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談拾遺
-
2 # 林鹿蘋
可以從戊戌變法的具體內容著手,變法要求:1.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2.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3.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4.訓練新式陸軍海軍
5.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變法涉及了政治,經濟工商業,教育,軍事及考試製度等等,若能一一實現,晚晴氣象將為之大改。
康梁的行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與同時期早一點的日本明治維新相比,我們來看,僅20年,日本從列強欺凌到成為工業國,也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內容與清朝很像,日本政府進行的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等。
假如慈禧同意了光緒的舉措並予以支援,晚清會像日本一樣發展起來,但絕不會走軍事擴張的道路。可是留給清王朝的時間已經不多,馬上就要到庚子年(1900年),中國大地又將混亂不已。
-
3 # 冷月鉤沉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滿清政府經濟更加困難。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知識分子,開始積極遊說國內變法圖存。
接著發生了著名的“公車上書”,這次運動雖然沒有見到光緒帝,但是成功地吸引了朝廷的注意。1898年,光緒帝召見了維新派代表康有為,命令他準備變法事宜,起草變法草案。
雖然守舊派反對學習國外製度,但是慈禧太后保持沉默,讓變法得以實施,這個時候的慈禧,其實是默許變法運動的。
雖然光緒帝已經親政,但實權在慈禧太后手中,沒有她的支援變法一天都進行不下去。
只是,康有為,梁啟超太過激進,他們建議光緒帝誅殺保守派,囚禁慈禧太后,還政給光緒帝。光緒帝召見袁世凱,告訴了袁世凱所以計劃,讓他準備進京勤王。
這個舉措是慈禧不能忍受的,她可以容忍光緒帝變法圖強,但是自己切身利益受到威脅時,她不會手軟。
一夜之間,光緒帝被困瀛臺,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譚嗣同,劉光第等六名變法人士,被斬於菜市口。戊戌變法正式宣告失敗,這次運動僅僅持續了近百天,但是它卻影響了幾代人。
試想當時慈禧太后支援變法,這個運動也是要失敗的,因為這次變法的根本,就是要改變滿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制度,這在維持了兩千多封建帝制的中國,是不能實現的。
如果慈禧太后主持變法運動,最後的結果會和光緒帝一樣。不是被軟禁,就是被殺。
-
4 # 左刀三爺聊財稅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假設的歷史結局一定都是完美無缺的。常抱有這種想法的人要麼是無聊,要麼是無知。歷史,無論悲慘還是喜悅,都是事實,我們要尊重事實,研究歷史發生的緣由和歷史事件的程序,特別是要研究的是歷史人物的作用,尤其是歷史人物根據他(她)當時的思想認識、知識水平、資訊量多寡所做出的決策,從而給我們啟迪,讓我們時刻記著“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歷史規律,要時刻警醒自己現在也是“當局者迷”,認真處理好當前的每一件事。
-
5 # 毛1937679
日本明治維新是因為天皇本來就是一個擺設,權力都在幕府將軍手上,末代將軍不得人心,各地藩主主張天皇親政,明治撿了個大便宜,本來沒有什麼權力現在多少都是賺的,議會,憲法都無所謂,所以君主立憲很容易施行。
中國的皇帝那可是權力無限大,要大臣死還說是賜,還要謝恩,要皇帝把權力讓出來不是與虎謀皮嗎?頂多弄些無關重要的東西來忽悠一下百姓,議會可以有,皇帝必須保留最後的否決權,憲法可以有,皇權是底線,不可觸動。這樣的變法只是作個樣子,可能更加大了皇帝的統治權力。
慈禧如果傻到真的放手讓光緒去搞,第一個就是她下臺,回到頤和園去養老,掌權的親貴大臣都得回家抱孫子。慈禧不可能答應,親貴大臣們也不可能答應,既得利益拱手讓出,白痴都不會幹。
再來看光緒信任的人,翁同龢,康有為,一個是老朽昏庸,一個是騙子忽悠。歷史上的變法王安石,張居正都是有全盤計劃,執行細節,康有為只知道西洋都是好的,看他百日維新都幹了些什麼,凡是舊的一律推翻,自己又沒有宗旨,只會把洋人那套照樣搬過來。當然那時候大清已經是病入膏肓,變不變法大概多苟延殘喘幾年。
-
6 # 自我陶醉101
沒區別。
我倒想假設一下,如果八國聯軍佔北京後李鴻章不出來收拾殘局,是不是更早進入軍閥混戰時期呢?
-
7 # 清水空流
我們只能說,萬幸慈禧沒有同意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根本無法取得成功。不過是一個空中樓閣的政治妄想。從政治上的角度來說。慈禧的行為是對的。
戊戌變法歷時一百零三天。又稱百日維新。他首先就是光緒為了奪取最高權力,擺脫慈禧的控制。然後才是為了變法圖強。而他所倚重的康有為,梁啟超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過是書生意氣想當然。根本沒有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能力和權力。而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實權派也不看好。因此變法失敗就是必然的。和慈禧的關係真不大。
回頭再說慈禧,難道他她就不想國家強大,以雪國恥?但政治經驗豐富的老太后已經看出變法本質。根本不可能成功(當然也有怕失去權力的原因)。章宗祥(五四運動捱打那位)出任日本大使回國。慈禧與他談話言道:皇上今天變法學德從,明天變法學英,再變法學日。沒有一個固定章法。各地督撫也是分分革新。而出去留學的人又天天鼓譟。皇上心思以亂,根本無法理政。這是章宗祥晚年回憶錄所寫。應該是真實的,這也表明,當時的變法已經成為"時尚"但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實際上慈禧支援還是反對都是維護自己的統治,慈禧支援洋務了運動,清末新政比戊戌變法還激進。但這必須有一個前提。不能削弱慈禧本人的權力統治。也就是不能拿老太后開刀。 維新派也不是啥好東西,維新103天,這幫人有80多天在忙著爭權奪利。清除老臣。康梁二人最大的失敗就是見事不可為,策動袁世凱兵變控制慈禧,進而實現控制朝局的局面,這簡直就是坑死了光緒。也映了那句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慈禧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政治人物,在二十七歲剛剛出道就可以扳倒肅順八大臣。因此上說,慈禧知道康梁變法根本就不現實。無法成功。慈禧支援變法。只能說慈禧糊塗了。再就是。光緒真的沒有能力,親政十幾年居然一個親信大臣都沒有。李鴻章,張之洞這樣的漢臣,榮祿,奕匡這樣的滿臣和宗室。袁世凱這樣新貴集團都不是光緒的人。可見光緒多無能。過早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又急功跑去抓慈禧。慈禧必然要動手。戊戌變法的康梁之輩只有做鳥獸散。根本不是成大事的人。從各個方面來說說。慈禧都不可能支援變法。即便同意也不會成功。因為變法本身就不切合實際。
-
8 # 歷史寶藏
歷史不容假設,不過有些問題如果假設一下還是挺有趣的。比如這個,假如慈禧太后同意了戊戌變法,會是什麼樣呢?
我給出自己的判斷:戊戌變法收效甚微,慈禧太后的態度也會轉變。我們都知道,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三次向西方學習的程序,第一次是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器物,第二次就是這個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當然還有之後的辛亥革命也是學習了西方的政體。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在戊戌變法之前是極力宣傳西方的君主立憲的。因為當時在甲午戰爭打敗中國的日本就是君主立憲,所以維新派認為敗給日本不在於器物的不強大(事實上北洋海軍實力恰好是非常強的)而是政治制度的不先進。不過,當我們看到光緒皇帝下發變法詔書的內容時會發現,根本就沒有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這一項。諸如練新軍、學習西方教育之類的措施如果慈禧太后同意,這些措施肯定會實施,會在客觀上促進中國的近代化,不過戊戌變法所變之精髓卻失去了,也就說維新派最想實現的理想沒有達成。
不過百日維新裡面還有些內容肯定要出問題,比如裁撤一些地方巡撫和中央的一些衙門,裁就裁了,但卻沒有具體的善後事宜,被裁撤之人的生活怎麼辦?光緒皇帝的措施嚴重損害了滿人的利益。
另外,就算是慈禧太后同意光緒皇帝的百日維新,但慈禧太后對康有為的討厭依然會存在。
光緒皇帝自親政後其勢力經過戊戌變法會逐漸增強(比如罷免反對光緒變法的官員,扶植自己的親信),到時候帝黨勢力強盛,這可不是慈禧太后願意看到的,這一點相當重要。
還有,一個小小的工部主事康有為就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他有這麼大的能力主持住全域性嗎?維新派內部可能會出現分裂,比如當時在湖南地區的維新派就鬧了不可開交的矛盾。
總之,百日維新如果推行下去,會有一些好處,也會存在很多問題,當問題突出時老佛爺肯定會站出來反對百日維新,畢竟,對慈禧太后來說,自己權威的穩定是大於一切的。
-
9 # 使用者8459873385127
如果慈禧同意變革,中國就不會有獨裁專政了。就和日本一樣越來越強大了。之所以孫文要推翻満淸,就是因為慈禧不同意變革。
-
10 # 掌上三言兩語
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即使慈禧全力支援。
歷史,確實不得假如,但是歷史上已經發生了的事件,其實就是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的結果。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之偶然,就是某個關鍵人物的一念之差。
所以,後世才生出許多假如之聯想。
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是沒有強有力的領軍人物,沒有恰當可行的變法綱領,沒有得到普遍的支援。戊戌變法涉及政治經濟教育諸方面,就是不提君主立憲,光緒是不願限制自己權力的。這位兒皇帝就是想透過變法把實權從慈禧手中挖過來。103天就發詔書100多次,毫無章法,詔書多了也就失去威嚴,各級官員就不理睬。裁撤官員又不給其生路,別看在皇上面前高呼萬歲,你奪了人家飯碗,他們不反對變法都難!
當一些人的利益僅僅是他的活路時,就不能一味強調,被觸及利益的群體是惡的阻礙要素。
由此看,長期囿於深宮的皇帝確實沒有治國經驗,更談不上對複雜局面的駕馭能力了。
滿腹經綸並不一定能轉化為治國方略。康有為就是一典型例子,雖然名動朝野,但其變法步驟甚為粗陋,在總理衙門榮祿問如何變法成功,康有為竟然答道殺幾個一品大員就可以了,因為他們不支援變法,此糙話引一時譁然,即便“老佛爺”也不敢這樣說啊。
涉及到變法大事,有些事只能做,不可言傳,尤其是康有為等還沒有任何實權的書生,如此言行,著實是權力場上的大忌。
康氏對光緒還信口開河地說,如果變法順利三年超過日本,皇帝居然還有些相信此鬼話。殊不知,1868年開始的日本明治維新,三十多年才初見成效,即使彎道超越,三年也只是夢醒時分。
書生意氣,無任何治國經驗,且自以為是,變法必然死於胎中。
在那場變法中,只有一個人才有可能成大事的人,他就是袁世凱。此人滿腹韜略,駕馭能力不凡,可是,他沒有支援戊戌變法。
因為他是政治家。
2019.1.11
回覆列表
慈禧會死。
清朝會死的更快一點。
當時,鼓動變法的人大都是一些只會紙上談兵的貨色,並且有一批只有野心而沒有實才的人想要據此上位。
假如變法成功了,一幫子只會空談,卻以為自己很牛逼的人佔據高位,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