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樵歌6268D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劉邦、曹操、韓信、岳飛……等英雄人物以及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等著名詩人概莫如是。如果後唐李煜沒有經歷過那番錦衣玉食的皇帝生活,而後一落千丈囚禁被拘,也斷然寫不出“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千古名句。所以蘇軾也非神童,而是有一定的天賦和家庭的薰陶加上貴人相助,還有就是官場失意走向社會底層,那種起伏波折成為其詩詞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王安石推行新政後,蘇軾不得重用,更因公元1079年的“烏臺詩案”被捕下獄。次年,他被貶至黃州。這次貶謫是他政治生涯以及文學創作的一大重要轉折點。壞事變好事,政治上的失意,反而促成了蘇軾成為一代名垂千古的偉大詩人。

  • 2 # 超越1933202637212

    蘇軾從小受正統儒學教育,作為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封建士大夫,他具有堅定執著的品格。

    “奮厲有當世志”這是蘇轍《東坡先生暮志銘》中對蘇軾的評語。可見蘇軾的全才與他自小受的教育以及他刻苦奮進是分不開的。

    蘇軾的一生屢遭統治階級貶斥,可他從沒有消沉過,在生活的逆境中,他只會笑得越發豪邁,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矢志不渝的志向。

    蘇軾被貶黃州時,在那裡躬耕東坡上,親築草屋一間以棲身,自號為東坡居士,儘管生活貧困,他始終保持一種恬淡、空靈、樂觀的心態。在這一過程中道學、佛教都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於淡泊和靜定,使他漸漸迴歸於清純和空靈。當種種不幸來襲時,他以一種曠達的心裡來對待,把這一切視為世間萬物流轉變化中的短暫現象。

    蘇軾一生留下四千餘首詩,三百多首詞、八百多通書信。一篇《黃州寒食詩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詩、文、詞、書、畫五絕,冠蓋天下古今,再無出其右者。如此全才,和他自小所受家教以及遇到挫折始終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有決定性的關糸。

  • 3 # 趙福

    【蘇軾的天才與全才】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在詩文、散文宋詞、書畫等全方位都有傑出的藝術才能,有現在體育界一句行話就是“全能冠軍”。

    蘇軾是一個書香門弟人家,他從小熱愛、喜愛和學習傳統文化,完全繼承了文化祖業,並創新之,這就應驗了人們常常說到的“自古英才出少年”的文學理論。

    蘇軾的文學風格獨樹一幟:

    一.書法 - 與蔡襄、黃庭堅、米䒥並稱“宋四家”;

    二.繪畫 - 擅長畫怪石、枯木、墨竹等;

    三.詩詞 - 屬於開豪放一派,清新豪健自然,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四.文集代表作品有《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東坡七集》等保留至今。

    五.散文 - 豪放自如,著說宏富,與歐陽修並列“歐蘇”,是“唐宗時期八大家”之一。

    從古到今,各大文化門派和大家們對蘇軾的評價,筆者不再編入,因為與題主的問答主題離的有點遠了。

  • 4 # 墨魚軒書畫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他出生於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

    蘇軾是中國北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代表。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幾個全能才子之一,他在詩、詞、文、賦上均有很高的造詣,他摒棄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開創詞壇“豪放派”之風,他的古文也很著名,和古文大師韓愈並稱“韓潮蘇海”。此外,他還精通琴、棋、書、畫。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下面我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來淺析蘇軾的天才和全才是如何造就的。

    首先談外因。外因有兩個部分組成。

    一、家庭方面。蘇軾出生在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之家。他的父親蘇洵在文學上有很高的修養和成就。因此,蘇軾自幼就沐浴在父親文學素養的海洋中,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深深薰陶並影響了他幼小的心靈,使之從小就秉承了優良的家教,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這是一般人所不能擁有的際遇。

    二、社會生活方面。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弟弟蘇轍也高居榜上,兄弟倆雙雙一戰成名。當時范仲淹和歐陽修領導的文壇革命正風起雲湧,生活蘇軾也得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在得到了文壇巨匠歐陽修的賞識和高度認可之後,蘇軾的文學作風明顯深受其影響。

    但宋神宗熙寧二年,由於蘇軾的耿直,他對於王安石變法的一些章程多次提出反對意見,因此遭受王安石的多次打擊壓制,致使蘇軾的仕途生活忽上忽下很不順利,從而導致蘇軾難以施展偉大的政治抱負,仕途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磨難加深了蘇軾文學思想的沉重性,對他後來詞作風格也有很深的影響。

    其次談內因。

    蘇軾自小就天資聰慧,過目不忘,而且興趣廣泛,學習勤奮努力,善於思考,博覽群書,一刻也不懈怠。

    綜上所述, 蘇軾的天才和全才之路經歷了三個年齡段的艱辛磨練。少年時不問政治埋頭學習,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美好時光;中年陷入政治危機,仕途不順,命運坎坷的非人磨難;老年矢志不渝的愛國熱情,命運多舛的無奈和失子之痛的悲傷所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

    蘇軾把生命的沉重和痛苦都寄託在對文學的情有獨鍾上。 文學抒發了他的理想與壯志,緩解了他的痛苦和悲傷。在文學的精神家園裡,蘇軾詮釋了他積極向上的生命意義。

    而正是這種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今日我們眼中“天才和全才”的蘇軾。路雖然艱難坎坷,但命運既然如此,那就一步一步走出堅實的腳印來!

  • 5 # 鬱香墨

    “自古天才出少年",問:蘇軾的天才和全才究竟是如何煉就的?

    蘇軾,(1037一1101)四川眉山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一生的成就感,不是偶然得到的。

    一,蘇軾的一生中,歷經磨礪,愛興超群,在生活中找樂趣,在文字和藝術的海洋裡尋珍珠。他,號稱東坡居士。又名:蘇洵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以詩“謗訕朝庭”罪貶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被貶謫惠州,儋州。繼而又北還,病死常州。可見,蘇軾的一生奮鬥,不是平風息浪,也不是平步青雲。吃了多少苦,又溢位了多少心血,好不容易才走上當史文壇之秀。

    二,蘇軾繼承和發展了唐代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提高了散文藝術表現力,發展了獨到優良的散文特點和文風。從而,才達到了論理,敘事,寫景,氣勢,結構和語言上的透明,多姿和暢達。所以,蘇軾一生的文秀努力,與前古的文化和文人氣息一脈相連,勤克勤達是分不開的。

    三,蘇軾的“官運“不是哪麼百依百順青雲直上的,而是跌宕起伏,遇險克難。正因如此,又恰恰給了蘇軾思想上的注重點,由壓力變為動力的文人的一種清高自傲的精神追求。只有發揮好自己的文化長處,飽覽社會苦楚和人類生活的艱辛,用詩,詞,賦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和鞭策當史朝代的一些生活生產背景以及論理道德,修身養性的全部景觀。

    四,蘇軾刻意磨礪自己,用唐朝或者前古的語言,深挖細琢,從而慢慢形成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自我表達的語言。蘇軾常愛說的一句話“表至口,言至心"。語言是用口講出來的,詞語是用心寫出來的。道出了一名古代大文豪的自白。

    五,蘇軾以詩為詞,擴充套件詞的內容到懷古,詠史,說理,談玄,感時傷事等等思維技巧,達到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境地。從詞學的角度來說,蘇軾一掃了晚唐,五代文詞史的纖弱柔靡之氣息。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等等詞學,足以證明。

    六,蘇軾書畫結盟,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畫“宋四家”,四友彼此毫不保留作梗,關係十分密切,談笑風聲,各所取長。如蘇軾的(仇池筆記)(志林)等等,都有好的更突出的表現。看的出,蘇軾的詩詞歌賦,與書畫是密不可分。

  • 6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論一下,天才與全才)

    閱歷已到才自高,敏銳悟性第一潮。

    上天有意扶全才,努力豈可隨便到。

    隨便到,天知道,誰人逆天苦糟糟。

    多少志士夢成空,仰對蒼天發牢騷。

  • 7 # 中天月孤流

    1.自唐代起,四川地區就特別注重教育,而且蘇軾的父親本身就是大學者,對於子女的教育,應該能因材施教,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要求學生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御得以簡化,但對於其他五項的要求並沒有放鬆,因此對於文化知識的掌握也是必須的,但瞭解的程度要看個人的悟性,蘇軾本身就天資聰慧,因此對上述的五藝掌握特別深刻。

    2.蘇軾其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仕途不得意時正是自我提升的時候,就像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一樣,蘇軾的全就是在一次次的磨礪中成長起來的,比如說蘇軾與王安石的菊花落瓣之爭,直到蘇軾在黃州做團練副使才發現自己錯了,全才只有不斷的打磨才能趨於完美。

  • 8 # 書評菌

    蘇軾,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歷史上給予了蘇軾極高的評價,博學多才、學識淵博等一切讚美才華的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這麼一位大才子。我們置身於他的詩詞書畫中時,的的確確會被震撼,被打動,被吸引。

    “自古英才出少年”,一個人才確實需要少年養成,這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個真正的人才,更需要的是人生苦難的磨礪。比如大才子蘇軾,既天才又全才,其天才在於成他人所不能成,其全才在於對詩、詞、散文、書畫、美食等都有著不俗的貢獻。

    那麼他能夠擁有這樣的成就,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讀書蟲將結合蘇軾的生平經歷做三個方面的分析。

    1 以父為師,完成了正確的少年養成

    我們都知道,蘇軾出生於書香門第,“門前萬竿竹, 堂上四庫書”,就是對他們家的評價。父母均是具有著大智慧的人,在蘇軾、蘇澈兄弟幼年的時候,母親程夫人以身作則,教導他們讀書成才;他們12歲的時候,父親蘇洵回家之後,更是以自己豐厚的學識和遊學見聞傳授給兩兄弟,並鼓勵他們深入生活,進行實踐學習,來提升自己。

    母親的幼年引導,加上父親親自教導,待到他們成人時,就擁有了很紮實的文學功底,個人的品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為後來蘇軾進入社會,做人處事,進行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古英才出少年”,蘇軾以父為師,在父親這個偉大的榜樣影響之下,學到了各方各面的知識,使得自己的天賦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和成長,完成了正確的少年養成。

    2 紮根於生活,完成了自我提升

    蘇軾因其父親的教導,紮根於生活,學以致用,才有了後期很多的優異成績。

    二十一歲的蘇軾參加科舉考試,將其所學結合實際來應對禮部考試的試題《刑賞忠厚之至論》,最終因其清新灑脫的文風極好地闡明瞭“以仁治國”的思想,得到了歐陽修的大力讚賞,進而名動京師 ,後來仕途也有過短暫的輝煌。

    雖然受到了王安石變法、烏臺詩案等政治變故,但是蘇軾始終保持著自己良好的品行,立足於實際,無論是從文學創作還是處理政務方面都踐行著自己的思想理念,最後也是得到了朝廷的賞識,也因此為社會做了很多貢獻,比如修建蘇堤。

    從蘇軾的很多詩詞裡也都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創作靈感都來源於生活。還有著名的“東坡肉”,也是因他與百姓的回贈而來。紮根於生活,結合實際,學以致用,也才成就了蘇軾大量的詩詞作品,也才豐富了他的創作範圍,也才使得他為國家和百姓作出了很多切實的貢獻。

    3 仕途不順,故而文學作品出彩錢穆曾經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錢穆先生也對他的詩作進行了透徹的評析,總結下來就是“逆境出佳作”。

    蘇軾的仕途充滿著波折,不幸捲入王安石變法的新舊勢力之爭,之後起起伏伏,大多時候都在各地任職,奔走。縱觀蘇軾優秀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大多都是他在各地任職時寫的,豐富的生活體驗和逆境下的心境使得他創作出了好的作品。

    再加上他深受佛道思想的影響,使得他的性格更加謙虛,面對逆境始終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因此即使仕途不順,也並未擊倒他的理想信念。在這樣的環境和心境之下,蘇軾的文學作品就更加出彩,各方面的成就也就越來越大。

    4 結語

    天才之名出於少年時代,卻更成於少年時代之後,因為天才只有經過社會的磨礪才能真正成為屹立不倒的天才。全才需要少年時代的培養,也更需要社會的磨礪和時間的積累。

    歷代以來,夭折的天才數不勝數,而天才之名常青的人很少,這就是大浪淘沙,一直奔跑的人肯定會留下,比如蘇軾。

  • 9 # 藝術展廳

    “文化全才蘇軾”“自古英才出少年”,蘇軾的天才與全才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一、家庭: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中期公元1037年生於四川眉山(即今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死於江蘇常州。他的家庭在當時算得上小康之家,父親蘇洵是北宋數得上的著名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共生有三男三女,蘇軾與弟弟蘇轍排行老五與老六,而排在他們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幼年夭折,恰恰就是這碩果僅有的哥兒倆,成為蘇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三字經》中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蘇老泉就是蘇洵,他對兒子的要求特別嚴格。 母親程夫人也出身官宦之家,文化素養深厚,她對蘇軾的人格教育很值得我們學習。——範滂的故事

    《範滂的故事》

    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範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

    二、個人經歷

    第一階段:公元1037~1069(宋仁宗~宋神宗)

    第二階段:公元1069~1085年(宋神宗變法時期)

    第三階段:公元1085年~1093年(宋神宗元豐八年至宋哲宗,元祐八年)

    第四階段:公元1093~1101年(哲宗至徽宗,即哲宗親政時期)

    (一)第一階段:少年成名

    第一階段:公元1037~1069(宋仁宗~宋神宗),王安石變法全面展開以前。在這一時期,蘇軾主要經歷了讀書、科考、入仕等幾個階段。

    古人云:“學而優則仕”,才華出眾的蘇軾經過十幾年的正規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於公元1057年,21歲的蘇軾和18歲的蘇轍在父親的帶領下,一行三人赴京開封府參加科考。

    科 舉

    第一關:參加首都開封府的“舉人考試”

    第二關:禮部組織的考試。相當於現在教育部組織的高考,蘇軾以第一的文章得了個第二名。“小插曲”

    第三關:殿試,兄弟兩人中同榜進士,被授予“進士及第”稱號。“算一算”

    “百年第一”再次返回開封時,時逢朝廷舉行“制科考試”,這是北宋朝最高級別的考試。 由皇帝親自出題、親自主持的“制科考試”。 宋仁宗點蘇軾為最高等級“第三等”。

    (二)第二階段:步入仕途

    公元1069~1085年(宋神宗變法時期)。這一時期內蘇軾主要經歷了離開中央,歷任外職,烏臺受審,貶謫黃州等事件。 剛進入仕途的蘇軾在朝為官時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和,仕途不順,自請離朝,歷任四州地方官,政績突出,在創作方面成就也很高,尤以詩歌成就最高。

    “烏臺詩案”本以為離開中央可以避開是非,卻仍是難逃一劫。元豐二年(1079),新黨中某些政敵出於長期的積怨,對他創作的詩文隨意曲解,誣告蘇軾怨恨皇帝,誹謗朝廷,並將蘇軾逮入御史臺受審,史稱“烏臺詩案”,最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形同流放。

    “東坡居士”

    恰是在這段時間,蘇軾的文學創作進入全盛期:一方面詩詞文賦都取得極大成就,寫了很多代表作;另一方面其創作個性更加成熟(在熱衷反映現實批判現實的同時,變得更超脫、更豁達)。值得一提的是,因此時曾在東坡一帶“墾荒耕種”,故字號“東坡”。

    第三階段:仕途跌宕

    第三階段:公元1085年~1093年(宋神宗元豐八年至宋哲宗元祐八年)。此期間蘇軾主要經歷了重回中央,因不苟合舊黨而復連放外任兩個階段。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年僅十歲),由舊黨支持者高太后聽政,所以大力啟用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人物,蘇軾也被召回朝廷,短期內連連升遷,官至翰林學士等要職。但又因他與舊黨領袖司馬光政見不合,再次自請離朝,連放外任。

    這一時期因窮於黨爭,忙於公事,文學成就相對低。

    第四階段:一貶再貶

    第四階段:公元1093~1101年(哲宗至徽宗),既哲宗親政時期。這期間蘇軾經歷了一貶再貶的政治打擊。

    政治上傾向新黨的哲宗親政後,舊黨重臣相繼獲罪,蘇軾又被視為舊黨,先被貶定州(今河北定縣),次年又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三年後再貶至儋州(今海南儋縣),直至哲宗去世全國大赦,才得內遷返回都城,卻在北歸途中死於江蘇常州。

    這一時期蘇軾的文學成就要高於上一期,詩、詞、文均有一些優秀之作。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

    三、思想與性情

    其思想較為開明,對儒、道、釋三家思想都能欣然接受,兼收幷蓄,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態度和生活態度。 大體來說,在政治思想上以儒家為主,積極從政,但在他晚年受到一系列的政治打擊、挫折後,他更多地接受佛家、道家思想的影響(不是迷信佛道,只是選擇其中的清心寡慾思想)。

    蘇軾思想通達,融匯三教,而以儒為骨。優遊於三教之中,雖然看透人生之空漠,但又始終善處人生;勘破紅塵,卻始終不捨紅塵,終保持著對人生的熱情。

    蝶夢莊生僧坐禪,

    聖人岸上嘆流川。

    三家大義相融會,

    非佛非儒非大仙。

    他熱心於道家和道教,但主要作為養生修心之用。

    ——參見《天涯孤鴻蘇東坡·參禪悟道》

    ——《潮州韓文公廟碑》

    形成了一種隨緣自適、恬靜淡泊、曠達瀟灑的性格,正是這種性格使他在逆境中頑強的生活下去,即使被貶至海南,也能樂觀曠達的面對生活。

    四、文學作品:

    蘇軾與黃庭堅(蘇門四學士之一,另外三人為秦觀、晁補之、張耒)在詩壇上並稱為“蘇黃”。 蘇軾一生創作的詩歌數量極多,流傳至今的有二千八百多首(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的《蘇軾詩集》)。 他重視詩歌的社會作用,敢於揭露時弊。儒家“興、觀、群、怨”的詩論對他的影響很大,也有抒發個人情懷與歌詠自然景物的作品。這些作品在極廣闊的範圍內反映了詩人對於生活的無限熱愛,對於束縛個性的環境的抗拒以及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會喪失的樂觀主義精神。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的詞是宋詞發展的一座里程碑,他衝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懷古、感舊、記遊、說理等向來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無事不可言,無意不可入” 在風格上,蘇軾開創了豪放一派,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定風波》

    此詞寫於公元1082年,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已經有整整兩年了,當時作者在黃州的生活十分艱難,雖任官職,但無實權,政治上也被人監視看管,經濟上很窘困,為了生計,他就託人在沙湖(今黃岡東南部)買了一塊土地,想親自耕種莊稼以養家餬口,本詞小序中所謂“沙湖道中遇雨”,即指作者前往沙湖看地途中遇雨一事。“文 賦”

    在散文創作方面,他與業師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他強調文章要有“意”(觀點、意圖、情感等)。

    代表作有:《刑賞忠厚之至論》、《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潮州韓文公廟碑 》

    《潮州韓文公廟碑 》碑文高度頌揚了韓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績,並具體描述了潮州人民對韓愈的崇敬懷念之情。碑文寫得感情澎湃,氣勢磅礴。

    此文字一邊歌頌韓愈的豐功偉績,一邊感嘆人生命運的坎坷,蘇軾由韓愈的經歷道出人生的共相:英雄不問出處!

    “關鍵句”

    起筆兩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v“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蓋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綜上所述,這篇碑文將議論、描述、引徵、對話、詩歌等熔鑄於一爐,高論卓識,雄健奔放,駢散兼施,文情並茂。正如王世貞所說:“此碑自始至末,無一懈怠,佳言格論,層見迭出,如太牢之悅口,夜明之奪目,蘇文古今所推,此尤其最得意者。”(《御選唐宋文醇》引)

    “書法”

    蘇軾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繪畫”

    蘇軾不僅是書法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擅長畫枯木、怪石、墨竹,作品獨具特點,具有豪邁的抒情氣息與鮮明的寫意風格。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

    五、文學史地位及影響

    文化全才

    詩:“蘇黃”

    詞:“蘇辛”

    文賦:“歐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書法:“蘇黃米蔡”

    繪畫:自成一家

    理想人格

    蘇軾以他的親身實踐為人們樹立了一種理想人格的標準,用古聖先賢的話來表達:一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二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格魅力

    無論他的生活境遇多麼艱苦,個人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面臨怎樣的威權壓迫,他都始終敢於仗義執言,不吐不快,這不是急躁冒進的個人主義,而是一種獨立自主的可貴人格。他能始終以一種樂觀、曠達的心態應對生活中的磨難,這正是蘇軾可愛的地方,也是他偉大的地方。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 10 # 鍾書先生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他不僅僅是讀書人的偶像,士大夫的楷模,還深受布衣白丁的喜歡。

    人們喜歡東坡,不僅僅是因為他取得的文學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有人說,他是天才加全才,有人評價他曠達。其實,東坡身上很好的體現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憂國憂民,他更是性情中人。蘇東坡取得的成就:散文,他和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他和黃庭堅並稱“蘇黃”;書法,宋四家“蘇黃米蔡”,他第一;畫,他擅長文人畫,怪石枯竹,別有風趣;學術思想,三蘇合著的《東坡易傳》、《論語說》,在思想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醫學上,他與沈括合著《蘇沈良方》。他還是個美食家,東坡肉傳遍大江南北;他是一個實幹家,蘇州疏浚西湖,徐州抗洪修堤,密州治蝗捕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是一個慈善家,籌建孤兒院、公益醫院;他還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親自釀酒,雖然有時候失敗了......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得意時,他要麼是地方大員,要麼深受朝廷恩寵;失意時,“烏臺詩案”險些要命,一生被貶黃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偏遠,三次被貶,一共11年之久。我們在學習古人時,不要神話古人。蘇東坡也不例外。當宋神宗批准逮捕蘇軾,他被捕後,被押送去京城開封時,船在太湖上航行中,他曾經想過跳入湖中,但當想到一家人會拖累他的弟弟蘇轍時,並且他的這一跳也可能會影響蘇轍的前途,最終他放棄了;在御史臺的監獄中,他提前準備了毒藥,時刻準備著如果真的沒有希望了,就是判死刑了,自行了斷;在被貶黃州的第一年裡,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謹小慎微,“烏臺詩案”陰影在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中“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可以為證;在黃州的第二年,全家人都來了,團聚了,因為他不善理財,陷入捉襟見肘的窮困境地,於是帶領全家開闢荒地,躬耕勞作,傷痛才漸漸恢復......這才是真實的東坡。東坡一直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山林,是因為他心中儒家思想佔主導,他憂國憂民。道家佛家思想是他能夠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法寶。但他只是接受了道家佛家思想中與化解苦難、終極關懷有關的思想,並不是全盤接受!我們在思考,為什麼他在接連的打擊之後,沒有被打垮?用一個心理學術語來說,就是他的心理素質好,他的內心力量足夠的強大。那麼他的人生經歷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9繼續成為“價效比之王”,黃章失態罵小米“賤”,你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