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郭是大叔

    1、晚唐到五代十國是戰亂頻發,社會動盪,宋朝結束了這個局面,統一了全國。

    2、隨然宋朝軍事上比較積弱,但是經濟和文化藝術發現的是非常好的。

    3、北宋和南宋加一起存在了319年呢,比盛唐都長。

  • 2 # 啄木鳥405

    宋太祖能和唐太宗並列,竊以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與混亂,統一了華夏絕大部分地區。

    第二,加強了中央集權,政軍財權分立而集於皇帝一身。他用杯酒釋兵權之法,解決了中唐以來的藩鎮割劇問題,用平和的方式解決了臣弒君的大問題,且太祖不嗜殺人,善待功臣與柴氏子孫,創下一個很好的規矩,有宋一代幾乎沒有擅殺大臣。

    第三,抑武重文,為經濟科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原因,使得唐宗宋祖並列。

  • 3 # 垚珠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恐怕會很複雜。我從某個側面說一下吧。

    人的動力有兩種:一為利益,二是信仰。拋開宗教,從社會和政治的角度說,利益和信仰都會被統治者利用。秦國變法,獎勵耕戰,其實是對個人利益的鼓勵;北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卻是對高層個人利益的攫奪。商鞅雖得一時功成,但難使強秦延祚,只因未得信仰之普及;荊公雖有美好理想,而終至曇花一現,大概是沒有顧及人性的自私。

    大家都知道“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它其實是一種執政藝術。功臣和武將們,他們是要得到某種利益的。唐中後期直到五代,地方軍事首領們擁兵自重,無非是要得到某種東西。趙匡胤平定天下後,杯酒談利益,充分滿足功臣們的人性慾望——地位、良田、美女,可勁享受,把兵權放下。

    天下怎麼辦?交給文人。文人善於談信仰,擺道理,講道德。有宋一代,文官制度昌盛於世。這樣,宋太祖就實現了秦始皇沒有實現的理想:中央集權,文官替皇帝知縣知府知誥命,垂直治理。

    你看,趙匡胤將利益和信仰玩得很好,大宋逐漸走向繁榮。宋代的政治環境非常寬鬆,文官們既能踐行自己計程車大夫理想,又能享受生活。

    至於宋朝政策的利益慫恿過甚所帶來的弊病,我們另當別論。

    趙匡胤奠定的政治基調,使兩宋延續三百餘年。所以,他名氣不大是很難的。

  • 4 # 賀拔嶽

    宋太祖起自於布衣,他建立了宋王朝,結束了自唐安史之亂後接近三百年的紛亂局面。當年唐憲宗想做的事最後還是趙匡胤幫他做完了。他終結的亂世與兩晉南北朝時期旗鼓相當,因而他可以同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並論。而且他從新建立了一套政治架構,解決了困擾傳統政治的許多固疾:外戚、權臣、藩鎮、宦官、這些政治頑疾有宋一朝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皇權再度不可動搖,中央的權威再無人挑戰。後來的元、明、清能徹底的中央集權,都肇始於宋太祖之世。

  • 5 # 青鑑

    北宋國土少,軍事實力也沒多強,但趙匡胤為何能與唐太宗相提並論?

    “唐宋宋祖”並列的提法最早出現在《沁園春·雪》,只是為了詞的工整吧。在歷史上我認為唐太宗的功績比宋太祖強太多了。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具體分析之:

    相同點:兩個人出身相似。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於關隴世家,父親李淵曾做過隋朝的太原留守。少年時的李世民智勇雙全,曾經救過隋煬帝。趙匡胤也是官二代,父親趙弘殷官至武清軍節度使、太尉。少年時的趙匡胤勇武過人,也在軍中救過皇帝柴世宗。從這一點看難分軒輊、半斤八兩。

    不同點:在歷史上的功績,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政治上,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軍事上,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四方賓服。李世民在位23年,社會安定、經濟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史稱貞觀之治。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

    宋太祖在位期間,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重文抑武,重視農業生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軍事上,滅荊南、湖南,滅南漢、後蜀、南唐,三次攻北漢以失敗結束。如果宋太祖多活幾年也許能像李世民那樣做的好,但是,他突然死了,可惜了。宋太祖在位期間並沒有完成統一,南方的吳越一帶北方的北漢、燕雲十六州等等都在宋的統治之外,其實整個宋朝都沒有完成大一統,從一點看,宋祖實在比不上唐宗。

  • 6 # 蘭臺說

    《沁園春·雪》裡有這樣的詩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可見,宋太祖趙匡胤堪與唐太宗李世民相提並論的。

    實際上,他們有著同樣的個人能力和豐功偉績。

    先說唐太宗李世民。

    他協助父親李淵建立唐朝,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

    他繼位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

    他統治期間,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尊稱為“天可汗”。

    他不僅開創了“貞觀之治”,而且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他不僅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還是詩人和書法家。 “功大過微,故業不墮”,他是中國歷史上的明君治世之典範。

    再說宋太祖趙匡胤。

    後周的柴榮死後,只剩一個小皇帝和一個柔弱的皇后,悽苦伶仃,江山被奪是必然的。

    於是大權在握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在位16年,結束了唐朝以來的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的局面,恢復了全國統一。這使飽經戰亂之苦的民眾有了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為社會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近三百年的亂世。因此他自然是可以和真正終結兩晉南北朝亂世的唐太宗相提並論。

    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的理念,果斷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透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以及知人善任,厚祿養廉。這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暴力局面,也使宋代的文化發展水平空前繁盛,達到新的高峰,影響深遠。

    與歷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建立的宋朝提供了一個寬容自由的政治、文化環境,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國文治盛世的頂峰,可謂中國君主專制史上的最開明的一個王朝,趙匡胤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受推崇的文治之君。

    而且,趙匡胤建立了一套新的穩定的政治結構。透過“收起精兵,稍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將軍事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等牢牢控制。

    從而使皇帝的地位難以動搖,強化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政府的絕對權威。因而宋朝三百年曆史中未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

    這也為後來的元明清的大一統奠定了政治統治樣板。

    趙匡胤勵精圖治,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等,使宋初的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而且為宋朝走向空前繁榮局面奠定了基礎。

    因此,儘管宋朝三百年的統治期裡軍事積弱,但在歷史上獨樹一幟,享有盛名,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論立國的背景,唐太宗李世民有深厚的關隴家族勢力,幾乎是繼承隋朝、父親李淵的江山;而趙匡胤雖出身于軍人家庭,但背景實力則弱的多,自己開國、開闢疆土。

    論登基稱帝的手段,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是血流成河,屠殺自己的同胞兄弟;而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則是兵不血刃,和平接管政權,這也體現了他的智謀和能力。

    所以,從古代帝王的文、德、武、功四個方面考量標準衡量,宋太祖趙匡胤與唐太宗李世民處於伯仲之間,都是英明治世,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君主人物。

  • 7 # 石水微瀾

    不好意思,我甚至認為,趙匡胤在歷史上的地位超過唐太宗不止一籌。至少有3個方面可以做支撐:

    說白了,兩位開國皇帝的對比,其實就是唐宋兩個朝代的PK。

    第一個,民意基礎。

    記得前不久網上有個調查,就是問大家如果能穿越歷史,願意活在哪個朝代?大多數人選擇了宋朝。當然也有唐朝。但宋朝的比例遠高於唐朝。

    為何會這樣?一則宋朝的政治開明前所未有,宋太祖不以言論殺士大夫的開國精神一直影響了大宋三百年十六個皇帝,才有了經濟文化上的盛世——像蘇東坡這樣童言無忌不合時宜的人,儘管一直被邊緣化,依然一度在政治中心風光了好幾年,換了其他朝代估計早已人頭落地永不翻身了;

    至於大家並不十分認同的杯酒釋兵權,認為引發了宋朝武力的積弱,如果是放在五代十國的血腥歷史背景下,應該會理解很多。

    這一點唐太宗做的當然也不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歷歷在目。但李世民這個實際上的開國皇帝,畢竟是靠玄武門之變、手上沾滿親兄弟的鮮血才上的位,這無疑為後人落下了話柄,甚至有樣學樣,有唐一代宮廷政變內鬥不要太多,從武則天到唐玄宗;且貞觀年間的太子之爭,也讓侯君集等開國功臣未得善終。也就是說,李世民並非大家看上去那麼完美。

    甚至,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未必比得過他的兒子唐高宗:須知他三次攻打高句麗無功而返,而征服北韓的大業,包括平定突厥等偉業,是在李治手上才完成的。在唐太宗時代,國土並不比北宋大多少。

    二則到了宋朝,市民生活才真正得到了釋放和解放,因為宋朝沒有唐朝那樣嚴格的宵禁。看看《清明上河圖》,你就知道宋朝人民生活物質極大豐富,精神得到極大釋放。

    第二個,專家共識。

    清華四大國學大師之首陳寅恪認為,中華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對宋朝可謂推崇備至。

    宋朝的文化確實光輝燦爛:你看唐宋八大家,主要在宋,宋朝佔了6個。四大發明,有3個跟宋朝密切相關,印刷術是在宋朝才得到極大發展,因為文化高度發達嘛;至於火藥和指南針,更是宋朝直接發明的,對歐洲近代的文明程序影響極大。唐詩確實牛掰,但格律上也比較限制人;於是宋朝人把詞發展到極致,使得宋詞成為唐詩後第二個文學高峰。甚至,當年的四大奇書,有兩部都是在寫宋朝的那些事兒:《水滸傳》和《金瓶梅》。

    馬未都也非常推崇宋朝。他認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就在唐宋:唐之前的可以稱之為古,宋之後可以稱之為近;我們現在的生活形態,大多是宋朝流傳下來的。跟唐之前關係不大了。仔細琢磨確實如此——

    當年宋朝人愛吃夜宵(唐朝都不存在夜宵),愛插花,愛茶道,玩收藏,搞寫真(就是現在的自拍),玩博彩,甚至喜歡談十二星座、愛自黑(比如蘇東坡就自黑自己的摩羯座)等等,這些到現在華人依然在流行著。

    第三個,國際影響。大家都知道唐朝時日本北韓等外國留學生聚集在長安,人特別多,但宋朝的國際影響力絲毫不遜色於唐朝。

    政治上,王安石的改革,對後世影響極大,甚至有了國際影響力——列寧對此評價之高:中世紀唯一的一個改革家。

    生活習俗上,當年宋朝士大夫日常的插花品茶焚香,都被日本學了去,日本對此推崇備至,還提升為花道、茶道、香道。

    後來崖山海戰,南宋滅亡,日本為之舉國白衣為之哀悼。這是唐朝滅亡都未享受過的國際待遇……

    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宋朝政治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這些都跟開國皇帝趙匡胤分不開。所以我們拋開表面上的國土面積,國家武力,你會發現,趙匡胤的偉大,絕對不輸給唐太宗。

  • 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唐太宗是因為建立了“貞觀之治”,才得以流芳百世的。那麼一向有所謂“弱宋”之稱的宋朝開創者,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能夠成為與唐太宗相提並論的“唐宗宋祖”呢?試以三點作回答。

    一、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解除了中原百姓的苦難。

    自從大唐王朝瓦解以後,中原大地就陷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之中。那些原屬大唐藩鎮的節度使們,紛紛自立為王。

    他們彼此之間為了爭奪地盤而混戰不休,給黎民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而且南方與北方的割據政權,已經呈現出來深入對立之勢。

    如果不是由於南方不止一個割據勢力的話,恐怕新的南北朝時代,又將到來!歷史上的南北朝之黑暗歷史必將重演!而這種情況的可怕後果,早己鏡鑑於史。所幸趙匡胤及時登上了歷史舞臺,中止了這一趨勢的發展。

    趙匡胤雖然纂奪了後周柴氏家族的皇權,有著纂逆之名。然而他卻能在柴榮打下的基礎上,次第佂服了各個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大江南北,結束了唐朝滅亡後的混亂局面。

    雖然因受實力與形勢的限制,趙匡胤沒能實現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夢想。不僅給自己留下了千古憾事,同時也為北宋王朝埋下了一個隱患。但是單就趙匡胤基本上統一了天下的功績來看,他還是有著堪比唐太宗的貢獻與功勞的。

    二、趙匡胤不妄殺功臣,有“仁慈”之名。

    歷史上那些坐了天下的帝王裡,多有刻薄寡恩之徒,猜忌殘忍之輩。北宋之前有肆意屠戮功臣的漢高祖劉邦,後有朱元璋這位猜忌之主。

    對於這些唯我獨尊的皇帝來說,可以共患難,難以共富貴。因此為了使自己的皇權不受功臣的威脅,而不惜留下千古惡名,也要大開殺戒。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也對功臣做大,進而威脅到皇權而有疑慮。但是採取的消除隱患的方法,卻是與眾不同的。他採取杯酒釋兵權的方法,成功的從功臣們手中收回了兵權。

    既避免了兵權旁落,以致武將做大,重蹈五代時期,有兵就有權、有權就稱王的惡性迴圈,又使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名聲。

    此外趙匡胤對待被自己奪了權的柴氏家族的方式,也與其他唯恐斬草不除根的帝王不同。趙匡胤能夠善待柴氏家族,並給予了柴氏家族以優厚的待遇。而這一點也不是所有帝王都能做到、做好的。

    三、趙匡胤是位文武兼俱的統治者,在北宋初期的經營建設方面,很有建樹。

    北宋王朝是建立的五代十國的基礎之上的!在經歷了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國時期的長期戰亂之後,中原大地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也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要在這樣的基礎上立國本就不易,而且北宋還要直接面對那建國比自己還要早的遼國,遼國在立國之後,已經逐步完成了內部整合,並對橫在北宋頭上的鋼刀——幽雲十六州,強化了經營建設。

    趙匡胤在面臨著內外紛繁複雜的局勢時,既沒有頭腦發熱、胡亂作為,也沒有畏懼困難,而是採取了最為符合實際的內外政策。使得北宋王朝逐漸走上了發展的正軌。

    綜上:趙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雖然在實力上沒法與唐太宗的大唐王朝相提並論。但是單就身為一位帝王的素質,以及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做出的貢獻來講,卻是能夠配得上堪比“唐宗”的“宋祖”稱號的。

  • 9 # 濤說精彩歷史

    我認同你的觀點,宋太祖確實不如唐太宗;他能與唐太宗齊名,主要還是時間離得近。宋太祖,和唐太宗“同樣範”的奇男子

    一、人以類聚,皇帝也是總被同期比較

    人們常把在位時間相近的皇帝對比。比如說起18世紀的皇帝,人們會對比康熙、彼得大帝、以及路易十四:彼得大帝是俄羅斯的偉大皇帝;康熙也帶來了康乾盛世;而路易十四則不如前兩位,尤其是他晚年好戰,讓法國經濟破產。

    (人們總把相近時間的皇帝比較)

    所以,明白趙匡胤為啥和唐太宗齊名吧,因為離得近。

    您這兩幅肖像,是不是“範”很像?二人都是頭戴襆頭,身穿圓領龍袍,腰繫玉帶,腳踏黑靴;是不是二人抄襲?不,因為這是唐宋男子的流行款。

    從成就來說,唐太宗中國偉大的標杆皇帝;而300年後的宋太祖只能稱傑出,非得找出他超過太宗的地方,估計黑胖子單挑能力歷代皇帝最強,當後周禁軍統帥時候,有過正史單挑生擒皇甫暉,姚鳳等的正史記載,民間野史更是有趙匡胤“一條棍棒打下300州”天下的記載;而唐太宗平定天下,平滅突厥,都是以皇子、皇帝身份出戰,其實個人武功、外表畫像沒有“黑胖子”趙匡胤威猛。

    二、唐太宗的卓越政績不用正史吹了,重點說說正史怎麼吹趙匡胤。

    貞觀之治,君臣同心,百姓出力,讓唐朝成為當時中亞、乃至世界中心,無需多說;重點說說正史原文對趙匡胤的評價。

    《宋史》對宋太祖的蓋棺定論:

    (太祖)釋藩鎮兵權,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餘載之基,傳之子孫,世有典則。……遂使三代而降,考論宣告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烏呼,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看見沒有,元朝史家對趙匡胤評價非常高,居然說他建立的宋朝,“文物之至,道德之風,無讓於漢唐”。

    您覺得這300年後的宰相脫脫,評價宋太祖有利益關係,有點假?那再看看乾隆的對唐太宗、宋太祖的評價:

    吾於開創之君,獨以唐太宗、宋太祖為不可及焉。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愛之心、寬平之政保養百姓,治功燦然,昭於千古。

    明確說出了他有不世之才,有仁愛之心、寬平之政、保養百姓、治功燦然,最後昭於千古。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不殺功臣)

  • 10 # 每天一起學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史學家對宋太祖的評價都非常高,一度將他和唐太宗相提並論,其實這也並不誇張,雖然宋朝疆域沒有唐朝大,軍事實力也不行,但這並不能說明宋太祖的功業就此比唐太宗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宋太祖再次將分裂的中國完成了大統一。自唐朝滅亡後,中國就進入了五代十國這個大分裂的時期,期間各國戰爭不斷,政權頻繁交替變更,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五代十國一直持續了將近200年,在這200年中,中國的經濟文化幾乎沒有任何發展,甚至都發生了倒退,直到趙匡胤登基稱帝后,按照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順序,先後滅亡了後蜀,南唐等割據政權,完成了中國的大統一,這一點上,宋太祖和唐太宗是一致的,都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對中華名族的融合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宋朝的文化事業高度繁榮。宋太祖登基後,尊崇儒家文化,完善了科舉制度,實行重文抑武,使得文人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這也使得宋朝的文化事業十分繁榮,先後出現了蘇軾,王安石,李清照等眾多十分出名的詩人,以及眾多流傳至今的名言絕句,對元、明以後詩歌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提起這兩個朝代文化的特點,我們現在也是常說唐詩宋詞,由此可見,在文化發展這一點上,宋太與唐太宗相比,也是不落下風的。

    3.宋朝的經濟發展是空前的,宋朝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宋太祖登基後,一改以往朝代重農抑商的傳統,大力發展經濟,興修水利,減輕賦稅,尤其是重視工商業發展,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因為陸上絲綢之路被西夏阻斷,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宋朝的瓷器和絲綢遠銷國外,經濟的發展使得宋朝國庫充盈,宋朝官員的工資也是歷來最高的,甚至連小販都穿的是絲綢鞋子,由此可見宋朝的富裕程度,在經濟發展這一點上,宋太祖甚至是比唐太宗要強。

    綜上所述,將宋太祖趙匡胤與唐太宗相提並論,並非沒有道理,也是實至名歸的,宋太祖登基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宋朝迅速從五代十國時期百業蕭條的創傷中脫離出來,國力、經濟、農業都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和發展,把宋朝推向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所以,宋太祖的功業一點都不比唐太宗差,後世也將這一時期稱為“建隆之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晴雯的死讓寶玉極度痛苦,有人說黛玉是事不關己的態度,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