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鍋小強
-
2 # 創業者祥哥
網際網路經濟時代的今天,農村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可以把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使農民又有新的發展和希望,這是造福百姓的好平臺
-
3 # 指令碼之家
1、農業技術的推廣。網際網路的特點就是資訊及時、內容豐富,農業從業者可以非常簡單、快速的學習到農業技術的知識。
2、農業過程中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透過網際網路,可以實現遠端指導、遠端處理問題,特別是影片的互通,可以有效降低專家的費用成本,可以及時的解決遇到的難題。
3、農業產品的銷售。可以及時的將農產品的庫存、行情價格等資訊釋出出去,實現資源的調配,有效解決產品的銷售問題。
-
4 # 長壽谷海峰
網際網路的發展帶給農業:第一、助進農產品銷售,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第二、倒逼農產品質量升級和包裝、品牌升級等。
-
5 # 東川澤麟
近年,電商企業的“農村戰略”開闢了消費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新路徑,為解決農村“買難”和農產品“賣難”提供了新思路,城鄉農產品流通的最佳化重構,帶動了農民增收,電商交易資料沉澱讓基於網際網路的合作金融成為可能。部門資源統籌不足、基礎設施配套及標準建設滯後,以及產品領域相對狹窄,是當前“網際網路+”農業亟待破解的瓶頸。下一步要透過升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提升主體建設與人才支撐等方面,加大對“網際網路+”農業的支援力度。
而以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和農村電商為代表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猛,為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大動能。2015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交易額達到3530億元,同比增長了近一倍。農村電商迅速發展,為解決農村商品“買難”和農產品“賣難”開闢了新路徑,為最佳化重構中國農村產業鏈組織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增添了新動力,正成為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助力脫貧攻堅,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生力量。
據中國三農電商網企業資料庫監測顯示,農村市場成為電商戰略發展的新重地。目前農村電商市場包括:1)平臺電商:農村淘寶、京東、中國惠農網、蘇寧、有種網等;2)農資電商:農商1號、田田圈、雲農場、七公里、農一網、草帽網等;3)農產品電商:買菜網、優菜網、美菜、鏈農、優配良品、小龍女、本來生活、中糧我買網、沱沱工社、鬍鬚先生等;4)網路品牌商:三隻松鼠、百草味、小雞啄米、新農哥等。
一、“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現狀
(一)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的商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當前,中國“網際網路+”農業蓬勃發展,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的大型平臺商積極下沉推進,以郵政、供銷為代表的傳統城鄉流通網路積極上線發展,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新興領域專業電商積極探索商業模式,上行下行雙向流通,多元主體良好互動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2015年,阿里平臺完成農產品銷售695.5億元,整個平臺來自農村地區的消費達到230億元。截至2016年10月,阿里平臺的資料顯示,全國共有1311個淘寶村,比2014年多了近1100個。預計2016年農村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約為900億元,大概佔到農村電商總交易額的16.14%。
消費品下鄉方面,2015年第一季度,淘寶網(含天貓)發往農村的訂單金額已佔全網的9.64%。農產品進城方面,2015年全國涉農電商共3.1萬家,其中農產品交易電商4000家,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年增長率超過50%。除了消費品下鄉,大型綜合農資電商平臺依託移動互聯、大資料等技術,創新農資供應、配方施肥等社會化服務提供模式,加速佈局搶佔農村市場,“網際網路+”正全面滲透農業生產的全過程。
(二)線下渠道佈局和物流網路建設加速推進,為農產品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受村民教育文化水平和快遞物流可達性限制,農村電商發展必須以強有力的線下服務體系作為支撐。現階段,透過實施“農村戰略”,幾大電商平臺初步建立了線上平臺、縣鄉村三級服務團隊、倉儲物流網路一體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截至2015年6月,阿里巴巴已在全國17個省建立了63個縣級服務中心、1803個村級服務站點。京東已在全國建了7個物流中心、3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3萬多個村合作點,服務網路覆蓋26萬個村。現今,中國郵政在農村發展的村郵樂購站點已經多達33萬個。農資綜合服務電商代表的雲農場,建立了“農資中轉+農技推廣+農產品交易”的縣級服務中心,測土配方綜合農資服務覆蓋了全國18個省460個縣的經濟作物區和大田作物區。
(三)電商平臺有力推助了農民增收,正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新渠道
過去,城鄉分割發展階段,農產品進城高度依賴於有限的批銷渠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往往出現“賣難”或“賣不上價”,農民只獲得有限的生產環節收益。近年來,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以農村電商為代表的流通新業態,為城鄉商品流通創新了渠道、壓縮了環節、提升了效率,讓農產品買賣方對接更加直接順暢,也讓邊際收益更高的農產品定製化生產、直供直銷成為可能。山東沂南縣一個返鄉青年註冊了“桃本桃”電商公司,推出網上訂購和眾籌模式,過去每斤幾元的桃賣到每斤35元,帶動周邊發展蜜桃600多畝,35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四)網際網路交易形成的大資料為普惠金融服務提供了風險控制基礎
依託電商平臺交易大資料產生的快捷徵信評價,緩解了小微金融資訊不對稱、風險控制難問題,有利於降低普惠金融管理成本。透過交易記錄進行信用評價,並以訂單預付抵押款為擔保,早在2013年開始螞蟻小貸就向涉農網商發放了小額流動性資金貸款。螞蟻金服從2015年9月上線以來,到2016年2月已覆蓋24個省139個縣2425個村,戶均貸款金額為4.4萬元。京東平臺基於商品購買資訊掌握貸款使用用途,及時判斷和甄別貸款風險,極大簡化了小貸流程。郵政開發了專門針對村郵樂購站點的掌櫃貸,2016年累計給村郵樂購的掌櫃發放貸款3億元。
二、“網際網路+農業”的六種新模式
農業已經成為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從今年頻發的農業政策來看,2017年將迎來跨越式發展和變革。網際網路和具有龐大體系的農業結合,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將有大量網際網路、資訊化,以及其他行業的企業跨界而來,以下幾種新的經營模式,能夠針對目前大多數農業企業現狀,彌補短板,推進企業快速發展升級,更有實操意義。
模式一:物聯網技術下的工業化種養殖,技術驅動的規模化養殖。
聯想佳沃進軍農業以來,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農業工業化,讓農民學會標準化種植。現在物聯網技術下的精準農業將有效解決農業工業化種養殖的問題。現在,精準農業已經在一些規模化農業企業得到應用,尤其是一些已經具有良好市場基礎的高階農產品。作為一家嚴格管控的有機蔬菜企業,北菜園在種植中全程控制大棚各種種植指標,其有機果蔬質量多次受到各級檢驗機構認可。山西省古交市老農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灌溉專案,灌溉面積約230畝,實施物聯網技術生產之後,農業生產從經驗式轉向精準式,省水、節肥並且可以減少農藥用量,太原市農委測算,每畝溫室每年節本增效在5000元左右。
模式二:扁平化物流交易集散模式,資訊對稱帶來的行業變革。
網際網路資訊的扁平化、透明化,正對應於傳統農業的產業鏈長,資訊不對稱的特點。傳統的層級批發模式帶來的成本高企、物流損失、交流資訊不暢等問題,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技術快速解決。未來農產品網際網路物流交易將出現兩種主要方式。
一方面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和物流配送系統的大型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這種集散中心將集儲運、批發、交易、拍賣等多種功能,依託網際網路資料,實現實時行情交易。現在,海吉星是以全品類農產品批發交易為核心,涵蓋加工、配送、倉儲、物流、進出口貿易、通關、商檢、標準化拍賣、金融等增值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另一方面是,以大宗交易為主的批發銷售電商交易平臺。就像阿里巴巴之於淘寶,農產品的大宗消費習慣,必將催生以大宗交易為主的電子交易平臺。
模式三:農產品品牌化模式加速推進,品牌發展帶來新的營銷模式。
淘寶出現之後,服裝等早期觸電品類快速湧現了一大批淘品牌,現在,農產品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期,褚橙、三隻松鼠等品牌藉助網路營銷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傳統農產品幾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積累和宣傳推廣效果。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由於農產品電商的快速增長,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電商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高階產品上,而這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品牌依賴性,沒能完成品牌打造的產品,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企業在打造品牌過程中,要兼顧農產品的消費**性、文化特色和網際網路的個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品牌。用故事性分享出去,用溫度感動人,用情懷留住人。浙江省松陽縣楓坪鄉沿坑嶺頭村,生長著182棵百年樹齡的野生柿子樹,當地人稱作”金棗柿“。而經過包裝策劃之後,這種天然柿子幹變成了承載鄉愁的“善果”,在網上快速熱銷,價格也飆升了十幾倍。另一方面,網路營銷走到現在,品牌打造不一定非要從大傳播開始,從身邊的真實使用者開始,用產品打動人,更能產生自然分享,打造忠實粉絲群。土道家大塊牛肉醬的官方微信先從員工和客戶開始,用有力度的產品和有創意的推廣,形成分享,粉絲群快速擴大。
模式四:多形式農產品交易電商平臺,垂直領域發展帶來的產業積累。
目前市場上農產品電商按照銷售額可劃分為四級梯隊:阿里巴巴處於第一梯隊,市場規模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京東、一號店和中糧我買網為第二梯隊的代表,其中京東在第二梯隊中規模最大,年交易額已超百億;第三梯隊銷售額為1-10億元;第四梯隊的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內。雖然目前阿里巴巴一家獨大,第一第二梯隊平臺都屬於全國性銷售平臺,但由於農產品無法避開的銷售半徑特性,垂直電商、區域電商將不斷湧現,並形成特色盈利模式。
未來農產品電商平臺將出現四種,第一,依託原有網際網路優勢擴張到農產品領域的電商平臺,如京東;第二,傳統批發市場轉型形成的農產品電商平臺,如被譽為農批市場轉型電商標杆的重慶香滿園電商平臺;第三,有實力的農產品企業自主打造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並逐步擴張品類,如瀘州老窖商城;第四,個性化高階產品形成的小而美輕模式。
目前,形成成熟盈利模式的電商平臺很少,由於農產品的特殊性,很多農產品電商平臺在人才、管理、技術上都不成熟,農業企業貿然轉型投資,風險較高。
模式五:以大資料為基礎的市場預測分析及產品開發,技術驅動供需再平衡。
農業由於種養殖期長,市場預測偏差大,無論是農民還是農業企業,都很難對第二年的行情做出準確判斷。基於大資料支援的市場分析將**提高市場預判的準確性,降低種養殖企業風險和生產型企業原料成本。
眾所周知,每次豬週期的跌宕起伏,都會造成一大批農民和企業的虧損和盲目投資,透過大資料技術,不但可以將豬的生長情況全程監控,還可以有效瞭解
出欄時間、對接商超、預期收益等。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都能夠有效瞭解市場行情,讓市場有序化。同時,還可以透過大資料和雲計算進行豬週期的預測,利用雲計算、大資料對龐大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判斷,研究出一個模型,建立資訊系統,對行情的走向進行有效預估和預警,降低豬週期對企業和農民的影響。
基於大資料分析的產品研發,也將**提高新產品的成活率。每年糖酒會,我們都能看到一大批新推出的食品或加工農產品,但其真正能活下來的卻聊聊無幾,大部分食品企業或者農產品加工企業,對新產品的研發並沒有很清晰的市場調研,通常是別人做什麼跟什麼。透過大資料的精準分析和調研,能夠更加有效的分析當前消費者真正的需求點,提高新產品的市場生命力。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讓企業與客戶實時溝通成為可能,不少農業企業的微信、微博平臺已經獲得了良好的粉絲基礎,基於成行的粉絲團,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調研,甚至發揮粉絲的力量參與產品研發,新產品也就有了更好的市場基礎。小米粉絲團組成的研發組被稱為“榮組兒”,這些非常專業的使用者給小米產品帶來了很多創新性的建議,是小米手機銷量神話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模式六:給農業更多可能的農業眾籌模式,網際網路金融促進農業新模式。
力農羊業旗下雲聯牧場,致力於“草原領頭羊”的品牌建設。它打破了傳統行業、傳統模式的資訊不對稱,幫助行業前端“湊足”資金,減少中間銷售環節,只要有1000元,就可以線上認購一隻育肥羊,3-4個月後即可回收全部本息,讓消費者不但吃到羊肉,還當上牧場主。福來參與的第一款扶貧定製茶園——福山水·聚茶園,集農業、網際網路和扶貧為一體,不賣茶葉賣茶園,把扶貧進行到底,兩會期間已經得到委員們的認可。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借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農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絕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透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以最新的網際網路行業之長,補最傳統的農業之短,甚至是創造全新的產業模式,農業企業家們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挖掘與網際網路的最佳切入點,實現企業升級。
三、突出瓶頸與問題
(一)協同不夠、整合不足,推進“網際網路+”農業的政策體系有待建立
“網際網路+”農業涉及的職能部門主要包括農業部、商務部、工信部、交通部。農業部主要抓資訊進村入戶、農產品電商方面的政策;商務部主要從流通再造角度考慮“網際網路+”對傳統城鄉批銷體系的影響;工信部、交通部主要關注有關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支撐問題。總得來看,目前政策供給對“網際網路+”農業尚未形成系統性、戰略性、整體性的思考與協同,對“網際網路+”農業如何服務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問題,缺乏統籌性、統領性的構想和設計。
已有工作更多是延續各部門原有思路,維持各自為政、跑馬圈地格局,部門政策在重要任務方面缺乏互聯、互通、互配的協同推進機制。從政策工具來看,仍然是以傳統的專案示範為主,缺乏對網際網路交易農產品等的有效統計和監測,對引導和規範網際網路企業在農業農村領域發展,促進政府資源與市場力量的融合、市場主體之間有效競合,還需要更多政策機制創新。
(二)配送成本高昂、觸網率極低,“網際網路+”農業的基礎環境有待改善
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還有近4萬個行政村不通寬頻,農村寬頻入戶的比例僅為17.67%,不及城市寬頻入戶比例的1/3。中國網民中農村網民佔比26.9%,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為31.7%,比城鎮地區低35.6%。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前全國農戶層面超過五成(53.76%)的農戶未使用過網際網路,經常使用網際網路的不到兩成;所調查農戶的網際網路使用主要是娛樂(44.3%)和聊天交友(32%),消費品購買和農產品銷售運用僅佔一成或更低。
中國仍有近5萬個行政村不通水泥瀝青路,已通村道僅有3.5米寬,不利於物流快遞車輛通達。村級物流配送方面,除了經濟發達的城郊村莊,大部分村莊至今沒有物流配送。據調查,即便有物流配送的村莊,單件快遞配送至縣與縣城配送到村莊的物流費用為1:1甚至1:2。“最後五公里”的高昂配送成本和城鄉“數字鴻溝”相伴生的極低農戶觸網率,事實上對農業農民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構成極大阻礙。
(三)流通設施不配套、標準不健全,“網際網路+”農業的基礎設施有待夯實
農產品是典型的非標準化產品,不易存放,對流通配套要求較高。以冷鏈物流為例,目前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為5%、15%和23%,冷鏈運輸率分別為15%、30%和40%,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90%左右)。田間地頭預加工缺乏及冷庫冷鏈資源不可及,使中國果蔬、肉類和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12%和15%以上,遠高於發達國家水平(5%),極大限制了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大規模發展。標準化方面,受制於傳統農戶分散生產方式,農產品流通主要依賴本地批發市場,絕大多數未能對農產品進行分類分級處理。沒有農產品標準化分級保障,缺乏面對面驗貨交易的網際網路流通的全面推廣將會受到制約。
(四)品類單一、領域狹窄,“網際網路+”農業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還有待挖掘
當前,“網際網路+”農業發展較好的,總體集中在基礎設施及物流條件較好的區域。品類方面,農產品進城主要是相對易存放、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零食、堅果和特產,單品銷售最高的前三類分別是棗類、茶葉和乾貨。下行一端,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平臺的農資下鄉交易額為50億,同比增長83.24%,約為農產品銷售額的1/14。地域分佈方面,農村電商消費和農產品上行,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物流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珠三角和長三角,農產品網商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廣東、浙江、江蘇。發展較好的農村電商案例,多數是有較好產業集聚或批發市場基礎的地方,“華麗轉身”、“錦上添花”類案例居多,“無中生有”、“平地高樓”式案例偏少。
四、若干政策建議
(一)強化“網際網路+”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工作的結合力度
一是要把“網際網路+”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結合起來,將“網際網路+”應用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及農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透過綜合農技服務、農資配給、銷售支援等方式,提升農業生產的精細度和價值含量。二是要把“網際網路+”農業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透過電商培訓、專項補貼和專案傾斜等形式,培養一批“新農人”創業者,讓新型經營主體成為農村“網際網路+”農業的示範者和引路人。三是要把“網際網路+”農業與脫貧攻堅戰略結合起來,加大對電商平臺對接帶動貧困縣,對接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支援力度,鼓勵電商透過設立公益眾籌、農產品預售眾籌平臺等形式,帶動貧困地區的產業扶貧和精準脫貧。
(二)強化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要加大對農村寬頻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力度,推進寬頻進村到組入戶,加速推進第四代移動網際網路絡覆蓋農村,縮小城鄉間地區間“數字鴻溝”的硬體基礎,電商扶貧試點應在指定期限內實現“村村通寬頻”和通訊網路升級改造;二是要透過基站用電定向補貼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村網際網路“提速降費”,電商扶貧試點縣對貧困戶給予一定量的手機免費流量、對參與電商培訓人員給予手機流量支援,按照農戶實際網上交易額給予網路資費補助,為廣大農民提供“用得起、用的明白、用的放心”的網際網路連線。
(三)強化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要合理規劃推動物流資源整合,一是要加大物流資源在縣域層面的統籌整合力度,鼓勵縣域政府結合當地市場和電商發展特點,做好縣鄉村三級物流倉儲規劃,科學佈局本地物流配送的“最後五公里”;二是要鼓勵郵政、供銷社透過整體出租、入股、訂單分成等合作形式,深入開展與平臺電商及現代物流企業的合作,啟用並用好現有倉儲、配送渠道資源;三是要建立縣級層面物流資源整合平臺,整合各類快遞配送訂單,深挖配送網路的規模效應,實現到村到組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一是要結合農產品生產及流通佈局,做好物流冷鏈主幹網建設規劃,加快佈局區域重要節點大型冷庫倉儲;二是要透過財政獎補、電費補貼等政策,鼓勵農產品產區的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田間地頭的冷庫建設;三是要透過專線稅費減免等方式加大對冷鏈物流企業的補貼,精準降低冷鏈物流成本,切實改變“有庫無鏈、有鏈無點”的冷鏈流通困局,鼓勵生鮮電商參與佈局建設地鐵、社群的冷櫃配送服務設施。
(四)強化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
一是要儘快制定並出臺農戶會用、市場認可、管理方便的農產品線上交易分類標準,建立適應於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採後處理、包裝配送的標準體系。透過標準化提升線上銷售農產品的質量與品質,引導生產者改進生產和產後運銷管理。
二是要儘快建立統一的農產品和農資可追溯編碼體系,綜合利用好線上線下監管資源,確保網路銷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加強對“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認證與防偽工作,相關部門需及時對假冒偽劣產品清理下線,維護農業電商市場交易秩序,強化電商誠信建設。
(五)強化農村電商的人力資本支撐
一是要整合農業、人社、商務、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針對不同型別主體和應用,開展專題性、體系性“網際網路+”應用培訓。
二是要統籌利用好“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選派培訓體系,鼓勵大學生村官們成為“網際網路+”農業政策的宣傳者、積極的實踐人和帶動農民入網的領頭羊。
三是要依託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透過政府採購等形式鼓勵平臺電商和當地網商積極參與農戶網際網路知識普及培訓,傳授用得上的“網際網路+”知識和實操技術。
-
6 # 耿直的寧夏枸杞小哥
作為一個在網際網路行業中摸爬打滾三年的農村人來說,網際網路+農業在未來甚至是現在潛力是巨大的。而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給農業帶來的發展和機遇也無疑是巨大的。具體幫助和作用在以下幾點:
3.網際網路+農業的=智慧大棚網際網路+農業的智慧大棚技術近幾年已經有很多企業佈局,如京東等。採用網際網路監控管理+大棚+無土栽培技術等。培育有機蔬菜,甚至水產養殖。
此次前往楊凌所幸看到這種網際網路監控,無土種植蔬菜的實景,採用霧化有機養料滋養,裡面的蔬菜基本是外面普通蔬菜的2——10倍。
(實拍的一些圖片,大棚培育著有機蔬菜和花木,南方的一些數也在這)
4.網際網路+農業,促進農產品品牌升級基於網際網路大的 傳播和監督,將有利於更多特色農產品提高品質,品牌化。
-
7 # 浙江金華苗木花卉
我是從事農業當面的,具體的說是做綠化苗木的,我就談談網際網路對苗木的影響。
優點:讓那些只會種苗 不會賣苗的人有了銷路,苗農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把苗木資訊發到網上,註明價格 規格等,讓自己種的苗不愁賣
缺點:網際網路普及大家都會在網上賣苗了,價格也越來越透明瞭,有的人為了賣苗,就打起了價格戰,苗價越來越低,競爭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低
-
8 # 新思界網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但大多數地方仍延續著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存在盲目產出、銷不對路、庫存積壓等現象。中國農業的變革與創新迫在眉睫。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釋出的《2018-2023年中國網際網路+農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國家“網際網路+”政策的出臺,各行各業積極踐行“網際網路+”戰略,“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模式逐漸興起,成為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大趨勢。藉助網際網路的技術和資源,將農業生產、銷售等環節有效結合,重塑農產品流通模式,實現農業發展的資訊化。
專業農產品電商平臺是“網際網路+農業”的一種體現形式。農產品電商平臺匯聚大量專業的企業級採購商,採購頻次高、物流成本低,能夠快速精準的解決儲存時間短的農產品的滯銷難題。同時,農產品電商平臺整合了行業優勢資源,為涉農人群提供農產品資訊、價格行情、市場供求、種植技術、農業新聞資訊等,為農業生產商、經銷商、消費者提供一個互動交流平臺,打開了更廣闊的農產品銷售空間。
個體電商微商是“網際網路+農業”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農產品種植戶在網際網路上有三種個體銷售方式:其一,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開設網路店鋪,推廣銷售自己的產品;其二,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推廣產品並尋找目標客戶;其三,可以在直播平臺上直播農產品的種植、採摘,來吸引潛在的消費者。相較於專業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批發模式,個體電商微商更像是零售,農產品種植戶直接對接消費者來進行銷售,其銷售模式更注重口碑效應,服務要做到細節化。這種多渠道的銷售模式在農產品銷售上的運用,推動了“網際網路+農業”向更加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網際網路+農業”具有打破資訊不對稱、最佳化資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等優勢,能夠帶動廣大農村地區的創新服務。“網際網路+農業”代表著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帶動了傳統農業的升級,加速轉變了農業的產供銷模式,對於中國農業現代化影響深遠。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
9 # 電商一點通
網際網路能給農業帶來什麼?5G的來臨,會對農業帶來什麼變化?這是有頭腦的農民,特別是涉農企業、社會經濟合作組織普遍關心的問題。
首先說說澆水、施肥吧,可以說,農民朋友可以聯網的計算機、智慧手機連結感測器,知道土地需求程度,雨水還要多少時間能有,哪種農作物需要怎麼澆水澆地要多久、澆到什麼程度等等,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裝置來實現;使用遠端感測器監測缺少什麼元素、酸鹼度、肥料濃度等等,施肥如何調整。
第二、透過聯網手機控制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透過監測裝置提前做好預防和評估。
透過聯網手機控制殺蟲燈和殺蟲器,做好生態滅蟲殺菌工作。
第三、耕地、噴灑等作業基本都是聯網控制機械,這些機械,經過安裝智慧控制器,和手機互聯,大大節約購買新機械成本。目前,我們在很多小影片平臺能夠看到經過改裝的這樣的雛形無人駕駛機械。
第四、種植將不再是無目的的盲目。政府鼓勵農民透過申報自己種植資料,實現農產品大資料全國一盤棋,大家可以透過查農業種植大資料,提前決定種什麼,怎麼銷售。
第五、農民透過手機影片監控生產情況,並可上傳網路,讓客戶實時也能夠看到生產過程,改變新鮮果蔬的銷售方式和模式。
以上只是部分可以看到端倪的網際網路應用於農業的情況。隨著國家航天和衛星事業的發展,事業網際網路平臺和相關裝置的開發,更多讓人新奇實用、改變農業未來的應用會不斷研發並投入農業生產領域。
回覆列表
你好。
能夠讓農業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慧化、資訊化
農業發展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
用現代科技技術改造農業
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
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
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
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現代農業發展要構建完善保障措施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現代農業規劃構建套完善農業保障體系:完善產權改革制度構建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體系、網際網路+農業資訊化保障體系、現代農業倉儲物流配送體系、農業資訊服務體系、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農業產服務體系、農民培訓體系等創新新型農業主體培育體系構建農業專家智庫創新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營銷模式結合專案特點配套農業水利、機械、土壤等系統工程保障現代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
現代農業發展除滿足其農產品供給功能外要促進業增收、休閒體驗、生態保護、旅遊度假、文化傳承、科普教育等功能即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基礎
尤其構建美麗鄉村產業支撐體系要實現村莊總體聯發展新局面北京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指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應該結合縣、鎮域、村域產業發展現狀自資源、文化資源現狀統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基礎支撐休閒農業觀光農業、鄉村旅遊特色終實現推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體、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品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美的農業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