公司都有很深的關聯,為了不鬧心,向真半強迫關山買了自己的公司,除去投資人的利益,奮鬥兩年的向真創業算徹底失敗,從和關山分手到賣掉公司,向真遊戲人生的樣子,真的是挺無厘頭。
《青春鬥》這部劇從開播就備受關注,趙寶剛執導,鄭爽領銜主演,粉絲們都希望風馬不相及的兩個人可以撞擊出別樣的火花,結果,《青春鬥》還是讓粉絲大失所望,估計劇集還沒過半,很多人已經猜到,這部劇算是折了。
趙寶剛的噱頭,鄭爽的流量,也沒辦法彌補《青春鬥》的硬傷,的確是這樣。
亂套、鬧騰、隨意,這是看《青春鬥》這部青春劇最深刻的感受。不變的五位姑娘,流水的男人,劇中的主人公,尤其是向真,無論是對待愛情,還是對待生活,都給人很強烈的隨意感。
或許想標新立異,或許想刻意討巧,但觀眾對於這樣一部立意很不明確的青春劇,卻根本不買賬,豆瓣評分僅為4.4分,結局的收視率也是差強人意,這就是趙寶剛這部《青春鬥》交出的答卷。
其實這兩年,青春劇也不乏精品,純純甜愛的校園劇,像《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忽而今夏》;有個性、有張力的職場青春劇,比如《歡樂頌》;而這些青春劇之所以更受觀眾青睞,她們要麼是滿足了觀眾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要麼是能真正走觸及心靈的深度路線,或者是有類似於"暗戀"、"前任"這樣永恆不變的觸點,總之,能走進觀眾內心的,才是真正的好劇。
《青春鬥》最終以不太好看的姿勢迎來了它的結局,只能說,無論是趙寶剛還是鄭爽,他們這次真的沒能和觀眾走到一個頻道,觀眾不買賬,也算情有可原吧!
-
12 # 四月辣椒
本質的問題不是趙寶剛懂不懂年輕人,而是《青春鬥》這部電視劇究竟有沒有反應如今的社會現象?有沒有拍出大家喜聞樂見的東西。
《青春鬥》這部劇,真的滿缺少邏輯的,劇中的女主們似乎就是突然愛了,突然吵架了,感情線也是十分的混亂,除了香蔥CP的感情線比較合理之外,其他的線都缺少情感鋪墊,還真是應了那句廉頗老矣。
01.生活的確不是一帆風順我承認,劇中的五個人物,甚至是變態的前任男友也是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的。
向真這種毒舌卻又人緣好的人在生活中也不是沒有,生活中的確存在一些能夠靠自己犀利毒舌展現自己獨特魅力的人物,比如曲筱綃這個角色不也經歷了被質疑到接受的過程嗎,金星之前也不就是靠自己的吐槽與毒舌收穫了很大一批粉絲,甚至還有《吐槽大會》這樣受年輕人追捧的一種交流方式。
甚至向真住在錢貝貝家中一直白吃白喝的這種閨蜜情,也曾經發生在謝娜與李小冉之間,這兩人曾經在《快樂大本營》談過這件事,謝娜當初因為北漂沒有錢,住在地下室,因為經常接不到戲沒有錢就被房東趕出去了,實在無奈之下就去了李小冉家裡蹭吃蹭喝,後來連面試的衣服都是李小冉借給她的。
可為什麼明明有原型,但《青春鬥》卻沒有辦法成為如《都挺好》一樣引起觀眾共鳴的“現象級電視劇”呢?
這是因為《青春鬥》太脫離觀眾了,雖然取材於生活,但是卻脫離生活,雜糅了太多的社會現象,反而成了四不像,給人的感覺就是打著事業劇的幌子言情劇。隨便抽出三集的劇情簡介,哪一集是離開了男人的?
趙寶剛想打造“現象級電視劇”不是不可能,錯就錯在過於渙散,近年來比較成功的“現象級電視劇”有兩個典型,一個是《都挺好》描述的蘇家,一個是《歡樂頌》中的樊家,這兩個,一個是由面到點,一個是由點到面。
▲ 由面到點的典型——《都挺好》
這部劇圍繞的是傳統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重點描述的是蘇明玉所遭遇的一切,伴隨著啃老族和傳統優秀長子的矛盾。
劇中矛盾的最高點應該就是蘇明成打蘇明玉這個地方,看似不合邏輯,但是你卻能夠從蘇明成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做出這個行為之前的經歷找到邏輯推論點。《都挺好》之所以能夠戳中觀眾的心臟,在於一次又一次的矛盾之上,能夠給觀眾以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表達“重男輕女”觀念的危害性。
▲ 由面及點的典型——《歡樂頌》
矛盾人物“樊勝美”,這個人物和蘇明玉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都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當然這裡就不再贅述樊家奇葩的媽和哥哥了,而是說一說第三十六集討債人上樊家時的場景,有幾個邏輯點特別值得探討。
1.在討債人上門之前,曲筱綃特意囑託樊勝美要把父母房子的房產證握在手裡,以免她母親賣了房子補貼她哥哥。
2.樊勝美取出房產證,交到了安迪手裡,拜託安迪保管。
3.王柏川擔心樊勝美沒錢就想要把自己的信用卡給她用,而困窘的樊勝美卻沒有接受。
4.討債人上門之後,曲筱綃表示樊父已經被嚇得中風,而安迪則是冷靜指出討債人報銷單造假的事實。
5.討債人走後,曲筱綃拿出了自己剛剛準備用的防狼噴霧,安迪也拿出了口袋裡的尖刀,而一直默不吭聲的小關也從背後掉出了一把菜刀,
6.曲筱綃提出要找地頭蛇解決這個問題,而安迪就負責聯絡了包奕凡。
這裡的劇情之所以被我拿出來分析,就是要展示這五個女孩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是因為性格的迥異,曲筱綃因為江湖經驗豐富,所以才能夠想到讓樊勝美提防母親與找地頭蛇解決。安迪找包奕凡也是因為自己職業的原因才能夠認識這個“地頭蛇”,甚至連關關的刀掉下來這個動作也是揭示她雖然平時文靜,但是面對朋友的困境,還是會很堅強的。
我們看的的確是電視劇,但是同時我們希望看見的也是活靈活現的人物,不要求是從生活走進去的,但是也必須要符合常規邏輯。
02.年輕人的心思,你別亂猜《青春鬥》的背景是貼近如今的大學生的。的確,不少的大學生都會在面對“考研、創業、工作”中迷茫。向真也是在聽到了羅教授詢問自己“保研”意向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問題,迷茫這在大學的確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但是,私闖民宅、懟上司、懟警察這樣並不是常態,同時面對金錢的誘惑與男人的幫助,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堅持自己的內心的。當今社會上,“拜金主義”的確盛行,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更多的卻是抱著“我努力學習拼命考試賣力工作,只為了遇見未來的那個人,無論他是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能坦然的擁抱他。”想法的拼命三娘。
所有《青春鬥》女主形象給我的感覺,卻像是塑造“高等教育失敗者”。
向真,毒舌做作,缺少人格魅力,咋咋呼呼,拉室友下水還撮合室友與變態男,對感情不負責任。
晉小妮,對感情不負責任,追求情感多元化發展,愛佔小便宜,戀愛痴呆腦。
于慧,有野心但是跟自身能力不匹配,沒有自知之明,心比天高。
丁蘭,表面清高內心世俗,被原生家庭禁錮,卻不做出改變,自命不凡卻又甘於平凡。
錢貝貝,典型看臉戀愛,有眼無珠,拎不清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非“富二代”,只能算有錢人的女兒。
本來人設討厭並非是劇本原罪,就像最初的曲筱綃不也讓觀眾恨得牙癢癢,邱瑩瑩的戀愛腦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可她們最後卻得到了“洗白”,她們的人設最初也是十分的討人厭,但也有可愛的,即使曲筱綃毒舌惹人厭,但她也會打抱不平,也沒有表面那麼風光。
如果劇中人物擁有完完整整的人物弧光,不僅不會讓人討厭,反倒更能讓觀眾感受到從“討厭”到“討喜”的心理變化,使角色變得多面化。
03.廉頗老矣年過六旬的趙寶剛,是曾以“青春三部曲”躋身中國熒屏現象級人物的導演。
對比之前的青春題材劇,趙寶剛導演的確規避了常見的傷痕青春題材,諸如墮胎、出國、群毆這種帶有韓劇的風格,甚至連近些年的“甜寵”風格也沒有體現,但是這種不販賣都市焦慮,追求職場成長的嘗試,儼然並沒有成功,說實話,這裡的職場線還不如《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趙寶剛導演在劇中也借用了劇中的臺詞來表達自己對年輕人的態度,
“年輕人受到的是快樂教育,而不是苦難教育。你們把快樂當做了生活的標準,有人覺得你們是自私,但我覺得是自我,因為你們沒有主觀惡意,只是覺得年輕時應該保持激情和永不言敗的鬥志。你們已經做好了鬥爭的準備,要不然怎麼叫青春呢?”這句話是延續了他殘酷的浪漫生活化風格,但可惜廉頗老矣,尚不能飯否!
所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青春鬥,也得在天地人之中。
堆砌起現實的高樓,忘卻真善美的初衷,不是他不想懂,而是忘了初衷。
回覆列表
關心完80後的青春,蟄伏已久的趙寶剛又開始關注90後的青春。從《奮鬥》開始,到《我的青春我做主》《北京青年》,每一部趙寶剛青春劇都能引發熱議。觀眾要麼特別喜歡,要麼直言批評,喜歡和批評的理由都是——其作品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喜歡的認為貼近大眾,直擊內心痛點;不喜歡的認為脫離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劇中的故事。新上線的《青春鬥》中,鄭爽飾演的向真,就成了箭垛式的人物。
下樓撞倒別人的熱水瓶,一句“回來賠你”就了事。敢情為了一個熱水瓶,就得傻傻地在樓梯間等你?和閨蜜合夥開了一家公司,找一堆學弟學妹寫書稿。最後沒能成功出版,被要債圍堵,反而耍起無賴“我男朋友不好惹,你們看著辦”。嗯,果然欠錢有理了。
這哪裡是啥“青春痘”啊,完全就是讓人心煩的“大閉口”。群毆、互罵、車禍、一起上,愛情、友情、親情一鍋燉。趙導的套路,永遠是一個老年人用一票大齡演員去演一群年輕人的故事。
首先,你得來幾個要好的閨蜜,相親相愛偶爾撕逼;接下來,她們會為了學業、工作、理想以及最重要的“男人”,分崩離析姐妹情斷;最後,當洗盡鉛華,稜角磨平後,幾個姐妹看清了愛情和生活的真諦,重歸於好,笑看風雲。
這就是屬於趙寶剛青春劇的理想主義。不論主角多落魄,總有一個富二代朋友為他的“理想”買單;不論愛情分合有多狗血,總有一份屬於他的愛情靜靜等待;不論親情的衝突有多激烈,總有一個和解最終實現。
只不過,《青春鬥》對90後的理解,似乎遠不如《奮鬥》對80後的理解深了。六十耳順的趙寶剛,尚能握住青春的脈搏否?
向真很“失真”
截至目前,《青春鬥》的觀眾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派認為這才是青春的活法,是我要的生活;質疑者則認為鄭爽飾演的向真很“失真”,在現實裡能不能活到20歲都是個大問題。
劇中,向真、錢貝貝、晉小妮、丁蘭、于慧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孩相識於大學,志趣相投,結為閨蜜。畢業後,她們留在北京,立志奮鬥。然而,年少激進的她們時常碰壁,幾個女孩的友情也經歷了無數的糾葛和考驗。
趙寶剛慣用的典型人設,在《青春鬥》裡可以對號入座:向真機靈活潑,以愛管閒事和情商低著稱。室友談戀愛要向她報備,不然就是偷雞摸狗。男友要對她事必躬親,不然就以分手威脅。為了找到男友下落,她甚至在派出所裡對片警大吼大叫。
丁蘭是個學霸,偶然考了第二就想自殺,和考第一的男生來了一場高智商戀愛;于慧是個勵志書作者,在本科畢業前已出版7本書,卻因為創業失敗,不得不重頭開始;晉小妮是個作女,愛好是監視男朋友的一舉一動,慣用技能是用維生素片冒充安眠藥,上演苦情大戲;錢貝貝是高冷女神,一邊暗戀校草,一邊拒絕他人的告白。
典型的人設,必然需要狗血的劇情配合食用。僅在前6集,硬糖君就經歷了:向真男朋友趙聰把衣服扣老師頭上逃走、向真推不會游泳的錢貝貝下水、男浴室裸體群架、趙聰誤會於慧朋友佔便宜私闖民宅、丁蘭男朋友高原上街買避孕套被車撞骨折、錢貝貝被男朋友程宇變態囚禁眾閨蜜營救、趙聰離奇失蹤向真翻牆進入別墅被拘留等大戲。
這些劇情任選一個,都可以改編成都市夜新聞放送:金蘭姐妹,為何推閨蜜下水?摯愛男友,怎將妙齡少女囚禁?畢業在即,男大學生何故放棄答辯?儘管存在拼貼雜燴的嫌疑,但不得不佩服他們都具有熱搜潛力。
但愛情作為趙式青春劇的拿手好戲,似乎在《青春鬥》裡開始黔驢技窮了。
向真和趙聰的愛情,沒有交代緣起,屬於典型的“女作男願”。無論向真做了什麼事,都由趙聰頂著。創業借6萬塊如是,醉酒沒回寢室如是,欠債被圍堵亦如是。我們當然可以理解成男孩子有擔當,但何嘗又不是向真“索取型”人格的體現。戀愛真這麼談,怕不是要母胎單身?
丁蘭和高原的學霸之戀,也有強點鴛鴦譜的意思。大概趙導意圖展示,90後“勢均力敵”的愛情。可當丁蘭得知高原成績是第一的時候,去質問對方,才注意到對方,似乎特別懸浮。你們班一直有一個考第二的,長得還不錯的男生,你居然到了大四才發現?
青春小時代
趙式青春劇主人公,常常會在內外交困的衝突與壓力中感到困惑,但最終結局則力求把問題象徵性地解決,或是巧妙地迴避掉,讓殘酷的現實環境成為理想實現的“青春烏托邦”。
普遍的呈現方式是:貌似反映了現實問題,又遠遠不如現實那麼沉重。比如《青春鬥》裡,向真借款6萬創業失敗,還沒找到工作的她,絲毫不擔心未來;《奮鬥》裡,一個拿不到學位證的同學,情急之下尋了死路,很沉重的一筆。但旋即就被追悼會上,陸濤痛苦裡夾雜調侃的悼詞給沖淡了。
趙寶剛鏡頭下的年輕人,多數是北京土著,操著一口京片子貧個沒完。雖然畢業後生活充滿不確定,但每人都有一個雖不大富大貴,但還溫聲美滿的家庭做後盾。
《青春鬥》裡,在於慧好友的幫助下,向真借到創業的6萬塊。在家庭條件同樣優越的男友趙聰知情後,吃醋又借給向真6萬,並在公司倒閉後,撕掉借條;《奮鬥》裡,在陸濤和米萊的幫助下,朋友們才能在辛苦謀生之餘,還充滿小資情調地生活,在“烏托邦”裡各自心碎,又各自逍遙。
趙寶剛不擅長描寫大學生活,因此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總是匆匆畢業,走入社會。(《奮鬥》一集畢業,《青春鬥》五集畢業)他更擅長營造一個過渡性的成長空間,這個空間沒有社會化的權力分佈,只有閨蜜友誼和哥們兒義氣。它是工作疲乏的休憩之地,是撫平傷痕繼續奮鬥的心靈港灣。
所以,趙氏青春劇就是在營建一個青春烏托邦,這裡自然映射了一些現實問題。但他的青春劇更多是不諳世事的理想主義,是改造了現實後編織的成人童話。既是青年“映象階段”的延續,獲得自我認同的途徑,也是在青年這個過渡期,從少年到成年,得以同社會溝通,實現社會化的載體。
趙寶剛習慣將花朵,移植到溫室中,再慢慢培養觀察。即便是有風吹雨打,那也是可控範圍內的實驗。誠如雅斯貝爾斯所說的,現在的人們“除了追求一些有實際效用的具體目標外,不想去發掘自己的能力;他沒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須立即使他滿意,即便是精神生活也必須服務於他短暫的快樂”。
奮鬥的無奈
在趙寶剛推出《奮鬥》之前,內地青春劇對“講述一代人的成長故事 ”這樣宏大而深刻的命題一貫採取迴避態度。
首先,群像式的人物關係,對編導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要建立起完備的社會關係網就要求生活經驗足夠豐富;其次,對時代性挖掘“度”的把握問題,過度強調深刻性會導致主題沉重,過度強調展示性則又流於形式,淪為庸常。
可以說,趙寶剛青春三部曲的成功(《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源於在敘事母題上觀照主流意識形態,迎合大眾審美趨向,融匯當下精英話語,同時協調了真實與藝術的關係。
而《青春鬥》的敗筆,也在於趙寶剛對90後的把握失準。儘管90後遠非垮掉的一代,但其口號式的奮鬥形態,仍然是對80後《奮鬥》的照搬複製。《青春鬥》的主角們說“只要我們一直奮鬥,說不定哪天理想就實現了”,這話放在《奮鬥》裡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
真正的偏差在於,趙寶剛沒能理解90後的“佛喪雙修”。2007年,他將上世紀50年代的“奮鬥”口號,安置在80後身上,灌注了主流意識形態,取得了《奮鬥》意想不到的成功;但這一套,繼續用在90後身上,已經顯得“不合身”。
為賦新詞強說愁,是一種矯揉。為談勵志硬奮鬥,也是一種造作。向真糊里糊塗的去創業,並非出於對事業的追求,只是不想依附男友;于慧寫了很多勵志圖書,卻看不到她對寫作的熱愛;而至於丁蘭和高原出國深造,更多也只能被解讀為“不得已而為之”。
早在2012年的《北京青年》裡,趙寶剛尤為拿手的愛情,就有點魔法失靈。為了突出愛情的忠貞,反覆強調“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該劇結尾,白雪皚皚的玉龍雪山上,四對新人,潔白的婚紗,鮮紅的玫瑰,璀璨的鑽石,向觀眾詮釋了“雞湯愛情”的可怕。
而現在的《青春鬥》則近乎妖魔化了90後的愛情:學霸談戀愛只看成績,女神談戀愛只看顏值。都9102年了,趙寶剛還把男生弄得像急色鬼一樣。買個避孕套高興得像中彩票,不看路況一路狂飆。
就連《奮鬥》裡的招牌京味兒幽默,也被含糊不清的鄭爽給消解了。相信我,不看字幕你根本聽不清她在說什麼。趙寶剛這次還誇海口“(鄭爽演技)可以用炸裂來形容,不服跟我辯”。演技炸裂沒有不清楚,反正臺詞是被爽姐給炸碎了。
趙寶剛曾說:“如果(作品)還只是真實地反映生活的本質,僅僅表現生活質感的東西,可能社會就不前進了,人的意識就會落後。我覺得應該是位於前面一點,有一點創造,而不能完全照搬生活原生態的那種東西”。
當我們指出趙寶剛的劇不“真實”時,或許早就忽略了他遠離真實的初心。如果12年前的《奮鬥》,80後還能聽到趙寶剛語重心長的呼喊。那麼,12年後的《青春鬥》,90後真的只看見他邁著沉重步伐呼哧帶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