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斗實驗室小胖
-
2 # 一葉子護膚
那些年,我們拿著燈籠穿街走巷,明亮的月光照在石板路上,照亮我們回家的路。
那些年,每逢中秋的時候一家人總喜歡圍坐在一起聊天喝茶吃月餅,我嫌無聊,總是鬧著要媽媽帶我去燈會。
那些年,媽媽在中秋時總是分外忙碌,切水果,拜月,沖茶切月餅,而我心心念唸的,只是隨著月餅一起帶回來的豬仔餅。
而今,我們大多在城市裡面流浪,童年的玩伴早已四散他方。
現在孩子們的燈籠會發亮還會唱歌,可是他們興趣寥寥;現在的月餅裝幀華美,樸實的豬仔餅卻已經難尋蹤跡。
接下來,就讓小遊跟你一起分享一下,那些年,那些關於中秋的記憶吧~
豬仔餅
那些年最愛的美味
傳統的豬仔餅對於老一輩人來說是一個珍貴的記憶,可是隨著時代變遷,豬仔餅的身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是每到中秋節,對豬仔餅的記憶總會浮現在心頭。
以前豬仔餅是專供小孩吃玩的,用麵粉和糖漿做成母豬連帶幾個小豬的造型,用黑豆做成眼珠子,穿上紅頭繩掛在頸上玩,還有的可以裝入“微型”的小豬籠,既可以玩,又可以當擺設。 中秋時節,小朋友都把豬仔餅掛在胸前,比一比看誰的最漂亮。
開啟籠子,
小時的回憶頓時湧上心頭。
那會住對面屋的男生,總是會用小石頭扔我的窗戶,然後傻笑著給我遞上來自己的小豬。“我們一起去燈會好不好?”
獨居在老家的奶奶,每次中秋節總是喜歡把我叫到屋子裡面,然後給我送上一隻裝在五彩籠子裡面的小豬。“小姑娘長大了,奶奶老了,以後就不能給你帶小豬仔了。”
還有每年拜月,滿滿一桌子的食物,媽媽總是喜歡在月餅的旁邊加上兩隻可愛的小豬。小豬嬌憨的模樣,總是讓人忍俊不禁。
而今,不再木模製餅,不再磚爐,豬仔餅也退出了月餅界。然而當豬仔餅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也就再次金貴了起來,這次,只因記憶。
現在在佛山,販賣豬仔餅的商家已經不多。無論是包裝或是長相,都已經與過去有了細微的不同。
如果說美食是舌尖上的記憶,那老佛山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則是我們身體力行留下的回憶。
燒番塔
番塔一般用磚頭或瓦片砌成,越往上塔身越小,最後封頂,下面留有幾個口,用來塞木柴、稻草燒塔。巨大的番塔矗立在皎潔的月光下,別具一番韻味,而“番塔”火苗高升代表著吉祥,升得越高越好。紅紅火火的烈焰,寄託著老佛山們對文化傳承的堅持,同時亦為年輕一代留下了對傳統的理解。
豎中秋(樹中秋)
佛山老友們還記得什麼是“豎中秋”嗎?以往,每逢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燈的開頭多樣,有果品燈,也有鳥獸、魚蟲燈,也可砌成字燈。到了夜裡,就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
舞火龍
舞火龍是農曆八月十五的民間習俗,舊時老佛山是用稻杆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夥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傳說舞火龍可以趨吉避凶,令當地風調雨順。
吮田螺
中秋前後,正是田螺和石螺當道的季節,八月十五吃田螺,更是許多佛山人家流行多年的風俗。“中秋佳節近如何,餅餌家家饋贈多;拜罷嫦娥斟月下,芋頭啖過又香螺”,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前後食之?因為這時候,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是吃田螺的最佳時節。
做柚子皮燈籠
心靈手巧的老佛山們會把中秋宴上吃剩的柚子皮做成一個柚子燈籠:剝出一個完整的柚子皮,用小刀在柚子皮上劃出幾個小窗,把一支小蠟燭放在裡面,再用銅線把柚子穿起來,往棍子上一綁,就成了!還記得小時候比較頑皮的男生,還會把柚子皮罩在頭上嚇唬一起玩耍的女生們,雖然幼稚,卻滿滿的歡聲笑語。
吃芋頭 仔乸聚
佛山人在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傳統。芋頭有大有小,大的叫“芋頭乸”,小的叫“芋頭仔”,中秋兩種芋頭一起吃。寓意“仔乸團聚”(母子團聚)
-
3 # 龍心止水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代 王建
中秋將至。
對家的思念劇增。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的思念愈加強烈。兒時的記憶,不時出現在腦海裡。
那是一個缺吃缺喝的年代。平時,哪有肉吃,即使家裡來了親戚朋友,頂多炒一盤花生米,白豆腐,來盤蔥花炒雞蛋算是格外提升檔次了。
每逢中秋節,團圓的日子,日子雖然艱苦些,但是農村人還是很重視的。家家戶戶忙著自己打月餅。這種月餅雖然不是很美觀,但那濃濃的家的味道還是很吸引我們小孩子的。月餅的餡兒是用炒熟的花生米碾碎製成的,用的油也是自己地裡種的花生壓榨的,所以香的地道。
小時盼著過年過節,現在大了,卻越來越怕過年了,也許真的老了。
小時候,在外打工的父親在中秋節到時,總會趕回來。給我和姊妹們帶來外地的特產,甭提那高興勁,為了一袋榨菜能吵吵半天。而父親在旁邊幸福的笑著,忙活過中秋的酒菜。
炒一盤土豆絲,再來一盤炒雞蛋,炒香椿,當然是醃製的那種,三個了,父親說怎麼也得四個吧!最後,在母親埋怨中,把僅有的五隻小母雞殺了一個。我們平常的雞蛋都是它們下的,所以不是十分值得慶祝的節日,是不會動它們的,它們可是母親的命根子。
月,圓的像母親打製的月餅,緩緩升起。父親搬來一臺桌子,把炒好的菜,月餅擺放好。當然,這麼隆重的儀式怎麼少的了奶奶。當然那是奶奶還在的時候。
奶奶在吃飯前總愛叨叨一番,也不知她說啥!總算完了,我們兄妹幾個餓狼一般,分享著快樂。奶奶和父親喝喝酒,聊聊地裡今年的收成。
空中的月亮,又大又圓,照著歡樂洋溢的一家人。
現在,奶奶去了。兄弟姐妹們,出嫁的出嫁,外出打工的打工。如今,父母老了,回去多看看吧!畢竟看一眼少一眼,中秋過一次少一次。
現在回去,奶奶的嘮叨轉移到父親的身上。總是說別回來了,路遠,注意安全,錢扔在路上了。我知道,從來不撒謊的他們這次撒下了愛的謊言。誰不希望兒女能賠在身邊,誰不希望子孫能伴隨左右。
沒事,多陪陪他們,不容易。不但過節,要平常奧!
今晚想說的太多,因為想家!
-
4 # 花中看人生
我是八零後,記憶中的中秋節都是在忙秋中度過的。白天爸爸媽媽去地裡收玉米,那個時候沒有收割機,全是人工。先是用鐮刀把玉米割倒排好,這個活一般是早上天不亮就去幹,然後回來吃早飯。吃完飯媽媽去趕集,爸爸和我去地裡掰玉米。等把玉米收回去的時候,媽媽趕集也就回來了。媽媽買的是肉,蘋果還有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餅。
到了晚上,地裡的活忙完了。就開始準備中秋節的晚餐了。爸爸炒菜,全是自家菜園裡的青菜,翠綠翠綠的,很誘人,配上媽媽在集上買的肉,不一會一桌美味就出來了。其實也就是一兩個菜!爺爺奶奶開始在院子裡拿酒擺菜,供奉天爺爺,當然供桌上必不可少的還有月餅。祈求風調雨順,有個豐收年。儀式完成後,馬上準備晚餐。
玉兔東昇的時候,一家人圍在桌旁,賞月,吃飯,其樂融融。滿滿的回憶!
-
5 # 湖西鄉村故事會
很高興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現在依舊深深的記得兒時過中秋節的一幕。中秋節晚上,母親拿出兩包月餅,那時候是紙包的,四個為一包,吃晚飯時,母親給我們每人分一個,我們拿在手裡,還不捨得吃,先放在鼻子跟前聞一聞,那時候月餅對我們來說很珍貴很稀奇,能吃一個月餅都不錯了。這天晚上,吃著月餅望著天上的月亮,別有一番情趣。
那幾天,親戚竄門,會殺雞來待客。殺的都是自家餵養的紅公雞,為了殺它,我們幾個人得攆它,一攆得好幾圈,直到公雞被我們攆累了,累的走不動了,就被我們抓住殺了,然後用開水(加適量涼水)一燙,拔毛,我還記得,我就愛坐在一旁幫忙拔毛呢。
那時候走親戚竄門,幾乎就沒有人拿奶的,那時候就是月餅,白糖冰糖啥的。
真的很懷念那時候快樂時光!
-
6 # 廣蛋在河南
現在無論過什麼節日,都沒有小時候的那種氣氛了哦,今年端午呢,也沒有吃粽子,中秋呢,還好還好,有人送了兩盒月餅,有點過節的意思了哦!!不過還是很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哦!!
我記得小時候,一直是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的哦,每次中秋呢,爺爺就會在院子裡面擺上 小桌子,上面擺上各種水果:蘋果、橘子、香蕉、葡萄、哈密瓜,當然月餅是少不了的哦!!爺爺告訴我和妹妹,說要月亮先吃哦,敬月亮的,等到月亮高高掛的時候,就吃飽了,有力氣升起來了,我們就可以吃了哦!!然後我和妹妹就會很相信的一會看一下月亮,過一會再看一下月亮,看看月亮升起來沒有!爺爺還把我們摟在懷裡,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音給我和妹妹唱一些關於月亮的歌,我和妹妹呢,就會一邊仰頭看著月亮,一邊聽著爺爺唱歌!!有時候爸爸媽媽忙的話,就回不來陪我們一起過中秋,如果不太忙呢,就會回來陪我們一起過節哦!!小時候,想見父母一面真是很難呢!!他們很忙哦,忙著掙錢,小時候和妹妹還總是想著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們呢,別人就有父母疼愛,我們卻不能經常見到他們呢!!有時候甚至有點怪他們呢!現在想想,父母那麼辛辛苦苦的,為的就是我和妹妹以後能過得好!!現在呢,最愛的爺爺已經都去世十幾年了,奶奶呢,也已經不在了,爸爸媽媽頭髮間也有白髮了,臉上也有了皺紋哦!!想想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很少哦!!之前的工作呢,又在外地,父母還要整天為我操心呢!!真是不應該哦,自己都是個快三十歲的人了,也該好好孝順父母了,但是卻不能陪在他們身邊!!每次過節呢,就特別想家,前天還夢到了爺爺,今天就趕緊給爸爸打電話,讓去爺爺的墳頭給爺爺燒燒香,燒燒紙錢!!妹妹和我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時間真是過得好快哦!!希望我們一家都平平安安的!!
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哦!!
-
7 # 粵風味
出生的80後的我,記憶的中秋到現在為止都是非常深刻的。以前我們家是以奶奶為首,一個姑姑,一個叔叔,我爸爸排行老二,姑姑和叔叔都定居在鄉鎮街道上,屬於城市居民。他們的生活都過得很不錯,安居樂業。只有我爸是在農村裡,帶著奶奶和我們兄姐妹三人生活,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大概是在90年代中的時候自己約七、八歲的樣子(記憶只能到這個年紀,再往後的真不記得了),每年過中秋都是我們這些小孩最開心的事,開心的是有月餅和各種水果吃,生活在農村,家庭不富裕,這些食物對於小孩來說真是奢侈品。每年大概是在中秋前一個星期,姑父都會親自送月餅和水果到家裡來,說主要是看奶奶,其實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這些小孩了,哈哈。奶奶很嚴格的,不到中秋硬是不給我們吃月餅,說要留著中秋賞月和大家一起吃。唔唔。。。。。那時候開始我和姐姐就天天倒數,心裡念著快點到中秋快點快點。終於盼來中秋,學校是放假的,舉國同慶,在外上學的哥哥也回家了,叔叔帶著一家子也回來陪奶奶過中秋,家裡熱鬧極了。家裡的團圓餐是晚餐,下午大人們忙忙碌碌的為團圓晚做準備,雞鴨鵝各種大菜都是少不了的。接下來是拜神祭祖先,放鞭炮,再到吃團圓吃。餐後大概七點半左右,在自家的小院裡排一張圓桌,把月餅和水果都放上,一家老小圍桌準備賞月。我們小孩子早就忍不住就開始吃月餅啦,一不小心貪吃就吃撐了,然後父母就會讓我們幾個小朋友在院子裡做各種小遊戲、嬉鬧,這樣會更快的消化。大人們就圍在桌邊閒聊,家長裡短,頓時,整個院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喜喜樂融融。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院子裡到八九點的時候,很多螢火蟲飛來飛去,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就追著這些螢火蟲跑來跑去,奶奶讓我們把螢火蟲抓起來,放到帶一個小袋子,到一定量的時候,同時放出來,那種情景是非常溫馨又浪漫的。這樣的中秋節,長大後再也沒有過了,找不到從前的感覺,生活條件好了,而人的情感卻變淡了。也許這是社會的一種常態吧。所以記憶中小時候的中秋過的是最開心最快樂的。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關注黃皮妹妹,喜歡我的請點贊。
-
8 # 時代風雲研究院
印象最深刻的中秋節是在兒時。那時候,整個家族的人都會住在一起,三進的老厝住滿了人。臨近中秋節,老一輩的爺爺奶奶,伯公嬸婆就開始招呼著大姑娘小媳婦們一起忙活起來,先是做月餅,蒸甜糕,然後要殺雞殺鴨,要準備新鮮的水果,幹品(幹木耳,海蠣幹這一類的)還有零食。中秋那天,一家族的人會用祭品把供桌擺的滿滿的,用來祭拜月神。
到了晚上,一大家族的人就搬著椅子凳子甚至是涼蓆一起到大厝外的水泥地上乘涼,各家各自拿出自己家裡最好吃的東西一起分享,大家一邊賞月一邊納涼,小孩子們跑來跑去的笑鬧,大孩子們偎依著老人身邊,聽他們講關於月神的故事。《奔月》,《豬八戒戲嫦娥》是最經常聽到的,聽了幾年的大孩子還會主動講給小朋友聽。
大姑娘小媳婦交流月餅的做法,哪家做得最好吃,明年就教大家一起做。年長的老人會用嚴肅的口吻對我們這些小朋友說:“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月神會生氣,晚上等你睡著就割你耳朵。”
“那如果不小心指到了月亮呢?”我忐忑的問。
“不小心的沒有關係,跟著阿嬤念:月公公,月愛愛,小朋友,指無礙,您是哥,我們是弟,您別割我的小耳朵!然後對著月神拜三拜,月神就原諒你了。”
現在想起來,十分的懷念。那時候的月餅沒有像現在這樣五花八門,那時候的也沒有辦法收看中秋晚會,那時候沒有人用手機發祝福資訊,但那時的人比現在親近,月亮好像都比現在圓。
-
9 # 西域成
我作為九零後的開頭人員,覺得對兒時過中秋節的畫面依然是歷歷在目,雖然兒時的光陰離現在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外打工的我每年看到別人團聚總有一種莫名的傷心感,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逐年遞增。
那個時候,我的媽媽會在中秋節的那天起的很早,做一次很豐盛的早餐。我生長在西北農村,農民常年都在地裡勞動,早上做飯吃早餐的機會我覺得特別少,但每年的中秋節媽媽都是雷打不動的去做,而且特別好吃。等全家人吃完早餐以後,大人選擇去地裡幹活,孩子等待中午的午餐。
在那個時候,因我的爸爸基本上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只要我們姊妹和媽媽。到下午的時間裡,我的媽媽就開始準備一天過節的東西了。如果運氣好,有一年我的媽媽會給我們姊妹做月餅吃,每次到一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總是會圍繞在母親的身邊,等待著好吃的出鍋。那時候,我覺得每天只要有好吃的東西,每天玩過泥巴,總是幸福滿滿。
到了晚上,媽媽把下午準備的好吃的拿到自己庭院的花朵旁邊,遙望著夜空開始了傳說中的賞月,媽媽也會給我們講她小時候從姥姥哪裡聽到的關於月亮的故事。我曾問我媽媽月亮上有人嗎,她告訴我月亮上的確有人,我說怎麼知道,她說姥姥說過的。以前的農村女人讀書的很少很少,所有的記憶都是小時候大人的一字一句的傳承,現在想來好笑又想念。我們家的庭院裡有一個大大的花園,我記得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裡面還有花開著相當的鮮豔,有一年在秋雨的雨滴洗刷下,更加的奪目。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慢慢的記憶,唯一可恨的就是回不到當初那個童年時代。
又是一箇中秋節馬上到了,看到超市裡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月餅盒,我也想到了自己曾經那個孩童時期的中秋節。因為咱是窮人,零散的買了幾個,拿回家吃了一下,除了特別甜,卻找不到那時的一絲感覺。
-
10 # 素衣念慈
我也是個八零後,記得那時由於家境原因,每年過中秋都是買的10元一同的月餅,裡面還有餡。有橘皮冰糖,花生還有點黃糖,那時候一家人晚上坐在自家院壩裡,看著月亮能吃到這樣美味的月餅,也是非常幸福的事。
那時候的爸媽總捨不得吃那月餅,總想留給自己的孩子吃。
那時候過中秋節是多麼的幸福,快樂,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月餅也跟著上檔次了,也有條件買的起更好的月餅了,可不論月餅多麼好,多麼上檔次,爸媽還是不怎麼吃月餅了,不是捨不得吃,是心裡吃不下,心裡空落落的,空空的房子,孩子長大了,中秋節也過不回他們小時候的味道了。
如今的中秋,家裡的人怎麼也聚不齊了,都在天涯海角,五湖四海,一年到頭很難聚到一起。這就是長大的痛,只有長大了才明白,生活是現實的,為了更好生活,在外起早貪黑的工作。
團圓的夜晚依然是往年一樣,只是家裡少了很多張熟悉的面孔。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房子空了,農村的中秋只是一個平凡的夜晚,很多空巢老人,晚上獨坐在自家門坎,望著遠方,想著孩子,卻始終不見孩子蹤影。中秋只是他們過的很多孤獨夜晚裡的一個而已。
月餅可以寄回家,愛呢?親情呢?陪伴呢?真正的陪伴不是給老人買一兩盒月餅而已,畢竟月餅吃了就沒了,人老了,不需要什麼月餅,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陪伴,真正的愛和關心,不要借一個節日來敷衍自己的良心,不要借一個節日來彌補你對父母該盡的孝。
中秋節每年都會有,而父母說不定哪年就沒有了。為什麼要過中秋節,就是在提醒你們,你們有個家,家裡有爸媽,他們需要你們多陪陪。而不是隻在節日時模仿別人買輛車子,穿的人模人樣的,提著兩盒月餅,把自己的面子弄足。節日過了,父母又拋腦後,如果靠節日來提醒你,你該回家了,那還不如回家,回家只有給父母添堵。
不是自願回家,被節日逼迫回家的人,還不如不回家,節日氣氛在濃,家裡人感覺不到幸福美滿,感覺不到快樂。
回覆列表
我是87年的,我家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市,小時候的中秋節大多是正是我們那兒的收秋農忙的時候,人們還是比較忙的,抽空在村裡的土爐打50斤面左右的月餅,一個是過中秋;再一個當乾糧,因為每天在地裡面收莊稼還要打場,很忙,所以要預備乾糧。
然後中秋節村裡肯定有人家殺豬,去買上3斤或者5斤鮮豬肉,再跟來村裡賣豆腐的小販買塊豆腐,豬肉炒豆腐;晚上必須包餃子,然後準備各類水果,都洗乾淨,要三個大盤子,分別裝上洗乾淨的各類水果、月餅放一盤、餃子放一盤,然後把這三個盤子放在院子裡提前準備好的案板上(案板下面有凳子),開始供月亮,大約供個半小時左右就開吃啦,先吃餃子後吃水果月餅,我的記憶中大多數時候這一兩天會鬧肚子,但很有意思!回不去曾經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