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非史

    宋朝的皇帝為何生育能力差?

    皇帝貴為天下之主,富有四海、君臨天下,按理說只有他想不到,沒有他得不到的,但事與願違,許多皇帝都被子嗣問題所困擾。王朝需要發展,帝國需要傳承,自古以來都是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皇帝沒有兒子,意味著王朝無法按照正常繼承順序發展。宋朝皇室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尷尬的,因為他們有五位皇帝沒有子嗣!

    因為這五位皇帝沒有子嗣,所以北宋、南宋王朝的命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那麼這五位沒有生育兒子的皇帝都是誰呢?咱們先來說下北宋的兩位,第一位是宋仁宗趙禎。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實宋仁宗不是沒有兒子,他先後有過三個皇子,但全部夭折。

    宋仁宗在位時間很長,後宮妃嬪也不少,他有12個女兒,但就是生不出兒子來。嘉祐七年,已經五十三歲的宋仁宗生子無望,於是只好將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立為皇子。第二年,宋仁宗病死,趙宗實(後改名趙曙)繼承皇位,是為宋英宗。

    第二位皇帝是宋哲宗趙煦。宋哲宗是宋神宗的兒子,他九歲繼位,在位十五年,二十歲時因病而死。宋哲宗原本也有一位皇子,但不幸夭折。因為宋哲宗沒有皇子,致使他死後,皇位只能由弟弟們來繼承,最後繼承宋哲宗皇位的是其第十一弟趙佶,即宋徽宗。在宋徽宗統治時期,北宋徹底衰敗,最終釀成“靖康之恥”。

    接下來咱們說說南宋的三位皇帝!第一位是被譽為“中興之主”的宋高宗趙構,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子,“靖康之變”後繼承皇位。宋高宗是一位長壽的帝王,他在位35年,還做了25年的太上皇,但卻只能收養皇子來繼承皇位,趙構原本有一個兒子,不慎被宮女嚇死。後來趙構在逃避金兵追擊時,驚悸成疾,患上不育症。

    為了延續南宋王朝,得到天下人的支援,趙構收養趙匡胤的後裔為子,將其撫養成人,並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是為宋孝宗。接替宋孝宗即位的是宋光宗,宋光宗退位後,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擴,即宋寧宗。宋寧宗有過9個兒子,但全部夭折,無奈之下,宋寧宗只好收養宗室子弟為養子。

    宋寧宗死後,史彌遠聯合楊皇后,假傳聖旨,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沂王趙貴誠為皇帝,是為宋理宗。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位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如果不是史彌遠發動政變,他原本是沒機會繼承皇位的。因此宋理宗在位期間,廣納妃嬪,想生出子嗣來延續自己的皇位。結果事與願違,宋理宗在位40年,只生了下一個幼年夭折的皇子。

    宋理宗出於私心,沒有選擇品性良好的宗室子弟作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自己的親侄子繼位,即宋度宗。但宋度宗先天不足,生來就有缺陷,在位期間只知享樂,毫無作為,最終將南宋王朝埋葬!

    明朝的皇帝為何生育能力差?

    明朝有十三位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比較長壽之外,其他皇帝都比較短命。而且宮裡嬪妃眾多,為什麼皇帝卻生不出孩子來,有的就算有孩子也是早年夭折。

    古時候說“人活七十古來稀”,但是到了明清時期,醫療水平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了,所以人們的年齡很容易就能過“七十歲”這個坎。明清時期有很多官員都是年過六十,鬍子一大把了還奮戰在朝堂之上的,要知道明朝內閣官員入閣時基本上就五十多歲了,能當上首輔的人更是年過七十,所以養尊處優的皇帝壽命如此之短實在讓人納悶。

    首先來說,皇帝一脈的身體不好可能是導致大部分皇帝短命的原因之一。成化皇帝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嘆息“老將至”,由此可以看出他自己已經感覺到了身體狀況的問題。孝宗皇帝即位之前身體就已經不太好了,由此看來他的身體可能有某種先天不足。而從世宗到神宗,祖孫三代身體都不怎麼好,常常待在宮裡養身體,這就更加讓人聯想到了遺傳問題。

    可要說是遺傳,太祖皇帝一脈的藩王不僅身體很康健,而且生育力很強,子孫滿堂。這樣看來明朝皇室並不是先天身體就不好,而是在某一位皇帝身上出了岔子。

    仔細找找,問題似乎是出現在了明成祖身上,看看他的子孫們,我們大概就能發現問題了。永樂皇帝一共有四個兒子,在皇帝中這個數量著實不多。洪熙皇帝九子為王,一兒夭折,藩王之中還有四個人沒有留下香火就撒手人寰了,一比較,無子夭折的兒子佔到他全部兒子的一半還多!

    再往下說就更悲慘了,宣德皇帝有七個兒子被封了藩王,可是有三個因為沒有後嗣而被除國,繼任的皇帝正統居然只有一個成年的兒子,明景帝更是倒黴,包括太子在內的所有兒子全部未成年夭折!

    往後數,皇帝要麼只得一個或兩個兒子,要麼有將近甚至超過一半的兒子無子夭折。皇家的孩子養尊處優,肯定不會有因為照顧不周到而去世的原因,而且當時的醫術已經發展的不錯了,皇家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低的存活率呢?

    除了遺傳,我們似乎找不到其他原因了。

    明武宗到明穆宗祖孫三代,後宮生活那可是確確實實按照皇帝的標準來的,那叫一個豐富多彩!可是他們要麼生不出兒子,要麼兒子少,實在令人費解。後宮佳麗這麼多,就算一個人的生育能力有問題,其她人還是可以孕育子嗣的,可是這麼多女人都無法讓朱家的香火旺盛起來,問題就只能歸到朱家子孫自己身上了。

    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朱家當皇帝時間最久的人,可是他也只有四個兒子,即便如此,他也是憲宗之後留下子嗣最多的人。所以南明諸王很多是出自萬曆一代,只有魯王是太祖一脈的。

    這樣大致數一遍我們能夠發現,從永樂到崇禎十四代皇帝,他們留下的能夠孕育子嗣,傳承一代以上的被封為藩王的兒子只有十七個!有十三個藩王根本沒有留下子嗣就去世了,而且還有一部分人沒有封王就夭折的,這個死亡率實在是太高了!

    按照比例來說,就算往前數個幾百幾千年,皇帝的後代也沒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啊!回頭一看,我們能發現,朱元璋一個人就留下了二十二個成年的藩王后代,而且他們都育有子嗣,所以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朱元璋身上。

    明朝皇室也不是沒有生育能力強的人,不過他們都不在永樂系統中,而是出自洪武系統,像慶成王自己有一百多個兒子,這是多麼頑強的生育能力啊!永樂一脈只有而兒子少,或者生不出兒子的事情,像這樣子孫滿堂的情況從未出現。

    永樂系統的皇帝普遍短命而且子嗣稀少,好不容易得來的子嗣就算沒有中途夭折,再傳承一代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就這種種情況來看,這個家族確實是有著某種遺傳疾病的,要不然怎麼會出現這種不合常理的現象!

    永樂皇帝死於出征途中,他是突發疾病,那麼他的祖孫們是否有可能也是死於這種突發疾病呢?洪熙、天順等皇帝的死亡很突然,有可能就是和永樂出現了一樣的病症。

    唐朝的皇帝為何生育能力強?

    唐朝皇帝普遍生育較多,我覺得可能和唐朝的後宮制度以及唐朝比較開放的氛圍有關。

    後宮制度,唐朝的後宮制度不同於其它朝代,在對待宮中無論是執役的宮女還是奏品級的后妃上頗有人性化的一面,在唐中宗時期還可以讓這些人在宮外建房子,宮外居住,不必在皇宮長期封閉的生活。

    有皇室作為全民表率,那下面的平民百姓當然上行下效了,所以在普通百姓家裡也是非常開放的,女兒家可以隨意著裝和出門,這種對待男女事情上開放,也直接間接的促進了生育的加大,可以說是一種潤物無聲的鼓勵生育的政策了。而皇帝身為國家元首和中心,在這方面的自由度肯定更加大,甚至還有母女同事一夫的事情,所以多方刺激之下,播種的次數肯定會變多。

    至於唐朝的皇帝普遍生育皇子多,這就是因為唐朝的後宮制度不同。唐朝後宮有品制的就有八十一個,而且唐朝皇帝雨露均霑。按照月圓程度,1-14日,從低階到高階,15-16皇后獨有,17-30再從高階到低階,因此唐朝妃子較少出現獨守深宮幾十年不見皇帝一面的情況。這樣每個妃子都有了懷孕的可能,生育的孩子也就會多。

    唐朝也是中華髮展的一個里程碑,盛唐經濟發展,文化燦爛,民族融合,唐朝皇帝說是隴西李氏,認可老子為祖先,但是,事實上他是有胡風雜種的,史載明確,雜交滴生命強,生子多也不足為奇了。還有,唐朝皇帝亂叫陪,史稱髒唐,李世民殺兄霸嫂,睡他弟媳婦。他兒子李治,娶他小娘武媚娘,無門娘更厲害,給老李家戴了天大的綠帽子,還是公開戴滴,老李家滴閨女也厲害,太平公主淫蕩成性,和她老媽公用面首,還有唐玄宗,強娶他兒媳婦楊玉環,等等髒事,只此一家。

    清朝的皇帝為何生育能力強?

    一個朝代由興盛到衰亡,似乎和大自然的生死法則一樣讓人們無法抗拒。清朝也不例外,清朝從努爾哈赤打下江山,到康雍乾盛世,到晚期衰亡。今天我為大家盤點一下清朝十二個皇帝生孩子的情況,看是不是和清朝的命脈發展吻合!

    一.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清太祖。

    兒子:從皇長子到皇十六子,其中皇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8個女兒

    二.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清朝開國皇帝。

    兒子:11個兒子,其中皇九子愛新覺羅福臨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十四個女兒

    三.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順治皇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祖第九子。

    兒子:8個兒子,其中皇九子愛新覺羅玄燁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6個女兒

    四.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後世稱呼為康熙帝。

    兒子:生了35個兒子,其中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20個女兒

    五.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雍正皇帝,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

    兒子:生了10個兒子,其中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曆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4個女兒

    六.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清朝第六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兒子:生了17個兒子,其中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10個女兒

    七.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嘉慶皇帝,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兒子:生了5個兒子,其中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9個女兒

    八.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道光皇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

    兒子:生了9個兒子,其中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10個女兒

    九.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皇帝,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透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嫡子)。

    兒子:生了2個兒子,其中長子愛新覺羅載淳接他班當皇帝

    女兒:1個女兒

    十.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為清文宗咸豐皇帝長子,生母為慈禧太后。

    子女:有一個孩子在嘉順皇后肚子裡時,就被慈禧害死了,所以都說他無子,後來有人追尊這個孩子為末阿哥

    十一.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為慈禧皇太后親妹。

    子女:無

    十二.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子女:無

    看完清朝十二個皇帝生孩子的情況,估計大家知道它和清朝命脈是一致了吧!

  • 2 # 小院之觀

    毫無疑問,最主要的原因是遺傳。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活了57歲,在當時來說,不算長壽,不過也算是平均年齡。

    趙匡胤的母親昭憲太后杜太后,活了60歲,也屬於正常年齡。

    趙弘殷有四個兒子,五子趙光贊夭折,長子趙匡濟早亡,四子趙廷美只活了37歲(當然趙廷美早亡與被罷職閒居有關),可見這家人並沒有長壽的基因。

    趙匡胤本人只活了49歲,不過他是暴死,在去世前一夜還在宮中與趙光義飲酒,趙匡胤的死因是後世一大疑案,“斧聲燭影”的故事口口相傳,假使他不是非正常死亡,估計活到60多歲問題也不大。

    不過看看趙匡胤的子女,就有點無語,含著金鑰匙生下來的皇子公主們能活多少歲呢?

    長子,滕王趙德秀,早亡。

    三子,舒王趙德林,早亡。

    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早亡。

    長女,申國公主,早亡。

    次女,成國公主,早亡。

    三女,永國公主,早亡。

    只有次子趙德昭和其他三位公主活到了成年,趙德昭能活多久不得而知,因為他28歲就精神錯亂自殺身亡了。

    趙光義活了58歲,如果不是徵遼中箭,相信還能努力活過60歲。

    趙光義的子女們比大哥的子女們爭氣多了。

    長子趙元佐活了62歲。

    次子趙元僖活了...26歲...

    四子趙元份活了36歲...

    五子趙元傑活了31歲...

    六子趙元偓活了41歲,

    七子趙元偁活了33歲...

    八子趙元儼有點厲害,活了59歲。

    九子趙元億早亡...

    繼承帝位的次子三子趙恆也比較長壽,活了54歲。

    從趙匡胤、趙光義到他們子女這兩代人就可以看出,這個家族基本與長壽基因無緣,夭折、早亡、暴斃等不幸的詞語卻一直圍繞著他們。

    不信的話,再看看下一代。

    宋真宗趙恆共生了6子二女,生育率不能算太低,不過能活到成年的...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成人率低至25%...離及格線也還差得遠。

    宋仁宗趙禎,變本加厲,生育率降低,成活率更低。趙禎生了3個兒子13個女兒,兒子全部夭折,女兒成活5個,不得已只好過繼趙允讓之子趙曙繼承大統。

    宋英宗趙曙,一度讓趙家看到了希望,4個兒子竟然成活了三個,墳頭都冒出了青煙。最後長子趙頊繼承帝位。

    結果宋神宗趙頊又讓人大跌眼鏡,14個兒子只活了4個...

    一地雞毛...

    所以,趙家官人們繁殖率低很大原因出自遺傳,從趙匡胤一代就能夠看得出來,後天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改變基因的力量。

    明朝的皇帝們同樣也是如此。

    朱元璋活了70歲,可以算長壽。

    他的繁殖能力相當出色,一共生了26個兒子,有24個活到成年,這在古代已是相當牛X。

    問題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本人活了64歲,算是正常壽命。但從他兒子朱高熾開始,就一代不如一代,十幾位皇帝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42歲,還不如數百年前的唐朝,這還是靠萬曆和嘉靖兩位長壽皇帝給拉高的。

    營養不良、缺醫少藥是不可能的,御女過度是有可能的,不過不至於這麼誇張。朱棣一系的壽命過短,導致繁殖能力下降,形成惡性迴圈,人丁越來越稀少。

    對比一下朱家其他支系的藩王,壽命和繁殖能力普遍強於朱棣這一系,生個十個八個兒子不算啥,最多的慶成王朱鍾鎰生了100多個兒子...而這個朱鍾鎰,是朱元璋三子朱棡一系。

    成祖一系惡劣的遺傳基因,應該是來自他母親,朱棣雖然自認馬皇后是他生母,不過他真正的生母在歷史上一直存疑,爭論到今天也沒有結果,大約永遠也不會有結果,不管如何,成祖後明朝皇帝短命和不孕不育的鍋,很大程度要由朱棣生母來背。

  • 3 # 陌曦484

    我想想……明朝他比較奇葩,孩子少是有原因的

    第一任老總朱元璋,孩子不少,不說了

    第二任老總朱允炆,沒當皇帝多久就被趕下臺了

    朱棣叔叔天天憂心朱允炆回來怎麼辦,他還要擔心國家大事,沒心情

    之後以嘉靖,朱厚照,朱由校等人為範本,這些是因為有自己的事情操心。比如,修仙,出門打仗,做木工活等等。

    萬曆為了立太子立誰這件事和大臣吵死了,沒心情生孩子去

    其他好皇帝由於過於關心國家大事,死的很早

    我知道的就這些了

  • 4 # 里爾1204

    首先我並不覺得宋明皇帝生育力差,唐清的強,這是因人而異的,箇中因素導致皇帝的境遇不同,所以生育能力也有所不同。

    明朝所謂生育力差的典型代表是弘治正德兩父子,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複雜,要追溯到弘治爺爺輩了。弘治的爺爺是朱祁鎮,也就是正統皇帝,這貨不好好在北京待著,非要聽死太監王振的話去御駕親征瓦剌,結果讓人家俘虜,不過他也算厲害,用個人魅力征服了蒙古人,被遣送回國。不過此時的大明朝已經換了主人,他弟弟朱祁鈺坐上了皇帝寶位,他兒子也從太子的位置上被擼了下來。後來正統皇帝奮發圖強,發動奪門之變,重登大寶,改元天順,他兒子朱見深也順理成章的又成了太子。朱見深由於有這樣一個敗家爹,所以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很艱苦,整日提心吊膽,身邊僅有一個萬姓宮女對他不離不棄,兩人相依為命,最終導致他成為了戀母癖患者,萬宮女搖身一變成了他的貴妃。萬貴妃比朱見深大十七歲,她的孩子全部夭折,嫉妒驅使她不允許朱見深雨露均霑,懷上孩子的宮人下場都很慘。不過老天有眼,在後宮一起努力下終於保住了一個孩子,這就是弘治。弘治五歲才第一次見到他爹朱見深,之前的他都是在小黑屋裡秘密生活,才逃過了萬貴妃的魔爪。他爹由於小時候的境遇,身體和心理都有點小問題,生他的時候又一直苦悶自己沒有子嗣,在這種情形下生出來的孩子能符合優生優育的標準嗎?弘治二十來歲就開始脫髮,又是一夫一妻的忠實履行者,只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正德,他們父子倆生育能力能好到哪裡去呢?這也說明了生孩子時的心情真的能影響孩子的質量。朱見深有了弘治後,心情大悅,萬貴妃也不管了,畢竟都有一個了,再多點也無關痛癢。所以朱見深其他兒子都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質量也都不錯,子孫繁茂,正德的空缺才有人來坐。

    再說清朝,最後三任皇帝都沒有子嗣,同治無子,一是死的早,二是他爹登基時正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日夜操勞,天天想著國家的爛攤子,心情不好,所以生孩子也比較困難,好不容易有了同治,同治身體不好也是情有可原。後繼者光緒一生可悲,傀儡皇帝身體不好也正常,換誰在他那個位置上不出點毛病才是稀奇。末代皇帝宣統三歲入宮,從小便讓宮女玩壞了,導致長大後不舉,這純屬環境因素導致,只能對他表示同情!

    縱觀整個歷史程序,哪朝哪代都存在絕嗣的皇帝,西漢昭帝,東漢衝帝,質帝,桓帝,宋仁宗,宋高宗等都沒有子嗣。

    整體而言建國初期,大多數皇帝都是身經百戰,身體素質都還不錯,生育能力也比較強。傳了幾代之後,皇上從小便生活在宮韙之中,錦衣玉食,缺乏鍛鍊,身體素質變差很正常。再加上後宮勾心鬥角,暗流湧動,皇帝沒有子嗣也不必大驚小怪。

  • 5 # 七棵青松

    兩宋在中國的歷史上,與漢唐明彊域比較,面積是最小的。由於宋之前的五代,更朝換代層出不窮,你方唱罷我登場,以此影響了宋之國國策,必然的就是重文輕武。加之趙宋皇帝十有八九為昏庸無能,不思進取。因而造成屈辱的三百年漢人朝庭。

    朱明王朝中後期,雖說也出了些昏庸君王,但總體還算清明。特別是明初,幾代君王之作為,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其地位,作為表現有目共睹。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替趙家了報仇,替大漢民族報了仇;廣佈華夏之威,萬國來賀;多有世道清明,物產豐盛……

    兩朝相比,誰優誰劣,一目瞭然!

  • 6 # 星火辰

    宋朝的統系經常斷絕,皇帝不得不從旁枝中找繼承人。明朝其實總體還算正常。唐朝、清朝同樣有統系斷絕,從旁枝中找繼承人的現象。下面分別說說:

    一、唐朝皇帝的統系同樣斷絕過,不過不是因為皇帝的生育問題,而是政治鬥爭的因素

    唐朝的統系大概是斷過三次。第一次是唐中宗這一脈,唐中宗是有兒子的,在歷次政變中被清理了個乾淨,他這一系可以說是唐朝從武則天開始到唐玄宗時期歷次政變的犧牲品。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讓唐朝統系轉移到唐睿宗(李隆基老爹)一脈。第二次唐穆宗這一脈,唐穆宗是唐朝中興明主唐憲宗的兒子,他和他的三個兒子敬宗、文宗、武宗先後為帝,都是有後代的,結果唐穆宗的弟弟唐宣宗,在武宗死後,在宦官的扶持下奪了位。第三次就是唐僖宗了,他在位時期爆發了黃巢之亂,傳位給弟弟唐昭宗,唐僖宗也是兒子的,只是當時天下大亂,唐朝內部認為不能由幼子繼位。然而,唐昭宗也不能挽救唐朝的滅亡,昭宗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崇禎帝。

    嗯,唐朝皇帝的生育能力都是不錯的,這或許和他們的家族基因有關係,畢竟李淵有二十二個兒子,到了六十多歲還在生。也可能和當時各族的融合有關係,唐朝皇帝和唐朝後宮多是混血兒,從在優生方面有優勢。

    二、宋朝皇帝的統系經常斷絕,其中原因多種多樣,宋朝皇帝生育能力較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宋太祖趙匡胤就不太能生,四兒六女,還死了一半。剩下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還在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死因成疑。傳說殺兄奪位的趙光義算是比較能生的,但也大概可以看出他的基因有缺陷,其兩個原來的太子一死一瘋,傳位給第三子真宗。真宗的兒子活下來的只有仁宗,仁宗當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居然沒有兒子,不得不從宗室裡選繼承人。真宗、仁宗,都是有生育能力的,但不知道是他們天生的基因問題,還是因為確實有後宮劇烈的宮鬥問題(狸貓換太子,似乎是有一定根據的),反正仁宗這一枝斷絕了。到宋哲宗時,又斷絕一回,傳給其弟宋徽宗。宋哲宗據說是滑精而死,由此可見其縱慾過度。宋哲宗雖有生育,但子女不多,皇子也沒活下來。到了亡國之君宋徽宗,居然基因突變,宋徽宗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能生的皇子,甚至沒有之一。據說,宋徽宗亡國後,被俘虜到金朝,依舊在監獄裡生孩子。北宋到了宋徽宗,在生兒子上是報復性反彈,在國勢上卻是迅猛下跌。

    宋徽宗那麼多兒子,傳到南宋的宋高宗後,居然統系斷絕了。一方面是因為宋高宗的太子死了,宋高宗又在金軍的追擊中嚇得喪失了生育能力,另一方面是當時現實的和神秘的氣氛加在一起,讓宋高宗不得不還位於宋太祖的子孫,也維持宋朝的統治。於是,趙匡胤的後代宋孝宗繼位。到宋寧宗時期,寧宗九子皆死,最終只得傳位給宗室中收的養子宋理宗。到宋理宗孫輩時,宋朝滅亡。

    宋朝皇帝其實都是有生育能力的,只是皇子死亡率過高,譬如宋真宗、宋仁宗、宋寧宗等都死了一大堆兒子。具體原因,要麼是基因有缺陷,要麼是宋朝對後宮禮法約束過嚴、導致選妃有先天缺陷,要麼就有可能是宮鬥了。據說,宋仁宗對後宮仁讓,而宋光宗居然懼內,這也真是奇了。

    三、明朝雖有幾次統系斷絕,但總體算是正常的,明朝皇帝生育能力應該沒有問題

    朱元璋就很能生,朱棣這方面稍微弱點,兒子不多。明朝在建文帝的時候統系斷過一次,主要是因為朱棣奪位,建文帝是有兒子的。然後到了明武宗正德帝的時候又斷一次,正德帝是個亂搞的皇帝,這是比較出名的,但對此,史家有爭議。正德帝的老爹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極少的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因此其子女極少,正德帝又不檢點,造成這一枝斷絕。然後,嘉靖帝從外藩入京繼位,結果鬧出一番認誰當爹的問題。直到崇禎帝哥哥,喜歡做木匠的天啟帝時,才又斷一回。明朝近三百年,統系不過斷過三次,一次還是因為朱棣奪位,一次間接因為明孝宗一夫一妻,由此可見,明朝皇帝的生育能力總體還是正常的。

    四、清朝皇帝是不是特別能生?其實總體也在正常範圍

    清朝最能生的無外乎康熙帝,因為他在位時間畢竟那麼長,身體也很健康,但也比不過宋朝的亡國之君宋徽宗會生。清朝的統系同樣斷過的,還斷了兩次,都是因為皇帝無後。一次是同治帝,一次是光緒帝,都是在清朝晚期了。末代皇帝甚至沒有生育。

    因此,總體比較起來,明清帝王的生育能力總體相當,宋朝皇帝的生育能力的確有點問題,但主要不是不能生,而是不能優生,唐朝皇帝幾乎都能生,而且皇子大多成活率較高。

  • 7 # 鄧海春

    有一種水果,不僅外皮極為苦澀,就連內裡都交錯著苦澀的隔膜。而且每一粒能吃的部分都很小,叫人一口一粒食之無味,一口一個又無法下嚥。但這水果偏偏在民間擁有不低的人氣,因為它有很多籽。這水果就是石榴,它的多籽剛好順應了民間多子多福的觀念,於是就成了人們祈求多子的媒介。

    民間都這麼計較子嗣多少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又怎能不在乎呢?清朝康熙皇帝的子嗣,有記載的有五十五人;雍正皇帝的子嗣中,親生的有十四人;乾隆皇帝則有子嗣二十七個。而唐朝的皇帝們也不遑多讓。唐高祖李淵有子嗣四十一人;唐太宗李世民有子女共三十五人;唐玄宗李隆基子嗣多達五十九人。

    但就像我們今天,即使開放了全面二孩,也還是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生一胎,甚至不生。即使多子多福是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重要觀念,也還是有皇帝由於種種原因,子嗣單薄。

    本來,作為坐擁天下的皇帝,他們大多後宮有著“三千佳麗”,並不缺孩子他媽。縱觀歷代皇室族譜,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只有極少的女性一人就產下了多個皇室後代,但有很多女性都為皇室添丁做出了貢獻。正是後宮女性眾多,皇帝才有足夠的“資源”,去迎接眾多子女的到來。因而換句話說,是皇帝本人的情況,直接影響了皇室人丁的興衰。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先回到問題本身。題中所說的宋、明兩代皇帝子嗣單薄,唐、清兩朝皇帝兒女眾多,其實是有些以偏概全的。至少宋徽宗有三十一個兒子,三十四位公主。而清朝的嘉慶皇帝兒女共有十四人。

    相比之下,唐、清兩朝的著名皇帝們,子嗣確實比宋、明的著名皇帝們要多些,但這並不意味著宋、明兩代皇室就人丁稀少。事實上,明朝皇室人丁興旺時,朝廷甚至要拿出當年糧食賦稅收入的大半,才能支付得起這一大群人的俸祿。

    所以說,皇室的香火到底興盛不興盛,還是得看當時的皇帝本人和環境。

    對於皇帝們而言,多活一年就意味著多一年的時間去延續香火。三十五歲就去世的宋英宗趙曙只有八個兒女,而享年六十八歲的康熙皇帝就是兒女成群。

    但年齡也不是惟一的影響因素。南宋開國皇帝趙構活了八十歲,卻只有親生骨肉六人,且四人早年夭折。趙構的孩子都是他在北宋尚存時有的。在他建立南宋後,雖然他也有幾個寵愛的妃嬪,卻沒有再留下孩子。

    和趙構類似的,還有清朝後期的同治、光緒和宣統三人。他們都由於當時政局等原因,沒能擁有子嗣。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在他人的干涉中,他們的人生裡失去了兒孫滿堂的那幕重頭戲。

    而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妻子張氏一人,二人只哺育了明武宗和其弟弟、妹妹三人。

    可以說,他們身為皇帝,都有著擁有眾多兒女的潛力。唐宋也好,明清也罷,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都因為自己的機遇或能力,擁有了眾多後代。但也有些人,他們或主動選擇,或迫於事實,只留下了那麼一點甚至沒能留下星火。他們的一生,只看著庭外那株石榴樹,在一年又一年裡開滿了火紅的花朵。

  • 8 # 使用者94738516596

    不得不說明朝和唐朝的皇帝好像確實子嗣比較多,不過其實都是前面的皇帝子嗣比較多,不管是大唐還是大明因為都是前期比較強大,繁榮到了後期就不行了。

    就說明朝,朱元璋的兒子就有二十多個,但是後來的就一個一個不行了,朱棣只有四個兒子,朱高熾還有十個兒子,但是朱瞻基就只有兩個兒子了,而我們知道的天啟皇帝子嗣都沒有,最後只能傳給自己的弟弟崇禎了。其實清朝的皇帝和明朝的也是很像,可以看到清朝前期的幾個皇帝,康熙,乾隆這些的子嗣真的是非常多,都是幾十個兒子的,但是到了清朝後期的幾個皇帝也是一樣子嗣稀少,甚至是沒有子嗣的,咸豐只有三個兒子,還有一個早夭,而同治皇帝還有光緒都是沒有子嗣的,當然和他們死的比較早也是有原因的。

    所以說題主的這個說法也是有問題的。不過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就是宋朝,宋朝皇帝的子嗣確實普遍都是比較少,基本上都是隻有幾個兒子,作為皇帝后宮佳麗三千的,只有幾個兒子確實是不太正常。

    當然在古代由於醫學條件有限,不管是皇室還是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其實很多都是早夭,成活率都不是很高。但是畢竟是年代久遠了,在歷史上對於這些問題也是無法從醫學上來考證了,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了。只能說是醫學條件有限來說了。

  • 9 # 枝枝葉葉

    皇宮 建的不是地方,或者宮中,生活流程有嚴重損壞健康的地方,比如明朝皇帝,寵辛 妃子前,要焚香,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化論有哪些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