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頭醫生講腎

    蛋白尿和隱血的異常出現,一般都是由於腎臟出現了問題導致蛋白和隱血的流失,文中提到兩側腰部難受,而我們的腎臟是位於後腰部位的,所以考慮可能是腎臟病引起。建議不要耽誤時間、耽誤病情,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如腎損系列檢測、尿蛋白組分、尿NAG、血尿定位、尿紅細胞畸形率、腎臟ECT、TREG細胞檢查、血液毒素檢測等專業的檢查,明確清楚後在去進行對症用藥,切不可盲目的用藥治療。

  • 2 # 白老師談健康

    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又被稱為隱匿性腎小球疾病,它是一組病因、發病機理及病理型別不同的腎小球疾病的臨床診斷。臨床上以輕度蛋白尿和(或)血尿為主要表現,而無明顯臨床症狀和體徵,且腎功能正常,一般常在體檢或在偶然情況下尿常規檢查發現異常,通常包括:①無症狀性血尿;②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③無症狀性蛋白尿等三種情況。

    本病臨床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肉眼血尿、腰痠痛,故屬於中醫“尿血”、“腰痛”等範疇。

    根據臨床資料分析,本病有如下特點: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可見於多種病理表現的腎小球疾病,如腎小球輕微病變、輕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增生性腎炎及IgA腎病,甚至可出現於早期膜性腎病。本病因不伴有水腫、高血壓等臨床症狀,多數患者往往只在尿檢時發現。尿常規檢查或見輕度蛋白尿,或見鏡下血尿,或兩者兼有。尿檢異常或持續或間斷,常在感冒、勞累後尿中紅細胞增多,甚至出現肉眼血尿,腎活檢可明確病理型別,有助於治療及判斷預後。

    對該病在未明確診斷前無特殊治療。患者可以從事強度輕的工作,避免感冒、勞累,如有病灶應予去除,勿用腎毒性藥物以免加重腎損害,常用止血藥物一般無效,中醫藥辨證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本病隨診觀察十分重要,應定期複查血壓、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腎功能、血糖、肝功能等。對於病理改變明顯而嚴重者應給予針對性治療。

    【病因病機】

    本病正氣不足,病邪隱襲,發病緩慢,病情遷延。思慮傷脾,稟賦不足,脾腎虧虛是其發病之本,外感熱毒(或溼熱)是其發病誘因,熱毒或溼熱久蘊傷絡,或脾腎氣虛不攝,血溢脈外,久則成瘀。本病大多本虛標實,虛實夾雜。

    1.思慮傷脾 脾主升清統血,思慮過度則傷脾,脾氣不足,脾不升清,統攝失司,血運無力,溲為之變,出現血尿或蛋白尿。

    2.稟賦不足,勞欲傷腎 素體不健,腎氣不足,腎主藏精固攝,腎氣不足則腎失封藏,固攝無權,精微下洩;陰虛則火旺,或氣病及陰,久病耗氣傷陰,氣陰兩虛,陰虛內熱,灼傷血絡,而見蛋白尿或血尿。

    3.外感熱毒(或溼熱) 外感熱毒或溼熱,外邪乘虛侵入,邪熱內侵,迫血妄行,傷精動血,或溼熱夾精微下注而引起蛋白尿或血尿。

    4.瘀血阻絡 初病多因脾氣不足、運化失常,久則氣滯血瘀或氣虛運血無力,脈絡受阻,致血不循經或精氣不能暢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流而成血尿或蛋白尿。

    本病正氣不足,病邪隱襲,發病緩慢,病位主要在脾、腎,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脾腎不足為本,瘀血、熱毒、溼熱為標。脾腎虧虛,生化無權,封藏失職,精微下注貫穿於本病的始終。若正氣得助,邪氣得除,則預後較好;反之,病程日久,瘀停溼滯,以致溼瘀互結則預後欠佳。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1)無急、慢性腎炎或其他腎臟病病史,腎功能基本正常。

    (2)無明顯臨床症狀、體徵,而表現為單純性蛋白尿或(和)腎小球性血尿。

    (3)排除非腎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4)以輕度蛋白尿為主者,尿蛋白定量<1g/24h,但無其他異常,可稱為單純性蛋白尿。以持續或間斷性鏡下血尿為主者,可稱為單純性血尿。

    (5)腎活檢可確診病理型別。

    2.鑑別診斷

    (1)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僅於劇烈運動、發熱或寒冷時出現;體位性蛋白尿,在直立狀態下出現蛋白尿,臥床後蛋白尿消失。

    (2)系統性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可出現血尿和(或)蛋白尿,但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可有皮疹、關節痛、腹痛等症狀。狼瘡性腎炎可有多系統受損,自身抗體免疫學檢查異常。

    (3)薄基底膜腎病:常為持續性鏡下血尿,有家族性血尿史,腎組織電鏡檢查可見腎小球基底膜瀰漫性變薄。

    (4)慢性腎炎:常伴有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

    (5)輕型急性腎炎:潛伏期多為10~14天,在起病8周內血清補體C3呈一過性下降,腎組織檢查為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辨證論治】

    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為一本虛標實病證,臨床辨證常以虛實分類,根據常見病證分為下焦熱盛證、陰虛火旺證、瘀血阻絡證、脾氣虛弱證、腎氣虛衰證等5個證候。

    1.下焦熱盛證

    證候:多有外感病史,突然出現血尿或蛋白尿,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心煩口渴,面赤口瘡,夜寐不安,舌紅,脈數。

    基本治法: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運用:小薊飲子加減。常用藥:生地15g,小薊15g,滑石(包煎)12g,通草6g,炒蒲黃9g,淡竹葉6g,藕節9g,當歸6g,炒山梔9g,炙甘草6g。方中小薊、藕節、蒲黃、生地均能涼血止血,兼能祛瘀,可使血止而不留瘀;滑石、竹葉、通草利尿通淋、導熱外出,可使熱邪從小便而下;梔子清洩三焦之火,引熱下行;其中,生地又能養陰,可防利尿傷陰;當歸養血和血,能引血歸經;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則血熱清而尿血止。

    加減:若尿血日久,氣陰兩傷者,可酌減滑石、通草等寒滲滑利之品,酌加太子參、黃芪、阿膠等藥以扶正;若瘀熱甚,小便赤澀熱痛甚者,加石韋、蒲公英、景天三七以清熱消瘀;若表邪未盡,發熱咽痛者,可合銀翹散加減以疏風清熱解表;若蛋白尿明顯者,可加鳳尾草、石韋以清熱利溼。

    2.陰虛火旺證

    證候:小便短赤,頭暈耳鳴,神疲,手足心熱,顴紅潮熱,腰膝痠軟,舌質紅,脈細數。

    基本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運用:知柏地黃東加減。常用藥:知母10g,黃柏10g,生地15g,山茱萸12g,澤瀉9g,丹皮9g,白茯苓9g,旱蓮草30g,大薊15g,藕節15g,蒲黃10g。方中以六味地黃湯滋補腎陰,“壯水之主,以制Sunny”;知母、黃柏滋陰降火,以清虛熱;加旱蓮草、大薊、藕節、蒲黃涼血止血,以除血尿。諸藥合用,腎陰得滋,虛火得祛,血尿得止,諸症悉愈。

    加減:若腎陰虛甚者,可加枸杞子、杜仲以補腎陰;若有氣虛者,加太子參、黃芪以益氣;若熱甚者加鳳尾草、蒲公英以清熱解毒;若兼有瘀血者,可加丹參、益母草以活血止血;若尿蛋白明顯者,可加地骨皮、功勞葉、炙鱉甲以養陰固澀。

    3.瘀血阻絡證

    證候:尿色紫暗或夾有血塊,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

    基本治法:活血通絡。

    方藥運用:血府逐瘀東加減。常用藥:桃仁12g,紅花9g,當歸9g,生地9g,川芎9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殼6g,甘草3g。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脈,為方中主要組成部分;柴胡疏肝解鬱、升達清陽;桔梗、枳殼開胸行氣,使氣行則血行;生地涼血清熱,配當歸又能養血潤燥,使瘀去而不傷陰血;甘草調和諸藥。本方不僅行血分瘀滯,又能解氣分之鬱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血去而新血歸經,則尿血自愈。

    加減:若瘀血證重者,可加丹參、參三七粉、生蒲黃、血餘炭、炮山甲粉以加強活血止血;兼有外邪者,可加小薊、白茅根以涼血止血;若兼有腎虛者可去生地,加熟地、杜仲、續斷以補腎壯筋骨;腰痛甚者,可改用身痛逐瘀湯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若尿蛋白明顯者,可加制殭蠶、全蠍、莪術以活血化瘀。

    4.脾氣虛弱證

    證候:久病尿血或蛋白尿,面色不華,體倦乏力,納呆,氣短聲低,或兼齒衄、肌衄,舌質淡,脈細弱。

    基本治法:補脾攝血。

    方藥運用:歸脾東加減。常用藥:黃芪12g,白朮9g,茯苓10g,人參12g,龍眼肉10g,炒棗仁10g,木香6g,當歸10g,遠志10g,甘草6g。方中以黃芪、人參為主,補氣健脾;輔以當歸、龍眼肉養血和營,合主藥以益氣養血;用白朮、木香以健脾理氣,使補而不滯,茯苓、遠志、棗仁以養心安神,共為佐藥;使以甘草、生薑、大棗和胃健脾,以資生化,則氣旺而血固。諸藥合用,能補益心脾,血歸於經,則尿血自止而諸證悉愈。

    加減:若尿血明顯者,可加白茅根、蒲黃、藕節以涼血止血;若兼有瘀血者,可加參三七粉沖服,以活血止血;出血較久,纏綿不愈者,加山茱萸、五味子、赤石脂以養肝收澀止血;若尿蛋白明顯者,加黃芪、芡實、金櫻子以補氣健脾固攝。

    5.腎氣虛衰證

    證候:久病尿血或蛋白尿,尿血色淡紅,頭暈耳鳴,精神困憊,腰脊痠痛,舌質淡,脈沉弱無力。

    基本治法:補益腎氣,固攝止血。

    方藥運用:無比山藥丸加減。常用藥:山藥20g,肉蓯蓉12g,熟地20g,山茱萸12g,茯苓20g,菟絲子30g,五味子6g,赤石脂15g,巴戟天15g,澤瀉15g,杜仲20g,牛膝20g。方中以熟地、山藥、山茱萸、牛膝補腎益精;肉蓯蓉、菟絲子、杜仲、巴戟天溫腎助陽;茯苓健脾利水;五味子、赤石脂益氣固澀。諸藥合用,則腎氣得復,封藏得固,諸證悉愈。

    加減:尿血明顯者,加仙鶴草、蒲黃、槐花、紫珠草以止血,必要時再加牡蠣、金櫻子、補骨脂固攝止血;腰脊痠痛、畏寒神怯者,可加鹿角片、狗脊溫補督脈;若尿蛋白明顯者,加用覆盆子、金櫻子、益智仁以補腎攝精。

    【其他治療】

    1.腎炎寧膠囊 主要成分:生黃芪、懷山藥、枸杞子等。功效:益氣養陰,健脾益腎,活血化瘀,清利溼熱,止血尿,降蛋白,保護和改善腎臟功能。適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氣陰兩虛證。用法:每次5粒,每日3次。

    2.健腎片 主要成分:生黃芪、青風藤等。功效:益氣補腎,活血利水。適用於慢性腎炎脾腎氣虛證。用法:每次5~8片,每日3次,1個月為一療程,可連續2~3個療程。

    3.黃葵膠囊 主要成分:黃蜀葵花。功效:清利溼熱,解毒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溼熱證。用法:每次5粒,每日3次。8周為一療程。

    4.腎復康 主要成分:土茯苓、生槐花等。功效:益腎化濁,通利三焦。適用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用法:每次1.2~1.8g,每日3次。

    5.腎炎舒 主要成分:蒼朮、茯苓、白茅根等。功效:益腎健脾,利水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脾腎陽虛證。用法:每次1.5g,每日3次。

    6.金水寶膠囊 主要成分:人工蟲草菌絲。功效:補肺益腎。適用於慢性腎炎肺腎氣虛的蛋白尿、血尿。用法:每次3~4粒,每日3次。

    7.腎康膠囊 主要成分:大黃、當歸、蟲草等。功效:調補陰陽,利溼通絡。適用於慢性腎炎蛋白尿。用法:每次5粒,每日3次,3個月為一療程。

    8.黃芪注射液 主要成分:黃芪。功效:益氣升清。適用於慢性腎炎氣虛證蛋白尿、血尿。用法:每次20~4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

    【轉歸及預後】

    本病病情常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特別是勞累或感冒,常使尿蛋白及血尿一過性增加,但本病絕大多數患者能長期保持腎功能正常,僅少數患者可出現尿蛋白逐漸增多,並出現水腫、高血壓而轉成慢性腎炎。本病也有自發痊癒傾向,但部分生理性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慢性腎炎、繼發性腎病早期一旦明確診斷,則不能再列為本病診斷。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注意飲食起居的規律性,儘量避免風寒、雨淋等侵襲,食物營養要多樣化,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防止勞累,不宜過量的體力勞動,避免應用對腎臟有損害的中西藥物,及時治療感冒及消除口腔、手、耳、鼻、咽喉等處感染灶,以杜絕引起腎炎免疫反應的免疫原。平時尚需注意鍛鍊身體,並培養樂觀豁達的情操。

    本病患者常因感染而加重病情,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等,對於未感染者宜常用玉屏風散或黃芪口服液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於已感染者應及時治療,西藥常用青黴素,中藥常用銀翹散、板藍根沖劑、銀黃口服液、清開靈等。對於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降壓藥物的選擇應儘量選用對腎功能具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品,並根據血壓變化,隨時調整降壓藥的劑量。

    對於蛋白尿、血尿久治無效者,治療應以保護腎功能為目的,如病情加重者,則須進行腎活檢以瞭解病理型別,採取積極措施保護腎功能以防演變為腎功能不全。

    2.調護 本病臨床無明顯症狀,如尿常規基本正常,應注意適當休息,逐步增加活動,但防止過度勞累,房事也應節制,如活動後尿中蛋白和紅細胞有增加趨勢,則需繼續休息。若臨床僅以少量蛋白、紅細胞為主者,可予少鹽普通飲食,水分可不加限制,忌食辛辣刺激物和海鮮發物,切忌暴飲暴食,過食肥甘之品。

    本病部分患者抵抗力弱,極易感冒和發生交叉感染,應避免受涼,防止呼吸道感染,對有炎症病灶的應積極治療,直至痊癒,以減少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

    本病病程冗長,甚至久治不愈,患者常有悲觀失望及急躁情緒,應向患者介紹必要的醫學常識,使其對本病有客觀的認識,樹立治療信心。

    【臨證經驗】

    對於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目前部分西醫認為無需特殊治療。如錢桐蓀《腎臟病學》第3版認為:“患者以保養為主,勿感冒、勞累,勿用腎毒性藥物。如有反覆發作的慢性扁桃體炎,可待急性期過後行扁桃體摘除術。患者應定期門診隨診,重點檢查血壓、尿常規及腎功能。”而王海燕《腎臟病學》也持同樣觀點,認為:“在未明確診斷前無特殊治療。中藥,如黃芪可促進肝臟合成白蛋白以補償尿中丟失,或辨證用藥,如六味地黃丸或中藥複方。因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不多,所以不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細胞毒類藥物治療,可試用雷公藤多苷。患者平時應注意勿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

    中醫藥的辨證施治對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從發作次數的控制、腎功能的保護,甚至臨床痊癒都有促進作用。中醫辨證因其症狀少,臨證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辨證應結合辨病,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作為微觀辨證依據 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是無明顯臨床表現,須進行尿液理化檢查才能發現的病證,按傳統的宏觀辨證除一過性肉眼血尿外往往無證可辨。因此,對於本病證應根據全身表現如面唇舌色、口味喜惡、二便、病史和用藥史、脈象等及尿常規、尿蛋白電泳、尿FDP、血漿白蛋白等檢測指標,結合中醫對腎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機認識來進行辨證。一般而言,中醫認為蛋白尿是因外邪侵襲,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再由病理產物溼瘀的作用,使蛋白質的喪失加重。其中,脾不攝精、清氣下陷和腎不藏精、精氣下洩是蛋白尿產生的直接機理,因此,脾腎功能是產生蛋白尿的基本病機。但風邪、溼熱(毒)邪、瘀血等因素在蛋白尿的發生及病情加重過程中有重要影響,蛋白尿的形成機理常是氣血陰陽的虛損、臟腑功能失調、病邪的干擾交織在一起,表現為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證候。而腎性血尿的形成多由熱擾血分,傷及脈絡或陰虛火旺,迫血妄行;或脾腎氣虛,固攝失職,血溢脈外;或久病入絡,血行不暢,血不循經所致,有虛實寒熱之別。其中,虛證有氣虛、陰虛、脾虛、腎虛之分;實證有瘀、熱之分。因此,綜合蛋白尿及血尿的病機,本病病機以虛實錯雜、本虛標實為多見。總之對於無證可辨的患者,可結合微觀辨證,如尿色鮮紅為火盛迫血,尿色淡紅為氣不攝血,尿中夾有血絲血塊為瘀血內阻,尿混濁為溼熱之證,尿蛋白以中、大分子為主者病在腎,尿蛋白中以小分子為主者病在脾,尿FDP增高者為瘀血阻絡,病程長者多虛,病程短者多實,苔厚膩者為溼證,苔少舌紅者為陰虛證等,即可以初步解決臨床無證可辨的難題。

    2.區分血尿和蛋白尿的特徵,結合病史及伴隨症狀辨證施治 中醫對於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的治療根據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鄒氏三代醫家常用大法為健脾、益腎、固攝、利溼、活血等。但在具體治療過程中首先應特別注意控制感染,如伴急性咽炎可加用金銀花、連翹、蚤休、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伴慢性咽炎者可加用玄參、麥冬、桔梗、生甘草、百合、南北沙參、制殭蠶、蟬蛻等;伴面板感染者可加用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邊蓮、半枝蓮、連翹、赤小豆、土茯苓、苦參等;伴腸炎者可加用馬齒莧、紅藤、敗醬草、地錦草、黃連等;伴尿路感染者,可加用蒲公英、鴨跖草、車前草、知母、黃柏、鳳尾草等。其次,在治療血尿的過程中,雖有“水道之血宜利”的原則,但根據辨證的結果配合使用止血類中藥,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一般在血尿初期酌情加用涼血止血藥,如仙鶴草、紫珠草、大薊、小薊、槐花、白茅根、薺菜花等;血尿中期酌情加用活血止血藥,如參三七、景天三七、生蒲黃、茜草根、琥珀等;血尿後期酌情加養陰固澀止血藥,如赤石脂、金櫻子、旱蓮草、阿膠等;出血量多者酌情加收斂止血藥,如血餘炭、藕節炭、苧麻根等。其他止血類中成藥,如茜草雙脂、參三七粉、雲南白藥等也可結合辨證酌情加選用。第三,對於蛋白尿的治療,如果臨床辨證無外邪熱毒,即可考慮使用補氣藥,如太子參、黨參、黃芪、山藥、白朮、茯苓、薏苡仁等。對於長期蛋白尿者,即應考慮久病入絡,內有瘀阻,酌情選用活血通絡藥,如丹參、川芎、紅花、桃仁、當歸、赤芍、澤蘭等,甚至可加用蟲類通絡藥,如地龍、水蛭、全蠍、鱉甲等。對於尿蛋白而無溼熱證者,即可選用固澀藥,如芡實、金櫻子、蓮鬚、覆盆子、煅牡蠣、柿葉等。對於尿蛋白量較多者,如肝腎功能正常,可考慮加用雷公藤、山慈菇、昆明山海棠、蜀羊泉等。

    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的臨床發病特點為反覆發作,持續時間較長,治療過程中常會產生急躁情緒,不能很好地堅持治療。因此,在醫療過程中不能為了一時的速效而使用腎毒性藥物,透過降低腎小球濾過率而降低尿蛋白,而應該時刻以保護腎功能為治療目的,在辨證的基礎上,攻補結合,長期鞏固,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驗案舉例】

    無症狀性血尿屬腎氣虛衰,熱結咽喉證(鄒燕勤主診) 

    王某,男,36歲。初診日期:2003年4月9日。

    患者反覆鏡下血尿2年,無水腫出現,血壓正常,未進行腎活檢檢查,曾做尿紅細胞相位差診斷為多形型。今診:患者無明顯不適,脈細,舌淡紅,苔薄黃,咽部紅。中醫辨證為熱結咽喉。治療從咽論治,宜清熱利咽、涼血止血為主。

    處方:炒山梔10g,玄參10g,麥冬10g,射干10g,制殭蠶10g,炒子芩10g,太子參20g,生黃芪20g,青風藤15g,白茅根30g,仙鶴草15g,大薊15g,小薊15g,白花蛇舌草15g,青龍齒15g,川斷15g,枸杞子20g,生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6月18日):患者腰痠明顯,尿常規見隱血(+),仍有咽不適,苔脈同前。治療仍宗前意,增加補腎之品。

    處方:川斷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功勞葉15g,玄參10g,射干10g,制殭蠶10g,炒子芩10g,太子參15g,生黃芪15g,白茅根30g,仙鶴草1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小薊15g,側柏葉15g。

    三診(8月6日):偶覺腰痠,寐差,咽部不適,脈細。治療以益腎利咽法為主。

    處方:川斷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玄參10g,射干10g,蚤休10g,制殭蠶10g,蟬衣5g,炒子芩10g,青龍齒15g,熟棗仁10g,茅根15g,蘆根15g,車前草10g,金銀花10g,生甘草5g。

    四診(9月3日):尿常規正常,仍有腰痠痛、咽不適,脈細,苔薄白,夜寐已安。治療有效,繼守前法。

    處方:原方去青龍齒,加麥冬10g。

    五診(10月15日):尿常規正常,有慢性咽炎、鼻炎,咽不適,時覺腰痠,苔薄白,脈細。

    處方:炒子芩10g,炒山梔10g,玄參10g,麥冬15g,金銀花10g,射干10g,蚤休10g,太子參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辛夷花10g,香白芷10g,川斷15g,枸杞子15g,茅根15g,蘆根15g,生甘草5g,桑寄生15g,功勞葉15g,制狗脊10g。

    按語:足少陰之脈,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故咽喉部有疾患,可透過脈絡傳導,侵襲腎臟。本病患者反覆鏡下血尿,初診時無明顯不適,但診查咽部充血明顯,治療從咽論治,以清熱利咽配合涼血止血為本病例的治療大法,並貫徹始終。清熱利咽用山梔、玄參、麥冬、射干、子芩、蚤休、金銀花之屬,可以長期使用而不苦寒敗胃傷氣,涼血止血選用白茅根、仙鶴草、大薊、小薊之品而無留瘀之弊,兩者的用藥比重,則取決於患者的臨床症狀。故在臨床慢性腎炎的治療中,無論患者有無臨床主訴,鄒燕勤教授必察咽喉,以排除病灶。因咽喉部炎症而致腎病者,其人腎氣必虛。本病例的治療從初診始無論是否有腰痠主訴,皆加用補腎之品,如生黃芪、太子參、川斷、桑寄生、枸杞子、狗脊等,一則有治病求本之意,二則有利於本病的恢復鞏固,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治療的優勢。這也體現鄒教授治腎炎不以急性、慢性為主綱辨治,而是宗中醫傳統辨證論治原則而診治。

    【小結】

    1.本病因無水腫、高血壓等明顯的臨床體徵易被忽視,往往在體檢或因其他病證就診時發現,臨床容易漏診。中醫辨識歸屬“尿血”、“腰痛”等病證範疇。

    2.本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鏡下血尿或蛋白尿或鏡下血尿和蛋白尿三種形式,治療上因“無證可辨”,故應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理化檢查與腎臟穿刺病理結果相結合,使辨證準確,針對性強,才可取得較好療效。

    3.我們對無症狀性血尿和蛋白尿的治療大法為健脾、益腎、固攝、利溼、活血等。對於血尿為主的,早期宜涼血止血,中期酌加活血止血,後期當養陰固澀、化瘀止血,當然也不可拘執一端,應視病情而定。對於以蛋白尿為主,病程日久者,可考慮合用活血通絡、蟲類搜剔、固澀斂精之法;尿蛋白較多(>2g/24h)而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酌用雷公藤、青風藤、昆明山海棠、山慈菇、蜀羊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中遇到上司百般刁難,你是選擇埋頭苦幹、閉口不言,還是選擇辭職一走了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