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莓愛畫畫
-
2 # 質卓
“盛世收藏,亂世金”現在是太平盛世國富民強的時代,老百姓生活欣欣向榮,收藏品市場也活躍起來,藝術品價格也不斷上升,成為投資的一個好標的。老百姓在這個大趨勢中投資一些藝術品,收穫投資的升值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要投資藝術品市場就要清楚是誰在推動,它的增長點在哪裡?那麼藝術品真的是愛好收藏的人有收藏愛好而願意花大價錢來收藏嗎?它的真實意義在哪裡?
其實藝術品不單是一個民族文化、歷史傳承的載體,同時它被付於了金融產品的功能,讓趨利者趨之若鶩,巨大利益的刺激使得人們對收藏的熱情高漲,在盛世裡拿出資金參與一場投資的狂歡中去。
藝術品價值的不具象化空間的巨大,正是投資者樂於其道的,一幅名家油畫被拍出了幾億美元,一幅名家的抽象畫或是一個抽象作品,比如在紙上名家劃了一刀就拍出了天價,其藝術品的成本和價格無法成正比,也無法推算其正常的價格。
藝術品市場是資本追逐的推動,把握資本的流動才能避免更大的風險,收穫更多的利益。字畫、油畫、錢幣郵票、陶瓷、傢俱等林林總總,每一個分類都有更為具體的分項,要分清資金的推動,尋求收藏的熱點,但是投資總是有風險的,一定要謹慎區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中去投資,切勿盲目投資,投資有風險重入市需謹慎。
-
3 # 喜歡財經的莊稼人
有錢人資產配置的需要,
企業家財務籌劃的需要,
暴發戶附庸風雅的需要,
還有就是有領導喜歡
-
4 # 文海微沙
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世上都是有需求才有市場。
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繁盛時期文化昌盛,藝術繁榮,這是每個時代的特徵。那麼,當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享受的時候,是誰在背後推動藝術品市場?
一、需求在推動。越是繁榮時期,人們越注重精神修養和享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想豐富自己的藝術知識和藝術修養。如果說識文斷字只是文化的基礎,那麼藝術就是文化的中高階形態,當人們有了基礎的文化知識後,就想向更高階的層次發展,這是人之常情,那麼就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不論是學習藝術還是欣賞藝術,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過,我們想一下,不論誰家裡都會掛上幾幅年畫作為室內裝飾,現代裝修,比如說常見的電視牆,一般家庭都會花點心思做一個好看的背景,這就是最常見的對於藝術追求的例子。
那麼全世界有多少個家庭?這麼多家庭不可能全部都喜歡一種風格的藝術,光一個電視背景牆都能誕生這麼大的藝術市場,更別說相當一部分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臥室、客廳、包括本身對藝術的喜愛,這些需求都是巨大的,所以說,藝術市場最大的推手其實就是這些普通人。
二、利益在推動。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利益,這世上不缺少眼光獨到的商人,商人在這個巨大的市場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藝術品拍賣行,古董也是藝術品,只不過是比較古老的藝術品,但是本質上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為什麼這麼說呢?
藝術品最大的價值在於藝術,不好看的藝術品就算再古老也不會有巨大的價值,比如說山上的石頭,一塊石頭很可能從宇宙誕生起就已經在那裡了,一塊普通的時候很可能都比最古老的藝術還要古老,可是它值錢嗎?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塊普通的石頭雕刻成一件藝術品,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幾十倍、上百倍地增長,這就是藝術的魔力。
當然除了藝術價值和時間之外,稀缺性也能帶來價值,我們還用石頭做例子,如果說某一種石頭,全世界只剩下這一塊,那麼即使這塊石頭外表很普通,那麼它也具有相當的價值。
稀缺性和藝術性是藝術品最大的價值所在,那麼那些商人所推動的就是符合這些條件的藝術品,因為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帶來利益,而價值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價格。
不過不論市場如何推動,我們都要清楚,一個市場的誕生是源於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場。
-
5 # 厲琥繪畫
真正的推手不是藏家, 而是逐利而為的抄家, 也就是商人 。這些商人成就了藝術市場的興盛,成全了藝術品的流通 以及閒散的鉅額資金的啟用 。
藝術品的創造者是為市場服務的 (不然自己飯都吃不上還怎麼創作?),購買者和經營者並不一定要你出那麼高水準的作品,人家只是拿你的成果去買賣,有好的他就會拿去買賣,沒有好的他也要繼續去買賣的 ,買賣人也要活下去呀 ,也要娛樂和消費呀(商人的競價與買賣是他們特殊的娛樂方式 )。另外購買者也是什麼樣的藝術品都有人喜歡,各有所好嘛!
我覺得是商人在推動藝術品市場 。
-
6 # 一介須翁
藝術品是全球三大投資專案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財富”,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在當前股票市場不景氣,房地產市場尋求穩定的大背景下,中國在前幾年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超發的貨幣,目前尚找不到投資出路,加上那些大富豪的加入,(雖然藝術品市場才剛剛起步,也和中國的股市有些時間同步,只是之前沒有股市的賺錢效應)有這些大鱷的加入,推動了藝術品市場的再向前發展一步。做為藝術品的投資者,肯定是要找到真正好的藝術品,就象在股票市場一樣要找到一隻真正好(藍籌股)的股票投資賺錢。做為藝術品的持有者,你只要收藏到真正好的藝術品,不愁人家對你的藝術品進行投資。
如藍籌股般的寶石藍藝術品。
-
7 # 洛十一
我覺得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是與經濟、資本、環境等等因素有關的,到歸根到底還是受供給需求的影響,只要你從這幾個方面慢慢分析,你就可以知道了。
環境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藝術品市場要想發展,必然是離不開一個穩定安全的政治環境,畢竟你不可能奢求一些在戰亂中吃不起飯的人,去欣賞藝術。(可能也有十分狂熱者,但這是個例)這時候沒有需求,那麼從事藝術的人員就少了,那些高質量的作品也就出產得少,也就不說推動發展了,不到退都是幸事。而等到環境穩定,人們沒有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擔憂,那麼人們才會把目光轉向藝術品等適合發展的精神需要。
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條件若是不好,那麼不僅影響會銷售,還會讓這些藝術品價格低於其價值。要知道只有經濟條件好,藝術品才能用最真實的價格體現出它的價值,否則,就會嚴重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要知道人都是要吃飯的,若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那你認為誰還會去做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
資本為什麼藝術品為什麼這麼火呢?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所有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因為其背後有資本的力量在推動。因為有利可圖,所以資本家紛紛出手,讓這些藝術品價格不斷攀升,以至於影響了市場需求,激發了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最後推動市場的不斷髮展。
-
8 # 大才21
一、有錢人。
有錢人手裡錢多,又無其它保險的投資渠道,古人云:“亂世黃金,盛世藝術。”古董藝術具有投資少、來錢快、風險小、利潤高的特點。自古以來,哪個權貴人士沒有幾件藝術品,層級越高,藝術品就越多,越珍貴。因此,又催生了一個找藝術品的行業——挖古墓。行內人稱:“要想富,挖古墓,一夜一個萬元戶,”由此可見,其利潤之高,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二、有文化的人。
古往今來,有文化的人喜歡收藏藝術品,懂得其價值。因為,有時一件藝術品可以為其傳說提供歷史證據。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可以提供那個時朝的兵馬實況,勾踐劍可以證明勾踐的歷史存在的事實,北京猿人化石可以瞭解到由猿進化到人實物依據等等。
三、有歷史責任感的人。
由於有的文物藝術品具有一旦損毀就不可復得的特性,且價值巨大(它具有對本民族的發展中唯一的證物)。因此,一些爰華人士便冒著巨人的經濟損失甚至生命危險來收藏保護。比如:張伯駒、章乃器、胖邪兄弟和一些愛國華僑把珍貴的文物獻給國家。
四、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
藝術文物是一些有社會地位的人才能儲存和收藏的,因為,它們價值巨大。一般人儲存極易受到壞人的覬覦,輕者丟財,重者喪命。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綜上,以上幾類人才是藝術品市場的主要推手,其它的都是附和者,想趁熱鬧賺點小錢而已。
-
9 # 楊曉洋TASSO
建國後,中國畫在政府的領導和推動下成為政治服務的工具,民眾的接觸多是宣傳作用,也沒有所謂的藝術市場。然後當代藝術市場從85新潮開始,一個蠻荒生機勃勃的藝術處女地逐漸對全世界打開了大門,90年代開始臺灣香港的富商開始到大陸購買藝術品開始,與此同時,中國的拍賣公司興起,並完全借鑑西方運作模式,中國藝術的市場就一直是被西方資本引導下發展,尤其是當代藝術幾乎是西方催生的畸形產品,藝術市場近7成的份額都是在拍賣會完成,也成為權貴和資本的玩物。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當代藝術的神話和泡沫一一逐漸刺破,現在的8090後,已經具備一定審美基礎,中國的經濟也在國際上具備一定話語權,未來藝術市場藝術消費逐漸興起,形式也會更多樣,未來一代的審美決定藝術市場發展的方向。
-
10 # 金易7982
集團也好,
財團也罷,
富豪也可,
權貴也行,
只有民眾認可與收藏才是真正藝術。
回覆列表
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專案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義大利收藏家貝利尼曾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增值率是95%。就像在二戰期間,德華人利用戰爭,拿走了大部分的藝術品,因為他們懂得,藝術品是無價之寶。”如此驚人的高回報率也是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隨著中國負利率時代的到來,尋找對抗貨幣貶值的投資品種,正成為公眾熱心的話題,藝術品正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後人們傾心的投資避險工具,有觀點甚至認為,藝術品投資是當今投資領域的最後一座金山。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規模繼續呈現快速增長,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名列世界第一,年增長率24%。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額為975億元(港、澳、臺拍賣市場成交額為148.68億元),畫廊、藝術經紀和藝術品博覽會的交易額為351億元,藝術品出口額為30億元,藝術品網上交易額為12億元。此外,現當代原創工藝美術品(工藝畫、陶瓷、玉器、珠寶首飾、傢俱、織錦、刺繡、編織、地毯、漆器、金屬等)的交易額為590億元,藝術授權品、藝術複製品、藝術衍生品的交易額為150億元。2015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為506億元,比2014年縮水20%。儘管2015年度對於大多數中國藝術品拍賣機構而言,是持續艱難的一年,但拍賣市場規模在連續下跌後基本維持在大漲前,即2010年的水平。權威藝術市場資訊公司Artprice根據對全球3500家拍賣公司銷售數量的統計得出:2016年上半年,全球拍賣公司總共售出25.2萬件藝術品,總成交額為65.3億美元(約合434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藝術品市場斬獲了23億美元(約153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一。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重返全球藝術市場第一位置,年交易額達到近48億美元,拍出91400件拍品。報告認為,2016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藝術品市場進一步降溫。統計資料表明,2016年度純藝術拍賣品總額124.49億美元(含佣金),同比減少23%。中國純藝術拍賣品總額47.92億美元,以38%的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一。而美國退居全球第二,市場份額降至28%,英國以1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2017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戰果:藝術品價格和指數資料庫方面的全球領導者——Artprice,近日釋出的全球藝術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純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到14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0%以上。其中,上半年增長平緩(9%),下半年變得強勁(32%)。在全球範圍內,2017年公開拍賣的藝術品數量為502900件(增長3%),整體流拍率為34%(2016年則為36%)。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雖然還處在調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的瓶頸已經暴露無遺,市場規模在萎縮,出現了規模平臺瓶頸,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在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及新業態的不斷生髮等方面,可以說廣受世人關注。整體上說,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總規模已經達到近4000億元的水平,拍賣市場整體規模也基本穩定在近600億元左右的規模平臺水平,一大批市場新業態與藝術品產業業態也在勃然發展。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是敏感而又特別的一個年份。此前,市場機構的預期是2017年度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迅速發展期。機構預期認為:改革開放後,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歷三次週期性高峰:第一個是在1995年至1997年,第二個是在2003年至2005年,第三個是在2009年至2011年,第四個高峰會在2017年醞釀形成。也就是說,2017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即由調整轉向新一輪市場高峰的轉折點。201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熱點很多,其中最大的熱點是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拍賣市場過億元成交拍品最多的年份。2018年下半年藝術品市場只會越來越好,俗話說的好:亂世黃金,盛世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