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557737698
-
2 # 三國逐鹿諸葛亮罵死王朗
諸葛亮博學多識,足智多謀,善於攻心。赤壁之戰時,因舌戰群儒而名揚四海,也為赤壁之戰奠定了人心。三氣周瑜,被世人傳頌,周瑜可謂東吳棟樑之才,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然而也死在諸葛亮的計謀下。然而諸葛亮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在兩軍陣前罵死王朗,諸葛亮為何能空口罵死王朗,到底對王朗說了什麼呢?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王朗。王朗本名王嚴,字景興,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獲舉孝廉,任徐州治中從事,再後來任會稽太守。曹操上表徵召王朗,輾轉數年,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國建立,王朗領魏郡太守。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繼任魏王后,王朗任御史大夫,後來又改任司空,被封為樂平鄉侯。太和元年(227年),曹睿繼位王朗被封為蘭陵侯,升任司徒。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
諸葛亮、王朗在兩軍陣前相遇。諸葛亮北伐,屢戰屢勝,連續攻佔了天水、安定、南郡三城。魏國的大元帥夏侯琳,竄入羌中,孔明威聲大震,帥兵出祁山,駐紮在渭水的西岸。曹睿大驚失色,命曹真為大都督,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事,統兵二十萬,抵禦蜀軍。王朗自認為足智多謀,有三寸不爛之舌,便對曹真說:先不要開戰,且讓我到陣前把孔明先罵一番,或許能夠說服他歸順,即使不歸順,也要痛罵一番。於是諸葛亮、王朗在兩軍陣前相遇。
諸葛亮罵王朗。孔明在四輪車上拱手,王朗也在馬上欠身答禮。王朗說:“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孔明回答說:“我封招討賊,何為無名?”王朗說:“天數有變,神奇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諸葛亮回答:“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朗說:“自桓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幸歸心,四方仰德,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此管仲樂毅,為何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順天者倡逆天者亡。”孔明大笑說:“你身為漢室老臣,本以為到陣前必有高論,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黃巾起義後,董卓、郭、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
“吾素知汝所行:世據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應匡君扶國,安漢興劉,為何反助曹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都欲食你肉,今幸天意不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五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叫反臣與吾共決勝負!”王朗聽後,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在馬前。
諸葛亮罵王朗唇槍舌劍、義正言辭正中要害,王朗忍受不住羞辱,氣絕身亡。王朗之所以被罵死我覺得有三個原因:一者,王朗性格嚴謹慷慨,多立威儀,公儉節約,為人正直忠誠,也是漢室的肱骨老臣,被諸葛亮這樣一頓罵,確實悲痛絕望,無顏面對漢室老臣。二者本想羞辱諸葛亮,卻反被羞辱,無顏面對魏國三軍。三者王朗當年已經七十六雖高齡,受言語刺激急火攻心,可能引起宿疾發作,心跳加速,心肌供血嚴重不足(也可能引起腦溢血),最終引起猝死。
諸葛亮罵死王朗,後人無不折服,也讓孔明威震海內,後來也有人讚賞孔明:輕搖三寸舍,罵死老奸臣。你是怎麼看待王朗之死的?
-
3 # 瓊林夜話
諸葛亮罵死王朗其實是《三國演義》裡的演繹,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一出。
王朗三國時期經學家,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徐州刺史陶謙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後遷會稽太守,在任四年,獲百姓愛戴。孫策攻會稽,王朗為其所敗,逃亡不得,遂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後為曹操所徵,拜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後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不久曹丕建立魏朝,改御史大夫為司空,王朗進爵樂平鄉侯。魏明帝即位,遷司徒,進封蘭陵侯。太和二年(228)去世,諡成侯。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還撰有《集》三十四卷。
《魏書》上對王朗評價很高,說他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那基本上是一個正面人物的形象。《三國演義》裡邊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完美形象,就特意虛構了一個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情節。
附:《三國演義》孔明罵死王朗有關文字: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 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
4 # 緣滅79845286
王: (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
疆界?
諸葛: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點頭)
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
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
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
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
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
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
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
,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
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
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
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
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我都會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5 # 大師神馬是大師
不但在影視中而且在整本三國演義中這也是對諸葛亮描繪的制高點。
第一:王朗是先朝老臣,現在卻為曹家賣命,然後又在兩軍交戰之時勸為了先朝的蜀漢歸降,道義上站不住。
第二:王朗個人是舉孝廉做上官的,現在奴顏婢膝為了官職已經不知道忠和孝了。
第三:諸葛亮直接開罵,兩軍陣前直接罵對方的大司馬(注:這可是一品大員)是老賊,是匹夫,是厚顏無恥,這恐怕也只有諸葛亮說的出來。
第四:王朗年紀大了,經不起這一罵了。
-
6 # 網路回答
記得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影視劇的時候,精彩的部分太多,但是對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一集尤其記憶猶新。那時候心想,怎麼這人還能讓別人罵死呢,難道罵死他的人是神仙不成?後來慢慢開始喜歡諸葛亮這個人物,越來越覺得神奇,瞭解到人的內心世界是因人而不同的,加上心理素質不同,王朗被罵死也就能理解了。
先來說說諸葛亮罵死王朗的經過吧,王朗當時是魏軍的一個小軍師,諸葛亮當時第一次去北伐,打敗了魏國的駙馬夏侯懋,然後魏帝命曹真作為前鋒大將軍,司徒王朗做軍師去祁山腳下抵擋諸葛亮的大軍。話說王朗在出徵前,還放話出來,說要用自己的見解讓諸葛亮投降並歸附魏軍。
到了兩軍對陣的時候,王朗大談特談“天數”,然後用天數有變來誘導諸葛亮歸降。還說魏軍是天下大勢所歸,諸葛亮你要好自為之,不要在執迷不悟了。王朗竟然沒有料到,諸葛亮聽完之後,先是哈哈大笑,並沒有著急回答王朗,這時候的王朗內心估計還在竊喜,以為說動了諸葛亮呢。
停了片刻,諸葛亮整篇話都沒有髒字,不得不說文化人“罵人”絕對是哇哇叫呀。諸葛亮先是斥責王朗背叛漢朝,在漢朝衰敗的時候不是出手幫忙,而是助紂為虐,此罪深重。還質問王朗:你個王朗,假如到“九泉之下”,你有什麼面目去見二十四帝呀。罵的王朗惱羞成怒,一口氣沒有上來,就摔下馬來,落到地上而亡。這段很是經典,估計看過《三國演義》的都能說出這段經典的片段。
上面的畢竟是文學作品出來的,咱們還是要根據史書來一探究竟。根據史書記載呢,這個片段是虛構的部分,根據《三國志-王朗傳》瞭解到,王朗並沒有在魏軍中做過軍師,也根本就沒有跟諸葛亮對陣交手過。所以也根本就沒有在雙方對陣前被諸葛亮罵死這個說法了。透過這裡,咱們還是要冷靜的對待,假如不是專業的進行考究,也不需要去深究王朗和諸葛亮有沒有這回事。如果作為飯後的談資,可以在聊天的時候說說具體的來龍去脈,也有助於大家增長知識。
那既然史書裡都沒有諸葛亮跟王朗的交鋒,為什麼還把他倆扯到這麼近的聯絡呢?那有沒有依據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劉備死後,蜀國面臨的困難可謂是越來越多。這個時候魏國的很多大臣就跟諸葛亮寫信了,目的無非就是讓諸葛亮認清形勢,順應天意來歸降,只要每年向魏國進貢,那好吃好喝的是少不了的。這其中給諸葛亮寫信的人中就有司徒華歆,司空王朗等人。
後來諸葛肯定是不答應的,就在一篇文章寫到,也就是把華歆和王朗等人的罪行一一列舉出來,說他們屬於助紂為虐,背信棄義,到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的。諸葛亮用事實列舉說“據道討淫,不在眾寡”,意思就是根據天道來討伐逆臣賊子,不在於人的多少,只要是正義之師,那就是正確的。或許就是由於這篇文章的緣故,所以作者在《三國演義》的敘事中,增添了諸葛亮罵死王朗的這一段,也使這部膾炙人口的經典更耐人尋味吧。
很多《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經過了篡改,正是這些篡改,才讓我們後來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如果讓您去看一本史書,估計翻幾頁可能就想去見周公了,您說是嗎?
-
7 # 一個小卡哇伊
昨天看完新三國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哪一集,以下盡憑演義,王司徒乃曹魏重臣,諸葛亮乃蜀漢之國柱,兩人在戰場上相見王司徒原本以為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諸葛亮蒙羞,卻萬萬沒想到會被諸葛亮罵死,究竟原因何在,且聽我分說(個人觀點):
1,諸葛亮飽讀書籍,乃口才勝王司徒數倍乃至數十倍,諸葛亮的舌頭如果凡人肯定會被說服,當年諸葛亮替劉備出使江東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群儒,並且說服孫權,周瑜,誰都明白孫權最討厭說客,卻被諸葛亮的口才折服,答應孫劉聯合抗曹,雖然數次利用激將法,但是能說服孫權和群儒說明是諸葛亮的口才非他人能比。
2,王司徒求功心切,本以為能說服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的話深深痛到了心,一方面諸葛亮更是才華勝自己數倍,悲痛萬分之際喪生
3,諸葛亮邏輯清晰在口舌之爭中準確把握了王司徒的弱處
-
8 # 中國美6220
王朗是戰死的,不是罵死的。諸葛亮罵死王朗,真有那麼厲害,還打什麼仗?乾脆罵死敵人算了,也不用費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去和敵人決一死戰。諸葛亮罵死王朗,是反襯諸葛亮打仗很厲害。用罵代打,就能打勝仗。其實,不然。先罵,讓其生氣,讓其自亂方寸,讓其自亂軍心的目的。我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被罵死的,而在戰場上被打死的,大有人在。罵是風吹過,打是實心貨。罵人不對,打人更不對。在戰場上,罵人是戰術,是在打心理戰,要有強大的心理準備,才能士氣高昂打勝仗。罵不死敵人,就打死敵人。打不死敵人,就罵死敵人。士可殺不可辱,王朗寧願戰死,也不願被罵死。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不對的,缺乏人道主義。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幹,怎能去罵人呢?重慶市忠縣金雞鎮人黃常成,就此評論,評說。2o19年1月26日,寫於廣東東莞東城。
-
9 # 九尾講故事
兩軍對壘,諸葛亮與王朗上前搭話。
《三國演義》中,是這麼寫的:王朗縱馬而出。孔明於車上拱手,朗在馬上欠身答禮。
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朗曰:“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倔、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上;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腐草之熒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倔、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叫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看吧,看吧,王朗就是這樣被氣死的!別人罵你,你生氣,是因為別人罵得對。如果你很瘦,別人喊你“死肥豬”你會生氣嗎?不會。王朗之所以生氣,以至於被氣死,是因為諸葛亮罵的很對!
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罵王朗之條理清晰,邏輯合理,最重要的是言辭犀利。罵的對,罵的有條理,還罵得狠!就把王朗罵死了。
其實,諸葛亮在吵架上,是有著豐富經驗的。曾經在東吳,舌戰群儒都不曾落敗,又何況區區一個王朗呢?
-
10 # 天下第一福紫氣東來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有個情節,武鄉侯罵死王朗,當時曹魏與蜀漢對壘,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說:“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第二天,兩軍相迎,列陣勢於祁山之前。孔明舉目見魏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
王朗對諸葛亮說:“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諸葛亮:“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王朗:“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諸葛亮:“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朗:“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 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亮笑曰:“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亮在車上大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手捂胸口顫聲不能言。
諸葛亮接著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跌下馬,口吐鮮血而死。
王朗本來是想遊說諸葛亮,幻想不費一兵一卒,使諸葛亮拱手而降,使蜀兵不戰而退,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不曾想被諸葛亮罵的狗頭噴血,墜馬而亡。
諸葛亮唇槍舌劍,義正辭嚴,抓住要害,一頓羞辱,竟使王朗命歸黃泉。僅僅辱罵一通,就能致人於死地嗎?
從醫學角度看,這是有可能的。王朗的死亡在醫學上屬於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如縊死、溺水、電擊、窒息、腦外傷、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動脈瘤破裂、休克等。根據王朗的情況,可以推測為以下兩種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嚴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腦出血。王朗的死可以概括為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王朗是“漢朝大老元臣”,後又任魏國司徒,屬於“三公”之列,一生高官厚祿,飲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在現代生活中,就是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飲食,這恰恰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條件。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飲食結構不發生改變,那麼動脈硬化會越來越嚴重。當時王朗已經76歲,估計冠狀動脈硬化和腦動脈硬化的程度決不會輕。加之諸葛亮的一番羞辱,使其宿疾發作,在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精神有受到極大的刺激,則體內會發生一系列變化。首先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亢進。繼之使冠狀動脈急劇收縮,心跳加速,心肌供血嚴重不足。同時又使血小板聚集功能亢進,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這樣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顫動,造成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回覆列表
您的邀請,是我的榮幸!話說諸葛亮罵王朗:王朗,你本是漢老臣,食君之祿,當報國恩,匡扶漢世你全不論,興劉安漢心無毫分,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殘害生民,國亂歲凶,蒼生塗炭。你罪惡深重,惡貫滿盈,神鬼之所共怒,天地之不容,天下之人,願食你肉。你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五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