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繡中華一捧土

    英國脫歐問題,不僅僅讓英國政府忙得焦頭爛額,也讓歐盟心如刀絞,削弱了歐洲發言權,讓歐洲國家整體應對外界事務能力減弱,當然歐盟也不願意讓英國脫歐。

    目前看英國政府與歐盟談判形成的協議文字,多次受到英國議會否決。表面看,一個關鍵節點就是協議中歐洲要價太高,換句話說就是英國繳納的圖謀分手費太高。

    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英國政府感覺到無論如何與歐盟談判的文字,英國議會都通不過。不是脫歐費用的問題,而是隨著時間推移,形勢發展,人們感受到離開歐盟生存不會增加英國的自助決策權力,只能是英國捨近求遠,本末倒置,讓英國經濟發展成本更大。

    第二,既然脫歐沒有什麼實際利益,所以英國議會包括民眾就極力反對脫歐,不論什麼協議,只能讓議會否決。

    第三,歐盟也不願意削弱自己的力量,希望形成龐大的政治經濟金融科技集團,站穩世界一極,不再繼續成為某個經濟集團的附庸,具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所以歐盟就是看到英國不願意脫歐的真實意思,因而提高分手費問題,讓英國騎虎難下,也為一些有分離傾向的歐盟國家感受到隨意脫歐的經濟負擔,讓這些國家望而卻步。達到殺一儆百殺雞儆猴以儆效尤的效果。

    如果英國政府不回頭,一條道走到黑,接受特朗普總統的建議事實硬脫歐,那麼換句話說按照約定的時間不能透過協議,那麼不繳納脫歐費用就成為必然,歐盟會怎麼做?

    第一,輿論上製造英國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的氛圍,大肆宣傳英國的違法做法,讓英國跟隨美國的“棄約”(可不是契約)精神隨著英國的紳士精神騎士精神掃盡歷史垃圾堆,讓英國在歐洲臭不可聞臭氣熏天。

    第二,經濟上斷絕歐洲大陸斷絕與英國的往來,讓英國的經貿關係投資關係金融樞紐變得不堪一擊,讓英國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在大西洋漂泊吧。也許斷崖式下跌的經濟貿易投資,將成為英國難以承受之重。

    第三,儘管英國軍事上還是北約成員國,與歐洲美國的共同防務沒有辦法一時分割完畢。但是由於脫歐成功以後,歐盟各國成員不能隨意進出英國,英國也不能隨意來往於歐洲和英國之間,所以邊防管理費用增加不可避免。歐洲防務必然會與北約不那麼一致。法國德國歐洲軍計劃一定會變成現實。

    第四,外交上估計英國,讓英國與歐洲大陸關係出現歷史新低。

  • 2 # 鐵嶺鋒

    這種違背契約精神,違反盟約機制的行為就是找幹架的節奏了。長達40多年的共同體市場和歐盟體制下的經濟模式,英國在歐盟有多少資產將被凍結釦押?這不僅是硬脫歐的關係脫光光,而且還是在此基礎上的結仇,從此不僅歐盟元氣大傷,傲慢無禮的硬脫歐們也就真的徹底完蛋了。

    歐盟這個經濟體文明點說,就是個眾人拾柴火焰高抱團取暖的大家庭,共同做大蛋糕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國家聯盟。英國應繳納的會費是用於某種原因陷入突發困境成員的救助、集體專案開資、機構執行等費用,這是所有成員國的義務,從而獲得這個大家庭的自由大市場賺取更大的紅利,更關鍵的是依靠歐盟的整體實力獲得對體制外貿易更大優勢,獲得更大的利益,還有國際事務中更大話語權,和更高的國際地位繼續獲得紅利,相比這些利益,那點會費就微不足道了。

    英國做為歐盟內的發達國家,還從中享受了其高階產品、金融服務的豐厚利潤,以及廉價勞動力的低成本。但是那些以鮑里斯.約翰遜為中心的,日不落帝國紳士們,在已經獲得保留英鎊貨幣地位等諸多優厚待遇的條件下,只為就業福利等一點蠅頭小利得不到及時足夠滿足,仍然對歐盟不滿,抱著傲慢無禮與偏見的先天優越感,置應負的責任和義務於不顧,置國家未來命運、整體國民子孫根本長遠利益於不顧,還是“義無反顧”的公投脫歐了。

    但是國民的意願並不是都跟這幫不負責任的政客一致,英國的民意分化撕裂,國家凝聚力的喪失,北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紛紛鬧獨立,甚至英格蘭的一個村莊也已經完成了獨立程式,組建了自己的政府,招募自己的軍隊,這就是英國脫歐的現狀。而這個小特朗普——鮑里斯的硬脫歐再加上跟歐盟耍老賴,近鄰再結仇勢同水火的作死一旦成為現實,今天的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就只剩下一個渙散的碎片化的英格蘭,孤懸於歐洲之外,就像大西洋上一條千瘡百孔的小破船,無依無靠的飄搖在洶湧的波濤上,怎麼去迎接未來的風暴,不知道這位小特朗普有沒有準備?英格蘭的人民未來的路在何方?

    這種情況下,鮑里斯會不會感覺到現在的那些會費的重要意義?

  • 3 # 超然視野

    英國強硬脫歐不僅僅是交不繳納脫歐費用的問題,而是有著多方面考慮和糾結的問題!

    在對待歐洲的問題上,英國是分為多派的,其一,以傳統的政客為代表的一派,這一派英華人深受英國大陸均勢的思維影響,對歐盟的崛起是持有警示態度的,這一派政治力量認為歐洲大陸形成一體化的力量中心,會讓英國邊緣化以及威脅英國的安全和長期發展!

    這一派是主張強硬脫歐派,也是主導英國脫歐的主力,但是這一派也擔心英國脫歐會對英國造成無法估量和預測的風險,如今的世界格局早就不是歐洲一家獨大的格局了,在歐洲以外還有美國等世界級力量中心,同樣的平衡理論衡量,英國貌似應該在這些力量中心之間尋求平衡,那麼歐盟的適度強大對英國的這一戰略是有積極意義的!

    其二,認同歐洲派別,這一排別主要是英國的新生代政治力量,他們在加入歐盟後,與歐洲國家在人員交流流通,市場準入和價值觀方面基本一致,他們留戀這種更加開放的市場和社會體系!他們不主張脫歐!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公投已經決定脫歐,也有大量的政治勢力發起運動抗議脫歐行為,甚至要求重新進行脫歐公投!

    目前來看,這兩派政治力量相對平衡!脫歐派與留歐派很難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因此基本上可以確定,英國脫歐大機率還會延期!

    當然英國硬性脫歐對歐盟的打擊也是難以估量的,作為歐洲地區三大經濟體之一的英國,若脫離歐盟,歐盟的權威和具體意義就會嚴重打折,缺少了英國的歐盟還能否代表歐洲,其它在歐盟中沒有獲得預期利益的國家是否會跟隨英國的腳步?若英國硬性脫歐,歐盟做不做出報復性措施?若實施報復會不會顛覆歐盟成立的初衷——團結歐洲,實現歐洲重新迴歸人類文明中心呢?若不報復,將會是開啟一個非常糟糕的先例!其它國家完全可以模仿英國脫歐的方法!

    實際上歐盟的核心德法也在考慮歐盟的前途問題,德法高層頻繁互動,甚至還成立了聯合議會,雖然對外宣佈該議會不具備任何實質性的權利,但實力意義遠非宣佈的那麼簡單,由於英國的脫歐,德法不得不考慮歐盟分崩離析的可能!

    英國強硬脫歐,歐盟無非是採用孤立的反制方式,即取消英國企業在歐洲統一市場中權利,也就意味著以後英國的商品和服務進入歐盟市場,必須要支付歐盟一定的稅點,同等條件下歐盟內部的企業更具備競爭優勢,同時還會切斷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資金、技術和人材的稀有流動!

    這種孤立政策,會導致英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的下降,而此時的美國正值以主張美國優先為主要施政策略特朗普政府,也就意味著英國基本上從美國哪裡基本上難以獲得任何讓利,甚至有可能因為硬性脫離歐盟,而喪失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和迴旋空間!

  • 4 # 張139558534

    英國當年加入歐盟就沒有誠意,試想,誰家過了門,還留下英磅這麼大個尾巴呀?什麼義大利的里拉,德國的馬克,還有法國的法郎,不都通通取消了嗎!只有它英國,半加入,心不誠啊!英國進入歐盟,目的就是也要得到好處,自己則不想做事,承擔責任。開始還可以,大家過的不錯。只是近些年,歐盟盲目擴張,進來不少窮親戚,經濟財政狀況,已經捉襟見肘。本來是要搞個富農俱樂部,結果鬧騰的,如今最多算個富裕中農聯合體了。英國眼看沒有便宜可佔,馬上脫歐公投,要走了。

    但它也有考慮,這就是兩重點:一是北愛爾蘭邊界,不要因為脫歐把這部分問題重新挑起。好像這部分能夠得到解決了;再有,最麻煩的是交納三百多億分手費。經濟財政不好,拿出這許多錢,的確會感到心痛。只是,有付出才有收穫。如果能夠交清這些費用,歐盟在經濟貿易一體化範圍,仍然會善待英國,也就是基本執行歐盟貿易政策。英國也是經濟貿易和歐洲各國聯絡緊密,當然受不了突然被打成另冊的悲劇了。

    但是,就有人會打這個破頭楔。這不,特立獨行的特朗普就公開號召英國不給脫歐費,意思是都走了,離開它了,還給什麼分手費。特朗普真沒有安好心,這是要搞亂歐盟機制。而英國內部,也有一種強烈的觀念,想透過不交分手費,佔把便宜。那個叫什麼鮑里斯.約翰遜的,就是典型一個。可是他要想想,如果不給人家歐盟這個錢,人家歐盟制你英國,還是很有辦法。這就是大家談到的,硬脫歐!雙方沒有協議,彼此視同路人,相互在貿易往來就不是兄弟了。按英國目前成本歸集,價格要漲多少啊?人民生活水準肯定會大受影響!如今,這個約翰遜在保守黨內聲望還是高的,還利用這點拉選票。不好,很不好!真是不給分手費,硬脫歐,英國在之後也沒有好路子可走。有可能蘇格蘭獨立,北愛爾蘭分離,英國那就太慘了吧!

  • 5 # 見腫消世界

    宣佈不願交納“脫歐費”是英國當下最熱門的的首相人選鮑里斯.約翰遜。這位仁兄據說和特朗普極其形似,有些“傻傻分不清”;其行事風格也不相上下,所以特朗普由衷的欣賞他。這次特朗普訪問英國前,就評價約翰遜是夠格的首相,還上趕著去“電話約會”,結果,約翰遜這位警惕性極高的候選人認為是“騙子”或者“惡作劇”者,就結束通話了電話(從前他曾經和惡作劇者胡侃了十多分鐘,變為笑談),在競選期間出醜聞,實在大煞風景,約翰遜不得不謹慎行事。而特朗普為什麼要打電話?本人分析,因為特朗普想和約翰遜見面(惺惺相惜),勾兌勾兌,結果約翰遜認為特朗普是赤裸裸的干涉英國內政,見面有可能被對手抨擊,反而不利,就避而不見,這才有電話預約的插曲。

    約翰遜認為硬脫歐,還不繳納“分手費”,這一想法也和特朗普不謀而合。可惜,英國不是美國,英國連德國都比不上,哪有叫板的本錢。馬克龍說反制的手段很多,而且是“眾所周知”,可見,歐盟根本不怕英國“不掏錢”。本人認為,別的手段就不談,單是一個雙邊貿易的談判,就足以讓英國乖乖的把390英鎊的分手費呈上。硬脫歐,顧名思義,就是英國和歐盟不需要任何協議脫離關係,這也是“硬脫歐派”最喜歡的結局,他們認為以前的條條框框束縛了英國的手腳,逼迫英國幹自己不想幹的事,硬脫歐,無牽無掛乾脆利索和歐盟分手,要多安逸安逸,但是,約翰遜想過沒有,一旦英國和歐盟形同陌路,那麼雙方之間的貿易怎麼處理?歐盟是一個整體,英國想和歐盟成員國談判,為雙邊貿易開通道路,那麼,對不起,先“繳納分手費再說”。而離開了歐盟這樣一大塊市場,英國還指望特朗普能在關鍵時候“拉兄弟一把”?做夢去吧!

    離開了歐盟的英國,經濟如何健康發展,約翰遜別高興得太早了。

  • 6 # 趙凡丁201

    謝邀。

    如果英國硬脫歐(英保守黨鮑里斯.約翰遜上臺任首相或將實行這一政策),並且拒絕繳納分手費。那麼歐丶英雙方將徹底撕破臉皮。歐盟為防止其他國家仿效英國脫歐,必將採取下列對應的強硬報復措施:

    ①宣佈英國違反入盟協議及承諾,為違背自由市場經濟“契約”精神的國家,英國的國家信譽將受到嚴重損害,在歐洲陷入孤立。

    ②歐盟將對英提高報復性關稅壁壘。使英國商品丶資金丶人員難以自由順暢進入歐洲。英國失去歐洲這個大市場,將令英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極其不利地位。

    ④英國一旦出現硬脫歐。英格蘭與主張留歐的蘇格蘭丶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問題的矛盾將凸顯。英國或將出現碎片化,內部矛盾不能妥善解決,未來或分裂為幾個更小的國家。

  • 7 # 道聽陳說

    英國脫歐是一件事關歐盟、美國與英國未來的一場大事,在這一事件中,由於英國脫歐派與留歐派之間的激烈博弈,在決定是協議脫歐還是硬脫歐的問題上,雙方各自提出看法,並在這個問題上意見相持不下。

    同樣在英國脫歐問題上,歐盟也是十分矛盾的,因為從歐盟的角度來講,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傷害絕非經濟層面,更是關係到了整個歐盟未來的前途。

    首先英國作為歐盟經濟體系中的“三駕馬車”之一,竟然會因為與歐盟之間的摩擦而離開歐盟,這很顯然會對整個歐盟經濟產生嚴重的破壞。

    別的不說,光英國離開之後,歐盟在計算自己的年度GDP總量的時候,起碼就要少掉幾萬億美元。而這些GDP對歐盟體系內的經濟的推動作用很顯然是十分巨大的,歐盟不可能在失去它們之後,還能無動於衷。

    其次英國作為歐洲最強國家之一,他的離開也會對歐洲政治產生嚴重影響,因為這會讓包括歐盟各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對歐盟的前途產生了擔憂。

    對於歐盟各國來講,歐盟現在最大的價值,就是統一,因為只有實現了統一,整個歐洲才會有再一次崛起的希望,並且能夠在今後的全球競爭中重新佔據優勢。而這個時候英國啟動脫歐程序,很明顯會嚴重挫傷歐洲各國的積極性,這種心理上的傷害,很可能將遠大於經濟上的損失。

    因此一旦英國真的再談判無果的情況下,又強行推動脫歐程序,那麼僅僅是為了阻止歐盟這個體系的崩塌,歐盟委員會也要對英國給予嚴厲的懲罰,以此來警告後來者不要再犯錯誤。而歐盟打擊英國的手段,可能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英國關閉歐洲市場,阻止英國經濟在歐盟體系內的活動。

    很顯然開啟貿易戰並不是美國的專利,如果英國在不付出代價的情況下強行脫離歐盟,那麼歐盟也就沒有必要再顧忌英國的感受,將英國資本踢出歐盟體系,以及對英國關閉整個歐盟市場,將會是歐盟委員會的首要任務。

    二是在政治上不再承認英國是歐洲國家,在歐洲大陸徹底孤立英國。

    那麼對面這樣的結果,歐盟必須要儘可能得削弱英國,並且打擊英國,以防止美國利用英國的勢力來圍剿歐盟各國。

    發生在2016年的英國脫歐事件,可以說是英國政壇做出的以此輕率舉動,這就導致英國脫歐行動無論成功與否,英國都會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因為他要麼會遭到美國的打擊,要麼會遭到歐盟的打擊,因為沒有人會允許兩面派在自己的身邊生活,而這就是英國最終的下場。

  • 8 # 十三叔看歷史

    不交錢可以,那就讓英國脫歐“硬著陸”,最直接的報復方式那就是讓英國與歐盟“硬脫離”,歐盟不與英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歐盟按照與其他國家的方式處理雙方的人員往來與經濟貿易等關係。那如果這樣的話,無論是在經濟、法律、人員往來等各方面,英國將會享受不到歐盟統一市場的任何優惠待遇,那麼這時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就如同一個歐洲之外的國家同歐盟的關係一樣,等於說歐盟把英國就徹底一腳“踢走”了。

    在2016年6月23日舉行的英國脫歐全民公投中,脫歐派險勝,在參加投票者中大約有51.9%支援脫離歐盟,此後英國正式開始了脫歐程序。此時儘管無論是英國還是歐盟對這個英國的“脫歐公投結果”都感到吃驚和意外,英國國內的留歐派還試圖讓英國政府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但是英國政府實在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糾結了,2017年初,英國政府向英國議會提交了《退出歐盟法案》,並在該年3月份被英國議會透過,3月16日,該法案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緊接著在3月29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正式觸發了“歐洲聯盟基本條約”第五十條,就是說英國政府執意尊重公投的結果“脫歐”。

    為什麼英國政府如此執意?因為英華人在脫歐與留歐的議題上太糾結了:1973年在法國不再反對後,英國好不容易才正式成為了歐共體的一員,然後在1975年就舉行了脫離歐共體的公投,結果投票中三分之二的投票者支援留在歐共體。剛加入就想脫離,你讓人家歐共體的其他成員怎麼想?但是英華人就是這麼“任性”。1993年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歐盟正式成立,歐盟一體化程度加深,1999年歐元正式流通,但是歐盟一體化的加深又讓英國的脫歐派民眾與留歐派民眾嚴重對立了起來,英國各大政黨也不敢在此問題上明確表態,英國兩大政黨工黨和保守黨裡都有脫歐與留歐的支持者,所以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英國政府決定“不折騰”,尊重英華人的選擇。

    英國脫歐的方式無非就兩種,“硬脫”和“軟脫”兩種。“硬脫”就是雙方直接分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雙方就是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處理雙方以後的關係,“軟脫”就是雙方籤個協議,有過渡期,然後可能參考挪威(挪威不是歐盟成員)與歐盟的關係,英國與歐盟簽訂一個自由貿易協議,在一些領域英國享有歐盟單一市場待遇。但是英國與歐盟都不想“直接分手”,那樣不符合雙方特別是英國的利益。“硬著陸”對英國的損傷會更大,畢竟英國與歐盟這麼多年在經濟、人員等方面有了很深的聯絡,英國畢竟是歐洲國家,對歐關係、對美關係、對英聯邦關係是英國外交的三環,這樣對英國的國際地位也會有衝擊。對於追求歐洲一體化的歐盟來講,英國畢竟是歐洲大國,在世界上也有較大的影響力,歐盟也不想與英國搞得關係太僵硬,“軟脫歐”的方式以後,或許哪天英國會重新加入歐盟。

    所以在2017年3月以後,英國政府就與歐盟開始了談判,談判有三大議題,一是英國脫歐後的市場準入以及公民權利待遇問題,二是英國該支付給歐盟多少分手費(估計至少得500億到800億歐元之間),三就是北愛爾蘭邊界問題,英國的北愛爾蘭有大約40%的愛爾蘭人,英國脫離歐盟後,作為歐盟成員的愛爾蘭與英國的北愛爾蘭之間的人員與貨物往來按照什麼方式處理也非常棘手,並且在英國的脫歐公投中,北愛爾蘭的多數民眾是主張留在歐盟的。在2018年11月13日,英國與歐盟終於談出一個脫歐協議草案,但是這個草案卻被英國議會屢次否決,草案也是幾經修改,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愛爾蘭邊界問題。其實英國與歐盟談判的最大問題並非英國需要繳納多少分手費,而是這個愛爾蘭邊界問題。歐盟在脫歐協議中堅持要求加入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就是英國在脫歐後的過渡期內無法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話,英國的北愛爾蘭要留在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內,英國議會認為這嚴重損害英國的主權,會造成英國的其他三個地方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隔離的情況,所以英國議會屢次否決脫歐草案,後來歐盟也終於軟化了立場,同意給這個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加上一個“終止日期”,就是英國的北愛爾蘭不會無限期地留在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內,2019年3月11日以後最新的脫歐協議也對這個問題做了修改,但是修改後的脫歐協議依然被英國議會否決了。

    精疲力盡一肚子苦水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在2019年6月7日辭去了執政的英國保守黨的黨首一職,但她將繼續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產生。那麼此時英國的一些政客,特別是英國下任首相的熱門人選英國前外長約翰遜說要拒絕支付分手費可能是要提高自身支援率和與歐盟談判時提高自身談判加碼的一種做法,但是歐盟也表示了不再談判了,就算無協議脫歐,英國也必須交納大約390億歐元的分手費。其實對於英國來講,這分手費也夠貴的,那英國為啥要交給歐盟分手費呢?在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結果出來後,英國成為了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國家,歐盟也表示了分手費必須交,否則也“脫”得太灑脫了,在開始英國政府也承諾了會支付英國開始脫歐到脫歐完成期間依然作為歐盟成員國需要支付的歐盟預算份額、歐盟花費於英國境內的各種專案費用,按照歐盟的說法,這些費用還包括在英國的歐盟機構搬離出英國的費用、一些擔保費用等等,就像歐盟官員說的那樣,一個人離開酒吧後必須為自己的消費買單。那英國可以不給歐盟分手費嘛?可以,沒有問題,但是不交分手費的話,英國需要承擔不叫分手費的後果。而對於追求歐洲一體化的歐盟來講在此問題上是不會讓步的以防止再有歐盟成員輕鬆脫歐,脫離歐盟不能搞得太隨意灑脫。如果英國真的拒絕交納脫歐費用,歐盟會如何採取報復措施呢?最簡單的報復措施就是讓英國直接脫歐,不籤任何協議,在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作為歐洲國家的英國在很多方面都離不開歐盟,比如很多生產材料、零部件、和一些核心技術,畢竟歐盟的經濟體量比英國大的多,成員國也多,除了英國外歐盟還有27個成員國,雙方的力量不對等,英國對歐盟的依賴更大,這也是英國議會在屢次否決脫歐協議時依然堅持不能無協議脫歐的原因之一,在人員流動和經濟往來方面歐盟如果對英國限制的話,英國可能就會遭受衝擊。

  • 9 # 吉月文

    其實反過來想,如果事情這麼容易辦,那麼現任首相梅,恐怕也就不會因為脫歐搞得焦頭爛額,最後不得不黯然下臺。

    報復措施其實非常多。但實際上非常簡單的一個現實就可以讓英華人放棄這種愚蠢的想法。英國政府在歐洲其他各國是有資產的。如果英國政府拒絕支付相關費用,歐盟完全可以將這些資產充公。至於這些資產的總額,恐怕要比脫歐的費用高得多,英華人再傻也不會做這樣的虧本買賣。

    除此之外,直接硬脫歐本身就是一個報復措施。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將要繳納高額關稅,反之亦然。不過由於英國市場和歐盟市場相比實在太小,英國在這個過程當中,將付出更多。此外作為英國經濟命脈的金融業,失去了歐洲資金的支援,所遭受的打擊比實體行業更為嚴重。在勞動力自由流動方面,英國也將受到很大的限制。來自東歐的勞工撤出英國中低端勞動市場,將使得英國社會的運作成本迅速上升。而高階行業的衰落又將使得英國高階人才向歐洲大陸流動。

    英國現任看守政府之所以沒辦法達成更為有利於英國的協議,本質上還是因為英國的實力衰弱導致的。這個和英國政府以及外交人員的談判能力和努力,沒有什麼關係。談判桌上,永遠都是看實力的。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達成一些相對來說不是太吃虧的協議,其實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選擇。但是英國國內某些政治力量,依然以世界一流強國自居,沒有認識到自身實力的變化,從而導致協議無法在議會透過,形成了目前的僵局。從長遠來看,久拖不決,對英國的傷害會更大一些。

  • 10 # 馨月說財經

    前期特朗普訪問英國,大談英國脫歐問題,並鼓動英國拒交脫歐費用硬性脫歐,還為英國脫歐後美英貿易協定畫了一個大餡餅。

    其實,英國脫歐的身後一直就站著美國,沒有美國在後臺運作與鼓動,英國是不會輕易做出脫歐決定的。正是由於英國身後站著美國,所以英國與歐盟之間產生了嚴重隔閡,英國在各個方面長期以來唯美國馬首是瞻,掣肘歐盟,制衡歐盟,所以歐盟才會與英國分道揚鑣。

    英國脫歐主要依據《里斯本條約》,該條約第50條中有歐盟成員國的退出機制。第50條中規定,歐盟將會與脫歐方進行談判,以確定脫歐條款,並與脫歐方協商其未來與歐盟的合作關係,還包含了脫歐方擁有的權利和財政義務。而在財政義務等內容中就包括脫歐費用問題的協商。

    去年11月25日,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在布魯塞爾舉行特別峰會,批准了與英國脫歐協議的條款,其中就“分手費”問題,歐盟與英國簽訂協議中規定,英國將向歐盟支付390億英鎊“分手費”,而在過渡期內,英國也將支付歐盟年度費用。所以這個分手費用的確定是具有國際條約性質的,具有法律效應,如果英國拒絕支付,將會遭到歐盟各國的嚴厲懲罰,後果會非常嚴重。

    首先,英國脫歐之後並沒有那麼簡單,還要回頭與各個國家重新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英國拒絕支付分手費用不僅斷了自己與歐盟貿易談判的路,還將嚴重損害英國企業與私人在歐盟內的經濟活動,這會讓英國得不償失。英國生產的商品30%左右銷往國外 ,其中45%左右出口歐盟,英國對歐盟的出口支撐著國內300萬左右的工作。如果英國與歐盟就390億英鎊分手費鬧僵,那麼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英國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各地的銀行、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將全球業務集中在英國。英國作為歐洲單一市場成員國使總部位於倫敦的金融公司能夠獲得監管機構批准,可以發售貸款和債券等產品,併為歐盟各國客戶提供交易清算服務。同時,英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如果英國拒絕支付分手費,那麼損失難以想象,無疑是自斷財路。

    拋開信譽問題先不談,歐盟僅僅讓大量資金和金融崗位轉至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與都柏林等歐洲國家,就會讓英國傷筋動骨,遑論減少在倫敦的外匯與債券等交易。歐元為僅次於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國際貨幣,歐元國際支付佔比高達36%,而全球國際外匯市場每天交易額超五萬億美元,如果歐盟國家減少在英國倫敦的外匯交易量,英國的嚴重損失也就一目瞭然了。

    近幾十年來,由於美國的打壓,英國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逐漸下降,原本英國脫歐就可能形成英國與歐盟的雙輸局面,如果英國不支付費用脫歐,華爾街的投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縱良機,一定會藉此沉重打擊倫敦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而把一些國際金融交易、金融公司與專案等攬入懷中。

    所以英國如果脫歐,拒絕支付歐盟分手費的可能性很低,歐盟僅從金融手段上就可以令英國損失慘重,而且將嚴重打擊英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不要說還有自由貿易談判、國際政治邊緣化、海陸空交通管制等種種手段。歐盟是國際政治勢力的重要部分,以390億英鎊為代價,換來一個國際大集團對自己的圍堵,英國那等於自掘墳墓。

    歐盟委員會6月12日還再次警告稱,即使英國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離開歐盟,也將不得不支付390億英鎊的分手費。歐盟做這樣的表態是有底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孩子的教育方式重要嗎?你採用的是什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