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愚之言
-
2 # 白露為霜yy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
大意為:道生太極,太極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相作用形成一種和諧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產生了宇宙萬物。萬物揹負陰而懷抱陽,陰陽二氣互相激盪形成和諧的統一。萬物由這種狀態不斷生髮出來,於是有了人和他們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宇宙萬物的產生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在老子看來,”道“ 是世界的造物主,具有無窮的潛在力和創造力,它創造了物質世界,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甚至天、地、鬼、神也是它的創造。它法力無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超越一切的特性。
這個”道“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博之不得“ ,因而是”無“ ,可是它又無所不在,世界的豐富性,多樣性和連續性,就是”道“ 的顯現。這個”道“ 實在也不像物質性的實體,更多的倒像永恆存在的萬能的精神本體。由此看來,老子的世界觀更多的接近客觀唯心論。
老子的認識論不提倡在實踐中廣泛地接觸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以便透過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而是強調透過心靈的感悟直接體認和把握”道“ 的本體。
-
3 # 一拂輕雲落自然
出自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在這裡老子用簡短的語言表述了宇宙萬物的演化過程。道,無名,無限大,一般指大自然。道生一,宇宙從無中生有,即混沌無極狀態現出陰陽孕育狀態,像母腹中的嬰兒。一朝分娩,無極動而分陰陽。陽為炁為輕,輕者上升為天。陰有質為實為濁下降為地,即一生二。二生三為有天地而後生人即天地人三才,有了天地才出現人類。三生萬物是指有了人的意識才辨別出世間的萬物,因為世間的萬物是人識而定名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大自然中所有的東西都是以陰陽的形式存在。天為炁為陽無質但無質包含有質即日月星。地有質為實而含有水火風無質,即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指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因為陽而存在,陽因為陰而運轉,陽離不開陰,陰離不開陽,陰陽互抱才能成立。衝氣以為和,天與地之間充滿炁才能和平共處。衝氣以為和也指陰陽和合為正即中和,不偏陰陽為守正,守中,陰陽和合而平衡,世間萬物無平衡而不立!大自然陰陽互存為和為平衡即相互存在。
-
4 # 佛系教師
一維生二維,二維生三維,三維就可以創造多彩的世界!
三維裡的每個事物和生命都有陰陽的屬性,但陰陽不是對立的存在,是統一的和諧的!
-
5 # 樹下有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這是一段關於“道”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描述。
應當如何解釋?
何為“道”?道是獨一無二的,是宇宙萬物演變規律的本源;
何為“二”?二指形成相互對立的兩面,即為陰氣和陽氣;
何為“三”?三指對立的兩面相互衝突交融所產生的第三面,從而形成三面的共存體;
何為“萬物”?萬物是指共存體的三面相互衝突交融所產生的一切事物;
何為“負陰而抱陽”?負陰而抱陽是指靠陰而向陽;
何為“衝氣以為和”?衝氣以為和是指在靠陰而向陽的過程中達到了一種平衡的和諧狀態。
同時!我們在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演繹。這裡“自然”可以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得到屬於我們身處自然之中的解釋。
一生二【道生陰陽,即地為陰,天為陽】;
二生三【在天與地之間形成了新事物第三者,即空氣】;
三生萬物【指天、地及天地之間形成了千千萬萬的新事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指千千萬萬的新事物靠在地面而向天的方向生長,即向上生長】;
衝氣以為和【指事物向上生長到達自身極限而形成一種平衡的和諧狀態】。
透過“自然”的演繹,使得我們明白了人只是“自然”千千萬萬事物的一個。在“自然”、“道”、“天”、“地”面前顯得如此單一。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自然”之中,應該心懷感謝、珍惜及敬畏之心。
-
6 # 一溟說經典
道德經在我看來是一本人生指南。
前面的幾生幾,其實是因由,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倒第一塊就會引起連鎖反應。
萬物負陰而抱陽則是說,所有事情都會朝著特定規律方向(如財色權等顯而易見的結局)而去。
衝氣以為和:要制止這些事,只有是非對錯碰撞。
就像是謠言,如果沒有整個社會合力澄清,一定會走向不歸路,但只要有人行動,整個社會又將回歸平衡。
這一段告訴我們:該做的事就去做,不要把良善藏在心中,讓惡念在人間巡遊。
-
7 # a易緣自然
一些回答有這樣字眼,那就是太極生兩儀。
太極包含了陰和陽,太極當中含有對立、對待,進退、融合、轉化,這些就是陰和陽的作用。
陰和陽就叫兩儀,陰陽組成太極。
太極就是兩儀,兩儀就是太極。
所以太極生兩儀這個說法值得推敲。
-
8 # 八部秀士
易經是先賢智慧的結晶。天人一統是其精義。一天,二地,三生人,而生萬物。天地人三財一統,萬物地生之陰擁天之陽,陽生陰長,丨以維持相互平衡。陰陽失衡,百病由生。
-
9 # 張翼遠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家思想宇宙生成論。道家思想並非是後世誤解的“消極無為”,而是更宏觀、更客觀的世界觀、人生觀。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即是規律產生(效法)於事物自身的發展趨勢(需求)。不要主觀的態度去看待,因為越在意越適得其反。道家的文化冷靜而客觀。
譯文:道生下混然一體的太極,太極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萬物由這種狀態不斷生髮出來,於是有了人和他們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宇宙萬物的產生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註釋]1、一: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這一概念的數字表示,即道是絕對無偶的。2、二:指陰氣、陽氣。“道”的本身包含著對立的兩方面。陰陽二氣所含育的統一體即是“道”。因此,對立著的雙方都包含在“一”中。3、三:即是由兩個對立的方面相互矛盾衝突所產生的第三者,進而生成萬物。4、負陰而抱陽:背陰而向陽。5、衝氣以為和:衝,衝突、交融。此句意為陰陽二氣互相沖突交和而成為均勻和諧狀態,從而形成新的統一體。
-
10 # 長門文軒
前面回答過道法自然的一題,跟這個是是一回事,前面還有“道生一”,然後才是“一生二....”。“道生一”很關鍵,沒有“道生一”,後面的都沒意義。其實是老子在闡述他的“道”是什麼。“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三國時的王弼在《道德經注》中是這樣解釋的,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也。”說句直白點,王弼的意思就是,可以說的“道”不是通常的事物,只有不能說的“道”才是真的“道”。有點暈,老子想說什麼?又可說又不可說的。
老子繼續解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什麼鳥?“道”是女媧?還是“上帝”?
我們繼續往下看。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是什麼?是“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還有“精”,有點暈哈,道是有具體的表象,也有具體的物體,有及其細微的組成,的確是真實的可信的。不會是指物理上的“原子”吧?
老子說我是如何知道這些的呢?“以此”,透過“道”啊,又繞回來了。
下面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難道是無中生有嗎?
後面又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看來不只是無中生有,還能有中生無。
那麼後面這句如何去理解“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考古發現原來是搞錯了,應該是這樣斷句,“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原來是萬物是有和無生出來的。有和無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陰陽,老子接著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哦,原來是陰陽加一個衝就生成了萬物。那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就是,“道”生成了不分陰陽的“一”,“一”生成了陰陽(有無)的二,陰陽透過“衝”(相反的運動)生成了萬物。有沒有點“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感覺。
不管“道”是什麼了,老子的意思就是有那麼一個及其細微的東西(精),生成了有各種表象的萬物。這個“道”看不見摸不著說不出來的(不可道)。無論是什麼,就是超越一切的“道”,分化出來了萬物。(不要用現代科學去理解,沒準一萬年後的科學能對上號)。
既然“道”是萬物之源,這裡我們一定要去理解下“道法自然”。我們看下“道法自然”原句怎麼說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有“人、地、天、道、自然”五個詞,還真是複雜哈。
我們看下那個大隱“河上公”所著《河上公章句》裡是這樣解釋的:
人法地, 注:人當法地安靜和柔,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有功而不置或制也。 地法天, 注:天澹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 天法道, 注:道清靜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成也。 道法自然。 注:道性自然,無所法也。我們試著解讀下,“地安靜和溫柔,可以種五穀,給我們甜美的泉水,確從來不埋怨炫耀。人應該向地這樣。而天淡泊沉靜,給予我們很多,確從來不求回報,讓萬物獲得生長也從來不索取什麼。看來地是從天那裡學來的哈,而道清靜不言,透過細微的自然而然的運動,萬物自己就生成了。原來天來自於道哈,而道的本性就是自然,沒有誰可以去法了。”
按照邏輯關係,其實是在說“人法自然”,這個“人”在當時指的是君主。“自然”的意思是自己本來的樣子(指其內在的客觀規律)。
老子說: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原來天道是拿有餘補不足,而人道卻反之,以不足奉有餘。再看莊子怎麼說:
“何為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哦,天道是君,人道是臣,“無為”的成為尊者是順的天道,忙碌勞累的做了很多事的是人道。
這裡說到關鍵了,黃老學說的“無為”出來了。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瞎做,不強做,要法地、法天,最終要法自然。行天道,按照“道”自然的樣子無為而治。而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產生了萬物,需要用德去養護,尊道貴德靠的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靠“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那麼問題又來了,難道“道”上面還有個“自然”嗎?非也。
王弼注: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詞也”馮友蘭先生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並不是說於道
之上,還有一個‘自然’,為‘道’所取法。上文說:‘域中有四大’,指人、天、地、道,‘自然’是一個形容詞,只是在形容‘道’生萬物的無目的、無意識的程式。”。
說白了,“自然”是“道”的天然屬性,只有“自然”才能得到“道”,自然的意思就是“自己本來的樣子”,不要憑我們的主觀好惡去幹涉事物的成長。應該去追尋事物本源的道所擁有的自然。不知道是否能理解,聖人的話得去悟才行,孔聖人不是也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嗎?我們沒有獲得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做的不夠,而是因為我們沒有領悟到“道的自然”而做的太多了。我在佈道哈。
結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意思就是說,“道”生成了不分陰陽的“一”,“一”生成了陰陽(有無)的二,陰陽透過“衝”(相反的運動)生成了萬物,衝可以去理解老子說的“反者道之動”。
回覆列表
出處:老子《道德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為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理解:為人和氣才合乎大道與大德老子在這裡提出了“宇宙生成論”,也闡釋了大道的衍生規律,就是“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和萬物”。大道生出了一,一為虛無之氣,一也是道,二就是對立又統一的陰和陽,陰陽相交糅合形成一個和諧的狀態,也就是“和氣”,而萬物就在這種諧調的和氣中產生。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萬物都在道中。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是混沌未開、渾然一體的,陰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而天為陽,地為陰,萬物都生於這天地之間,所以萬物必然都帶有陰陽二氣。而正是因為有了陰陽相交而生的和氣,萬物才能得以生生不息。萬物有陰陽之分 ,生物有雌雄之分,雌性具有陰柔之氣,雄性具有陽剛之氣,他們既相互獨立又不可分割。也就是說,“和”是人和萬物的特性,只有和氣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無論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和氣的人才合乎大道和大德,才能得到大道的擁護。而不和氣就會偏離大道,他們只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怎麼才能做到“和氣”呢:為人,自謙、不強橫逞兇;為政,不行暴政“人之所惡,唯孤、寡、不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為損”,沒有人喜歡鰥寡孤獨,但王公貴族通常自稱為孤、寡、不彀,其實他們這是在自謙,他們越是自謙,越能得到天下的擁護,這就是所謂的“損之有益”,就是說如果越是減損某些事物,它可能反而會得到增加;相對應的,如果刻意去增加它,可能反而會得到減損;簡言之,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所以一言以概之,無論是在人生巔峰還是低谷,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冷靜和氣的面對一切,為人之道上,做到自謙、不計較得失、不肆意妄為、不蠻橫霸道、不殘暴逞兇、不爭不搶、不為非作歹;在為政之道上,不行暴政。
違背大道與大德,失了和氣的後果:強梁者不得好死“強梁者不得好死”,強橫逞兇的人將會不得好死。和氣才是生存之道,殘暴強橫的人終究不會得到好結果。中國上下五千年,歷經二十多個朝代,每朝每代都有相關案例印證,這裡拿無人不知的烽火戲諸侯的商朝紂王來說。
商紂王雖然十分聰明,博聞強識,善於言談,但是他好大喜功,驕傲自大。在戰勝東夷後,他更加是目空一切,聽不進一切諫言。並且他認為天下已定,所以開始過上貪圖享樂、沉迷酒色、恣意揮霍、唯我獨尊的日子。
有蘇國因為地小人稀,沒有能力進貢,紂王卻認定是他們故意對抗商朝,所以他派兵前去征伐。有蘇為了求生,送給紂王美女妲己。妲己的美貌人盡皆知,紂王對其言聽計從,下令創作了靡靡之樂、怪誕之舞,還為她建造了酒池肉林,與妲己日夜縱酒狂歡秀下限(男男女女赤身裸體的追逐嬉鬧),奢侈、腐化、荒誕、荒淫至極!
除了耽於酒色、奢侈腐化,他還怠於政事、殘暴至極。有臣子對他的所作所為不滿時,為討他歡心的小人佞臣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懲罰這些良臣從而討得紂王的歡心。其中有一種“炮烙之刑”是將人綁在掏空的銅柱上,在銅柱裡燃起大火,將人活活烙死。紂王還很喜歡將人剁成肉醬,迫害眾諸侯與忠臣,他先後將梅伯、九侯等人殺了剁成肉醬分給諸侯吃,將鄂侯製成乾屍。在殺姬昌之前,姬昌逃走了。除了殺諸侯,他連自己的叔伯弟兄都不放過。箕子假裝瘋了,微子啟逃走隱居了,而他的叔叔比干勸諫他,他將比干殺了挖出心臟示眾。
他親小人,遠賢臣,殘暴嗜殺、毫無人道,眾多大臣紛紛逃離殷都,投靠在西伯侯姬昌麾下,周武王姬發集結大軍攻打商都,殺入朝歌后,紂王見大勢已去,自焚而亡。盛極一時、經歷六百餘年的商朝就此滅亡。全因紂王背離了大道,失了大德。紂王作為個人,狂妄自大、肆意妄為、殘暴逞兇,失了和氣;作為為政者,施暴政、行酷刑、濫殺無辜、不納良言、荒淫無度,失了和氣!
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將這作為教誨世人的首要教條!而我們作為勞苦大眾中極其普通的一員,我們也要以此為教條,畢竟就算不明白老子的這句難懂的名言,應該無人不知“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等這些三歲小孩也能脫口而出的名句,雖然爛大街了,但這些都是至理,均是前人將道家思想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印證而總結出來的!古人誠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