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元飛龍
-
2 # 榮耀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10年始皇帝駕崩,一共做了11年皇帝,在這11年裡,嬴政可幹了不少事,甚至對後代的影響力超過統一六國。
1、繼續開疆拓土統一六國之後,嬴政沒有滿足於現有版圖,他派大將趙佗率領50萬大軍進攻百越,將兩廣地區納入帝國版圖,修建了靈渠,將湘江和珠江水系相連,從此兩廣地區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值得重點說明的是,這50萬軍隊被秦始皇下令在嶺南屯戍,沒有返回中原,如果秦末農民起義,這50萬軍隊在中原,那麼秦朝是否可能不會就此滅亡?
向北主要是防禦匈奴,嬴政給了蒙恬30萬大軍,對匈奴造成了巨大打擊:
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賈誼
如此戰績與漢武帝不遑多讓,為了維護邊疆穩定,嬴政還下令修建了秦長城。
2、經濟、文化方面的重大歷史貢獻中華大地960萬平方公里,為什麼歷經數千年,都有著一股強大的向心力,讓我們追求統一?
而歐洲彈丸之地,卻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國家,歷史上從未統一?
原因就是嬴政為我們進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巨大變革,讓中華大地都能聽得懂一種語言,都能看得懂一種文字,都能領會同一種文化精神,這便有了巨大的民族向心力。
另外嬴政還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衡,從經濟層面讓整個中國變成一個集體。
對比下現在歐洲地區的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歐元、英鎊、法郎等等,為了實現這些的統一,歐盟操碎了心也沒能完成,從側面反映秦始皇的偉大!
3、大興土木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每滅掉一國,秦始皇就會在咸陽宮附近複製其宮殿,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咸陽宮旁渭水北岸已經修建了145處宮室,270座宮殿,巔峰時期的咸陽宮群佔地面積是紫禁城的5倍多,足見秦帝國的輝煌,可惜的是項羽進入咸陽之後,一把火燒掉了大半個咸陽宮。
除了咸陽宮,秦始皇還修建了恢弘的阿房宮:
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 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 間,而氣候不齊。——《阿房宮賦》
阿房宮代表著古代宮殿造詣的最高峰,只有始皇帝的身份能配得上她,同樣阿房宮也毀於秦末戰火,傳說也是項羽燒的。
劉邦進入咸陽,約法三章,秋毫無犯,項羽進入咸陽,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這也許是劉邦得天下而項羽失天下的原因吧。
不僅僅是生前居住的宮殿,身後的地下王國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無力,秦始皇陵動用數十萬民工,前後修建了39年才完工,其面積相當於78個紫禁城,周邊還有400多個殉葬坑,600多個陪葬坑,現在開發的兵馬俑只是600多個陪葬坑之一!
4、追求永生秦始皇廣招天下方士,為自己求仙問道,尋找長生不死藥。
最著名的就是徐福帶領3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三仙山,最後不知所蹤,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到了日本列島,但是徐福沒有找到仙藥,怕秦始皇責罰,乾脆留在了日本列島繁衍後代,所以現在的日本人有漢人的血統。
但是長生不老是那麼虛無縹緲,秦始皇終究無法抵抗命運的召喚。
5、巡遊天下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修建了馳道,他一生也6次巡遊天下。
六次巡遊,秦始皇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六國領土,宣誓了自己對這些地方無可非議的“主權”!
第一次巡遊,秦始皇重走秦人東出之路。
第二次巡遊,秦始皇來到泰山,進行了中國帝王第一次泰山封禪大典。
第三次巡遊,發生了刺殺事件,而這個刺客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張良;到了山東半島之後,派遣徐福自山東出海尋找仙藥。
第四次北巡,派遣蒙恬率30萬人出擊匈奴,還修建了長達700公里的秦直道(咸陽——包頭)。
第五次巡遊並無具體路線記載。
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在返回咸陽途中生病,最後於沙丘駕崩,享年50歲。
無論從歷史功績,還是從帝王氣派,秦始皇都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
3 # 金十七讀歷史
秦始皇滅六國後幹了什麼?當然是想盡辦法鞏固統一啊。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始皇帝的尊號,就是想這份家業世代傳下去。為此,他展現了做為一個制度設計者的天才。
一、郡縣制
秦統一後,那些儒生是古非今,建議秦始皇恢復西周時候的分封制。對此,秦始皇說了一段很有名的話:
“天下共苦戰鬥不息,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秦朝疆域)
最終決定放棄分封,採納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在征服嶺南後,又增設桂林、象郡、南海和交阯四郡。郡下設縣,郡守和縣令(人口一萬以下叫縣長)均由中央任免。中央集權大大加強了。
二、統一貨幣、度量衡
秦統一前,六國的貨幣、度量衡都各行其是。給商品流通帶來極大的不便。
(統一貨幣,統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頒佈命令,以秦通行的圓形方孔錢為統一貨幣,廢棄其餘各種貨幣,中國的文人稱錢為“孔方兄”就是由此而來。同時,以秦的度量衡為統一標準,廢棄東方六國度量衡。
(統一度量衡)
這一改革對於鞏固中華民族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方便了各地之間的商品和人員流流動,密切了祖國各地之間的聯絡。再次,為政府徵收賦稅提供了便利,增強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三、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征越族鑿靈渠。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草原的匈奴就一直威脅著中原的安全。秦始皇統一後,派蒙恬率軍30萬將匈奴趕出河套,隨後又徵發民力,將原來各國的長城聯結起來,形成東起遼東西至臨洮的萬里長城。
(秦長城)
秦統一後,又派屠睢率50萬大軍進攻嶺南地區。為解決大軍糧草問題,開鑿了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華人第一次將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聯結起來,將嶺南納入到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
(靈渠)
另外,秦始皇大修馳道,統一車軌,巡遊四方,展現了一個歷史前所未有的大一統格局,奠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秦始皇不愧千古一帝。
-
4 # 張老雜談
遷移六國貴族往咸陽,銷燬鐵器澆鑄金人鎮四方。
拓土移民開發邊疆,修建長城抵禦匈奴捍衛家鄉。
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東亞大陸經濟一體發
展無礙防。
阿房宮,三百里,役使農夫無數。
往泰山,行封禪,秦始皇帝何威武。
哀哉巡行途中暴薨,秦亡於胡,始知是胡亥。
一片大土丘,空餘哀嘆。
-
5 # 史詩韻澀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別名祖龍,出生於趙國邯鄲,於公元前221年統一。
統一全國後,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了他的名號——皇帝。他認為王這個稱號已經滿足不了自己了,就讓大臣們商議自己新的名號。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就把皇和帝結合起來,就是皇帝啦!秦始皇自稱始皇帝,他的後代稱二世、三世……直至萬世。規定皇權高於一切,皇權至高無上,不受任何制約!這就是古代中國兩千年多年實行的君主專制!
第三件,為抵禦匈奴,把以前秦國、趙國、燕國的長城連到一起,也就是現在的長城。
第四件,為加強對全國各地的聯絡,建築馳道及直道。
第五件,調動五十萬軍隊徵南越,後又調15000童女。促進了當地的發展及民族融合。
第六件,公元前246年開始修築自己的陵墓——秦始皇陵。
第七件,統一全國文字,廢六國文字,一同於秦篆。然而人們卻喜歡用秦隸書書寫。
第八件,統一全國度量行、貨幣,推動全國商業貿易,極度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
6 # 南宮雁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秦朝。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統一了整個秦國的思想法律文字貨幣度量衡等。讓人們不再為不同的語言和貨幣帶來的問題而煩惱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極大的便利。他燒掉許多諸子百家的書籍,統一人們的思想。呀讓人們不能隨便議論朝政。
為政權的鞏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在全國統一施行郡縣制,不用分封制來管理天下。這樣就實現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避免了權利帶來的紛爭。
秦始皇首先使用皇帝這個稱號。皇帝自稱為朕。除了皇帝可以自稱朕誰都不可以再自稱朕。
他派兵南征百越將百越地區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北伐匈奴奪回了河套地區,將匈奴趕回了漠北。同時修建了長城將燕國趙國的長城連線在了一起有效的抵擋了匈奴南下的掠奪。讓邊境地區的人們不會被匈奴侵擾。
他首次泰山進行了封禪大典,向天地頌揚自己的功德。
他發明了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他經常利用公路出巡,巡視大秦的國土。
他資助徐福等人讓他們為他尋找長生不老藥。
他坑殺一些騙人的方士。
秦始皇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最早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很多後續封建王朝使用的東西都是他首創的。他對中國的功德是任何帝王都無法比擬的。
-
7 # ST山茶花
贏政統一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封建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他規定國家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各級官員由皇帝任免,他們對皇帝的命令要絕對服從。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郡守、縣令也由皇帝親自任免,他們為皇帝統治人民,收取賦稅,徵發兵役和徭役。贏政幻想秦的統治世世代代繼續下去。他自稱始皇帝,他的後代為二世、三世,以至千萬世。秦一朝統治雖然不長,但是從它開始,中國一套比較完整的專制集權制度,建立起來了。
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一種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固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為了防禦北方遊牧部落匈奴的侵擾,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帶兵攻打匈奴。公元前214年,蒙恬打敗了匈奴人,奪回了黃河河套地區,秦政府在那些地區建築城寨,還把內地人遷到那裡居住、生產,充實邊防。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起隴西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長城的修建阻擋了中國北方遊牧部落南下,保障了長城以南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安定。
秦始皇還派兵征服珠江流域越族人居住的地區。在那裡設定了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同越族人雜居。為了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又派史祿帶領人民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連線起來。靈渠在今廣西境內,全長30多公里,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周圍4萬多畝土地。
嗎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他順應歷史潮流統一了中國,採取了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人民和社會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秦朝的賦稅和徭役繁重,刑罰殘酷,給當時的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秦始皇死後第二年就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奏的統治被推翻了。
-
8 # 字劉地
秦甌戰爭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剪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國,在統一中原之後,秦始皇雄才大略,他為為了掠取嶺南地區豐富多彩的土特產品,以滿足自己的需要,於是,這位千古一帝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嶺南。在經過籌劃安排和物質準備後,於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軍開始對南方百越民族進行征服戰爭。這就是史家常說的“秦戊五嶺”。
始皇二十九年,秦軍平定了東甌和閩越,設定閩中郡,與此同時,秦朝派出南下大軍的主帥尉屠睢親自指揮的第一路對嶺南越人進行襲擊,暴發了秦甌戰爭,即秦始皇統一嶺南過程中與西甌、雒越的戰爭。它是嶺南越族歷史的傳折點和新起點,有重要的歷史地位西甌國,是百越之中最強大的部落國。西甌國活動範圍主要位於今天的陸川、玉林、貴港、博白一帶。司馬遷史記記載,西甌者,百越之首,帶甲五萬。其王曰譯籲宋,亦南面稱王。
-
9 # 惪州元良1978
秦始皇被稱作是千古一帝,其對於中國的貢獻和影響力是十分巨大而深遠的。那麼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首先,他開始築起了長城,秦始皇這樣做也是為了鞏固起整個國家的凝聚力,所以才快馬加鞭地想把長城建築起來。另外一個作用,就是能夠保護整個北部的人民,以防他們受到傷害,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長城起到了保護人民的作用。
經濟方面秦始皇也統一了流通的貨幣,流通的貨幣統一由國家來鑄造,禁止私自鑄造貨幣使用,這一制度到今天為止還是通用的。
交通方面秦始皇也做出了改善,開始建造起類似高速公路的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來朝著四周擴散,馳道的建造不僅使交通變得方便起來,還可以方便秦始皇管理之前六國剩下的領土,最重要的是秦始皇之後出遊交通也能變得十分地順暢了。
秦始皇用周到而全面的眼光來考慮國家大事,他對於民族方面的問題也十分地重視,所以中央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也還算融洽,這也加強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便下令開始整理文字,將文字統一簡化,可以說這一次的變革對於現在整個中國的文明都是一次巨大的推動。
秦始皇非常注重整個社會的行為,所以對於日常的行為以及道德方面都非常看重,男女之間的底線分明,你來我往都十分地講究禮儀,此外,由於戰國時期每個國家的車輛形狀不一樣,所以秦始皇為其統一設定了一個六尺寬的標準,這樣在全國範圍內都可以通用了。
儘管秦始皇管理秦朝只有十五年的時間,但是其整個統治的模式和制度可以說是一直都被使用著,由此中國也有了兩千多年曆史的中央集權制,所以秦始皇對於整個中國歷史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秦始皇的整個影響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重大的,在整個世界帝王影響力的排行榜中,秦始皇的名次永遠出於靠前的位置,甚至最高,甚至可以說世界上的很多帝王都沒有秦始皇這樣治理朝政的頭腦,儘管也開創了帝國,但和秦始皇相比,總還是差了一些的,所以秦始皇的影響也是最特別的。
-
10 # 一枚史迷
一、修繕長城
秦始皇登基以後,把秦國、趙國、燕國北方原有的長城進行了修繕與連線,很好的抵禦了外邦的入侵,保護了民眾的財產安全。秦始皇修繕的長城不僅對秦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於秦朝以後的歷朝歷代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統一文字
秦始皇在登基以後,開始統一文字。統一文字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之上控制了各國群眾的文化思想,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有些人做出對秦朝做一些不利的事情。
三、統一貨幣
貨幣跟文字同樣的重要,文字自然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那麼貨幣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所以秦始皇開始統一貨幣,讓秦朝的民眾使用統一的貨幣買賣東西,這樣秦國的經濟就會越來越穩定。經濟穩定,民眾自然會穩定,那麼秦朝也就會穩定。
四、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登基後統一了秦國各地的度量衡。可以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製造標準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國統一執行。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必須嚴格執行。
五、開疆拓土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並沒有滿足於自己現有的疆土,他把目標放在了邊疆,所以他發動軍隊,開始四處征戰,讓秦國的國土變得更加的廣闊。奠定了中國的大致版圖
-
11 # 夭夭說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著手統一文化思想還有一些列工程。
一、建立郡縣制
這個是有別於周朝的分封制,郡縣制是封建社會的開始。一切為了中央集權,地方官員主要有郡守、縣令層層監管。裡耶秦簡出土了大量的秦朝地方文書及買賣字據還有類似於今天身份證的身份認證文書。全國統一化標準化的快速運轉。
二、車同軌書同文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對車輪的大小做了統一。統一文字,六國時期各國同一個字都有不同的寫法,統一後都以秦國的小篆為主要書寫字型。地方官員由中央統一培訓分配,有專門的官員教百姓認識秦國的小篆。
三、統一度量衡
統一前各國的錢幣都不一樣,重量長度的標準也有所差別。秦始皇規定以秦國的圓形方孔錢幣為主要流通貨幣。對度量標準都做了相應的統一。這一系列舉措目的都是為了全國能儘快的認同秦國的統治。對於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北駐長城
統一後,秦始皇深刻地認識到北方匈奴對帝國的威脅。他派蒙恬領兵三十萬,北征匈奴,退匈奴七百里。打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戰爭勝利後,長城軍團就地駐紮,連線加固燕趙的長城,行程北方防線。這是對後世都有戰略性影響的決定。秦始皇也是少有的對少數民族作戰取得勝利的君主。
五、南征百越
秦始皇派兵五十萬征討南越,設立桂林郡、象郡,讓廣東廣西一帶從此永久納入中國的版圖。雖然秦始皇死後秦王朝滅亡,但是他對邊防的佈局,內亂卻阻止了外敵的入侵。
秦始皇是偉大的君主,他所作的一切足以震古爍今。雖然秦朝很短暫,但是他卻奠定了後世兩千多年的格局。百代皆行秦政法,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流傳萬世。秦朝的精神也將涅槃重生。
-
12 # 北都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統一六國後肯定做了不少工作,有的甚至影響深遠。
下面我們來深度盤點一下。
第一,開創帝制。為了彰顯自己的超過三皇五帝的不世功業,廢王位稱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稱“始皇帝”。同時叫他的繼任者稱為二世,三世,乃至萬世。不過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有點殘酷,秦朝二世而亡,不過14年。雖然秦朝非常短暫,但是秦始皇開創的帝制卻延續2000年之久,影響如此之大,如此之深遠,恐怕也是他所沒預想見的。
第二,給自己修陵寢。其實,秦始皇在即為為秦王時就已經在修自己的陵寢了,為什麼還要單獨拿出來放到他統一六國後來說。因為在統一六國前只是進行主體框架的建設,真正全面建造是在他統一六國後。
首先,建造時間長。
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他死後2年才建造完畢,歷時39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始皇帝,統一六國讓他獲得了全天下的財富,讓他有能力,有條件完成龐大奢華的陵寢建設,這也使得建造時間比較漫長。
其次,規模龐大。
陵墓近似方形,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世界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4個底每邊長230米。兩相對比,就有了個大概的形象。
然後,參與修建人數多。
“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史記 · 秦始皇本紀第六 》
這個數字應該還是靠譜的。漢朝幾乎沒有經過摧毀性的戰爭就得到了秦朝的首都咸陽,各種典籍史料儲存相對完好,為後世的考證留下了可靠的依據。
最後,內部豐富。
秦始皇陵內部相當豐富,相當於縮小的一個世界。有日月,有星辰,有山川,有河流,有城池,有士兵,有車,有馬,還有武器,最後還有他臨朝稱制,俯視天下的朝堂、宮殿。
第三,求取長生。在我們這個世界,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長生不老,都是正常的要求吧(那些輕生的不屬於這個世界)。
秦始皇作為一個統一全國,掌天下權,至高無上的始皇帝,想要獲得長生,也是無可厚非的。他不缺金錢,不缺人,哪怕是動用軍隊踏平一切阻礙他長生的障礙,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所以在他當皇帝后,找到了願意為他尋找長生不老丹藥的徐福,給他錢,給他人,給他物資。第一次沒找到,為什麼他還願意相信徐福,因為他什麼都不缺,他唯一缺的是一次長生不老的機會。
第四,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完成統一六國之前,各國行自己的文字、貨幣和計量單位。
統一文字
齊、秦、燕、趙、韓、魏、楚各國的文字書寫上有較大差異,導致各國之間很大部分人都不認識其他國家的文字,不利於文化的普及和傳承。於是在李斯的建議下完成了對全國文字的統一,是為小篆。後由於小篆書寫的困難,秦始皇接受了程邈整理改進的字型,史稱“隸書”,並傳承至今。
統一貨幣
之前各國都鑄有自己的樣式各異、價值各異的錢幣,比如齊趙的刀頭幣、趙魏的空首布幣、秦韓楚的帶圓形幣。秦國統一後將所有的貨幣統一鑄造為圓形方孔幣。圓形方孔貨幣不僅攜帶非常方便,還促進了全國的貨物流通。秦國的圓形方孔貨幣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包括現在我們的硬幣也都還是圓形,影響不可謂之不深遠。
統一度量衡
計量長短的器具稱為度,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稱為衡。
秦統一後採用商鞅變法時所制定的度量衡:
1 尺=23.2 釐米;
1 立方寸=12.478 立方厘米;
一斤= 250 克。
第五,開疆拓土。前218年,也就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3年後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中國的南方地區也就是那個時候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不過,後來秦朝的崩潰直接導致了趙佗在越南裂土稱王,建立了包括現今越南大部、雲南大部、廣西北部、廣東北部、福建南部的南越國,都城就在今天的廣州市。
第六,修長城,擊匈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著手修築長城,將以前燕趙的長城連線起來,以抵擋匈奴騎兵的凌厲攻勢。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這一戰震懾了匈奴,使其10年不敢南下。
第七,封禪泰山。秦始皇巡遊了大大小小的山川河流,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泰山封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舉行泰山封禪儀式。自秦始皇起,中國曆代帝王無不熱衷於舉行封禪儀式來強調君權的威嚴和神秘。
第八,建立郡縣制。將全國劃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設裡。郡縣的主要官吏由朝廷和皇帝任免,從此以後權力收歸中央,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秦朝的郡縣改革可以說影響時深遠的,直到現在。比如北韓和南韓就沿用了到了現在,他們最大的行政區為道,相當於中國的省。比如中國的臺灣省目前還保留有“里正”這一官職稱謂,和大陸各省下面的村長同級。
第九,焚書坑儒。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 · 秦始皇本紀第六》
這都把書燒了,把讀書的人都殺了,人類戰爭犯席上非得給秦始皇安排一席。
現在我們來看,其實有歷史上過度解釋和這個詞語本身具有模糊概念的原因。
首先,焚書。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史記 · 秦始皇本紀第六》
翻譯過來就是:不是秦官方的歷史燒掉,不是掌典通史官員所編著的詩、書、百家論文都收繳燒掉,只留下農業也醫學方面的書。
在秦始皇統一全國的背景下,將那些軼聞野史全部消除,只留下經過官方編著或者“修改”的版本文獻,這本身也無可厚非。主要是形成了後世歷朝歷代史官工作非常艱難的根源。
為什麼農業和醫書能夠得到儲存?
主要就是當時的這方面書籍主要流傳保持於民間。官方雖然都是有文化有學識的博士,但是他們主要擅長於文化方面,所以在這些技術方面的廣泛流傳於民間的書籍,他們是沒有發言權的,所以這些書籍也就不在收繳焚燬之列。“焚書”雖然不是全部燒掉但是也毀滅了中國古代一些燦爛的歷史文化。
其次,坑儒。
史記上記載的比較明白,就是秦始皇被為他求取長生不老藥的術士欺騙後,又被一些讀書人批評指責,然後就把這些一共460個儒生全部坑殺。比起後世這些帝王動輒成百上千的殺戮,秦始皇也算不得是歷史上最殘暴的帝王。
“焚書”並不是秦始皇對文化和讀書人的破壞性毀滅,“坑儒”可以理解為他自尊心和威嚴受損後的一次發洩。
秦始皇的故事還有很多,等待大家繼續挖掘和琢磨。
回覆列表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首先面對的是一個各種風俗文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都不一樣的國家。需要鞏固的是這個分亂繁雜的,大一統的國家。還有北方虎視眈眈的遊牧民族。和蠢蠢欲動的六國貴族的覬覦。
嚷外需安內,國家已經統一怎麼長治久安?是統治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國家要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首先就得在思想上統一起來。而文字作為傳播思想的載體。原來各諸侯的文字各不相同。這給各地區的人民帶來了不便。所以必須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整個國家整齊劃一。
秦帝國在統一後在政治體制上,到底是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發生過激烈的博弈。最後始皇帝拍板,全國推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政府任命。不得世襲罔替。從此封建制度消亡。
在帝國的北方,面對咄咄逼人的匈奴。秦始皇採取的方式是堅決武力打擊。任命蒙毅為大將統率大軍給匈奴沉重打擊。在帝國邊境上把原來,各諸侯國的長城連線加固。抵禦遊牧民族的侵擾。修築通往北方的“高速公路”。為帝國的軍事調動提供便利。
在帝國南方,各大蠻族興風作浪。必須統一起來。秦始皇任命開國元勳王剪,統領重兵剪除各部落。南蠻之地盡歸中華版圖,功不可沒。歷史上對秦始皇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個暴君。有人認為他是千古一帝。秦帝國二世而亡,許多歷史真像都淹沒在,漫漫黃沙中。功與過都留給後世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