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亮劍O
-
2 # 距離的軌跡
李世民喝下了毒酒,為何沒有死?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秘密!
毒酒是個壞東西,因為他可以毒死人,古往今來,有多少個皇帝、大臣、豪傑死於毒酒,但同時毒酒又是個好東西,對於必須要死的人,毒酒能夠留個全屍,比砍頭要好多了。
歷史上死於毒酒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漢朝就有很多皇帝死於毒酒,唐朝和宋朝兩個太宗皇帝,都與毒酒有關,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給的毒酒這件事情最早出現與“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在之後的“新唐書”、“資治通鑑”兩部史書也對這件事情做了詳細的記載。說當時李世民在李建成的太子宮,被騙喝下了李建成下了毒藥的酒,當時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有淮安王神通把李世民扶回家中。
這樣看來確實是有這件事情,那麼為什麼李世民沒有被毒死?難道是所謂了真龍天子之身在作祟?還是說,李建成因為在下藥的時候心軟,念及手足之情,藥量下的少了點?只是想警告一下李世民,不要太囂張?
首先,第一個推測實在是扯淡。至於第二個說法,也不合常理。像這種關於皇位的鬥爭,一般都是要多血腥就有多血腥。李建成怎麼著也是按照繼承人的標準培養的。他想要除掉李世民,怎麼可能會手下留情,李建民又不是不知道,要是一次性弄不死李世民,死的就是他。所以這個理由也是夠可笑。
所以說,這兩個假設都不成立的話,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史書故意做假。說白點就是李世民給自己在玄武門之變中弒兄殺弟找一個好看點的遮羞布。歷史一直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世民會篡改歷史也很正常。沒有誰會被後人罵自己的皇位來的這麼的不乾不淨。
-
3 # 戰爭視角
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李建成在下毒時顧慮重重,很有可能在酒中沒有放足以致死的毒藥。這一點從魏徵的身上就能夠體現,魏徵在兩人爭奪皇位之計,經常勸諫李建成早日除去李世民這個禍端,然而李建成多次手軟,不忍殺害自己的手足。更何況,史書中記載,李建成本就性格敦厚,他這樣的性格,就導致了他在做事的時候猶猶豫豫,做不到斬草除根。所以在下毒的時候,李建成很有可能只想讓李世民致殘,而不是當場毒死李世民。
再者李世民飲毒酒的量較少,不足以致死。既然是赴太子建成的宴會,他肯定心中早已經做好了打算,李世民明知這是一場鴻門宴,可是他不去不行。兄弟之間早已經形成了劍拔弩張的事態,李建成想要謀害他的心昭然若揭露。因此,在太子府喝酒吃飯的時候,李世民必然會有所顧慮。當然,他又不能不吃不喝,所以只能儘量少吃少喝,減少自己被害死的機率。正是因為他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讓他死裡逃生,你是吐了幾口血,而並非喪命。
更何況古代的毒藥純度不夠不足以致死,當時計量單位與當今社會不同。談到致命毒藥,必然與劑量、純度分不開關係,純度不高,劑量不足的毒藥,實在談不上致死;正所謂離開劑量談毒藥,都是耍流氓。實際上,古代的毒藥,絕大多數都是生物毒藥,並不會使人瞬間死亡,尤其是有催吐的應急措施作為應對,更不會導致人死亡。
-
4 # 小蘭愛旅遊
玄武門之變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的汙點,使其一生都無法擺脫弒兄誅弟的惡名,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太子之爭使得以李建成為首的東宮勢力與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勢力之間勢成水火,難以共存,再加上高祖李淵雖李李建成為太子,卻在統一全國之後,頻頻對李世民表現出寵愛之情,使得秦王府爭奪帝位的野心開始膨脹,再加上建唐以來,原本與李世民並立為大唐建國兩大支柱的李建成被立為太子,開始專心協助李淵處理國事,守備疆土,反觀李世民則活躍於最後的戰場,成為了唐統一全國的最大功臣,名望逐漸超過李建成,使得原本處於優勢的太子方也逐漸失去了信心,開始打壓秦王勢力,雙方矛盾日漸激化,玄武門之變就是雙方矛盾激化的結果,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清除了太子的東宮勢力,殺死了李建成,成為了大唐帝國唯一的繼承人。說白了,李世民與李建成在後期已經互為眼中釘,不論誰殺死誰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事,這是政治性的謀殺,不是犯不犯罪那麼簡單的。在吐槽一句:根據李建成的能力來看,我覺得如果當年是李建成當皇帝,他的政績未必比李世民差。
-
5 # 雪山鷹隼
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有記載: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
這就是說李世民是去赴太子之宴,也喝了毒酒,但為什麼沒有死哪,應該從一下幾塊分析:
第一、飲用計量少,不足以致命
在當時太子與秦王的鬥爭已經到了水深火熱之中,太子宴請秦王其實就是鴻門宴,所以秦王會事事小心,但凡是桌上的酒菜,都少心少吃
第二、太子心有顧忌,沒有下太多毒
雖然當時太子和秦王相互爭鬥,但是當時還有齊王也一樣對皇位充滿野心,如果在太子的東宮之中,秦王出現什麼不測,皇帝也不會饒了太子的,秦王的死忠也會不遺餘力的攻擊太子,而那時對齊王是最有力的,作為曾經上過沙場的太子來說肯定會考慮到的,所以他採用少劑量的毒藥使秦王致殘,既能剷除秦王,又能把危險降到最低,符合太子利益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太子李建成根本就沒有想下毒手,在酒中下毒幹掉李世民,只可惜李建成沒有聽從幕僚謀士魏徵的建議,李世民野心極大,手下猛將如雲,想當皇帝,應當搶先下手幹掉李世民,李建成心太軟,李世民搶先下手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毫無準備被殘殺,牽連人命達幾百人,動搖唐朝在河北的統治,歷史由勝利者書寫,說李建成在酒中下毒,還好沒有被毒死,李世民被迫反擊發動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其深遠,開創了唐朝皇位繼承人以武裝政變奪取皇權的惡劣先例,勝利者李世民對歷史篡改最為嚴重,自己成了無辜受害者,李世民是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被迫被動萬不得以予以反擊,相煎何太急,兄弟相殘,李淵當然難辭其咎,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時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都住在皇宮,李建成住東宮,李世民和李元吉住太級宮,而且晝夜通行,根本沒有限制,這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空前絕後,為玄武門之亂兄弟相殘埋下重大隱患,皇帝的寶座只有一個,將李建成李元吉還有他們的兒子全部幹掉,斬草要除根,免留後患,李世民集團勢力強大,猛將眾多,己有所察覺,讓李世民搬出皇宮,李世民下決心武裝奪取皇位,逼迫李淵退位,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節制天下兵馬,李世民看上弟弟李元吉的妃子,並佔為己有,得了江山又佔有美女,開創了極為惡劣的先例,玄武門就象詛咒一樣永遠刻在唐王朝的國運上,那就是武裝奪取政權奪取皇位,唐朝幾次政變都和玄武門聯絡在一起,可謂上行下效,武則天當上女皇,改國號為周,差點將李家後代斬盡殺絕,後世子孫再次上演兄弟相殘,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再次悲劇重演。
-
7 # 這些歷史要讀
正所謂成王敗寇,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有關李建成以毒酒加害李世民一事,雖然在《舊唐書》、《新唐書》以及《資治通鑑》中均有記載。但一千多年前的唐初,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呢,那就見仁見智了。
首先,如果按正史記載,李建成擺下鴻門宴毒害李世民是確有其事。那麼,這其中就有不少不合邏輯的地方。《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中記載:“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而在另外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兩部史書中,也有相似的記載。都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合計,想要以鴆毒毒害秦王李世民。然而,李世民雖然中毒,但可能是中毒不深,所以吐血數升,卻沒死掉。
那麼問題來了,自古以來皇權鬥爭都是極其殘酷的。如果李建成真的下決心要毒殺李世民,那麼他怎麼可能會讓李世民活著離開太子府呢,哪怕現場毒不死李世民,那也絕對不會讓李神通將李世民安全的帶回西宮。
再說,李建成要想毒殺李世民,也不應該在自己的太子府中動手,這豈不太明顯了麼?這樣做不管最終能否將李世民毒殺,事後李建成都必將遭至李淵的責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虎相爭,到頭來卻便宜了李元吉。需知道,李元吉這個人雖說是依附李建成的,但他自己也是狼子野心的。
《新唐書》記載,李元吉曾對手底下的人說:“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而李建成怎麼說也是久經政治歷練,這點利益權衡,他是不可能不考慮到的。因此,李建成在自己府中設宴,企圖鴆毒李世民這事,顯然也些不合邏輯。
其次,我們從史書的其他一些片言隻語中,也能發現前後矛盾之處。《舊唐書》中記載,李建成毒殺李世民這條計,是魏徵所提的,最後李建成採納了他的計謀。然而,李建成被誅殺後,李世民俘獲魏徵時,他卻嘆息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從魏徵這番話中,我們其實大概可以推敲到,李建成並沒有聽從魏徵的意見,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所以,玄武門之變後,魏徵才會發出如此哀嘆。
綜上所述,李建成設宴毒害李世民一事,很可能是李世民當上皇帝后,有意抹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目的就是為自己弒兄誅弟找一個合理的藉口和理由罷了。而真實的歷史上,很可能並無此事。
-
8 # 紅塵夢醒
(民間傳說)
話說唐王朝在建立過程中,雖然高祖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主持著全域性,但秦王李世民的作用和功績是不可小覦的,對全域性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軍事謀略,還是戰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姣姣者,況且他的為人光明磊落,所以願意死心塌地的追隨者很多。
然而他突出的能力和卓著的戰功,恰恰成了他被人妒嫉的弱點。
眼見李世民的功勞和聲望越來越大,四皇子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考慮,沉瀣一氣,妄圖加害秦王李世民,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心中不免暗暗地有些著急。
由於兄弟們平時各自住在自己的宮中,來往並不算多,況且時常有徵戰,多時在外,所以彼此接觸機會少之又少,要想找機會下手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下機會來了,終於等到平陽公主凱旋歸來,雖說平陽是女流,但在戰場上也是盡顯英雄本色。這下把那四皇子李元吉更是喜得是眉色飛舞。忙著與太子一起張羅為平陽接風洗塵。還說待她拜過父皇之後,稍作休息,再為平陽設筵慶生。
當然,平陽公主的生日,兄弟姊妹們在一起慶祝,借這個理由是無懈可擊的,由於天氣炎熱,筵席擺在東宮的一個涼亭裡,場面還是比較溫馨的,太子彬彬有禮地給每個人端上一杯酒,秦王本不善飲酒,但太子的邀請盛情難卻,推脫不得,只好舉起杯子稍抿了一小口,客氣推讓間,不想大家勸酒的喧譁聲驚動了涼亭簷邊燕窩裡的燕子,那幾只燕子飛出來就在酒桌的上面飛來飛去,其中一隻還拉下糞來正好落在秦王的酒杯中。一杯酒就這樣糟蹋掉了。
於是,歷史上就有了記載說,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李元吉想毒殺秦王李世民,晚上請他到東宮赴宴,席間李世民突然胸口疼了起來,吐血數升,狼狽地被李神通(秦王的堂叔,淮安王)扶回家中。
後來李淵去探望李世民,吩咐太子說:“秦王一向酒量不行,你們以後晚上就不要一起飲酒了”。
秦王喝下李建成的毒酒未死,其實只是飲的酒量少之原故,秦王只是抿了一點,就吐血數升,可見其酒之毒乃其毒無比,並不是李建成存有仁厚之心,也並不是酒中下的是溫和之藥,只是想稍微懲罰一下李世民,而是要置他於死地。
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怕見不得人的勾當被揭發,所以迫不及待地策劃新一輪的謀殺,這也就成了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也成就了他們最終走向覆滅的下場。
-
9 # 老貓談史
李世民喝毒酒沒有死一事在當時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得知李世民沒有死後大驚失色,甚至覺得這是上天都在幫助李世民。
李世民喝下毒酒之後有什麼症狀呢?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在喝下毒酒之後頭腦混混欲墜,緊接著就伴隨著心腹劇痛的症狀,李世民甚至還多次吐血,大有一副命不久矣的症狀,但令人不解的是,李世民非但沒有死,反而痊癒了。
據說,李建成給李世民喝的是鴆酒這裡所說的鴆是傳說中一種劇毒的大鳥,相傳只要用它的羽毛在酒裡稍微過一下,酒裡面就會出現劇毒,人只要喝了鴆酒就會立馬就死。因此鴆酒的毒性也被眾人所知。
按照這麼說的話,李世民應該當場暴斃而死,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死呢?我個人懷疑李建成給李世民喝的不是真的鴆酒,而是別的毒藥合成的毒酒。
當時的李淵還是實際統治者,假如李世民死在了李建成手上,估計李淵肯定饒不了他,這可能也是李建成沒有下劇毒的一個原因李建成當時只是太子,國家大權掌握在李淵手上。李建成要是讓李世民在喝毒酒暴斃而死,李淵肯定不會放過李建成。後來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一方面控制了李淵的出行,另一方面也是佔據了輿論的主導地位。李建成在沒有控制李淵的情況下貿然毒死李世民,肯定會招來李淵的報復。
除此之外,難道李元吉跟李建成就沒有利益衝突嗎?我們要知道這兩人是為了共同對付李世民而走到一起的,假如李建成毒死了李世民,而自己也遭到了李淵的報復,那麼這樣一來李元吉不就漁翁得利了嗎,這是他不能忍受的。
所以綜上所述,由於李建成瞻前顧後,所以沒把握好下毒劑量,才讓李世民喝下毒酒逃過一劫。
-
10 # 聾王異史
李世民喝毒酒的故事就是一塊遮羞布。哥哥酒中下毒,弟弟喝毒酒不死,長兄不仁,老天爺也看不過,幫助秦王度劫,因此李世民殺哥哥就正義的。這個故事明顯是喜歡改歷史的李世民自己編的,就是為了給之後的玄武門之變找理由。長兄當繼承人順理成章
按照禮制,作為長子的李建成當太子沒毛病,而且李建成也不像被李世民醜化的平庸無能,卑鄙無恥,而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太子,從大業九年李淵密謀反隋,到大業十三年太原起兵,作為長子的李建成一直是協謀者和主要的組織、執行者之一,後來指揮了西河之戰、霍邑之戰、潼關防禦戰及討伐劉黑闥等戰役,功勳卓著,在唐朝建立時,李建成是建唐戰略方針的制訂者之一,深得李淵厚愛,繼承人地位穩固。
後來李世民認為自己功勞大,與之爭奪太子地位,此時李建成羽翼豐滿,政治地位穩固,李淵沒有更換太子的意思,因此李建成沒有必要節外生枝用毒酒害死李世民。
李世民真的喝了毒酒?此事在《舊唐書 高祖二十二子列傳》中有記載:“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而在另外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兩部史書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說的是有一天晚上李建成請秦王李世民到太子府飲酒,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酒席間突然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李神通攙扶著他返回西宮。 高祖來到西宮,詢問世民的病情,敕令李建成:"秦王向來不善於飲酒,從今以後,你不能夠再與他在夜間飲酒。"
但是這個故事明顯有漏洞,當時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合計,想要以鴆毒毒害秦王李世民,那麼應該是一個非常完善的毒殺行動,不會在自己的府中行動,如果死在自己府中,即使李淵原諒他,他未稱帝已經留下惡名,失去大臣的依賴乃至民心。
另外,李建成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軍事家、政治家,如果下決心想害死李世民,絕對不會失手,即使李世民在酒宴中有所覺察,一定會逼他喝下足量的毒酒,可能還會有刀斧手侍候,不會弱智到下毒藥量不足,讓李世民發覺他的陰謀,激化矛盾,給自己留下後患,給世人留下口舌,最終被反殺。
我們再看看鴆酒中毒的症狀:
《辨證錄 中毒門》:人有飲吞鴆酒,白眼朝天,身發寒顫,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狀,心中明白但不能語言,至眼閉即死。李世民中毒症狀是吐血數升,卻沒死掉。這個現象不像鴆酒所致,更像是飲酒過量導致胃出血,或喝了刺激性的化學物,導致食道出血,而且他還能自己行動,被扶著回到家中,然後又活了過來,說明只是器官表層傷害。這一切都說明李世民在演戲,也許是居心叵測,自己在酒中加入刺激物,導致吐血,汙陷哥哥下毒,為玄武門之變找藉口。
李世民之後的行動可以證實,有政治野心是他自己,殺死兄長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父親李淵讓位,成為唐太宗,應該是預謀已久。因此喝毒酒只是為宏大計劃的鋪墊,或搶奪政權後的遮羞布而已。
回覆列表
李世民中毒但沒有死?這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如果李建成有了下毒的行為,可以倒推出下毒的動機,既然李建成下毒,那麼,他的動機一定是想讓李世民死,但李世民沒有死,所以,動機就說不通,行為也就顯得不合常理。這個問題,就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答案,李世民沒有死,一方面,李世民本身十分警惕,他一直對自己的哥哥有所防備,因此,可以在感覺不適的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來避免受到毒藥傷害。另一方面,李建成也不想讓李世民在吃完飯就斃命,這樣傻子都能想到,是自己的把戲,因此,他下的毒並不重,也不多,對身體傷害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