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運小胖紙

    作為一名書蟲,我一年大概閱讀150本書,其中約一百部網路文學,十幾本的名著,幾十本的專業書籍和幾本的生活書籍。

    也許我還不夠厲害吧,還沒有成為像你所說的牛人。

    首先,如果你想一年內閱讀大量的書籍的話,前提是你要有充足的時間,畢竟如果你已經工作了,那麼相對的你的空閒時間就很少了,閱讀的書籍就沒有那麼多了,我是一名學生,平時也比較喜歡閱讀,但是仍然達不到你所說的要求。

    其次,你一定要喜歡閱讀,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人,再怎麼逼迫也不會閱讀到如此數量的書籍,將看書當做一個興趣,閒的時候你不會去玩遊戲,去酒吧,而是拿出一本書去看。

    最後,你要有資源,就是書籍資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書籍型別,不可能喜歡所有的書籍,你要有自己的獲取途徑,想看書你要有書可讀才行。

  • 2 # 壓海棠的黎叔

    個人經驗分享一下,我就是能夠一年閱讀300本書的人。我家我最引以為豪的資產就是我的藏書。

    一顆能夠靜下心讀書的人

    我在初中高中的時候閱讀量不是很大,都是被迫閱讀,讀的書都是考試必讀的工具書。課外書籍基本沒有涉獵。

    在我進入大學之後,機會來了。大學大把無聊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叫“圖書館”的地方,裡面全是書,什麼書都有。一次能借10本書,每天都可以換書,沒有限制。

    剛開始是沒有辦法一本書從頭讀下來的,這裡又一個小竅門:找趣味性比較強的書先讀。比如說小說或者哲學小故事之類。我愛上讀書是因為我迷上了金庸小說。一讀就放不下,一本接著一本。看完金庸就開始讀哲學趣味小故事,佛經趣味小故事,然後再到純理論的書籍。

    看書需要把書籍分類

    第一類:小說類歷史類。這類書籍的特點是好讀,有意思,但是一般都別長。小說家都是按照字數收費的,所以會把小說情況多寫幾個轉折,伏筆之類的。

    我看這類書籍,基本都用電子版,然後在上班下班的嘈雜環境裡面去閱讀,帶著音樂,很快就打發了很快的碎片時間。一有空就能看。一週能看上10本都不成問題。

    第二類:專業類書籍。我本人是網際網路工作從業者。網際網路的資訊瞬息萬變的,必須不斷學習才能保持自身的價值。讀專業類的書籍的方法是,找一個安靜的環境,手邊放一個筆記本,隨時做筆記。

    專業類書籍不是和小說類從頭開始讀起,而是從目錄堵氣。打個比方,我最近開研究最新的網際網路技術“區塊鏈”。我需要找一本書,在一天從“區塊鏈”小白到“區塊鏈”入門者。所以我在網上找了一本書叫《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

    首先我瀏覽了目錄,瞭解實際的結構:第一章:區塊鏈已來,世界從此打不同。基本上這一章是講區塊鏈的一些概念。第二章:區塊鏈的世界你能懂,解析其背後的經濟思想。這一章基本上是講區塊鏈的經濟學原理了。第三章:走進區塊鏈技術,解開它的神秘面紗。這一章基本上是講區塊的技術實現了。第四章:區塊鏈的應用前景。這一章基本上行是在講區塊鏈的場景引用了。第五章:區塊鏈百家爭鳴。這一章基本上是一些總結類的觀點。

    看完目錄就已經對書籍的內容基本瞭解了,然後有針對性地去了解你想知道的內容。這類書籍基本結構都是論點-論據結構。重點是論點,至於論據都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可看可不看。

    這樣我在一天時間內,就從書中吸取了我想知道的內容,這本書我就算成為了我知識體系裡面的一部分了。

    讀書的精神

    讀書其實並不是要求數量,儘管用我的讀書方法的確可以達到一年300本的數量,但是更加關鍵的是從書中吸收你需要的養分。

    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生活習慣,不讀書都會感覺非常空虛。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精神。這樣讀書才有意義。

  • 3 # 建築防火設計指南

    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讀書一定要有選擇性。在此和你簡單例舉幾個成功人物,他們是如何讀書的。大家耳熟能詳的易中天先生,在他的書《品三國》出版之前,有一本很成功的暢銷書《水煮三國》已經發行了百萬冊。但易中天卻從未讀過。

    因為易中天堅信自己只要熟讀領悟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就完全可以讓歷史這隻硬邦邦的凍雞飛起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一次訪談中談到自己的讀書心得。他看書的方式和別人完全不一樣。別人可能會看很多書。但是馬雲一本書可以看很長時間。甚至一個章節會翻來覆去地看上一年。

    並且馬雲的書不是放在辦公室裡,而是放在廁所邊上,枕頭邊和飛機上。馬雲強調,你看了多少書並不重要!而是透過看書,提高了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和廣度。用自己的腦袋來思考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張瑞敏平時看書一般都是下班後在家裡。還有就是出差在飛機上。通常會在候機廳買管理學相關的書籍,然後把飛機變成書房。

    潘石屹為什麼能夠成為Quattroporte?在30年前,一個叫李勇的普通打工者仔和潘石屹在深圳海關相識後。他們一起闖海南,同吃一份盒飯,一起搬磚,跑業務。但是潘石屹無論工作多忙多累,每天都會堅持讀經濟學方面的書籍。最終成就了自我。

    潘石屹認為,只有多讀書,才能在人生事業遇到轉折點時不會迷失方向。也只有透過讀書,才是實現自我改變、自我完善的唯一辦法。

    當然如果想有效提高閱讀數量拓展思維的話,可以借鑑一下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讀書方法。富蘭克林在自傳中曾經這樣描述,他在12歲做印刷工人的時候,經常會熬夜借書來讀。

    富蘭克林做了很多讀書筆記,同時採用了背誦、練寫的方式。困了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的時候,富蘭克林通常只吃一小塊兒餅乾。他認為適度的飢餓感可提高一個人的專注力,能令思維活躍。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讀書方式,這方面還是要結合自身不同情況綜合做出選擇。歸根結底一句話,養成每天見縫插針隨時閱讀的習慣很有必要。

  • 4 # 冬奧之城崇禮

    首先你得弄清楚這300本是什麼樣的書?

    不過不管什麼樣的書,一年能閱讀300本書的人,那我也算佩服了!

    讀書萬卷,但是收益能有多少呢,有幾本和你有交情呢!我覺得這個很重要,讀書不是為了求數量,而是要看重質量!

    我們也要提倡多讀書,但是要選擇合適自己的!

    不能看別人讀那麼多,你也去讀那麼多!

    所以說讀書因人而異!

  • 5 # 清河流X

    先要說一下,一年閱讀300本書,平均一天多一本,有多難?

    對於我這種工作緊張,還要顧家的人,每次制定的讀書計劃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擱置。

    那麼,怎麼才能一年讀300本書呢?

    個人覺得,首先要有足夠的時間,或者能夠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

    其次,要有速讀的能力。不一定要一目十行,但是一定要讀的快,可以先翻目錄,再有目的的選擇有用的章節。

    再次,要會拆書,比如有的章節需要細讀,有的章節只要大略瀏覽,而有的章節可以完全翻過不讀。

  • 6 # 劇影追蹤

    一年三百本書如果可以看完那真是牛人,一個大學生在大學裡面四年讀800本書的才子我聽說過,但是這樣的人都是天天待著圖書館裡,想要在一年讀完300本書估計一天的時間裡面除了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外,就是讀書了。除非你看的是故事會那種幾十頁一本的小小說,不然在空餘的時間裡更本無法閱讀完。要知道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我不可能一天都在為了300本書而拼搏。

  • 7 # 零識店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吃了一驚,嚇了一跳,容我靜靜,先擦把汗……

    一年讀300本書,這是哪個牛人乾的這牛事兒?讀的是些什麼書呢?來我給你列個單子,300本,你找這個牛人過來,我看他一年真讀得完不:《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史記》《資治通鑑》,再加上點科學類的《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電磁學通論》等等300本,牛人請來,給你一年,一年後我考核你究竟讀完了沒!

    首先我覺得吧,一年讀300本書的人肯定也有,但你得看他讀的是些什麼書!“爆米花”書吧,那還需要什麼方法嗎?來,給我來500本我也讀的完,沒什麼價值的書,匆匆看一遍就行了。數量上,我還可以再突破!來,給我來1000本,一目十行不行,我一目十五行地讀,一年保管消滅掉這些書!數量能說明什麼呢,追求數量沒多大意義!

    讀書是為了什麼啊?你要是僅僅為了打發無聊,那你有意無意隨便翻翻,隔三行差五行地去讀,也不必去求甚解,一本書很快就讀完了。關鍵是打發無聊的方式有那麼多種,你又何苦非要選擇讀300本書這種方式呢?

    既然有心讀書,那就要實實在在地去讀,重在質量,而非數量!一本好書,需要你幾次三番地去讀去細細體會,去感悟,去感觸,如果你只求數量,匆匆瞥一眼而過,那隻能說你讀過了字,而沒讀過書。囫圇吞棗,註定不知棗味,那你吃棗為了什麼?吞了三百顆棗,別人問你棗是什麼味啊?你答我怎麼知道!別人又問你,你不是吃了300顆嗎?難道你答,我味盲?

    不要用數量來給自己制定讀書的標準,一本書讀精,要比別人不求甚解的讀三五本書收穫都大。細讀一些有價值的書,要比別人讀十本“爆米花”書有意義!

    如果非要追求數量,我覺得一年讀50本書就夠了。精挑細選50本,平困每週讀完一本,消化一本,就算是很厲害了。

  • 8 # 教育林澤康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您已經有一個積極向上,想要提升自己的心了。但是我認為所有的方法使用都是有前提的。

    第一,當我們在問"怎樣像牛人一樣一年讀300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要問"牛人為什麼能夠一年讀300本書?"因為從實際情況來看,能夠一年讀300本書的人極少,就我身邊而言,估計也只有我導師能夠做到這個速度。

    第二,如何做到速度與質量兼顧?如果單純從看的數量來看,或許很多人能夠做到,但是如何真正理解與吸收,這又需要讀者本身就建立了很強的理解力。

    牛人之所以為牛人,並不是他一開始就是牛人,而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堅實的知識基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人能夠一年讀這麼多書是現在結果,我們更需要知道他後面的原因,而非單純的技巧。也就是說,那些能夠一年讀300本書的人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那有哪些條件呢?

    1.自身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十分重要,當你有了這個前提條件去讀書時,你能夠將自己的知識體系與現在所閱讀的內容建立聯絡並實現轉化內化。其次,思維方式決定看問題的深度,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能夠對所看的書進行批判性的反思與吸收,而非全部記憶。有了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你理解書本的能力與效率大大提升,速度自然就快了。

    2.對於一個領域的深度理解

    知識浩如煙海,如何沙裡淘金,這是每個人首先要對自己進行的一個定位。我感興趣的是什麼,我關注的什麼問題?只要關注我就扎進去,深度理解。當有了深度理解我就能夠有選擇性對看書和看書中的內容。但是如果我沒有深度理解,我甚至不得不每一本書從頭翻到尾。但你對某一個領域有了深度研究與鑽研,自然而然就快了。

    3.興趣,興趣,還是興趣

    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自願性活動,當你有了讀書興趣,有了求知若渴的願望,自然而然你就有了讀書習慣,讀書習慣一旦形成你的速度也將越來越快。

    以上是對讀書既快又有質量的前提考察。如果題主想要達到那個水平,並且有一個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我建議您應該這樣做:

    1.循序漸進,確立適當目標

    所有讀書人都要經歷一個月都啃不完一本書的情況,因為有些經典書只有花時間啃下來才大有裨益,比一天看幾本書所帶來的好處多得多。所以,題主不要急於求成,而言打好能夠快速讀書的基礎。當你有了以上那些前提條件,速度不是問題。

    2.多讀經典,守一望多

    要讓自己在某一個領域精通的前提在於讀那個領域的經典,經典必然不那麼容易讀,但是一旦完成就像是打通了你的任督二脈,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能夠融會貫通。同時堅守這個領域,但是從不同的學科、視角看這個領域。例如我們學教育學的,堅守教育陣地,也從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汲取營養。

    3.紮實基礎,持之以恆

    讀書貴在堅持,因為讀書效果並非立馬顯現,不能帶來顯著的收益,您應該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先不帶功利性去看書。當你有了堅實基礎,速度自然就來了。因為你能夠分辨哪些是你已經不需看的,哪些你需要學習的。

    總而言之,讀書在一開始貴精不貴多,當你知識與思維層次上去之後,你可以追求速度,但是速度的前提依然是您能夠理解與運用。

    題主加油!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 9 # 心立方

    以前我也認為讀書要講究數量,最好一天一本,一年365本,那麼相信自己用不了幾年就成學富五車,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了,但後來漸漸發現,這種只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的讀書態度並不能幫助人們真正的學習知識,反而會讓人陷入到急功近利的焦慮中,甚至一本書也讀不下去。

    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吃喝拉撒都要花費時間,還要工作學習,沒有人可以一整天坐下來都在看書,想想那些大學生,即便是每天課程那麼少,空閒時間那麼多,又有幾個能真正去讀書的,所以一個人有時間都未必會讀書,何況是沒有時間呢,想要一年讀300本書首先你沒那麼多時間。

    其次一本書的真正內涵和要義,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很多時候要讀兩遍,三遍甚至七八遍,而且還是每讀一遍就會有新的認識和了解,所以讀一本書不僅僅是把它看一遍就算完了,更不是記住其中的幾個段落就可以了,更多的是透過整本書去了解作者所提供的整個知識架構,如果僅靠幾個知識段落就能讀懂一本書,那作者也就不用出書了,直接寫篇文章就可以了,多省事。

    所以讀書不在數量,而在質量,即便是一個人一年能看完300本書,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書中的內容,那麼也只能是囫圇吞棗,看得只是書的皮毛,對於增進知識和個人成長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所以放下對數量的追求,找幾本真正想要閱讀的書,每天適當的看一下,逐漸體會書中的內涵,然後你會發現沒有對數量的追求,你更能夠靜下心來讀書。

  • 10 # 豬豬貓張讀書

    如果單純地為了讀而讀,讀了就忘記,就跟沒有讀一樣。

    讀書,不僅要多讀,還要記住,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

    如果題主想像牛人一樣一年讀300本書,那麼首先就得先學會如何有效地閱讀。

    首先,要明確閱讀的目的。如果閱讀商務類書籍,就沒有必要從頭讀到尾。先確定你要在一本書裡獲取什麼知識,再根據你的目的去書中尋找答案,直接閱讀那頁的內容。

    其次,充分利用序言、目錄和後記尋找出與你要尋找的資訊相關的部分進行閱讀。根據二八定律,一本書的精華只有20%,你要做的就是先找出這20%,剩餘的80%可以果斷放棄。以此來提高閱讀速度。

    第三,要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因閱讀目的不同而不同。我比較推薦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可以讓你迅速掌握一本書的結構和核心要點。

    第四,牢記讀到的內容。透過反覆閱讀你的讀書筆記可以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第五,將書中的內容付諸實踐。行動的矮子往往沒有什麼效果,因此將書中的內容轉化成可實踐的具體事情,才算真正學到家了。

    這一步可以參考SMART原則。

    S即specific(具體的);M即measurable(可遇見的);A即achievable(可達到的);R即realistic(實際的);T即time-bound(有期限的)。

    把你的行動計劃進行設計成具體的、可量化的、可達成的目標,然後付諸行動。這樣才有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能力。

    這樣一年讀300本書才有意義。

    題主可以看看日本作家大巖俊之編寫,陳怡萍翻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對於提高閱讀效率和知識轉化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 11 # 不想睡覺的石頭

    一年閱讀300本書,首先是什麼樣的書,名著類?還是專業類?但不論是那一類,都不太可能,除非只看個大概不求理解,那看書又有什麼用呢?在以工作為主的前提下,推薦一年看10書就行了,做好筆記,溫習一下,很有用,不求數量求質量

  • 12 # 宿緣的生活美文

    一年300本書有必要嗎?哪來的那麼多時間供自己去讀書呢?

    閱讀不是看新聞,不是快餐式消費,閱讀不應該用讀多少本這樣的硬性指標來衡量。書的頁數,文字深度,理解難易度等都會影響讀書進度。而遇到一本讓自己津津樂道的書籍更是願意咬文嚼字的去欣賞,去領悟。即便一天只能讀一點也覺得沒太大關係。

    其實我本人是不喜歡用300本這樣的指標來衡量的,一本好書,我願意反覆讀幾遍,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如果加上自己的情感共鳴,我覺得讀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書籍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

    但如果真的追求一年300本,時間才是最重要的,擠出時間去閱讀,再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好吧,要是我,肯定是做不到的,畢竟我們都是凡人,還要過日子。

  • 13 # Very很純很曖昧

    讀書不在於多 而在於你能不能悟到書中的道理並且運用到現實中,

    你讀懂了多少書?捫心自問一下,人的一生是極為短暫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是無法什麼事情都去做的,讀書也是一樣。作家王火就曾說過: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書的數量是無限的,不能用有限的生命來讀無限的書,但應當用有限的生命來選讀有限的好書。在此,筆者要加上一句,在讀這些有限的好書的時候,一定要讀懂。如果讀不懂,那麼就儘量少讀。讀懂一本後,再讀另一本,這樣雖然數量上不是很多,但每一本都真正讀懂了,收穫並不會比讀很多書的人小。讀書不在於多與少,而在於讀懂,讀透。

  • 14 # 啟智

    看到300這個數字,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非常人所能達到的,能達到確實是個牛人啊。

    可是為什麼要讀到這麼大一個數目?對知識如此的渴求?還是有什麼需要一定要快速達到某種目的?但對於讀書,數量很重要嗎?讀書到底為了什麼呢?

    我個人的經驗而言,讀書重要的不是數量,是你讀的過程中得到了你想得到的東西沒有,是否增長了知識和見識,是否豐富了你的思想和情感,是否改進了你的思維,增進了你的修養。重要的是質量,是讓你思考,是讓你不斷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而不是記住多少東西。

    有的人讀得書不少,但都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因為沒有思考,沒有檢驗,沒有實踐,沒有印證,只是多了知識量,多了談資,多了向人炫耀的數量和知識面。博是博了,但不精。一肚子龐雜的知識,有時還會讓自己思想混亂,不過是古人所說的“兩腳書廚”罷了。

    讀書要講究方法,講究學以致用,不能為了讀而讀。

    同樣學哲學,有的人只讀了哲學史,再讀幾本經典,其理解和思想可能就比其他人要透徹,原因就是他看進去了,他理解了,他思考了,他去實踐了。而有的人大部頭讀了很多,知道的也不少,理解的卻不多。這樣的數量還有什麼用呢?

    讀書總要知道為什麼要讀?要怎麼讀?

    我喜歡“漫無目的”的讀書,也喜歡專題式的深究,甚至是死摳某些問題不放。

    我個人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博覽群書的同時,有專攻,有造詣。

    本人才疏學淺,不知道說明白了沒有,你是怎麼看的呢?

  • 15 # 棲哈丶

    第一次聽說像牛人一樣閱讀,讀的書數量多就是牛嗎?我看不見得。讀一本書,得其要義,明其至理,才是重要的。蜜蜂的確是採過許多花,才釀出甜蜜,就像人一樣博覽群書,才能從中獲得廣泛的知識。但蜜蜂的勤奮總是專注於花的海洋,心無旁騖;人讀書何嘗不是如此,潛心於某個領域,認真讀好相關的書,不管幾本,弄個明白,或者比較明白,才是真正的讀書。

  • 16 # 郝明41

    如果是精讀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怎麼可能一天讀一本書呢。那怕這書只有300頁。如果是粗讀則完全可能做到。在圖書館我一天看30幾本書的時候都有。這書的內容是我熟悉的或能夠認知的。如果不熟悉或沒有認知,那肯定是吹牛了。

  • 17 # 曾經的冬日暖陽

    一年閱讀300本,大致平均一下,就是一天多時間讀一本書,簡直太厲害了。

    如此高的讀書效率,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試著分析一下

    1.知道高效閱讀的方法

    應該讀過《怎樣閱讀一本書》和《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

    2.會坼書

    用拆書的方法去閱讀。

    3.用軟體去讀書

    確卻說是聽書,比如樊登讀書會(付費),還有喜瑪拉雅聽。

    試想一下,一本書大約,只大約在200―300頁,每天除去上班時間,正常情況下只能擠出3-4小時,就算擠出4小時,,每小時約讀50-70頁書,這速度挺快的。

    4.閱讀量的大小

    閱讀量的大小與讀書的速度高低是相關的,閱讀量越大,相對的書讀的越快。

    5.如果是精讀

    如果是要精讀一本書,是達不到這樣的讀書效率的。

    所以,我還是覺得書,要精讀。

    讀書的意義在於汲取書中的智慧,在精不在多。

  • 18 # 小黑豆

    重點不是數量,而是怎麼讀?如果只是翻翻看,那小學生都可以一年翻看至少300本!當然,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可能做到——畢竟幼兒讀物和叢書一本就是十幾頁講一個故事。每天一個故事,一年還365本書呢!

  • 19 # 文開石

    我知道一點:

    1、選的書一定要簡單些,不用延伸瞭解背景呀、時代性、基礎知識一類的。否則速度提不上來。

    2、大比例選激勵性、雞湯型、自我管理技巧之類的。讀起來有激情,有自我滿足感,保證能夠堅持下去。

    3、分類別去讀,一個類別的書大量讀幾十本,避免了設計新領域的知識還要重新瞭解浪費時間。

    4、選擇直入主題的書,不用你思考自己,直接就有牛人告訴你,我說123你要記住,然後456你要這麼做,接著789.。。。。。。

    5、聽書呀、讀壓縮過的拆書稿呀什麼的方法都用上,節約時間,因為這樣選的書大多數也沒必要一頁一頁讀。

    6、貴在堅持,把沒讀的列計劃,讀過的做記錄,天天放在眼前激勵自己。

    我的回答是認真的,作為一個有個人生活有工作,還要吃喝拉撒睡的普通人,我瞭解的到這300本+/年這個水平只能這麼做,大多數也是這麼做的。

  • 20 # 魔都上海故事多

    我平時比較忙,一年讀300本,時間和精力也不允許。我的讀書是齊頭並進式的,就是挑選數本書同時讀起,每天各翻幾頁,不求速度,不趕時間,過了一段時間,所選的幾本書就全部看完了。更重要的是,慢慢消化書裡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企正式員工,晉升無望,工作乏味,該不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