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5141774431

    盜夢空間——內在世界的具象化。

    《盜夢空間》是2010年上映,由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編劇並指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懸疑片。2011角逐奧斯卡,獲八項提名並最終奪得包括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在內的四項大獎,同年,獲金球獎多項提名。

    從諾蘭導演此前作品《蝙蝠俠:黑暗騎士》《失眠症》《致命魔術》,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導演善於鋪展多線劇情和以一種嚴謹的邏輯描繪主人公不安定的精神狀態——這種風格也延續到了本片中,將層層夢境以現實的畫面展現出來,將不穩定的內在世界以各種詭異的突發狀況表現出來。

    開場既是一場夢中夢,主人公團隊意圖挖掘出目標人物齋藤的秘密,造夢者與盜夢人一同將齋藤拉入夢境,然而盜夢人在竊取目標人物思想時,卻發現不屬於造夢者創造的,自己的前妻出現了在了夢境裡。

    經過第一段雙層的夢境展現,讓觀眾對於內心世界具象化有了初步瞭解和較為模糊的認知,而在接下來的故事環節中,透過盜夢人接到的新任務——對目標任務進行意識植入,而展開對造夢和盜夢的多方面、立體而深刻的描繪。

    本片在將多重夢境——即人物的內在世界展現給觀眾時,需要將“造夢者建構世界,所有夢中人都會對造夢者世界有所影響”;“目標人物會在夢境中放鬆、目標人物的反抗”;“從夢境中脫身方式、夢境最深處、辨別夢境與現實的方法”等多個概念一一向觀眾介紹,同時講述盜夢者與前期的感情線,來解釋“意識植入”和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悲劇,多條線路多層維度的故事架構,使得本片具有超強的故事性,同時也對導演和編劇的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而諾蘭導演與他的團隊很好的迴應了觀眾,使用多條故事線和盜夢者與造夢者的對話、造夢過程,清晰而明確的將種種新概念講解給了觀眾,觀賞時無需瞭解其他任何書籍、訪談,只需要全神貫注跟隨影片展開即能很好地瞭解《盜夢空間》所展現的內在世界構築,明白盜夢者、造夢者對於這個具象化世界的影響。

    夢境是對人內在世界,“人類意識”的展現,而人類意識本就基於外在世界的物質基礎,夢中種種都是個人現實生活的折射。

    觀眾可以清晰看到,每個人夢境所展現的,都與造夢者和做夢人自身的環境高度重合。極具特色的西方城市,特徵明顯的路人們,都是造夢人和做夢人平時生活中所見,所遇,他們的內在世界,是透過平日裡對外在世界,對社會和自身的認知來構築的。

    而盜夢和意識植入的行徑,無疑是第三方對目標人物進行內在世界的干預,對目標任務的內心的秘密進行窺探竊取,在目標任務內心世界植入病毒,從而影響現實世界。

    本片高潮既是主人公正式開始執行“意識植入”的人物,五重夢境加上現實,一共六個維度故事,逐層展開層層遞進,同時又會出現同一時間段不同維度故事展開,尤其是實在離開夢境這一剎那的故事,六個維度不同的時間流向故事程序,在不同維度的不同狀況(尤其是失重環境下畫面)層層交疊的震撼畫面,詭異的畫面差別和多次強調的同一時間,使得本片在高潮階段直接打破了傳統懸疑片失控上的限制,他直接將多維度的空間疊加,將之前所有的故事線收攏為一體,將之前影片兩個小時鋪墊的多重空間狀況瞬間壓縮,使得觀影者在一剎那精神高度集中跟隨盜夢者一起屏息凝神迎接重重夢境破碎回到現實的時刻。

    良好的敘事節奏,使得觀眾在劇情高潮後,迎接了一個非常自然而舒緩的結尾,盜夢者成功回到了現實,也迴歸了家庭,不再需要漂泊和繼續盜夢,從影院散場的觀眾也能鬆了一口氣,在走出影院沐浴Sunny的剎那,得到徹底的放鬆。

    《盜夢空間》並不僅僅是在講述夢境,更在講述與夢境互動的現實世界,他將內在世界展現給觀眾,然而透過舒緩的結尾,也讓緊隨劇情的觀眾意識,迴歸到了現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iphone賣的是系統,而不是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