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氺軒
-
2 # 南朝居士
但是,想光憑藉三千死士就能奪權,誅殺曹爽,未免想的太簡單了。
最簡單而言,洛陽城計程車兵即使都出城了,三千人佔領了洛陽,又有什麼用呢?靠三千人就能完成佔領嗎?即使現在,三千人能佔領哪個城市?何況,當時洛陽城還有很多士兵。
司馬懿確實沒有實權職位,看起來也沒權力,但是,權力是什麼?
權力並不是給你職位的一紙文書,也不是某個職位,而是多少人支援你,如果沒人支援你,你是皇帝又如何?不還是個傀儡?
什麼是權力鬥爭?就是把自己的人多多,對方的人少少,支援你的人多了,你就有權力,
曹爽雖然明升暗降,剝奪了司馬懿的實權,看起來曹爽的實力上升了,但是想想看,權力蛋糕就那麼大,曹爽在提拔自己人的時候,必然侵犯他人的利益,這些被侵犯利益的人,必然會支援司馬懿對抗曹爽吧?
所以,曹爽能成為權臣,是因為曹爽現在是大將軍,掌握實權,兄弟嫡系掌握禁軍和中樞,其他人屈於形勢不得不低頭,一旦時機有變,馬上聯合起來支援司馬懿對抗曹爽。
曹爽最後之所以投降,是因為沒有人支援他了,連他的兄弟曹羲都不支援他,他拿什麼反抗。
司馬懿的成功,三千死士確實有用,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大家都支援他打擊曹爽。
-
3 # 遊逛歷史村
司馬懿之所以成功,三千死士是一個必備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主要是因為當時曹家出現了一個權臣兼白痴,就是曹爽。他把大把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但他不是用這個權力為國家謀福利,而是打壓當朝的勳貴以及宿將。導致真心實意靠攏曹魏家的人越來越少。這就像一個古玩店的敗家子,把老祖宗珍藏的寶貝一件件的都扔了,而那個藏在暗處的大陰謀家司馬懿偷偷的拾起來,擦乾淨,愛護備至的收歸己有。如此以來,對於曹魏家離心離德的越來越多,而依附司馬懿的人越來越多。司馬懿成為曹魏朝廷隱形的精神領袖,曹爽則成為了空架子。
第二,司馬懿這個人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和諸葛亮齊名。堅韌明智,果斷隱忍,以病騙過曹爽之後,使用各種手段控制與籠絡了朝廷權貴的人心。趁曹爽出去拜祭魏明帝的時候,發動了高平陵政變。
第三,讓我們現代人驚奇的是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竟然得到了絕大多數上層階層的支援。需要說明的是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在當時被認為是正義的。曹魏打壓世族是失道寡助的主因。不過這不能全賴在曹爽頭上。因為從曹丕那個時候就開始打壓了。但曹爽不得人心這是事實,也是司馬懿能夠政變成功的主要原因。司馬懿在當時德高望重,忠貞不二,是公認的世族領袖。他假託仁義,籠絡民心,沒有過分暴露自己家族謀奪江山的野心,行事又很嚴謹,部署又比較得當。
綜上所述,司馬懿能夠成功,可以說有其必然性。
-
4 # 小七談歷史
其一,此時的曹魏政權沒有強人,沒有能壓制住司馬懿的君主。集團向心力不強,能夠召喚的軍事力量較少,而且多為邊疆軍士。
其二,中央集權被逐步瓦解,司馬家族透過“內外兼修”,來削弱曹魏。在中央眼皮底下能夠集結三千死士,可能會有很多皇室身邊的人,甚至是皇族貼身侍衛,所以很容易瓦解統治集團。
其三,還有就是那些貴族大臣,見風倒。當一個吃瓜群眾,曹魏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不在那麼大,所以就看著曹魏集團滅亡,這也是司馬家苦心經營這麼久的結果。
不過,說個後話,司馬家也沒守住江山。
-
5 # 歷史半真半假
(1): 司馬懿在曹魏威望很高,很多將士都對他心悅誠服。司馬懿一生操勞,為曹魏徵戰,無論是成功戰勝諸葛亮,還是平定遼東,再到後來平定王凌叛亂,其功勞無人可比,可以說沒有司馬懿,就沒有曹魏的天下,曹魏後期的權臣都很敬重司馬懿。司馬懿在軍隊中威望更高,很多將士都願意誓死效忠司馬懿,這些將士有很多成了司馬懿家族的僕人、家丁,他們一起和司馬懿召集的天下英才,構成了三千死士。這些死士大多都心甘情願的為司馬懿效忠,至死不渝。
(2): 三千死士是有司馬懿豢養,受到很多司馬懿的恩惠。司馬懿召集三千死士,並秘密豢養,茫茫時勞作,分散到各地。訓練時候聚集在隱秘之處,時刻準備著征戰沙場。而他們的衣食住行均有司馬懿提供,他們的家人也由司馬懿贍養,司馬懿也曾許諾給這些死士一個大好的前途。可以說司馬懿為了這些死士,也是費盡心血,這些死士也必然就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跟隨司馬懿。
(3): 三千死士做的是謀反忤逆之事,沒有回頭的餘地。魏晉時期,對於忠心非常重視,人們寧願弒父,不願背君。謀反是罪大惡極之事,在當時是要誅滅九族的。司馬懿私自豢養三千死士,這就是死罪,而三千死士更是反了忤逆之罪。一但被發現都會被誅滅九族,司馬懿又有三千死士的花名冊,可以說這些死士如果不忠心,等待他們的就是被誅滅九族。三千死士一但參與,就和司馬懿綁在一個戰船上,沒有任何回頭的餘地,因此這三千死士除了忠心,別無選擇。
-
6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得可以問題的提問方糾正一個問題,當時的魏國就太傅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兩人是實權派,個自手底下都有軍隊。而司馬懿由於經常帶兵作戰,手底下全是魏國即戰力,並不是什麼三千死士。
魏國已立三世,忠於魏國的強將賢臣隨著"歲月侵蝕",已消亡殆盡,沒有真正制約司馬懿的“魏家人”。此時的魏國,忠義曹氏家族的老臣和大將死的死,告老還鄉的還鄉,以至於魏廷內部沒有和司馬懿能夠分庭抗禮的人,缺少制約的司馬懿人,使的司馬懿漸漸壯大,聲勢一天比一天浩大。
虎父無犬子,司馬懿栽培兩個兒子,同時魏國內部安插自己的人,軍隊方面培養自己的嫡系實力,做空了魏國曹氏對軍政的把控權。(司馬懿培養兩個兒子,劇照)司馬懿早早開始培養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人能力都超強,都可以在內可以指點江山,在外可以帶兵打仗,都是難得人才,從司馬懿未雨綢繆的培養兒子開始,就不難看出,司馬懿已經為在顛覆魏國權利做好充分準備。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這所謂的三千死士也並不是成立的,因為軍機大權盡入司馬懿手中。
在軍隊的掌控上,司馬懿早已安排好了自己的嫡系將領鄧艾父子和鍾會等人進入,有了軍隊作為手中的王牌,可以向不服他的魏國曹氏人馬秀一秀肌肉,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司馬懿只帶了幾千人就下了曹爽的軍權,因為都是司馬懿的人,而曹爽能夠指揮的人馬有限,所以,司馬懿奪權很容易。(司馬懿的軍隊,劇照)
曹氏內部族人贏弱,皇帝弱,曹爽還是一個草包,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草包曹爽,劇照)曹氏內部能拿的出手就一個曹爽,還是一個草包,所謂的帶兵大戰經驗全是以失敗告終,也沒有精兵強將,沒有健全的幕僚體系,沒有能夠提前預知危急,給了司馬懿可趁之際。
曹爽在被司馬懿逼宮的時候,本可攜天子逃跑到他曹氏族親那裡,到了那裡直接可以號令天下勤王,但他又是判斷失誤,向司馬懿投降,最後身死人手。
不難看出,曹爽沒有當斷則斷的智慧和勇氣,這也是司馬懿看透了他, 敢於在曹爽和魏國天子狩獵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叫他首尾不能兼顧。
這是個最好的時機,從天時到人和上都促使司馬懿必須政治奪權。(司馬懿把握時機,發動政變,劇照)司馬懿先前已經好幾次已養病為由,在家裡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恰好這次,曹爽帶著小皇帝到周邊狩獵,司馬懿看到機會來了,先到太后那,威逼太后,得到一個師出有名的命令,讓後集結軍隊,把所有和曹爽有關聯的人全部秘密逮捕起來,使的曹爽失去對魏國京師的掌控,對局面缺乏了正確的判斷,失去了主動權。讓曹爽有家不能回,首位不得兼顧。落個束手就擒的結局。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以供參考。
-
7 # 叢中笑6603
光司馬懿手中的幾千個兵將是遠遠不夠用來成事的,司馬懿之所以敢發動政變,之所以能發幼政變,除了他自己的老謀深算之外,就是看透了曹爽的無能本性。
曹爽雖身為大將軍,乃一花花公子,沒有打過仗,沒有見過世面,靠老子打下的家業繼承大將軍的位子,碰到陰險狡詐的司馬懿,那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司馬懿的那二手,在曹操手裡他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稍微不當心就可能丟腦袋,因此,在曹操手下他只能老老實實,不敢亂說亂動。
曹操臨終前曾關照曹家要小心司馬懿,但到了曹爽那裡,已經時過境遷,老早就忘記了。曹爽那怕稍微清醒一下,看清司馬懿的手段,振臂一呼,司馬懿何能逃脫被滅六族的命運。
-
8 # 芋頭170900173
按這個說法,慈禧和恭王更厲害,靠醇王統領的幾隊侍衛成功政變了。那時候輔政大臣可是控制小皇帝和內外諸軍的。司馬懿高平陵本質是宮廷政變。他和曹爽有同等的輔政資格。曹爽架空他本來就是違背明帝遺詔的。所以幾乎所有文武官員乃至皇太后都站在司馬懿一邊。
-
9 # 立殘陽
怎麼沒有實權,司馬懿本身就是一種力量,要知道不管是在朝中還是軍隊中,司馬懿的黨羽都是遍佈整個魏國。
當然他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傻子對手,也就是曹爽,在朝中不得人心,給了司馬懿機會
。
其次,司馬懿本身就夠隱忍,一直引而不發,到最後把握時機發動高平陵事變,從而得到天下。
當然,這其實和司馬懿的出生也有很大關係,畢竟是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很得人心。
綜上是他取得天下的原因。
-
10 # 不沉的經遠
司馬懿能政變成功可不是靠3000死士,而是得到了世家大族和朝中元老們的支援。
曹叡去世以後,司馬懿和曹爽兩人出任了顧命大臣,輔佐曹芳。初期司馬懿和曹爽兩人還能同心協力輔佐曹芳,不過後來曹爽重用何晏等和他關係好的人,並用自己弟弟曹羲、曹訓控制了禁軍,把司馬懿明升暗降為太傅,逐步排擠架空。
司馬懿被架空後則不動聲色,故意稱病麻痺曹爽,等曹爽麻痺大意以後,趁曹爽兄弟等人陪著曹芳去高平陵掃墓時,發動政變,奪取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在《晉書·景帝紀》中確實寫道司馬懿暗中豢養了3千死士,散居在各地,要用的時候再將他們召集在一起,沒人知道他們來自哪裡。
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這些死士很可能參加了行動,併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司馬懿能政變成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司馬懿得到了世家大族和朝中元老們的支援。
自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以後,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勢力就日益強大,而曹丕、曹叡都英年早逝,加上曹氏宗族在曹真等人去世以後人才凋零,曹爽擔任顧命大臣以後,在朝堂上其實並不佔優勢。
曹爽在初期還能架空司馬懿,主要還是因為世家大族們各有自己的利益,沒有全力支援司馬懿。而曹爽大權在握以後,大力提拔自己親信的何晏、李勝、畢軌等人,這就損害了其他所有派系的利益,等於把他們都團結到了司馬懿身邊。甚至連曹叡的皇后,此時的郭太后,也因為曹爽的逼迫轉而和司馬懿結盟。
而且曹爽能力有限,之知道吃喝玩樂,在他的指揮下,對吳、對蜀兩次大戰損失慘重,魏國國力受到極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忠於曹魏的大臣,也不再支援曹爽,反而選擇了司馬懿。實際上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也是打著匡扶曹魏江山的旗號,因此獲得了廣泛的支援。特別是太尉蔣濟,他長期在中軍任職,在中軍舊部極多,在他的支援下,司馬懿得以控制了中軍。
此外司徒高柔、太僕王觀等朝中大臣也協助司馬懿,幫他出面控制局勢。如果不是蔣濟等人出面幫助司馬懿控制住了中軍,那麼司馬懿即使有3千死士,也不可能和正規軍對抗。
所以司馬懿能在高平陵之變中獲勝,主要是因為曹爽自己把朝中多數人逼到了司馬懿陣營,導致自己勢單力孤,而不是因為司馬懿有3千死士。
回覆列表
司馬懿之所以能篡奪曹魏的江山,其法寶就是2個字:隱忍。比如說裝病,一次裝病騙了曹操,一次裝病騙了曹操的孫子。“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懿隱忍多年發動的最後一擊,他從大將軍曹爽手中奪回大權,從此曹魏江山盡在司馬父子的掌控之中。
在魏明帝曹睿病逝後,年僅8歲的齊王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成為了託孤大臣。結果曹爽借曹氏宗族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掌握要樞,就以虛位把司馬懿的權利架空。此後,司馬懿為求自保,只得裝病來騙他。
時會留有準備的人,而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高平陵政變”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司馬懿麾下的三千死士。所謂死士,他們都是為了某些目的願意或者被迫獻出生命的。死士他們手中並沒有多少選擇權,只能效忠主人,聽主人的命令,完成任務。任務成功了,可能會受到主人的嘉獎;也可能會被殺人滅口;任務如果失敗了,只有死一條路。
而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從來沒有後路可退,因此,司馬懿表面上隱而不發,甚至裝瘋賣傻來矇騙曹爽。實則暗地裡豢養了三千死士。那麼,問題來了,在漢朝那個年代,豢養死士是死罪,而且曹爽對他的監視也很嚴密,這麼多的死士是如何避開眾人監視的呢?
據《晉書·景帝紀》記載:“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就是:晉宣帝(司馬懿)準備誅殺曹爽取而代之,與晉景帝(司馬師)密謀,在動手的前一晚,派人偷偷觀察,景帝安然入睡,而晉文帝(司馬昭)卻難以入眠。到了清晨,死士們都集合在司馬家門口,景帝在內院非常鎮靜,整裝待發。於是宣帝就說“我這個兒子真是個幹大事的人”。原來在當初,景帝早就在私下就豢養了三千名不怕死計程車人,命令他們藏身在百姓中,到了今晨全部集合起來,而眾人完全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
這段話雖然有“謬讚”晉景帝之嫌,但也證實了,晉朝官方是明確承認這三千死士的存在。
由此也可以推斷出,司馬懿雖然不敢公然在府上養死士,但很可能他兒子司馬昭承擔了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也有史書說為人謹慎的司馬懿把召集死士的任務交給了汲布,但在三國曆史上是並沒有汲布這個人的。當時司馬懿交代一定要找最值得信任的人,然後在秘密地點訓練他們。
那麼,這三千死士都是從哪裡弄來的呢?其實這是司馬懿多年率兵征戰,用戰果換來的結果。當年在對付諸葛亮的時候,曾經出任雍涼都督的職位。結果掌握兵權的他又非常優待手下計程車卒,深受將士們的愛戴。後來,司馬懿率眾屢立奇功,忠於他的將士也越來越多,於是,後來預感“生存”危機的他便從中挑選出絕對忠誠於他的將士來當自己的死士。
公元249年,等到曹爽和魏帝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祭祀先帝時,一直裝病躺在床上的司馬懿麻利地爬起來,毅然發動政治,一聲令下,三千死士迅速佔領了都城洛陽。結果曹爽竟然連反抗都沒反抗一下就直接投降了,最終司馬懿不費吹灰之力便除掉了曹爽和他的黨羽,架空了曹芳,為後代篡位鋪好了路。
政變後,這三千死士又是什麼情況呢?雖然史書並沒有詳細記載,但推斷其結果大致有三種,一是封官拜爵,進入朝堂。二是得到秘賞,繼續活在暗處,繼續為司馬家族效力。三是被秘殺,殺之封口。當然,這種可能非常小,要知道司馬家的還是初掌大權,正是處於收服人心和用人的關鍵時刻,對於這些忠心耿耿的死士,他如果殺害,豈不寒了人心,引來不穩定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