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不帶刀

    昨天剛回答了一個問題是關於諸葛亮的舅舅蔡瑁被曹操殺了之後,諸葛亮不但不傷心,還很的高興。今天就出了一個諸葛亮的姨父劉表為啥不重用諸葛亮這個問題?

    1.我們先捋一捋劉表和諸葛亮怎麼沾親帶故的。

    諸葛亮的老家在山東,他和荊州湖北這片兒的人沾親帶故,基本上都是因為他老婆黃月英的關係。

    就比如說蔡瑁是諸葛亮的舅舅,實際上是黃月英的舅舅。而同樣的這個劉表說是諸葛亮的姨夫,實際上是人家黃月英的姨夫,因為黃月英的親爹黃成彥與劉表是同一個老丈人。

    所以劉表這個便宜的姨夫是這麼來的。話說諸葛亮認還是不認還是個問題。

    2.不管這門親戚摻了多少水,他們畢竟是親戚,劉表作為荊州的老大,為什麼死活不用他這個外甥女婿?

    個人分析有可能有兩個原因:

    1.劉表想用諸葛亮,但諸葛亮不想跟劉表一起玩兒。

    劉表還是有能力的,要不然的話他不可能在荊州做了20年老大。諸葛亮作為他的外甥女婿,以臥龍自稱,名聲也是在外的。

    所以這就是說諸葛亮不想和劉表一起玩兒。

    2.為了政治平衡劉表不能用諸葛亮。

    劉表不能用諸葛亮,原因是當時的荊州有五大家族:龐氏,劉氏,蔡氏,習氏,蒯(kuai)氏。

    諸葛亮是黃承彥的女婿,還是龐德公的徒弟,更是蔡茂的侄女婿,同時還是劉表的外甥女婿。

    所以諸葛亮他就像一個平衡器,這樣的平衡器只能看不能用。誰用了諸葛亮,誰就打破了荊州的平衡。

    所以當諸葛亮在襄陽能夠一呆好幾年,出不了山的時候,只能隱居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才,但誰也都不敢用的。

  • 2 # 臨石觀海

    劉備是諸葛亮的姨夫,兩人沾親帶故,劉表為何不用諸葛亮?三國時期風雲變幻,英雄輩出,而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人才的走向也影響著各方勢力的發展,那麼身為荊州之主的劉表為何不用外甥女婿諸葛亮呢,個人認為是雙方的原因,劉表是看不到諸葛亮,諸葛亮是看不起劉表。

    那麼我們先來說為什麼劉表看不到諸葛亮。

    其一,劉表無大志

    劉表雖身為三國戰略要地荊州之主,早期也有單騎定荊州的高光表現,但之後就變得保守起來了,當時官渡之戰,他助曹則袁滅,助袁則曹亡,本來坐擁荊州之地,兵強馬壯完全有機會逐鹿天下,開拓更好的局面,但他不聽人言,白白錯過時機。因為他沒有大志,所以他對人才的渴求不高。

    其二,諸葛無實績

    諸葛亮早年躬耕南陽,邊讀書邊交友,他自比管仲樂毅,但時人莫之許也。啥意思呢,就是沒人認可,為何呢,因為沒證據啊,空口白話誰信,所以當時劉表也不會在意諸葛亮的實力。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主動投靠劉表呢。也有幾個原因

    其一,諸葛亮胸懷大志

    從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就可以看出,他是心懷大志的,他需要找一個能實現他遠大理想的舞臺,而在他眼裡,劉表是不具備這種實力的,他的隆中對裡就說過,荊州其主不能守,而勸劉備取之。

    其二,荊州名士多,競爭大

    還有一個原因是諸葛亮擇主的條件是有自己的絕對話語權的,而荊州是有名的名士聚集地,競爭激烈,各方利益錯綜複雜,要上位還要慢慢往上爬,而劉備就不然,光桿司令一個,去了就是首席謀士,要不然劉備怎麼會發出如魚得水的感慨。

    總結: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為什麼劉表不用諸葛亮,諸葛亮不從劉表的原因,人才的走向都是雙方的,雖然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但只有在適合自己的舞臺,才能發出耀眼的光芒,而諸葛亮之後建立的豐功偉業,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對的,更為自己正名了他是有管樂之才的。

  • 3 # 赤旗插遍天下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不想出仕,尤其是對劉表。

    劉表就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人。和諸葛亮意願衝突。

    雖然劉表在交州和益州邊境也搞了小動作,但還是以防守為主。劉景升說白了就是個漢末閻老西!就佔了他的一畝三分地,他就滿足了。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人,是助弱國興起霸天下,佐強邦定九州王天下的人。

    諸葛亮在荊州生活了十幾年,劉表什麼人也是很清楚的。這種佛系軍閥諸葛亮是不會輔佐的。

    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極有可能會終老山林。

    諸葛亮沒有孝廉,沒有多大名氣,之前也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什麼天下名士誇他幾句,劉備在荊州呆了六七年才知道有此人。還不是荊州名士介紹,是一個潁川劍客徐庶做的中介。

    連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所寫“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這些更加證明諸葛亮如果沒有遇到明主可以輔佐,他寧可把自己的本事爛在肚子裡,終老山林。尤其在漢末三國時四十可以叫做老夫的年代。諸葛亮二十七歲還在賦閒在家,可能早有此準備。

    至於後來諸葛亮為何輔佐劉備 ?你要想想劉備一窮二白之時,曹操都認為他是英雄,陳登認為劉備精通王霸之略,諸葛亮自己都認為劉備信義著於四海,四十七歲還在奮鬥壯心不已的人給予他古時大賢的三顧大禮,諸葛亮自然要下山相助。

    哪怕他早就知曉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君以國士待我,我已國士報之。

    有一種精神叫做義無反顧。

  • 4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劉表是諸葛亮妻子黃月英的姨夫。兩人的關係不可謂不近,但劉表卻沒有用諸葛亮。其中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諸葛亮不願為劉表所用,而不是劉表不用諸葛亮。諸葛亮未出山時“每自比管仲、樂毅”,可見諸葛亮志向甚大,他要輔佐的是王霸之材。而且諸葛亮“以興微繼絕克復為己任”,他在後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堅持北伐,正是他始終始終心念匡扶漢室。雖然劉表與諸葛亮是親戚關係,但劉表卻是沒有遠大志向,只想著自己荊州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自然諸葛亮看不上這樣的人,不願為其所有。

    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劉備在樊城的時候,曹操擊敗袁紹,平定河北。諸葛亮知道下一個就是荊州,但是劉表性緩,又不明白軍事,因此諸葛亮去求見劉備。這裡完全顛覆了我們對三顧茅廬的認知。原來不是劉備去找諸葛亮,而是諸葛亮去拜見劉備,原因是劉表性緩,又不通曉軍事,因此諸葛亮去拜訪劉備,希望藉助劉備才能抵禦曹操。

    所以,不管哪一種看法,諸葛亮不為劉表所用,更多是個人主觀行為。因為劉表不是能夠成就事業的英明君主,因此諸葛亮不願為其所用。

  • 5 # 蔥蔥那年

    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兩人沾親帶故,劉表為何不用諸葛亮?

    第一、所謂親戚關係

    劉表的後妻蔡夫人,與諸葛亮的岳母是親姐妹,是諸葛亮妻子的姨,蔡瑁是蔡夫人的弟弟,諸葛亮妻子的舅舅。劉表是荊州之主,諸葛亮本人也是當時的青年才俊,劉表曾向荊州名士龐德公丟擲過橄欖枝,(諸葛亮的二姐是龐德公兒子的妻子)說明他也是希望有良才相助。甚至連荊州名士黃承彥也看出諸葛亮非同一般,後來把女兒許配與他。就是與劉表沒有際遇。

    第二、劉表其人

    謀士賈詡評價劉表"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 無能為也"先肯定其才能,有治理的才能,後指出不足:沒有遠見,做事猶豫不決,不會有所作為。

    謀士郭嘉則說"表,坐談耳"!那就是說劉表是誇誇其談之人。

    當曹操徵烏丸,劉備勸他偷襲許縣時,劉表不願。等到曹操從烏丸班師時,他才後悔,說失去一個好機會。沒辦法,劉備只好安慰他。

    第三、諸葛亮的抱負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並且"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即使與荊州之主是親戚,仍然隱與隆中。諸葛亮曾對他的朋友們說"你們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則比作"管仲、樂毅"管仲名將!樂毅名相!理想抱負可見一般。

    綜上:諸葛亮雖然與劉表沾親帶故,可是劉表的多疑誇誇其談,遇事不能當機立斷,讓他卻步。再之劉表"守荊州"的戰略格局也與諸葛亮的思想謀略相悖。不僅是劉表用不用諸葛亮是問題,還是諸葛亮選不選劉表的問題。

  • 6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劉表不願用諸葛亮,諸葛亮也不願意服侍劉表。

    事件回顧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劉表的存在好像一直是似有似無可有可無的狀態,並不是劉表的知名度不夠高,也不是劉表的權力不夠大,實際上是因為劉表沒有野心罷了。

    在那個軍閥割據的年代,沒有野心往往就意味著只能被別人欺負,意味著自己的土地只能被別人一片一片的割取,而劉表就屬於這個狀態。

    我們沒有辦法詳細介紹劉表究竟窩囊到什麼地步了,可是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當中也能夠看得出來,哪怕當時的其他軍閥衝著劉表吐一口吐沫,劉表也可以笑呵呵的拿著毛巾把它擦掉,僅此而已。

    沒錯,這就是事實

    為什麼諸葛亮不願意服侍劉表呢?因為兩個人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

    儘管諸葛亮一而再的表明自己不希望出將入相,自己只希望當一個村野農夫罷了,可是當劉備去找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眨眼之間就已經把天下的勢力分析得明明白白。

    如果一個人只是希望在那個環境當中安安穩穩的做一個老百姓的話,絕對不可能把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透徹清晰。

    於是我們不得不得出一個大膽的假設,諸葛亮其實早就有了問鼎天下的雄心和壯志,只不過一直沒有遇到適合自己的主公罷了。

    而以諸葛亮的脾氣秉性來看,他絕對不願意隨隨便便的幫助一個人,幫助自己的姨夫劉表,短時間之內必然能夠德高望重甚至掌握兵權,只不過長久來看實在是沒啥用處。

    劉表家大業大,可是家裡面的事兒也多,在加上劉表年齡大了沒有野心,只希望安圖享受,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追隨和效忠的。

  • 7 # 三少yun

    波瀾壯闊的三國,人才輩出。諸葛亮,早年隨叔父投奔劉表,為何劉表不重用這個聰明才智的青年呢?

    劉表看不起諸葛亮

    唐朝時期,人們非常重視門第、血統, “王侯將相真有種” 。劉表更甚, 對待人才,多重門第,少重才德。這種重視有名份的人,往往會忽視有能力的青年人,從而導致有才不用。

    代表人物蔡瑁。蔡瑁,既無才,亦無德。劉表卻說其“稱美於內,誦德於外” ,只因為蔡瑁是荊州四大家族的人。劉表之用人,意思明白:名門望族,來者不拒,若是還有本事,更好。太注重有名望的人,以至於他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人才。

    這就導致了人才就在他眼皮子之下,他卻視而不見的情況。代表人物王粲,王璨少年出名,客居襄陽十餘年,劉表卻以王粲相貌不佳而不重用。

    除王粲外,當時在襄陽的,有一大批傑出青年:諸葛亮、龐統、徐庶、孟公威、崔州平、石廣元等,這些人當時都年青,沒有什麼名氣。所以,根本就不在劉表視野。

    諸葛亮從小死了雙親,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拖家帶口來到荊州這陌生的地方,混得自然很不好。有史書說,諸葛亮又並非諸葛豐之後,無父無母,靠種田謀生的小小諸葛亮,一個沒背景、沒人脈,躬耕鄉野的窮書生,如何入得了劉表的眼呢?

    劉表不需要用諸葛亮

    劉表,出身於大漢宗室,自幼學習儒學,一腔忠君報國的思想,所以,他似乎不敢有絲毫稱帝、稱王的野心。

    自公元190年,劉備表為荊州刺史、荊州牧,他統治荊州18年之久。荊州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沃野千里,據說他愛民如子,致力於農事,從而使荊襄成為了肥沃、文明、和諧的一方淨土。

    劉表作為一方諸侯,當時是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但是,劉表內心深處,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劉表也就一直沒有尋找謀士的慾望。

    當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劉表遣使奉貢, 又北與袁紹相結。有人說劉表“兩面三刀”,劉回答道:“對內,我沒有對朝貢之事上失責;對外,我亦沒有違背盟主,這才是當今天下的達義之道。”

    劉表擁地自保,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心爭霸天下的心態,決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也無須用諸葛亮。

    其實,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擁地自保是極不現實的。你不吃他,他就吃你,是那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

    劉表不敢用諸葛亮

    劉表,是名義上荊州的領導人,實際上荊州的權力,是在當地蔡、蒯、向、黃四大家族手裡。蔡氏家族當時最有權勢,為此,劉表娶了四大家族中蔡瑁的姐姐為繼室,並讓次子劉琮娶了蔡瑁的侄女進行政治聯姻。

    劉表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必須依賴當地大族豪強,但是又不能讓他們勢力過大。而是分而治之,讓他們互相牽制,讓各大家族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一旦被打破了,就會給荊州造成亂內亂。

    諸葛亮,是四大家族中黃氏家族的女婿,假如他也進入荊州政治中心,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所以,劉表不是不想用諸葛亮,而是不敢!他不敢打破四大家族所帶來的平靜,不敢打破他在荊州經營多年的政績,平和的荊州古城。

    劉表心胸狹窄,容不下諸葛亮

    荊州,方圓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劉表稱雄荊江,是漢末三國一股重要的地方割據勢力。劉表剛到任之時,荊州是一盤散沙,他又沒有實權,想募兵又怕無人響應。

    當時的劉表政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荊楚的蔡、蒯、向、黃四大家族,荊州政權的核心力量,是劉表的主要依靠;

    二是荊楚名士,如韓嵩、宋忠、劉先、鄧羲等,他們是劉表爭取團結的物件;

    三為外來流移人士,如傅巽、王粲、彌衡等,點綴而已,量少而不受重用。

    三股力量下的荊州,在劉表仁愛的治理下,荊州進入一種安居樂業的氛圍。

    但劉表手下幾乎沒有特別優秀的人才,主要是多有疑忌。像黃忠、魏延、甘寧等名將一直得不到重用,諸葛亮、龐統等一大批傑出人才,只能賦閒在家或者外出謀職。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劉表心胸狹窄有很大關係。

    《三國志·劉表傳》中說:“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劉備當時雖為喪家之犬,但劉備是何等人物,劉表未必不知,連曹操也不得謂嘆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可是,劉表對劉備猜過多,甚至不敢讓劉備住在襄陽城中,把他派駐在前線新野,當做一般將領使用。後來事實證明,劉備並沒有對荊州政權有什麼野心。

    諸葛亮無意事劉表

    三國時期,不缺能人奇才,缺的是英明的君主。

    諸葛亮幼年喪失雙親,隨叔父投靠劉表,17歲時叔父去世。此時的劉表已經60多歲,這個年紀的劉表,早已經喪失了博取天下的銳意,居安自保,充其量是個據守一方的軍閥而已。

    於是,諸葛亮離去。

    良木擇禽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諸葛亮一生謹慎,尤其在擇主的問題上,聰明的諸葛亮深知,他所需要的明主,要胸懷天下,仁德愛民,德才兼備、膽識過人,能夠治理天下匡扶漢室,而並非俯首稱臣的人!

    於是,諸葛亮在隆中種菜。但很明顯他種的不是菜,而是寂寞,他在等待買主,果然他等來了三顧茅廬的劉備,從此不再寂寞。

    他在《隆中對》裡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這裡的”其主”就是指劉表,蘊含著諸葛亮對劉表的評價,是他多年觀察劉表的總結。諸葛亮怎麼可能將自己的前途,命運,特別是自己的政治抱負,寄託給這樣一個人的身上呢?

    歷史註定劉表不會用諸葛亮,諸葛亮也無意劉表!

  • 8 # 史文書苑

    其一,劉表性格有缺陷。劉表少年就有才名,被稱為“八俊”之一。曾匹馬入宜城,聯合當地豪族用鐵血手段平定荊州,此為其人生之巔峰也。可劉表本性多疑,無容人之量,不居安思危,只知偏安一隅。諸侯並起,曹操征戰北方,劉表毫無進取之心,作壁上觀。所以劉表納賢之意遠不如他人。

    其二,荊州局勢。烽火燃至荊州之時,劉表已年老體衰,荊州大局被蒯氏、蔡氏等地方豪門把控,他人不得染指,更無出頭之日。兼之蒯、蔡等一心想投降曹操,以保家族利益,更是堵塞言路,不容他人。

    其三,諸葛亮才名不顯。躬耕於隴畝之時,諸葛亮便自比管仲、樂毅。可惜,縱有經天緯地之才,除了他的好朋友如崔州平、徐庶等寥寥幾人之外,無人在當時認可諸葛亮。

    其四,諸葛亮不看好劉表。“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這就是認為荊州資源豐富,地理位置便利,是用兵的好地方,可是劉表卻守不住。諸葛亮需要投奔一位雄才大略、心懷天下的明主,才能一展抱負,以遂平生之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主擇臣,臣亦擇主。劉表與諸葛亮失之交臂,卻讓諸葛亮和劉備彼此等到了對方。

  • 9 # 華中之聲

    襄樊又在編造;拿演義、評書造故事!什麼劉表又變成諸葛亮姨父,孔明跑去幫劉備,為什麼不幫劉表?!

    拜託襄樊這幫攪屎棍,別編造了!

  • 10 # 襄陽論語

    劉表為什麼不用諸葛亮,因為兩個人相互看不上。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自命不凡,作為一個玩政治的劉荊州不喜歡這樣高傲自大的人。不僅劉表不喜歡高傲自大的人,曹操也是這樣不喜歡高傲自大的人,楊修就是死於自高自大的。

    當然,諸葛亮也不喜歡曹操和劉表這樣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也!

    諸葛亮不喜歡到劉表手下謀一個差事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親戚門前避不得雨,蔡瑁可是想奪權殺紅眼的人。誰在蔡瑁眼前晃悠,那是活的不耐煩了。

    劉備有奪荊州的嫌疑,就差點死在檀溪。

    諸葛亮為什麼住在距離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裡,就是為了避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國無雙2每個固有技效果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