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6
回覆列表
  • 1 # 萌萌聊商課

    電影剪輯

    film editing

    影片影象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對拍攝的一次再創造。剪輯與剪接不同,後者指對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

    早期電影只是將拍攝到的自然景物、舞臺表演原封不動地放映到銀幕上。從美國導演D.W.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剪輯是導演的工作。但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聲音和音樂素材的剪輯也進入了影片的製作過程,剪輯工藝越來越複雜,剪輯裝置也越來越進步,於是出現了專門的電影剪輯師。剪輯師是導演重要的合作者 ,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分鏡頭劇本的擬定、排戲、攝製、錄音等。對剪輯的依賴程度,因導演的不同工作習慣而異,但剪輯師除了應完全地體現導演創作意圖外,還可以提出新的剪輯構思,建議導演增刪某些鏡頭,調整和補充原來的分鏡頭設計,改變原來的節奏,突出某些內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義更為深刻、明確。

    從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在剪輯上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幾個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覆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緻的剪輯 ;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準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係必須一致。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創造性剪輯 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②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③節奏性效果剪輯。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剪輯調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節或情緒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張弛有致。影片中一個段落的剪輯調子是由鏡頭的數目來計算的,稱剪接率。鏡頭數目多,稱剪接率高或快調剪輯;鏡頭數目少,稱剪接率低或慢調剪輯。

  • 2 # 李曉魚

    你好題主,我自己本身是影片剪輯,以下是我自己的剪輯心得

    1·如果你想要做比較正式的影片剪輯的話建議你使用電腦上的PR軟體進行剪輯(軟體使用起來專業剪輯影片效果好)

    2·如果你是自媒體剪輯的話推薦使用ipad,ipad自帶的軟體還行(我就是使用ipad進行剪輯的)

    3·現在手機上的剪映app也可以滿足日常的影片剪輯

  • 3 # Kris有話說

    選取高質量有內容的畫面切條,搞笑的就要玩梗,情感的就要讓人產生共感,社會現象的讓人反思,總而言之選取好的內容是最關鍵的

  • 4 # 洛陽翹楚

    首先,捋清思路,明確方向。

    影視行業分工有很多,光一個後期製作就有剪輯、調色、配樂、包裝、特效等,所以你想做一個剪輯師,還是一個調色師?還是都做?然後再問問自己為什麼學習影片製作?或者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想成為一個導演拍攝自己的片子,想做一個拍攝漂亮照片或者影片的攝影師,還是隻想把平常自己拍攝的短影片“整合”成一個有紀念意義的短片?瞭解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再反過來看看影視行業分工和製作流程,有哪些是能契合你的訴求,有哪些是需要你去補缺的。

    不管你想做攝影師、剪輯師,不管是要求更綜合更全面的導演,還是簡簡單單想做自己的短影片,以下經驗都適用。因為複雜的你都學習了,對於小影片,短影片的製作,你何足掛齒?

    先大致說一下影視行業製作流程:籌劃—文案—攝製—後期—驗收。籌劃階段又分為構思、調研、提案、洽談、協議簽訂等。文案階段分為創作劇本、拍攝指令碼等。攝製階段包括組建團隊、確定拍攝方案、甄選演員、踩點選景、器材和服化道準備等。後期製作階段包括:剪輯、包裝、調色、配樂、配音、特效等。驗收階段包括稽核、修改、定稿、入庫備份等……有點多,放兩張圖就一目瞭然了。

    那具體到學習,無外乎就是理論+實踐,至於方式方法和學習順序,你既可以先學些理論,再去實踐;你也可以倒過來先實踐,再從實踐中摸索出理論,但這樣比較費時費力,也容易走彎路。畢竟如果沒有一點理論做基礎,剛開始拍攝製作時會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麼拍是好是對的,後期製作時也是無從下手,因此我建議還是多少補充一些影視理論知識,再上手拍攝,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總結髮現,來來回回地學習實踐,不斷地遇到各種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最後你的作品也會越來越完美,你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OK,理論+實踐,先說理論方面的學習。我主要是兩種學習方法,也是兩種學習途徑:書本+電影。其實有這就夠了,因為學電影,電影就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最好是先看書,再去看電影學習別人怎麼拍攝。至於書本先看幾個領你入門的,例如:《認識電影》、《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這兩本書主要是透過對影視製作各個行業的講解,來介紹電影是怎麼拍的,電影是這麼一回事,而且用很多電影來列舉講解,很通俗易懂,然後還講了電影的發展史,總之,最開始可以看這兩本書先“認識”下電影,再去看其它細分的書籍。

    攝影可以看看《電影攝影:理論與實踐》、《電影鏡頭入門》。書中講了影視中常涉及到的職位和術語、攝影工具、攝影技法、構圖、燈光種類和布光知識、以及數字攝影所涉及的知識等等。

    剪輯有《電影電視剪輯學》、《看不見的剪輯》。《電影電視剪輯學》因為是我看的第一本影視類的書籍,所以留下的印象比較深。作者是中國老一輩的資深剪輯師傅正義老師,剪輯過很多電影和影視劇作品,比如像《三國演義》、《紅樓夢》、《小兵張嘎》、《三毛流浪記》等都是出自他手,擁有豐富的剪輯經驗。有句話叫“最好的剪輯是看不見的剪輯”,看不見剪輯痕跡的剪輯,是最流暢自然的剪輯,所以《看不見的剪輯》不妨一看。

    編劇的話推薦《故事》、《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故事》是本很好的書,作者是羅伯特.麥基,好萊塢的著名劇作家,編劇教練,學員眾多,很多學員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艾美獎等眾多獎項。《故事》是著重講解如何構建一個好故事的書,想做編劇的,很值得一看。然後再進階一點的書籍有《電影鏡頭設計》、《電影語言的語法》、《電影化敘事》以及《榮譽》等,這幾本書籍主要是講了很多具體的拍攝手法,攝影技巧和導演方法等。像《電影化敘事》就用了很多電影例項來解析了100個電影技巧,很淺顯易懂,適合入門的初學者。而《榮譽》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蘇牧編寫的,這本書主要是透過6部經典電影的橋段對劇本、導演、攝影、剪輯和聲音等方面進行細緻地分析和解讀,很值得慢慢品味。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導演,除了以上書籍,還可以再看些關於演員指導的書籍,例如《演員的自我修養》,然後浙江衛視製作的“演員的誕生”節目,現在叫“我是演員”,也是個鍛鍊你如何指導和鑑別演技好壞的一檔節目,你就算不做電影,哪怕是作為普通觀眾,多看些這樣的節目,也能煉成火眼晶晶,鑑別你平時觀看的影視劇中演員演技的好壞。作為導演到了後期多少要看些文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等書籍,對想成為導演的人來說是很有幫助的。OK,書本就先推薦這些,因為市面上真正的好書太少,很多都是內容互相抄襲的書本。那麼看些理論書籍,只要搞清楚電影和影片製作是怎麼一回事,知曉它們的語言語法,入個門,然後再在實踐中去體驗和精進。如果你覺得自己精進到一定境界,還想再補充一些更高階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可以,但這樣的書籍很少,因為市面上的影視書籍大多是入門級的,你要想再精進,那就多拍多練。還有上面提到的多看些文學,哲學等書籍充實自己。然後最重要的還得看自己有沒有這個天賦,畢竟電影藝術也是需要天賦的,因為電影藝術是即文學、戲劇、音樂、雕塑、繪畫、建築之後的第七藝術。電影是一門可以容納以上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那天賦這個東西就不好說,每個人不一樣,天賦的多少,天賦的方向都不一樣,也許他有很高的攝影天賦,但不一定有很好的導演能力,也許你沒有很好的編劇才華,但卻有很高的導演天賦,這些都得在你後面的時間中慢慢發現。OK,言歸正傳,如何繼續提升和精進?除了自己的天賦、多學習、多拍多練,那還可以觀賞更好更高深的電影來提煉自己。

    看電影,也要講究門道,不能一通亂看。看電影首先要看好電影,看爛片只會讓你掉坑裡。然後透過看電影你想學到什麼?學到大師們的攝影,還是剪輯,還是布光等?那麼在你第一次觀看的時候先以普通觀眾的角度心無旁騖的觀看一遍,然後從第二遍開始細看,如果你想學剪輯,那就可以來回重複觀看電影中的剪輯,鏡頭與鏡頭之間剪輯切換,場與場,段與段,以及整個影片的剪輯節奏,風格,手法等等。對於剛開始看電影學習的人來說,也許不知道哪些電影才是好電影,那麼這裡推薦先看豆瓣電影的TOP250,這個榜單里門羅了各種風格的經典電影,那都是經過萬千影迷的雪亮眼睛綜合評選出來的好電影。當這200多部電影看完之後,你不但會有較高的影視藝術修養,還有較高的影視審美。隨著閱片量的上升,你將不是一個普通的影迷,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影片製作業餘愛好者。因為透過你的大量閱片,你耳濡目染地吸收了很多“招式”,修煉了高深的“內功”,而你差的,就是實戰。只有透過實戰才能將各種招式融會貫通為你所用,最終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創立自己的拳法和派別,開宗立派成為一位大師。

    OK,當你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那麼可以自己動手實戰一番了。不管你是單純想從事剪輯師,調色師,攝影師,還是導演,我想如果你有幾部全程參與制作的片子的經歷,也就是從前期的策劃文案到攝製,到最後的後期製作,你都親力親為的全部參與制作了,我想這樣的經歷對不管是想單純從事剪輯師,還是攝影師的人來說多少都是有益的。那麼我們按照影視製作中幾個最主要的環節,即編劇,導演,攝影,剪輯從頭說一下。

    先說文案階段。文案又分很多種,故事片劇本、紀錄片指令碼,宣傳片指令碼、廣告指令碼、電視專題片指令碼等。除了故事片劇本以外的其它型別指令碼大多是需要配音的一堆解說詞,特別是中國的電視紀錄片,就是配音的旁白+採訪的套路。隨著網際網路,以及現在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和影響,很多電視臺的影片節目的表現手法才逐漸有了新的變化。

    因為指令碼種類太多,我們這裡以故事片指令碼為例,那麼如何學習寫作劇本呢?前面介紹的書籍中提到的《故事》這本書,光聽名字就知道是要講啥的,所以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講故事,教你如何構建編寫故事的,而劇本格式,《電影劇本寫作基礎》裡面就有講解,對於剛開始的初學者,或者你本身就是導演的人來說,你可以不用管什麼格式,反正你是寫給你自己的,你清楚你想要什麼。那麼看了怎麼編寫故事的書籍以後,你就可以再找些經典小說和經典電影,看看他們是怎麼建構故事的,這裡囉嗦一句:小說是小說,劇本是劇本,寫法不一樣。然後再從網上下載個劇本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你就可以試著寫寫你的故事,你的劇本了,然後不斷完善。對於有些型別的影片,也許還需要拍攝用的分鏡指令碼,不過沒關係,如果你會畫畫,你畫出來也挺好,如果不會畫畫,也沒事,反正所有畫面都在你腦袋裡。

    那麼接下來就是攝製階段,導演最後再講。對於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也許在正式拍攝前,還面臨器材選擇的一個迷茫問題。很多人不太清楚自己的片子應該用什麼機器來拍攝,然後市面上的機型型別又五花八門,所以到底該如何選擇器材是很多攝製前就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那麼這裡就簡單談一下器材的選擇。器材我們可以籠統的分為前期製作的器材和後期製作的器材。那前期製作的器材無外乎就是滿足畫面+聲音的攝錄,對於小成本製作,或者剛開始練手的話,只要能滿足攝錄畫面和聲音,然後有一定畫質的保證就可以。當你練好了,或者你是土豪不差錢的話,那你完全可以將滿足畫面攝錄的:攝影機、鏡頭、腳架、監看、穩定器、搖臂、軌道、航拍器、GoPro等一次買齊,以及滿足聲音錄取的:話筒、話筒杆、防風罩、錄音機、調音臺、監聽等。那麼作為剛開始的初學者來說,你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多林林總總的器材,也許你只需要一臺能拍畫面,能錄聲音的單反相機就足夠。不要小瞧了單反,現在的單反早已經不是以前只會簡單拍照的相機了,而且現在很多長片電影都在用單反拍攝製作,我曾經跟組參與制作的一個獨立電影,全程就是用佳能的5D2拍攝完成的,後來還獲得了金馬獎,所以器材不是最重要的,何況現在器材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所以這也導致了現在影視製作的門檻也越來越低,人人都可以手拿相機和手機成為一名導演。

    OK,總而言之:器材不在多,合適就行。

    那麼如何拍攝?前面你已經看了一些影視理論書籍,相信已經知道了鏡頭的類別,知道什麼是大景、什麼是中景,什麼是特寫,有哪些角度,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屬性,而且在你編寫故事的時候,畫面都在你腦海裡了,所以那還等什麼,直接去拍就是了。憑你的直覺,你覺得這裡適合用什麼景別,什麼機位就去用,到了後期剪輯時你就能檢驗出來。透過一次次的拍攝和剪輯,你就會不斷髮現問題,不斷精進。更何況前面提到的《電影鏡頭設計》,《電影化敘事》等裡面列舉了很多現成的拍攝技巧和手法,足夠將你的小影片拍成大片的感覺,只要你運用得當。

    然後到了後期的剪輯,在正式剪輯之前,很多人也許又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剪輯軟體的選擇?

    So,這裡我廢話不多說,直接貼個表就一目瞭然,這是我一套關於影視製作網路課程的一張PPT講解圖。

    以上就是市面上用得最多的幾款主流剪輯軟體,有蘋果電腦才能安裝使用的Final Cut Pro,有可以在微軟系統使用的Edius,也有既可以在Mac系統,也可以在Win系統執行的Premiere和Avid剪輯軟體。那麼怎麼選?雖然四款剪輯軟體我都用過,但我推薦前兩者,要問誰最好,這個不好說,因為它們各有千秋。OK,如果你習慣使用Win電腦,那就使用PR來剪輯,如果你習慣蘋果電腦,那就使用FCP來剪輯,當然PR也可以。如果你已經有了一臺配置很好的Win電腦,又想使用蘋果的FCP軟體怎麼辦,那你可以在電腦上裝上雙系統,也就是蘋果系統,安裝FCP,再買個蘋果鍵盤就可以,但預算可以的話,不建議組裝黑蘋果電腦,偶爾會不太穩定。那蘋果電腦使用者也可以反過來安裝雙系統,將Win系統安裝到硬盤裡,然後配個Win式鍵盤就可以,這種用本身是蘋果電腦安裝的雙系統倒是很穩定,我已經用了8年,換了幾個電腦都沒事,所以沒問題。

    OK,那麼該如何下手剪輯你的片子?

    首先,你得先把剪輯軟體掌握好,至於如何掌握,網上有很多關於PR、還是FCP軟體的學習教程,琳琅滿目非常多,所以我這裡就不囉嗦。如果你悟性很高,或者有一定的軟體操作基礎,那麼你可以不用看教程學習。可以像我一樣用簡單粗暴的辦法,直接“生吃”,那就是直接硬剪個一兩部以後你就基本掌握了軟體的操作,在剪之前稍微瞭解一下剪輯軟體介面和選單;檢視熟記一些常用的快捷選單,也許剪輯起來會更加高效,隨著後面更多的剪輯,你會對剪輯軟體的操作越來越熟練。

    掌握好了剪輯軟體以後,就開始整理你拍攝的原始素材,整理的工作有很多,採集、備份、轉碼、命名、編號、歸類等,要乾淨規範,別偷懶,免得素材越多,越是後面越難整。然後你就可以進行剪輯了。剪輯可以籠統地分為粗剪和精剪。粗剪階段,你主要是把所有需要的鏡頭按照劇本搭起來,保證片子的完整性,不遺漏鏡頭和臺詞。你先篩選和標記你需要的鏡頭,但不要輕易刪除“不需要”的影片片段,也許後面會有用。然後不要管時長,也不要管節奏風格之類的,不要在粗剪階段盡善盡美,要留餘地。如果你是沒有指令碼的片子,比方沒有指令碼的紀錄片,如何剪輯和搭建?你可以先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搭建,也可以按照事件搭建,或者按照人物、按照地點等一段落一段落的剪輯,然後再構思如何結構,如何剪輯你的片子,也就是你前期拍攝時沒有太多想法和故事,但可以通過後期的剪輯中尋找故事和框架。甚至也可以透過一首音樂的靈感,來結構剪輯片子,都可以。

    到了精剪階段,你就可以“盡善盡美”,精剪期間主要是細節方面的工作,完善結構,調整節奏,確立風格等,是一個不斷打磨,精雕細琢的過程。如果你在剪輯過程中,沒有感覺,沒有頭緒了,可以試著聽一些好的影視配樂,或者看一些跟你相似題材的片子來找找靈感。當你剪完以後,你也許還需要稍微調個色,配個樂,上個字幕,然後輸出成片就大功告成。然後對於剪輯,這裡再囉嗦兩句:剪輯的學習,不管是剪輯軟體的學習,還是剪輯技巧的學習,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學習的剪輯軟體只是一個剪輯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剪輯藝術性的東西,例如什麼蒙太奇、軸線、剪輯點、30度原則,動靜組接、情緒、節奏等,如果這些不清楚,你掌握的剪輯軟體再熟練,也無從下手,所以以上說的這些也需要慢慢學習掌握。

    OK,那麼導演的學習過程就是前面從文案到剪輯整個製作流程學習的階段,自己寫幾個本子,自己拿著機器拍,自己剪,然後多看電影,多拍多練,就會綜合地鍛鍊了你的導演能力,所以導演是一個綜合全面的,統攬全域性的職位。不管是編劇,還是攝影和剪輯,你也許不需要像他們那樣在某個環節,某方面很擅長,但是作為導演的你得多少都要了解和學習,不然你如何指揮?對於導演的學習,你可以先從事剪輯,在轉型成導演,你也可以先從事攝影或者編劇,再轉型成導演。對於想從事攝影的來說,最好還是能會些剪輯,有了剪輯的積澱,再從事攝影,你將會有更好的分鏡意識和剪輯意識,對於從事攝影的來說,會很有幫助。

  • 5 # 簡簡單單67320108

    首先,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需要把影片儲存到電腦當中,然後開啟影片合併分割軟體,開啟軟體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軟體的主介面。

  • 6 # TOP10Lists

    為何有些片子僅僅是硬切而已,但卻看起來很流暢,其實一個片子的流暢與否與使用了多少轉場特技沒有關係,電影中的剪輯方法無非是:1硬切、2疊化、3淡入淡出。

    很少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轉場。但是能夠達到讓你根本不注意這些細節而被情節所吸引,這就是剪輯的精髓所在:用畫面講故事。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

    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有一些準則是不能違背,比如說動接動:

    1、既然是動接動,那麼畫面就不能是死的(固定畫面),必須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如果碰上死畫面,到PM或AE等軟體中作推拉!!清晰度雖然有一點損失,但比起損失畫面流暢感來說,要划算得多。

    2、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通常情況下,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3、不能等畫面運動到落幅才接,(簡單說快定住或定住後)這樣會影響流暢感,很多人以為畫面一定要長到看清楚才行,其實畫面剪輯也是一種調動人想象力的技巧,一個很短的鏡頭因為人的經驗、想象,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現的內容當成是已表現。

    4、動的要有根據。如果是一個人在到茶壺喝水,那麼鏡頭的邏輯關係就應該是:手拿茶壺、開蓋(如果有)、另一隻手拿杯子、倒水、水滿......(基本上正常的規律),如果順序顛倒,這組鏡頭就會看起來彆扭。

    5、注意節奏。節奏有兩種,1:所表現的事物的內在邏輯關係形成的內在節奏。這是本來就有的。 2:外加的如音樂、噪聲、這是人為的、利用外加因素控制節奏。

    一條片子不能沒有節奏,所謂流暢感其實就是剪輯中的節奏對人的衝擊帶來的心理影響。

  • 7 # 萌男蘿莉

    愛森斯坦格里菲斯這些先驅就不說了,老的就提一個《柏林:城市交響曲》,剪輯入門必讀,個人認為實踐參考價值大於那些先驅,可惜好多“剪輯師”能在現在條件下剪出這樣的入門級都難……覺得現代剪輯的更新升級應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算下來給個二十部:

    1、東邪西毒(時空和情緒營造)

    2、諜影重重3(“看”的全面升級,建立臨場幻覺)

    3、夢之安魂曲(雜耍蒙太奇)

    4、名揚四海(入門必備手冊)

    5、美國往事(時間構造)

    6、時時刻刻(不同時空的情感邏輯,開場教科書式的時空組織)

    7、親切的金子(風格化)

    8、蘇州河(文藝咖上手指南)

    9、未麻的部屋(巢狀)

    10、空之境界(扭曲)

    11、美版無間道(雙簧戲該怎麼剪)

    12、迷牆(風格化,節奏)

    13、生命之樹(用剪輯裝深沉還能言之有物)

    14、新橋戀人(性感,聲畫)

    15、重慶森林(時空,韻律)

    16、斯托克(裝逼速成指南)

    17、熱血警探(看圓接圓如何運用在故事片)

    18、暖暖內含光(形散神聚)

    19、黑點狂想曲(聲畫匹配)

    20、時尚女魔頭(商業片節奏表達以及蒙太奇段落運用)

    ……主要以影片剪輯方面帶給我的影響和學習參考價值為依據,另外,很多時候會將劇作中的“文學編輯”和剪輯混為一談,編劇和剪輯應該互相有對方的思維沒錯,但關於一部作品呈現的劇作和剪輯誰輔助誰還是得有個判別,比如,《東邪西毒》在我看來是剪輯思維構架,《低俗小說》《教父II》之類是劇作引導剪輯

    其它個人喜歡的推薦包括《天生殺人狂》《紅辣椒》《無姓之人》《丹麥交響曲》《廣島之戀》《末代皇帝》《告白》《跳出我天地》《好壞怪》《賭城風雲》《本能》……不過這些不少跟導演和劇作有關係,不好上手,當然看剪輯學剪輯最好的不是故事片,好好用心看大量紀錄片並自己嘗試,是最能掌握剪輯“構造時空幻覺、無中生有”的妙處

    還有,不得不說的是,某些在剪輯基本能力上嚴重缺失,經常胡拍亂剪,完全依靠“文學編輯”架構電影時空的偽剪輯大師,真的是讓很多人把剪輯這門學科,從電影思維給帶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美國竊取了二戰的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