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84825556109

    識。 !!!!!!!!!!!!!!!!!!!!!!!!1

    主要表現 病人處於無意識的軀體過度活動狀態:坐起、四肢亂動,伴有囈語、呼叫、不合作行為。

    護理措施:

    加床欄,以防墜床,嚴加守護。

    不可對其言行過度約束,以免增加能量消耗,使顱內壓進一步增高。

    適當約束時,約束帶不可約束過緊及纏繞肢體,以免造成末梢血液迴流障礙,以約束後能容納一個手指為宜。

    遵醫囑適當使用鎮靜劑,並觀察用藥效果。

    妥善固定、保護各種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脫出、摺疊。

    加強面板護理:大小便後及時更換汙染、滲溼的衣被;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無渣屑、防止擦傷。

    修剪病人指甲,必要時給病人戴手套,防止抓傷。

    消除造成病人躁動的誘因:(1)積極處理腦水腫和顱內高壓。(2)及時翻身,防止肢體受壓,使病人體位舒適,並注意保暖。(3)尿瀦留病人,用手掌環形按摩下腹部、開塞露塞肛等物理刺激使其排尿,必要時可採用導尿術解除尿瀦留。

    一、防止恐懼

    主要表現:

    1 主訴心神不安、恐慌、頭痛加重。

    2 哭泣、躲避、挑釁行為。

    3 失眠、惡夢、肌張力增高、拒絕配合治療和護理。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說出引起恐懼的原因。

    2 病人能正確採取減輕恐懼的方法。

    3 病人的恐懼感減輕。

    護理措施:

    1 鼓勵病人表達並耐心傾聽其恐懼的原因,評估其程度。

    2 理解病人恐懼的感受,經常和病人交談。

    3 向病人介紹治癒病例,使其樹立信心。

    4 減少和消除引起恐懼的醫源性因素,如治療、護理前耐心解釋其目的,指導病人如何配合。

    5 避免病人直接接觸搶救病人和病人死亡等場面,使用屏風遮擋視野。

    6 適當安排探視,小兒適當安排陪伴。

    7 及時肯定和鼓勵病人的進步,使病人樹立信心、戰勝恐懼感。

    二、軀體移動障礙

    相關因素:

    1 因意識障礙,不能有目的移動軀體。

    2 因疼痛和不適,不願移動軀體。

    3 因肢體癱瘓,軀體移動受限。

    4 臥床限制活動。

    主要表現:

    1 軀體活動範圍減少。

    2 不能活動或不願活動。

    3 被動體位,使用約束帶。

    護理目標:

    1 病人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2 病人未發生褥瘡、血栓性靜脈炎、肺不張等併發症。

    護理措施:

    1 保持病人舒適體位。

    2 翻身拍背,每2小時1次。

    3 做好生活護理。口腔護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定時喂飲食;大小便後及時清潔肛周及會陰。

    4 躁動、意識障礙病人,使用床欄、約束帶,以防墜床。

    5 保持肢體功能位置,並行肢體按摩,每天3次。

    6 補充足夠的水分,多食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以預防便秘。

    三、自理缺陷

    相關因素:

    1 意識、精神、視力障礙。

    2 癱瘓。

    3 臥床,活動限制。

    4 耐力下降,使活動能力下降。

    5 舒適狀態改變:頭痛。

    主要表現:

    1 病人不能獨立完成進餐、洗漱、沐浴、大小便等日常生活。

    2 病人不能有目的地完成翻身動作。

    護理目標:

    1 病人臥床期間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2 病人舒適,無口腔炎、褥瘡、墜床等發生。

    護理措施:

    1 做好病人日常生活護理,如口腔護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定時喂飲食。

    2 大小便後及時清潔肛周及會陰,隨時更換尿溼、汙染的衣被。

    3 協助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時1次。

    4 隨時清除口、鼻分泌物、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5 意識、精神障礙病人,使用床欄、約束帶,必要時專人守護。

    6 嚴格掌握熱水袋、冰袋使用指徵,防止燙傷或凍傷。

    四、語言溝通障礙

    相關因素:

    1 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不能發音。

    2 意識、精神障礙不能言語或語言有錯誤。

    主要表現:

    1 說話或發音困難、含糊不清。

    2 不說話或不能言語。

    3 用詞不當或表達不清。

    護理目標:

    1 病人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 病人表達需要的要求得到理解。

    護理措施:

    1 主動關心和詢問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2 耐心傾聽病人的言語,鼓勵病人表達清楚。

    3 病人發音不清時,鼓勵並教會其使用手語,利於病人表達自己的需要。

    4 對不能理解醫務人員語言的病人,儘量幫助解釋。

    六、意識障礙

    相關因素:

    1 腦水腫致腦組織發生功能和結構上的損害。

    2 腦缺氧致腦細胞代謝障礙。

    3 顱內壓升高致腦血迴圈障礙。

    主要表現:

    1 嗜睡。為早期較輕微的意識障礙,病人處於睡眠狀態,給予輕微刺激即可清醒,喚醒後能回答問題。

    2 朦朧。病人對人、物、時間、地點的意識能力均有障礙,反應遲鈍,回答問題不正確。

    3 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僅存在吞嚥、咳嗽、角膜和睫毛反射,對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和防禦反射。

    4 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一切反射消失。

    5 GCS計分

    護理目標:

    1 病人意識障礙程度減輕。

    2 病人無繼發性損傷。

    護理措施:

    1 監測神志,並以GCS評分標準記錄病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每0.5-1小時1次。

    2 保持病人本位舒適,並予以翻身拍背,每2小時1次。

    3 保持呼吸道通暢。

    4 預防繼發性損傷。

    (1)以床欄、約束帶保護病人,防止墜床。

    (2)吞嚥、咳嗽反射障礙時不可經口喂飲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

    (3)病人眼瞼閉合不全者,以氯黴素眼藥水滴眼每天3次,四環素眼膏塗眼每晚1次,並以眼墊覆蓋患眼,以免發生暴露性角膜炎。

    5 做好生理護理。

    (1)參照本病"軀體移動障礙"中的相關內容。

    (2)隨時更換尿溼、滲溼的床單、床褲。

    (3)翻身時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置。

    七、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關因素:

    1 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呼吸機的作用,使咳嗽、排痰受到限制。

    2 因意識障礙而不能自行排痰。

    3 後組顱神經損傷致咳嗽反射障礙。

    4 臥床使痰液淤積。

    主要表現:

    1 清醒病人訴胸悶、呼吸不暢或不敢咳嗽。

    2 病人喉部痰鳴音、面色紫紺、呼吸困難或鼾聲呼吸。

    3 病人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呼吸機輔助呼吸。

    護理目標:

    1 病人無喉部痰鳴音。

    2 病人無呼吸道堵塞及窒息發生。

    護理措施:

    1 鼓勵並指導清醒病人咳嗽、排痰。

    2 保持病室清潔、維持室溫18-22度、溼度50%-60%,避免空氣乾燥。

    3 密切觀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識、瞳孔變化每0.5-1小時1次。

    4 監測體溫每4小時1次。

    5 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腦缺氧。

    (1)隨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

    (2)翻身時予以拍背,以使呼吸道痰痂鬆脫,便於引流。

    (3)吸痰前先吸入純氧或過度通氣,每次吸痰時間

    (4)痰液粘稠時,遵醫囑氣管內滴藥每小時1次,氣道溼化或霧化吸入每4-8小時1次,必要時行氣道沖洗,以溼化痰液。

    (5)意識障礙、吞嚥咳嗽反向障礙者,備氣管切開包於床旁。

    (6)氣管切開者,注意無菌操作,做好氣管切開術後護理。

    (7)給鼻飼流汁病人喂飲食時抬高床頭,進食1小時內不搬動病人,防止食物反流入氣道。

    八、中樞性高熱

    相關因素:

    丘腦下部、腦幹、上頸髓損害或病變,導致中樞性體溫調節失常。

    主要表現:

    1 高熱,體溫>39℃。多出現於術後48小時內,病人主訴發熱、不適。

    2 常伴有意識障礙、瞳孔散大、呼吸增速及脈搏增快等。

    護理目標:

    1 病人體溫在正常範圍。

    2 病人未發生併發症。

    護理措施:

    1 監測病人體溫,每1-4小時1次。

    2 體溫>38℃以上,即採取降溫措施。

    (1)體溫38-39℃時,予以溫水擦浴。

    (2)體溫>39℃時,以30%-50%酒精200-300mL擦浴,置冰袋於大血管處,頭部置冰帽。

    (3)夏季可用電扇、空調降低環境溫度,必要時撤除棉被。

    (4)降溫毯持續降溫。

    4 經上述處理,體溫仍不下降者,可用冬眠低溫療法降低體溫:

    (1)用藥前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徵,如有脈搏過快、呼吸減慢、血壓偏低,應報告醫生更換藥物。

    (2)用藥半小時後配合使用物理降溫。

    (3)降溫速度不宜過快。

    (4)定時測體溫並觀察全身情況,降溫有肛溫32-34℃為宜,以免發生併發症。

    (5)病人出現寒顫、雞皮疙瘩、肌緊張時,應暫時撤除冰袋,待加用鎮靜劑後再用。

    (6)由於機體代謝率降低,胃腸功能減弱,一般不從胃腸進食,液體輸入每天不宜>1500mL。

    (7)冬眠低溫治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3-5天,以防肺部感染、凍傷、褥瘡等併發症發生。

    (8)停止冬眠治療時,應先停物理降溫,併為病人蓋上被褥,使體溫自然回升,必要時以熱水袋復溫或遵醫囑使用激素等藥物。

    5 降溫過程中應注意:

    (1)醇浴時禁擦前胸、後頸及腹部,以免反射性心跳減慢;酒精過敏者,不可醇浴。

    (2)醇浴時頭部置冰袋,足部置熱水袋。

    (3)熱水袋,冰袋應以雙層棉布或雙層布套包裹,每半小時更換1次部位,防止燙傷、凍傷。

    (4)隨時更換汗溼的衣被,保持床單幹燥,防止病人受涼。

    6 鼓勵病人多飲水,進食清淡、易消化、高熱量飲食,以補充機體消耗的熱量和水分。

    7 加強口腔護理,及時翻身。

    九、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高熱、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

    2 尿崩症造成水、鹽丟失。

    3 高滲利尿劑使用。

    4 腦脊液外漏。

    5 神經原性糖尿病,產生滲透性利尿。

    主要表現:

    1 體溫持續升高、出汗、嘔吐、腹瀉、黑便、腦脊液耳漏或鼻漏。

    2 胃內抽出咖啡色液體,尿多(>200mL/h),尿糖陽性。

    3 腦水腫使用脫水利尿藥物。

    護理目標:

    1 病人體液丟失減輕或控制。

    2 病人水、電解質維持平衡。

    護理措施:

    1 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 高熱、尿多時,鼓勵病人喝鹽開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或鹽。

    3 高熱時及時採取降溫措施。

    4 嘔吐、腹瀉、便血時暫禁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加重腹瀉、便血及嘔吐。

    5 遵醫囑合理使用止嘔、止瀉、止血藥物。如胃出血時以冰鹽水300mL加去甲腎上腺素。1mg洗胃。

    6 尿多(尿量>4000mL/d或>200mL/h)、尿糖陽性時,遵醫囑使用抗利尿及降糖藥物,如長效尿崩停、胰島素。

    7 嚴格掌握高滲利尿劑使用指徵,並注意觀察利尿效果。

    8 腦脊液外漏時,準確記錄漏液量。

    十、有受傷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意識障礙。

    2 精神障礙。

    3 癲癇發作。

    4 感覺障礙。

    5 肢體活動障礙。

    主要表現:

    1 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癲癇發作,感覺遲鈍或消失,肢體癱瘓。

    2 翻身、熱敷、冰敷、保護措施等操作方法不當。

    護理目標:

    病人不發生意外損傷。

    護理措施:

    1 臥床病人使用氣墊床。

    2 協助病人體位時動作輕穩、方法正確。

    3 對躁動、精神興奮、幻覺等病人約束四肢時,不可環形纏繞肢體,鬆緊以約束後能容納一個手指為宜,防止造成肢端血液迴流障礙、肢體遠端缺血壞死。

    4 對躁動、精神障礙病人派專人守護,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劑。

    5 癲癇發作時,正確使用牙墊,勿強行按壓肢體,以免造成舌咬傷及骨折。

    6 做好日常生活護理。

    7 嚴格掌握熱水袋、冰袋使用指徵,使用方法正確,防止燙傷及凍傷。

    十一、有營養不良的可能

    相關因素:

    1 因意識障礙或吞嚥障礙而不能進食。

    2 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

    3 高熱,代謝增加。

    4 機體修復,需要量增加。

    主要表現:

    1 持續發熱,體溫>37.2℃,反覆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

    2 意識障礙、吞嚥反射障礙。

    護理目標:

    1 病人的營養需要得到滿足。

    2 造成營養不良的因素減少或被控制。

    護理措施:

    1 術後6小時病人清醒、無嘔吐及吞嚥障礙者,予以少量流質飲食。

    2 意識障礙、吞嚥障礙病人術後24小時鼻飼流質。

    3 病人出現腹脹、嘔吐、腹瀉、胃腸道出血癥狀,及時報告醫師處理,症狀解除後以少量流質試喂,若無異常,即逐漸增加飲食次數及量,並逐漸過渡到高蛋白飲食。

    4 保證胃腸營養的熱卡供給。流質飲食6-8次/d,每次200mL;軟食4-5次/d;高蛋白飲食3次/d;以使每天熱量供給在1.25-1.67MJ(3000-4000kcal)。

    5 保持輸液及靜脈營養的通暢。遵醫囑每日輸入20%脂肪乳劑200-500mL,20%白蛋白50mL等。

    十二、有面板受損的可能

    相關因素:

    1 病人因意識障礙、肢體癱瘓、傷口疼痛而不能自行改變體位,致區域性長時間受壓。

    2 限制體位。

    3 全身營養不良。

    4 區域性物理、化學刺激。

    主要表現:

    1 意識障礙、肢體癱瘓、傷口疼痛。

    2 術後限制體位,尿液、汗液刺激。

    3 老年;全身消瘦、水腫;面板瘙癢。

    護理目標:

    病人無面板損傷。

    護理措施:

    1 評估病人全身營養狀況、面板情況。

    2 定時協助病人改變體位,並按摩骨隆突部。限制體位者,受壓部位輪流減壓。

    3 及時更換汗溼、尿溼、滲溼的衣被,並及時抹洗區域性。

    4 為病人抹澡時,使用中性肥皂,水溫在50℃左右,避免用力擦、搓,受壓部位撲爽身粉。

    5 病人面板瘙癢,應適當約束雙手,以免抓破面板。

    6 勤剪指甲,防止自傷。

    7 加強飲食護理,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

    十三、有引流異常的可能

    相關因素:

    1 術後留置腦室引流、創腔引流、膿腔引流、硬膜下引流。

    2 引流袋位置過高、過低,引流管脫出、扭曲。

    主要表現:

    1 引流量過多或不暢。

    2 引流液顏色由淡變深。

    3 病人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瞳孔散大等顱內壓增高表現。

    護理措施:

    1 術後病人,立即接引流袋於床頭。

    2 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不可受壓、扭曲、摺疊。

    3 適當制動頭部,翻身及護理操作時避免牽拉引流管。

    4 每天更換引流袋,準確記錄引流量、色。

    5 引流袋一般放置3-4天即拔管,以免逆行感染。

    加強引流管的護理:

    (1)腦室引流的護理:①引流袋懸掛於距側腦室10-15cm高度,以維持正常顱內壓。②早期禁忌引流過快,以免導致硬腦膜外或硬腦膜下血腫、瘤卒中(腦瘤內出血)、腦疝形成。③必要時適當掛高引流袋,以減慢引流速度。④控制腦脊液引流量,引流量多時,遵醫囑補充水、電解質。⑤術後1-2天腦脊液略帶黃色,若為血性,或術後血性腦脊液顏色加深,提示有腦室內出血,應報告醫生急行手術止血。⑥拔管前1天夾閉引流管並密切觀察,如病人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立即報告醫生開放引流管。⑦拔管後,如切口處有腦脊液漏,應通知醫生縫合,以免引起顱內感染。

    (2)創腔引流的護理:①術後48小時內,引流袋置於頭部創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創腔內一定的液體壓力,避免腦組織移位。②術後48小時後,逐漸放低引流袋,使創腔內液體較快引流,以消滅區域性死腔、防止顱內壓增高。③與腦室相通的創腔,應適當抬高引流袋,以免引流量過多。

    (3)膿腔引流的護理:①引流袋低於膿腔30cm以上,病人臥位時膿腔位於高位,以期較快地引流膿液。②術後24小時後方可行囊內沖洗,以免引起顱內彌散性感染。③沖洗時,每次沖洗量約10-20mL,緩慢注入,再輕輕抽出,不可過分加壓。④沖洗後注藥液並夾閉引流管2-4小時,以維持藥效。⑤引流管逐漸向外退出,直至拔管。

    十四、潛在併發症--顱內出血

    相關因素:

    1 顱內壓改變,使止血處再次出血。

    2 術中止血不夠徹底。

    3 凝血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

    1 意識改變。病人意識清楚後逐漸由嗜睡進入昏迷狀態。

    2 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晚期出現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3 高熱,抽搐,生命體徵紊亂等。

    護理目標:

    1 警惕顱內出血先兆,一旦出現顱內出血,及時配合醫師採取手術止血準備,以搶救病人生命。

    2 避免護理不當導致顱內壓升高。

    護理措施:

    1 監測意識、瞳孔、生命體徵,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2避免顱內壓升高。

    (1)遵醫囑及時準確使用脫水藥物。

    (2)翻身時動作輕穩,避免頭部扭曲使呼吸不暢。

    (3)保持呼吸道通暢;高流量輸氧。

    (4)保暖,防止因感冒發熱而增加腦耗氧量。

    (5)保持病人大便通暢,囑病人勿用力排便。

    (6)控制或減少癲癇發作。

    (7)正確護理各種引流管。

    3 一旦發現顱內出血徵象,立即報告醫師,並遵醫囑處理。

    (1)準確應用脫水藥物,觀察脫水效果。

    (2)配合做好CT檢查以確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3)配合做好再次手術準備。

    十五、潛在併發症--尿崩症

    相關因素:

    1 蝶鞍區附近病變或損傷造成視上核到垂體後葉的纖維束損傷。

    2 手術創傷。

    主要表現:

    1 口渴、多飲、多尿,尿量>4000mL/d,甚至可達10000mL/d,尿比重

    2 神志淡漠,精神差或意識障礙加重,面板粘膜乾燥、彈性差。

    3 低鈉(Na+

    護理目標:尿崩症減輕或控制。

    護理措施:

    1 對行蝶鞍附近手術所病人監測尿量、尿糖、尿比重,每0.5-1小時1次,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

    2 密切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徵,每1-2小時1次。

    3 當尿量>200mL/h、尿比重

    (1)及時報告醫師,遵醫囑應用抗利尿藥物(垂體後葉素或長效崩停)及胰島素,並觀察用藥效果。

    (2)鼓勵並指導病人喝鹽開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鹽。

    (3)禁止攝入含糖食物、藥物,以免血糖升高,產生滲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

    (4)監測血糖每2-8小時1次。

    (5)遵醫囑抽血查E4A(K+、Na+、Cl-、CO2CP)並及時追查化驗結果,以指導治療。

    4 隨時更換尿溼、滲溼的衣被。

    十六、潛在併發症--癲癇

    相關因素:

    1 外傷致大腦皮層激惹或損傷。

    2 顱內佔位、腦血管疾病。

    3 腦缺氧。

    主要表現:

    1 癲癇大發作:意識突然喪失,全身痙攣性抽搐,多持續數分鐘。

    2 癲癇小發作:短暫意識喪失或區域性肌肉抽動。

    3 侷限性發作:區域性肌肉抽搐或感覺異常。

    4 精神運動性發作:以精神症狀為主,出現多種幻覺、錯覺、自動症等。

    護理目標:

    1 清醒病人能述說發作先兆與誘因。

    2 癲癇發作減少或得以控制。

    3 病人無繼發性損傷。

    護理措施:

    1 病人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使代謝率降低。

    2 高流量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腦缺氧。

    3 遵醫囑及時給予鎮靜、抗癲癇藥物,如大侖丁、魯米那,預防癲癇發作。

    4 消除或減少發病誘因。

    (1)病人睡眠充足,非治療需要不打擾病人睡眠。

    (2)關心體貼病人,避免病人情緒激動。

    (3)按時用藥,勿驟停、驟減、驟換藥物。

    (4)保暖,防止感冒。

    (5)禁辛辣、刺激、興奮性食物和藥物。

    5 加強癲癇發作時的護理:

    (1)專人守護。

    (2)大發作時上、下臼齒之間置牙墊,防止舌咬傷。

    (3)不強行按壓病人肢體,防止關節脫臼或骨折發生。

    (4)有假牙者迅速取出,及時解開衣服、衣釦、褲帶,頭偏向一側,防止呼吸道堵塞及限制呼吸。

    (5)高流量輸氧,以改善腦缺氧。

    (6)發作停止時,病人意識未完全恢復,不可喂水,以免引起飲水嗆咳,甚至窒息。

    (7)詳細記錄發作時間、性質、持續時間,以協助治療。

    6 短期內頻繁大發作、間歇期意識不清者(癲癇持續狀態),遵醫囑控制發作和糾正內環境失衡。

    十七、潛在併發症--消化道出血

    相關因素:

    1 丘腦下部損傷、腦幹損傷。

    2 鞍區、三腦室、四腦室、腦幹附近手術。

    主要表現:

    1 病人嘔出或從胃內抽吸咖啡色、暗紅色液體,伴有呃逆、腹脹、黑便或便血。

    2 貧血、休克。

    護理目標:

    1 減輕或控制消化道出血。

    2 病人不發生窒息,無肛周糜爛。

    護理措施:

    1 密切觀察病人有無呃逆、腹脹、嘔吐、嘔血、便血等。

    2 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時暫禁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3 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

    (1)安慰清醒病人、家屬,囑勿緊張,配合護理。

    (2)意識障礙及嘔吐病人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窒息發生。

    (3)遵醫囑立即經胃管抽吸胃內殘餘液後,以冰鹽水300mL加去甲腎上腺素1mg反覆洗胃,然後注入氫氧化鋁凝膠30-50mL以止血,保護胃粘膜。

    (4)遵醫囑靜脈或肌內注射止血藥。

    (5)出血停止後,試喂少量牛奶,以後逐漸增加飲食量。

    4 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止血效果,及時記錄出血時間、次數及量。

    5 多次反覆出血者,遵醫囑輸血。

    6 便血病人,隨時清理床單,清潔肛周,抹洗會陰及臀部,必要時用抗菌素油膏保護會陰、肛周,防止肛周潰爛。

    十八、潛在併發症--感染

    相關因素:

    1 外傷致面板破損。

    2 氣管切開後呼吸道與外界相通。

    3 腦脊液外漏。

    4 有創顱內壓監護。

    5 留置引流管:腦室引流、留置導尿等。

    主要表現:

    1 區域性紅腫、滲液、潰爛。

    2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部有乾溼囉音,呼吸困難。

    3 意識改變或意識障礙加重。

    4 引流量、色異常,如腦室引流液混濁,絮狀物、引流量增加。

    5 體溫升高>37.5℃、ICP>2kPa(15mmHg)。

    護理目標:

    1 病人不發生感染。

    2 病人感染徵象被及時發現,得以控制。

    護理措施:

    1 控制探視,減少外源性感染因素。

    2 鼓勵並協助病人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3 正確護理氣管切開及其他管道:

    (1)氣管內導管消毒,每4-6小時1次;傷口換藥,每4-6小時1次;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

    (2)引流袋不可抬高,防止逆行感染。

    (3)每天(冬季隔日)更換引流袋。

    (4)對留置導尿管病人每天尿道口清潔、消毒2次;女病人月經期保持會陰部清潔。

    6 如有面板破損,及時換藥,防止受壓。

    7 做好腦脊液外漏的護理(參照"顱腦損傷病人標準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8 監測體溫,每4-8小時1次。

    十九、預感性悲哀

    相關因素:

    1 肢體癱瘓。

    2 面神經損傷:面癱、眼瞼閉合不全。

    3 社會角色改變:男性乳房發育,女性長鬍須,幼年體型等。

    4 生活方式改變:臥床、輪椅、跛行、性慾減退等。

    主要表現:

    1 悲傷,流淚,嘆氣,自責或責備他人,易怒,甚至有自傷或傷人行為。

    2 不願與外界接觸,拒食,對生活喪失信心。

    3 生活方式、自身形象改變。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正視現實,接受生活方式、自身形象的改變。

    2 積極樂觀地生活。

    護理措施:

    1 術前向病人講述和解釋手術的必要性,使病人瞭解術後可能出現形象改變和生活方式改變。

    2 對於後遺症病人加強心理護理,鼓勵病人正視現實,積極配合治療,使後遺症減輕。

    (1)對面癱病人,隨時清除其口角分泌物,行面部按摩每天3次;每次30分鐘以上。

    (2)眼瞼閉合不全者,用氯黴素眼藥水滴眼,每天3次;四環素眼膏塗眼,每晚1次;戴眼罩,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3)肢體癱瘓者,堅持肌肉訓練。

    3 出院的生活:

    (1)對生活自理能力喪失者,協助其日常生活,不隨意責備病人。

    (2)隨時和病人交談,溝通思想,允許病人適當發洩悲哀、哭泣,同情病人的感受。

    (3)瞭解病人心理狀態,有自傷、傷人傾向時,避免讓病人獨處,不讓其接觸能傷人的物品。

    (4)讓病人參與健康有益的活動,如殘疾人聯誼會,使病人感受到人生的樂趣。

    4 為病人提供修飾的技巧:

    (1)男性乳房發育病人衣著寬鬆。

    (2)女性長鬍須病人避免化濃妝,必要時使用脫毛劑,如亮膚霜。

    (3)骨瓣缺損病人,宜留長髮、戴帽,並防止硬物碰傷。較大骨瓣缺損者,術後半年行骨瓣修補術。

    5 教會病人重新設計自我形象,適應病後生活方式。

    (1)輪椅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柺杖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3)臥床生活注意事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腿長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