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振華
-
2 # 皓月Lh2088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透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侷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聲聲慢·尋尋覓覓》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意思就是: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悽慘悲慼。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這首詞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作於南渡以後,具體寫作時間待考,多數學者認為是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作者中年時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於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境況極為淒涼,一連串的打擊使作者嚐盡了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於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託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裡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裡“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裡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闢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裡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悽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
3 # 全峰山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一首詞,並且是她和丈夫趙明誠″南渡″前的早期作品。中國宋代這位傑出的女作家,尤其擅長″填詞″。看似″白描″,卻精煉的讓人折服敬佩不一。藝術性不亞於任何數一、二的詞作大家!
這首詞是李清照用以描寫少女、少婦時的單純而愉悅的心境。語言明快、素白自然、酣暢純樸、形象鮮明。
作者透過《如夢令》,烘托出了女主人″愛惜花卉″的細膩而愉快的心情,反映了女主人在某個季節、對某種花的觀賞而瞭如指掌。
噢!昨夜雨疏疏伴著不停的風,我早晨醒來,昨晚的酒意猶存啊!″小丫頭!院子裡的花怎麼樣了″?″噢,海棠花照樣開著呢″!″傻丫頭,你知道嗎,應該是花兒稀疏了,綠葉越來越肥大了啊“!
可以肯定,作者寫這首詞的時間是″春末夏初″之時,正值海棠花開始稀疏了,綠葉子反而越發肥大起來,證明主人對景物觀察如此之細,所以才會胸有成竹!
《如夢令》,妙在作者用″海棠依舊″和″綠肥紅瘦″,作了自然邏輯比較,把當夜風雨、凌晨酒意、奴僕對話、海棠花葉、春夏之交的景色、形象、心境等等,栩栩如生地、活靈活現的畫面呈現給了讀者,又有誰能不欣然啟敬呢!
-
4 # 且聽楓吟
我苦苦地尋覓著,在這孤獨的世界中,滿心悲慼這將要轉暖的寒冷天氣,最令人難以休息。三兩杯淡酒怎麼能抵擋得住這寒風?看到雁飛過,更讓我傷心,這大雁是以前的相識呀。
曾經那麼繁盛地開在枝頭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誰還有興致把它摘來戴在頭上?守著窗戶,獨自一個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樹上飄下一片片走完生命歷程的黃葉,細雨一點一滴打在梧桐葉上,如同苦淚滴在心頭。此情此影,哪是一個“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
5 # 木山文
李清照是宋代傑出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公元一0八四年生於濟南,死於一一五五年之後。宋高宗建炎元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李清照隨夫南下,第三年,其夫趙明誠病逝,這時,詞人四十九歲。
獨處異地,離鄉背井之苦,國破家亡之恨,無依無靠之悲,感情上淒楚悲涼,就表現在了她的"聲聲慢"中。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開頭,鋪陳直敘自己遭遇不幸以後的精神狀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切切"。尋尋覓覓,"尋"和"覓"都是找的意思,作者以找的動作反映自己的精神狀態。她心神不定,好象失去了什麼東西似的;她百無聊賴 ,竭力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事實上,這時候的她失去的東西太多了一一官邸的華美陳設不見了,芬芳幽靜的小花園沒有了,多年珍藏的文物典籍丟失了,用心血撰寫的詩詞文稿散佚了,更重要的,終生的伴侶與世長辭了。空屋陋室之中,她裡走外轉,孑然一人,尋來覓去,一無所獲。拿什麼來寄託安慰自己的精神呢?因此,這尋尋覓覓四字,雖然只是一種動作形態的描寫,但卻把外寇的侵擾和丈夫的亡故所帶來的一切不幸,全部籠罩其中了。
冷冷清清,是從感覺上來寫的。當然這既可能是指天氣,一一因為秋風一吹,天氣確實冷了;也可能是指環境一一異鄉之地,舉目無親,陋室之中,別無長物,又怎能不冷清呢?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指自己孤寂的生活一一一個人索漠寡居,形影相弔,悒鬱少歡,瞻念未來,前途無望,更覺淒寒;所有這一切,怎能不使她產生"冷冷清清"的寂寞之感呢?
"悽悽慘慘慼戚"是純粹的心理描寫。悽,就是淒涼,慘,就是慘痛;戚 ,就是悲慼。國家江河日下,自己淪落天涯,遭遇的一切怎能不使她心境悲涼呢?詞人年輕的時候也有過愁苦,但都是閒逸之愁,生離之愁,暫時之愁,愁中還有指望,愁中往往摻和著甜蜜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嚮往,如今,這是死別之愁,永恆之愁,無望之愁,而且個人的遭遇之愁和國家的敗亡之愁交織在一起,,纏繞在一起,這愁苦的心情向誰去伸呢?想到這些,淒涼,慘痛,悲慼一齊湧上心頭,這便是"悽悽慘慘慼戚"的意思。
這三句,是血和淚的吞吐,是向蒼天的悲憤呼告,是詞人後期淒涼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接著,寫自己的健康狀況,可以想見,精神狀態如此,身體肯定難以支援。然而她卻這樣寫道:"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乍暖還寒"就是氣溫冷暖不定,"將息"就是調養,休息。這兩句字面上是說,由於氣候一會兒回暖,一會兒變冷,身體也難以適應,不能得到調養和休息。其實我們知道,影響詞人身體健康的是她遭遇的不幸和精神的悲傷,哪裡是由於天氣的不好呢?然而她不言遭遇之苦,心緒之悲,這似乎"宮不及義"的詞語,這是一種隱真意於詞外的手法。真情藏而不說,讓讀者自己去體味,這就比和盤托出,直抒胸臆具有更為強烈的藝術效果和感人力量。
所以詞人又寫道:"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表面上是說,喝那麼一點點淡薄的酒,怎能夠抵擋住晚間很硬的寒風呢?同樣,明明是借酒澆愁,可是她不言胸中塊壘,而偏說酒淡難敵急風。與上文一脈相承,也是一種情在言外的手法。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看到了飛雁,自然引起"鴻雁傳書"之念.可是,家鄉淪亡了,親故逃散了,丈夫病逝了,還會有誰給自己稍信來呢?自己有信又寄給誰呢?這鴻雁"卻是舊時相識"。是曾經給自己捎過信的,這怎能不使她更為感傷呢?這"舊時相識"的鴻雁,只能給她帶來極度的失望和悲哀。
雁過也是抬頭仰望,那麼,俯首又看到了什麼呢?,"滿地黃花堆積"。遍地金黃,秋菊怒放 ,那累累的花朵在枝頭上繁茂地如同"堆積"。對一般人來說,這是多麼讓人賞心悅目的美景,但是作者此時的心境"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如今詞人己經憔悴虧損,心灰意冷,還有誰有那興致去摘取它呢?..
觸景傷情,物是人非,她更感到時光難熬了,"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怎生"就是怎麼的意思 ,孤單單的一個人坐在窗子前面守著,怎麼才能熬到天黑呢?我們從她這無可奈何的反問口氣.可以感到,她確實是度日如年了。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到了黃昏以後,風吹著窗外的梧桐樹,天又下著毛毛細雨,桐葉簌簌,秋雨滴滴,就更令人難堪了。這一次的"點點滴滴",由於作者在描景中注入了強烈的感情,使得讀者覺得,與其說是"點點滴滴"的雨,倒不如說是詞人"點點滴滴"的淚。
感情抒發到這裡,作者感到自己精神上的痛苦己經到了不可名狀,無以復加的程度了,所以她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次第"是當時人們的口語,意思是這般光景,這種情況。全句說,這樣的景況,哪是一個愁字所能包括得了的。
噴薄而出的痛苦之情,難抑之恨,又藉助詞人爐火純青的藝術技巧,流諸筆端,自然就十分感人了。儘管這首詞也表現出了作者在殘酷命運面前的消極情緒,但也反映出了在那動亂年代裡多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人們的悲殘生活,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它風格頓挫悽婉,堪稱一代絕唱。
-
6 # 原卉詩詞
李清照的詞被稱作易安體,在宋代眾名家.大家中獨樹—幟。
她的《聲聲慢》全詞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個愁字了得!這首詞語言通俗,就字靣而言,無須作更多解釋。
《聲聲慢》寫的是—天從早到晚的實感。—開始,詞人連用14個疊字,此為前人所未有,更為後人難以仿效。尋尋覓覓擺明了無處可尋,冷冷清清更是無人相慰,悽悽慘慘慼戚又是那樣的無可奈何。詞人以濃重黯然的筆墨,悲鬱難奈的心情,把她遭遇的國破.家亡.夫死.己老的痛苦—股腦兒傾注於詞中,滿滿的全是咬牙嚥下的血淚。
在手法上,詞人以鴻雁.黃花.梧桐等意象興感。詞人筆下的鴻雁,似乎就是舊日替自己傳書的那隻,可而今卻無人可寄了。滿地盛開的菊花,相對的卻是憔悴的賞花人。而梧桐傳說中梧是雄樹,桐是雌樹,兩樹本當同生同長,同生同死,而今梧巳去,桐何堪!
清人劉體仁說李清照是:當行笫—人,梁啟超說她:最得咽字訣,是最貼的評價。
-
7 # 夏陽晢煜
解讀這首詞,首先要從李清照的生平經歷說起。
一、生平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計程車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是當時齊魯一帶知名學者。母王氏,知書善文。家裡藏書豐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生活優裕,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加之聰慧過人,所以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讚,王灼在《碧雞漫志》裡也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李清照18歲嫁給了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兩人情投意合,伉儷情深,共同研究書畫金石,編寫了《金石錄》。李清照夫婦雖是“貴家子弟”,但因為兩人家族素來貧寒,所以他們生活也很節儉。趙明誠進入仕途後,雖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夫婦二人仍然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
可惜好景不長,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捲了進去。李清照出嫁後的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為救父之危難,李清照曾上詩趙挺之,但均未奏效。被罷官後的李格非,只得攜眷回到原籍明水。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蒐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由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緣之而下)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直接表達了對宋王朝的憤恨,同時也在諷刺臨陣脫逃的趙明誠。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Phantom。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鬱郁,後死於上任湖州知事途中。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經翰林學士綦(qí)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垢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二、李清照的《聲聲慢》李清照詞以靖康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她前期作品多寫閨情相思,寫其悠閒生活。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點絳唇》(蹴罷鞦韆)、《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等都表現對愛情的嚮往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韻調優美,風格熱情明快。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
但是到了後期,李清照受盡劫難,家破人亡。人生命運的劇變,引起心境和詞境的變化。由以前輕盈妙麗的望夫詞變成了沉重哀傷的生死戀歌,詞境由明亮輕快變成了灰冷凝重。這類詞寄寓家國之痛和故土之思,風格淒涼壓抑,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往塵香花已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念奴嬌》(蕭條庭院)等。
《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的代表作品。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起句連用七組疊詞,都是唇齒音,非常富有韻律美。宋詞本就可以入樂演唱,這七組疊詞讀起來給人一種悽婉迷離的傷感,開篇就營造出了悲涼的意境。
之後寫到天氣,乍暖還寒,正是秋天忽冷忽熱的時候,她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李清照也不例外。晚上的風呼呼地吹,更加增添了惆悵。只能夠借酒消愁,可未想到“借酒消愁愁更愁”。因為心冷,所以看什麼景色都冷。大雁飛過,也覺得讓人心寒。大雁是候鳥,冬天便飛到南方過冬,也許李清照在北方也曾見到過大雁,所以她說是“舊時相識”。
詞的下半闕寫到了秋天的菊花,菊花落得滿地都是,是怎樣的落寞情景?她一個人獨守空房,寂寞湧上心頭。窗外下起了雨,細雨拍打著梧桐,點點滴滴都是辛酸淚。眼前的景色,還有什麼能夠概括呢,大概只有一個“愁”字了。
這首詞寫出了李清照晚年的孤獨寂寞冷,又富有音韻美,她用女性的視角關照身邊的景物,包括淡酒、風、雁、黃花、窗、梧桐、細雨等意象,這些意象都被賦予了愁苦的滋味。整首詞讀下來也讓人感覺非常淒涼、落寞。
-
8 # 孤竹國人1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為抒發家國身世之恨而作的。它寫的是詞人從早到晚一整天的愁緒。其妙處主要體現在疊字上,開篇三句十四個疊字,表現三種境界。尋尋覓覓,寫人的動作丶神態,冷冷清清,寫環境的悲涼;悽悽慘慘慼戚,寫內心世界巨大的創痛。這幾句疊字還造成音律的迴環往復,加強了詞作的音樂性。其次是借物抒情。都準確而形像地表現出內心的愁情,最後道出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強烈感憤,促然作結,而其沉痛無限。全詞語言樸實,感受細膩,講究聲情,巧用疊字,滿紙鳴咽,動人心絃。
-
9 # 王義祥778
李清照(1084一1151),自號易安居士祖籍濟南章丘。是南宋著名女文學家,在詩、詞、文賦等方面都頗有成就,並著有《詞論》。
她自幼博覽群書,才華橫溢。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昔日的歡樂已經逝去一,悵然若失呵便反反覆覆,去尋尋覓覓,吋時處處感到周圍冷冷清清,內心悲苦呵悽悽慘慘慼戚。秋天的清晨,乍暖近寒最難調養休息。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禦它,晚來的冷風勁吹。正是傷心之時,南來的大雁過去,卻原來是舊日相識。
滿地的菊花零落堆積,它憔悴瘦損,如今有誰能將它採摘?守著窗兒,獨自怎能才能熬到天黑!梧桐悽悽,又加之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這樣的境況,怎能用一個“愁”字說的盡了?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在國破家亡之後寫的。詞人借描寫秋景抒發了自己空虛寂寞,憂愁悽苦的感情,情調濃重悽婉,表現手法也別具一格,開頭的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節奏緊湊,寫出了詞人由空虛轉為悽慘憂戚的心情,令讀者不禁為止凝神,接下來詞人以尋覓無著,借酒澆愁,呼應尋尋覓覓,最後一句獨闢溪徑,表面上欲詭還休,實際上詞人紛雜的思緒已傾瀉無遺。
本詞借用尋常事物抒寫紛芒思緒,語言接近口語,樸素清新,音韻勻整,藝術構造奇特,謀篇佈局巧妙,而富有變化,令人慾罷不能,無陳舊淺陋之感。
回覆列表
普遍認為李清照的《聲聲慢》是南渡之後所作,也就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要深刻解讀這首震驚詞壇的作品,不僅要感受家國天下的普世情懷,還應該從詞人本身的遭遇著眼。原文如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描寫純用賦體,寫了環境,寫了身世,寫了心情,並將這三者融為一體。詞中寫客觀環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景物都貫穿濃重的感情色彩,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悽清、寂寞的意境。淒涼的景物一路寫下來越積越多,傷感越來越濃重,最後堆砌的愁苦迸湧而出。 詞中用了九對疊字,疊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前人稱讚她筆力很健。這些疊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經過作者錘鍊而得的,使寂寞、悵惘、痛苦的感情透過這些疊字的渲染得以盡情的表現。 詞的語言通俗平易,雖是尋常語,但富有表現力,表現了深刻的內容。《聲聲慢》詞調可押平聲韻,也可押入聲韻,詞人選用了入聲韻,能夠很好地表達憂鬱的情懷,並多次運用雙聲字、舌音和齒音字,更加重了悽切悲苦的情調。這首詞一氣呵成,如泣如訴,感人肺腑。全詞以口語化的、樸素的語言,寫盡了作者晚年的悽苦哀愁,極富藝術感染力,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