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邦友
-
2 # 從黔說事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蘇軾入朝為官之時,正是王安石開始變法之時。蘇軾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上書反對,他的見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期間蘇軾又因作詩“訕謗朝政”,被人構陷人獄。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神宗駕崩後,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起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此後他幾經起落再貶至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著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元符三年(1101年)徽宗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享年66歲。
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蘇詩現存約4000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蘇軾的詞現存3450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和南宋的辛棄疾形成詞壇的“蘇辛”豪放詞派。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作家,他以豐富的文學實踐,把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推向前,使詩、文、詞各方面的創作岀現了高峰。其文學成就曾引起當代和世後學人的普遍重視。南宋的陸游、辛棄疾,金代的元好問,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陳維裕、査慎行等都是明顯受他影響的作家。蘇軾還給後世人留下不少書札、雜記、雜說、小賦。這些精緻典雅小巧玲瓏之作,大都夾敘夾議,揮筆輕盈自如,抒發了作者坦誠的胸懷,也表達了對人生、對文藝的見解和喜愛之情,成就大大超過他的政治論文。形象地闡明對文藝問題見解的散文,實際上是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相交融的文論佳篇,論述精闢,才氣橫溢,如《傳神記》和《書吳道子畫後》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稱道的例子。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這一見解,雖是就繪畫而言,但其精神對其他藝術門類也可以相通。
-
3 # 樾惜
一提起蘇軾,那可算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那麼,蘇軾為什麼那麼深受大家喜愛呢?
第一,蘇軾是北宋有名的詞人,他寫的詞,大多數都體現了他樂觀的心態。眾所周知,蘇軾是一個樂天派,不管遇到什麼事,他都能樂觀看待。他的詞也廣為流傳,為人所知,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等等。
第二,蘇軾還是一個地道的美食家,他開創的東坡肉至今流傳。蘇軾的廚藝也是很了得的,在廚藝方面有一定的造詣。
除此之外,蘇軾還擅長畫畫,為官時勤政愛民。當然,人們喜歡蘇軾不僅僅只是因為這些原因,還有許多其它的原因。總而言之,蘇軾能得到大家的喜愛,與他自己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
4 # 寶珠兒去旅行
蘇東坡之所以受世人喜愛,我認為有許多原因,但有如下幾點更為關鍵:
第一,才情高,東坡先生集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於一身,其詩詞文冠絕古今,豪邁灑脫,奔放浪漫,讀之則令人神清氣爽,體脈酣暢,此等功夫,古今無人能及,;其書法《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其文其字飽含文人書卷氣,又揮灑自如,把有宋一代文人的風流倜儻,雅緻灑脫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繪畫流傳作品雖極少,但在理論方面很有造詣,為宋代文人畫講究“神似”奠定了基礎。
第二,其人有人間煙火味兒,用今天話說叫親民,“東坡肉”的傳說,還有與前後三任妻子的感情堪稱佳話。他與原配王弗“不思量,自難忘”的愛情動人心絃;與第二任默默為他扶養孩子的賢淑妻子王閏之的“惟有同穴”的感恩;與第三任妻子王朝雲“一肚子不合適宜”的默契,都折射出他為人的真誠、善良。這樣接地氣的大才子,能不受世人愛戴嗎?
第三,作為政治家,雖不十分成功,但他正直無私,關心百姓。即便被貶謫,仍不忘關心民生疾苦,”蘇堤”的修建是一明證。
第四,一生坎坷,卻從不頹廢,總能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其心胸實比天地更開闊!此等人中龍鳳,誰能不愛呢?
-
5 # 俗人張先生
蘇軾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人生經歷就像一本永遠翻閱不盡的大書,無論是誰都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誨。
人們都喜歡他的文學才華。他一生寫過許多文章、詩、詞、賦,畫過許多畫。最讓人震撼的是《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和《赤壁賦》,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人不喜歡這首詞和這篇賦的。前者《念奴嬌》充滿著豪邁的氣息,後者《赤壁賦》凝聚著參透人生宇宙的智慧。許多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只要一想起蘇軾,想到他的“大江東去”、“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就會重新鼓起奮鬥的勇氣,受到激勵。
蘇軾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有人說他正是因為這些逆境中的遭遇才成就了他文學上的功績。他仕途上屢次不幸運,接二連三地被貶謫,而且一次比一次遠,最遠的一次被貶謫到了海南省的儋州。北宋都城在洛陽,即便是在交通發達的今天,從洛陽到海南依然感覺很遠,更何況千百年前的北宋呢?在去往海南的路途上,蘇軾遭遇了什麼樣的磨難,恐怕我是難以想象得到的。路途遙遠,歲數也大了,身體並不那麼強壯了,心理上又被政敵屢次摧殘,種種的磨難都沒有使蘇軾屈服。相反,他苦中作樂,變得更加豁達樂觀,參透了人生的種種,也因此創作出了不朽的文學篇章。
我們喜歡富有文學才華的蘇軾,不是由於文辭的華美,而是因為充滿在文字之間的那份達觀豁達和參透人生的智慧。
當然,有人也喜歡他的繪畫作品。有人喜歡他的幽默,他和佛印之間的趣事讓很多人都受到啟發。也有人喜歡他發明的美食,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東坡茄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酥……他發現了好吃的做法絕不獨享美味,而是第一時間和外人分享。
蘇東坡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的身上自帶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魔力,所以無論走到何處,圍繞著他的新鮮事總是層出不窮。
他就像一棵挺立的大樹,向著生命各個可能的方向伸展枝幹,探索成長的樂趣,吸收天地的養分。可以說,他是中華五千年唯一一個堪稱全才的人。這樣的蘇軾,叫人們如何不喜歡!
總結幾點人們喜歡的理由:
首先是他詩歌寫得好,境界開闊,寫景波瀾壯闊,寫人情透徹圓融;
其次,蘇軾是個全才,詩、文、詞、書、畫樣樣精通,詩歌“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被認為是李杜後的一集大成者;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能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詞可以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造詣可比黃庭堅,與黃庭堅並稱“蘇黃”;畫作方面,擅長畫墨竹,米芾對他有極高的讚譽!
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他的詩歌所表現的人生態度能引起各不同生活經歷生活階層的人的共鳴——很好的結合了文人品性和世俗的性情.蘇軾文才極高,卻不像李白那樣孤高傲世,出生於世家大族,所以不像杜甫那樣過於沉鬱,無論為官的還是清高的玩文字的文藝家,都能在他的詩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而不牴觸;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飽嘗人世冷暖,不得志於時,然而卻保持著樂觀、曠達的胸襟,令人起欽佩.
-
6 # 賀虹橋1958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功底深厚,勤政愛民,他曾反對王安石的一系列變法,屢遭貶謫,但他每到一個地方,興修水利,造福於民,杭州的蘇堤便矗立千秋,功德無量.
他為官清正,訪貧問苦,敦促百姓及時耕種風,發展當地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真是桑麻遍野五穀香,六畜興旺喜洋洋.
他到過密州 ,杭州,海南的儋州,行程萬里,好事千樁,祖國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的足跡.在閒暇之餘,遊歷山水,吟詩作賦,留下千古不朽的壯麗華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摯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娓娓道來,不絕於耳,人民愛戴你,人民懷念你!
-
7 # 一起讀經典
為什麼喜歡蘇軾?
蘇軾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人生經歷就像一本永遠翻閱不盡的大書,無論是誰都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誨。
人們都喜歡他的文學才華。他一生寫過許多文章、詩、詞、賦,畫過許多畫。最讓人震撼的是《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和《赤壁賦》,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人不喜歡這首詞和這篇賦的。前者《念奴嬌》充滿著豪邁的氣息,後者《赤壁賦》凝聚著參透人生宇宙的智慧。許多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只要一想起蘇軾,想到他的“大江東去”、“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就會重新鼓起奮鬥的勇氣,受到激勵。
喜歡蘇軾的樂觀豁達。蘇軾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有人說他正是因為這些逆境中的遭遇才成就了他文學上的功績。他仕途上屢次不幸運,接二連三地被貶謫,而且一次比一次遠,最遠的一次被貶謫到了海南省的儋州。北宋都城在洛陽,即便是在交通發達的今天,從洛陽到海南依然感覺很遠,更何況千百年前的北宋呢?在去往海南的路途上,蘇軾遭遇了什麼樣的磨難,恐怕我是難以想象得到的。路途遙遠,歲數也大了,身體並不那麼強壯了,心理上又被政敵屢次摧殘,種種的磨難都沒有使蘇軾屈服。相反,他苦中作樂,變得更加豁達樂觀,參透了人生的種種,也因此創作出了不朽的文學篇章。
在被貶到黃州的日子裡,他的內心也是萬分糾結,他還做不到心如止水。但,當他與自然獨自對話的時候,他看得很開,他覺得世間沒有什麼能讓他害怕。於是,他寫下了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時候,他也會失眠睡不著覺,也會愁悶喝醉了酒。他一個人在夜深的寺院裡轉圈,月亮搖搖欲墜,一隻大鳥在樹梢盤旋,那深不見底的孤獨,幾乎要將他的魂魄攝去……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他彷彿就是那隻獨自佇立在沙洲上的“孤鴻”。
在貶謫的日子裡,他沒有自暴自棄,他對人生思考更多了,與山河江水為伴,與漁樵農夫對話,忘卻自己的名利枷鎖,聽內心最本真的聲音,漸漸悟得了人生的真諦。
我們喜歡富有文學才華的蘇軾,不是由於文辭的華美,而是因為充滿在文字之間的那份達觀豁達和參透人生的智慧。
當然,有人也喜歡他的繪畫作品。有人喜歡他的幽默,他和佛印之間的趣事讓很多人都受到啟發。也有人喜歡他發明的美食,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東坡茄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酥……他發現了好吃的做法絕不獨享美味,而是第一時間和外人分享。
蘇東坡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的身上自帶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魔力,所以無論走到何處,圍繞著他的新鮮事總是層出不窮。
他就像一棵挺立的大樹,向著生命各個可能的方向伸展枝幹,探索成長的樂趣,吸收天地的養分。可以說,他是中華五千年唯一一個堪稱全才的人。這樣的蘇軾,叫“我”如何不喜歡!
-
8 # 終南風水閣
一:蘇軾是豪放派詩人,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文學才能特別是一些哲理詩詞歌賦在當代乃至放眼整個封建社會都是最高水平的。
二是因為他的政治才華和愛民如子的胸襟,修西湖大堤,發明東坡肉等等。
-
9 # 氵小夥子丶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裡寫到:“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著,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有人粗略的統計過,在華人心目中,蘇軾的粉絲在所有詩人中數量最多,他有著詩人的藝術情懷,有著平民百姓的詼諧和善良。無論他走到哪裡,他可以和各地官員成為朋友,亦可以和當地百姓打成一片,難怪他對弟子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
-
10 # 五行健康辨證
“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執筆之樂,也為蘇東坡抒解了許多憂苦時光,醞釀出流傳千古的詩詞絕唱。
他一生都在官場上跌宕起伏,不是在被貶的路上,就是因烏臺案在監獄裡,即使這樣,也並沒有不快樂,只因為他有一生的堅持,有胸懷天下的情懷。
而現今的我們不快樂,大概是人生不如意之十之八九,縱然要面對,也難抵心中苦悶,而蘇軾總能將逆境變為順境,究其原因,還是閱歷和心境不夠。
蘇東坡是才華橫溢的詩人,文賦詩詞領一代風騷;他是造詣深厚的藝術家,書法繪畫俱為經典;他是虔誠的修道者,與佛家、道家緣緣不滅;他是命運多舛的官員,宦途擢謫起伏不斷;他是熱愛美食的吃貨,創造諸多名菜傳承至今;他是狂熱的建築師,所及之處留下諸多市政工程;他是百姓之友,三教九流販夫走卒皆有交集。
正所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覆列表
蘇軾主要以文學著述風格清新豪健、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聞名,他的詩詞散文,豪放清新,給人以鼓舞。他為官則為民造福,大公無私地屢屢諫議而屢遭貶謫不低頭的剛直品行被世人欽佩而著名。
“東坡處處築蘇堤”,蘇軾一生築過三條長堤: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進行了疏浚,並築堤。紹聖元年(1094年),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修長堤。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於杭州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湖水逐漸乾涸,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來杭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行動,為人民群眾所千古懷念。
所以,至今人們喜歡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