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哥談

    不是吹棒隋煬帝揚廣,實事求是的講,隋煬帝揚廣應該功過各一半。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隋煬帝揚廣這位皇帝功與過。

    隋煬帝揚廣的過失。

    一,隋煬帝揚廣弒君殺父,把父親隋文帝揚堅殺死,當上了皇帝,他當上皇帝上位不正,特別是弒君殺父。這種行為為中華民族認為大惡之人,華人把弒君,殺父,殺母為大惡,所以正史上把隋煬帝揚廣最壞皇帝。

    二,隋煬帝揚廣還亂倫,他霸佔父親兩個愛妃庶母,這個人居然還強姦親生公主妹妹。

    僅憑上面兩條,隋煬帝揚廣是暴君,昏君,最壞皇帝,所以隋煬帝在皇帝名聲很壞很臭。

    隋煬帝揚廣在位時間,還是做了幾件大事。

    一,隋煬帝揚廣親征吐谷番國,從此,甘蕭省,青海省進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領土。

    二,隋煬帝揚廣在位期間還主持修了從北京到杭洲的京杭大運河,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聯結起來,使水運十分暢通,有利於東,西,南,北,貨物交流,後人評價隋煬帝揚廣修的京杭大運河弊在隋朝,功在千秋。

    因此,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全面分折,該功是功,該過是過,如果說隋煬帝揚廣的功,並不是吹棒他,只是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人物。

  • 2 # 名字應該剛好九個字

    一群傻逼,自以為看了幾部電視劇,幾本小說,就天真得以為隋煬帝被唐朝黑了,自己去看看隋書和演義對隋煬帝的描述,看看到底是誰在黑。

    一個害死了三千萬無辜百姓的皇帝,一個用十三年就把盛世敗光的皇帝是明君,哈哈,真可笑。竟然還有人無恥地把隋文帝的功勞(開創科舉)算在楊廣頭上,把忽必烈的京杭大運河算在楊廣頭上,把損兵百萬的的三徵高句麗當成功績,我只能說呵呵了。

    楊廣連乾隆都不如,乾隆至少沒敗光家產,至少能打下新疆,至少能鞏固西藏統治,至少沒死三千萬人(反而加了),至少沒當亡國之君。可以說,除了文字獄,楊廣有哪個比得上乾隆?不說貞觀之治,所謂的吃糠喝稀的康乾盛世都比大業強。

  • 3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看書不動腦筋或者亂動腦筋的結果,一心只想發現歷史真相,結果在臆想的路上越走越遠。

    歷史真相是需要謹慎探索的,需要多部資料綜合分析,不是看一兩篇網文就能夠了解的。

    不說大運河和科舉,不說滅陳和徵高麗,就說說所謂“隋朝的糧食唐朝都沒吃完。”一很多人廣泛傳播以為是鐵證了。儲存時間也無限延長,從三十年到三百年,甚至到了今天。稍微有點考據精神的還知道看看出處,知道是馬周說的:隋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積布帛東都而王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就以為是真理,其實離真相遠著呢。不說其他,就現在儲存糧食,五年以上都會變質,怎麼可能儲存那麼久?但這班鍵盤俠不會管這些,真相以他們認定為標準,於是有了各種黑科技。比如專門的儲存方式什麼的。當然,他們不會求證。

    其實馬周這話根本沒說明是糧食,說的再明白一點。他只是說洛口倉便宜了李密,為唐利用,還沒用完的是長安的儲備,裡面有沒有糧食?根本沒說。所以會認為是糧食全是鍵盤俠們腦補。就是這麼荒唐。

    其他有關煬帝的“功績”就不一一闡明瞭,歸根結底,還是某些現代人缺乏一些普通的生活常識。又不耐煩看繁瑣的資料,自然會被一些浮誇的東西吸引,偏偏隋煬帝又是一個頗有偶像氣質的皇帝,長的帥,精於寫作和演講,當然收穫粉絲無數。其實很多歷史愛好者的思辨能力比現在的追星族強不到哪去,只是他們追的偶像生活在古代,自然要不遺餘力給偶像打call。什麼荒唐事都做的出來,我以前就遇到過硬生生把隋文帝看成煬帝的。只要是對他們偶像有利的證據,可能字都還沒看清楚就盪漾了,激動了,腦補模式也自動開啟了,於是各種“歷史真相”源源不絕。

    當前打著“還原歷史真相”旗號扭曲歷史的不少,諸位看到“你被xx騙了”,這樣題目的文字得小心點。因為八成這文章的作者正在準備騙你。

  • 4 # 薩沙

    很簡單,現在歷史書很難賣。為了博人眼球,很多人什麼都敢寫。

    一個歷史人物,尤其是皇帝的好壞,得要看他為國家民族做出了什麼貢獻。

    隋煬帝不管他的初衷是什麼。

    在他統治中後期,不管一切超量使用國家的財力和人力,搞得老百姓無法生存,家破人亡,被迫起兵反抗。

    看看:

    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604年)至大業六年(610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死亡者數以百萬,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再看:

    大業七年,楊廣下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士兵,二百多位民夫,卻因胡亂指揮,慘敗於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這時,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楊廣被迫從遼東撤軍。楊玄感敗亡後,楊廣下令追究,殺了三萬餘人,並且籍沒這些人的家人與財產。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冤殺的。楊廣還流徙六千餘人。楊玄感圍東都洛陽時,曾開倉賑給百姓。楊廣命人將接受米的人都坑殺在都城以南。

    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如果這樣一個人也是明君,試問天下還有昏君嗎?

    退一步說,很多人說三國時期的劉表無能。

    但劉表統治時期,荊州成為全國唯一比較平靜,沒有陷入戰火的地方,人民大體安居樂業。從這個角度來看,劉表比隋煬帝“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 5 # 心靈捕手baby

    吹捧隋煬帝的人無非看到了隋煬帝的功績,比如開創了科舉制,使魏晉南北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階級固化情況得到了緩解,緩和了階級矛盾,使寒門之士能夠躋身上層社會。其次,隋煬帝命人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南北水系貫通,並促使了兩岸經濟的發展。

    但是話分兩頭,各表一枝,對待事物要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分析歷史人物,也要分析正反兩個方面。征討高句麗、修建國都、修建運河等,用盡了民力。儘管我們新中國開國也在打仗,但是有義戰爭,得到了人民的支援,也沒有耗盡民力。也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的發生,政權被推翻。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保護好民力,時刻代表人民利益,才能夠逃脫“歷史週期律”

  • 6 # 100901160514071985

    現在流行洗白,所以啥功績都能吹出來或者無限誇大。一個只用十多年時間就把一個一個盛世王朝弄得支離破碎,全國戶口數從890萬戶減員到200多萬,戶口數減員約75%,大概三千萬人口,真不知道這種完全不顧老百姓死活的垃圾皇帝有什麼可吹的

    天天說他功在千秋,他確實有點功績,但他的功績跟他的罪孽比根本不值一提,網上說的那些所謂功績不是搶了楊堅的就是水分多多的。

    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都是楊堅創立的,雖然楊廣也對此有所改進但無法媲美開創者。至於進士科,誰創立的史學家都還沒有定論就先別扣,起碼新唐書說房玄齡在楊堅時中進士,而且進士科真正起作用要到武則天時期拿來對抗大族把持的明經科。

    大運河從春秋吳王夫差開始修,真正是從無到有,運河從浙東修到淮河。從這開始歷朝歷代都會修運河,楊廣時只是在之前運河基礎上連線起來,並不是自己從頭修,南段邗溝江南河更是僅僅是疏通,對大運河的功績遠不如吳王夫差甚至可能還不如後來在隋唐大運河堵死後真正修通京杭大運河的忽必烈?

    至於開疆拓土首次將青海納入版圖,實際漢朝已經在西寧設立西平亭,後來發展到西平郡,還有西海郡,治所在現今青海省海晏縣。而且楊廣從吐谷渾手裡打下的這片土地沒多久就被人家打回去了

    還有楊堅時期楊廣所謂的南平南陳北擊突厥,滅陳楊廣只是掛帥而已,實際指揮是高熲。平江南叛亂的是楊素,楊廣只是在後方安民,北擊突厥楊廣同樣是掛帥,實際指揮是長孫晟和楊素。根本說明不了楊廣有什麼軍事才能,後來在高熲楊素等人死後,楊廣的三徵高句麗和雁門之役就打成那個慫樣就是很好的說明

  • 7 # 海西望族

    怎麼沒人否認?只有不懂歷史的人才在這給楊廣歌功頌德,楊廣就是一個垃圾皇帝,治國不行,帶兵也不行,肚子裡就是空殼,徵高句麗瞎指揮62萬精銳血灑疆場,只突圍2700多人。害死人民,也亡國亡君。

  • 8 # 一杯香茗一歌聲

    謝謝邀答。隋煬帝雖被不少人罵為暴君、昏軍,父親打下的江山輕易被其敗光,自己也不得善終,但其在位時還是立下了不朽功勳的,有些貢獻甚至惠及千秋,這一點很多帝王都望塵莫及。因此很多人對其作出很高的評價也屬正常,畢竟各人評價一個人觀點有異,看站在什麼角度來評價罷了。

  • 9 # 美映椒房

    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隋朝亡國之君,一度繁榮強盛的隋帝國在他手裡僅僅十幾年時間就分崩離析,給億萬生民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唐朝成立後,唐太宗李世民又以隋煬帝的失敗為反面榜樣,處處警醒自己,而唐太宗是歷史上最知名的治世君主之一。因此,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隋煬帝在主流觀點裡一直是被完全否定的,他在史書和各種民間故事裡,往往一個荒淫好色、昏庸奢侈和殘暴不堪的暴君,可以說是毫無可取之處。

    不過,近現代史學界秉持著客觀公正的原則,開始逐漸認識和承認隋煬帝對歷史發展的積極方面作用,日本隋唐學界更為激進,有些學者,比如氣賀澤保規,在其著作《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裡,不僅把聲名狼藉的失敗者隋煬帝和中國歷史上傳統的聖君唐太宗相提並論,甚至還認為隋煬帝作為帝王的素質比唐太宗更勝一籌

    “唐太宗與隋煬帝都是次子,而且兩個人都有並不光彩的過去:即都是透過殺害兄長才得到掌權。另一方面,從作為皇帝的資質來看,冷靜的比較兩者,就會發現無論在把握未來的構想能力和行動能力方面,還是在學問以及文學素養等方面,隋煬帝都要高出一籌。唐太宗也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另闢蹊徑的話,自己只能步隋煬帝之後塵。所以唐太宗把隋煬帝塑造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惡棍和反面典型,並透過重視臣子的諫言這一策略,竭力在各方面與隋煬帝進行對比,千方百計地打造自己的明君形象,藉以洗刷因玄武門之變而帶來的陰影”。

    其實,正視隋煬帝楊廣對歷史發展積極的一面並不是現代新鮮事,自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就有這種聲音了。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北方生產力遭到戰火的極大破壞,全靠富裕的江淮財賦維持政治的運作,而為唐政府持續輸血的就是隋煬帝楊廣開鑿的大運河。因此,唐朝詩人皮日休透過大運河南下揚州時,寫詩感嘆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明朝禮部尚書于慎行也曾寫史評道,隋煬帝“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矣!”

    如果全面綜合地考察隋煬帝一生,就會發現他是一個事功之心強烈的開拓之君,而不是傳統印象裡僅僅因為好色奢侈而身敗名裂的糊塗皇帝。那隋煬帝究竟開創了什麼功業,才能以亡國暴君之身而得到後人如此高的肯定呢?

    首先,隋煬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國家民族的統一。隋朝平陳雖然結束了自魏晉以來南北方長達三百餘年的動盪分裂,但南北雙方由於長期分屬不同政權而且處於對立狀態,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深的隔閡。隋朝統一後,南方很快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這時隋文帝緊急調晉王楊廣擔任揚州總管出藩鎮守江南。楊廣在江南期間,尊重南方的文化傳統,針對南方進行了懷柔政策,可以說為維護和鞏固統一政權是作出了成績的。楊廣登極為皇帝后,也為維修隋帝國的國防安全作出了各種部署。比如加固長城防線,突厥再也沒有南下有大規模侵擾行為;西擊吐谷渾,其地皆入隋之版圖。隋煬帝還大刀闊斧進行了政治改革。他先對吏治進行改革,大刀闊斧精簡冗員;在地方上並省州縣,廢除了大批機構。他又增設御史臺、秘書省和鴻臚寺等,加強對吏治監督和維繫周邊關係發展等。

    其次,隋煬帝對府兵制進行了改革。為了加強中央對府兵控制,防止割據勢力出現,隋煬帝降低了府兵將帥的級別和地位,這就削弱了將帥擅權的離心力,將軍權掌握在皇帝手裡。然後把府兵從十二府發展成十六衛,增強了軍事力量。他還注重內軍,使全國軍事力量呈現內重外輕的均衡局面。

    再次,隋煬帝完善了科舉制度。科舉制是深遠影響中國的選拔人才之制度,其初步產生於隋代,隋文帝是創始人,而隋煬帝則是這一制度的重要完善者。開皇時科舉常科只有秀才和明經,隋煬帝於大業時期新創了長期為後世所重的進士科,對唐宋明清各朝各代產生了深遠影響。隋朝由於歷時短,科舉制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而科舉在唐朝的地位就十分明顯了,唐朝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科舉制。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曾說過,“隋亡而法不亡”,是指隋朝建立的各種制度經過改革已經達到了比較完善的地步,可以成為某種規範而為後世所用,這些制度並沒有隨著隋朝的滅亡而被廢棄,隋煬帝當然為這些制度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隋朝的覆滅與隋煬帝濫用民力離不開關係,而隋煬帝一系列大工程裡最有影響力的可能是大運河。正如筆者前面所言,唐朝自中後期開始,就逐漸正視隋煬帝開運河的功勞。著名隋唐史學者陳寅恪先生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對於運河與大唐帝國的存亡關係有一個很銳敏的觀察。如第一五頁說:“唐代自安史亂後,長安政權之得以繼續維持,除文化勢力外,僅恃東南八道財賦之供給,至黃巢之亂既將賜東南區域之經濟幾全加破壞,復斷絕汴路運河之交通,而奉長安文化為中心仰東南財賦以存立之政治集團,遂不得不土崩瓦解,大唐帝國之形式及實質,均於是告終矣。”又第一一五至一一六頁說:“夫黃巢既破壞東南諸道財賦之區,時溥復斷絕南北運輸之汴路,借東南經濟力量及科舉文化以維持之李唐皇室,遂不得不傾覆矣。”

    隋唐時期,雖然中國的軍事政治文化重心仍然還在西北,但經濟重心卻已遷移到南方去了。因此,每個大一統帝國都要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何把這已經經濟中心南方和北方的軍事政治重心連線起來,以便帝國的政治機構能夠運用靈活,盡最發揮它的作用。而在當時社會生產力條件下,能夠滿足這種需要的交通途徑,只能是溝通南北的運河。因為中國河流的自然流向是自西向東,無法連線南北,所以必須施加以人力的改造。隋朝大運河就是在帝國大一統的形式下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雖然史書把隋煬帝開鑿運河的行為醜化為醉心玩樂,而且最初開鑿時因工程的巨大而花費了許多人的生命與勞力,但他們的血汗流得並不冤枉,因為自他們開鑿完畢以後,無限大的代價正跟著在此後的數百年內報償出來。然而,為此付出了無盡代價的隋煬帝本人和隋朝是無法享受到大運河的福利了。

    綜上所述,包括導致他一敗塗地的三徵高句麗在內,隋煬帝的很多作為其實完全是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而行,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戰略家。但是,煬帝為人有很大的性格缺陷,行政時剛愎自用急於求成,缺乏彈性,而且只肯居順境,不願意面對挫折,受到打擊後就心灰意懶逃避現實,最後導致家族和國家完全走向覆亡,在戰術方面,他可以說是一敗塗地了。

    隋煬帝長期以來是一個被全面否定的歷史人物,現在有出現追捧他的聲音,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不過我們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的時候,還是要秉持客觀公正原則,肯定他的功績同時也不能迴避他的錯誤。

  • 10 # 關河南望

    確實,現在流行對歷史進行全新包裝。

    比如滿清從喪權辱國,黑暗反動搖身變成開疆擴土千萬,留下國土給人民。

    比如秦檜從害死岳飛的漢奸變成忠於宋高宗完全為了皇帝的忠臣。

    比如洪承疇從一個他親媽親弟弟都不願和他共立一土的漢奸變成了開清第一功。

    這就是流行。

    不過流行有好有壞。有的是真被冤枉了,有的確實有些人別有用心而為之。

    那麼我們來看看隋煬帝。

    評價一個帝王,一是品行,二是能力,工作中看能力,能力也就是功績,如果一個皇帝只有品行的話,這個皇帝是個好人,但要是有了能力,他就成了明君聖君,隋煬帝,做為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開創科舉,修運河,三徵高句麗,這算是他的功績,但同時又說他殺父殺母殺弟,暴虐,殘忍,民不聊生,是天下最大的惡棍,事實上,不管真假,這些又屬於品行問題了。

    隋煬帝開創科舉,讓天下士子都能魚躍龍門,光宗耀祖,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舉措,成為商鞅變法之後另一個能夠打破階級固化的制度。科舉制度,重才學品質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不過從根本上來說,隋煬帝開創科舉還是希望招些有才的人,能夠打破隴西貴族對朝廷的控制和壟斷。

    他修運河算是修的,“弊在當代,功在千秋”,開通大運河,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同時親征吐谷渾;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三徵高句麗。這一些列的征伐大大的提升了華夏的威名,應該也算是為隋朝的邊疆穩定。隋煬帝在位期間確實做了不少事,取得了巨大的功績,不過身為皇帝,卻不管百姓的死活,只為了自己的功績,造成民不聊生,哀怨連連,各地百姓揭竿而起。這樣的皇帝,別說“千古一帝”了,連明君都談不上,好皇帝和他更是不沾邊,當然昏庸還不至於,所以隋煬帝就是個暴君,不是昏君,也不是明君,丟掉性命怨不得人。

    從這裡看,隋煬帝品行或許不行,但他的功績似乎比被碰成“聖祖”的康熙還要強一點的。所以單純說他一無是處是不妥當的。我們對這個人的評價只能說是功績上算是明君,品行上是個混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出自何處?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