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炎焙焙
-
2 # 春公子
嗯,董明珠確實在今年中國企業年會上說了這樣的話,董明珠談到了當下教育的問題。對於把孩子送去國外讀書的現象,董明珠一針見血的指出,我曾經在很多年前,在某個大學去跟他們的學生去講課;我就問了一句話,教育界的這些老師們,你是一個人民教師,但你對自己都不信任,把你的孩子送去國外,你引以為豪,我們缺了什麼?“我們缺了一份自信,缺了一份信心,更缺乏了一種精神。”
董明珠的這段言論一出,立馬在網路上引發了熱議,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下面我想簡單的說下我自己的看法。
中國教育的優劣勢優勢
眾所周知,100年前,我們很多人都很崇洋媚外!但我覺得,現在大環境不一樣了,我們祖國已經強大起來了。
我們有5000年文明歷史,有人說是包袱,也有人說財富!其實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我覺得吧,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把成才與愛家愛國愛父母結合起來。教育文化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比如:孝經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就是我們中國教育所提倡的東西。
劣勢
說完了長處,我們再來說說中國教育的弊端。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學生真的很辛苦, 比上班的大人們還辛苦。當然了,這也換得了分數,但有不少人吐槽說太注重應試教育,這導致很多學生大學畢業之後還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我覺得這是個問題的關鍵,因為讀書講究的是“格物致知和學以致用”!
如何看待董明珠言論?
站在董明珠的角度來看,這話說得沒有毛病!正如董明珠所說,格力就是好鬥的,“格力空調有個特點,一定是好鬥的,跟誰鬥?跟自己鬥。像這麼多的技術能夠實現是因為堅持跟自己鬥。因為對於個人來說,唯有超越自己,才能不斷提升!同樣,一家成功的企業,只有不斷的顛覆自己,那才能更加成功!
這讓我想起了滴滴創始人程維說過,滴滴就是好戰的!人類之所以進步,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不安於現狀。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
3 # 邏輯還原
這樣問題最好又個前提,而且最好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人來回答!
(一)中國有句古話:父母在不遠游!孩子本身也是不願意離開父母的!
(二)作為“愛孩子愛到骨血裡的父母”從內心是不願意把孩子送出國的,無論父母有沒有經濟實力!
那主要是什麼原因?國內孩子學習負擔重!孩子不能承受壓力或父母心痛孩子苦熬日夜!為了給孩子再一次競爭機會,選擇出國學習!
可憐天下父母心!
-
4 # 草籽粒
我同意董總的看法,首先我們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其次我們的教學也越來越多樣化,俗話說少年強則中國強,祖國對未來棟樑的培養,包括各種獎學金,教育基金等都能看出來,我希望我們培養的人才完全靠自己培養,當然如果有機會出國去學習一些我們所短缺的知識也無可厚非,但前提是未來我們真正的成為祖國棟樑之材。
-
5 # 寒石冷月
董大小姐原話可不是這樣的,下面我把董明珠在2019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談及教育話題內容時,她所說的原話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對於把孩子送去國外讀書的現象,董明珠一針見血的指出:“我曾經在很多年前,在某個大學去跟他們的學生去講課。我就問了一句話,教育界的這些老師們,你是一個人民教師,但你對自己都不信任,把你的孩子送去國外,你引以為豪,我們缺了什麼?”“我們缺了一份自信,缺了一份信心,更缺乏了一種精神。”
對於董明珠的觀點,並不是批評所有的家長,而是有所指,而指的恰是當教師的家長。
為什麼董明珠認為教師家長就不應該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呢?其實這裡有一個隱喻,是指如果我們的教師都很優秀,那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培養的很優秀,用得著再讓孩子出國讀書或留學嗎?其實,她這種觀點顯然在拿自己的格力產品在做比喻。
做產品需要創新精神,更需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但是相對於格力而言,在業界內你可以做到技術一流,但你會永遠處於一流狀態嗎?如果把自己的目光僅侷限於一國之內,不可能永遠領導行業發展的技術潮流,這種固步自封,或者說夜郎自大的心態真要不得。
再說教育吧,這可和董明珠做產品不一樣喲,做產品需要人才,可以是本土化人才,也可以引進國外的人才,目的就是使格力能不斷保持創新的活力。但是育人不一樣啊,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確實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不能說在世界上有一流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還需要不斷向世界學習呢。
再說家庭教育,現在至少八到九成家長根本不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在沒有良好家庭教育的薰陶和培養之下,想有較好的綜合素質能力,僅靠學校教育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才看到目前優秀學生隨著年級的增設,在小學還看不出太大差距,到了初中就見分曉了,到了高考就更有天壤之別了。
因此,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遠遠沒有走到世界前列的時候,家長送孩子出國讀書或留學,完全是現實的需求,只要人家有經濟條件,就可以送孩子出國。至於將來孩子是否回來,那就很難說了,畢竟要看人志向了。
所以,有些時候看一些名人說話,真得費點腦筋,不然的話偏聽偏信了,真會讓你成為傻子被糊弄。
-
6 # 我是杜佩玉
就好像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只有瞎子才會這麼覺得。
讀書的問題一個是環境,另一個還是環境。第1個環境是指學校的學習環境,第2個環境是指家庭教育的環境,離開了這兩個環境的共同作用,所有的談論讀書的問題都是扯淡。
外國的月亮圓不圓,不是一般人能瞭解的。但是中國古代5000年的文明都不能夠喚醒你的知識的話,恐怕外國那短淺的一些知識也不見得能夠喚醒你。
通常我們說人艱不催。
僅僅是因為詢問了某些老師關於自信與不自信的問題,然後就判斷整個教育界失去了靈魂,失去了自信,這種以偏概全,斟酌文字得失,我想好像有一些思維上的錯誤。
如果要了解教育的優秀或者不優秀,最好的辦法仍然是看整個社會的發展,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中國幾十年的發展,經過以後的發展可以說明了一切,不僅僅是我們的制度優秀,另外我們的教育也很優秀,否則的話不可能取得這麼優異的成績。
但是往往就有一些人選擇性的失明,他們看不到自己看不到自己還去埋怨別人不自信。
對自己國家的一切都不自信的人,還有什麼能夠說自己自信的呢?
-
7 # 夏醬老師
董小姐的原話雖然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也點出了一個事實,相當多的人把學習的重點搞反了。很多家長花費了20年的時間、精力和無數金錢,只是蒐集了“名校”的牌子,而並不關心孩子究竟學到了什麼知識,學到了什麼能力
首先糾正一下,董小姐這番話並不是批評“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件事”,而是問一些大學老師“你們作為老師都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上學,為什麼這麼不自信?”
實際上她的意思是說,“我們作為華人(比如格力)就應該更自信些”。
很多人爭相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上課,其實只是為了那個學校的“牌子”而已。孩子去國外逛一圈回來,花了一兩百萬,回來只能拿個幾千塊錢的工資。
“很多家長的確是熱衷於送孩子去名校,至於孩子能在學校學到什麼,就並不太關心了。反正孩子能上名校,就是最開心的事了。”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作家”,如果他掌握了寫作的方法、技巧等能力,能寫出非常好的作品來,那麼就夠了。至於他是在哪所學校學的,並不是太重要。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你看看,現在的BAT招聘廣告裡,哪個職位要求不是名校?”,也有人會問,“為什麼清華北大的渣子學生就業要比普通高校的尖子生就業要更容易些?”
我們當然不會去否認可能會在名校學習到更多知識啦,我們說的是一部分現實:很多人只是以考上名校為最終學習目標。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一個人如果不能最終實現他自己所相對應的價值,無論他是從哪所學校畢業的,最終仍然會被社會所淘汰。
所以,自信不自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學到什麼知識和能力,能否在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
8 # 自在人生wub
格力老總批評某些老師“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是缺自信缺精神
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於12月8日-9日在北京舉行。在會上,董明珠演講時表示,自己曾去大學講課,就問了一句話: 教育界的這些老師們,你是一個人民教師,但你對自己都不信任,把你的孩子送去國外,你還引以為豪,我們缺了什麼?我們缺了一份自信,缺了一份信心,更缺乏了一種精神!
個人觀點分享格力老總董明珠是一個出了名的“自主意識”特別強的人,她在今年的企業家年會上重點談到了中國製造指出:“格力電器堅守一個觀念,就是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自主人才、自己管理的道路。由於堅持自主創新,我們不只是出口產品,還出口技術”。不得不說,這確實是董明珠非常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地方,國內業界論起來堅定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決心、毅力、和勇氣,真的是罕有敵手!董大小姐強烈的“自主意識”,決定了她對教育界的某些看法,必然會帶有一定的“自主意識”色彩,比如,批評某些老師“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件事,就是完全符合她的性格特點的;同時,你還不得不承認她講的非常有道理,身為教書育人的老師,把自己孩子從小就送到國外去培養讀書,這明顯不是缺乏自信、信心的突出表現嗎?否則,你又該怎麼解釋?如何回懟董明珠呢?
董明珠作為一個大企業家,在全國企業家年會上大談孩子教育問題,絕不是她的全部初衷和本意。筆者覺得,董明珠起碼有三點意思表達在裡面: 第一、突出當代中國已經走向世界,我們必須確立民族自信,“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圓”,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身為人民教師,必須自己瞧得起自己,然後才能培養出有自信心人才來;第二、中國在經濟實力愈發強大的基礎上,必須更加註重自信、精神、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強大,否則的話,社會發展就會缺乏後勁,永遠也難以自立自強起來,這些東西實際上都離不開教育的自信;第三、外華人確實有好東西,也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是並不是全部都是好東西,任何東西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膜拜,我們不僅本來就有,而且還要不斷創造出更多,值得民族自豪與驕傲的新東西。那些崇洋媚外式的“送孩子到國外讀書”,真的就能學到多好的東西嗎?“鍍金”這個說法倒是非常貼切,國內不少民眾的消費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格力明明質量上乘,卻偏偏要選擇什麼奧克斯。
企業家關注教育的情懷,也是實實在在的,並不只有董明珠一個人頻頻針對教育發聲,比如馬雲、任正非、王石等。大企業家為什麼如此關注教育呢?其實這不難理解,關鍵因素還是人才問題。對於企業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了,社會能否提供企業急需的優秀人才,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人才的造就主要就是依靠教育,社會人才有沒有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巨大培養髮展潛力,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現代學校教育的基本理念與水平;所以,越是大的企業家越能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們也就特別會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來影響教育,引導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決策。董明珠批評某些老師“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言外之意就是要重視中國產品牌的培育和發掘,華人必須有自己的驕傲;王石呼籲企業家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培養,聲稱“國內教育不改革,就培養不出來精英”,其實也是在敦促國內教育加快改革步伐;馬雲一再強調要注重基礎教育,因為其思慮計深遠。
結束語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董明珠批評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說這是缺自信缺精神”,肯定有她一定的道理。同時,我們也要讀懂企業家的言外之意,格力老總更看重的還是她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品牌,希望引起社會更多關注和支援!
-
9 # 師說
不能這樣一概而論,當今社會發展到了地球村階段,人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大,選擇本身就是一種主觀的行為,沒有對錯之分。
而且,客觀上來說,歐美的科技發展比我們先進很多,西式辦學方式,也是從歐美誕生的,之前我們國家的學校教育是私塾模式,現在這樣的學校被稱為洋學堂。
中國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教育水平自然跟私塾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還是排的上位置的。按照楊振寧教授所說,我們的基礎教育是很不錯的,甚至強於歐美。
但是,中國的大學教育比起歐美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我們去看看世界上最強大學排名就能看出來了。中國大學的名次一直在上升,但最好的清華,也只能排到39名,北大排到53名。20名之前的大學,美國佔了18所,英國佔了2所。
所以,楊振寧教授建議,中國學生,沒有必要很早去留學,可以在攻讀研究生階段到英美留學。當然,我們不能指望這樣去留學,而應該努力提高我們的大學教學質量,追趕和趕超世界最強大學。
而在此之前,讀完本科,送孩子到國外留學深造,並不是什麼缺少自信缺少精神,而是人家確實比你強多了。如果對於這種事實都不敢承認,只去強調什麼自信,精神,那麼這種自信就是盲目的自信,這種精神就會變成阿Q的精神勝利法,對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是不利的。
向先進的學習,然後強大自己,這才是自信,才是應有的精神!
-
10 # 咔咔ing
不敢相信都已經21世紀了,如此封閉的言語竟然由一位如此著名的企業家公眾人物嘴裡說出來,什麼是自信?日本擅長學習他國之長,日本不自信嗎?一定要什麼都自給自足,不借助他人之力才算自信?,在我看來一個強國一定是善於學習的,早期的中國科技落後,正是把人才送到國外學習深造的決策才使得早期中國工業和科技能得以發展,中國早期受盡欺負不正是因為閉關鎖國拒絕與西方交流造成的嗎,在我看來董明珠的言論根本不是自信,是自負!
回覆列表
我沒聽到董明珠女士說過這句話,所以,我也不知道她是出於什麼情況下這樣說的!
其實在哪讀書都是無所謂的!中國也好,外國也好,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弊端!有時候讀書也是一個人的偏好!有人讀文,有人讀理!所以求學之路我覺得還是多多益善的!
但是,作為華人去了外國學習之後,最終學有所成服務於誰,這是個關鍵性的問題!這就相當於,自己家養的兒子,養大了被別人領走了,然後兒子還心甘情願,這事有點說不過去!
或許有人覺得,去外國讀書,我花的是自己的錢,使用的是自己的時間,得到的結果也是自己努力換來的,最後的選擇權也是屬於自己的!這些說法都對,沒錯,國家也管不了一個公民願意留在哪這事!
但我總覺得,作為黃面板黑頭髮的華人,自古以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這麼歷史悠久的文化,竟然沒有在我們自己的同胞們的心裡紮下根,我覺得好奇怪呀!用一句老輩人的話講,這就是忘本!我們自己的國家,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走到了今天,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我們的文化,從幾千年前留到現在,也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我們為什麼不珍惜這些東西呢?卻偏偏喜歡別人家的東西呢?
中西合璧或許吧,也是一種美!但我總覺得,那種美是一種塑造出來的美!我更喜歡我們自己,是帶著純色和自然的美!就像我們的面板一樣,炎黃子孫的面板,改不掉的黃色!既然上天賜予了我們這種顏色,那麼,我們就應該永遠的熱愛它!
去哪裡讀書都好,飛的再遠也無所謂,別忘了祖國,別忘了回家,這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