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蝸牛灬

    劉邦讓陳平去處死樊噲,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呂后早前便屢屢干政,到了劉邦後期更是日益嚴重,太子黨和呂后集團勢力龐大,早已根深蒂固。樊噲作為呂后的妹夫,等到他去世之後,自然會以呂后馬首是瞻。剷除一個衷心呂后的樊噲,限制呂后的勢力,而保劉氏江山穩固。

    二、劉邦平日裡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在臨死之際得到密報,樊噲會在他死後會對這娘倆動手,所以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性命安全,不惜要對樊噲下手了。

    而奉旨去處死樊噲的陳平多了個心眼,就地處死改為押解回京交皇帝處置,而在押解的途中劉邦便死了,而樊噲自然就被呂后放了,得以善終。

  • 2 # 農民看笑話

    因為樊噲,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與呂氏集團有關聯,劉邦害怕這個不穩定因素在他死後,徹底站隊呂氏集團後,屠殺自己的子嗣,所以要把樊噲弄死!再者就是樊噲的功勞也不小,劉邦死後,擔心樊噲居功自傲,自立為帝,因為情同手足的盧綰就是這樣叛逃敵國的!

  • 3 # 增好專利開發工廠店

    人的能力越高,領導越會防備你,不管是過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這樣的,看看朱元璋,看看十大元帥的下場,都是這樣的,希望你能明白,就說到這裡了,再多說就會被禁言了,你懂的

  • 4 # 一本夏

    提起樊噲突然記起一副對子:‘’櫓速(魯肅)怎比帆快(樊噲),笛清(狄青)難敵簫和(蕭何)。‘’樊噲在秦末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跟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樊噲因屢立戰功,被封侯爵,說起來劉邦與樊噲也是生死兄弟,可劉邦在臨死前卻命周勃和陳平立斬樊噲,這是為何呢?

    劉邦做泗水亭亭長的時候,樊噲是個賣狗肉的個體戶,劉邦好吃,樊噲的狗肉好吃,於是劉邦經常蹭樊噲的狗肉吃,也不給錢,樊噲雖說不樂意,但劉邦死皮賴臉就是要吃,沒有辦法,一來二去兩個相差十多歲的人成了好朋友。

    後來樊噲跟隨劉邦躲進芒碭山,加入了反秦的隊伍。 從此後樊噲不離劉邦左右,鞍前馬後的護著劉邦,在滅秦與楚漢之爭中,樊噲都有出色的表現。樊噲雖說是個賣狗肉的,可武功高強,我想那時候的人可能都有習武的傳統,在亂世一是為了防身,二是一旦有機會就可以拼殺沙場。

    樊噲對劉邦應該是忠心耿耿的,而且他和劉邦是一肩挑,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嬃,好歹也是親戚。劉邦這人本來就比較隨和,大家在一起也不拘小節,開個玩笑,逗個樂子也是常有的事。

    隨著劉邦的事業不斷的壯大,地位和權力上升,他同兄弟們的關係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畢竟劉邦是老大,一般關係的人肯定不敢在劉邦面前造次,就算樊噲也不敢當面跟劉邦叫板,像蕭何、張良就更不會啦!

    劉邦其實是個隨遇而安的人,當年攻下咸陽後,劉邦看到恢宏的咸陽宮,就想著能安逸的待著,過過神仙日子,於是整個人的精神都鬆弛下來了,不想再打仗受苦啦,可革命尚未成功,項羽還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呢!天下未定就沉迷酒色之中。

    劉邦呆在咸陽宮就是不露面,又沒有人敢說,把蕭何、周勃等一干人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樊噲看到如此情景,硬著頭皮闖進咸陽宮,連拉帶拽把劉邦弄了出來,劉邦被賣狗肉的樊噲弄得也是沒有半點辦法,力氣沒他大,又打不過他,無可奈何,可見樊噲是個敢想敢幹的人。

    後來項羽的謀士范增為劉邦設了一個鴻門宴,準備在鴻門宴上,讓項莊舞劍,殺死劉邦,樊噲見情況緊急,又一次硬闖鴻門宴,救了劉邦一條小命,可以說沒有樊噲的魄力和豪氣,劉邦肯定做了項羽的刀下之鬼,何來的大漢王朝。

    樊噲的行為多次拯救了劉邦,劉邦在建立大漢後,自然也忘不了樊噲的功勞,樊噲被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左丞相的位置。後來燕王盧綰叛亂,盧綰是劉邦的發小,關係本來很鐵,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盧綰叛亂原因在此我就不細說,於是劉邦派樊噲前去鎮壓。

    樊噲一走,就有人向劉邦打小報告,說樊噲同呂雉合謀,準備除掉戚夫人和他的兒子劉如意,這還了得,臥病在床的劉邦一聽,火冒三丈,不問原委,立即安排周勃和陳平前去,提樊噲的人頭來見,劉邦有令,周勃和陳平不敢怠慢,馬上動身,可他們深知這個差事可是個燙手的山芋,不好辦。還好!樊噲沒死,劉邦就撒手而去了,周勃和陳平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真是上天幫忙。

    劉邦之所以要在臨死前殺掉樊噲,我個人覺得有如下三個原因:

    第一、敢想敢幹。劉邦在創業時期,樊噲的敢想敢幹幫了劉邦的大忙,劉邦是個表面隨意,心思縝密的人,敢幹讓劉邦心有忌憚。

    第二、關係複雜。劉邦深知呂雉的為人,心狠手辣,而且樊噲又是呂雉最容易拉攏的人,說不定呂雉會讓樊噲幹出驚天動地的事來。劉邦心裡非常清楚,自己去世後,呂雉肯定不會放過戚夫人和劉如意,但他已無能為力了。

    第三、權力旁落。這一點是劉邦最擔心的事,他在建立大漢以後,急於做的事情就是剷除異性王,為了劉姓江山永固,當時的樊噲,由於他的身份和地位與其他人不同,最有可能鬧事,外戚干政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劉邦在臨死前想除掉樊噲,了卻他的心願。

  • 5 # 鄧壇拜將

    樊噲,西漢開國將領,跟漢高祖劉邦是同鄉,還是連襟。二人相識於微末,一直追隨劉邦東征西討,多次救其性命,為西漢的建立做出巨大的貢獻。

    君臣之誼

    早年間樊噲在老家沛縣(今江蘇徐州沛縣)就是個殺狗的屠夫,因為劉邦喜歡吃狗肉而交從甚密。後追隨劉邦起兵,加入反秦大業,大小百餘仗皆身先士卒,奮勇當先。當劉邦攻入咸陽,自稱“關中王”,終日享受美酒歌姬的時候,遂和張良力勸劉邦:“天下還沒有平定,千萬不能重蹈前秦的覆轍。”劉邦醒悟後則率軍退守霸上,並約束兵士,嚴禁燒殺掠奪。

    項羽知道劉邦攻下咸陽後很是不高興,聽從手下謀士范增之言,邀劉邦到駐地(陝西臨潼鴻門)赴宴,在左右埋伏刀斧手,將其斬殺。次日,劉邦帶張良赴宴,樊噲帳外駐守。席間范增見項羽遲遲沒有發號施令,故讓項莊上演一出舞劍,意在尋找機會刺殺劉邦。

    張良見事態緊急忙命人通知樊噲,遂樊噲佩劍持盾闖入帳中,進入於項羽怒目而對,毫無怯意。項羽見後指問:“前來何人?”張良回覆道:“他乃我主的護衛車伕。”,“真乃壯士也!賜酒食!”項羽欣賞道。不出片刻樊噲就將酒食全部用完。項羽詢問:“壯士真實好胃口,酒還能飲否?”,樊噲高聲道:“吾死都不怕,豈不能飲酒?我主攻入咸陽,退軍駐紮霸上,就是為了等待大王而來。今大王聽信小人讒言,跟我主出現猜忌,如果讓天下人知道了,必定以為大王無容人之量。”樊噲的這一質問,讓項羽徹底放下殺劉邦的心思,劉邦藉故上廁所逃回駐地。

    猜忌,斬殺

    天下平定後劉邦做了皇帝,但是疑心病是越來越重,開國功臣殺了不少,我們的主人公樊噲也逃不了被猜忌的下場。

    元前195年,平定英布叛亂的劉邦剛回到長安,不久就舊病復發病倒了。而此時燕王盧綰也起兵作亂,劉邦任命樊噲率軍前去征討。就在樊噲領軍出征後,有人對劉邦說:“呂后內把持朝政,外有樊噲領軍,如果他日二人有異心,我大漢危亦。皇上應該早做防範。”

    劉邦對呂后在其生病期間獨霸朝堂早就不滿,於是決定更換主將,指派陳平和周勃前去樊噲軍中傳旨,並當眾將樊噲斬首,帶回人頭勘驗。陳平是誰?黃老之術玩的是爐火純青,皇帝已經病重,樊噲是呂后的妹夫,這要是殺了他,自己肯定免不了秋收算賬。抓捕樊噲後並未殺他,而是帶著他回京讓劉邦自己處理。就在回去的半道上傳來了劉邦駕崩的訊息,樊噲至此撿回了一條命。

    總結:劉邦本是楚地的一地痞無賴,楚國被滅後成了秦朝的一名秦吏(亭長),就算做了皇帝也改不了他那點小民的心思:他一階貧民推翻秦朝做了皇帝,難不准他日會有人效仿,何況手下的那些有兵權的將領。樊噲不僅有兵,還是外戚,當對劉邦有威脅的時候,唯有誅殺還能絕後患。不是有俗話叫:“天家無親情”嘛!

  • 6 #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樊噲(前242—前189年),漢族,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漢高祖劉邦的心腹猛將。封舞陽侯,諡武侯。四川宣漢縣有樊噲鎮。

    “樊噲闖帳”是《鴻門宴》中一個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片段,樊噲雖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但跟劉邦交往密切,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跟隨劉邦征戰。樊噲孔武有力,在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時,表現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隨後的戰爭中,樊噲不斷的立功,被賜爵為卿和賢成君的稱號。

    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回來就病發了,得知盧綰造反的訊息,就派樊噲去平叛。這時候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樊噲和呂后勾結,想等劉邦駕崩候殺了戚夫人母子。劉邦本來就討厭呂后干政,現在聽到這番話,人也已經病入膏肓,疑心更重,就改派陳平和周勃去斬了樊噲。陳平畏懼呂后,就只把樊噲綁回了京,劉邦已經駕崩,樊噲逃過一劫。

    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劉邦信任的盧綰被認定謀反,逃亡匈奴,令劉邦十分痛心。盧綰與劉邦同日出生,一同長大,兩家的關係也很好,劉邦覺得連盧綰都背叛了自己,那麼樊噲也不能相信了。

      第二,韓信、英布等人接連被斬殺,劉邦部下中的將領沒有幾個了,而樊噲就是其中一個掌握兵權的人,萬一效仿那些異性王反叛,必然危及到漢朝,他要除掉所有威脅漢室江山的人。

      第三,樊噲這個人心直口快,先前總是批評劉邦跟身邊的太監有不正當的關係。劉邦擔心將來樊噲會以清君側之名威脅到他的權力。

      第四,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他們就是同一個陣營的人,而呂后的所作所為讓劉邦很不滿,現在剛好有人舉報他們,身心受到重創的劉邦就相信了。

      第五,當時的劉邦對戚夫人極為恩寵,也很疼愛跟她生的兒子劉如意,甚至一度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樊噲如果謀反,劉邦最愛的人就不保了。

  • 7 # 風正輕搖雨自飄

    情同手足的樊噲為何被劉邦在臨死前下令處死?

    樊噲雖然跟漢高祖劉邦南征北戰功勳卓越,在劉邦的心裡是不會把樊噲視為情同手足。只可能視為麾下最勇猛的戰將,劉邦心裡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劉邦晚年變得日益猜忌,結果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對戰功赫赫身居高位的樊噲心生疑竇那是必然,為了天下長治久安,已經到了鳥盡弓藏的時候。

    劉邦對呂后干涉朝政,早已心生不滿,知其野心勃勃有所圖謀。此時的樊噲,正在率兵征討叛變的燕王盧綰。身患傷痛折磨的劉邦,得知樊噲與呂后有所串通後,馬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呂后如果得到手握兵權的樊噲相助,必會禍亂朝綱,成為漢家天下最大的麻煩和威脅。料知自己時日無多,劉邦以沒有精力去了解事情的真偽,只想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掉這個後患。

    所以劉邦臨死前下令處死樊噲,只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做出的決定,即使是真的手足兄弟也會在所不惜的。

  • 8 # 四季文史

    情同手足的樊噲為何被劉邦在臨死前下令處死?

    主要是因為劉邦多疑,加上劉邦怕自己死後樊噲跟呂后聯手對戚夫人不利,綜合多種因素,於是臨死前還不忘下令處死樊噲。

    一、與劉邦共患難的樊噲。

    帝王誅殺開國功臣可能是很多朝代都曾發生過得事情,向來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因為這些開國功臣對新皇帝都瞭然於胸,也深知皇帝的種種弱點,甚至是皇帝的一些“小辮子”都攥在這些大臣手裡。試想一下,已經貴為天子的人,豈能容小辮子讓別人揪著,更何況自己幾斤幾兩又怎能讓熟人知曉,所以歷朝歷代,開國功臣中的好多人都被誅殺了。

    在這些帝王之中劉邦和朱元璋比較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劉邦。他在臨死前都不忘下令處死樊噲,就充分體現出這一點。樊噲跟劉邦是同鄉,是共患難的生死兄弟,一同上戰場,一同殺敵。在鴻門宴上,樊噲還果斷救主,在進攻咸陽的時候,也及時提醒劉邦注意政治“站位”。不得不說,樊噲是劉邦的貴人,如果不是樊噲在某些時候及時助陣,說不定他會敗給項羽也不一定。

    二、一向多疑的劉邦。

    劉邦出身農家,但他不事生產,一向小農思想的他非常多疑。楚漢戰爭勝利以後建立漢朝,先後消滅韓信、彭越、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勢力,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以此達到世世代代劉家天下的目的。

    這些異性諸侯王都是劉邦曾經的重臣、老臣,他只所以想誅殺這些共患難的功臣,主要是基於他加強中央集權的考慮,也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永久佔有劉家天下。

    毛主席評價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三、樊噲——政治智慧下的犧牲品。

    眾多異姓王功臣裡面,就有樊噲。沒有樊噲,劉邦也許就會敗在進攻咸陽的大戰中,沒有樊噲,鴻門宴上也許就已了結漢朝氣象。樊噲對於劉邦來說只有功甚至沒有過。

    然而,自古以來,如果臣子的光芒蓋過主子,以至於功高震主的時候,那麼的他的命運就危險了,樊噲就是這樣一個臣子。另外,樊噲一直是向著呂后的,劉邦知道呂后跟戚夫人之間已經因為更立太子之事而結怨很深,向來深寵戚姬的劉邦想,如果自己死後,戚姬肯定不是樊噲跟呂后的對手,所以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劉邦臨死前都還想處死樊噲。

  • 9 # 七世貓哥

    劉邦要殺樊噲,主要還是出於兩點考慮:

    首先,是為了保護最寵愛的女人戚夫人和最心愛的兒子劉如意。理由很簡單,戚夫人因為受寵,曾經吹枕頭風,希望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做太子,劉邦動心了。這個想法在呂后、張良的運作下,劉邦取消了這個念頭。戚夫人的計謀雖然沒有得逞,但是已經把呂后得罪的死死的。劉邦很怕自己死後,呂后會對這娘倆秋後算賬。

    其次,是要遏制呂后的勢力,防止自己死後呂后控制朝政,危害老劉家一統江山。考慮到生前,呂后已經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權力,劉邦在,能夠制約,而劉邦一旦不在了,也就沒有人能制約的了呂后了。樊噲是呂后親妹夫,又是開國元勳。殺掉樊噲,既是對呂后集團勢力的削弱,也是對呂后的一種震懾。

    樊噲在劉邦的開國功臣當中,身份有些特殊。

    即,樊噲和劉邦是連襟兒,他的老婆是呂后的親妹妹,這是種很親近的關係。

    樊噲和劉邦是老鄉,甚至有可能是發小。我們知道劉邦的父母連名字都沒有,他的社會地位可見一般。同樣樊噲也出身卑微,早年以殺狗為營生。

    因為樊噲的出身和社會地位都差不多。所以他和劉邦的關係很親密。所以劉邦才會把自己的小姨子介紹給他。

    關於樊噲的生平事蹟,我覺得有三件事值得說一說。

    第一件事,樊噲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根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這段對話很重要,樊噲得知劉邦有危險後,立刻就要和劉邦同生共死。然後撞翻衛士,徑直闖入項羽的大營,嗔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然後,樊噲在項羽面前大碗喝酒,用劍切著吃光一條生豬腿,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又:“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 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幾句話的懟的項羽啞口無言,最終打消了對劉邦的殺心。

    需要指出的是,項羽手按寶劍挺直身子,應該是出於警惕而不是害怕。

    不管怎麼說,在鴻門宴上,如果不是樊噲出色的表現,劉邦能不能活著逃出項羽的手掌心,都是問題。這一次,樊噲算是救了劉邦一命。是日微樊噲餎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要不是樊噲,劉邦的大事了完了。

    第二件事,就是在黥布起兵造反的時候,劉邦得病,很重,一度不想見人。就告訴守門的人,不許讓群臣進去打擾他。十幾天以後,是樊噲推開宮門,一路闖了進去。發現劉邦枕著太監躺在床上。和群臣一起勸說,劉邦才振作起來。

    第三件事,韓信從擁兵幾十萬的齊王,被劉邦改封為光桿司令的楚王,雖然是沒有了牙齒的老虎,也算衣錦還鄉。所以韓信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又被劉邦找藉口降為淮陰侯,心態就失衡了。日夜抱怨,悶悶不樂,為自己抱屈。為自己和周勃、灌嬰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好多人憑直覺,都會相信韓信的結局不會怎麼美妙。

    這個時候,韓信無意中到了樊噲的家裡。樊噲對韓信是跪拜接送,自稱臣子,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完全是按照諸侯王的規格進行接待。韓信卻說出:“生乃與噲等為伍!”的怪話。這話在樊噲聽來,也許沒什麼。但是在旁邊人聽到之後,恐怕就會有什麼想法了。而而且最終會傳到劉邦和呂后那裡。

    這件事情表明,樊噲非常忠厚。對韓信的本領戰功非常崇拜。而韓信對身為劉邦的親信,同時又是呂后的妹夫的樊噲說恥於為伍的話,簡直是找死。

    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樊噲與劉邦和呂后的關係的。

    但是,像劉邦這種政治家,在他們的字典裡是不存在親情、感情這樣的字眼的。換句話說,劉邦絕不會這樣看問題。

    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這種栽贓陷害的伎倆,應該小兒科的水平。重要的是劉邦信了。

    劉邦雖然想殺掉樊噲,但是他派了陳平這個老滑頭。陳平審時度勢,認定劉邦死後,呂后一定會獨攬朝中大權。所以他和周勃商量,沒有誅殺樊噲,只是把他關押起來,押回長安。

    果然,陳平押著樊噲還沒到長安,劉邦就去世了。到了長安,呂后果然就把樊噲給放了。並恢復了樊噲的爵位和封邑。

    樊噲死在惠帝六年,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幸運。假設他死在呂后的後面,必然面臨著是擁呂還是擁劉的選擇。

    劉邦想透過誅殺樊噲遏制呂后的辦法,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

    劉邦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串通張良整出一出“商山四皓”的鬼把戲,成功地使劉邦取消了這個念頭,朝中並無一人點破;呂后可以不請示不彙報,直接誅殺韓信。

    這些事情證明,劉邦還在著的時候,呂后就掌握了朝中很大的權力。所以說殺不殺樊噲,都不能阻止呂后專權。

    劉邦去世後。呂后就變成了呂太后。

    呂太后去世不久,西漢王朝迎來了“文景之治”,接下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讓才誕生不久的封建制度迎來了第一個巔峰。

    2000多年以後,咸豐皇帝同樣為自己去世後,自己年幼的兒子不能掌權,如何讓皇權不旁落而絞盡腦汁。最終他選擇了顧命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和兩宮皇太后“御賞”印章和“同道堂”印章共同執政的辦法。

    可惜咸豐皇帝顯然低估了慈禧野心和能力。很快慈禧與慈安太后和奕訢相勾結,廢掉了顧命八大臣。從此慈禧太后掌控朝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慈禧太后去世之後,隨同她一起埋葬的不僅僅是大清王朝。還有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呂后去世,封建王朝制度就像是初生的太陽冉冉升起。

    慈禧太后去世,封建王朝制度也就走到了盡頭。

    兩個太后,伴隨著封建王朝制度從出生到滅亡。

    歷史竟是如此的弔詭。

  • 10 # 萬事之始

    這個問題非常好!這件事並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樣簡單, 其真相就是漢初權力鬥爭的一次預演!

    在劉邦的開國班底中,樊噲是一位比較奇怪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樊噲這個人時而具有大智慧,叫人刮目相看;時而犯糊塗,叫人摸不著頭腦。公元192年,匈奴冒頓單于寫信調戲呂后,舉朝大譁,紛紛要求出兵討伐。樊噲更是揚言要提十萬兵馬,橫掃匈奴。可令人奇怪的是,滿朝文武都默默無言,只有中郎將季布表示反對。

    樊噲雖然是員勇將,但是領軍的才能並不是太高。在記錄漢初諸將的功勞簿上,樊噲的軍功只是斬殺了多少首級,摧城拔寨、開疆拓土的方面之功並不多。何況,當年的白登之戰,劉邦率領幾乎所有的漢軍主力與匈奴會戰,都幾乎不保。今日樊噲就敢大言以十萬之眾橫掃匈奴,他的底氣從何而來?

    我們不能以樊噲是個粗人,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為藉口來掩蓋樊噲的這次主動請纓。樊噲已經不是當初那位只會殺豬屠狗的屠夫了,而是久經沙場,位居侯爵的漢朝大臣。在這涉及到漢朝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就算是樊噲再糊塗,恐怕也不會糊塗成這樣!

    既如此,那就只有一種原因,背後有人在支援樊噲,想透過這次事件讓樊噲掌握軍權。

    要說樊噲,還真的不能說他就是個糊塗人。漢朝的幾次生死危機,還都是靠著樊噲的拼死力爭才得以化解,而且其見識和手段絕對是一流!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進入了關中。劉邦本來就是土包子出身,看到秦宮那種富麗堂皇,如山般堆積的珠寶,成群的美女,邁不開腿才是正常反應。可同樣出身為草根的樊噲在此時卻顯露出不俗的見識,勸諫劉邦不要忘了秦朝的前車之鑑,我們此時絕不是安於享受的時期云云。漢初諸將,能夠有這種見識的只有蕭何和張良。蕭何在忙著蒐羅秦朝典籍,沒顧得上劉邦;張良可能也是臉皮薄,或者樊噲就是在張良的攛掇下勸諫劉邦的也不好說。不管是什麼原因,樊噲此舉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樊噲第二次驚人的表現是在鴻門宴上。他不僅表現出了武勇的一面,還講出了一番大道理,尤其是“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這番話,極具見識!這番說辭正好說中了項羽的心思,也是項羽猶豫不決是否要殺劉邦的原因。可是,這一番話,竟然出自於樊噲之口,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樊噲第三次驚人表現出現在黥布起兵謀反之時。劉邦此時患重病,大臣們十餘日不得相見,一時間宮內宮外皆驚惶不定。還是樊噲排闥而進,進言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聽到樊噲這番話,劉邦才笑著起身。從這段進言中,可以看出樊噲性格既勇決,見識又深遠,一副忠臣勇將的形象躍然紙上。

    透過這三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筆下的樊噲絕不是魯莽、沒有見識之人,反而是見識深遠,勇於擔當的形象。可是,這樣一位久經沙場,久歷宦海沉浮的老臣為什麼會在呂后受到匈奴單于羞辱後,說出要提十萬兵馬,橫掃匈奴這種毫無責任感的負氣之言呢?

    歷史的真相併不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那麼簡單!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的戰役中又受到箭傷,在回到長安後不久,就病倒了。此時,在北部的燕王盧綰反叛,使得劉邦的病情加重。盧綰和劉邦的感情不一般,屬於發小中的發小,死黨裡的死黨。二人從小就廝混在一起,感情極好。盧綰本無大功,正是因為和劉邦的這種關係才得以封王。可是,隨著劉邦和呂后殺死韓信、彭越、英布這些異姓王,盧綰心中就犯了合計,下一個是不是該輪到自己了?因此,為了自保計,盧綰和已經北逃到匈奴的韓王信勾結,引其為外援。可是,事情敗露,盧綰率軍逃到匈奴和漢朝的邊境之地觀望。如果劉邦沒死,那麼自己就到長安向劉邦請罪,以他和劉邦的關係,死罪是可免的,大不了貶為侯爵;如果劉邦死了,那麼自己再逃亡到匈奴也不遲。

    可是,呂后卻沒給他這個機會,在她的攛掇下,劉邦令樊噲率軍討伐盧綰。可剛出兵不久,就有人對劉邦說,盧綰的反叛是癬疥之疾,身在肘腋之側的呂氏家族才是最大的威脅。現在派樊噲率軍出征,一旦陛下在此期間不諱,呂后又圖謀不軌的話,那麼,呂后在內,樊噲在外,大漢天下恐怕就不能是劉氏所有了。劉邦一聽大怒,馬上命令陳平和周勃去殺死樊噲。

    劉邦和呂后在關於廢立太子一事上已經存在很大的矛盾,現在聽到樊噲也和呂氏沆瀣一氣,可能會危及漢朝的江山,於是就命令陳平和周勃立斬樊噲,奪回軍權。陳平比較狡猾,他看到劉邦時日無多,怕殺了樊噲後,引起呂后的報復,因此只抓了樊噲,押運長安,等劉邦裁決樊噲的生死。事情果如陳平判斷的那樣,樊噲還未回到長安,劉邦就晏了駕,樊噲馬上就官復原職,陳平和周勃躲過了一劫。從此之後樊噲就更加和呂氏家族抱成了團。

    劉邦死後,呂氏掌握了大權,他違背了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不斷封賞其家族成員為王侯。朝中老臣們一是畏於呂后的淫威,二是和呂后之間也有著很深的香火之情,所以,在此期間都持有明智保身的策略。其實,呂后也不是就要篡奪漢朝天下,其嚴厲手段的背後也有其原則性的一面,那就是隻要是不覬覦漢惠帝的皇位,那麼,宗室子弟都沒事;只要是不干涉呂氏家族的地位,那麼,大臣們都可以各保祿位。

    呂后最為擔心的事情就是軍權問題。自己的兄弟雖然執掌南、北軍,但是,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畢竟不如那些功臣宿將,而且,還有灌嬰這些將軍們在外,手裡都有大量的精銳部隊。呂后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急需有自己信任之人執掌軍隊來與他們抗衡,而樊噲就是呂氏集團中最為合適的人選。因此,當冒頓單于寫來羞辱呂后那封信時,呂后判斷,舉朝大臣無論真假,都要表示出極大憤慨,不然就是不忠誠。此時,樊噲出面登高一呼,願意率軍去討伐匈奴,相信朝中這些老臣們也不敢於反對。那麼,呂氏家族就順理成章地掌握了軍權。

    事情果然如呂后預料那樣,朝中大臣們各個義憤填膺。見時機已到,樊噲按照事先約定,大言曰要率領十萬大軍,橫掃匈奴。此言一出,朝中那些大臣們既心知肚明又無法反對,在這緊要關頭,中郎將季布挺身而出,斥責樊噲大言該斬,以高祖劉邦那麼英明神武,尚且不是匈奴對手,你區區一個樊噲就能有這麼大的能耐?此時朝中重臣見有人挑頭反對,也都隨聲附和。呂后見朝中反對意見很大,也只得順坡下驢,打消了這個念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季布既是報了劉邦不殺之恩,又是漢室再造的功臣。如果樊噲真的掌握了軍權,那麼漢朝的歷史恐怕就是另一番記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婚姻,或者是什麼狀態下的婚姻,才是真真正正的要離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