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愁難敘鄉土文學
-
2 # hi我是維維呀
定義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論是用於論述和詮釋禮貌現象的人際關係理論,但該理論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礎上的,因此,對於其跨文化普遍性問題,中外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少質疑。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徵。探討和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和行為中體現出的面子文化的差異有助於消除東西方人士在交往中的障礙,從而有效促進跨文化交流。
“面子”這一概念首先是由中國的人類學家胡先縉(1944)介紹到西方國家的。之後美國學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 1967)在此概念基礎上,較詳細地討論了人際關係,為社會語言學的有關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資料。Brown 和Levinson(1987)對“面子”進行了系統研究,並提出了“面子保全論”(face-saving Theory)。Scollon.R和S.W.Scoilon(1995)將面子理論進一步深化,指出面子具有矛盾性特徵(Paradox 0f e)。biao (1994)對Brown 和Ievinson面子理論的普遍性提出質疑,他 認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徵。
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Brown和Levinson將“面子”定義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 (Brown&Levinson,1987:61)。透過與他人的交際,這種形象可以被損害,保持或增強。他們認為每個交際參與者都具有兩種面子:積極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積極面子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欣賞和尊敬;消極面子是指不希望別人強加於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阻礙,有自己選擇行動的自由。(Brown & Levinson,1987:62)Brown &Levinson認為在會話過程中談話雙方的兩種面子都會受到侵襲,即說話人和聽話人同時面臨著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威脅。因此,絕大多數言語行為都是威脅面子的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Brown &Levinson,1987:24),而禮貌的會話功能就在於保護面子,降低面子威脅行為的威脅程度。 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大致可分為四大類:(1)威脅聽話人消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向聽話人命令、請求、勸告、威脅、警告;(2)威脅聽話人積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不同意聽話人的見解,向聽話人給予批評、蔑視、抱怨、譴責、指控、侮辱,對聽話人的積極面子持否定態度;(3)威脅說話人消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向聽話人表達謝意、接受批評,對聽話人過時的反應作出違心的許諾或提供非情願的幫助; (4)威脅說話人積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的道歉、接受批 評或恭維,懺悔、承認有罪或有錯;等等。在此基礎上,Scoilon和Scollon指出:面子是一個矛盾的概念(Paradox 0f e)(Scollon&Scolon,1995:36),其中包括兩個子概念:“參與”(involvement)和“獨立”(independence)。在交際中,一方面,說話者必須要關注對方,或向對方給予關注;另一方面,說話者要維護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對對方的獨 立需求也表示尊重。面子的矛盾性就表現在:如果給予對方過多的關注或參與,勢必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利和獨立性;但是,當說話人維護自己的權利和獨立時,可能會侵犯對方的 權利和獨立,同時又會降低對對方的關注。
中國文化中的“面子”
漢文化中的“面子”包括兩個組成部分:“面子”和“臉”。 (Mao,1994)胡先縉用語義分析法對二者的定義進行了研究。 他將“面子”定義為“個人的聲望和地位得到公眾的一致認 可”;“臉”是指“群體對於符合社會和內在道德行為標準的個體尊敬”。(h ∞,1994:457)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理解漢文 化中“面子”的內涵: 第一,在漢文化中,面子是個體身份與理想形象要求的表現,是個體社會地位、社會價值和處世要求等的總和。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這種身份和形象的要求。在漢文化社會里,具有一些公認的道德規範與理想人格標準,它們規範著個體的言行,例如仁義要求、德才要求、忠信要求等。個體的言行符合社會普遍的標準就掙得了面子,違背這種普遍的標 準就丟了面子。 第二,面子是人情關係與人際影響的象徵。漢文化社會特別重視人情關係和人際關係的融洽,情面被看成是個體人際影響度和關係融洽度的標尺。在人際交往中,給對方以情面,達成關係的和諧,就給了對方莫大的面子,反之就會駁了對方的面子。這種情面面子廣義上與Brown和I_evinson的積極面子要求相同。
-
3 # 心靈滌盪
中國乃泱泱大國,禮義之邦,故華人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都非常注重禮義,講究面子,生怕一個不小心讓自己臉上無光,成為別人飯後的談資。
面子,顧名思義就是指人的臉皮,引申後包括兩層意思: 1、指情面,也就是人情,它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表現形式多式多樣,自不多說。2、指臉面(或面子),它與人的尊嚴有關,故有"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之說。
所謂意義上的"面子",我認為它其實就是一種虛榮。
據記載,以前蘇州一個叫"王阿奶"的老太太過世,出殯時的"銘旌”上赫然寫著"皇明少師文淵閣大學士申公間壁王阿奶之靈柩"(請注意間壁二字),一個市井小民借用副宰相申公名頭著實大大風光了一回,為死者後人爭得了面子。
爭面子,故然有其實得利益,但其核心本質還是"權力"(當然並非全是正規的權力)。面子大的人,說話有份量,人人都聽從,有權威感,風光無限。
當然,面子並非其個人專利,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面子。如體育賽事中,當某個國家的國歌奏響之際,就是彰顯這個國家面子之時,因某項冠軍非他莫屬。
我們的酒局上,往往最有面子的人坐上首,喝酒時″寧傷身體不傷感情"的豪言壯語不絕於耳,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到頭來或醉死酒場或喝個胃穿孔,都是自作自受,沒人憐憫。
每個人都想要面子,都想爭面子,想讓自己揚眉吐氣,想讓自己被別人高看一眼,到頭來打腫臉皮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這不就是虛榮心在作怪嗎?
讓我們放棄虛榮,拉下臉皮,為真我而活,活出真我,世界將清亮極了。
-
4 # 枕邊的小草
要面子不是虛榮,人人都想體體面面的活著。比如我就有一件體面的外套,那我每次去到隆重的場合,我都穿上它,這就不是虛榮。我想要看起來體面,想被尊重。比如我很困難,但是我不願意去四處求借,那也不是虛榮,因為我放不下尊嚴和麵子。我不想被人看不起。雖然這樣的心態不好,但是也不是虛榮
但是為了面子極致追求奢靡的物質生活,或者為了面子,不惜說謊,造假,那就是虛榮了。比如為了有面子,我們負債買手機,負債買皮草。金錢不足也非要吃牛排,非要喝咖啡,非要請客喝酒,我們在自身條件不足的條件下,還要追求能力不能給予的物質生活。還要欺騙他人,讓他們也相信我們的謊言。如果我們生活富足,發發朋友圈曬曬微博,記錄我們的生活,那沒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曬的目的,是要讓他人羨慕,我們錢多,我們生活好,我們無人能比,無人能及。就是虛榮
一旦陷入虛榮的泥潭會迷失自己萬劫不復,分不清現實和虛幻,可能還會套牢我們的生活,走向犯罪和絕望。
我們需要勇敢的面對現實,我們可以窮,但我們要努力改變,我們可以普通,但是我們要有所成就。我們敢對人說,我們要計劃,要剋制,要積攢,因為我們要發展,要準備迎接明天更好的自己
-
5 # 空空話續
所謂“面子”,要看是對整體還是對個人,整體由每個不同的個人組成。個人和整體的“面子”相互成就。但個人“面子”和整體“面子”又不相同。
大局“面子”大局可以是國家,公司,團體,小組。大局的“面子”是尊嚴,是骨氣,是榮辱。這絕不是一種虛榮。它關係到整體利益。每個人都會自發放下個人利益,共同團結,集體的光榮就是個人的光榮。
在軍隊裡,每個人考慮的都是國家的安全和榮辱。這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義。在奧運會上,個人冠軍代表著整個國家,團體冠軍更代表著整個國家。在知識競賽裡,可以是代表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
這不是面子,更是一種大愛。面對大局,每個個體都會不自覺地將個人得失放在末位,充滿無私和團結。
個人“面子”個人“面子”失了整體,有時難免被認定為一種自私。它只不過是撐起了一個人的外在。它並不能完全撐起一個人的內心。個人所在乎的面子,無非是身份、名利和金錢。
從外在的表現來看,確實就是一種虛榮心。
撐起了面子,就等同於撐起了虛榮心。雖然能夠帶來一時的快感,但短暫的快感消失以後,又會繼續尋找下一個滿足。新的慾望重新升起,為了面子,內心永遠得不到滿足。
有時候為了撐起面子,越在乎就越被束縛。撐臉面也要適度,不能為了死要面子而活受罪。不要在乎的太多,有時心中坦然也不失為一種體面。
總結放下即是自在。不是誰都可以做到名垂千古,更何況虛榮短暫而易逝。與其追求“面子”,不如活得平凡。
身份,名利,金錢皆為身外之物,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有了面子也許會讓生活增添光彩,失了面子生活也要繼續。有沒有面子,都不會被生活拋棄。
活得心安,才是最大的面子。
-
6 # 凡凡凡凡
從古至今面子都在我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都佔有很大的地位,有的人把它當命一樣的重視,有的人卻認為它只存在於那些思想不夠成熟或是有家族包袱的人。這裡我們就來談談面子對於我們究竟重不重要。
當我們在一些非重要的場合時,我們就會穿的簡單隨意一點。這時候如果一個很要面子的人就會穿的正規整齊,他會覺得這是起碼的禮貌,這是社交禮儀,這是我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他穿的隨意一點也不會有人真正在意,這也只是他的內心事項在作祟罷了。其實這裡老闆看中的是你的能力,朋友交的是你的真情,同事要的是你的誠懇而已。並不是因為你會打扮,穿的有多好看。如果你是這樣的話,人們就會覺得是多餘的,太好面子的一個人。要面子這是中國的一種所謂的文化習慣,要想真實點,至少要認識到要面子的危害,學會實際點、謙虛點兒。
要面子的人其實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讚賞與承認,其實是不自信的表現。根源是五千年的封建禮制,束縛人的思想,本質是一種奴性文化。就拿個簡單一點的說吧,當我們在大街上買了吃的邊走邊吃,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換做是一個傳統的中老年人的話,他肯定會不同意,說不定還會教訓年輕人一頓。他會認為在大街上當著許多陌生人毫無形象的吃東西,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是很沒面子的事。在年輕人看來,面子其實是一種包袱,如果不是需要就不會做,只要自由只要自己覺得的自在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魯迅不是有一句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如果都愛面子的話,就沒有人去交流,去來往,去發展。社會就不會持續發展下去,人們就會少了在自己真正意識下做事的樂趣。就像你跟一個好朋友吵了架,想要與他說話,卻又拉不下面子一樣。如果你是一個豁達和隨意的人,就不會在意對方怎麼看,主動一下誤會就解除了。如果你是個愛面子的人,始終拉不下臉的話,那麼你和朋友的友誼就會就此打住,自己也會過得鬱悶無比。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必要一定要別人的讚賞和承認,只要我們有自信,依然會過的很快樂。
要面子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弊端。比如在很多電視劇和現實生活中都可以看的家庭悲劇,一些父母不喜歡兒子或是女兒的另一半,或是對方的家事不富裕,或是外貌問題。認為這是件丟人的事,會在周圍的人言語中抬不起頭來,甚至會被取笑,偏偏自己的兒子或是女兒又與對方兩情相悅。這時候這類父母就會採取強制手段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自己的兒女身上,以至於分散開來。
-
7 # 李川講演說成交
咱們華人比較注重“面子”。其他東西可以不要,面子不可以不要。人們指責那些貪婪的傢伙,往往會說:“這種人什麼都要,就是面子不要!”有時候人們心甘情願地放棄物質利益,為的是不丟面子;有時候人們千方百計地獲取物質利益,為的是爭點面子。面子,幾乎成了中國老百姓為人處事所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會上以有無面子作為日常生活標準的人,也時有所見。那麼,究竟什麼是面子呢?面子現象的深層意義又是什麼呢?
面子,顧名思義,就是人的臉面,古代稱為顏、面、或面目等等。人的臉面這種東西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既屬於自己,又不屬於自己;既屬於他人,又不屬於他人。
因為臉面長在自己頭上,當然是自己的,可是自己卻無法看見(除非你拿一面鏡子來,才可以自我觀察)。自己的臉面只能展示給別人看,可以說是被別人用的。古語道,女為悅己者容,就是這個道理。所謂面子,實際上就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別人對你首肯,對你讚揚,對你恭維,稱之為有“面子”;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別人對你否定,對你批評,對你謾罵,稱之為沒“面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面子只是印象而已。印象者,刻在腦子裡的表象也。感性有餘,理性不夠,一管之見,皮相之談,以此來臧否人物,褒貶世事,不足為訓。
一張皮於兩片瓤。面子,作為一種人際交往中的社會現象,以文化傳播的社會意義來考察,大致有正反兩面的作用。
就正面作用來說,面子是一種道德情感,維繫著人的道德價值;就反面作用來說,面子是一種虛榮心理,催生著弄虛作假的行為。
在人際傳播之間,面子首先是一種道德情感,具體地說,就是人的一種羞恥心。所謂大失面子,就是人的內心深處感到羞愧和恥辱。
正當意義上的羞愧和恥辱,是道德情操的體現。一位偉人講過,羞恥是一種內向的憤怒。這種內向的憤怒可以淨化人的思想,昇華人的靈魂。注重面子的人,必然有一定的道德心。忽視面子的人,必然缺乏道德心。如果一個人至少還要一點面子的話,說明他還沒有墮落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東漢時期,有一天夜裡哲學家陳寔的家裡來了一個小偷。陳寔聽到有人入室盜竊,於是就叫了一聲。那個小偷聽到以後害怕了,趕緊爬上房梁躲了起來。陳寔請這位樑上君子下來,對他說你很有道德心,那個小偷表示不解。於是陳寔請他把衣服一件件脫去,說道德心就在你的身上。
這個小偷脫得只剩下一條內褲後,無論如何再也不肯脫了。陳寔哈哈大笑,說你還是要面子的,還是有羞恥之心的。假設這個小偷毫無面子觀念,根本不知羞恥為何物,在陌生人面前把自己脫得一絲
不掛,豈不是他的道德心全部淪喪殆盡了嗎?可見,人還是要一點面子的,因為面子就是道德心。
《史記》記載,當項羽四面楚歌,霸王別姬,有一搖船老漢勸他渡江東去,集聚力量,捲土重來,項羽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於是拔刀自盡。項羽作為一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此看重面子,如此具有羞恥之心,如此敢於承擔責任,確實難能可貴。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項羽道德高尚,雖敗猶榮。古人如此愛惜面子不勝列舉,現代人要更加愛惜面子。在現代社會中,這種面子觀念非但不能減弱,而且要大大增強。如若大家都有這樣的面子觀念,大家都鍾愛自己的面子,一定會出現許多新氣象。官員們會更加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因為他們會因為未做好工作而感到羞愧;足球運動員也會因為老是輸給南韓感到深深愧疚,就會想方設法奪取勝利,為自己、為國家爭回面子。
諸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穿馬路、汙言穢語、破壞綠化等等不文明行為,就會大大減少。因為人們在做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時,一定會羞愧得無地自容、感到大失面子。這應該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
不過,從另一層意義上來說,在人際傳播之間,過分看重面子,其實也是一種虛榮心理的表現。
所謂虛榮心理,就是用不真實的、不全面的、不典型的事例來獲取他人的肯定或讚揚而得到的一種自我滿足。從心理學上來說,人人都有渴望被他人肯定或讚揚的心理需要,這是正常的現象,無可厚非。但是,正常和非正常的心理的區別也就在於一步之間,如果這種心理需要過於強烈,甚至以莫須有的事實來博取別人的恭維,那麼就會走向反面。
如果這種心理再進一步發展,以致乾沒有得到別人的恭維就吃飯不香、睡覺不甜,那就不啻於變態了。其實,要面子、愛虛榮的情況在社會上是屢見不鮮的,只是程度各異而已。不過,一般的百姓酷愛面子似乎問題不大,無甚大礙,但是,如果官員們過分追求面子的話,影響就非同一般。
俄羅斯歷史上有過一個事例,是說葉卡捷琳娜女皇到伏爾加河流域一帶巡視,當地
農民的生活十分窘困,村莊破敗,百業蕭條,官員們為了在皇帝面前不失面子,於是就在伏爾加的河岸上搭建了許多華麗的佈景,造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葉卡捷琳娜女皇乘船沿著伏爾加河順流而下,站在船上遠遠一望,看到的兩岸都是美麗村落,不禁喜笑顏開,對那些地方官員大加讚賞。
殊不知這位鐵碗女人被下屬所騙,看到的都是假象而已。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就是由過分注重面子而催生出來的。其實,類似現象在目前中國也時有所聞。央視曾經報道過某省的一個地區採用行政手法,在公路邊建造式樣新穎的房屋,以展示該地的形象。筆者也有親身經歷:有一次在某兩省交界處的偏僻農村旅行考察,看到公路兩旁的房屋幾乎都是新修的,白壁黑瓦,很有特色,深感這個邊遠地區的農民生活不錯。
然而隨行的當地一位縣政府的科員告訴筆者,這是該縣的面子工程,事實上,只要離開公路稍遠一些,就是一些破舊的草屋。聽罷此言,筆者突然有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其實,關注面子也並非完全不可。正如家裡要來一位尊貴客人,你總得穿上西裝、繫上領帶,稍事化妝,以便恭候大駕。
不過,現在的問題倒不是面子現象的本身,而是面子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文化傳播中的深層意義。當面子成為了弄虛作假的催生劑,誠信體系的腐蝕劑,追逐私利的潤滑劑,如若任其蔓延發展,必然會危及社會根基,因此不可不察。筆者認為,關於各級政府官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等,根源還在於私利作祟。
要消除政治生活中的面子現象,就不能只看官員們的工作表象,而要看其全部的實際工作。如果僅僅是一點面子工程就能夠作為政績,就能得到晉升的機會,那麼弄虛作假的現象就會愈演愈烈,還會向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造成更大的危害。
由此可見,同一種面子現象,其實有正面和負面兩種不同的社會作用。
如何增強面子現象的正面作用,提高社會的道德水準;如何減少面子現象的負面作用,加強誠信體系的建設,這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意的重要問題。
-
8 # 瑪哥股事
俗語:佛要金裝,人要衣裝。華人講“面子”的傳統根深蒂固。寧願在大城市緊衣縮食,過年回老家要豪車錦帛。這是中國兩千多年農耕文化形成的。這是發自骨子裡的虛榮心。隨著現代社會的精神文明不斷髮展,這種傳統會慢慢改變!
-
9 # 關於生活的那些小事
這個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改變別人對你的誤解,挽回面子就不是虛榮,叫爭氣。
說話有分量,有頭有臉的面子那就是平時為人處事別人良好的肯定。
-
10 # 歷史的江湖3
虛榮只是眾多面子行為模式裡的一種。有時面子是臺階,是身份證也是一種柔和劑。你看不到但能夠感受得到。當上古時代的人有了羞恥感知道男女有別以後,穿上衣服不讓人家看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面子,你不能說這是虛榮。一直到現在我們身處複雜的社會,當你的生存環境不再是那麼單純的時候,面子就變成你是否能更優質生存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它變成了你的無形資產,變成你的資源可以換取你想要的物質和精神。但你付出的一定是幾乎對等的東西,就跟交易的銀貨兩訖一樣,而面子等同於信用單位。它無形卻又像有型一樣存在。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是虛榮的一種表現,過去人們說有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飯,一分的面子泡沫化越吹越大妄圖獲得十分的收益,然後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以後人家看不見以為自己就是那樣的,拍個小影片美顏一下大家看看也挺好的,但有些人不是,當ta拍了幾十個上百個以後ta就真當自己就是那樣的了。從內心不願意接受原本的平凡且遲遲走不出來。對別人的態度也開始有了轉變,這種為了面子而引起的虛榮心我相信到最後戕害的還是自己。其實,面子是每個人的一面鏡子,古人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多照照鏡子多提醒自己。不要讓虛榮美化一個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自己。不然你就算背一個再貴的LV擠公交車,人家都會覺得不是你水就是包水,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回覆列表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其實人人都要面子,只是面子一旦要過了頭,不但會鬧出很多笑話,還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
對於“虛榮”二字,大多數人都是嘴上討厭,實際上卻經常不由自主地受其“指使”,總之,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擺脫。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鮮花和掌聲,沒有人不喜歡讚美和榮耀,但是你可曾想到:虛榮之心,很可能令自己喪失一切!一個人越是虛榮,就越容易迷失自我。虛榮之心,總是強迫你去扮演不屬於自己的角色來欺騙世人,也欺騙自己,這樣的生活很累人。
生活中,那些虛榮的人往往都是十分張揚的人,他們特別希望別人注意自己,尤其是注意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亮點,每天都活在別人的看法和觀點中。為了能夠得到一句誇獎,他們甚至犧牲掉很多寶貴的東西,其實,這麼做非常不值得,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活得坦然,活得瀟灑。
愛慕虛榮,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備一些這樣的特質。總的來說,愛慕虛榮的女人要比愛慕虛榮的男人多得多。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身上與眾不同之處,很多女人寧願虧待自己的肚子,也不願丟掉面子。可以說,虛榮的人都是無知的、愚昧的。
古代的聖賢之人之所以能置窮困潦倒於不顧,不斷修身養性,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對凡事都能釋然的態度,對一切都能平靜對之的胸襟。當今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夠擁有如此平靜之心?空有家財萬貫又何足道哉?日常生活中,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使生活更加安逸;只有做到心無雜念,才能使生活更加舒適。
儘管我們遠離榮譽、喝彩,但我們並不比那些盡享喝彩、大顯風光的“主角”遜色,因為我們也無時無刻不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光和熱,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紅花,紅花必須要有綠葉襯托,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誰也無法抹去綠葉的功勞。淡看眾人的關注,習慣過普通的生活,腳踏實地,平視眾生,用簡樸的方式維護自己純淨的空間,讓那些塵世喧囂、名利誘惑,不再困擾自身。安靜的快樂,往往能夠忍耐寂寞、孤獨,經得起世間的風風雨雨,經得起生活中的種種磨難,活得自然灑脫。
實際上,在生活中有誰不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呢?但為了得到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虛名”,有些人甚至不惜降低人格、觸犯法律,不惜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到最後鬥得你死我活,可是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名利之爭往往會讓人陷入痛苦的泥潭中,既浪費了寶貴的精力,又失去了人生的快樂,實在是得不償失。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他們事業有成。人生如日中天,但他們卻活得很苦很累,就是因為受到了虛榮的牽絆。旁人不經意地為他們戴了一頂“高帽子”,或是說了一兩句不經意的話,他們就會給自己套上一副無形的枷鎖,努力地保持著自己的“高貴形象”。久而久之,這些人便失去了普通人生活中應該有的快樂,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的本真。