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眼小組
-
2 # 橴兒
攝影藝術,顧名思義,就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我相信拍照絕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因為你過往所有的經歷、選擇與回憶,才會使你站在了被攝物的面前。一張照片因被觀看才變得完整,我們選擇的不同的觀看方式同時也在影響改變著被攝客的命運。
有攝影基礎的朋友肯定知道相機的三個要素決定了照片的曝光,他們分別是:光圈、快門、感光度,而利用不同的快門速度可以創作出不同效果而又令人驚歎的畫面。
一、飛鳥:
高空中飛行的小鳥速度很快,一般使用 1/2000秒 的快門速度,這樣可以保證鳥是清晰的
二、運動比賽:
在拍攝體育比賽時,快門速度來凝固高速運動的運動員,同時為了在球場外能拍到運動員的特寫,我們通常也需要藉助三腳架或者獨腳架,再配合高速快門進行拍攝。
三、風景
如果您要拍攝帶三腳架的風景照片時,不過就需要你考慮風力等因素了
四、煙花
拍攝煙花是一個技術活兒!較快的快門速度會拍攝出討厭的光斑;而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的煙花就會變模糊,甚至是煙花過度。一般建議使用3-5秒的快門速度。
常人眼裡看似平凡的一花、一草、一景,在手機鏡頭裡卻呈現出萬種風情。 這或許有了攝影藝術的最大魅力
-
3 # 趙凡凡
攝影藝術的魅力在於可以用真實的人、景、物加上自己的感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反饋社會真實的形態,攝影是媒介,藝術才是根本!
-
4 # 喜歡老相簿
攝影藝術是如何誕生的?
先簡要回顧下攝影術的誕生。1839年8月19日,法國物理學家、畫家達蓋爾宣告銀版技術攝影法誕生。1864年安東尼利用玻璃溼版法拍攝技術為林肯拍攝了人像照片。20年後,1884年,一項更加偉大的技術在美國柯達公司被研發成功,即:誕生了柯達膠捲,從此攝影器材和攝影技術被推廣到普羅大眾。20世紀70年代又一偉大的科研成果誕生於柯達公司,即:數碼電子感光元件CDD被薩森研發成功,數碼相機的誕生使攝影這項只有相當經濟勢力的人玩的技術向一般民眾開放,預示著攝影獲取個人、家庭紀念照片更加方便和普及,參與攝影文化藝術活動的人群日益龐大。
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工業產品後,歐洲當時有兩種相佐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攝影圖片雖然是由工具完成的,但人是掌控工具的主體,所以是藝術,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藝術是藝術家主觀能動作用下的文化創作活動,與工業技術產品的參與無關,他們認為攝影不是藝術,這種無謂的“吃醋般”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代攝影藝術風格地位的最終被認可、確定, 攝影術被研發出來後,人們只認識到它的真實記錄價值,在以後的攝影實踐活動中,攝影一直和繪畫糾纏狗鬥,繪畫作為西方藝術正統論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至使攝影的藝術地位得不到承認,一些從繪畫轉向攝影的落寞畫家很是鬱悶!這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美國著名的現代派攝影藝術創立者: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他決心要使攝影以及攝影作品成為和繪畫一樣的、受人尊重的主流藝術,他要造反了!
斯蒂格利茨最初也是學習繪畫的,以後又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玩起了畫意攝影,就是強調構圖、光影、畫面感,說白了攝影作品的型式就是學習繪畫的視覺效果,讓人的覺得攝影作品“更像是繪畫”,這讓搞繪畫的藝術家非常的瞧不起,認為攝影再怎麼折騰都是繪畫的附庸,沒有藝術性可言,這怎麼可能呢?斯蒂格利茨受到德國攝影藝術家的啟發,思考攝影和繪畫的區別點,他認為攝影作品的真實、忠實性是繪畫不能比的特徵,他發現了攝影本體語言的價值,他和他的從事畫意攝影的一幫藝術哥們決心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攝影是藝術,他們舉辦了名為“攝影決裂者”畫意攝影展,並宣稱從此後徹底和畫意攝影決裂!這就是有名的攝影史上的“攝影分離運動”!
攝影人像:斯蒂格利茨攝,追求油畫的風格是畫意攝影的美學標準。
分離的目的是希望擺脫繪畫對攝影的影響和糾纏,不再做所謂藝術的陪襯,主張純粹的攝影,直接攝影!說幹就幹,他們不但積極向美國介紹歐洲的畢加索、馬蒂斯前衛藝術家的作品和著作,讓美國藝術界瞭解和接受現代藝術的概念。在實踐中他徹底摒棄了畫意攝影的慣性思維,遊走在街頭、田野,穿梭於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景中,拍攝了大量的人文紀實題材的照片,透過舉辦影展、投資創辦攝影雜誌,推動現代攝影藝術風格的成型、成熟,追求被攝物件的本來面目、品質是現代攝影藝術風格的核心,斯蒂格利茨的努力終於得到美國藝術界的的認可,攝影的確是藝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以後的新聞紀實攝影、專題紀實攝影、以及一切傳統的紀實類攝影都是斯蒂格利茨攝影藝術價值觀的延續!他的貢獻在於把攝影從繪畫的遮蓋中拽了出來,做了繪畫無法做到的事,使現代攝影藝術終歸本位!也許攝影從一開始就師從繪畫原本就是個笑話!
技術不等於藝術,但藝術又需要技術,技術一但承載了思想就變成了藝術!
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當下國內一批從事國畫藝術創作的畫家們用相機拍下名山大川或人物照片後,再對著著照片進行繪畫創作,當然這也省去了長時間坐在野外風吹雨淋日曬的苦惱!繪畫和攝影根本就是“親戚”關係!
-
5 # 懿議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期,路易·雅克·芒戴·達蓋爾首次成功地發明了實用攝影術。
1887年達蓋爾出生在法國北方的科梅伊鎮,年青時是位藝術家,他約在三十五歲時設計出西洋鏡,用特殊的光效應展示全景畫。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同時,他對一種不用畫筆和顏料自動再現世界的景色裝置──換句話說就是照相機──發生了興趣。
先前達蓋爾為發明可使用的照相機作出了努力,但沒能獲得成功。1827年他遇見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發明照像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獲得了成功。兩年後他們成為合作人。1833年涅普斯逝世,但是達蓋爾仍在繼續努力。1837年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實用的攝影術,叫做達蓋爾攝影術(銀版攝影術)。
1839年,達蓋爾把他的技術公佈於世,但未獲得專利權,然而法國政府為達蓋爾和涅普斯的兒子提供終生恩給金作為酬謝。達蓋爾發明的宣佈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達蓋爾成了一代英雄,享盡了榮華富貴,與此同時達蓋爾攝影術迅即得以廣泛的使用。達蓋爾本人不久就隱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鄉去逝。
與達蓋爾成就接近的前輩是涅普斯,他後來成為達蓋爾的合作人。約在1820年涅普斯發現朱迪亞瀝青感光。透過把這種感光物質和投象器結合使用,涅普斯成功地製出世界上第一批照片(他1826年攝的一張仍然存在)。由於這個原因,有些人認為涅普斯理應是攝影術的發明者。但是涅普斯攝影術根本就不實用,因為它大約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時間,而且在當時產生的影象也相當模糊。使用達蓋爾方法,影象就被記錄在鍍有碘化銀的平板上。曝光時間需要十五分鐘,這種方法雖然麻煩,但是卻具有實用價值。在達蓋爾把他的方法公佈於世不到兩年的時間,有人就建議要稍稍加以修正:在用作感光物質的碘化銀里加入溴化銀。這個小小的修正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大地減少了所需的曝光時間,使攝影術照像廣為實用。
-
6 # 遠景49035981
攝影藝術的起源是什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期,路易·雅克·芒戴·達蓋爾首次成功地發明了實用攝影術。
1887年達蓋爾出生在法國北方的科梅伊鎮,年青時是位藝術家,他約在三十五歲時設計出西洋鏡,用特殊的光效應展示全景畫。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同時,他對一種不用畫筆和顏料自動再現世界的景色裝置──換句話說就是照相機──發生了興趣。
先前達蓋爾為發明可使用的照相機作出了努力,但沒能獲得成功。1827年他遇見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發明照像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獲得了成功。兩年後他們成為合作人。1833年涅普斯逝世,但是達蓋爾仍在繼續努力。1837年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實用的攝影術,叫做達蓋爾攝影術(銀版攝影術)。
1839年,達蓋爾把他的技術公佈於世,但未獲得專利權,然而法國政府為達蓋爾和涅普斯的兒子提供終生恩給金作為酬謝。達蓋爾發明的宣佈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達蓋爾成了一代英雄,享盡了榮華富貴,與此同時達蓋爾攝影術迅即得以廣泛的使用。達蓋爾本人不久就隱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鄉去逝。
與達蓋爾成就接近的前輩是涅普斯,他後來成為達蓋爾的合作人。約在1820年涅普斯發現朱迪亞瀝青感光。透過把這種感光物質和投象器結合使用,涅普斯成功地製出世界上第一批照片(他1826年攝的一張仍然存在)。由於這個原因,有些人認為涅普斯理應是攝影術的發明者。但是涅普斯攝影術根本就不實用,因為它大約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時間,而且在當時產生的影象也相當模糊。使用達蓋爾方法,影象就被記錄在鍍有碘化銀的平板上。曝光時間需要十五分鐘,這種方法雖然麻煩,但是卻具有實用價值。在達蓋爾把他的方法公佈於世不到兩年的時間,有人就建議要稍稍加以修正:在用作感光物質的碘化銀里加入溴化銀。這個小小的修正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大地減少了所需的曝光時間,使攝影術照像廣為實用。
-
7 # 灼枔
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是法華人尼埃普斯於1826年用白瀝青塗在錫合金板上,裝進暗箱裡對著窗外曝光了8小時,得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內容是天空下一個農村房子區域性(下圖所示)這就是歷史上留存的第一張照片。
但是,他一直沒有宣佈他的成果,後來在1829年他在巴黎與法國畫家達蓋爾相遇相識共同研發攝影及感光相片技術。1832年尼埃普斯去世後,達蓋爾仍堅持研究實驗,在1839年他終於發明出了,將碘化銀塗在銅板上曝光,然後用水銀蒸汽薰沐,生成碘化銀薄膜而為感光面。再用自制的相機經透鏡對其進行曝光,再用設計的汞顯影箱以汞蒸汽顯現影像,而後置於食鹽水(後改為大蘇打)中定影,竟能形成永久性的影像照片, 終於他在公元1839年1月9日在法國科學學會上宣佈他的傲世大發明。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發明攝影技術,被命名為“達蓋爾照相術”。
用達蓋爾的這種方法拍攝出一張照片需要用20—30分鐘,達蓋爾又幾經研究改進,在同年8月18日公佈發明燻蒸氯汽銀版顯像法,此法使曝光時間大減為數分鐘,同時採用硫代硫酸鈉定影使影像更可以久留不滅跡。申獲了專利,且得法國國會頒授“帝國勳章”,同時宣佈受獎日為攝影技術誕生日。
-
8 # 杭州香辣小龍蝦R
西元前三世紀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記述了在黑暗房舍的小洞,光線射入時呈到影情形。1516年義大利人達文西(leonard da vince)有研究映像暗箱的記載。1611年德華人克普勒(johnnec kepler)發明凹凸兩片透鏡黏合成一片的「黏合透鏡」。1666年牛頓(isaac newton)以三稜鏡做實驗,發現了光線的「七彩色散現象」。人類這些偉大的發現,促成了歐洲繪畫暗箱的發明,這種以光線經過透鏡而形成影像來作素描的繪畫暗箱,就是照相機最早的雛形。但這都僅止於影像的形成,對於如何保留影像,還未發展到成熟階段。 1837年法國的舞臺藝術家達凱爾(l.j.m. daguerre)以化學藥品「銀鹽」受光照射會產生變化,而發明了能保留影像的攝影術,稱為「銀版攝影術」。達凱爾這項創舉,法國政府在1839年8月買下了他的發明權而公諸於世。銀版攝影術在幾年之間就很快的風靡了歐洲各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多數人也因此公認該年代為攝影術誕生的年代。
-
9 # 青島飛桑工作室
其實攝影和繪畫是有一些聯絡的,也就是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後印象派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攝影技術的出現,可以看梵高早期的作品和後期作品的區別,可以很明顯發現風格上的變化。吃土豆的人和星月夜是我覺著對比比較明顯的例子。攝影最早的原理也就是利用黑盒,將畫面倒置在感測器上進行記錄。
-
10 # 農家的90年青
拍攝藝術的起源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生活,生活周圍有很多藝術。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探索,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
-
11 # 凌雲登
關於藝術的起源,眾說紛紜。藝術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究竟是產生於何時何地呢?
藝術起源有很多種說法,遊戲說,巫術說,模仿說,表現說,勞動說,各種說法摻雜在一起,卻讓藝術更加撲朔迷離。很多時候,人們並不關心藝術的起源,而更關心藝術的價值。藝術品的拍賣讓很多人更加感興趣,也都在議論各種藝術品的價格多麼的不可思議,但最終卻沒有一個對藝術品的定論。
很多朋友問我,藝術品到底怎麼去計算價值的呢?
一般我會根據藝術的起源來說起,藝術跟隨人類的文明產生而產生,是一種人類文明活動的展現,也是人類對美的一種追求,一種認知。藝術品是一種美的產物,是我們為了把美留在人間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應該是無價的。美的事物很多,但是美在每個人的眼中又是不同的,每個人對美都有自己的見解。很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對美的追求都是不停歇的。雖然每個人審美不同,但我們總有共同欣賞的美的事物或人。比如我認為一個人很漂亮,同時你也認為他很漂亮,這時候我們才可以在其中產生價值。一件藝術品也是如此,我們共同欣賞這件藝術品,我願意花很多的錢去收藏它,而你也一樣,我們會以自己認為最大的付出而去爭奪歸屬權,因此在我們追求美的同時,藝術品的價值產生了。因此如果拋開人類的活動,單獨論一件藝術品的價值,我認為是無價的。
藝術到底包含什麼?
藝術包含的都有哪些?也正式藝術的解答的一部分。藝術其實僅僅是生活中美的表現,或者可以說藝術等於生活中的美。如果非要詳細的分藝術是什麼,那麼我們攝影中記錄的美的展現,生活的點滴,戰爭中和諧的一幕;電影中展現人類生活,記錄一個故事,描寫一種精神;繪畫中記錄真實的美,描繪內心的思想,創作人類的精神;歌唱中美妙的歌喉,優美動聽的樂器;雕塑千姿百態的生活以及各種神話故事等等;建築的哪些巧妙,哪些驚人的設計等;文學對故事的描述,對生活的記錄,對思想的吶喊;這些都是藝術的內容,它們離不開的就是人與生活。我們記錄美,記錄生活中的美,這就是藝術
-
12 # 姜不辣2939
閱讀樓上所有莘莘學子的答案 感覺有一個知識點要分清 這裡題目是攝影藝術的起源是什麼 而大家多數回答的是攝影術的產生 兩者的意義應該有根本的區別 關於攝影術樓上攝友都說的有道理也很專業很清楚 總結攝影術其實就是攝影工匠 攝影藝術不同與工匠但又與工匠精神息息相關 攝影藝術的起源來自繪畫藝術的啟迪 透過現代不斷進步的光影科技將現實生活以藝術的形式呈現 給人美的視覺效果 反過來又讓畫家借鑑攝影作品去挖掘創作靈感
回覆列表
攝影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沒有科技的發展,就沒有今天的攝影。
攝影術誕生於1839年,從最初的簡陋的裝置發展到今天的高科技數字照相機,凝聚了好幾代相機研發、生產人員的心血。但所有相機的基本結構都是一致的,即:
一個透光的小孔
一個不透光的暗箱
一份感光材料
大家可以對照這個結構去觀察一下自己的相機,沒有任何一臺相機是例外的。曾經有攝影家將長城上的一座烽火臺改造成相機,但仍然要遵循上面的基本結構。根據這一結構,攝影的誕生路徑被劃分為兩塊,一是相機,二是感光材料。
相機的研究相機的雛形是繪畫暗箱,繪畫暗箱的誕生,源自古人對小孔成像原理的發現與思考。
中國古代的墨翟、沈括、趙友欽等和西方的亞里士多德都在自己的著作裡詳細記載過光線透過小孔後形成的有趣現象。
大約在兩千四百多年前,墨子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小孔成像實驗(至少是記載下來的第一次),並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實驗者們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
不過,小孔成像只是一種發現,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一種繪畫暗箱。小巧靈活的暗箱前端配有凸透鏡,暗箱內有一塊傾斜的反光鏡,可以把影象反射到箱頂的一塊水平玻璃上,玻璃上擺放一張半透明的畫紙進行直接描摹,另外還有一種桌形暗箱,畫家在使用時更為方便。
繪畫暗箱之所以誕生於歐洲而不是中國,主要與歐洲當時流行的以模仿為主的繪畫風格有關,畫家也需要採取各種方法提升作品的逼真性。
繪畫暗箱的出現,為照相機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
感光材料的發明雖然繪畫暗箱能夠將複製景物的影像,但是無法將它永久地固定下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感光術的發明在照相機的發展史上具有更為崇高的地位。
感光材料的發現有著一定的偶然性,1727年,德國化學教授舒爾茨發現,將硝酸銀與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於玻璃瓶中,面向Sunny的一側將會變黑。
後來,一位叫T·韋奇伍德的人將不透明的葉子放在塗有硝酸銀的皮革下曝曬,皮革上未被覆蓋的部分逐漸變黑,當他取下葉子,便留下了白色的影子,這就是攝影術正式誕生之前著名的“Sunny圖片”。
感光術研究的繼任者、法華人尼埃普斯展開了更為複雜的試驗,在他的手裡,暗箱與感光技術實現了首次完美結合。1826年,他成功地將一塊鉛錫合金板置於一個暗箱中,透過8個小時的長期間曝光,將工作室窗外的景物記錄了下來。這幅《窗外風景》是用暗箱拍攝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被儲存著。從某種意義上說,尼埃普斯的這種同時具備了暗箱與感光術的技術,已經完全具有了被宣告為攝影術的資格,不過,由於尼埃普斯不願意將他的技術公開化,這一開天闢地的發明便被他的繼任者達蓋爾攬入懷抱。
後來,又出現了一位叫達蓋爾的人,他採用銀鹽進行試驗,終於取得了成功。達蓋爾把自己的方法命名為“達蓋爾攝影法”,並積極地與法國國會議院阿拉戈開展聯絡,最後,法國政府出錢購買了達蓋爾的專利並將其公佈於眾,攝影術在法國政府的支援下正式宣告誕生。
尼埃普斯攝影術和達蓋爾攝影術的共同特點是拍攝時使用的感光版就是最終得到的照片,並不存在批次複製這一環節,這使得拍攝的成本較高,如果要得到同一事物的多張照片,就必須進行多次拍攝,而且,如果要得到一張很大的照片的話,也就必須使用一個很大的暗箱把感光板給遮擋起來。為了改進這一弊端,英國的一位地主兼業餘科學家H·F·塔爾博特開展了新的試驗,最終發明了能夠將負像批次複製為正像的卡羅式攝影法,這是攝影技術發展史上的重大飛躍。
至此,現代意義上的攝影術正式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