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櫛風沐雨608
-
2 # 優己
唐朝算不上中華衰弱的開始,因為大明帝國比大唐帝國還強!但確實是種下了盲目自大的種子,讓漢族百姓自詡為天府上國,不屑於與外國交流,妄自菲薄。
在唐代以前,中國歷史曾經歷過一段低迷期,這個時候由於五胡亂華,使得傳承漢族文明的儒家沒了市場,但是這時候的民族文化其實還是挺自由的!比如,龜唐丐宋,由於受少數民族影響,唐朝的婦女非常開放。但是由於唐代的強盛,儒學又開始興起。儒學盲目自大的特點便得到紮根!比如,宋代楊朱理學所提倡的貞操觀,其實就是一種對大唐民風的糾正!然後從這時候開始,中原讀書人就開始非常自大,開始看不起周圍的人,只要這個人沒有讀過孔孟四書,就會認為豎子不可教也!稱呼周圍少數民族為蠻夷,稱中原以外的地區為化外之地。這種想法到了明朝甚至延伸為片板不能下海!實在是令人無語!
明成祖作為一名開明之人,曾試圖用自己的影響力打破這種觀念,但是依然阻止不了這些腦殘儒生的狂妄自大!比如,解晉,作為大明第一才子,整天拿片板不得下海跟明成祖說教!最後永樂皇帝只能送他回家種田!
-
3 # 新知傳習閣
一
唐朝是皇權專制時代最頂峰的時期,也是開放程度最高的一個階段。
只要是皇權專制社會,都會存在一個兩難的問題。第一是如何維持內部的穩定,讓大家不敢造反。第二,如何對付外部的壓力,讓它不能壓垮自己。
所謂的皇權專制社會,就是說這個國家是屬於一個人的,就是皇帝。皇帝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就會對別人說,自己的皇位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李淵在建立唐朝的時候,就告訴天下說老子是他的祖先,因此奉了道教為國教。
老子是誰呢?就是太上老君。李元進一步說,就算有人造反,他鎮壓不了,太上老君也會幫他,老天爺會懲罰那些造反的人。
二
如果說唐朝最終犯了什麼大錯誤呢?
在唐朝初期,唐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但伴隨著唐朝的不斷繁榮昌盛,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好了,就都不願意去當兵了,過那種刀口舔血的日子,軍隊戰鬥力也有所下降。
就像現代社會的僱傭兵一樣,唐朝開始僱傭大量的胡人來統兵打仗,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其實找一些僱傭兵也不是問題,問題是朝廷自己手中要有一支強大的精兵來制約這些僱傭兵,讓他們不敢隨意生出二心。
也許是唐朝的皇帝過於自信,相信自己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手腕來控制這些僱傭兵。
然而在政治鬥爭中,只有實力才是決定生存和話語權的根本條件。
三
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的軍隊都非常有戰鬥力,唐朝的軍隊被擊潰的非常之快,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後來為了能夠更有效的組織起一支軍隊來擊敗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唐朝中央政府就給節度使了很多權力,包括軍權,政權和財政權。
最後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亂被鎮壓了下去,這時卻產生了一個後遺症,節度使手中的權利以尾大不掉。有了政權、軍權和財政權的節度使儼然就是一個軍閥。
從這時起,唐朝開始迅速走向衰亡。唐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權就變得非常弱,內部的大臣往往和節度使相互勾結,甚至太監也跳出來干預朝政。
四
當宋朝建立時,趙匡胤就認為擁有軍權的大將和開放的民族環境是影響一個國家穩定的兩個因素。
就像有人把佛教傳入蒙古,來削弱蒙古人的殺伐之心一樣,宋朝開始把儒學奉為國學,用它來約束人們的心靈。
宋朝的商品經濟雖然發達,但對外開放程度比較起,唐朝人就差很多,因為統治者者對外邊的外來民族,保持了高度警惕。
在軍事方面既不會用僱傭軍,也對內部的大將進行了嚴加防範。導致宋朝軍隊的作戰能力大大下降,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在對外作戰中,都處於不利的態勢之下。
-
4 # 醉眼看花笑笑劉巍
千年衰弱什麼意思?華夏文明就五千年,在再說宋元明也弱嗎?弱的話麼你說打到羅馬邊境,打跑倭寇的那兩個朝代在唐朝前面嗎?
-
5 # 在下千城
首先,唐朝的發展就呈現倒U型
先拋開問題,僅就唐朝自己的發展歷程來看,在唐玄宗前期,唐朝的上半段就是華麗的登頂態勢,天朝大國、四方來朝其實講的就是唐朝的景象,當時唐朝首都長安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都市,真的算的上是國際化大城市。
但自從玄宗改了年號為天寶以後,唐朝就開始步入加速下滑期,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內政外交都處於崩潰狀態,即使唐朝後期又串成了數代皇帝,也無法讓唐朝重回巔峰狀態,這是唐朝自己的發展史。
其次,唐朝崇尚胡人之風產生了移風易俗的影響在唐朝以前,雖然經歷過魏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導致漢族文化受到了波及和影響,但這也只能算是一次外生事件或外部衝擊。而唐朝立國以後在整個朝代都非常崇尚胡風,在生活習俗、文化、思想方面也受到了胡人思想的影響。
在這裡並不是說胡人文化不好,其實多種文化相互滲透融合才會更好。但也恰恰因為唐朝的這種單一崇胡政策導致了唐朝後期地方軍閥實力明顯大於朝廷實力,從而導致了王朝的毀滅,而引發了後期五代十國戰亂、宋朝重文抑武、元代百年動盪、明清閉關鎖國,這都是受到了唐朝時期這些移風易俗政策的影響。
再次,唐朝過於開放,文化輸出帶動了周邊國家文明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唐朝的皇帝對於周邊地區各個國家的使者或皇帝或文化也非常包容,同時唐朝也藉機輸出了漢族文化,帶動了周邊國家的文化發展。
所以,原來的格局是中間1個唐朝超級大國,周邊一群野蠻小弟,但慢慢發展成中間1個唐朝大國,周邊一群小國的地步,這為以後中國歷史的發展埋下了伏筆,如蒙古族入侵、日本入侵等等。
所以,終唐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巔峰,在唐之前中國歷史處於上升階段,然而在唐以後,中國開始進入千年衰落的程序。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價值。
-
6 # 桃花石雜談
這個問題也不能說錯誤,因為唐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代,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中國都再也沒有朝代曾經超過唐朝。所以可以說中國千年的上升趨勢確實是在唐朝終結的,而中國千年衰落趨勢也確實是從唐朝開始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唐朝使中國達到了歷史上其它朝代都無法達到的巔峰,所以以那個巔峰為視角,才出現了千年衰落的感覺。唐朝相對於其它朝代強在哪裡?
其實從秦統一中國以後,中國在世界上就始終是個比較重要的國家,尤其是漢代以後,中國的每一個大一統王朝基本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幾位的強國。但相比於漢元明清,唐朝則在很多方面又上了一個臺階。
唐朝強大的一點是唐前期是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最強國。唐朝前期,在歐洲還處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混亂時期,東羅馬帝國危機叢生,阿拉伯帝國也處在初創期。而唐朝將隋末亂世迅速平定,使中國很快恢復秩序與統一,並迅速開始對外擴張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龐大的帝國,至少在一百年時間內在世界上成為了無可爭議的第一強國。這也使唐朝成為了周邊國家嚮往的中心,以至於在1300多年前的世界,唐朝竟然成為了一個移民國家,有大量來自波斯、日本、北韓半島和中亞的移民來唐朝定居,這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空前絕後的。
(盛唐疆域)
第二點是唐朝在西域突破了中國歷史的極限。大家知道,中國的領土在西面受到喜馬拉雅山脈和帕米爾高原(蔥嶺)的阻隔,無論是西方的帝國還是中原的王朝都很難逾越。因此在歷史上蔥嶺基本上就是中原王朝向西擴張的極限。但初唐到盛唐這一百多年裡,唐朝的領土卻始終能夠跨越蔥嶺,向西最遠卻達到今天的伊朗地區。而跨越蔥嶺也就意味著唐朝跨越了古代文明的界限,使唐朝不光將中亞地區變成了自己的領土,還使自己的影響力遠播西亞和東歐地區。所以在唐朝時時期,中國史書曾多次記載拂菻國遣使來朝,而拂菻國就是當時的東羅馬帝國。當時的東羅馬帝國的史書裡也記錄了唐朝的強盛,而且東羅馬史學家西莫卡塔甚至還破天荒地在自己所寫的史書中提到中國的統治者是太宗天子(Taisson, Son of God),歐洲人的歷史中提到華人的名字這絕對是史上第一次,在整個歐洲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
(唐太宗的盛名切切實實地傳播到了東羅馬帝國)
為何唐朝後中國走向衰落但正因為唐朝超越時代的強大和其遼闊的疆域,所以它所接觸到的其它文明也遠超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元朝除外,但元朝時間很短)。比如在唐朝時,中國第一次和世界其它主要文明發生了正面軍事交鋒,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以怛羅斯之戰為代表的和阿拉伯帝國的衝突。此外,唐朝時期,還有大量來自中亞信仰拜火教的粟特人移居中國,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等,另外一些基督教教派(景教)也在唐朝時進入了中國。
(安史之亂前唐朝的遼闊疆域)
但唐朝雖然開放,卻還是一個以農耕文明為主體的中原王朝,而農耕文明在軍事上相對的弱勢在和其它文明的衝突中也體現了出來,首先是和阿拉伯帝國的正面交鋒最終以唐朝的失敗告終。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唐朝時移居中國的中亞粟特人,儘管有了一定的漢化,但卻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保持了其拜火教宗教信仰和驍勇善戰的特點。而後來安祿山在成為唐朝軍隊高階將領的同時,還擁有拜火教宗教領袖的身份,而這兩種身份的結合,使安祿山在身邊聚集起了大量對其極其忠心的將領,使後來由他發動的安史之亂對唐朝造成了空前的破壞,八年之內使唐朝損失了一半左右的人口,並使唐朝國力急劇下降,在後來甚至完全失去了西域。而西域喪失之後,對古代中國極具戰略意義的隴右地區也很容易會丟失,這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重要的戰馬產地。後來的歷史正是按照這個脈絡演進的,可以說也直接造成了宋朝軍事上的弱勢。
(安史之亂波及地區都是唐朝時的富裕繁華之地)
此外,唐朝外來宗教的流入還對後世的中中國產生了鮮為人知的影響。在蒙古崛起之後,西方人驚訝地發現蒙古部落中竟然有相當一部分是信仰基督教的,比如建立了元朝的忽必烈的母親唆魯禾帖尼就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而當時這些蒙古人所信仰的基督教,正是唐朝時傳入中國的聶斯脫利派(景教)。所以現代許多歷史家認為蒙古人所信奉的基督教,就是唐朝時進入中國的傳教士透過中原北上進入草原地區之後傳播開來的。也就是說唐朝時進入中國的基督教對中原社會沒起到什麼作用,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蒙古部落的發展,最後反過來又影響到了中原的歷史程序。
總而言之,唐朝時確實發生了中國古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這卻很難說是唐朝自己有什麼錯誤,因為追求更高是人的本性,任何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都會這樣做,唐朝也不例外,只是在唐朝時,它的追求確實碰到了古代中原王朝的極限,最終導致盛極而衰。但這絕對不能算作是唐朝自身的錯誤,也絕對不能成為後世不思進取的藉口。 -
7 # 淡墨淺白
天下大勢,盛於百花齊放,敗於獨裁集權。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此後數千年中華歷史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盛況。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郡縣制,君權至上,秦始皇一死天下大亂,為何?獨裁只能短暫的統治國家,天下“苦秦”,苦的就是君權獨裁。
漢朝初期不得不以女人和金錢來換取國家的安全,為何?天下權利集中在劉氏手中。漢武帝罷默百家獨尊儒術,天下讀書人以儒立家傳家,天下不再是劉氏一家之天下,中華文明進入上升趨勢。
隋末唐初是門閥的鼎盛時期,天可汗之名威震四方,異族紛紛來朝。隋崛起於門閥,又一心集權想要毀滅門閥,因此建立了科舉制度,最終被門閥所滅。唐朝是真正的發揮了科舉制度作用,門閥世家在唐朝慢慢消亡。唐朝中後期,沒有了門閥的制約,國家權利自然就集中在皇帝等少數人的手中。此後的宋、明、清,皇帝集權越演越烈,國家越來越弱!
唐朝是中國千年衰落的開始就是因為從唐朝開始皇帝真正做到了獨裁集權。
-
8 # 歷史風暴
這個說法我很不認同,
不能說唐朝是揭開中華千年衰落之始,終止中華千年上升趨勢的朝代。因為,還有我大明遠邁漢唐!這說明除了宋朝比較慫之外,唐朝之後的朝代繼往開來,取得了更輝煌的成績!也就是說,唐朝沒有終止中華民族的上升趨勢,反而是此後中華民族攀登新的高峰的起點!
可惜,中間的宋朝太不給力,結果讓中華民族耽誤了300年的時間,否則今天也不用辛苦學習英語了!
唐朝給後世留下了新的起點李世民剛當上皇帝,突厥大軍就殺到了長安城下。以當時長安城的城防和軍隊,是沒有辦法抵禦這支強大軍隊的。還好當時不僅文臣武將給力,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也很給力。於是,突厥大軍止步於渭水河邊。但是,在絕對實力面前,唐朝也得認慫。便橋之盟是典型的城下之盟,為了讓突厥退兵,長安的府庫都搬空了。突厥人帶著無數金銀珠寶走了。
但還沒完,李世民怎麼能忍下這口氣,此後唐軍開始針對突厥人進行軍事訓練。四年後,那個在渭水河邊耀武揚威的突厥頡利可汗被唐軍抓回到了長安城!北方各民族歸順到大唐治下,並尊李世民為天可汗,從此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
宋朝中斷了中華民族的千年上升都說宋朝缺馬,其實這是中原農耕民族天然劣勢。
當初漢朝也缺馬,但是良好的馬政,讓漢朝扭轉了這一劣勢。其實宋朝缺的不是馬,而是總領群倫,捨我其誰的氣魄!北宋曾經和契丹人簽過澶淵之盟。這裡靠近黃河,距離北宋都城還有數百里。但在宋軍已經取得優勢的情況下,北宋立即停戰和遼國簽訂了盟約,同時每年給歲幣30萬。可怕的是,宋朝計程車大夫對澶淵之盟津津樂道,認為一年30萬的歲幣,遠遠低於戰爭的軍費。就這樣,宋朝永遠失去了幽雲十六州,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惡劣的榜樣:花錢買和平!
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自漢朝之後,挺立了千年的民族尊嚴被宋朝官方所拋棄!
明朝開啟了新的時代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應該說同時受到了宋朝和元朝的影響。首先,明朝吸取了宋朝失敗的教訓,對外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網上有人總結: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所以有鋼明之稱,對應的正好是軟宋!另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國土,基本上除了北方草原之外,明朝的國土和元朝有很大重合。
由於明朝國力的強大,貿易極其發達,而工業產值超過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所以,當時中國的商品物美價廉,暢銷全世界!
據說每年從日本最多能賺到15萬公斤白銀,而從西方賺的白銀就更多了,僅1631年,從澳門地區就有1400萬兩白銀流入內地!
(明朝遠洋貿易路線)
待之而起的還有海盜,這是早期西方殖民者征服世界的重要力量。而到了明朝後期,中國海盜開始在東南亞地區取得優勢,西班牙殖民者甚至有過放棄菲律賓殖民地的想法。可見,明朝正在開啟一個新時代!
-
9 # 史不知味唐朝揭開中華千年衰落之始?這點是對也不對。唐朝終止中華千年上升之趨勢?這點則是題主的無理取鬧,妄作定論,“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題主的邏輯:假設題主家經營的是家族企業,題主的老爸將企業的資產規模從10億發展到100億,然後將企業傳給題主,結果企業在題主手裡縮水到20億,然後題主便責怪自己的老爸在管理企業期間的作為讓企業開始走下坡路,最終滑到了20億,竟然拍著胸脯暗歎幸好自己足夠厲害,否則企業早已經破產了。
這般邏輯,豈不可笑?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是否真揭開了中華衰落的序幕?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或曰漢,或曰唐,或曰明,在這便不作爭論,各眼看各花罷。但是,我認為是唐朝。
一
唐朝揭開了中華衰落的序幕。
從宏觀歷史的角度看這句論斷,我認為是基本正確的。我所謂的“宏觀歷史”是什麼意思呢?即是以相對較長的歷史時期作為基數,然後在這段歷史時期裡看唐朝。比如我們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到清朝皇帝溥儀退位,或者索性從周朝開始,然後到溥儀退位,如果我們將這段歷史時期畫成曲線圖,唐朝究竟處於什麼歷史地位呢?我相信會是頂點。
周朝是分封制的鼎盛時期,更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轉折點。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時期,這兩段時期為完成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底板創造,百家爭鳴。秦始皇建立秦朝,則完成了中國製度文化的底板創造,自此以後,中國曆代王朝的制度皆是秦始皇創造的底板上“創作”。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基本確定了中國王朝的制度文化的發展方向。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體系近乎崩潰,隋唐時方得以恢復。唐朝時,中華文化攀上了高峰,無論是制度文化,或是精神文化、物質文化。
但是自唐以後,確實有衰落的跡象,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宋朝物質文化與唐朝基本相當;但是,宋朝以文馭武的基本國策則開始禁錮中國的戰爭文化的發展;雖然宋詞與唐詩並稱,可是程朱理學的誕生,又何嘗不是在逐步壓制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發展?明朝是唐宋以後,恢復中華文化的小高峰,因為在元朝時期遭到禁錮,王陽明、王夫之諸人皆是明朝的文化支柱。但是明朝對中華文化的恢復還沒有完成,便迎來了命運的審判——被清朝取代。在制度文化方面,清朝將中央集權發展到封建王朝的巔峰,但是與唐朝相比仍然是退步,唐朝用人看本事,清朝用人看民族,致使國家的發展遭到限制。精神文化方面更甚,我想應該不用細說了吧?
這興許便是“唐朝揭開中華衰落序幕”的機理。
二
當然,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中華的衰落並不是始於唐朝,而是始於宋朝。
我們知道,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然後導致了五代十國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段很相似的歷史時期,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這兩段歷史時期產生的原因也很相似,並且在這兩段歷史時期以前漢朝和唐朝皆是中國古代史上極為強盛的王朝。漢唐皆實行寬鬆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融合,漢唐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節點,漢唐廟堂上是有許多遊牧民族面孔的,這個政策讓漢唐吸納了遊牧民族裡的人才,社會發展什麼最重要?人才!遊牧民族的人才流向漢唐,便導致他們的競爭力逐漸降低,這點唐朝做得最好。當然,這也是導致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中國產生的原因。當然,明朝朱元璋也說了句“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但實際上實行的時候仍有許多侷限。此外,我們常說漢唐雄風,這雄風從何處來?自然是軍事,漢唐威服草原和西域,莫不是以強悍的軍事力量碾壓過去,漢唐皆是極力發展軍事,在軍事方面的預算也很高。
但是,宋朝迎來了轉折點,宋朝不再奉行漢唐這兩項政策。宋朝在表面上仍然實行寬鬆的民族政策,這點主要表現在經濟方面,但是在對待西南、西北民族的政策上,已經開始拋棄儒家的“有教無類”思想,比如分為生番和熟番,而且主要依靠生番主動融合,而不是朝廷主動推動。同時,羈縻政策始於漢唐,興於宋朝,盛於明清。這便導致了少數民族對於中原王朝的歸屬感很低,而且他們的人才還是他們的,沒有向中原王朝轉移。此後,明循宋制,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則將宋朝的民族政策用於漢族,並且更極端,造成了極大的民族隔閡和矛盾。同時,在軍事方面,宋朝吸取歷史上武將造反的經驗教訓,更是開了抑武的先河,導致軍隊的軍魂羸弱,再難現漢唐雄風,而軍事力量是國家強盛的核心基礎。因為宋朝的軍隊主要用於對內,而不是對外。明朝亦循宋制,武將在朝中根本抬不起頭,除非是文官出身的將領。清朝更甚,直接封閉先進武器的研究,正如梁啟超所說,清朝軍事鎮壓百姓有餘,御外辱則不足。
明清正是因為沿襲宋制,故有近代中國之百年屈辱,說是宋朝揭開中華衰落的序幕也許並不為過。如今我們又開始重走漢唐的道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或不遠矣。
唐朝是否終止了中華千年上升之趨勢?關於這句論斷,我在開篇時便已經舉例反駁了。你不能因為唐朝太過強盛,便將自己的羸弱歸咎於唐朝的強盛,這是屬於弱者的詭辯邏輯。
唐朝的制度和文化確實會對後世的王朝產生影響,但是,後世王朝並不是完完全全地照搬唐朝的模式,這點在上面的論述中便有提及,此處不再贅述。如果宋元明清是在完全依照唐朝的模式,你說是唐朝“終止”了所謂的強盛趨勢倒也勉勉強強說得過去。可是,自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後,國家的管理模式雖是以秦始皇的模式作為底板,可是仍然始終處於發展的過程中,唐朝的模式並沒有成為後世王朝必須遵循的“定理”,宋元明清皆有自己的獨特模式。正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獨特模式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當然為了衝破束縛,他們也做了努力的嘗試,宋有王安石變法,明有張居正變法,清有戊戌變法,可是因為最高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利益,沒有成功。
宋元明且不論,說說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晚清時期最少有三次機會崛起,分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洋務運動時期以及甲午戰爭以後。鴉片戰爭讓清朝首次見識了資本主義的強悍,1842年魏源即完成《海國圖志》的編寫,但是道光帝閉眼不肯看世界,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林則徐和魏源他們怎麼睜眼看世界也沒用。洋務運動時期清朝的機會更大,可是慈禧和李鴻章認為自己只有軍事弱於資本主義世界,因此洋務幾乎只為軍事服務,同時期日本開展明治維新,二十餘年後是什麼結果?此時,晚清已經錯失兩次機會,讓日本後來居上。甲午戰爭以後,是晚清扭轉局勢的最後機會,可是慈禧只想維護自己的權威,光緒想拿回皇權,康梁想獲取政治地位,最終錯失最後的機會。按照問題的邏輯,我們難道要將清朝的罪過退給唐朝?
唐朝的強盛是為後世王朝擴張並夯實路基,而不是截斷了路。可是後世王朝不僅沒有繼續修路,甚至連基本的維護也沒有,致使這條路越走越窄,越走越爛,這怪誰?唐朝?可笑。
-
10 # 國病
中華衰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很多個階段,有很多不同的單維上的病根導致了後來的問題。
第一、周代在單維上有衰落也有興盛。
周代施行分封制度,分封制最根本的就是全面確立了等級禮樂制度。《周禮》很明確的規定了組織建制的設立,不同階層可以享有的禮樂。就連與王之間距離也規定可以距離多少步,什麼人可以奏什麼樂。這麼一來,從人文角度其實是進入了黑暗時代,民族意識就此丟失。你想,由原來的血親族群集中生活變成等級制,怎麼可能會有家國情懷?所以周代出現姓氏大爆發,原來一個族群是一個姓氏,個人不需要姓氏。後來族群打亂,個人也就需要姓氏進行血緣區分了。
周代的進步也很簡單,就是迴歸人本位的世俗社會。世俗是第一制度,無論中外歷史都證明過,歐洲文藝復興就是衝破宗教壁壘迴歸世俗。否則,歐洲不可能在近代崛起。百家爭鳴雖然有天下大亂,諸侯需要壯大自己需要人才這個需求,但沒有世俗思維的模式,也不可能有百家爭鳴。都以神神鬼鬼為思維方式,哪來的百家爭鳴?
第二、中國歷史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每逢強盛,前面就會有一個短暫的變革時代作為鋪墊。秦之後是強漢,隋之後是盛唐,還有民國。
秦取代戰國是一大進步,但秦的滅亡就使得這個變革後世沒有學到位。秦的大一統帝制郡縣制是需要法制保障的,因為帝制與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社會階層和貧富是流動的,流動性開啟就必須在強有力的合理規則下競爭。否則人性的惡就會被充分釋放。秦法是被詬病最多的,然而商鞅被王公貴族們車裂充分說明,秦法是法制。是將王公貴族一併納入約束之下。秦之所以崛起就是憑藉這個,各諸侯國借鑑不了,因為貴族們不願意放棄即得利益。漢朝建立最終繼承了秦制,但就是沒有繼承秦法。這就埋下了帝制政治最大的禍根。沒有強有力、公平合理的法制,流動性開啟後人們拼命爭奪,主觀惡性充分釋放。人心不古,人心叵測。精神世界徹底崩塌了。政治上,帝王隨時要玩弄權術平衡各方勢力,政治的精力也集中於此。如何治國、如何發展反而是次要的,隋代是一個把精力放在建設國家上的朝代,就因為科舉等制度危害到了貴族門閥的利益,所以很快就滅亡了。唐朝則是施行門閥政治。所以秦滅就已經註定這個下坡路無法挽回。三國、魏晉、五胡亂華都是權力配置出了問題,都是因為勝者為王、不擇手段的思維導致的悲劇。
第三、唐代其實也埋下一個問題,就是髒唐穢亂直接導致後世全面保守。唐朝性亂太過度,就使得後世喊出了存天理滅人慾。人性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人人想性亂,一方面人人在性亂嚴重的時代厭惡社會。當一個維度太過度,就會在後來出現猛烈回擺,就像鐘擺一樣。中西方都如此,羅馬時代也是一個性混亂的時代,同性戀氾濫。等基督教來了,立馬進入禁慾時代。你可能會怪宗教,但其實這個因是性混亂時代埋下的。中國沒有宗教,還不是在髒唐穢亂之後猛烈回擺,重新壓制女性。如果唐代不過度,後世的回擺也不會那麼猛烈。所以我一直呼籲設立婚內出軌入刑,禁止同性戀話題時尚化,否則將來有一天大多數人都會願意埋葬這一切。今天你有多荒唐,將來回擺就有多猛烈。這就是人性的集體搖擺。
宋代有多個導致中華衰敗的因素,一是文化趨於保守。二是由於篡位上位,所以弱兵政策直接導致了中原王朝面對遊牧式微嚴重。後來兩次被遊牧入主,使得這個衰敗變成了全方位的。三是文化陰柔,失去尚武精神。男性最終呈現出病態現象。
最後,唐朝並不是衰落的罪魁禍首,但他的亂性導致後世保守。隋的滅亡使得中古時代的中興沒能發揮逆轉作用。唐代也就這兩大問題。
回覆列表
唐朝前期還是輝煌卓著的,繼承了隋朝的歷史資產,對外戰爭也是成績斐然!但到了中後期,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國家實力大傷元氣,節度使制度,為後來的軍閥割據,提供了條件。後來的五代十國,契丹人的崛起,使泱泱大唐分裂成了十幾個國家,後來宋朝統一了現在的華北,西北一隅,華南,華中,致使北宋,南宋兩朝,也不能完成中國的統一,最後蒙古人橫空出世,更是讓我中華文化遭到了空前的毀滅,正所謂成也唐朝,敗也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