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春了無痕qc

    終明一朝,宦官雖然在某些時候權力巨大,但相比漢唐時期的宦官,實在是差太遠了。

    宦官的權力在明朝不存在制度上的權力,僅僅取決於皇權。因為無論是東廠還是西廠,這都是獨立於帝國政治制度之外的特殊存在,而這種存在完全取決於皇帝的意志。

    皇帝說存在就存在,說其不存在就不存在。它不像帝國的司法機構,這種政治機構不以以皇帝的意志而存在。

    另一方面,宦官之所以權力巨大,僅僅是因為皇帝想用宦官來制約文管集團。也就說,從某個宦官得權之初,所做的是便是與文官集團作對。

    所以說文官集團有些官員雖然在某些時候會出現巴結宦官的情況,但宦官一旦失勢,文官集團往往會倒戈。

    所以宦官除非真正從制度上建立某種制度,又或者能與文官集團真正建立起某種平衡的政治關係,才能使得宦官權力的穩固。

    但是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 2 # 左說春秋

    明朝太監亂政是一大特色,英宗時王振,武宗時劉瑾和熹宗時魏忠賢三人最有代表性。世人多痛罵太監亂政,而根源在於皇帝昏庸。明武宗時的劉瑾就是利用朱厚照的荒唐好玩而獲寵,以致於權柄天下,大肆納賄,排擠忠良,攪亂朝綱。

    一、亂始東宮。

    劉瑾(1451一一1510)本姓談,陝西興平人。弘治時入宮,投靠劉姓太監改姓劉。因犯宮規,差點被處死。獲釋後入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陪太子時便抓住朱厚照好玩的天性,極盡手段投其所好。朱厚照即位後,利用陪朱厚照玩耍時的感情,繼續獲得荒唐皇帝喜愛。鷹犬聲色無所不用。逐步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誘導天性荒唐的朱厚照沈湎於聲色犬馬,微服私行,爬牆頭入民宅侮辱村婦。朝臣們奏本彈劾,朱厚照並不理會。為非作歹,把持朝政。

    二、廷仗百官

    劉瑾是武宗朝太監八虎之首。因深得武宗寵愛,胡作非為,一手遮天。甚至把朝臣的奏摺拿回家與其妹夫商量後代皇帝批答。朝臣謝遷、劉健上書誅殺太監八虎,劉瑾誣陷二人乘機清除皇帝隨從以控制皇帝於股掌,說服朱厚照將上書二人流配充軍於邊疆。後來多名大臣為之說情,也全被革職查辦。此後,劉瑾的臉色成為皇上的旨意,朝堂之上禁若寒蟬,稍不如劉瑾意即遭殘酷報復。正德三年夏天一次早朝上,武宗從上朝御道撿到的一封揭發劉瑾罪行的匿名信交給劉瑾。劉瑾惱羞成怒,他竟命令滿朝文武300多人齊跪在奉先門外。時值盛夏,驕陽似火。而劉瑾不許烈日下的文武大臣喝水,年老體弱的當場昏死,依然不許離開,直跪至天黑。跪了一天烈日,依然沒有查出密信來源。又命錦衣衛將他們關進天牢。後來發現來自宦官內部,這才放出300多名文武大臣。此後朝臣懼劉如虎,唯劉是言是行。朱厚照耳根清靜多了。

    三、放肆索賄

    劉瑾柄國期間,官員升遷,進見皇帝,請求事項,無不公開索賄。有的地方大員進京奏事,因拿不出賄金而自殺於京都。朝政之敗引發諸王不滿,寧王造反旗號即是誅殺劉瑾等。叛亂平定後,八虎之一的宦官張永在慶功晏上揭露劉瑾專權貪腐大罪十七條。武宗振怒,親自帶人搜查劉家,清繳贓金250萬兩,贓銀5000萬兩。並搜出私制皇帝印信、龍袍等。群臣以專權、貪墨和謀逆數罪上訴,朱厚照下令凌遲3000餘刀,分給受害官員食用。終於結束了劉瑾的5年血腥統治。

    這類宦官柄國的鬧劇和悲劇,作為大明皇帝的朱厚照難道殺掉劉瑾就洗清自己的罪惡嗎?想一下朱重八要飯討生打天下,如何生得這等不肖子孫治國。明代的官員為維護大明江山犧牲了多少?難道我們今人能從漢人政權的角度偏坦他?

  • 3 # 歷史八卦社

    首先要弄懂,劉瑾“權傾朝野”不假,但這權力主要是來自於皇帝對你的信任度,高階點,就是所謂的“聖寵”。

    劉瑾的本職工作僅僅是“掌司禮監”,雖然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足夠大,但也同時被其他內官分潤制衡。

    例如提督東廠太監馬永成雖然與劉瑾並稱“八虎”,同屬“倖進之輩”,但馬永成也同時和劉瑾是競爭對手,二人明爭暗鬥,就是想在御前爭寵。

    提督西廠的谷大用也與劉瑾爭寵,在劉瑾伏誅事件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八虎”之一的魏彬,在劉瑾伏誅後接替他的位置,更不可能是劉瑾的人。

    其它諸如御馬監太監張忠,“總神機營”的張永都與劉瑾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衝突,張永甚至和劉瑾在御前打過架,後來就是他聯合楊一清扳倒劉瑾。

    在宦官中間劉瑾人員都這麼差,更何況在外廷,由於劉瑾的從中攛唆,致使謝遷、劉健、韓文等聲望著重的大臣被免官,劉瑾在外廷的名聲可謂是臭到底了,偶爾有幾個同黨也沒啥大用。

    而明代的兵權向來是分掌在皇帝、勳貴與兵部手中,劉瑾也沾不到一點。所以劉瑾的“權勢”實質上是無根之木,看似熾焰滔天,實際上是建立在皇帝信任度的基礎上。一旦失去皇帝信任,內廷、外廷的仇家就會跳出來落井下石。歷史上劉瑾的下場就是被張永等人設計“謀反”,由此失去明武宗信任,被凌遲處死。

  • 4 # 經典永傳續

    明武宗時的劉瑾可以說一個集宦官專權大成之者。他利用朱厚照的荒唐好玩而獲聖寵,以恃寵而驕,步步高昇。最後大權在握,禍國殃民。最終被凌遲處死。

    立皇帝

    劉瑾外號立皇帝。在大殿之上,明武宗端坐龍椅稱為坐皇帝。而這劉瑾這一背後站立之人卻被稱為立皇帝。可見劉瑾的權勢之重。

    劉瑾本位明武宗朱厚照身邊一近侍太監。由於明武宗十五歲即位,少不更事。劉瑾投其所好,聲色犬馬無不用所其極。哄得明武宗皇帝開心,自然劉瑾是步步高昇。最後爬上司禮監掌印太監。

    司禮監本是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皇帝的怠政,竟然給了司禮監“批紅”的權力。也就是說送到皇帝身邊的奏摺竟然需要司禮監預審。可想司禮監會將什麼樣的奏摺放上皇帝的案頭。

    到最後司禮監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人員任命都能全面干預了。所以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劉瑾這“立皇帝”之稱是名副其實了。

    世界首富

    有了權勢之後,劉瑾開始斂財。他的手法也沒有什麼創新,索賄、受賄、貪汙,都是一般的手法。只不過他的膽子比一般的貪官大了很多,因為他的上邊僅是一個皇帝。劉瑾被處死之後,被朝廷查封家產。據說在劉瑾家裡搜出黃金1200萬兩,白銀2.5億兩,其他玉器、珠寶、字畫、房產更是無數。總數竟然是國庫的25倍之多。劉瑾甚至被評為世界首富。

    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到達權勢財力頂峰的劉瑾,怎麼會在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呢?

    話說這劉瑾的倒臺始於安化王朱寘鐇在安化以討伐劉瑾為名起草檄文,發動叛亂。朱厚照派遣都御史楊一清、太監張永前去平叛。很快,叛亂就平息了。但是這導火索已經開始點燃。楊一清和張永開始決心要除掉劉瑾。

    待一日晚宴,張永借這劉瑾已經離開,明武宗喝得有醉醺醺的,隨即拿出《討劉瑾文》給明武宗看,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罪狀。這時候明武宗有點醉了,大怒道:“瑾負我”。這張永也是厲害角色隨即跟合道:“此不可緩”。隨即明武宗下令將劉瑾收監。一個權傾朝野的太監就淪為了階下囚。隨後在劉瑾府中查出:“偽璽一,穿宮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帶諸違禁物。又所常持扇,內藏利匕首二。”這就坐實了劉瑾想反,最終被明武宗下旨凌遲處死。

    為何劉瑾能被朱厚照輕鬆擊倒?

    曾幾何時,劉瑾權傾天下,被人稱為“立皇帝”,與朱厚照的“坐皇帝”相提並論。為何朱厚照輕輕鬆鬆就將他擊倒?

    簡單地說,有三點原因。

    一、劉瑾雖然權傾天下,但他除了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卻從未掌握實權。他也沒有掌握兵權,手下沒有一兵一卒。

    二、劉瑾為人處世太過刻薄,他生平得罪的人太多,樹敵太多。放眼看去,滿朝皆敵人,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集團。最後就形成了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的形式。

    三、劉瑾的權力(批紅、稽核)來自皇權,一旦皇帝察覺不對,要將權力收回,劉瑾就變得一文不值、不堪一擊。

  • 5 # 三漠胡楊聊歷史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主要和明朝的政治制度有關。

    明朝一朝出了眾多的權監,如魏忠賢、汪直、劉瑾、馮保等,但是,權監們卻不像唐朝那樣太監可以廢立皇帝!

    因為,整個明朝的政治體制,是由文官、太監、皇帝組成的最高領導層,並且除了皇帝其他兩個權力集團(文官、太監)鬥爭相當的激烈,因為名額有限(最高領導者為內閣首輔、司禮監掌印太監)僅一人而已。大太監劉瑾雖然權傾朝野,但是也沒能搞定其他所有的人,文官集團的李東陽、楊廷和、楊一清等人、太監裡面的代表則是張永,在這些人的合力之下,大太監劉瑾在皇帝下決心殺掉時,立馬就被解決了。

    整個明朝自洪武開國時,權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但是,皇帝精力的有限性決定了必須依靠文臣來幫助治理帝國。然而,當這些透過科舉制度進入仕途的官員日益增多時,一個龐然大物產生了,這些官員會互相拉關係,如同鄉、同門、同事,形成了一個控制朝政、互相依存的集團--文官集團。

    這些人,基本都是飽讀詩書之士,堅持寬於律己、嚴於待人,上罵皇帝、下罵大臣,整天互相掐架,幫派鬥爭。尤其是罵皇帝,皇權至上在這些人眼裡也不是什麼東西,罵你、嘲諷你是為了國家好,忠言逆耳你不知道嗎?罵了你,還不能打,更不能殺,還得虛心接受。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官集團的權勢進一步擴大,在宣宗時,文官集團的領導者--內閣,出現了票擬的權力。票擬,大概就是內閣把政事的處理意見寫到奏摺上。而皇帝為了控制朝政保留下了批紅的權力,批紅,就是皇帝用紅筆把票擬的內容抄下來。

    相信宣宗在看著下面的大臣和他們所代表的勢力時,一定會擔憂,之後,也是在宣宗時,確立了宦官參政的傳統,讓太監來制約文臣。之後,批紅的基本由太監代勞(這些人被稱作司禮監秉筆太監),當然本著自己能夠善終皇帝對批紅的權力看的相當嚴格。

    此外,奏摺上面還需要加蓋“公章”(帝國的玉璽),這個就是鼎鼎有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當然,一般的太監都會一點心理疾病,處事比較偏激,讓他們來參與朝政不能說好但是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也不能說不好。

    反正,明王朝在這樣的制度下渡過了自己的二百多年的歲月。

  • 6 # 歷史百家爭鳴

    劉瑾,因在明武宗當太子時就與其交好,並深得其歡心,所以明武宗即位以後,劉瑾也跟著飛黃騰達,成為了朝中炙手可熱的人,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不過劉瑾起來快,亡的也快,一夜就被皇帝滅掉了。

    劉瑾被凌遲處死在於天時與人和。這個天時與人和是劉瑾自己創造的,他專權以後對中央與地方破壞很大,百姓與官員是怨聲載道,所以就爆發了一場叛亂。明朝宗親安化王朱寘鐇一看朝野動盪,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就藉著討伐劉瑾的名義起兵,明武宗便派楊一清去鎮壓,這楊一清也不負所望,不久就平定了安化王的叛亂。可楊一清不喜歡劉瑾,甚至想殺了劉瑾,他就拉攏了監軍的太監張永,兩個人一起商量共誅劉瑾之計。張永趁著進京獻俘的時機,嚮明武宗陳述了劉瑾幹下的各種惡事,列舉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明武宗一聽就大驚,就把劉瑾抓來審問,而李東陽也趁機煽風點火,說這個劉瑾為非作歹,這就讓明武宗動了殺心。但明武宗沒有完全相信他們,他要眼見為實,所以第二天他親自去抄劉瑾家,當從劉瑾家抄出一把他常用的扇子時,明武宗徹底怒了,因為這扇子背後發現了兩把匕首,這下就坐實了劉瑾想謀反的事實,經過會審劉瑾就被處以凌遲3357刀。

    正是安化王的叛亂,給想除掉劉瑾的人創造了機會,也是楊一清、張永、李東陽的通力合作,使得劉瑾難逃一死,當然,要是沒有明武宗的決斷,劉瑾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從神壇落下。

  • 7 # 鄧海春

    一談到凌遲,就不得不想到明朝劉瑾的案例,那麼劉瑾是為何被凌遲處死的呢?

    先來介紹一下劉公公——劉瑾,劉瑾是明孝宗和明武宗皇帝時期的宦官,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因此改姓劉,淨身入宮當了宦官。弘治年間犯罪被赦免後侍奉明武宗朱厚照,就開啟了他的上位史。

    正德元年(1505),他執掌鐘鼓司,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一起以舊恩獲得明武宗寵幸,人稱“八虎”。劉瑾尤為狡詐陰險,曾仰慕王振(也是位善於察伺人心的奸宦),將王振的事蹟當做自己的教科書。劉瑾每天向皇上進獻鷹犬、歌舞、摔跤等遊戲,引導皇上微服出行。皇上玩得不亦樂乎忘乎所以,於是就開始重用劉瑾,將劉瑾調進內官監,總督團營。明孝宗遺詔要廢除宦官監槍和各城門監局,劉瑾加以阻止,不予執行。

    朝廷官員知道是這“八虎”引誘皇帝玩樂,不理朝政事務,於是多次上書進諫,但皇帝都沒有采取行動。劉瑾聽說朝廷官員在激烈的討論要不要誅殺自己,感到非常害怕,連夜率馬永成等人圍著皇上哭泣,拜倒在地,皇上受到感動。劉瑾隨即說:“陷害奴才等人的是王嶽,王嶽勾結內閣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們所忌恨的人除掉,況且飛鷹獵犬何損於國事?如果司禮監任用得人,這幫文官怎敢這樣!”明武宗聽信劉瑾的話,馬上命劉瑾掌司禮監。劉瑾從此就開始了囂張跋扈、胡作非為的新生活。

    劉瑾行權力之便貪汙腐敗,使得民不聊生。他作威作福,打擊報復自己不喜歡、不利於自己利益的人,可以說是眾矢之的了。劉瑾在權勢的路上越走越遠,最後竟動了篡位之心,企圖尋機奪位。但是劉瑾只顧自己耀武揚威,沒想到其他的七虎正注視著他的一言一行。因為他們向劉瑾要權辦事時,劉瑾總是不肯照顧,時間一長,矛盾便逐漸激化。

    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武宗派都御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叛亂平定之後,他們在向武宗報告戰況時,趁機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結果發現了印璽、玉帶等禁止任何人私自擁有的禁物,甚至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了大怒,劉瑾隨身帶刀的目的可想而知,這是會直接危及性命的事,終於相信了劉瑾謀反的事實。因為謀反是第一重罪,所以等不到秋天霜降以後就行刑了。

    據記載劉瑾被凌遲共行刑了三天,第一天被剮了357刀,胃口還很好,第二天割了幾十刀就受不了死掉了,不過死掉後還是繼續剮直到滿3357刀,劉瑾的這個結局可以說是無比悽慘,但也是罪有應得的!

    古代王朝權力大多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全憑心意分配權力,而這種的權力分配的隨意性帶來的恰恰會導致奸人亂政,給了狐狸不善用虎威,自以為是老虎的希望,與野心的膨脹相對比的是實力的不足,那麼便是自取滅亡。虎威可以借,也可以收,可狐狸承擔得起嗎?

  • 8 # 戰爭史

    明代大宦官劉瑾耳熟能詳,是後世眾人唾棄的物件之一。因為他在明正德年間,獨攬大權、迫害忠良、貪財好賄,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可謂壞得掉渣。史料記載“武宗即位,掌鐘鼓司,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並以舊恩得幸,人號「八虎」,而瑾尤狡狠。”

    (正德帝朱厚照)

    正德皇帝上位後,每日在後宮玩樂,不務正業,皇權基本落入宦官劉瑾之手。劉瑾此人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朱厚照對其十分寵信。劉瑾集團還有另外七人,都是宦官,被稱作“八虎”,各司其職權力極大。

    大權在握的劉瑾,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攬財,命令只要是進京述職的官員,彙報完工作必須向其繳納上萬兩白銀,這才能勉強保住官職。如果不交或者少交,輕則免官罷職,重的可能丟掉性命,為此滿朝文武怨聲載道,也無可奈何。

    正德帝根本不上朝,朝廷大權都在劉瑾手中,想要扳倒劉瑾難上加難。劉瑾集團並非都是宦官,由於宦官文化水平有限,碰見個問題就得請教那些士大夫,於是就有些官員和劉瑾狼狽為奸,禍亂朝綱。

    張彩就是劉瑾的幕僚之一,身居吏部尚書,心思縝密,對事物判斷極準,深受劉瑾信賴。一次劉瑾向官員索賄,導致一官員被逼自殺,“給事中周鑰勘事歸,以無金自殺。”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拿出那麼多錢,上萬兩的白銀,以當時明代的俸祿,是不可能湊齊的。

    (劉瑾劇照)

    張彩知道此事勸誡劉瑾說:“今天下所饋遺公者,非必皆私財,往往貸京師,而歸則以庫金償。公奈何斂怨貽患。”那些給錢的官員,其實都是不是他們自己的錢,他們向劉公公賄賂之後,回到當地,還會對百姓強徵暴斂,收回幾倍的錢來中飽私囊。

    並且這些錢是用劉瑾的名義來收的,所以劉瑾的名聲就越來越臭。高層官員的黨爭,受害的總是普通百姓。劉瑾聞聽此言,暴跳如雷,於是開始整頓官場,嚴查胡亂加稅。此事其實還算是好事,劉瑾為了挽回其名譽,再次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朱元璋)

    經過仔細調查,劉瑾發現軍制的一個大問題,朱元璋曾設定一個軍屯制度,軍隊在戰時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在和平時期種地產糧,這樣軍隊就能自給自足,解決吃飯問題,還能上繳國家一部分糧食,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軍隊中的長官大肆徵收士兵的土地,有的是買的,有的是搶的,這樣士兵就淪為了軍官的雜役,經常沒有軍餉,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軍官則成為大地主,作威作福。軍隊的腐敗在明末已經成為朝廷一大頑疾,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

    (劉瑾劇照)

    劉瑾看到問題所在,沒有和張彩商量,就稟告給了朱厚照,朱厚照聽了之後,覺得是一件好事,就安排劉瑾去辦了。於是惹出了大麻煩,劉瑾本意不是為了那些大頭兵,只是想挽回聲譽罷了,但這些地主劣紳的利益也是不隨便就能觸碰的。

    這事情給劉瑾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災難,直到宦官集團的覆滅。軍屯改革,想讓土豪把土地還給當兵的,那自然是沒有可能的,但實際上繳納的糧食增加了很多,士兵的生活更加不堪,那些軍隊土豪也有很大損失。

    這一折騰,結果則是“五年四月,安化王寘鐇反,檄數瑾罪。”安化王朱寘鐇起兵造反,為了達到籠絡人心的目的,他造反還是打著幹掉劉瑾、為民除害的旗號,這回劉瑾可是搬著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楊一清)

    如果不是劉瑾搞的改革,那麼朱寘鐇就不會造反。朱寘鐇不造反,楊一清、李東陽等人就拿不到劉瑾的罪證,這一串連鎖反應的最終結果,則是劉瑾集團被連根拔起,劉瑾本人被凌遲處死。

    有的時候瞎折騰,還不如不折騰,但民心所向、眾望所歸是無法改變的,劉瑾一生作惡多端,成為眾矢之的,就算他不犯這個錯誤,早晚也會被忠良之士趕下臺去,名留青史是不可能的,遺臭萬年卻做到了。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 9 # 置身黑白的精彩

    這個權傾朝野,得加個前提——朱厚照默許。歷數一下明朝歷史上的知名太監,之所以能權傾朝野,靠的就是皇帝的支援和放縱,如若哪天皇帝不高興了,分分鐘就能幹掉這些看似大權在握的太監

    而劉瑾的覆滅比較可憐,可以說是比較冤——純粹被人捅黑刀致死。畢竟按照劉瑾的罪名,不至於凌遲處死,這中間是被人設了局的!

    劉公公的發跡史——俗話說,跟對了人就是成功的一半

    要說劉瑾這號人物,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當時權傾天下的大太監的?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和朱厚照的關係緊密,可以說當年朱厚照還在當太子的時候,劉瑾就儼然一副頭馬的樣子,陪著朱厚照吃喝玩樂,縱情瀟灑。其實劉瑾的身世比較慘,年僅六歲就被太監收養入宮的小劉同志還是比較可憐的,畢竟還沒有享受過美好的人生,就跟命根子說了拜拜

    從小便立志成為王振第二的劉瑾,圍繞著朱厚照建立了自己的小團隊,並在正德元年正式成立幫派,綽號八虎。這八個太監在朱厚照的放縱下,可謂是呼風喚雨、為禍朝綱。其中尤以劉瑾最為甚之,一度搞的團隊內部不太和諧,比如張永就不是很喜歡他。而最終的結果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如果非我族類那就抓緊時間幹掉,否則後患無窮。劉瑾的倒臺,和張永的努力脫不了干係!

    執掌司禮監的劉瑾終於登上了人生巔峰,房子、車子都有了,除了女子不能享用以外,他的榮耀和權勢幾乎已經達到了巔峰。朝中大臣也都對他畢恭畢敬,畢竟背後有皇帝撐腰,而且這個皇帝還不願意幹活兒,啥事兒都交給劉瑾來處理,所以劉瑾的權勢不僅僅是一人之下這麼簡單,正德年間世人皆不知有武宗,卻都知劉公公

    縱容畢竟是有度的——除非,除非你想奪大明天下!

    其實,劉瑾並無太大的謀逆之心,在他看來能夠過舒服日子,當著實際上的老大(真正的老大不管事兒)就已經很舒服了。再說了,自己一介宦官,既不能千秋萬代,也不能直接當皇帝,就算是謀反成功了又有什麼用呢?或者說他幹掉了朱厚照,再重新立一個,說不定還不如朱厚照在的時候舒服呢!所以,劉瑾是沒有謀反的動機的!或者說,謀反根本不符合他的個人利益

    之所以劉瑾能權傾天下,全靠朱厚照給;一旦朱厚照玩完了,自己也是分分鐘下臺的。所以劉瑾巴不得朱厚照多活幾年,也好讓自己繼續作威作福。可是其他人不樂意啊!比如忠心為國的楊一清等人,包括張永。雖然張永只是個太監,但是他還有良心,在他看來劉瑾實在是太過分了!所以張永的倒戈,才讓諸位大臣們有機會扳倒劉瑾

    安化之亂被評判,張永與楊一清達成一致,準備幹掉劉瑾。十七條罪狀已經寫好,只需要張永攜帶此罪狀進宮稟報,說服朱厚照,劉瑾一舉可拿下。但這也是非常險的一步棋;一旦朱厚照不動心,宮中耳目眾多的劉瑾立刻就會知道訊息,隨後他便可以動手幹掉楊一清、張永等人;所以對於張永來說——成敗就在此一舉

    天時地利人和——正義雖然來得有點晚,但至少沒有缺席

    凱旋歸來的張永,準備進宮見朱厚照;而朱厚照也是非常講義氣的,二話不說就擺了宴席為小弟接風;劉瑾也不只是怎的,總感覺心裡慌,於是一直作陪,絲毫不給張永單獨彙報的機會,張永也是暗自著急,如果劉瑾今晚不走,那麼一切都將成空;而很快劉瑾就會動手收拾自己,眼看計劃敗露,天時出現了!

    劉瑾第二天要為自己的哥哥奔喪啊,他不得不走!看著席上“爛醉”的張永和意興闌珊的朱厚照,劉瑾放心的離開了,他準備參加完哥哥的葬禮,就收拾張永。可惜他沒有這個機會了!張永立刻向朱厚照稟報了劉瑾的罪狀,但朱厚照看完以後不以為然,要求張永繼續陪自己喝酒!張永急了!大喊到“劉瑾有罪!他意圖謀反,奪取大明天下!”朱厚照也是搞笑,竟然回覆了一句“天下任他去奪!”張永也懵了,竟然還有這樣沒心沒肺的人,連天下都可以不要嗎?終於,他還是找到了朱厚照的弱點,自知不成功便失敗,他斗膽說出“大明天下歸了劉瑾,陛下去哪裡?”殺人誅心,這句話讓嬉笑慣了的朱厚照收起了笑容,惡狠狠的說道:“抓他!現在就去!”

    人可以什麼都不要,但自己的命呢?於是張永即刻動身,抓捕劉瑾後投入天牢。或許是朱厚照心軟了,他竟然下令給劉瑾送幾件衣服,畢竟這個老頭陪了自己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但這個動作,卻讓楊一清等人十分驚慌,一旦劉瑾出來,他們將永無翻身之地!

    六部內閣紛紛上疏,請求徹查劉瑾,並很快就完成了抄家這一流程。先說結果,劉瑾家鉅富,金銀古玩字畫無數,讓朱厚照都聞訊前來大開眼界並開心的將其納入自己的私庫之中;而後有關部門本著務必細緻的態度,又查了一遍;結果卻整出了盔甲上千副,兵器若干,還有什麼龍袍玉璽之類的。“這死太監,還真的要謀反啊!”朱厚照都驚訝了

    甚至在劉瑾常用的摺扇裡,還發現了意欲行刺用的小刀;朱厚照終於不能忍了,下令將其凌遲處死。正義終於到來了,雖然手段嘛,還是有些壞的——對付壞人,就要不擇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以前得過感冒好後一側鼻子流黃水的經歷,怎麼治療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